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健康 ·...

16
業健康 預防專題 社會專題 從多宗沙井意外反思密閉空間的職業 健康和安全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出席「職業生涯導 航基礎證書課程」畢業典禮致辭 康復專題 2014 國際工傷預防與康復研討會 174 二零一五年二月 香港公益金會員機構 2014「職業生涯導航 基礎證書課程」畢業典禮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Jul-2020

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業健康 · 另一方面,因從事樓宇維修及拆卸工程的工人如沒有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也有機會面對上述危害, 本中心亦出版一本針對性預防教育小冊子,其內容除講及石棉對人體的危害和石棉物料在舊樓中較常

職業健康

預防專題

社會專題

從多宗沙井意外反思密閉空間的職業

健康和安全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出席「職業生涯導

航基礎證書課程」畢業典禮致辭

康復專題2014 國際工傷預防與康復研討會

174期 二零一五年二月

香港公益金會員機構

2014「職業生涯導航基礎證書課程」畢業典禮

Page 2: 業健康 · 另一方面,因從事樓宇維修及拆卸工程的工人如沒有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也有機會面對上述危害, 本中心亦出版一本針對性預防教育小冊子,其內容除講及石棉對人體的危害和石棉物料在舊樓中較常

編者的話香港工人健康中心成立於 1984 年,2014/2015 年剛好是中心成立三十週年,故此,中心將會於 2015 年 6 月舉行的週年大會中,邀請各界一直支持中心的友好伙伴,共同慶祝及紀念中心成立三十週年。

本期的雙月刊,亦藉此刊登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 張建宗先生出席「職業生涯導航基礎證書課程」畢業典禮致辭,從中讀者便可以知道,中心多年來在工傷預防及康復的努力及成果。而中心與內地合作伙伴,亦於去年 11 月在廣州舉辦了 2014 國際工傷預防與康復研討會,本期將整理研討會內三個與工傷康復有關的主題演講,讓讀者得知國際最新的發展及動向。

2014 年香港有著很多具爭議性的社會政治經濟議題,如何能逐一去處理這些議題,正正是對於當權者的一個考驗及磨練。同樣地,踏入 2015 年,中心亦面對不少考驗及轉變,只是不管如何,我們相信只要堅持目標,不斷努力創新,將能在危機中尋找到更明確的路向。

出版 香港工人健康中心專業顧問 余德新醫生主編 盧許如玲執行編輯 陳艷紅 陳秀珍 李淑雯

歡迎投稿 意見交流

•稿件體裁不限,字數不限,可輔以圖片

•來稿請附姓名及聯絡方法•稿件可選用筆名•來稿一經刊登,可獲是期月刊及

中心紀念品•來 稿 請 寄 九 龍 尖 沙 咀 漆 咸 道

南 87-105 號 百 利 商 業 中 心 1429-1437 室『 香 港 工 人 健 康中心』,信封註明『投稿』,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或傳真至 2728 6968 即可。

《職業健康》為香港工人健康中心出版之刊物。本刊所載資料為提供對職業健康問題的不同意見,以供業界及關心職業健康問題之社會人士參考討論。個別作者的意見未必代表香港工人健康中心之意見。因此,香港工人健康中心不會為任何因依賴本刊內任何資料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賠償負責。本刊資料可用作摘引,而任何方式之使用均必須附有確認聲明:資料來源於香港工人健康中心出版之《職業健康》。

香港工人健康中心 2015 版權所有

目錄

‘Contains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published by the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and licensed under the Open Government Licence v1.0’

職業健康 174期通訊

01 編者的話

02 社會專題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出席「職業生涯導航基礎證書課程」 畢業典禮致辭

04康復專題 2014 國際工傷預防與康復研討會

08 預防專題 從多宗沙井意外反思密閉空間的職業健康和安全

12工健動態

13 職安剪報 2014 年 9 月至 12 月

Page 3: 業健康 · 另一方面,因從事樓宇維修及拆卸工程的工人如沒有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也有機會面對上述危害, 本中心亦出版一本針對性預防教育小冊子,其內容除講及石棉對人體的危害和石棉物料在舊樓中較常

社會專題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出席「職業生涯導航基礎證書課程」畢業典禮致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今日(2014 年 10 月 25 日)出席「職業生涯導航基礎證書課程」畢業典禮的致辭全文:

多謝香港工人健康中心邀請我出席今天的「職業生涯導航基礎證書課程」畢業典禮。我很高興與各位學員一起分享畢業的喜悅,並向你們致以衷心祝賀。你們努力完成再培訓課程,為重投就業市場作好充分準備,這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實在非常值得我們的稱讚和嘉許!

香港工人健康中心(「工健」)自 1984 年成立以來,一直為處於不同康復階段的工傷或患有職業病的僱員提供優質的復康服務。

中心創辦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八十年代初正值本港工業與建造業持續發展但工人對安全健康保障認知相當不足的時期。這時一班剛畢業的年青醫生、醫科學生、復康治療師、職業安全健康專業人士及社會工作者,一起創立了「工健」,致力保障工人健康。

「工健」自 1994 年起成為僱員再培訓局的培訓機構,為殘疾及工傷康復人士提供培訓。於2014 至 2015 年度,中心獲批 120 個培訓名額,提供一項「職業生涯導航基礎證書課程」課程。本課程為職業傷病康復者提供全面的支援服務,包括個案管理、工傷復康及就業輔導,協助他們自力更新,重投工作。至今,已成功為約 1300 位職業傷病康復者提供培訓,就業率達七成,成績斐然,值得予以充分肯定。

在工傷復康方面,「工健」致力協助工傷工友復康及重投工作的理念與政府合作無間,例如於 2003 年聯同勞工處和保險業界推出「自願復康計劃」。計劃為因工受傷的僱員提供一個額外途徑,讓他們可以得到適時和免費的復康護理服務。受傷僱員如能盡早獲得適切的復康護理服務,可令他們的傷患復原得更好和更早,從而減輕因受傷而造成的永久傷害,並可盡快重投工作,締造僱主、僱員和保險公司三贏的局面,對整體社會也有裨益。

