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永續島嶼研究中心 - cga.gov.t · pdf file1...

77
1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永續島嶼研究中心 2013 世界環境日暨世界海洋日系列活動之一 「建構臺灣永續海洋及島嶼健康指標」學術研討會 成果報告書 指導單位: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永續島嶼研究中心、海洋中心

Upload: vandiep

Post on 13-Mar-2018

23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TRANSCRIPT

1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永續島嶼研究中心

2013世界環境日暨世界海洋日系列活動之一

「建構臺灣永續海洋及島嶼健康指標」學術研討會

成果報告書

指導單位: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永續島嶼研究中心、海洋中心

中 華 民 國 一 ○ 二 年 六 月 五 日 星 期 三

2

目 錄

壹、 前言……………………………………………………2

貳、 辦理單位………………………………………………4

參、 活動日期與地點………………………………………4

肆、 參加人員………………………………………………4

伍、 報名方式………………………………………………4

陸、 籌備會組織……………………………………………5

柒、 籌備過程………………………………………………6

捌、 活動流程………………………………………………7

玖、 預期效益………………………………………………7

拾、 專題演講………………………………………………8

拾壹、專家與談………………………………………………11

拾貳、活動影像紀錄…………………………………………73

拾參、建議事項………………………………………………77

3

壹、 前言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也是資源的寶庫,有著運輸、觀光休憩

的功能。然而近年來因為人們過度開發海洋資源,且不重視永續

利用的概念,使得海洋遭受破壞,致使漁源枯竭,此時此刻守護

海洋變得刻不容緩。在 1992 年聯合國環境發展會議中,首次倡

議「世界海洋日」概念,並在諸多國際民間組織推動下,每年的

6 月 8 號訂為「世界海洋日」,呼籲全球關心海洋重視海洋永續

發展的重要性。

臺灣是西太平洋最重要的島嶼之一,曾被二戰名將麥克阿瑟

將軍譽為「不沈的航空母艦」,並成為廿世紀美國圍堵共產主義

第一島鏈的中心。因此,海洋與島嶼對國防安全、經濟及文化發

展之重要性不言可喻。然而,在國人傳統的刻板印象中,除了臺

灣本島外,島嶼似乎只是海洋中的零星土地,漁民作業、避風或

候鳥歇腳、產卵的中途站,無足輕重。 近年來,由於海洋與島嶼觀光遊憩日漸盛行,台灣某些離島

的名稱雖逐漸被國人所熟悉,但若說對其功能或地位的認知,除

了金門、馬祖外,也多半集中在觀光休閒的層次。殊不知島嶼的

生態多樣性是海洋生態系極為重要的一環,若經營得當,也可成

為開發與管理海洋資源的基地。 在習慣國際法下,島嶼之地位被視為與陸地領土一樣,除了

有權主張領海外,亦可以主張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並對此

二海域中之自然資源與經濟活動享有專屬排他的主權權利與管

轄權,也使得島嶼主權的歸屬成為 21 世紀國際政治的焦點。近

來,亞太地區各國對海洋資源的競奪,導致南海、東海風雲日緊,

終於讓國人體認到島嶼在戰略與國家安全防衛上的價值。何況海

洋的健康與否,不但關涉人類的糧食安全,更與未來的發展息息

相關。近年來,全球暖化造成極地融冰的加速,在可預見的未來,

勢將大大地影響國際政治的均勢。而海平面的不斷上升,已使不

少島嶼國家面臨滅頂、消失的危機;且島嶼的隔離性與節能減碳

的環境需求,使能源自主議題成為當前島嶼研究的重點。

4

基於上述的種種考量,以研究海洋綜合學術與教學自我定

位的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於民國 102 年元旦成立「永續島嶼研

究中心」,期針對島嶼的地質、生態、能源供應、資源管理、

經濟發展等課題,逐島進行有系統的調查、研究。所得成果除

用以成立島嶼資料庫外,並定期公布臺灣附近海洋及所屬島嶼

的健康指數,最終目標則是與國際間的海洋與島嶼學術研究接

軌,以提昇我國的海洋、島嶼學術水準,並為海洋與島嶼的生

態平衡與利用略盡棉力。 本次研討會將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永續島嶼研究中心配合

2013 年世界環境日(6 月 5 日)與世界海洋日(6 月 8 日)所辦理的

系列活動揭開序幕。活動內容除了 6 月 5 日以「親近海洋」為

主題的淨岸活動、跳蚤市場、自行車減碳行及淨山健,並廣邀

國內海洋與島嶼研究相關的學者專家齊聚一堂,就本中心根據

2012年 8月中旬英國Nature雜誌所公布之「全球海洋健康指數」

暨 1994 年聯合國在巴貝多舉行的第一屆「全球小島型開發中國

家永續發展會議」後所發表之「小島型開發中國家永續發展行

動綱領」中的 15 項優先議題所草擬成的「島嶼十大健康指標」

共同進行討論,並建構一套適合臺灣的「海洋與島嶼健康指標」,

作為日後評估永續海洋與島嶼環境的標竿,以及政府日後開發、

管理海洋與島嶼的重要依據。6 月 6 日將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

館及八斗子長潭社區發展協會合作登上基隆嶼進行淨灘淨島及

海洋廢棄物監測活動;6 月 7 日則與海科館共同辦理海洋文創

作品展示會;6 月 8 日則配合海洋大學畢業生登基隆嶼發表世

界海洋日宣言 臺灣四面環海,對於海洋應有更深層的認識。希冀藉由本

研討會傳達「世界海洋日」的概念,透過海洋教育啟發大眾能

珍惜並愛護海洋的一切,以實際行動珍愛海洋,共同守護藍色

國土。

5

貳、 辦理單位

指導單位: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永續島嶼研究中心、海洋中心

參、 活動日期與地點:

日期:民國 102 年 6 月 5 日(星期三)

地點: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第二演講廳

肆、 參加人員

本中心顧問、委員、研究社群及對永續海洋與島嶼議題有興趣

之本校師生與國內外海洋產官學界人士

伍、 報名方式

1、以電子郵件方式寄送報名表。

2、有意參加者可以回傳報名表至電郵信箱 [email protected]

或傳真(02-24623968)報名。

3、5 月 15 日報名截止

陸、 籌備會組織

主任委員:張清風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長

總 幹 事: 莊慶達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永續島嶼研究中心主任

執行委員:李國添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講座教授

李健全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講座教授

李明安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授兼院長

蔡政翰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授

周文臣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授

張竝瑜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副教授

執行秘書:黃向文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副教授

高世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助理研究員

6

柒、 籌備過程

1、 102年元月 29日工作會議中由本中心莊慶達主任提案於 4月

22 日世界地球」日辦理「建構臺灣永續島嶼健康指標」學術

研討會,獲得與會者一致通過,並責成高世明助理研究員根據

「海洋健康指標」及「1994 年小島開發中國家永續發展行動

計畫 15 項島嶼優先議題」(見附件四)擬定「臺灣永續島嶼健

康指標」草案,並作成問卷。

2、 102 年 3月 4 日工作會議決議將「永續海洋」議題納入研討

會議程,並由黃向文副教授負責根據英國 Nature 雜誌於 2012

年 8 月發表之「全球十大海洋健康指數」擬定「臺灣永續海洋

十大建康指標」

3、 4 月 1 日工作會議決議配合海巡署世界海洋日系列活動,將

原訂 4 月 22 日舉行之研討會延至 6 月 5 日辦理。

4、 4月 15日向國內海洋學術相關學者及本中心研究社群發出電

子邀請函、研討會議題背景資料及「臺灣永續島嶼健康指標」

問卷,徵求相關學者意見及研討會與談講稿

5、 為讓研究社群及工作人員對島嶼環境有實際了解與體驗的機

會,本中心於 4月 22 日辦理「基隆嶼踏勘活動」,蒐集島嶼相

關動、植物生態及地質資料,作為日後發展生態旅遊之依據,

作為 6 月 5 日學術研討會之預備活動。

6、 5 月 15 日報名截止,秘書處著手編印研討會論文集及《人與

海的對話-海洋學園 2012 全紀錄》文集,並開始印製海報及

邀請卡。

7、 5 月 25 日發出書面邀請卡,並將活動海報發至各相關單位。

8、 5 月 27 日派出攝影工作隊進行基隆嶼水下生態攝影,希望能

將距離台灣本島最近島嶼最新的水下環境及生態景觀影像,在

研討會上展現在所有與會人員的眼前。

7

捌、 活動流程

13:00-13:30 報到(島嶼生態影片欣賞)

海大第二演講廳

13:30-13:50 研討會揭幕:張校長致歡迎詞、貴賓致詞、大合照

13:50-14:20 專題演講(一):世界海洋日對海洋臺灣的意義

演講人:黃煌雄監察委員

14:20-15:20

研究社群與談(一) -建構臺灣永續海洋指標

主持人:李健全講座教授

引言人:黃向文副教授

與談人:李國添講座教授、李明安院長、李篤華所

長、程一駿教授、劉光明教授、海科館陳

麗淑組長。

15:20-15:30 茶 敘

15:30-16:00 專題演講(二):世界環境日對永續島嶼的意義

演講人:邱文彥立法委員

16:00- 17:00

研究社群與談(二)-建構臺灣永續島嶼指標

主持人:李健全講座教授

引言人:高世明博士

與談人:莊慶達教授、張竝瑜教授、王世斌教授、朱盈蒨

講師、斛古先生

玖、 預期效益

1、 探討永續海洋與島嶼環境的方向與途徑。

2、 將海洋與島嶼健康指數的觀念引進國內,並與國際接軌。

3、 針對臺灣的環境,建構合適的海洋與島嶼健康指標。

4、 為未來要建立的海洋與島嶼資料庫奠定基本架構。

5、 為學術界提供研究海洋與島嶼的新方法。

6、 透過媒體的報導,向全民宣導保護海洋與島嶼環境的重要性。

8

拾、專題演講

時間:13:50-14:20

題目:海洋臺灣的回顧與展望

演講人:黃煌雄監察委員

演講大綱:

一、引言

二、從世界海洋日談起

三、歷史的回顧

1.戒嚴年代—政策隔離

2.解嚴之後—重陸輕海

3.1990年代中期之後—走向實踐

(1) 「藍色國土」

(2) 實踐的歷程

四、參與的腳步

1.「高雄宣言」(2002年)

2.「海洋總體檢報告」(2004 年)

3.「台北宣言」(2009年)

五、新發展與新挑戰

1.海洋委員會

2.政策.組織.法令.預算

3.東海與南海風雲

9

拾壹、專家與談

場次一、建構臺灣永續海洋健康指標

時間:14:20-15:30

主持人:李健全講座教授

引言人:黃向文副教授

與談人:李國添講座教授

小河久朗教授

李明安院長

李篤華所長

程一駿教授

劉光明教授

10

論 永續島嶼研究

李健全 博士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講座教授

島嶼是四面被海洋所圍繞的陸地,沒有海洋,就沒有所謂的的島

嶼。

在地球表面上,海洋佔了約三分之二的面積,陸地約為三分之一。

然而,海洋與大陸並非截然劃分。有些小的陸地散佈在海洋中,形成

大小不一的島嶼。

島嶼,有些早期是大陸邊沿的陸地,因地殼變動而下沉,只留下較高

的部份露出海平面,而形成沉降型島嶼。有些島嶼則是海底火山爆發,

海底隆起而露出海面,形成上昇型島嶼。

對島嶼上的生物而言,四週的海洋形成一種隔離,外來物種難以

入侵,相對的,島上的物種也難以向外播散。久而久之,每個島嶼都

有其獨特的生物相。即使是相近的物種,經過長期的隔離演化,也會

在不同島嶼上形成不同的遺傳結構(Genetic makeup)。

在人類探索海洋的歷史上,島嶼扮演著踏板的角色。藉由島嶼,

早期人類得以在汪洋大海中找尋方位,由沿岸逐漸進入外海,甚至橫

越遠洋。當古代星象家仰望天空,追尋星座之際,航海家則是在浩瀚

大海中尋找島嶼。而後,天空的星座與海圖上的島嶼結合,讓海上航

行成為可靠的技術,人類才開啟了大航海時代。也留下了許多偉大的

海洋史詩。

從歷史、人文、地質、生態各種不同的面向,我們都可發現島嶼

的獨特性(Uniqueness)。有些島嶼因其獨特性而成為人類的共同遺產

(Human common Heritages),可讓後代子孫共同享有,值得加以珍惜

保護。例如,曾經在小獵犬號航程中,啓發達爾文物種演化原理

(Evolution)的加拉巴哥群島(Galapagos) ,就因其獨特的生物相而

成為島嶼生態學研究的範例。

然而,近代便捷的海空交通已使得海洋對島嶼的隔離效應逐漸消

11

失,人與交通工具的穿梭移動,產業發展的需求,也有意無意地帶動

物種的流通,島嶼之間的生物差異性逐漸降低。這種情況,已嚴重威

脅到島嶼的健康與永續發展,更突顯了島嶼獨特性研究、保存、監測

的重要性與急迫性。

推動島嶼永續發展,不只要維護島嶼的獨特性,更重要的是要在

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尋求島嶼自身的定位與發展策略。島國(Island

nations)常被用來描述一個四面被海洋包圍、隔離的島嶼國家,也象

徵著封閉與落後。相對的,海洋國家(Ocean states)則是指能有效利

用週邊海洋及其資源的國家,是開放與進步的表徵,不論其本身是擁

有廣大的陸地或只是島嶼。

台灣本身是一個島嶼(Island),周邊更有澎湖列嶼、小琉球、蘭

嶼、綠島、龜山島、基隆嶼、棉花嶼、澎佳嶼等眾多小島(Islets)。

近四百年來歷經明朝、西班牙、荷蘭、鄭成功、清朝、日本以及國民

政府的統治,島上原住民加上不同階段的外來移民,累積了豊富而多

樣的文化內涵。而台灣島上眾多的物種,更是亞熱帶島嶼生態系獨特

的展示。在經濟發展上,台灣從島國蛻變為海國家的歷程,更是島嶼

國家的典範。

永續島嶼研究可將台灣周邊之島嶼做為研究之對象,區分無人島、

住居島、軍事島等不同類型島嶼,從海洋地質、生物相、生態、演化、

歷史人文等不同面向切入,探討如何維護島嶼的獨特性,並促進永續

發展。在此架構下,每一個島嶼即構成跨越不同領域的共同研究平台,

可整合異領域的學術研究,評量、建立個別島嶼的「健康指標」。而

其研究結果,更可提供政府相關部會,研擬各島嶼發展計畫及管理策

略之參考。

「永續島嶼研究中心」(Center for Sustainable Island Studies)

