全 李 强 坚信中国一定会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 力 拿 出 同 以...

1
…… 7 CN31-0002 3-3 D123 www.whb.cn ID:wenhuidaily) @ 2020 2 : 4? 8? 3-4 : 5? 9? 3-4 · 26402 8 ”。 。“ !” ”。 “ ”。 …… ”: 1 25 - 100 3 600 400 7 !” 8 !” 1 31 8 47 66 ), 10 25 !” 10 ”。 10 25 10% 30 ”。 CT ’。” 。” :“ 。” 2 6 6 —— !” 10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6000 ”, :“ !”14 10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Nov-2020

2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全 李 强 坚信中国一定会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 力 拿 出 同 以 时dzb.whb.cn/imgPath/2020-02-07/10207.pdf · 看到穿着隔离衣的他们,就像看到黑夜中一盏盏灯

编者按一场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正在中国大地上肆虐, 此时中国

政府和全国人民正同心协力与病毒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此关键的决战时刻, 国际社会的各界友好人士纷纷伸出温暖的援手, 用不同方式对中国给予

支持、 表达信任、 传递信心, 实践着跨越国界的守望相助, 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

面对疫情, 迄今已有数十个国家近百位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过亲署信或致电等方式表示诚挚慰问, 积极评价和支持中方为抗击疫情所作努力; 已有多个国家的医疗防疫物资相继运抵中国,

还有更多援助也已启程在路上……即日起, 本报驻外记者将从各自驻站国发回消息, 传递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中国加油的声音和源源不断的暖心之举。

■本报驻东京记者 刘洪亮驻巴西利亚记者 张骏榕驻联合国记者 贾泽驰

外牌车开到小区门口怎么办?

■ 上海最大公租房小区返沪租户明显增加 , 从上月底开始 , 小区出入口只留了一个 ,

所有进入小区的车辆、 租户都要登记, 逐人测量体温并核实信息后才能进入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31-0002 国内邮发代号 3-3 国外发行代号 D123 文汇网:www.whb.cn 微信公众号: 文汇报 (ID:wenhuidaily) 微博: @ 文汇报 客户端: 文汇

2020年 2月 日 星期五

农历庚子年正月小十四 正月廿六 雨水

今天阴有小雨,下午转阴到多云 温度:最低4? 最高8? 北到东北风3-4级明天多云 温度:最低5? 最高9? 东北风3-4级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文汇报社出版 第26402号今日8版

全力以赴争分夺秒科研攻关

昨赴部分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实地调研,深入听取意见建议

李强:拿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精神状态,加快推进抗疫产品研发应用生产

本报讯 昨天上午,市委书记李强

前往部分生物医药科技企业, 实地调

研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科研攻关情况, 深入听取专家和科研

团队的意见建议。李强指出,战胜疫病

需要科技支撑, 科研攻关必须争分夺

秒。 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 坚持把

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

一位,各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要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急需, 依托各自特

色优势,全力以赴开展科研攻关,发扬

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奉献

精神,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努力为全

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科技力

量、上海力量。 茛 下转第三版

坚信中国一定会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中国正与疫情奋勇搏斗,地球村里,善良的人们用不同方式对中国给予支持、表达信任、传递信心———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是伊朗