事實上,「職業生涯導航基礎證書課程」與政府為工傷僱員提供的各項支援可說是相輔相承,大家的共同目標都是為確保工傷僱員的權益及需要獲得妥善的照顧。

一向以來,特區政府十分重視保障工傷僱員的法定權益。勞工處一方面協助評定按《僱員補償條例》各補償項目的金額,令不幸因工受傷或患有職業病的僱員能盡快獲得法定補償;而另一方面,則嚴加執法,如有足夠證據證明僱主沒有合理解釋而逾期或未有向勞工處呈報工傷事件,或沒有依法為僱員投購工傷補償保險等,會向僱主提出檢控。同時,我們明白到工傷僱員均希望能早日康復,盡快重投工作,繼續為社會作出貢獻,因此,勞工處亦為有需要重新尋找工作的人士提供全面的就業服務。

2

Page 4: 業健康 · 另一方面,因從事樓宇維修及拆卸工程的工人如沒有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也有機會面對上述危害, 本中心亦出版一本針對性預防教育小冊子,其內容除講及石棉對人體的危害和石棉物料在舊樓中較常

預防石棉沉着病全港社區推廣計劃

隨著近年多個舊樓清拆工程及重建項目不斷開展,其中包括「樓宇更新大行動」、「強制驗樓 /驗窗計

劃」等,令全港各區中小型工程的數目有所增加。但如果未有按照有關法例採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工程,

舊樓內的含石棉建築物料有機會因遭受破壞而釋出石棉纖維,對工人及居住於大廈內之居民的身體健

康可能構成傷害。

因著過去兩年在五個重點區的成功經驗,香港工人健康中心現再次獲得肺塵埃沉着病補償基金委員會

贊助、聯同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於港九新界各地區推行一項名為「預防石棉沉着病全港社區推廣計劃」

的跨地區大型職業健康推廣活動,以冀進一步提高社會大眾對石棉危害的警覺性及加強關注石棉的職

業健康問題。

另一方面,因從事樓宇維修及拆卸工程的工人如沒有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也有機會面對上述危害,

本中心亦出版一本針對性預防教育小冊子,其內容除講及石棉對人體的危害和石棉物料在舊樓中較常

出現的位置外,更簡單介紹在工作中面對疑似石棉物料時的正確處理方法,希望工人能採取合適的預

防措施,避免因吸入釋出的石棉纖維,而可能引致患上石棉沉着病或其他相關疾病。

如欲索取有關小冊子或查詢其他相關活動之詳情,歡迎致電 2725 3996予本中心職業健康教育推廣及

培訓組。

主辦機構: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H K C I E G U

贊助機構:

勞工處透過 13 所就業中心、兩所行業性招聘中心、電話就業服務中心、職位空缺處理中心、「互動就業服務」網站,以及設置於全港多個地點的「搵工易」空缺搜尋終端機,提供一系列全面及免費的就業服務,協助求職人士尋找合適工作。勞工處並於不同地區舉辦大型招聘會,以及在就業中心舉辦分區招聘會,為求職人士提供最新職位空缺資訊及方便求職的途徑,促進就業。

勞工處推行多項特別就業計劃,包括「展翅青見計劃」、「中年就業計劃」和「就業展才能計劃」,以協助有就業困難的青年人、中年人士及殘疾人士提升就業能力,以及尋找合適工作。僱主透過這些計劃聘用合資格僱員並提供在職培訓,可獲發在職培訓津貼。

今後,我們會繼續努力,並與社會各界通力合作,為僱員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以確保他們的權益和需要獲得全面的照顧。與此同時,我亦期望各熱心人士繼續支持「職業生涯導航基礎證書課程」,使職業傷病的僱員可盡快重返就業市場。

我深信各畢業學員一定能夠繼續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應對未來的挑戰,盡展所長,為自己及社會建設更美好的將來。

最後,我祝在座各位身心康泰,家庭幸福。多謝大家。

Page 5: 業健康 · 另一方面,因從事樓宇維修及拆卸工程的工人如沒有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也有機會面對上述危害, 本中心亦出版一本針對性預防教育小冊子,其內容除講及石棉對人體的危害和石棉物料在舊樓中較常

康復專題

簡介

香港工人健康中心與廣東省工傷康復中心合辦的「國際工傷預防及康復會議 2014」以及一系列的工作坊已於 2014年 11 月 12 至 11 月 16 日 在 廣 州 順 利 舉 行。 在 為 期 三 天 的 會議中,我們很榮幸能邀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工傷預防及康復專家,為我們分享了不少具啓發性的經驗,亦帶動了許多前瞻性的概念及話題。是次的雙月刊就趁機總結了其中三位海外主題講者的經驗分 享, 包 括 : Dr. Glenn Pransky MD MOccH, 現 任 馬 薩 諸 塞 大 學 醫 學 院 副 教 授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Disability Research,Liberty Mutual Research Institute)。Dr. Reuben Escorpizo 是一位物理治療師 (Physiotherapist),現時為美國伯靈頓市佛蒙特大學康復和運動科學系之臨床助理教授 (Clinical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and Movement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Vermont in Burlington VT, USA.) 及為瑞士諾特維爾,瑞士截癱研究院之研究員 (Research Scientist in Swiss Paraplegic Research at Nottwil Switzerland)。Ms. Jain Holmes 是一名職業治療師 (Occupational Therapist),現時為蘇格蘭佩利斯Obair Associates 的訓練主任 (Training Director)。

香港的狀況

香港工人健康中心每年接觸的工傷個案超過五百宗,了解到工友除了對傷患所帶來的影響感到困擾外,在工作和生活上均帶來不同程度的轉變。工友在受傷初期 ( 六個月內 ),會憂慮自身傷患的康復進展情況,同時亦擔心是否能重返工作崗位,再加上大部分僱主,在工友的工傷期間均沒有主動參與康復的安排,缺乏適當的溝通及協助。縱使經評估認為能勝任以往的工作或是擔任輕工,往往因缺乏有系統的溝通及統籌而未能成功。因此,是次的會議分享內容真的十分值得參考。

( 一 ) 預防工作能力喪失的新方法—宏觀的角度

Center for Disability Research,Liberty Mutual Research Institute 的工作主要從預防角度,通過知識使人們生活得更安全、更有保障,促進“降低工傷和預防傷殘”領域科學知識的發展。