的成立,對於台灣相關島嶼研究,應可發揮系統性的整合功能。長期

的監控、評量,進而建立資料庫,並提供預警機制,將是推動台灣島

嶼永續發展的基礎。

12

引言

海洋健康指數

黃向文 副教授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

以 100 分為滿分,全球平均 60 分來看,

臺灣得分為 57,在 171 個國家/地區中排名 69

-海洋健康指數網站

海洋占地球面積 70%以上,海水占全球水資源的 97%,提供每人

每年平均約 17 公斤的蛋白質,海洋相關經濟產業每年產值達 3-6 萬

億美金,全球有超過 40%人口居住於距海 100 公里的海岸地區,「海

洋」對於人類的貢獻不言可喻。而海洋環境因為人類運用,包括氣候

變遷導致海水酸化、各類海洋汙染、過度捕撈造成海洋資源減少等,

使得海洋遭受破壞日益嚴重。

然而,究竟海洋被破壞到甚麼程度,哪些是關鍵影響因素?是否

能夠量化?都是管理者與科學研究者長久以來感到好奇而又極其複

雜的問題。六十餘名美加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 2012 年首度嘗試整合

各項資訊,估算全球 171 個國家及地區的海洋健康指數(Ocean Health Index, 簡稱 OHI),希望能夠平衡客觀的從生態、社會、經濟面綜合

評量海洋健康狀況,作為永續海洋的基礎。有哪些因素被列入這套健

康指數呢?是否具有代表性呢?本文扼要說明該評估體系的內容,特

別是台灣在該體系的評比狀況,並提出一些爭議點,作為未來持續發

展以及保護海洋的基礎。

評估方法

此指數系統以各國管轄水域的水域,也就是專屬經濟水域為目標,

公海部分不納入討論。科學家們從數百個曾被考量的指標中彙整出十

大類,其中三類又各自區分為兩個子項目。估計每項指標時,會以近

五年資料為研究時間範圍,以永續為中心思想,針對其特性或者近年

13

發展狀況,設定「參考點」或目標值,「參考點」會斟酌時間、空間、

目標函數或者藉由指標性國家綜合訂定。評估內容包含四項因素:現

況(present status,最近五年資料與參考點的比值)、壓力(pressures,各項可能面臨的生態及社會負面因素)、抗力(resilience,各項可能

的改善因素,包括政策法規以及生態等正面因素)以及趨勢(近五年

的變化、增減比例)。結合上述四項因子,估算未來趨勢(未來趨勢=現況*(1+(0.67*趨勢)+0.33*(抗力-壓力))),再將現況加上未來趨勢除

以二得到各類分數,綜合估算得到總分。故本指數估算的時間範圍為

近五年,五年之後的狀況則尚無法預測。

評估項目與結果

本研究提出的十項海洋健康指數之定義以及結果,逐項說明如次:

一、 海鮮永續(Food Provision,食物供應)

海鮮是人類糧食重要來源,幾乎占人類蛋白質來源的一半。此點

再分為海洋漁業與海水養殖,如果資源能夠永續的機會越高,此分數

就會較高,換言之,也就是過漁的機率越小。而若混獲、意外捕獲的

情況嚴重,則會使分數降低。至於永續海水養殖,則要進一步考量對

於海水水質的維護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捕撈野生物種。如果海水養殖

(例如海上箱網養殖)會造成棲地的破壞或者非當地原生種的外流,

也都是負面因素。

全球的平均分數僅有 24 分,台灣為 45 分。在海洋漁業方面,全

球得分僅有 25 分,表示大多數國家海洋漁業捕撈量都未達永續的標

準。海洋養殖方面的得分則更低,全球平均僅有 10 分。不過此項的

得分基準是以中國為參考,估計每平方公里海洋養殖所可能產生的漁

獲量,在許多國家尚未發展海洋養殖的情況下,分數低反映的是尚未

被妥善運用,而不單是養殖方式不夠永續。此部分台灣得到 49 分,

顯示台灣海洋養殖的發展情況較其他國家為高。

二、 確保漁業就業機會(Artisanal Fishing Opportunity)

海洋提供許多發展中國家漁民就業機會,近半的全球漁產品係由

14

家計型漁民所捕撈。因此,本項指標評估各國政府是否提供或鼓勵漁

民能有充分的就業機會,而暫不考慮該漁業是否永續。此項評分是十

項得分中最高者,全球平均為 87 分,台灣高達 95 分。顯示大多數的

國家能提供沿海漁民適當的管道進行漁業捕撈。

三、 海洋自然資源永續(Natural Products)

此項評估非漁產物的海洋產品之永續與否,其保育對象包括珊瑚、

海藻(海草)、海綿、貝類、魚油以及觀賞魚等六類。此六類產品全

球年產量達 145 萬公噸,產值達 25.7 億美元,提供可觀的就業機會

以及經濟、貿易收益。而此類生物都需要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維持,

倘環境被破壞,也會影響其產量,特別是全球有 90%以上的海水觀賞

魚來自珊瑚礁。此分數以歷史產量最高值的 65%視為永續量,估計全

球平均僅有 40 分,台灣則為 38 分,表示各國已經開始努力保育,惟

仍有加強空間。

四、 儲碳能力(Carbon Storage)

本指標估計沿海自然生態系,包括海藻、潮沼區以及紅樹林等生

態系的儲碳量,本指標以 1980 年代早期為標準,分數越低表示該地

區碳儲存能力在 1980 年代之後下降得越迅速。全球平均為 75 分,表

示仍保有 1980 年代的 75%,有不少國家的狀況還算健康,台灣得分

為 91 分,顯示保存水準優於平均值。

五、 海岸防衛力(Coastal Protection)

此指標估計海岸地帶抵擋暴風與洪水的能力,與前項指標類似,

本指標以 1980 年代早期為參考點,評估紅樹林、海草床、鹽沼、熱

帶珊瑚礁與海冰等重要海濱棲地的面積變化,全球平均 73 分,顯示

部分地區棲地雖仍完整,但也有不少地方已經急速下降。這部分台灣

僅有 50 分,顯示台灣沿岸地區被破壞的情況較嚴重。

六、 海洋經濟與工作(Coastal Livelihoods and Economies)

此項又分為生計與經濟,也就是工作機會與收益兩項。生計的部

分,又分為工作機會與穩定的薪資收入,此處所指的海洋產業包括漁

15

業、海水養殖、海洋旅遊與娛樂、賞鯨業、運輸、港口、船舶與造船、

再生能源等至少八種產業,參考點係採用過去五年海洋產業就業率以

及全國就業率的比值,分析海洋產業工作機會的增減狀況。高分代表

海洋工作的增加或者新增加,低分則表示降低。這項數字在各國之間

差異很大,舉例來說,祕魯、印尼、中國從 1990 年到 2008 年,海洋

產業就業機會增加 65%、41%及 19%,相對的,挪威及日本則減少

29%及 45%。在生計此項,全球平均達 84 分,顯示多數國家的海洋

產業就業機會微幅下降。經濟方面,則以海洋收入與 GDP 成長的比

值為估計值,全球平均為 67,顯示海洋產業產值下降較 GDP 為多。

台灣則為 72,略高於平均值。整體分數上,全球為 75 分,萬那杜、

所羅門群島等國家得到滿分,台灣則為 60 分,排名全球第 133 名。

七、 海岸休閒魅力(Tourism and Recreation)

因為資訊有限,所以此項指數尚無具體的參考值,主要參考旅客

數、旅遊時間以及沿海區域的永續旅遊為評估指標,但由於人數會受

到各國人口數多寡的影響,因此綜合觀光競爭力指數等眾多指數,再

以各國順序以及比例估算之。全球平均僅有 10 分,英屬加勒比得到

滿分,西班牙有 34 分,台灣僅有 3 分,為第 84 名,美國則僅有 1 分。

作者也承認,由於有些國家因為貧窮、戰爭等動亂,無法發展觀光業,

或者資訊不足,導致此項分數可能被低估。

八、 海岸在地意識(Sense of Place)

本指標評估受保護的「指標種」以及海岸地區的比例,具有文化

意涵。其一的「指標種」,可以是由國際生態保育聯盟(IUCN)所界

定為最應關心的瀕危物種,或者受到文化關注的物種(例如大白鯊、

北極熊),目前 70 分顯示並非所有指標性物種都受到保護,仍有努力

空間,此部分台灣為 65 分。

其次為保留區域比例,可以包括海洋保護區或者其他因為美學、

文化、休閒、歷史等原因所保護的區域,以保護沿岸三海里水域的

30%為參考點。此項分數並不高,僅有 41 分,而台灣更僅有 10 分,

顯示台灣海岸保存區的比例偏低。

16

九、 潔淨海洋(Clean Waters)

水質潔淨的評估指標為汙染程度,包括水體優養化、化學物質比

例、病原體、垃圾等含量,目標值為零汙染,汙染越低則所得到的值

越高。最高分為俄羅斯,平均值 78 分,表示海洋汙染的程度尚沒有

想像中嚴重,但仍有改善空間。不過台灣僅有 60 分,勉強及格。

十、 海洋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

生物多樣性包括豐度與種類數量,種類部分,以 IUCN 列為瀕危

物種的多寡為估計值,得分高者表示風險低,平均為 79 分,台灣為

88 分。棲地方面,評估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鹽沼、海冰以及

潮間帶的保護狀況,平均 88 分,台灣則僅有 57 分。此項分數較高的

原因之一在於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提供資訊。本項目全球平均為83分,

台灣平均為 88 分,排名 33,為各項中排名較前者,也可見台灣海洋

生態系的豐富度。

討論與爭議

各國所得分數介於 36-86 分之間,在此項評比中得到第一名的美

屬賈維斯島,是美國在太平洋上的一個無人島,已被列為海洋保護區,

德國、荷蘭、加拿大位居前十名,日本為第十三名,美國排名 27,台灣則為 69 名,獅子山排名最後。一般而言,已開發國家、較無人

居住的島嶼所得分數較高,而非洲、中美洲以及中東國家分數則偏低。

主要原因為已開發國家有較充裕的經費進行各項保育工作,或者是無

人居住島嶼因為破壞較低所以分數高,所以此指數與國家開發程度以

及人口數密切相關。各國之間在各類別得分的差異性相當大,例如美

國和英國分數不相上下,但英國在糧食供應方面分數遠高於美國,而

美國則在海岸保護的分數勝出。因此,單視分數相近未必表示情況類

似,所以,各國應該從其評比分數低的項目先著手思考未來如何保育

海洋。至於資料不足也是必須彌補的缺口。

對於前述結果,並非絕無爭議,美國另一群學者對於該文對於糧

食供應(平均 25 分)的評比便不以為然,舉例來說,一般咸認為美

國和紐西蘭的漁業管理制度比歐盟多數國家好,但美國與紐西蘭在糧

17

食供應僅得到 16 及 25 分,法國以及西班牙反而高達 87 及 60 分。該

文作者則回應表示,在許多資訊不足以及地域特性不同的情況下,各

項指數會經過區域性權重而非單純以原始值估計。此外,對於漁獲量

減少是否代表資源減少?漁業科學家也有兩派不同的看法,開發中國

家資訊的不足,以及油價、魚價等市場變動都可能是影響漁獲量減少

的因素,而非資源枯竭。

即便有這些批評,海洋健康指數仍普遍受到肯定,這也是作者群

希望本指數系統能開啟更多的討論,發揮引領海洋保育的作用。特別

值得注意的是,有別於許多研究文獻多從環保的角度去要求海岸保護、

生物多樣性保育,此指數也兼顧到人類的生計、糧食來源以及休閒娛

樂等經濟社會性需求。而藉由指數評比的方式,或許也能吸引更多政

府官員的關切,而願意進一步採取行動。當然,仍有許多不足之處,

科學家們希望藉有此基準點的建立,作為未來加強管理維護的參考點。

對於位在及格邊緣的台灣來說,是否也能夠思考參照本指數,構築台

灣海洋保護的未來方針,提升台灣海洋的健康指數呢?

主要文獻: Halpern, et al., 2012, “An Index to Assess the Health and Benefits of the Global

Ocean,” Nature 488:615-620。詳細資訊可至以下網站查詢: http://www.oceanhealthindex.org/.

18

附錄一 海洋健康指數系統---全球及臺灣於各項之細部分數

指標 全球 平均

臺 灣

排名 台 灣 分

數 壓力 現況 抗力 趨勢%

永續海鮮

海 洋 漁

業 24

25 12 45

40 29 37 68 0.042

海 洋 養

殖 10 54 22 49 69

確保沿海家計漁民工作

機會 87 22 95 28 90 69 0.003

海洋非食用資源永續 40 63 38 26 36 78 -0.168 保存吸收碳之棲地 75 21 95 40 91 66 不明 保存海岸防衛區 73 81 50 40 48 66 -0.014 確保海岸經

濟與工作 生計

75 84 133 60

48 30 49 68 -0.251 經濟 67 72 29 74 69

維持海岸地區吸引力 10 84 3 67 3 82 0.003 特有物種與

區域之保存 關鍵物種

55 70 101 38

65 37 57 72 0.136 特殊棲地 41 11 49 10 82

降低汙染 78 143 61 67 60 82 0.004 維持健康海

洋生態系 物種

83 79

33 88 79 36 84 69 -0.174

棲地 88 98 32 95 72 總分 60 57

附錄二 主要國家於海洋健康指數系統之分數評比

30 40 50 60 70 80 90

171.獅子山 152.祕魯 114.南韓

105.菲律賓 87.中國 82.印尼 69.台灣

64.西班牙 38.英國 35.巴西 26.美國

22.紐西蘭 20.挪威 18.法國 14.澳洲 11.日本

9.加拿大 9.荷蘭 4.德國

4.塞席爾 1.美屬賈維斯島

19

1. 4.

What do you SEE?

4

2.

瞭解,然後知不足—尋找臺灣的海洋健康指數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

黃向文副教授

Halpern, et al., 2012. Nature 488:615-620.