外长扎里夫引用《诗经》中的话在社交

媒体上为中国鼓劲。 “武汉,加油! ”阿

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和迪拜的夜空亮起

了“中国红”。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日本送来急需的医疗物资, 留言上用

正体写下这段古语……

正当中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奋

勇抗击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

艰难时刻, 国际社会的各界友好人士

用不同方式对中国给予支持、 表达信

任、传递信心。

日本: 小城拿出 “压箱底”的救灾应急物资

中国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的疫情后,日本政府迅速作出反应,积

极表态愿尽一切努力帮助中国一起共

渡难关。 日本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向

中国政府和人民捐赠抗击疫情的援助

物资 ,用实际行动诠释 “山川异域 ,风

月同天”的人道主义精神。

东日本国际大学客座教授、 日中

友好协会顾问西园寺一晃日前接受中

国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病毒面前人类

应团结起来共同应对, 坚信中国政府

和人民一定会取得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的胜利。

日本白鸥大学教授、 原国立感染

病研究所研究员冈田晴惠近日在一期

电视节目中, 充分肯定了中国政府的

防疫举措。 冈田称,中国在一个月内确

定病毒原因,随后还报告和公开序列,

这从科学的角度看是非常厉害的。

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与牵头下 ,日

本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开展捐助行动 ,

向结为友好城市的中国城市提供 “对

口支援”:据不完全统计,1 月 25 日,日

本企业伊藤洋华堂公司就通过川航的

东京-成都航班,将 100 万只口罩运抵

成都双流机场。 大分市向其友好城市

武汉送去了口罩 3 万只 、 防护服 600

套、防护眼镜 400 个,并在装运箱上贴

上了“武汉加油”的中文标语。 水户市、

广岛市向重庆市捐赠了共计 7 万只口

罩。 水户市也在装运物资的纸箱上张

贴了用中文书写的“中国加油! 重庆加

油!日本水户市支持你们! ”的留言。川

崎市在收到沈阳市的求助讯息后,把 8

万只口罩装入写有“中国加油!”的纸箱

内送往当地。 1 月 31 日,广岛县也向缔

结友好关系的四川省赠送 8 万只口罩。

类似这样的捐助新闻层出不穷 。

值得一提的是, 日本很多捐赠城市都

是小城, 在中国类似于县一级行政单

位(例如大分市 47 万人,水户市 66 万

人),诸如大分市这样的城市经济在日

本也不算发达 ,即便如此 ,这些城市

在得知消息后都第一时间开展 援

助 ,甚至拿出 “压箱底 ”的救灾应急

物资 ,体现出日本人民和对中国人民

友好情谊。

茛 下转第五版

看到穿着隔离衣的他们,就像看到黑夜中一盏盏灯10名治愈患者昨从市公卫中心集中出院,上海累计痊愈出院病例已达25例

“对上海, 感谢, 感谢, 感谢, 非常感谢!” 昨天上午

10 点, 走出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隔离病区的盛女

士, 谈及这段治疗经历时, 连说四个 “感谢”。

和盛女士一起, 昨天, 共有 10 名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患者从市公卫中心出院, 创下上海集中出院患者人数的

最高纪录。 目前, 上海共有 25 名治愈患者。 这实际上也意

味着, 在上海所有确诊患者里, 近 10%的患者已治愈出院!

在所有救治专家眼里, 这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在和市公卫中心道别之际, 很多病患的心头都别有一番

滋味: 既感慨, 又感动!

今年 30 多岁的盛女士是湖北人, 长期居住、 工作在上

海, “可能是接触了湖北朋友, 也可能是累了”。 春节前,

她感觉有些低烧 , 不放心的她到家附近的一家医院就诊 ,

“做了 CT 等检查, 医生讨论下来说 ‘觉得像’。” 盛女士回

忆, 当时就被 “隔离” 在了这家医院。

“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 最坏的打算我也想过,躺在床上

看着天花板,是真的害怕。 但我又一直告诉自己:我一定不会

英年早逝。”盛女士说,在自己最惶恐的时候,给自己鼓劲的另

一层力量,其实来源于这座城市:“我是在上海,这里的医疗水

平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 茛 下转第五版

坚持防救并举集中精锐力量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 应勇讲话

■ 坚持防救并举, 集中精锐力量 , 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进一步提升医疗救治水平,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增强信心、 提振士气。 “医疗救治的主战场在哪里, 精锐力量和生力军就要到哪里, 科研攻关和支援保障就要到哪里”

习近平同沙特国王萨勒曼通电话将继续本着公开透明态度,同各国一道有效应对疫情新华社北京 2 月 6 日电 6 日晚,

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沙特国王萨勒

曼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 在中国抗击新型冠

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 ,国

王陛下和沙方多次表示予以中方坚定

支持, 充分体现了中沙两国的真挚友

谊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水平 ,我

对此深表赞赏。 中方愿同沙方相互支

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推动双

边关系得到更大发展。

习近平强调,疫情发生以来,中方

举国行动 ,全国上下一心 ,全力应对 ,

采取了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打

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目前,

我们的防控工作正在取得积极成效 。

中国有强大的动员能力, 有应对公共

卫生事件的丰富经验,有信心、有能力

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中方采取

的强有力措施, 不仅在对中国人民健

康负责, 同时也是对世界公共安全的

巨大贡献。 希望各国及时了解和遵从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旅行和卫生的指导

意见。 中方高度重视在华沙特人等所

有外国公民的健康与安全, 会继续采

取有效措施, 保障好他们的工作和生

活条件。 中方将继续本着公开、透明的

态度,同包括沙特在内的各国一道,共

同有效应对疫情, 维护世界和地区公

共卫生安全。 茛 下转第三版

曙光在前头!全力在两周内把病毒“闷”死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谈下阶段疫情防控策略———

“你在家不是在隔离 ,而是在战斗 ! ”

“大家一起在家闷两个星期 , 把病毒给活

活 ‘闷 ’死 ! ”昨天 ,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

长 、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上海市

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 结合当天 10 名确诊

患者治愈出院 , 谈起下阶段疫情防控策

略 ,他又金句频现 ,尤其是一个 “闷 ”字 ,瞬

间刷屏互联网 。

大家要做什么 ? 一个“闷”字!