會 議 上,Dr. Glenn Pransky 重 點 講 述 當 前 有 關 Work Disability Prevention Model( 下 文 簡 稱WDP) 的知識。如 : 什麼有作用,什麼沒用,以及產生不同結果的原因 ; 如何把常識融入到當前的工傷賠償體系中。在發展過程的初階段,工作能力喪失被認為是由心理狀態、社會形態等因素所導致。此外,醫學模式 (medical model) 決定了社會補償條款;功能重點論則決定重返工作崗位之機會;而生物心理社會模式 (Biopsychosocial model),則是幫助探討工作能力喪失程度的考慮因素;而預防工作能力喪失 (WDP) 中涵蓋的健康護理系統,個人系統,工作場地系統及立法系統是現時確定工作能力喪失的考慮因素。

研究指出臨床上疾病或傷患的嚴重程度與工作能力喪失並沒有很強的關聯性。以脊髓損傷為例,嚴重受傷一年後重返工作崗位的比率在 45% 左右 ;「腰痛」一詞,在國際上之定義不僅是指傷患的嚴重程度,還有其他因素的存在性。其他因素具體而言,如一工傷員工接受手術,其重返工作崗位的可能性與其相關手術後身體功能沒有很強的關聯性,而該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和臨床嚴重程度亦不能準確地預測其日後的工作狀態。

2014國際工傷預防與康復研討會

Page 6: 業健康 · 另一方面,因從事樓宇維修及拆卸工程的工人如沒有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也有機會面對上述危害, 本中心亦出版一本針對性預防教育小冊子,其內容除講及石棉對人體的危害和石棉物料在舊樓中較常

因此,Dr. Pransky 認為社會心理因素 (Psychosocial)、有效的治療、醫療條件及其他種種因素均會影響工作能力喪失的確定,而非單一受某種因素所影響。

講者亦指出影響疼痛及傷殘的危險因素亦不完全相同。影響疼痛的危險因素有 : 一 ) 嚴重程度、二 ) 持續時間、三 ) 身體部位、四 ) 如何應對及 五 ) 歷史原因。而影響傷殘的危險因素有 : 一 ) 工作場所、工作間的人事衝突 ; 二 ) 僱主能提供固定工作場所的機會 ; 三 ) 害怕再次受傷的心理 ; 四 ) 缺乏自動化設施 ; 五 ) 疼痛的嚴重程度及 六 ) 員工面對災難時的心理狀況。

Dr. Pransky 認為醫療護理 ( 適時的診斷及適切的治療安排 ),工作場地安排 ( 管理階層對工傷報告的回應正面,提供適合的工作調整,同輩及同事的支持,重返工作統籌及參與 ) 及個別工作指導均是減少工作能力喪失的最有效方法。

而研究指出,提供適當的工作調整能有效減低三成因員工的傷殘而帶來的成本。另外,公司的政策制定亦非常重要,關鍵因素包括:主動監測員工的傷殘狀況,訂立具前瞻性重返工作崗位計劃,以員工健康為目標,而不是傳統上著重非人體功效學 ( 註 1)、索賠管理及安全訓練等。( 註 1: 人體功效學是一門重要的工程技術學科,為管理科學中工業工程專業的一個分支,是研究人和機器、環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結合,使設計的機器和環境系統適合人的生理及心理等特點,達到在生產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適目的的一門科學 )

因此,講者總結出成功協調重返工作崗位要點,包括:教育公司管理層員工 ---- 項目經理、董事員工等;向員工提供必要和及時的資訊;具備支援員工角色 ---- 以員工角度認真對待及討論相關問題;僱主與員工保持溝通,讓有關重返工作崗位的資訊保持正面、積極。透過協商,討論並盡量滿足所有工傷員工的條件,樂於接受協商,應對衝突;對重返工作崗位工友與管理者作出支援。

Dr. Pransky 在會上亦引用美國員工賠償機制的特點作為參考,僱主 / 保險公司可於受傷早期聘用專業醫生進行診斷及護理,開發資源作社交心理的介入。負責診治的醫生必須與僱主溝通交流,報告傷者之工作能力。假若公司需要就員工而作出工作調整,醫生是能夠獲得調整所需技術及財政資源的協助。保險公司會協助僱主了解重返工作崗位的好處,因此,保險公司、僱主及國家(州)也是在擔任重返工作統籌者的重要角色。

總括而言,重返工作是一個協商的過程,以溝通為基礎。僱主和員工在過程中作出關鍵及相互的影響,輔以外來專業人士的意見。重返工作的安排需以員工適應為主的模式來進行,員工和工作場地雙方均需要適應,重點在員工之復康過程和傷殘情況,而非其傷患之醫學診斷。因此,員工重返工作崗位時初期的經驗是非常重要的,足以影響員工是否具備信心繼續工作,是否能重新適應工作環境及安排。

( 二 ) 工傷職工重返工作崗位的模式轉變—在英國的工作經驗

英國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自治區組成。而英國的英國全民醫療服務制度 (NHS),資金來源於稅收和中央政府。當中包括所有醫療保健 ( 急救醫療、住院醫療、社區醫療及預防醫學 )。而私人醫療護理同樣存在,而且國民購買力逐步增加。

英國有「富裕的國家福利體系」之稱,在過去 10 年,迅速地形成提供工齡福利和工作傷殘的相關福利,而且有強大的就業環境和平等法律。隨著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10 年前共有 50 萬人口到達 65歲之標準退休年齡,現在已接近 100 萬人。

Page 7: 業健康 · 另一方面,因從事樓宇維修及拆卸工程的工人如沒有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也有機會面對上述危害, 本中心亦出版一本針對性預防教育小冊子,其內容除講及石棉對人體的危害和石棉物料在舊樓中較常

英國與工作相關的疾病及傷害

現時英國人口約 6400 萬,而處於工作年齡的人口約 4160 萬。根據 2011/2012 年數據,約 110 萬人因工作而患上相關的疾病;當中 452000 人為新增的個案。而百分之八十的新增個案是患有筋肌勞損(musculoskeletal disorder),抑鬱或焦慮。而其他工作相關疾病包括皮膚疾病、呼吸道疾病、聽覺缺失及振動病紊亂 ( 振動病是在生產勞動中長期受外界振動的影響而引起的職業性疾病 )。最常見的受傷原因為:手工操作、滑倒及絆倒和高空墜落。為了改善上述的情況,英國在制度上作出了以下的改變