An index to assess the health and benefits of the global ocean

2

5.

• Ecosystem health working group

• 生態中心

• National Center , UC Santa Barbara

• 加州大學分校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加拿大UBC•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New England

Aquarium• 新英格蘭水族館

Advisory Science

科學委員會

• Ocean health Council• 海洋健康委員會

• Advisory Committee• 指導委員會

• Steering Committee• 籌備委員會

• Additional Scientific Advice

• 科學諮詢顧問

Advisory and Guidance

指導委員會

•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 國家地理

• New England Aquarium

• Independent Multimedia Specialists

• 獨立媒體

Communications

公關行政

Contributors

5

3.

人類福祉

生態系統

服務

海洋健康

3

• We know the importance of Ocean,

• Question is,

• how can we evaluate?

6.

評估水域: within EEZ

6

20

7.

10.

8. 11.

9. 12.

21

13.

16.

14.

17.

2%海岸可儲50%的碳

但是

有30%海岸正面臨破壞

臺灣有95分

全球第21

17

15.

但是87%資源已經沒有開發空間

16

臺灣拿45分,是全球排名第12! 顯示資源岌岌可危

18.

22

19.

臺灣漁業 Taiwan Fisheries

產量ÿ

(135萬公噸 )

23

25.

28.

臺灣只有3分,全球第84!? 29

26.

• 紅樹林具強大防禦力

• 但面積持續下降中

臺灣有50分,全球第81!? 26

29.

8. 海洋在地意識 (Sense of Place)

27.

7. 海岸休閒魅力(Tourism and Recreation)

27

30.

北極熊

指標種 (iconic species)

大白鯊革龜

綠蠵龜

臺灣有指標種嗎?中華白海豚、綠蠵龜、黑鮪、鯨鯊、海豚?

30

8. 海洋在地意識 (Sense of Place)

24

31.

34.

32 35.

33 36.

25

與談一

李國添講座教授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

台灣海島星羅分布,有些較大的島嶼,已進行了充份的開發與利

用,有些無人居住之島嶼規模小,基礎生活設施不完善,故無人居住

滿,甚至乏人住守,甚至被外國侵佔,海洋權益被蠶食鯨吞,但這些

島嶼均具備有豐沛的陸、海、自然景觀、生物景觀,顯現出神奇的詩

意,甚至留下一些令人暇思的人文景觀。

過去很多島嶼單純作為國家領土與經濟水域前緣的象徵意義,今

後應持續的開放與利用島上之特有資源,推動海島觀光與休閒,增加

海島流動人口,提高海島對國人精神生活之貢獻率,但海島生態環境

脆弱,一是其週邊海水及水中生物資源易受人為過程與自然過程所產

生廢棄物之影響,二是島嶼多樣性海岸線與島上自然地理、地貌特徵

易受自然災害與人為災害之衝擊,三是幅員不大易受人類不合理開發

而破壞生態環境,因此海島之開發最重要是的是避免公有財產悲劇

(common property tragedy),因為海島一旦作為一項資源,使成為全民

所有,人人均有使用權,而且沒有權利阻止他人使用,因此容易造成

資源之過度使用或枯竭。

因此,要活化海島,需要改變單一海島開發之理念,採取島島相

連(如基隆嶼、龜山島、北方三島)、島港聯結、島陸聯結、島港聯結、

島館聯結、島城聯結、即把相鄰的島嶼、陸地透過交通連結起來,發

展個別資源,但整體聯結之優勢,埤使海島與城市資源融為一體,擴

大城市之輻射面,永續發展為目標。故永續島嶼健康指標之選擇,應

基於目的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的原則進行選取,得以進行

驅動力(Driving Force)一狀態(State)一響應(Response)之理念模型為

宜,例如島嶼之陸域與海域受污染程度是否改為考慮人均廢棄之產生

量,依島嶼資源多少,評估其包容力,進而訂定人類活動之容量,以

評估其可持續性,與其他島嶼、陸地資源的連結性是以休閒觀光為訴

求島嶼的重要因子之一,也宜適度歸納入指標內。再者生物多樣性依

地理位置、水文地形性質而異,宜以指標性生物資源變動為指標。

26

與談二、銅藻的經濟與生態價值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importance of Sargassum horneri Professor Hisao Ogawa1 小河久朗教授

Institute of Marine Biology, National Taiwan Ocean University

Seaweed bed is known as a place not only to have high productivity and biodiversity, but also to stabilize the environment. Also here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fisheries. Followings are pointed as ecologically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bserved in seaweed beds; 1) Living and inhabiting place for diverse marine organisms, 2) Nursing and rearing place for fin and shell fish, 3) Supplying seafood for mankind, 4) Conserving the marine environment, 5) Protecting the land erosion from waves and currents, 6) Providing the place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relaxation, and 7) Indicating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changes.

Plant of Sargassum horneri is a species in brown seaweeds (馬尾藻) which is a member consisting of seaweed bed, and also has been used as food stuff in Japan. Recently it has been lightening on a component contained in this species because of its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This component is fucoidan which has much function for our health, such as 1) Immunity activation, 2) Restoration of physical condition by the improvement of spontaneous recuperative power, 3) Prevention and improvement of allergic symptoms and life style related disease, 4) Induction of apoptosis to tumor cells, 5) Mucous membrane protection from Helicobacter pylori, 6) Depression of the level of blood pressure and triglyceride in serum, 7) Skin protection from dryness or stimulating substances causing allergic symptoms. From these characteristics plants of S. horneri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economic seaweed.

From these reasons,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eaweed beds must be given a high priority to keep the coastal ecosystem and environment. Their management is crucial to ensure the continuous reproductive stream of the net benefits without any input from humans. However, the problem is that we do not know how we are damaging and overexploiting all the coastal ecosystems, without any compromise to their natural productivity to the point of doing permanent damage to the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how we should do? At firs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linkage betwee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and to develop a functional coordination and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action among concerned government or non-government agencies. If it could be succeeded, we will keep the coastal marine environment in good condition and will be able to leave it in the next generation. 1 Email address: [email protected].

27

1.

Sargassum horneri a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resources

Hisao Ogawa June 2013

4.

Fucoidan content in brown algae

Species Content (g/ 100g in dry weight)Laminaria japonica 1. 5Undaria pinnatifida (blade) 1. 5

(sporophyll) 8. 0Cladosiphon okamuranus 25 Sargassum horneri (immature) 1. 0

(matured) 6. 6 - 8. 3

2.

Plant of Saragassum horneri

Sargassum horneri (Turner) C. Agardh• Class Phaeophyceae• Order Fucales• Family Sargassaceae• Genus Sargassum

5.

Functions of fucoidan

Fucoidan has following activities as medicine.

• Immunity activation• Restoration of physical condition by the improvement of spontaneous recuperative

power• Prevention and improvement of allergic symptoms and life style related disease• Induction of apoptosis to tumor cells• Mucous membrane protection from Helicobacter pylori• Depression of the level of blood pressure and triglyceride in serum• Skin protection from dryness or stimulating substances causing allergic symptoms

3.

Effectiveness of Sargassum horneri as food stuff and medicinal material

Plant of Sargassum horneri has been used for our dishes as seaweed ingredient, andcontains rich minerals, dietary fiber and polyphenol, especially fucoidan having theeffectiveness on the depression of cholesterol level, the suppression of high bloodpressure and the prevention of blood-sugar level raise, and so on. Followingeffectiveness are also important for our health, especially

Preventing and improving effectiveness for lifestyle related disease

Preventing effectiveness for osteoporosis

Preventing and solving effectiveness for constipation

6.

Dishes used Sargassum plants

28

7.

Types of seaweed bed

10.

8.

Eeel grass bed Sargassum bedEisenia Eklonia bed Laminaria bed

11.

Habitat destruction and its effects on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Habitat Causes of habitat destruction Effects on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Mangroves Shrimp culture Loss of biodiversity and fisheries Wood industry and charcoal productivity Human settlements

Coral reefs Over-exploitation Reduction in reef fisheries andDestructive fishing practices diving spots for coastal tourismSedimentation and pollution Global warming

Sea-grass beds Land reclamation Reduction in reef fisheries andSedimentation and pollution diving spots for coastal tourismFishing by push-nets and others Loss of biodiversity and fisheriesGlobal warming (fish juveniles, crabs, dugongs, sea

turtles)

Living and inhabiting for diverse marine organisms

• Seaweed bed offers the place and space inhabiting for marine organisms; epiphytes,phytal animals or benthos.

• The place and space contribute as spawning, feeding, nursing and hiding.• Plants consisting of seaweed bed take up dissolved nitrogen and phosphate through

their growth and make clean the water.• Detached plants float out of seaweed bed by wave and wind, and the floating

seaweeds play as distributer or transporter of nitrogen and phosphate to the oceanwhere is always oligotrophic in nutrient and poor in primary productivity.

• Also the floating seaweeds contribute as spawning place for fish or feeding andhidden place for juvenile fish.

• Surrounding or nearby areas of floating seaweeds contribute as good fishing place.

29

9.

Main ecological roles by seaweed community

1. Living and inhabiting for diverse marine organisms

2. Nursing and rearing for fin and shell fish

3. Supplying seafood for mankind

4. Conserving the marine environment

5. Protecting the land erosion from waves and currents

6. Providing the place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relaxation

7. Indicating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changes

12.

Nursing and rearing marine organisms

Seaweed bed contributes as nursing and rearing places for economically important marine.

13.

Preparing the comfortable marine environment

• The water in seaweed bed is made in clean by plants because of their absorption of nitrogenand phosphorus compounds in water and prevent the water from quality decline.

• The water in seaweed bed is made in clean by plants because of their absorption of nitrogenand phosphorus compounds in water and prevent the water from quality decline.

• Plants supply much oxygen through their photosynthesis.• Plants play to decrease the water movement in seaweed bed and promote the sedimentation of

organic matters produced in the bed, and water transparency is improved as the results.• Growth conditions of seaweed bed reflect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coastal areas and it is useful as

bio-indicator.• The areas of seaweed bed have been contributing as good fishing ground and supporting seafood for

mankind.

16.

14.

Providing the place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relaxation

Learning o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the importance to keep it.

Snorkeling, scuba diving and fishing for health and recreation.

17.

Protecting coastal lands from waves and currents

Plants consisting of seaweed bed contribute to decrease the power of waves or watermovement, and thes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n play as biological break water tostabilize the bottom substrate, to protect land erosion, and to keep coastal land.

30

15.

18.

19.

20.

31

與談三

李明安院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與資源學院

依據 1982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之定義,島嶼是「被水圍繞,且高潮時露出

水面的一個自然形成之陸地區域」。為此,如何診斷與維護海洋環境之永續性對

島嶼的健康狀況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2012 年 8 月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 Halpern 教授等人在自然(nature)期刊

中特別針對上述海洋環境之永續性提出診斷的方法、應用與發展概念。他們利用

食物供給(漁業與養殖)、傳統捕魚能力、天然生產品、碳儲存能力、海岸帶保護

狀況、旅游與休閒、清淨水源、生物多樣性、海岸帶居民生計與經濟、棲所敏感

狀態等 10 個模型指標,整合為海洋健康指標(Ocean health index, OHI)以評估全

球海洋的健康狀態。這是一個評估海洋環境永續性之概念。在資料來源一致的前

提下,該指標已完成全球不同區域國家和海域間的海洋健康狀態,上述指標的全

球平均值分別為 24、87、40、75、73、75、10、55、78、83 分,整體平均值 60

分(圖一)。基本上,透過單一指標的評估是比較容易了解全球和區域間海洋健康

的差異,並提供改善的建議。以食物供給指標而言,儘管一些已開發國家或區域

已採取許多管理漁業管理措施,但是來海洋漁業能力和人工養殖的全球食物供 给

壓力仍使此一指標低於平均值,例如全球漁船數量估計已是最大可持續漁捕能力

的 2.5 倍,故如何診斷與掌控漁獲壓力之動態應是食物供給指標決策者必需面對

的議題。又以清淨水源的指標為例,水域內營養鹽多寡、化學物質(如油)污染與

32

垃圾量等因子被納入評估,故俄羅斯的分數 97 最高,而印度 53 分最低。整體上

為使資料比對之一致性,該文以經濟海域為評比的基礎,發現全球經濟海域的

OHI 落在 36~86 分之間,其中西非、中東和中美洲開發中國家得分低;而已開發

的北歐、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和一些熱帶島國的得分相對很高。不過,文中

亦提及如能強化現有指標的規章制度及有效的訊息,對 OHI 指標的建立與評估

是十分有幫助的。

不過在研發 OHI 指標模式的過程中,作者們認為(1)如何確定一個適用於

任意尺度且可被廣汎認同於評估海洋健康和利益的模式;(2)必需具有合理精度

的模型以評估每個目標的分值;(3)為每一個模型定義可靠的參考點;(4)如何

將可持續發展纳入綜合指標中;(5)確保指標能够反映真實的海洋健康和利益;

(6)允許模式更具有彈性,以滿足未來更大範圍、質量更高、數量更大資料分

析的需求等 6 項挑戰。其中建立模式指標參考點(reference points)的功能、時序列

特性、空間分布及基準點之設立被認為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例如功能上是否考慮

多物種的最大持續生產量(multi-species MSY),基準點則可考量維持生物多樣性

等。

綜上所述,我國四面環海,具有獨特的微棲地與微環境,在海洋健康與資源

之永續上,OHI 指数洽可為決策者提供一套方法,例如降低漁獲壓力或增加海洋

保護區之比率等,強化與診斷整體目標間的關係,據此以建立相關規章制度及有

效的 OHI 指数,提昇海洋健康狀況,則建構永續海洋的目標自是指日可待。

圖一 全球不同區域國家之海洋健康模式指標及推估健康狀態的頻度分布圖

(資料來源: Halpern et al., 2012; Nature)

33

與談四

應用經濟研究所 李篤華所長

The original paper makes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to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index about ocean health that opens up new perspectives of the field. Prof. Huang summarizes the highlights, information for Taiwan and makes useful discussions about the paper that makes us understa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marine management. Discussant comments on the session are shown below. 1. Ocean mechanical and biological energies ma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 mitigation, prevent ocean acid, oil spill, and other advantages of protecting marine health in the future, but ocean fossil fuels may not be the case. Even though, ocean energies may also have the disadvantage to ocean health. Ocean health index may adopt the indices of pros and cons of ocean energies. If not, OHI may mislead the actual situations somewhat.