“今天 10 位患者集体出院了,大家都很

开心,那么接下来大家要做什么? 我说,就一

个字———闷! 大家跟我们一起,再闷两个星

期,把病毒给活活‘闷’死! ”张文宏称,经历

了春节长假后,返程、返岗的人陆续回来了,

他希望提醒大家特别注意: 仍然要减少外

出,不聚会,单位错峰上班或在家办公。

他建议, 学生在家、 在宿舍好好学习,

“上班族”在家安心工作,企业主也要让员工

安心在家工作或错峰工作。

“你们现在在家感觉很闷 , 病毒也很

‘闷’! 你在家不是在隔离,而是在战斗! ”张

文宏直言,下一阶段疫情防控策略简单说就

一个字———闷,这叫“闷的策略 ”,每一个在

家的人都是战士,再闷两周,一起把病毒活

活“闷”死,大家一起“闷”住病毒,就是在为

社会做贡献。

救治专家在做什么 ? 一个“熬”字!

记者在市公卫中心会议室里,目睹了张

文宏与瑞金医院重症医学专家毛恩强、中山

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等人激烈讨论确

诊患者病例的现场。

茛 下转第五版

上海将出台扶持政策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秩序

■ 随着返程高峰到来和企业复工在即,全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为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秩序,根据国家政策,本市将针对当前需求,出台扶持企业的综合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

荩 均刊第二版

哥们挺住!我把亲人借给你们了!王 彦

“当我得知我年迈的外公也在前线时,

眼眶早已通红/还有我的妈妈,都说他们是

党员会冲上前线/哥们 ,挺住 ,我把我的外

公还有妈妈都借给你了! ”一封武汉高中生

写给患者的公开信通过央视传到各地 ,催

动了无数人的热泪。

写信的人叫陈琪方,是名“医三代”。 武

汉疫情发生后, 她的外公和妈妈都上了医

院前线。 外公说,义不容辞上前线是他身为

老党员的使命, 若不能参与这次战 “疫”,

“作为一名医生终生遗憾”。 妈妈讲:“幼吾

幼以及人之幼, 所有的孩子都是我们的孩

子。 ”但在女生心里,年迈的外公与免疫力

并不总是很强的妈妈都全力奋战在一线 ,

“我在家里却夜不能寐”。

无数人被这样的话语戳中了内心柔软

处,只不过,热泪不仅为逆行的英雄主义而

流,更为英雄主义的平凡侧面而流。

相似的场景其实我们并不陌生。 小年夜

那晚,全国第一支驰援武汉的医疗队从上海

出发,钟鸣医生取消了家庭之旅,义无反顾

地出发。 临行前,女儿给了父亲一个紧紧拥

抱,“爸爸,我们等你回家! ”在绍兴,多日未

见的医护夫妻在隔离病房的走廊偶遇,全副

武装让他们难辨彼此,“请问,是你吗”。

质朴的话语其实都在重申一个事

实———正在支撑患者、 也为我们所有人顶

起一片天的英雄们, 他们不仅仅是医生护

士,也是父母儿女、妻子丈夫。 在这场艰苦

卓绝的战“疫”中,哪有什么超级英雄,那些

以血肉之躯挡在患者与病毒之间的, 不过

是闪着星芒的普通人。

作为医护人员,他们能担责任与使命,

同样也怀抱骨肉亲情。 隐在人群中时,他们

就是我们,有着寻常人的朴素情感。 而每逢

时代需要、人民需要的那一刻,这些凡者闪

闪发光,在日复一日的岗位上,在各自的冲

锋线上!

事实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是疫情

发生以来最恰如其分的情景。 来自全国各

地 6000 多名医护人员向着武汉进发;而在

医院的战场之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平凡人,

在科研攻关、物资保障、城市运行、民生供

应、社区预防等方方面面全力以赴,与疫情

竞速。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是一群人、

一座城的战斗, 更是一场全国上下万众一

心的战“疫”,是每一个“我”把亲人借给前

线、借给“你们”的守望相助。 正是因为有这

么多凡者不凡的中国人, 有这样涓滴汇海

的中国力量,春暖花必开。

一如女生在信中所说 :“我的超人妈

妈,要记得向阳而生,逆风飞翔,乘风破浪,

然后归来如往! ”14 亿人心手相连,没有困

难战胜不了,没有什么坎儿越不过去。 哥们

挺住! 我把亲人借给你们了!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昨天上午, 10 名治愈患者走出隔离病房, 接受医生的鲜花与鼓励。 本报记者 袁婧摄

市政府致全市各企业书

聚焦基层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