1) 適宜工作紙 (FIT NOTE)

英國之“適宜工作紙”取代了“病假紙”(sick note),而適宜工作紙的重點在於增強僱主和僱員間的溝通,增進重返工作崗位的機會,提供清晰的建議。

2) 福利計劃 (Welfare benefits)

若殘疾人士重返工作後遇到財政危機,可申請 Universal credit 以作暫時的援助。此外,在重返工作初期,持續地工作的階段以及轉移至自僱或是開展自己業務時,也可申請工作評估的支援。所提供的實際支援及花費包括:對所有使用的設備,專業設備,如無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而需額外花費的金額,以及培訓同事對功能障礙的理解和認識等。

3) 英國的思想變化

跨政府的倡議,支援具備健康問題的人士繼續工作或提供就業支援;增加因患病或功能受限人群的就業機會。

4) 立法的變化

2010 平等法 (Equality Act),法案簡化並加強了英國反歧視立法,並且滙集了以前的幾部歧視立法,使得它更容易被人用於反對歧視。

5) 英國全民健康醫療服務

英國的全民健康醫療服務 (National Health Service,簡稱 NHS) 為具有社會福利性質的醫療制度。由英國政府所設立且資助的全民醫療服務制度,包括兩個層級的醫療體系,一為以社區為主的第一線醫療網 (Community-based primary health care),第二層則為 NHS 的醫院服務 (Hospital-based specialist services)。確保人們在長期具備生活質素好的條件下,能察覺到自己的健康會更好。

6) 重返工作的早期介入和支援

在 2013 年 12 月英國政府發表的論文中提及,對僱員、僱主和醫生提供在線支援和建議。而且着重重返工作的早期介入和社交心理的支援。透過健康管理公司 (Health Management Ltd) 及蘇格蘭政府,為僱員、僱主和家庭醫生提供職業健康評估,包括健康及工作上的建議,以協助員工能成功重返工作崗位。

( 三 ) ICF 在職業康復中的現狀和回顧

當談及殘疾的時候,一般人聯想到的都是這會造成個人、社會以及經濟的負擔。而工作殘障便是有限制性的參與及能力。要進行殘疾的評估,必須要比較各評估員所得出的結果,當中考慮的因素包括:身體的功能性,健康情況以及其他相關的影響。工作殘障所指的是因疾病或受傷而無法工作,導致生產能力降低。工作殘疾是複雜的,對於喪失部分工作能力的人而言,在他重新獲得完整的工作能力之前,他不能夠或者很難在就業市場找到工作。因此,職業康復是一門跨專業及實證為本的工作,而採用的是綜合的生理、社交和心理的介入。

Page 8: 業健康 · 另一方面,因從事樓宇維修及拆卸工程的工人如沒有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也有機會面對上述危害, 本中心亦出版一本針對性預防教育小冊子,其內容除講及石棉對人體的危害和石棉物料在舊樓中較常

建造業向來都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也是本港最多人從事的行業之一。近年本港多個大型基建項目及地區重

建計劃不斷開展,當中以「樓宇更新大行動」及「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劃」為首的舊樓維修清拆工程項目更令

全港各區中小型工程的數目大幅增加。但是,如果工程施工時未有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及方法,職安健政策及

法例未有被確切實行及遵守,前線建造業工人便因此有機會面對職業健康的危害,導致工傷意外及職業病的出

現。

為更有效提升前線建造業工人對肺塵埃沉着病及其他職業健康危害的意識,在肺塵埃沉着病補償基金委員會的

全力支持下,香港工人健康中心將協助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於建築地盤和舊式樓宇維修工程進行的重點地區推

行廣泛的預防宣傳教育工作,以深化前線工人對這些危害的認識,從而保障他們的健康。

計劃期限:

2014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

目標對象:

•於小型建造項目地盤工作的前線建造業工人

•為「樓宇更新大行動」及其他與樓宇維修、拆卸等相關範疇進行工程的建造業工人及承建商

計劃內容:

•「預防肺塵埃沉着病工地推廣大使」培訓 •建築工地巡迴展覽

•預防肺塵埃沉着病專題講座 •肺塵埃沉着病或其他相關病症個案轉介服務

主辦機構: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H K C I E G U

贊助機構:協辦機構:

預防肺塵埃沉着病建造業工地推廣計劃

ICF 是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的簡稱,是由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於 2001 年正式發表,其前身即為 1980 年發展的國際損傷、障礙、及殘障分類 (ICIDH)。ICF 把「身心障礙」的定義重新訂立,不再僅將身心障礙侷限於個人的疾病及損傷,同時把環境因素與障礙後對個人的影響納入考慮的範疇。

而 ICF 將身心障礙的評估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層次包含身體功能與結構的損傷情形,以及因而所引致的活動 (activity) 限制,與參與 (participate) 的情況。在每個身體功能與結構損傷類別下,再分別觀察、測量活動 (activity)、參與 (participate) 的情況;第二層次則是指環境因素與個人特質這兩種因素跟障礙互動的情形。

在發展上,ICF 並不完美、廣泛,甚至是模糊的構建定義,用於職業殘疾評估時,沒有太大的特異性,缺少“個人因素”分類,而“環境因素”分類太宏觀,儘管知道了它的局限性,但是不完美並不能阻止 ICF 的推行。目前,ICF 特別就職業康復的評估設計出核心組合 (ICF Core Set for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及用於殘疾評估 (Eumass Core Set for Disability Evaluation) 。

總結

從以上三位講者的文章內容可見,工作協調員角色、社會政策制度及勞資雙方復工方案對工傷員工復工起著重要作用。有見及此,提倡員工培訓、社會政策及重返工作心理健康評估等方法,可作為增加員工在工作間之協調性,並作為公司長遠服務的發展方向之一。透過是次討論,希望讓讀者重新審視社會各界在「員工殘疾處理」議題上的未來方向,並喚醒彼此的關注,讓僱主跟員工能建立更穩固的橋樑。

( 資料整理 : 陳秀珍 , 李淑雯 )

Page 9: 業健康 · 另一方面,因從事樓宇維修及拆卸工程的工人如沒有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也有機會面對上述危害, 本中心亦出版一本針對性預防教育小冊子,其內容除講及石棉對人體的危害和石棉物料在舊樓中較常