2. The paper reveals comprehensive aspects for health of the ocean, but some important events also need to be considered, such as climate change, sea level, ocean acid, El Nino, or scenarios forecasts by IPCC AR5 (AR4), and so on.

3. Some statistics tests cannot support the contributions on the indice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do not reveal high relations on facts that inference as authors’ draw.

34

4. Most of the weights (or shares) which authors subjectively adopted without reasons or references support that may be a series problem for accuracy of the OHI.

5. Localized weights and sub-indices may be important for a specific country such as Taiwan when formulate marin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6. Does the all-in-one OHI score can reveal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cean health? Considering the possibility of trade-off effects of the ten indices are essential. Evaluation accuracy of quality and quantity indices and consistency globally may be a series problem.

建構臺灣永續海洋指標

Discussant: Duu Hwa Lee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nomics

National Taiwan Ocean University

Discussant comments

• Ocean energy

• Ocean mechanical energy, ocean biological

energy, ocean conventional fossil fuel

(offshore petroleum and minerals, methane

clathrate) Ocean health index may include

the indic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s

on ocean health caused by ocean energies

Discussant comments

• Ocean energy

• Ocean mechanical energy, ocean biological

energy, ocean conventional fossil fuel

(offshore petroleum and minerals, methane

clathrate) Ocean health index may include

the indic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s

on ocean health caused by ocean energies

Discussant comments

• Ocean and Coastal Economies (NOEP)• Marine tourism highly inter-industrial relations

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 (UNWTO, OECD) ports, cruise lines, trades, … vertical combination relations

• Non-market economic value is likely over $100 billion (NOAA 2009)

• Efficiency• Price• Marine policy-making process improvement

Discussant comments

• Downscaling

• country level, regional level Some global events need to be considered (such as climate change, sea level, ocean acidification, El Nino, or scenarios forecasts by IPCC AR5 (AR4)) Need to downscaling to fit ocean health for specific small regions or countries

35

Discussant comments

• Downscaling

• country level, regional level Some global events need to be considered (such as climate change, sea level, ocean acidification, El Nino, or scenarios forecasts by IPCC AR5 (AR4)) Need to downscaling to fit ocean health for specific small regions or countries

Discussant comments

• Does the all-in-one OHI index reveal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cean health? Considering the possibility of trade-off effects of the ten indices are essential

• Global accuracy and consistency of quality and quantity indices

• Developing adaptive OHI index for Taiwan

Discussant comments

• Does the all-in-one OHI index reveal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cean health? Considering the possibility of trade-off effects of the ten indices are essential

• Global accuracy and consistency of quality and quantity indices

• Developing adaptive OHI index for Taiwan

與談五

台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之永續指標物種—綠蠵龜

程一駿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

一個完整的生態系,因有健全的生態系服務之功能,所以能造福

人群及維持社會的穩定發展。在面臨全球氣候變遷的壓力下,生態系

的適應能力,便成了人類生存最重要的指標。在各種因素中,以生物

多樣性為最重要的影響因子,因為人類為了生存,就必須取得生物資

源,而它也是受全球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因子。在地球只有一個及人

類發展不會停止的認知下,如何維持生物多樣性便成了人類最重要的

課題。

海洋佔全球 70%的表面積,生物多樣性自然是地球上最多的地區。

然而,由於人類對海洋的認知不足,使得海洋生物資源在近兩百年來,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而遭到嚴重的破壞,加上全球氣候的變遷的衝

擊,許多海洋資源均面臨無以為繼的困境。在眾多生物中,大型脊椎

36

動物如海龜、鯨豚等便成了最佳的指標性生物,原因無他,因體型巨

大,行為十分引人注意。然而,牠們因生活領域和人類的重疊性很高,

而且多具經濟價值,所以常受到人類的直接捕殺及經濟活動所帶來的

汙染及棲地破壞,族群數量急遽的減少,棲息的海域也大量的失去牠

們的蹤影。因此在媒體大量的報導下,這些大型脊椎動物,便成了海

洋生態保育的〝領航物種〞,因為我們可藉由保育牠們,達到兼顧環

境及照顧到其他非保育物種的〝保護傘〞功能。

在台灣,海龜,尤其是綠蠵龜,可做為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育

之指標物種。因為牠的主要生活棲地多位於沿近海及陸棚上,產卵及

繁衍後代也多在人類喜愛的沙灘上進行,這些棲地也是人類活動最頻

繁的地區,加上牠本身及龜卵的經濟價值,都使得綠蠵龜成為經濟發

展下的主要犧牲品。但因為綠蠵龜深受媒體的重視,因此我們可藉由

牠的保育及復育之努力,達到維護生物多樣性及建立永續島嶼健康指

標的目標。

在許多相關活動中,媒體宣導及教育是最主要的手段;

媒體宣導

媒體,不論是平面或是電子,都有非常高的社會接收率,是一個

非常有效的觀念傳遞之途徑。我們可藉由相關的新聞報導,加入海洋

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及海洋環保的觀念。

教育

除了一般正規課堂教育外,到校演講是主要的的環境教育的途徑,

利用到中、小學,尤其是綠蠵龜產卵地的鄉鎮,進行週會期間的演講,

或是舉辦寫生、戶外教學等方式,傳遞海洋保育的觀念。其它的教育

方式還包括現場解說、問卷調查及參與大型展覽活動等。

其他的推廣方式包括

寫作

文章,由其是科普文章的發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傳遞的方

式,且能灌輸民眾正確的海洋保育觀念。目前許多不正確的海洋資源

開發的方式,多與認知不足有關。

37

生態旅遊

像是夜觀海龜產卵等活動,是一種〝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是

利用遊客親身體驗的機會,將資源的破壞及保育的重要性,很誠實的

呈現在遊客的眼前,由他們自己去感受建立永續島嶼健康的重要性。 欲建構一個永續的海洋生態系,教育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我們

同時需要一個指標性的物種,來凸顯海洋保育的重要性,綠蠵龜因其

一生的活動範圍與國人的生活圈有非常多的重疊性,因此可做為生物

多樣性及環保的重要指標物種。 台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之永續指標物種 綠蠵龜

程一駿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海洋生物研究所

生態系對人類的價值提供生態服務

造福人群及維持社會的穩定發展

應付全球氣候變遷的壓力

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重要提供人類生存所必需的資源

維護生態系的穩定

提供美學及環境倫理的基礎

永續的發展地球只有一個

人類的發展是不會停止

如何維持生物多樣性的穩定便成了我們最重要的課題

海洋對人類的重要佔70%的表面積

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多的地區

海洋生態系的破壞知識不足

科技快速發展

全球氣候變遷

許多海洋資源均面臨無以為繼的困境

38

大型海洋脊椎動物的影響最大

體型巨大

生活領域和人類的重疊性很高

多具經濟價值

會遭到直接或是間接捕殺及棲地破壞

但牠們可作為保育領航物種

媒體大量的報導

有心人士的投入及民眾的關切

發揮保育其他非保育類物種及棲地的〝保護傘〞功能

綠蠵龜可作為台灣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育之指標物種

主要生活棲地多位於沿近海及陸棚上

產卵及繁衍後代也多在人類喜愛的沙灘上進行

這些棲地也是人類活動最頻繁的地區

都使得綠蠵龜成為經濟發展下的主要犧牲品

綠蠵龜可作為台灣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育之指標物種

但因為綠蠵龜深受媒體的喜愛

我們可藉由牠的保育及棲地復育之努力,喚起國人對沿近海及沙灘棲地的破壞的重視

進而強調保育綠蠵龜對國人生活品質提升的重要性

我們便能藉由綠蠵龜的保育,達到維護生物多樣性及建立永續島嶼健康指標的目標

如何做為生物多樣性保育指標物種

媒體宣導

教育

寫作

生態旅遊

成立海龜救傷中心

媒體宣導媒體,不論是平面或是電子,都有非常高的社會接收率,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觀念傳遞之途徑

可藉由相關的新聞報導,加入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及海洋環保的觀念

教育除了一般正規課堂教育外,利用到中、小學進行週會期間的演講

或是舉辦寫生、戶外教學等方式

傳遞海洋保育的觀念

教育

現場解說

問卷調查及參與大型展覽活動

39

寫作文章,由其是科普文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傳遞的方式

且能灌輸民眾正確的海洋保育觀念

目前許多不正確的海洋資源開發的方式,多與認知不足有關

生態旅遊是一種〝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

利用遊客親身體驗的機會,將資源的破壞及保育的重要性,呈現在遊客的眼前

由他們自己去感受建立永續島嶼健康的重要性。

成立海龜救傷中心經由海龜的救傷,了解沿近海人類活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藉由海龜康復後的野放,提醒民眾重視海洋保育對我們生存的重要性

結語欲建構一個永續的海洋生態系,教育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我們同時需要一個指標性的物種,來凸顯海洋保育的重要性

綠蠵龜因為一明星物種,且其一生的活動範圍與國人的生活圈有非常高的重疊性

因此可做為生物多樣性及環保的重要指標物種

與談六 健全海洋生態系為海洋健康指標

劉光明 教授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

Halpern et al. (2012) 所提出的海洋健康指標包含 10 個 項目,包

括環境相關的指標例如: 海岸防衛力(Coastal Protection)、潔淨海洋

(Clean Waters);生物相關的指標有食物供應(Food Provision)、海

洋天然產物(Natural Products)、海洋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儲

碳能力(Carbon Storage);以及社經相關的指標如家計型漁業就業機

會(Artisanal Fishing Opportunity)、沿岸帶生計與經濟(Coastal Livelihoods and Economies)與海岸休閒魅力(Tourism and Recreation)海岸在地意識(Sense of Place)。這些指標看似屬於不同項目其實與

環環相關,我國既是海洋國家,亦應見賢思齊及早訂出適用於臺灣的

海洋健康指標。個人認為維持健康海洋生態系就是一個最好的指標,

因為以生態系為基礎的管理不僅考慮到環境、資源(生物非生物)因素,

40

亦考慮到社經層面包括漁民的生計等面向。

根據世界糧農組織(FAO)的資料顯示,1960 年代全世界每人平均

海鮮食品的攝取量為每年 9.9 公斤;而到了 2006 年成長為每年每人

平均攝取 16.7 公斤,並且有繼續增加之趨勢,到了 2010 年已經超過

了 17 公斤。世界人口在同時間內成長了約兩倍,因此人類對海鮮食

品的食用量將近為 1960 年代四倍。且相較於開發中國家每人每年只

食用大約 10 公斤的海鮮食品,已開發國家(包括臺灣)的海鮮食用量

為超過 30 公斤。

這些從海洋生態系中所漁獲的美味海產,其漁獲量早已在 1980年代後期就被認為已經到達飽和,且在1990年代開始有下降的趨勢,

全世界商業性漁業所捕獲的系群中已有 80%以上被認為是已經完全

開發甚至是過度開發的情形,而且普遍存在著魚越抓越小的情況。隨

著科技的進步,人類使用更有效率的漁法來進行漁業活動。更快速且

更安全的航行技術也讓人類可以開發新的漁場。然而諷刺的是,這卻

是造成海洋漁業資源枯竭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長久以來一直深受

消費者所偏愛的大型魚類,通常具有壽命長但成長緩慢,成熟年齡晚

的生活史特徵,因此遭受過大的漁獲壓力時資源容易過漁甚至是崩潰。

例如歐美市場所喜愛的鱈魚,或是臺灣及日本市場所喜愛的黑鮪等多

種大型魚類,在近年來都因遭受過高的漁獲壓力,其資源可能無法讓

人類永續利用。體型較大的魚類如鱈魚,鮪魚,旗魚,大型鯊魚或是

海豚等生物,大多是海洋生態系中最高階的攝食者,過度損耗這些高

階攝食者的資源量,不但會對其系群之永續生存造成威脅,亦會改變

海洋生態系原有的平衡機制。Ward 與 Myers 在 2005 年就指出在太平

洋赤道海域附近可能發生了海洋生態系族群結構變化的情形(regime shifts),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的大型魚類,包括黑皮旗魚,灰鯖鮫,

黃鰭鮪與狐鮫等系群生物量減少了約 50%到 90%不等,而且出現了

魚體小型化的狀況。生長速度快的小型魚類如帶鰆等的資源量則大量

增加,而且也出現了魚體小型化的情形,顯示該海洋生態系族群結構

有轉變為小型魚類為主之現象發生。資源量的損耗與魚體小型化的現

象也出現在臺灣漁業上,Chang and Liu (2009)與 Tsai et al. (2010)的研

41

究分別針對臺灣東部沿近海域所漁獲之灰鯖鮫與淺海狐鮫進行資源

評估,且認為這兩種臺灣延繩釣漁船常混獲之系群都有過度開發之跡

象,建議需採用減少漁獲努力量,封閉飼育場或限制漁獲體長等方法

進行資源管理,才能確保這兩種系群的永續利用。Liu et al. (2008)的研究則指出臺灣東部在 2004-2005 年漁獲之鬼頭刀相較於 10 年前有

出現成長速率較快,極限體長較小,顯示在這兩個時期之間,鬼頭刀

之成長可能有受到密度相依效應之影響。這些研究都暗示臺灣沿近海

域大型魚類資源量出現損耗,可能會改變此海域內海洋生態系機制的

平衡。

漁業資源過度的損耗已被證實會使海洋生態系機制不健全,除了

生物多樣性的減少與生產力的降低,並會使生態系喪失對環境的抵抗

力與恢復力。世界各國為保護海洋資源,紛紛著手進行海洋資源管理

工作。除了傳統限制漁獲量,努力量,漁獲體長與禁漁期,禁漁區的

資源管理方法以外,海洋保護區之劃設在近年來被認為是對於復育漁

業資源與海洋生態系機制最有效的管理策略之一。至 2010 年為止,

世界各國已劃設的海洋保護區超過 6800 個,但其劃設面積僅佔各國

12 海浬領海的 7.2%而已。臺灣海洋保護區目前僅佔領海面積約 6%,

不過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於 2009 年 9 月頒布國家永續發展政

策綱領,並指出需在 2020 年時將距岸 12 浬內水域的 20%的範圍被劃

入保護區,並有效管理。然而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臺灣仍需要加強海

洋生態系全面性的調查與研究,才能完整了解臺灣周邊海域生態系統

之結構與遭遇到的威脅。且需與政府機關和社會大眾進行溝通,才能

確保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

海洋健康指標:

1. 海岸防衛力(Coastal Protection)2. 潔淨海洋(Clean Waters)3. 食物供應(Food Provision)4. 海洋天然產物(Natural Products)5. 海洋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6. 儲碳能力(Carbon Storage)7. 家計型漁業就業機會(Artisanal Fishing Opportunity)8. 沿岸帶生計與經濟(Coastal Livelihoods and Economies)9. 旅遊與休閒(Tourism and Recreation)10. 海岸在地意識(Sense of Place)

Halpern et al. (2012)海鮮食品攝取量 1960: 9.9 kg (per yr and person)

2010: 17 kg

FAO, 2006

42

Pauly et al. (2002)

海鮮文化:

人類使用更有效率的漁法來進行漁業活動。更快速且更安

全的航行技術也讓人類可以開發新的漁場。然而諷刺的是,

這卻是造成海洋漁業資源枯竭的主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長久以來一直深受消費者所偏愛的大型魚類,通常

具有壽命長但成長緩慢,成熟年齡晚的生活史特徵,因此

遭受過大的漁獲壓力時資源容易過漁甚至是崩潰。

海洋食物網:

體型較大的魚類如鱈魚,鮪魚,旗魚,大型鯊魚或是海豚

等生物,大多是海洋生態系中最高階的攝食者,過度損耗

這些高階攝食者的資源量,不但會對其系群之永續生存造

成威脅,亦會改變海洋生態系原有的平衡機制。

Ward and Myers (2005)

大型鯊魚

小型鯊魚魟,鰩

二枚貝

美國東岸

台灣沿近海大型魚類:

Liu et al. (2006), Chang and Liu (2009), Tsai et al. (2010)指出

西北太平淺海狐鮫及灰鯖鮫等大型鯊魚已有過度開發的情形。

Liu et al. (2008)的研究則指出臺灣東部在2004-2005年漁獲之

鬼頭刀相較於10年前有出現成長速率較快,極限體長較小,

顯示在這兩個時期之間,鬼頭刀之成長可能有受到密度相依

效應之影響。

這些研究都暗示臺灣沿近海域大型魚類資源量出現損耗,可

能會改變此海域內海洋生態系機制的平衡。

現今漁獲壓力會使鼠鮫目與白眼鮫目之大型鯊魚在15年後分別減少約20.8% ~ 25.6%與7.5% ~ 24.1%。

生物量變動 (%)

-1.0 -0.5 0.0 0.5 1.0

物種(群)

海洋哺乳類鋸峰齒鮫鼠鮫目

白眼鮫目大目黃鰭鮪

其他類劍旗魚

黑皮旗魚其他旗魚鬼頭刀鯖類頭足類飛魚

其他表層性魚類浮游動物浮游植物

生物量變動 (%)

-1.0 -0.5 0.0 0.5 1.0 1.5 2.0

物種

(群

)

海洋哺乳類鋸峰齒鮫鼠鮫目

白眼鮫目大目黃

其他類劍旗魚

黑皮旗魚其他旗魚鬼頭刀鯖類頭足類飛魚

表層性魚類表層性浮游動物

浮游植物

若大量移除大型鮫類,會造成生態系中其他物種之生物量產生劇烈的變動。

海洋生態系服務:

人類從海洋中攝取的蛋白質約佔總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量的

20%,而漁業資源在過去被認為是永續生存,而且可以被

人類永續利用的。但漁業資源過度的損耗已被證實會使海

洋生態系機制不健全,除了生物多樣性的減少與生產力的

降低,並會使生態系喪失對環境的抵抗力與恢復力。

43

以生態系為基礎的資源管理

生態系

社會經濟

漁業資源管理

為了維持海洋生態系資源的永續利用,除了要維持高漁獲量,亦要維持海洋生物的資源量與生物多樣性。而考量到社會經濟面後,還要將工作機會的提供納入考慮。

以生態系為基礎的漁業管理

生態系中各物種之永續利用與生存生態系中棲地與環境之維持漁民及其他相關利益者生活之維持

以生態系為基礎的漁業管理

以生態系為基礎之資源評估與管理模式,係考量生態系中所有生物與非生物資源之關係。

其目的為維持生態系之健康,生產力以及其復原能力,以期能永久提供人類服務及需求。

管理機制:

漁業資源過度的損耗已被證實會使海洋生態系機制不健全,

除了生物多樣性的減少與生產力的降低,並會使生態系喪

失對環境的抵抗力與恢復力。

世界各國為保護海洋資源,紛紛著手進行海洋資源管理工

作。除了傳統限制漁獲量,努力量,漁獲體長與禁漁期,

禁漁區的資源管理方法以外,海洋保護區之劃設在近年來

被認為是對於復育漁業資源與海洋生態系機制最有效的管

理策略之一。

海洋生態保護:

世界各國已劃設的海洋保護區超過6800個,但其劃設面積

僅佔各國12海浬領海的7.2%而已。臺灣海洋保護區目前僅

佔領海面積約6%。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於2009年9

月頒布國家永續發展政策綱領,並指出需在2020年時將距

岸12浬內水域的20%的範圍被劃入保護區,並有效管理。

海洋生態保護:

世界各國已劃設的海洋保護區超過6800個,但其劃設面積

僅佔各國12海浬領海的7.2%而已。臺灣海洋保護區目前僅

佔領海面積約6%。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於2009年9

月頒布國家永續發展政策綱領,並指出需在2020年時將距

岸12浬內水域的20%的範圍被劃入保護區,並有效管理。

44

場次二、建構臺灣永續島嶼健康指標

時間:15:40-17:00

主持人:李明安院長

引言人:高世明博士

與談人:張竝瑜副教授

莊慶達主任

陳麗淑組長(海科博館)

王世斌助理教授

斛古先生(蘭嶼部落基金會)

45

島嶼永續發展的挑戰與策略(書面摘要)

邱文彥立法委員

島嶼無論大小,為海隔離,被認為是地球上極為特別的生態系統,

也是人類重要的自然和文化資產。生物學家達爾文受到南美洲加拉巴

哥群島的啓示,提出了著名的「進化論」;如果該一島嶼不是海流匯

聚丶生物多樣丶孤懸外海丶人跡罕至,保留了地球此一獨特自然資產,

達爾文恐難以闡述其重要論述。

島嶼都有其特殊性。每個島嶼都各有特色,島嶼和陸地的屬性也

多有不同。在生物丶生態上,因海洋隔絕,或許其物種(Species)或

族群(Population)數量較少,卻經常保有極為稀有罕見的物種;馬

祖今日成為黑嘴端鳯頭燕鷗(俗稱天堂鳥)的賞鳥天堂,可謂「此景

只應天上有)」的最佳實例。

島嶼孤懸外海,由於海風凜冽 丶潮浪拍打丶鹽份甚濃丶成林不易,

使生活環境増加更多挑戰,卻也衍生了特殊的「與海共生」的文化和

生活方式。澎湖的硓咕石砌丶窄巷小窗的民居,以及蘭嶼達悟族半穴

46

居和挑高涼亭的建築形式,都是順應島嶼惡劣氣候所展現的人類智慧,

今天也成為重要文化特色和旅遊景點。

島嶼及其附近海域,不但可能戰略地位重要, 藴含無數油氣漁業

資源,既是國家重要的「籃色國土」,也經常是劃定領海基 缐的「基

點」,主權爭議所在之地。最近東海台日中所爭的釣魚台列嶼 丶南海

中菲爭議的仁愛礁,以及纏鬥多年的南海諸島主權之爭,以及日本竹

島丶韓國稱獨島等的鬥爭史,使島嶼問題的重要性和嚴肅性,逐步為

世人所認知。因此,聯合國乃定期召開全球海洋 丶海岸與島嶼研討大

會,與氣候變化議題一樣炙手可熱。

由於島嶼除了可能藴藏油氣漁產資源外,多半擁有生態丶景觀丶

文化等特色,因而具有豐富的旅遊潛力及發展商機。然而,島嶼一旦

朝向商業化的「開發」、「建設」後,旋即引發諸多爭議。最主要的關

鍵,在於大量觀光人口湧入小島後,所產生的交通 丶電力丶水資源和

廢棄物等挑戰,觀光人潮不但加重或破壞當地生態環境的承載總量,

也可能直接衝擊影響在地居民的生活寧謐,甚至價值觀。台灣「離島

建設條例」是否將外島「台灣化」,逐漸失去島嶼特色,以及發展「博

奕」丶須否公投等,都不難理解島嶼在傳統與現代化,孤苦和繁榮化,

純樸及商業化之間的掙扎與挑戰。

「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無疑是未來島嶼問題最

重要的核心,國家和人民必須要瞭解島嶼 丶關心島嶼,才能守護島嶼。

台灣至今尚無島嶼永續發展的白皮書,「離島建設條例」充其量只是

爭取更多經費丶邁向開發實體的立法,極有可能在此法律或諸多 BOT

招商措施下,摧毀了島嶼特色和永續的基盤。最近,民間團體對於金

門十餘項大規模招商開發,可謂憂心忡忡,不難理解。

很多群島國家(如印尼)公布了島嶼永續發展的策略或白皮書,也有

些國家或地區如中國大陸公布了「海島法」,對於未來島嶼的發展,

提供了規劃管理的方針,非常值得學習。

綜上所述,今天討論島嶼議題十分有意義。謹建議如下,供各方

研討和政府參酌:(1)正視島嶼議題的重要性,加強全民對於島嶼的

教育及宣導;(2)重新檢討「離島建設條例」及各島嶼建設的成效,

避免過度開發,毀壞島嶼永續根基;(3)儘速研擬島嶼永續發展白皮

47

書,引導島嶼保有特色,永續發展;(4)統合滙整並支持設立島嶼研

究中心或機構,作為政府島嶼施政之智庫;(5)經常性舉辦及參與國

際丶國內島嶼研討會,提升及整合國內島嶼研究的能量。

引言、從小島開發中國家永續發展行動計畫建構 我國永續島嶼健康指標

高世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永續島嶼健康指標,是指透過一些指標之建構,用以評估島嶼之

永續性及健康狀態,不論在我國之學術界或政府實務面均屬新的領域,

故有其獨特性與重要性。然而,在探討建構我國永續島嶼健康指標之

前,吾人需要對下列議題先加以定義與瞭解。首先,何謂「永續」

(sustainable)或「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國際間或

國內對於「永續」或「永續發展」之定義為何?其次,何謂「島嶼」

(islands)?目前國際間對島嶼之定義又是為何,且建構我國永續島

嶼健康指標時是否可以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島嶼?最後,國際間是否已

經存在島嶼健康之相關指標,且可供我國借鏡?

為上述之目的,本文首先介紹「永續」一詞之發展及國際間之定

48

義,並以 1982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第 121 條之規定,用以解釋島嶼之定義。

最後,本文並以聯合國所通過之「小島開發中國家永續發展行動計畫」

(Programme of Ac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ll Island Development States)為借鏡,並融入上述關於「永續」與「島嶼」之

定義,建構我國之永續島嶼健康指標。

一、 永續發展之定義

「永續發展」一詞目前最廣為全世界所接受之定義,係源自於

1987 年由「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又稱為「布蘭特委員會」,

Bruntland Commission)所提交之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之中。在該報告中,永續發展之定義為「滿足當代

的需求,但不危及後代滿足他們需求的能力」。

此外,永續發展亦分為三個主要層面,三者間須均衡發展,包括:

1. 環境保護:主張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

2. 經濟發展:主張建立在保護地球自然環境基礎上的持續經濟

成長;及

3. 社會公平:主張公平分配,以滿足當代及後代全體人民的基

本需求。

據此,以下本文在發展我國永續島嶼健康指標時,亦會依據上述

三個層面分別建構之。

二、 島嶼之定義

依據 1982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 121 條之定義,島嶼是「被水

圍繞,且高潮時露出水面的一個自然形成之陸地區域」。然而,若該

陸地區域「不能自我維持人類居住或經濟生活」,則不能被歸類為「島

嶼」,而是「岩礁」。換言之,此處所稱之島嶼,必須是有人居住之島

嶼;或是目前為無人島,但可維持人類居住與生活者。岩、礁等無法

維持人類生存或生計者,均不計入。

49

依我國於 2006 年「海洋政策白皮書」之數據,除台灣本島外,

我國目前共有 85 個島嶼,其中包括了有人居住島嶼,以及無人居住,

但可維持人類居住與生活的「無人島」。

三、 1994 年小島開發中國家永續發展行動計畫所列 15項島嶼優先議

為了落實 21 世紀議程中對小島國永續發展之要求,小島國家及

地區之代表於 1994 年在巴貝多召集工作會議,會後並提出「巴貝多

宣言」(Declaration of Barbados)及「小島開發中國家永續發展行動

計畫」(Programme of Ac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ll Island Development States)。該宣言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

確認(affirm)的事項,包括小島開發中所擁有之權利及目前所面臨

的緊急需求等;第二部分則是宣示(Declare)的事項,包括小島國應

致力達成永續發展之目標,並透過國家、區域與全球層級之努力達成

之等。

而在行動計畫部分,則是共計辨識出 15 個優先議題,每個議題

中並提出處理小島開發中國家所面臨特殊挑戰之行動。這些議題在

「小島國聯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 AOSIS)工作會議檢

討時都會被加以檢視,並提出年度報告。

這些項目之大要如下:

1. 氣候變遷與海平面上升 相較於一般陸地領土,島嶼對氣候變遷及海平面上升特別敏感與

脆弱。因此,需要所有可用之資訊,減低對島嶼之衝擊,包括沿

海居住安全、海洋漁業生產、農業生產、淡水資源等。

2. 自然與環境災害 由於缺乏自然屏障,自然與環境災害往往會帶給島嶼嚴重之破壞,

譬如颱風與地震等。因此,相關災害的預警、防範、救難、復原

以及區域間合作預警與救災等方面,皆是島嶼發展規劃中必須納

入的重大課題。

50

3. 廢棄物管理 小型島嶼之固體及液體廢棄物(譬如垃圾、污水或是有毒廢棄物)