預防專題

多年來導致傷亡的沙井事故

翻查新聞報導,數十年前,沙井工業意外就不時發生。例如早在1980 年 5 月 13 日,沙田瀝源邨建築地盤就發生了一宗導致三名工人身亡的意外。根據當時報章報導,事發時一名工人於沙井內疑吸入有毒氣體暈倒,而井外的兩名工人見狀後立刻下井救人,可惜最終亦疑遭遇氣體中毒,造成三名工人不幸身亡。[10]

到近年,雖然沙井工業意外已較少發生,但約每一至兩年仍會有沙井事故導致工人傷亡。[11-17] 意外事故成因繁多,涉及有毒氣體中毒、意外損毀電纜引致爆炸、遭雨水沖走,以及撞傷或墮井等。[11-17] 當中遇害的亦不只於沙井中工作的工人,甚至包括拯救遇害工人的同僚及 消防員。[11, 17]

從多宗沙井意外反思密閉空間的職業健康和安全

早前,我們曾與大家回顧污水處理廠事件,了解到密閉空間工作的危害。根據密閉空間規例第 2 條,密閉空間包括「任何被圍封的地方,而基於其被圍封的性質,會產生合理預見的指明危險」,例如貯槽、沉箱、污水渠、隧道、鍋爐、艙口。[1] 密閉空間工業意外在早年屢見不鮮,可惜時至今日,相關意外依然持續發生。雖然根據勞工處分析,本港密閉空間引致工業意外的數字比其他如機器等媒介的為低,但數據只包含有呈報「引致受傷的媒介」的個案,並未能盡顯實際情況。[2] 同時,在密閉空間內可以發生爆炸及窒息等致命災害,意外嚴重性十分高,絕對不能忽視。[3]

今期我們將與大家透過一系列的沙井意外,繼續反思密閉空間工作的健康安全,以及應如何作出有效的預防措施。

沙井,即地下渠道,是密閉空間的一種;是電話線、電線、煤氣喉管及水渠等地下設施的出入口,提供空間及途徑為地下設施進行維修及檢查。[4, 5, 6, 7] 沙井內的微生物透過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質,會產生沼氣(主要成分為甲烷)、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等氣體。[8, 9] 甲烷及二氧化碳會取代沙井內的氧氣,造成環境缺氧的情況;而吸入沙井內的窒息性氣體,如一氧化碳及硫化氫,也會容易導致 窒息。[8, 9] 除二氧化碳外,上述氣體亦為可燃或爆炸性氣體,當遇上火花,就會容易引致火災甚至爆炸。[3, 4] 故此,於沙井內工作,工人需要面對如窒息及爆炸等不同的潛在危險。

Page 10: 業健康 · 另一方面,因從事樓宇維修及拆卸工程的工人如沒有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也有機會面對上述危害, 本中心亦出版一本針對性預防教育小冊子,其內容除講及石棉對人體的危害和石棉物料在舊樓中較常

沙井事故引起的關注

因著密閉空間工作的高危害性,其實政府早於 1973 年已經制訂《工廠及工業經營(密閉空間)規例》,並於 1981 年及 1989 年再度修訂法例,以進一步保障工人健康及安全。可惜密閉空間事故仍然繼續發生,而就著規例執行上的困難及《一九九五年香港工業安全檢討諮詢文件》中的建議,政府於 1999 年廢除舊有規例,制定新一套《工廠及工業經營(密閉空間)規例》。[18, 19]

新規例規定在工人進入密閉空間工作前,承建商必須安排「合資格人士」為該空間進行風險評估,並採取該評估中所提出的改善建議;同時也指出只有經已完成相關密閉空間工作健康及安全課程的「核准工人」才可以進入密閉空間。[18, 19]

新規例能進一步確保密閉空間的工作環境健康及安全,以及提升需進入密閉空間工作的工人對沙井危害及預防措施的認知。然而,在新規例生效後,悲劇至今仍然不時重演,並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就沙井事故而言,不少團體曾就著承建商、政府以及工人的層面作出相關討論。例如在 2006 年,有工人於沒有安全監督及風險評估下進入沙井工作,導致兩名工人吸入沼氣 喪生。[12, 20] 就著是次意外,渠務署批評承建商違規,未有於進行密閉空間工作前通知處方,亦未有安排合資格人士進行風險評估;而工聯會職業安全健康委員會亦促請政府加強監管及巡查工程,並向違規承辦商作出懲處。[20, 21]

另一方面,政府法例及預防工作的有效性亦受到質疑。例如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曾指出政府刑罰過於寬鬆,並促請當局修改法例及加重刑罰,以增阻嚇作用。[22] 又例如即使勞工處的密閉空間工作守則已列明承建商需要在惡劣天氣下重複進行風險評估,但於 2011 年工人於沙井內被雨水沖走導致喪生後,有團體指出該風險評估部分欠缺清晰,而相關指引對於密閉空間的突發事件處理及撤離機制也欠明確,導致是次意外中工人於大雨下仍然下井工作。[23, 24]

另外,工人的健康安全意識及權利也被受關注。社會各界都曾多次指出有工人在沒有佩戴安全裝備下仍然被安排下井工作而導致事故發生,勞工處及職業安全健康局亦因此加強對承辦商及工人的訓練和教育,以免悲劇再度發生。[21, 25] 有勞工團體並同時促請政府立例,保障工人拒絕缺乏足夠預防措施之工作的權利。[21]

除了密閉空間工人外,勞工團體亦對搜救人員的安全以及相關人士的工作安全程序表示關注。例如在 2004 年,一位消防員在拯救被困沙井的工人時疑遭遇氣體中毒,導致喪生。[11, 26] 雖然消防員進入密閉空間時不需依從《工廠及工業經營(密閉空間)規例》的要求,但由於消防處亦有為消防人員提供相關的拯救程序及風險評估指引,故此,於事件發生後,處方及部分團體也建議就著肇事人員有否依照相關指引及程序而作出調查,並檢視相關指引及程序是否存有漏洞,以進一步保障其他進入沙井工作的人士安全。[11, 27]

促請改善職安健預防措施保障密閉空間工人安全

從多年來的沙井工作意外,我們可以反思到密閉空間工人的職業健康安全預防措施至今仍然有做得不盡善的地方,導致意外繼續發生。相關措施可以分為三個層面:消除危害、減少工人接觸危害的機會,以及保護工人免受傷害。[28]

1. 消除危害

要保障工人的健康,第一步就是要減少不必要的危害於工作環境中出現。以剛提及過發生於 2006 年的沙井事故為例,調查發現工程承辦商在沒有必要下安排工人進入沙井修補污水渠,結果導致兩名工人疑吸入沼氣喪生。[12]

是次工程為渠務署的外判工作,在意外發生後,渠務署指出根據該署向承辦商發出的工作令,相關工程本可以由風險較低的開坑工程代替,疑管理人員為求方便,安排進行高風險的沙井工作。[12] 若能夠在工程開展前使用署方建議的較低危害性工作程序代替沙井工作,員工則無需要面對沙井內所可能出現的危害。因此,任何工程無論由政府或私人發展商負責,亦應在發出工作令後,嚴格監管相關管理人員有否遵守,以更有效地避免工人進行不必要的高危害性工作。

2. 減少工人接觸危害的機會

若無可避免地需要進入密閉空間工作,管理人員也應通過安排合資格人士進行風險評估,並根據其建議,設立有效的工程控制來減少工人接觸危害的機會。例如應在進入沙井前設立有效的通風系統,以供應新鮮空氣,並稀釋井內爆炸性或有毒氣體的濃度,減低爆炸或

Page 11: 業健康 · 另一方面,因從事樓宇維修及拆卸工程的工人如沒有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也有機會面對上述危害, 本中心亦出版一本針對性預防教育小冊子,其內容除講及石棉對人體的危害和石棉物料在舊樓中較常

工人氣體中毒的機會。[1, 29] 然而在上述 2006年的沙井事故中,便由於工程前沒有進行風險評估及空氣測試,亦沒有設立通風系統,最終令工人吸入有毒氣體導致身亡。[30]

因此,政府應通過加強監管及安排訓練等行政措施來確認相關預防措施已被採用。儘管《工廠及工業經營(密閉空間)規例》已實施多年,甚至幾經修例及訂立新例,密閉空間工業意外仍然持續發生。若相關規例有被嚴格遵守,大部分意外本應可以避免。這令人質疑政府相關部門對密閉空間工作程序及指引的監管不力。故此,政府應加強監督及確保承辦商有在密閉空間工作前安排合資格人士為工程進行風險評估;亦多加巡查及檢視相關的管理人員有否為密閉空間設立有效的通風系統,並根據風險評估中的建議,為有需要的工地進行持續空氣監察及採取其他所需要的預防措施。[4] 政府也應同時向違規的承辦商作出懲處,敦促承辦商嚴格遵守法例及依照指引進行密閉空間工程,以免規例如同虛設。除此以外,政府及承辦商需多加定期提點及教育工人有關於密閉空間潛在的危害與預防措施的重要性,建立積極的職業健康文化,鼓勵工人主動關注職安健議題,以進一步保障工人的職業健康安全。

當遇到突發情況及意外時,有效的應變程序能夠減低遇害工人的數目及受傷程度,對工人的健康及安全相當重要。根據勞工處的密閉空間工作守則,承建商應組織受過訓練的救援隊作準備,以便於意外發生時作出即時救援。[1]

同時,在密閉空間工程進行期間,亦應安排候命人員監視密閉空間內工人的安全;而於意外發生時,候命人員並不應自己進入密閉空間作

出救援,而應該召喚救援人員到場作出協助。[1]

然而根據報章報導,在 2014 年 9 月發生的一宗沙井意外中,有工人疑為拯救被困沙井的同僚,沒有通知救援隊而竟獨自下井救人;可惜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他工人才發現並救出兩名工人,當時兩人均告昏迷,結果延誤了相關拯救。[17, 31] 而在另外一宗沙井事故中,管工竟於工人發生意外後數小時才發現事故,可見相關人士對意外的警覺性亦不足夠。[30, 32]

因此,管理人員應設立可行有效的緊急應變措施,並確保工人了解相關程序。

3. 保護工人免受傷害

在密閉空間工作中,佩戴有效的個人防護及安全裝備包括呼吸器具、安全帽及安全帶相當重要。從多次的沙井意外可見,多位遇害工人均沒有佩戴相關安全裝備,而即使有工人於遇害時有佩戴裝備,其裝備亦未見齊全。[15, 30]

由此可見,管理人員應為工人提供齊全及有效的保護裝備,同時加強工人的教育,讓他們了解正確使用裝備的用途及方法。

密閉空間的意外風險高,工業意外時至今日亦不時發生。可是,從以上的沙井事故可見,密閉空間的意外成因繁多;要全面改善工人的職業健康安全,就必須作多層面的預防措施,從危害的消除,到減少工人接觸危害的措施及保護工人免受傷害的防護裝備。另外,即使已經制定密閉空間工作的法例及指引,政府亦應加強監管,並同時安排訓練及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識,以免讓相關措施如同虛設,無人遵守。

Page 12: 業健康 · 另一方面,因從事樓宇維修及拆卸工程的工人如沒有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也有機會面對上述危害, 本中心亦出版一本針對性預防教育小冊子,其內容除講及石棉對人體的危害和石棉物料在舊樓中較常

參考資料

1. 勞工處 . 工作守則 密閉空間工作的安全與健康 . 2000. 2. 立法會 . 2004 年至 2007 年及 2008 年首 3 季所有工作地點的職業傷亡個案以引致受傷的媒介分析 , 會議過程正式記錄 . 2009

年 4 月 22 日3. 賈台寶 . 侷限空間安全作業簡介 . 擷取自 http://www.fengtay.org.tw/source/new%20source/no.50/%E5%B0%88%E9%A1%