若無妥善處理,對於原本就脆弱之島嶼地表、地下水、沿海水域

及溼地,皆將造成嚴重破壞。

4. 海岸與海洋資源 島嶼之發展高度依賴海岸與海洋資源,而島嶼之人口與經濟發展

則多集中於沿海地區。因此,如何使海岸與海洋資源能在生態上

與經濟上被永續地利用,將是重要之課題。

5. 淡水資源 小型島嶼因其特殊地質、地形與氣候條件,其淡水資源之質或量

大多不足。然而,水是人類生存之必要需求,故淡水資源是海島

承載量及永續發展的重要限制因子。因此,要如何採取行動保護

地面與地下淡水資源,將是島嶼是否能永續發展之重要議題。

6. 土地資源 由於大多數島嶼之土地面積狹小,且受限於土壤品質與氣候等因

素,限制了可供人類居住、農業、礦業、林業、觀光與基礎建設

之區域,並造成其他使用者間之競爭與衝突。因此,必須有一個

完善的土地使用規劃,妥慎考量各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間之利益,

以確保土地資源之永續利用。

7. 能源資源 島嶼之能源需求除了部分是從島上生質燃料(如木材)提供外,

大多需從島外運入,特別是石油資源。為減低能源之過 度依賴性,

除了節能外,亦有必要發展其他型式之能源,特別是較為環保型

式者,譬如太陽能、風能、潮汐、地熱、洋流等,並提高該等能

源所佔之比例。

8. 觀光旅遊資源 觀光業是島嶼在發展時的一項重要發展選項。然而,若無適當之

規畫與管理,將會嚴重地破壞其賴以發展之自然環境。此外,島

嶼上之特殊人文與文化,亦是觀光業一項重要之資源,故也需加

51

以妥善保護與保存。

9. 生物多樣性資源 島嶼由於地理的隔絕及演化效應,常有較多之特有種或原生物種,

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重點。然而,由於島嶼面積小、再加上島

嶼生態系遠較其他生態系脆弱,使得島嶼之生物多樣性是全球受

到最嚴重威脅之生態系之一,特別是來自大量砍伐森林、珊瑚礁

白化、棲地破壞與損失及非原生種之入侵所造成的結果。因此,

應有一套完善之管理措施,以有效保存與維護島嶼之生物多樣

性。

10. 國家體制與行政管理能量 為處理島嶼環境資源管理之各項優先議題,將環境與經濟考量整

合至國家決策程序將是不可或缺的作為。為此,必須強化國家在

處理這些議題上之政府體制安排及管理能量,包括跨部門/部會委

員會與工作小組等機制。

11. 區域體制與技術合作 由於島嶼之人力資源有限、面積狹小,因此缺乏執行永續計畫所

需之資源與能量。因此,透過區域合作與機制匯集各項可用資源

是重要的議題,特別是透過區域組織之協助及區域計畫之執行。

12. 交通運輸與通訊 交通運輸與通訊是聯繫島嶼與外面世界之重要命脈,對島內居民

之相互構聯亦是同等重要。然而,由於島嶼之地理位置多屬偏遠

與獨立,使得運輸與通訊成本遠較其他地區高,對島嶼之永續發

展而言造成許多障礙,亦是不可輕忽之重要議題。

13. 科學與技術 科學與技術是達成永續發展之重要關鍵。然而,對島嶼而言(特

別是小島國),科學與技術能力之發展仍遠較其他地區或國家落後,

特別是對人員在水產養殖業、水產品加工、基礎建設、通訊與海

洋科學方面之訓練。因此,實有必要重視此一議題,以達成永續

島嶼發展之目標。

52

14. 人力資源發展 「事是人做的」,因此,人力資源之數量與品質是達成永續島嶼發

展之核心。然而,島嶼之人口通常較一般地區為少,因此人力資

源議題更應被特別加以重視,特別是教育與訓練及人力資源之健

康發展。

15. 履行、監控與檢視 對涉及島嶼永續發展相關計畫之履行、監控與檢視,是確保該等

計畫成功達成目標之關鍵。因此,政府應建立一套完善之機制,

以確保相關計畫之執行,包括國內相關措施及與國際間之接軌

等。

這些面向在「小島國家聯盟」( 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 AOSIS)工作會議檢討時,都會被加以檢視並提出年度報告。因此,

吾人可將這些面向,視為國際間用以檢驗島嶼永續發展的指標要項。

我國若要建立國內的永續島嶼健康指標,亦可將上述15個議題納入,

並視我國之情況加以調整,從中挑選適合我國島嶼永續發展之議題,

進而發展出相對應之指標,以符合國際趨勢。

四、 結論:兼論我國永續島嶼健康指標芻議

由上述 15 個面向可知,有些面向毫無疑問是值得我國借鏡的,

而有些面向涉及國際與區域合作,以我國目前建構國內島嶼之永續健

康指標而言並不十分妥適。

經筆者以較為主觀之方式除去較不適用於我國之面向後,本文共

列出十個「永續島嶼健康指標」,供與會專家與先進參考,如附錄一

所示。然而,這十個指標只是提供與會人士討論之用,我國永續島嶼

健康指標仍有待與會各位專家學者共同參與討論,並經集思廣義後加

以定案。

另外,前已述及,我國的島嶼可分為有人居住的島嶼及無人居住

但可維持人類生存與經濟活動之無人島。這兩類島嶼是否可以共用一

套永續島嶼健康指標,或是需分別訂定兩套不同的指標,亦請在場專

家先進不吝指教。

53

主要文獻: UN General Assembly, Report of the Global Conference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ll Island Development States, Bridgetown, Barbados, 25 April-6

May 1994, A/CONF.167/9, available at

http://www.un.org/documents/ga/conf167/aconf167-9.htm.

附錄一 永續島嶼健康指標

環境保護層面

1. 廢棄物 Waste for Island:島嶼陸域與海域受污染之程度。

2. 淡水資源 Fresh Water for Island:島嶼淡水資源之儲量與現況。

3. 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for Island:以指標物種瞭解島嶼之生物多樣性。

4. 永續糧食供給 Food Provision for Island:經由永續方式獲得糧食之比例與數

量(包括陸域與海域)。

5. 海岸保護 Coastal Protection for Island:保護海岸線對抗風浪與洪水之棲地的

現況與範圍。

經濟發展層面:

6. 生計與經濟 Livelihoods and Economics for Island:島嶼人民維持其生計及

沿海社區經濟發展之情況。

7. 旅遊與休閒 Tourism and Recreation for Island:最適合島嶼之旅遊或休閒活

動模式(類別、旅客數、停留時間及其永續性)。

8. 能源 Energy for Island:島嶼能源之使用現況與未來永續發展之方向(洋

54

流、潮汐、風能、太陽能、傳統化石

燃料、核能等)。

社會公平層面

9. 氣候變遷 Climate Change for Island:瞭解島嶼之儲碳能力(森林、草原、

海草床、水中藻類之面積或數量)及島嶼受氣候變遷影響之程度。

10. 政策與組織 Policy and Institutions for Island:政府在推動永續島嶼發展之

政策與組織架構,包括法規、人員、預算及組織安排等。

55

永續發展之定義

首度出現於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又稱為「布蘭特委員會」,Bruntland Commission)所提交之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之中

在該報告中,永續發展之定義為「滿足當代的需求,但不危及後代滿足他們需求的能力」(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

56

行動計畫之優先議題

1. 氣候變遷與海平面上升

相較於一般陸地領土,島嶼對氣候變遷及海平面上升特別敏感與脆弱

需要所有可用之資訊,減低對島嶼之衝擊,包括沿海居住安全、海洋漁業生產、農業生產、淡水資源等

2. 自然與環境災害

由於缺乏自然屏障,自然與環境災害往往會帶給島嶼嚴重之破壞,譬如颱風與地震等

相關災害的預警、防範、救難、復原以及區域間合作預警與救災等方面,皆是島嶼發展規劃中必須納入的重大課題

3. 廢棄物管理

固體及液體廢棄物(垃圾、污水或是有毒廢棄物)若無妥善處理,對於原本就脆弱之島嶼地表、地下水、沿海水域及溼地,皆將造成嚴重破壞

行動計畫之優先議題-續7. 能源資源

島嶼之能源需求大多從島外運入,特別是石油資源

為減低依賴性,亦有必要發展其他環保型式之能源,譬如太陽能、風能、潮汐、地熱、洋流等,並提高該等能源所佔之比例

8. 觀光旅遊資源

觀光業(含特殊人文與文化)是島嶼在發展時的一項重要發展選項

若無適當之規畫與管理,將會嚴重地破壞這些觀光資源,故需加以妥善保護與保存

9. 生物多樣性資源

地理隔絕及演化效應,常有較多之特有種或原生物種,但其生物多樣性也是全球受到最嚴重威脅之生態系之一

應有一套完善之管理措施,以有效保存與維護島嶼之生物多樣性

行動計畫之優先議題-續10. 國家體制與行政管理能量

為處理島嶼環境資源管理之各項優先議題,將環境與經濟考量整合至國家決策程序是不可或缺的作為

必須強化國家處理這些議題之政府體制安排及管理能量,包括跨部門/部會委員會與工作小組等機制

11. 區域體制與技術合作

島嶼因人力資源有限、面積狹小,缺乏執行永續計畫所需之資源與能量

透過區域合作與機制匯集各項可用資源是重要的議題,特別是透過區域組織及區域計畫

12. 交通運輸與通訊

交通運輸與通訊是島內間及島嶼與外面世界聯繫之重要命脈

然而,島嶼之地理位置多屬偏遠與獨立,使得成本遠較其他地區高,對島嶼永續發展造成許多障礙

行動計畫之優先議題-續13. 科學與技術

科學與技術是達成永續發展之重要關鍵

島嶼(特別是小島國)在科學與技術能力之發展仍較落後(水產養殖業、水產品加工、基礎建設、通訊與海洋科學等)

14. 人力資源發展

人力資源之數量與品質是達成永續島嶼發展之核心

島嶼之人口通常較少,此議題更應被特別加以重視,特別是教育與訓練及人力資源之健康發展

15. 履行、監控與檢視

對涉及島嶼永續發展相關計畫之履行、監控與檢視,是確保該等計畫成功達成目標之關鍵

政府應建立一套完善之機制,以確保相關計畫之執行,包括國內相關措施及與國際間之接軌等

結論:兼論我國永續島嶼健康指標芻議

我國可將上述15個議題視為國際間用以檢驗島嶼永續發展的指標,並從中挑選適用於我國島嶼永續發展者,進而發展出相對應之指標,以符合國際趨勢

上述15個議題中,有些毫無疑問是值得我國借鏡的,而有些涉及國際與區域合作,對建構我國島嶼永續健康指標而言可能不適合

本文共列出十個「永續島嶼健康指標」草案,供與會專家與先進參考

然而,指標之挑選需考慮到目的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可比較性等原則

這十個指標草案僅提供與會人士討論之用,我國永續島嶼健康指標仍有待與會各位專家學者共同參與討論,並經集思廣義後加以定案

有人島嶼及無人島嶼是否可以共用一套永續島嶼健康指標,或是需分別訂定兩套不同的指標,亦請在場專家先進不吝指教

結論:兼論我國永續島嶼健康指標芻議-續

我國永續島嶼健康指標草案

層面 暫訂指標 概述

環境保護

廢棄物Waste for Island

島嶼陸域與海域受污染之程度

淡水資源Fresh Water for Island

島嶼淡水資源之儲量與現況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 for Island

以指標物種瞭解島嶼之生物多樣性

永續糧食供給Food Provision for Island

經由永續方式獲得糧食之比例與數量(包括陸域與海域)

海岸保護Coastal Protection for Island

保護海岸線對抗風浪與洪水之棲地的現況與範圍

經濟發展

生計與經濟Livelihoods and Economics for Island

島嶼人民維持其生計及沿海社區經濟發展之情況

旅遊與休閒Tourism and Recreation for Island

最適合島嶼之旅遊或休閒活動模式(類別、旅客數、停留時間及其永續性)

能源Energy for Island

島嶼能源之使用現況與未來永續發展之方向(洋流、潮汐、風能、太陽能、傳統化石燃料、核能等)

社會公平

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 for Island

瞭解島嶼之儲碳能力(森林、草原、海草床、水中藻類之面積或數量)及島嶼受氣候變遷影響之程度

政策與組織Policy and Institutions for Island

政府在推動永續島嶼發展之政策與組織架構,包括法規、人員、預算及組織安排等

57

與談一

四維度主題式島嶼地學旅遊設計概念芻議

張竝瑜、吳文雄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

摘要

目前的地學旅遊行為,多集中在各地質景點間的觀察,可以說是

屬於點到點的旅遊行為,然而點到點的旅遊,缺乏彼此間關聯性的串

接。我們認為地學旅遊的發展,應從目前的點狀旅遊,擴大到線狀旅

遊,也就是連結有地質邏輯關連的各點,形成一條主題旅遊線。最後

串連數條有地質關連之不同主題旅遊線,形成一個地學旅遊面。而串

連點-線-面的地質景點,則為具有時間演化先後關係的地質主題與科

學內容,而旅遊的主題應盡量通俗且為吸引一般民眾參與者之標題。

然而,要串連有相互關聯性之地質旅遊點,需要呈現某些較抽象

的地史演化觀念,需要仰賴圖像甚至是動畫的溝通媒介,但是在野外

旅行的過程中,由於缺乏便捷的圖像展示平台,因而造成參與旅遊者

感覺不佳,無法提升參與的興趣。近年來,手持式裝置(如智慧手機

與平板電腦)與無線網路科技(雲端儲存運算與 3G 網路)的發展,已具

備實現點-線-面-時間等四個維度之主題式旅遊的背景條件。

台灣為一個因板塊弧陸碰撞急速隆升之地區,隆升過程由深海-大陸棚-濱海-三角洲-辮狀河的沉積環境演育史,被快速壓縮在狹小的

空間中,加上台灣地區無線網路分布密度高,因此為最佳實現四維度

主題式地學旅遊之地區。我們以台灣西南部之燕巢地區泥火山、陸上

隆升珊瑚礁(大、小崗山,半屏山,以及壽山)、海中珊瑚礁島嶼(小琉

球)、以及東沙島等地質景點為例,以泥火山,無機珊瑚礁,現生珊

瑚礁與隆升上陸之古珊瑚礁間之演育關係做為時間軸串連各地質景

點。並以”南海明珠上陸記”做為貫穿地質演育主軸的題目,嚐試設

計四維度主題式地學旅遊。最後提出可供運用輔助實現此一主題之相

關媒體媒介與科技技術,以及可行之圖像呈現、動畫、網頁設計架構,

以做為下一階段進行地學旅遊實務設計之參考。

58

何謂四維度主題式地學旅遊?