8C/%E4%BE%B7%E9%99%90%E7%A9%BA%E9%96%93%E5%AE%89%E5%85%A8%E4%BD%9C%E6%A5%AD%E7%B0%A1%E4%BB%8B.htm

4. 職業安全健康局 . 密閉空間的危害及預防措施 , 綠十字 . 2003 年 7 月 ; 第四期 . 5. 何志平 . 沙井渠蓋 , 民政事務局 . 2005 年 3 月 1 日 . 擷取自 http://www.hab.gov.hk/file_manager/tc/documents/whats_new/

from_the_desk_of_secretary_for_home_affairs/shaarticles42_20050301_c.pdf 6. 管綫學院 . 正確步驟你要知 沙井狀況檢測易 . 擷取自 http://www.uti.hk/media/static/pam-b-mhics.pdf 7. 香港法例第 123I 章《建築物 ( 衞生設備標準、水管裝置、排水工程及廁所 ) 規例》8. 職業安全健康局 . 職安健小科學-為何沙井會有沼氣? , 綠十字 . 2009 年 11/12 月 . 9. 錢棣華 . 密閉空間風險管理之預防氣體意外 , 綠十字 , 職業安全健康局 . 2001 年 1 月 ; 第一期 . 10. 昨在沙田落井修理水泵三渠工中沼氣毒慘死 中區公主行建築地盤內一木工遭高處所墮下水喉鐵插中喪生 . 大公報 . 1980 年 5

月 14 日11. 消防勇士捨身救人張振威遺七歲女 . 文匯報 . 2004 年 7 月 8 日 12. 違規判上判 工程無需要 將停牌處分 沙井奪兩命總承建商嚴重犯錯 . 蘋果日報 . 2006 年 8 月 12 日13. 鑿穿電纜工人變火人 清理沙井出事 現場陣陣燒焦味 . 蘋果日報 . 2008 年 11 月 14 日 14. 灣仔工人墮沙井受傷 . 蘋果日報 . 2009 年 7 月 28 日 15. 工人沙井探勘 黑夜暴雨溺斃 死得寃 . 蘋果日報 . 2011 年 6 月 18 日16. 醫管局維修工程 疑鑿穿地底電纜 沙井爆炸噴火球 兩工人命危 . 蘋果日報 . 2012 年 11 月 19 日 17. 沙井工人疑吸沼氣一死一傷 . 蘋果日報 . 2014 年 9 月 2 日18. 教育統籌局 . 《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 第 59 章 )《工廠及工業經營 ( 密閉空間 ) 規例》, 人力事務委員會 - 文件 - 1998 年 9 月

24 日 . 19. 《工廠及工業經營 ( 密閉空間 ) 規例》(1999 年第 271 號法律公告)20. 政府資訊中心 . 渠務署發表沙田源禾路沙井意外調查報告 . 新聞公報 . 2006 年 8 月 11 日 . 擷取自 http://www.info.gov.hk/gia/

general/200608/11/P200608110299.htm21. 香港工會聯合會 . 沙井意外反映渠務署監管不力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香港工會聯合會 . 2006 年 8 月 17 日 . 擷取自 http://

www.ftu.org.hk/zh-hant/about?id=32&nid=44722. 兩工人疑中沼氣倒斃沙井 . 大紀元 . 2006 年 8 月 2 日23. 惡劣天氣指引籠統 無暴雨警告要開工 . 明報 . 2011 年 6 月 18 日24. 沙井意外須徹查 . 文匯報 . 2011 年 6 月 18 日25. 政 府 資 訊 中 心 . 勞 工 處 呼 籲 沙 井 工 程 人 員 注 意 安 全 . 新 聞 公 報 . 2006 年 8 月 2 日 . 擷 取 自 http://www.info.gov.hk/gia/

general/200608/02/P200608020275.htm 26. 沙井沼毒殺工人及消防員 . 蘋果日報 . 2004 年 7 月 7 日27. 香港工會聯合會 . 促僱主加強監管沙井等密閉空間的工程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香港工會聯合會 . 2004 年 7 月 8 日 . 擷取自 :

http://www.ftu.org.hk/zh-hant/about?id=17&nid=21128. 余德新 職業健康 . : 中文大學出版社 ; 1991.29. 勞工處 . 預防渠務工程氣體中毒事故 . 2007.30. 渠署:二判公司涉疏忽 無安全裝備 未申請許可 沙井沼氣殺兩人 . 蘋果日報 . 2006 年 8 月 2 日31. 疑吸沼氣工人一死一危 . 太陽報 . 2014 年 9 月 2 日32. 沙井沼氣殺兩大意渠工 . 星島日報 . 2006 年 8 月 2 日

( 資料整理:劉曉詩,譚凱恩 )

職安小知識 在密閉空間工作需要面對不少潛在的危害。今期的職安小知識將為大家介紹工人常會遇見的其中三種危害:

危害 影響 本港事故例子

氣體意外 密閉空間內的沼氣及二氧化碳能夠取代空氣中的氧氣,容易造成缺氧環境,令工人窒息。[8, 9] 另外,密閉空間内含有如一氧化碳及硫化氫等的有毒氣體,吸入後也容易導致窒息。[9]

例如於 2004 及 2006 的沙井事故中,均有沙井工人疑因氣體意外而導致傷亡。[12, 17]

電力危害 在密閉空間內工作,工人或會接觸到電力系統,容易導致觸電或爆炸。[4]

於 2008 及 2012 年,本港曾經有工人於沙井工作時因意外損毀電纜而產生爆炸。[13, 16]

遇溺 在水箱或輸水道工作時,水量或會因意外而增加,導致工人遇溺。[4]

本港於 2011 年曾有工人於大雨下進入沙井工作,導致遇溺及被洪水沖走。[15]

Page 13: 業健康 · 另一方面,因從事樓宇維修及拆卸工程的工人如沒有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也有機會面對上述危害, 本中心亦出版一本針對性預防教育小冊子,其內容除講及石棉對人體的危害和石棉物料在舊樓中較常

12

香港工人健康中心與廣東省工傷康復中心合作, 在 2015 年 1 月 10 日 至 11 日 於 廣 州( 廣 東省工傷康復中心)舉行了一天半的動機式訪談法(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對象為心理諮詢師、醫師、護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及社工等。

動機式訪談法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是一種協作的、目標導向風格的溝通方式,它特別注意改變的語言。MI 用來強化個人對一個具體目標的動機和承諾,通過在一種接納和至誠為人的氛圍

下引出和探索這個人關於自己改變的原因。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運用此訪談技巧可大幅提高諮詢成效,非常值得專業人員學習。此次工作坊邀請到香港資深社工及康復諮詢師盧許如玲女士,講授 MI 的治療理論和技術應用。

( 資料整理 : 陳秀珍 )