傳統的三個維度旅遊: 點、線、面的串聯。

亦即串連各個旅遊景點與餐飲購物點,形成一條旅遊線。進一步串連數個當地地區的數個旅遊線以及住宿地點,成為一個區域旅遊面。

景點6景點5

景點4

購物或餐飲點

旅遊線2

景點1

景點2景點3

購物或餐飲點

旅遊線1

住宿點

第四個維度: 時間軸。三個維度旅遊,僅考量旅遊空間之空間遠近順序。但地學旅遊景點特性,多半具有地質時間的先後演育關係,因此可以透過一個特定的主題,串連在不同演育時空的旅遊景點與活動,重新安排旅遊空間之順序,形成四個維度的旅遊方式。

景點6景點5

購物或餐飲點

旅遊線2

景點1

景點2

景點3

購物或餐飲點

住宿點

空間軸2

旅遊線1

四維度主題式地學旅遊設計的困難與解決方案

旅遊主題難以持續引起參與旅遊者之興趣獨特性主題適度互動式體驗活動設計。動畫及圖片說明。結合地區歷史文化課題。

回饋與獎勵。

旅遊行程受地區交通以及食宿點位置限制選擇適當之區域與主題。

以區域博物館、展示館設施取代部分景點。

串聯各旅遊景點之說明與簡介媒介不易使用個人手持式裝置(手機、平板電腦等)彌補野外媒材之取得不易缺點。結合固定展示牌,運用雲端網路技術製成互動式解說內容。

餐飲與購物設計需具當地不易取代之特色結合文創產業開發產品。購物點異業結盟。

四維度主題式地學旅遊之初步設計:以「南海明珠上陸記」為例

說明:

台灣西南部海域與陸上,分佈大小之珊瑚礁石灰岩體。特別的是,與南海中

之大小珊瑚礁島嶼一樣,這些珊瑚礁並非發育於火山島嶼上,而是發育於不

適合珊瑚礁生長的泥質基底。而這些珊瑚礁島嶼是如何從泥質基底上生長?又

如何被隆起上陸?證據在哪裡?在現在的陸上露頭景點,可不可以觀察到這些

證據?我們如何述說這個南海明珠上陸過程的故事?

80-120萬年前

~20萬年前

泥火山

大、小崗山石灰岩礁體

半屏山石灰岩礁體

鳳山石灰岩礁體

壽山石灰岩礁體

小琉球石灰岩礁體

台灣南部珊瑚礁體分布

現生東沙環礁

台灣西南部海域與陸上,分佈大小之珊瑚礁石灰岩體,由北向南,珊瑚礁體發育地質時間依次逐漸年輕。包括已經隆起上陸的高雄地區之大小崗山石灰岩礁體、半屏山石灰岩礁體、壽山石灰岩礁體、鳳山石灰岩礁體,與目前已隆起數十公尺,位在東港外海的小琉球島,以及南海中之大小珊瑚礁島嶼(例如東沙環礁)。

堡礁 (Barrier Reef)

大堡礁

(澳洲)

裙礁 (Fringe Reef)

南太平洋群礁

環礁 (Atoll)

土魯克環礁

(南太平洋)

海中的火山島嶼由於提供良好的養分及適宜的溫度,使得珊瑚礁圍繞生長,而由於火山的逐漸被侵蝕消失,或是沉沒入海平面下,以及海水面的上升之作用,使得中間島嶼的陸地部分逐漸沉入海中,但如果珊瑚之生長速度大於島嶼消失速度,則逐漸會形成堡礁或是群礁。

主題的獨特性:珊瑚礁島嶼的形成-與達爾文說之不同

四維度主題式島嶼地學旅遊設計芻議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

副教授 張竝瑜

59

• 由於充填白雲石質泥岩礫的漏斗狀構造與大部分的冷泉碳酸鹽岩,均發育或沉積於細粒的矽質碎屑基底泥岩;並且冷泉碳酸鹽岩的分佈相當廣泛,顯示泥岩基底中碳氫化合物逸出事件的發生相當普遍。至於大崗山地區所見岩理緻密並且含有許多大型滿月蛤貝類的塊狀冷泉碳酸鹽岩,則顯示在大崗山珊瑚礁發育之前泥岩基底曾有持續相當長時間甲烷逸出的冷泉作用。

• 因此王(2005)等人推測,在基底泥岩隆升變淺的過程中,由於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由泥岩泥火山滲出,形成塊狀冷泉碳酸鹽岩。出露的塊狀冷泉碳酸鹽岩成為珊瑚與珊瑚藻等表覆生物在矽質碎屑環境生長的硬底質,而在礁體的最初發育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台灣西南部珊瑚礁石灰岩及南海珊瑚礁島之形成(2)-學術基礎背景

台灣南部珊瑚礁上陸的故事時間軸

1. 深海的泥岩環境由於板塊構造的作用,逐漸隆起至甲烷水合物不穩定之深度。(古亭坑泥岩:高雄燕巢一帶泥火山露頭(100~300萬年前))

2. 甲烷與二氧化碳由泥岩中噴出,形成海底泥火山黑煙囪,因為壓力與溫度作用形成無機的”冷泉碳酸鹽”,部分先驅生物(如滿月蛤Lucinidae)可以在此生長。(大小崗山一帶,珊瑚礁與古亭坑泥岩交界面露頭)

3. 持續隆起的結果,使得冷泉碳酸鹽形成的硬質基底隆起至透光深度,有機珊瑚可以在此硬質基底上成長,形成有機珊瑚礁。(大小崗山、半屏山、壽山一帶(80~100萬年前))

4. a. 若隆起作用至此停止,或開始稍稍沉降,則形成環礁。(東沙環礁)

b. 若隆起持續,則形成海中突出海面的珊瑚礁島嶼,周圍圍有現聲的裙礁。(小琉球島(~20萬年前))

c.若持續快速隆起,則珊瑚礁體被抬升離開水面,形成陸上的石灰岩礁體。(大小崗山、半屏山、壽山)

燕巢泥火山

購物或餐飲點

旅遊線2小琉球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大小崗山

購物或餐飲點

住宿點

空間軸2

旅遊線1

半屏山、壽山

住宿點

景點時間軸與旅遊設計

東沙環礁形成的過程基本上與達爾文說相似,但不同的是東沙環礁不是在火山基底上發育形成的。由在臺灣西南部珊瑚礁群的研究發現,推測東沙環礁的這些珊瑚礁早期是附著在淺海區的冷泉碳酸岩上發育形成,尤其在第三及第四紀冰河期海平面下降時,此冷泉碳酸岩提供了淺海珊瑚礁最佳的發育環境,後來經南海海床張裂下沉及海平面逐漸上升的影響,冷泉碳酸岩逐漸沒入水中,而東沙珊瑚礁因環境優良而不斷地繼續增長,最後形成一構造完整的環礁地形,反觀北衞灘、南衞灘、中沙群礁等其他礁灘則因珊瑚增長速率遠低於海平面變遷的速率,而沉沒於海底。

景點簡介-東沙環礁

景點簡介-東沙環礁

景點簡介

從海中隆起的珊瑚礁島-小琉球

由在臺灣西南部珊瑚礁石灰岩的研究,推測小琉球珊瑚礁早期是附著在泥火山噴出的冷泉碳酸岩上發育形成,此冷泉碳酸岩提供了淺海珊瑚礁最佳的發育環境,後來經泥火山隆起上升的影響,珊瑚礁隆起於海面上。

地層名稱 年代 描述 厚度(m)

琉球嶼泥岩 上新世晚期

呈青灰至黑色,夾有少許粉砂岩薄層,走向為北40度東,傾角約20度西,層位上相當於台灣西南部台南及高雄一帶常見出露的古亭坑泥岩。

>500

琉球石灰岩 更新世-全新世

隆起珊瑚礁石灰岩,由珊瑚礁、貝類(包含如硨璖等二枚貝類、腹足類等)及有孔蟲等遺骸組成,依岩性產狀可分為原生珊瑚礁石灰岩與碎屑沉積石灰岩組成。

4-10

沖積層 全新世 由風化之石灰岩及土壤經河流搬運後再次堆積形成。

<2

全新世珊瑚礁 全新世 分佈於本島周緣,部分隨島嶼隆起而露出於海面上

未知

軟體解說內容:小琉球的地層

上新世時期(大約一百六十萬年前),小琉球附近海域仍為開闊的大洋深海環境,由於較少來自於陸地的砂質沉積物供應,當時沉積下來形成的岩石,岩性以泥質地層為主。形成了珊瑚礁石灰岩底部之古亭坑層泥岩。

軟體解說內容:小琉球的形成

60

到了更新世中期(大約一百二十萬年到二十萬年前) ,由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弧陸碰撞,使得台灣島開始因擠壓上升而露出海面,形成初期的台灣島,並且持續升高;高屏區域因處於剛剛抬升出海面之階段,因此尚無大型發育成熟輸砂量大之河川存在,於是造成適合珊瑚礁生長的清澈淺海環境。而大小岡山、半屏山、壽山、小琉球的相當位置也因為碰撞的結果,在中到晚更新世時期,由相當的深處被抬升至適合珊瑚礁生長,生態豐富且受潮汐波浪影響的淺海環境,形成一系列的珊瑚礁

而小琉球嶼則在更新世晚期(約二十萬年前)逐漸抬升露出海面,形成一珊瑚礁島,在來自於板塊碰撞的應力不斷擠壓下持續隆起,隆起的珊瑚礁由中間斷裂成為四塊,各塊石灰岩間則陷落成為地溝,成為小琉球聚落主要聚集的地方。

現場解說材料:琉球嶼泥岩

現場解說材料: 隆起的琉球石灰岩

更新世珊瑚礁石灰岩

碎屑沉積石灰岩

現場解說材料:全新世珊瑚礁

文化歷史解說材料:小琉球海上的怪火

• 清嘉慶16年(1811)六月十八夜,「海中突有火起,始則星星數點,或浮或沉,繼則漸高,……既而合為一堆,赫赫炎炎,氣薰蒸甚……送火從小琉球來」,撲向陸地而來。居民料想必死無疑,慶幸的是除了番薯葉子被「火」烤焦外,茅舍、人均無大恙。

• 此現象與台灣西南部陸域與海域之泥火山構造(小琉球本身地底也為一泥火山構造)有密切相關,海中的泥火山噴出的甲烷等物質,往往形成所謂的冷泉碳酸鹽,成為珊瑚礁形成所必須的硬質基底。

• 在渤海地區下存在有一個大型的地層儲氣(主要是CH4、H2、CO等)囊群。渤海古文獻曾紀載有海燒(水中起火)。1999年10月17日有11月24日在此區發生了兩次無故船隻失火而沉没的重大事故 ,推測與地下突發排氣(marineseepage blowout)有關。

• 1998年巴布亞新幾内亞的海啸災難死者先是嚴重燒傷。非常令人奇怪。實際上是海啸擾動海底甲烷水合物(Gas hydrate又稱可燃冰),使大量CH4、H2S突發排氣把人燒死。因此根據目擊者說法,在海啸的巨浪上有火花,也冒氣泡(M. Hovland,2000)。

結論

近年來,手持式裝置(如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與無線網路科技(雲端儲存運算與3G網路)的發展,已具備實現點-線-面-時間等四個維度之主題式旅遊的背景條件。

台灣為一個因板塊弧陸碰撞急速隆升之地區,隆升過程由深海-大陸棚-濱海-三角洲-辮狀河的沉積環境演育史,被快速壓縮在狹小的空間中,加上台灣地區無線網路分布密度高,因此為最佳實現四維度主題式地學旅遊之地區。

我們以台灣西南部之隆升上陸之古珊瑚礁間之演育關係做為時間軸串連各地質景點。嚐試設計四維度主題式地學旅遊。提出可供運用輔助實現此一主題之相關媒體媒介與科技技術,以及可行之圖像呈現、動畫、網頁設計架構,以做為下一階段進行地學旅遊實務設計之參考。

61

與談二

基隆嶼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莊慶達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永續島嶼研究中心

1 2

1.1.

2.

yi3.3

90

23.9

400

182.36

6

Picture from: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植物組調查資料庫

62

40~80M

Picture from: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台灣魚類資料庫

1090%

2012 10 26

••

••

A

燈塔

分隔線

B••

C••

A••

島嶼科教文物區

分隔線

燈塔

B••C••

D••

1982

– Pollution from seas (aquaculture, oil spill, dumping)– Land-based pollution: about 80% of all marine pollution originates from

land-based activity

– Point source pollution : a single identifiable localized source of air,water, thermal, noise or light pollution. E.g. Industrial Pollutants, Domestic Pollutants.

–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 water pollution affecting a water bodyfrom diffuse sources, such as polluted runoff from agricultural areas draining into ariver, or wind-borne debris blowing out to sea.

ICZM

(Integrated oastal zone management, ICZM)

IMPM

Source: Tsung-Ting Ko & Yang-Chi Chang, 2010

Integrated Marine Pollution Management IMPM

•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 Total Maximum Daily Loads (TMDLs): acalculation of the maximum amount of a pollutantthat a water body can receive and still safely meetwater quality standards.

• Discharge permit•Polluter Pays Principle (PPP): the partyresponsible for producing pollution responsible forpaying for the damage done to the naturalenvironment. (Principle 16 of the Rio Declaration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 Cleaner production• Water Quality Trading

63

Conceptual model for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management of coastal and marine pollution

Source: Md. Shahidul Islam & Masaru Tanaka, 2004

2006 92011 7

64

與談三

從海岸廢棄物監測調查談建構臺灣永續島嶼健康指數

陳麗淑組長

國立臺灣海洋科技博物館

你知道嗎?在環境中要多久才能被自然分解?

橘子或香蕉皮 2-5週

報紙 6週

煙蒂 1-5年

塑膠袋 10-20年

尼龍服 30-40年

皮革 50年

錫罐 50年

鋁罐 80-200年

紙尿布 450年

塑膠飲料瓶 450年

玻璃瓶 100萬年

來源:U.S. National Park Service’ Mote Marine Lab, Sarasota, FL and “Garbage In, Garvage Our”, Audubon magazine, Sept/Oct 1998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

食物鏈→人體

殘害海洋生物

殘存自然界→改變環境賀爾蒙

數百年難以分解→海洋渦旋垃圾濃湯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

ICC

1985 年,美國環保署的有毒物質辦公室成立Center for Marine Conservation(CMC),現在改名為The Ocean Conservancy,簡稱TOC。

TOC 的第一次淨灘行動,共花費三小時,動員2800 名志工,用掉7900 個垃圾袋, 沿著200 公里長的海岸線清理出124 噸重的廢棄物。

上述的事件是一顆種子,孕育萌發許多海洋環境保護的相關計畫,其中包括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 (簡稱ICC)國際淨灘行動。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

65

與一般淨灘有何不同?

定期紀錄、統計海洋廢棄物的種類與數量。→追蹤廢棄物來源、成分比例→時間、空間變化→海洋教育→督促政府

世界各地的數據得以共同彙整、比較差異。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

大致分為六大類→海岸遊憩與日常生活→海上活動與船隻→其他廢棄物→抽菸→醫療/個人衛生用品→傾倒廢棄物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

2010 I CC

浮標、浮筒

2%

19%

0%

70%

9%

傾倒廢棄物

海上活動與船隻

醫療/個人衛生用品

海岸遊憩與日常生活

抽菸相關

66

保衛海洋淨灘活動 國高中生社區服務

海岸守護淨灘活動 社區環境自覺

居住在 米的深海裡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

67

與談四

王世斌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

今天在身為島嶼國家的台灣來討論永續島嶼健康指標特別有其意義!根據承

辦單位所提的建議,本次會議將以無人島為主要的討論對象,探討其永續指標。

就此,個人有幾點看法與大家分享。首先是指標的部份,根據國際標準應包括環

境保護、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三個層面。姑且不論該三個層面是否適用於無人島

嶼,但就目前各個層面所列之指標而言,似乎有些混淆而必須進一步加以釐清或

有更為清楚的界定。例如環境保護層面中「島嶼淡水資源之儲量與現況」而言,

這些儲量與現況是否足以永續將與居住人口數及所欲發展的產業有密切的關聯,

因此必須先確立該島嶼的發展方向方能有評估標準。

同樣第四項「經由永續方式獲得糧食之比例與數量」也是如此。而在生物多

樣性指標方面,我想此處應釐清將含括「島嶼陸域與海域之生物多樣性; 另以

「指標物種瞭解島嶼之生物多樣性」方面是否會有所矛盾?生物多樣性指標是以

物種數的多寡為基準,如果要以「指標物種」來瞭解,那應該就不是生物多樣性

指標。因此我們可能要先確定到底是要用哪種生物指標比較適宜? 另在「社會公

平層面」層面,我不知道為何「氣候變遷」指標會與社會公平有關?感覺上是否

應該與環境保護層面較有直接關聯?

而就永續指標的層面而言,個人也認為每個島嶼的發展方向可能都會有所不

同,因此是否都應涵蓋這些層面可能仍有討論的空間。我很贊同李老師所說的應

視個別島嶼的獨特性,來個別建立其健康指標,且個人也認為應該不是「一體適

用」式的將所有層面都要套在不同的島嶼上。況且,今天我們是以「無人島」為

主要的討論對象,就台灣的無人島而言,至今之所以是個無人島或是人煙罕見的

島嶼,大概就是因為其有先天上的發展限制(如環境不適人居,無法發展經濟等),

因此而無人。所以此時我們反過來去探討其生計與經濟?或能源?或糧食供給?甚

至政策與組織等的永續指標,是否很矛盾?也不切實際呢? 我想就無人島而言,

目前草案中所列的第四、六、八、十等項目可能都不是目前適合討論的對象與重

點,而可能朝其他環境保護項目與休閒旅遊方向來探討可能較符合所需,也就是

集中在島嶼生態旅遊的永續發展。另外,確立不同島嶼的生態旅遊型態後,進而

評估其生態永續的指標及其相對應的「最適旅遊容量」(為了旅遊永續),或許可

以是我們今後討論的方向。

68

與談五

為島嶼民眾尋求一座永續島嶼的再生

Seeking a Revival for Sustainability of an Island for the Tao People

Sutej Hugu(斛古)

Regional Coordinator for East Asia, ICCA Consortium & Chief Advisor, Tao Foundation

(策略顧問,財團法人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

“... recognizes culture and language are intrinsically connected to land and territory, and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diversity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to biological diversity. Therefore, ... recognizes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 of Indigenous, traditional and local peoples to the preservation and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their cultures and languages and to the control of their lands, territories and traditional resources as key to the perpetuation of all forms of diversity on Earth.”

- ISE Code of Ethics

We call ourselves “tao,” with a population of about 4,300 people. Pongso no

Tao (literally means the “Homeland of Tao people”) is a small northern volcanic

outlier of the Batanes Islands southeast of Taiwan (now labeled “Lanyu” or “Orchid

Island” on the official atlas). There are six independent tribal communities, each of

which has origin myths of its own.

From Cultural Affluence to Unnatural Poverty

Not far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of Kuroshio Current and nurtured by the richness

of this Large Marine Ecosystem, the Tao people have lived “the original affluent

society” with their comprehensive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based on their

home island for millennium. There are the non-hierarchical and unspecialized

egalitarian tribal communities, without chiefs or ruling elders but functional leaders

responsible for various production and ceremony activities, and only with a simple

complementary sexual division of labor within households. Following the unique

time reckoning system of Tao people, which is an original calendar with thirty names

of the phasing moon and an intercalation calibrated by the annual revisiting of flying

fishes according to their biological clock, our ancestors alternated their migratory

fishing and coral reef fishing seasonally with maintenance of wet taro fields with

irrigation channels and supplemented by shifting cultivation (firing and fallowing) of

dry taro, yam, and millet. They also maintained a forest through heirs caring and

69

ecologically wise high alpha-diversity rainforest timber harvesting for plank

boat-building and house building. The accumulated social and ecological

knowledge and an elaborate “makaniaw” (taboo) norm system to follow are

continuing today.

From an historical context, the culture was kept intact until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Even in its first colonial encounter, under Imperial Japan (1896-1945), this

island was basically a conserved area for various scientific surveys and ethnographic

studies with strict access control. The Japanese brought in a small crew of police

from the beginning, and primary schooling for “savage children” started only after

1923. But, after World War II, came the Chines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which

developed four labor camps, ten veteran farms, and a commanding headquarters in

the 1950s. It was followed up with the dispossession of 99% of the land and all of

the marine territories traditionally collectively and commonly owned by the tribal

peoples.

In the 1970s, topocid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occurred. The government had

torn down most of the traditional ecologically friendly buildings for a very poor social

housing program that had to be rebuilt again in the 1990s. In the 1980s came a

nuclear waste dump depository along with a contradictory proposal for setting up a

Marine National Park. Formid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and cultural disasters

happened successively on this small island with these peaceful people. As short a

time as 50 years appeared to be enough time to terminate a once eco-optimized and

rhythmic vigorous indigenous ocean culture, and drop it down into the status of

unnatural poverty.

Resilience of the Tao People

Actually it is due to such a critical crisis of our home island that the Tao people

went through a series of resistance events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that we have

ultimately created the new identity of the six tribal communities to become the one

Tao people with the vision of an autonomous commonwealth. Beyond the tough

challenges we faced from the invaders and intruders, there are for us the grand

project of Tao nation building on tribal sovereignty, and the task of establishing a

brave new indigenous society with all the many wonderful opportunities it

70

embodies.

For the new millennium, we have developed strategic plans and foundation

programs to persist in our long-term struggle with colonial government. Since 2010

we have initiated building three important kernel knowledge bases. First is the Tao

Culture Digital Archive: we have planned to collect all, and already achieved about

half, of the academic studies and scientific surveys on Pongso no Tao available from

1896 to the latest, including books, articles, photos, and films in Japanese, English,

Chinese, and French. Second, the Pongso no Tao Tribal GIS Database: we have

remarkably learned and recorded from our elders more than 1,200 place names on

the coastline and inland within this 45-square kilometers island, and we are going on

to survey and restore our marine territory place nam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mapping. At last we will set up our own land registry and land usage management

system according to customary rules and contemporary demands. Third is the Tao

People Ethnobiology Knowledge base: our ancestors have given about 10 names for

wild animals, 30 names for insects, 60 names for birds, about 250 names for plants,

and more than 400 names for marine creatures in our lebensraum. Along with the

names are the abundant experiential knowledge about their habitats, characters,

behaviors, applications, and usage norms. These represent our unique cosmovision

and our deep relationship with the island natural environment.

Complementary to this process of building these three knowledge bases, we

have established simultaneously the Tribal Heritage Keepers Groups for elders from

each patri-lineage in the six tribes on the island. We have placed high importance

on the restoration and revival of our traditional bio-cultural knowledge with totally

original ontological, epistomological, ethical and aesthetic conceptions. These are

the solid and concrete bases for our tribal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and provide us

clear orient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island managemen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s, as

an alternative to modern capitalist development and extractive economy.

For further promotion of the new vision and mission of Tao people in the 21th

century, besides the integr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six tribal governance

councils, we are very dependent upon the assistance from women and youths

around the island. Programs of capacity-building and empowerment are underway

for the Tao Youth Action Alliance and the Tao Women’s Association. However, the

71

arduous tasks confronting us are huge, just to mention some of the most serious and

urgent ones: For three decades, we steadfastly appeal for removal of nuclear waste

from Orchid island. Tao People want to survive without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There is a 'learning from practice' program of traditional sustainable livelihood

knowledge following the course of our calendar “ahehep no tao” as the prototype of

Tao indigenous education. But the public school system has coercively executed a

cultural erasing policy of total assimilation since 1959. There is contention over

irrigation versus domestic water supply caused by the increase in tourism. We have

to transform the traditional joint family collective ownership of water sources into

tribal commons to offer clean fresh tap water for everyone. There is deteriorated

condition due to the heavy burden from food and energy importation. We certainly

need solutions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food sovereignty.

The Visionary Way Forward

As one of the leading indigenous peoples organizations in Taiwan, we are

especially devoted our efforts to the revival of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and

the restoration of tribal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Seek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of

indigenous peoples with recognized tribal sovereignty to do well an alternative way

of living on the ecosystem economy of biological and cultural diversity.

The indigenous peoples of Austronesian origin constitute only about 2%

population of Taiwan. But, almost all the designated or proposed Protected Areas of

various categories in Taiwan fall on one or the other indigenous peoples traditional

territories. We have worked along in promotion of the bio-cultural diversity conservation

via integrating IPOs, NGOs, academics, legislature and government for a synerget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status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in the new millennium.

In collaboration with our Advisory Board, we have co-initiated the first

Indigenous Peoples’ and Community Conserved Areas and Territories (ICCA) Joint Project

sponsor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of Taiwan. This three years pilot

programs will try to find the right ways of setting up local ecosystem monitoring and

ecological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with the closest cooperation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ers and the tribal peoples.

It must be mentioned that, through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 we are

72

encouraged and inspired very much by reading and discussion about the Indigenous

Peoples’ and Community Conserved Areas and Territories (ICCA) Consortium and the

Buen Vivir social movements of South America. We also have adopted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thnobiology (ISE) Code of Ethics as our criteria for reviewing

all scientific research plans and governmental development programs proposed and

imposed upon this island and its people.

Based on our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we are

undertaking the visionary development of a creative adaptation and guided

evolution from our contemporary post-traditional colonized situation. We are

persevering for the restoration of Tao peoples’ permanent sovereignty over natural

resources and human well-being on, around, and under their traditional land and

marine territories, Pongso no Tao,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acit known to written

down the Bio-Cultural Tribal Protocols. Our struggle is to achieve a self-government

commonwealth and to develop innovatively an alternative sustainable ecosystem

economy for the Tao people in the 21st century, before it can be devoured ruthlessly

by the modern global market and consumer society.

73

拾貳、活動影像紀錄

貴賓報到 專家學者濟濟一堂

設備新穎的會場 與會貴賓陸續就座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永續島嶼研究中心

主任在開幕式中報告研討會的緣起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張清風校長在開幕

式中向全體與會貴賓致歡迎詞

74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吳俊仁主任

致詞 「建構臺灣永續海洋及島嶼健康指數」

學術研討會進行實況

會場中播放永續島嶼研究中心攝影小組

攝製的基隆嶼及北方三島水下景觀影片 全體與會貴賓及專家學者合影留念

監察委員黃煌雄在研討會中發表專題演講 張清風校長頒贈感謝狀給在會中發表

專題演講的黃煌雄監委

75

李健全講座教授擔任研討會主持人 黃向文副教授擔任「建構海洋健康指

標」引言人

海大前校長李國添講座教授參加與談 日籍的小河久朗教授發表馬尾藻對海

洋保育與經濟價值的研究成果

海大海洋科學與資源學院李明安院長參

加與談 應用經濟研究所李篤華所長針對海洋

能源議題發表研究成果

76

海洋生物學家程一駿教授介紹海洋生

態系對人類的價值 中場茶敘聯誼

莊慶達主任從基隆嶼的過去、現在與未

來談島嶼與海洋的關係 海科館陳麗淑組長發表長期監測海洋

廢棄物的心得

王世斌老師參加與談 蘭嶼部落文化策略顧問斛古先生分享

達悟族的生活智慧與對待海洋的態度

77

拾參、建議事項

一、 建請海巡署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針對臺灣週邊海

域及所屬島嶼進行有計劃的研究,如永續海洋與島嶼健康指標;並建立國

家級的資料庫。

二、 建請海巡署可就每年世界海洋日主題,儘早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永續島嶼

研究中心商定合作辦理活動的內容與期程。

三、 建請海巡署就補助研討會經費方面,放寬部份補助項目,如對參與研討學

者專家演講酬勞或稿費的限制。

四、 為節省資源,成果報告書紙本份數是否可考慮減少,儘量以電子檔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