工健動態

中心本年 1 月於廣州舉行了一天半的動機式訪談法,專業人員能夠藉此機會學習可大幅提高諮詢成效的方法

合作夥伴在中心的支持下成功獲取廣州市工傷保險基金撥款資助,推行普思參與式職業健康持續改善服務

香港工人健康中心自 2011 年始與廣東省康復中心(康復中心)工傷預防科合作,開展名為「粵港工傷預防項目推廣計劃」的項目,一方面為有參與廣東省工傷保險的企業機構宣傳和提供普思參與式職業健康持續改善服務(下簡稱普思項目),積極提升企業的職業健康安全文化;另一方面則透過服務實踐,累積經驗和成效分析數據,以為廣東省的工傷保險系統建立可行的工傷預防模式。

中心在項目推廣上一直為合作夥伴提供需要的支援。經過工作團隊多年的努力推廣和兩次重要的專家論證評審,普思項目的理念和採用之模式終成功被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所接納和支持。同時,中心亦喜悉合作夥伴順利在 2014 年下半年獲得工傷保險基金撥款經費,資助其推廣及應用普思參與式職業健康持續改善服務,使康復中心能有穩定的資源,為廣州市逐步建立一套本地化的工傷預防推廣模式。

( 資料整理 : 尹晞雯 )

Page 14: 業健康 · 另一方面,因從事樓宇維修及拆卸工程的工人如沒有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也有機會面對上述危害, 本中心亦出版一本針對性預防教育小冊子,其內容除講及石棉對人體的危害和石棉物料在舊樓中較常

職安剪報2014 年 9 月至 12 月

日期 新聞 報章名稱

2/9 沙井中吸沼氣,工人一死一危。 明報

10/9 兩月兩奪命工傷,港珠澳橋工人墮海溺斃。 明報

13/9 棚工冒雨作業,招牌觸電墮地亡。 明報

18/9 斷工作台奪命,承建商被控。 東方

24/9 地盤墮鐵枝,工人重創。 東方

11/10 污水廠工人疑墮渠失蹤。 明報

12/10 地盤意外,工友消防「接力」救人。 東方

17/10 男子傷腕動脈,工友土法止血。 東方

20/10 港珠澳橋塌台,孝順測量員跌死,另 4 人傷,外籍工程師危殆。 明報

25/10 吊船傾斜,兩工人半天吊。 明報

25/10 架設機連數十噸石屎組件飛墜,港珠澳「橋塌」一死四傷。 東方

31/10 聖保祿醫院地盤,檢測中突然下降,裝𨋢高手,魂斷𨋢槽六吋隙。 東方

31/10 新消防訓練校地盤意外,挖泥機撞倒工人再壓腳。 東方

1/11 工人𨋢槽夾死,妻認屍哭崩。 明報

5/11 墮貨船艙底,工人昏迷送院。 東方

10/11 地庫冒濃煙,華人行急疏散,洩二氧化碳,險殺女保安。 東方

13/11 挖泥車墜 4 米坡,駕車工人壓傷。 明報

15/11 致命工業意外,首半年飆兩倍。 東方

16/11 3 噸喉管擊爆頭,工人慘死。 明報

16/11 酒店塌工作台,三人受傷。 東方

23/11 石硤尾邨泄煤氣,1 死 12 傷,破門遇爆炸,6 消防命危。 明報

23/11 籠𨋢飛墜,兩維修工震傷,滑輪鬆脫,其中一人頭部遭重擊。 東方

28/11 貨櫃連拖頭吊起,司機隨車墮地傷。 東方

29/11 地盤天降鐵塊,擊傷工人。 東方

30/11 疑鑿穿地底電線,工人燒傷命危。 東方

2/12 工字鐵飛墮,傷兩地盤工。 東方

6/12 半噸磚翻塌,壓傷工人。 東方

7/12 翻車壓斃六旬漢,揭業界違規屢釀工傷,無牌駕鏟車易炒,害人害己。 東方

9/12 豪宅地盤工作台,工人墮斃。 明報

9/12 密室維修吸雪種,冷氣技工肝中毒。 明報

14/12 挖泥機墜海,工人亡,港珠澳橋工程,半年第 4 亡魂。 明報

18/12 機場工程車傾側,兩工人墮下受傷。 明報

21/12 食肆工傷年近 6000 宗,傷絕各行,揸鑊損筋腱,濕滑易跣倒,油鍋易灼傷。 東方

13

Page 15: 業健康 · 另一方面,因從事樓宇維修及拆卸工程的工人如沒有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也有機會面對上述危害, 本中心亦出版一本針對性預防教育小冊子,其內容除講及石棉對人體的危害和石棉物料在舊樓中較常
Page 16: 業健康 · 另一方面,因從事樓宇維修及拆卸工程的工人如沒有採取合適的預防措施,也有機會面對上述危害, 本中心亦出版一本針對性預防教育小冊子,其內容除講及石棉對人體的危害和石棉物料在舊樓中較常

在工作間內推廣職業健康安全 ( 職安健 ) 能提高員工對職業傷害的預防意識,減低員工受傷的機會,亦能增加生產效率,對員工和僱主有莫大裨益。傳統職安健推廣中,員工在制定相關政策過程處於被動的角色,未必能有效改善機構內的職安健情況。

為了更有效提升員工在職安健改善過程中的參與水平,本中心現正推行「同心共建職業健康文化工作間」職業健康推廣計劃。此計劃注重參與式職業健康改善模式,並透過職業健康培訓工作坊、籌組職安健小組及培訓後的跟進服務,鼓勵僱主、管理層以及前線員工三方攜手合作,共同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職業健康文化。

此計劃著重員工參與的重要性,內容豐富,當中包括:

如對此計劃有任何興趣或查詢,歡迎與本中心的職業健康教育推廣及培訓組的同事聯絡。

香港工人健康中心職業健康教育推廣及培訓組

地址:香港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87-105 號百利商業中心 1429-1437 室電話:(852) 2725 3996傳真:(852) 2728 6968網址:www.hkwhc.org.hk電郵:[email protected]

培訓工作坊 – 增強職安健危害的預防知識

工作間實地巡查 – 尋找隱藏的危害 討論職安健問題 –

促進管理層和員工之間的合作

「同心共建職業健康文化工作間」職業健康推廣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