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事 - xhu.edu.cn · 华达人”、“西华掠影”等栏目,分享及...

1
2 JYDB 邮箱 [email protected] 热线(028)86110843 2015 年 6 月 11 日 星期四 编辑 陈志敏 美编 李静 校事 TCN 在这里,见证教育的无限可能…… The campus news 校园速递 让学生爱上“西瓜君” 5 21 日下午,天色突然转暗, 一场大雨忽至。正当同学们还在为 这场雨带走了连日来的闷热感到惬 意时,西华大学官方微信即刻更新了 当天的推送。 一句亲切的话语映入眼帘“西西随手拍:嘘,你听—大雨它刚 来过!”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校园 的小径、操场的草坪、亭台的屋檐、树 丛的新绿,甚至是教学楼上的“大锅 盖”,这些平日熟悉的景致,在雨后似 乎都有了一番别样的趣味。而一些 优美、贴切的心情文字,也让阅读体 验更为丰富。 严雯嘉是西华大学凤凰学院的 一名大四学生,是学校新媒体运营中 心的负责人之一。官方微博、微信的 每日推送和微博协会的管理,是她和 37 名同学每天的主要工作。 严雯嘉介绍,去年 9 月,西华大学 新媒体部从学生传媒中心“西华社” (记者团)独立,成为了自主运营、独 立运作的社团—西华大学新媒体 运营中心,下设微信工作室、微博工 作室、视觉与美术工作室、推广部。 经过 8 个月的调整、运行,目前已经初 具规模。 在内容发布上,他们把镜头对准 师生,寻找具有校园特色的报道视 角。微博开设“西西推荐”、“西华小 黑板”、“西华快讯”、“西华讲堂”、“西 华达人”、“西华掠影”等栏目,分享及 时资讯、校园趣闻;微信则通过专题 策划,展现校情校史、校园风光。 “权威发布独家新闻,以‘新全 快’抓住粉丝心理,保持用户黏度,是 中心运营的原则。”严雯嘉高兴地告 诉记者,目前,“西瓜君”(师生对官 微、官博的昵称)已经有 3 万多粉丝, 共发布 5000 多条微博。每天微博阅 读量约 15 万。在中国青年报高校官 方微信公众号榜单中,“西瓜君”位于 四川高校前列。“我们只是一所二本 院校,官微、官博做到这一点并不容 易。”严雯嘉说。 这几天,严雯嘉正在完成毕业论 文,《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形象建设 路径研究与思考》是论文的题目。对 于校园新媒体,她有自己的看法。在 她看来,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集成 消息,贴近阅读思维,把握内容与思 想引导之间的关系,是校园新媒体发 展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互联网思维 带给高校管理者们的冲击,不仅是技 术、内容、机制的创新,还有思维定性 的改变。”严雯嘉写道。 传统媒体“2.0” 去年底,西华大学新媒体联盟成 立。学校将全校各级组织的 200 余个 微信、微博登记备案,纳入统一管理 和整体运营。传统媒体西华大学广 播站的微博微信也在其中。 营运“西华小麦”(广播站官微、 官博的昵称)有一段时间了,谈到校 园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台长邓锡涛 告诉记者,传统媒体在师生当中的影 响日渐式微,与网络融合是必然趋 势。 他总结说,近年来,学校广播站 与新媒体的融合分为两个阶段。第 一阶段有点像“散兵游勇”,站里各部 门都有微博微信,比较“凌乱”;第二 阶段则是“抱团发展”,今年初,站里 设了新媒体部,把所有微博微信统一 归口,进行管理,实现了内容与栏目 的集成共享。 与传统的高音喇叭式校园广播 不同,网络音频节目能够及时得到 听众反馈,而一些情感类的节目更 能体现音频节目的优势。副台长徐 姝莹经常会去后台,看看哪些原创 节目更受大家欢迎。徐姝莹发现, 每周一次定时在周四推送的“当爱 在靠近”收听率最高。她本来以为 小品美文、心灵鸡汤大家都听得多 了,”没想到在大学生当中还是很有 市场。” 互联网还给邓锡涛、徐姝莹带来 了更多惊喜。一位教师在朋友圈分 享了小麦的一期节目,在国外做汉语 培训的朋友收听后,觉得特别好。便 收藏了小麦的公众号,并将小麦的节 目作为语言学习的教材向外国学生 作了宣传。“以前我们听 BBC,现在老 外听西华小麦。”徐姝莹提起这件事 特别高兴。 “现在互联网飞速发展,传统网 络门户似乎已经有些落后了。如何 将校园网办活,办成学生喜欢看的网 站呢?”这是该校宣传部副部长山述 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她告诉记者, 西华大学校园网 1998 年开始运行,到 现在已经快 20 年了。学校投入建设 经费 3000 多万元,也出台了专门的管 理办法。 “新闻网和青年网都是教育部高 校百佳网站。新闻网年平均点击量 100 万人次,最高单条新闻点击量 8 万余次。”山述兰告诉记者,这几 年校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合力, 依托各种平台,融合电子校报、广播、 校园电视等多种形式,做到了学校大 事小事“一网打尽”。 新鲜事物“E-Class” 2012 年,西华大学开始试点建设 大学生网络社区—“E-Class”,也就 是易班。 在内容建设上,易班主要围绕学 生事务管理、新闻信息发布、文化活 动开展和学习资源建设,学生实名登 录后,可以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与 同学、老师进行在线交流,获取校园 资讯,参与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活 动,在资源库查找学习资料等。 5 25 日,易班的新版手机客户 端正式上线了。具体负责易班建设 工作的老师曾雅霓介绍说,在原有基 础上,新版整合了学校的其他业务系 统,学生可以在手机上获取校园资 讯、就业信息、学术活动安排,也可以 查询校历、课表、成绩、图书馆借阅详 情,开发了校园电话本、一卡通明细 功能,集成奖勤补代、课程中心等端 口。 在谈到易班的好处时,一名辅导 员说,过去不知道学生周末干什么去 了,现在只需要登录易班,就知道他 们去了哪里、干了什么、有什么想 法。一名学生说,以前,组织校园文 化活动,场地受限、知晓率低、参与面 窄。依托易班,活动很容易火起来, “特别是暑期,学校 100 多支‘三下乡’ 社会实践队伍每天在易班上交流,非 常踊跃。” 易班博客是辅导员网络思政的 主要场所,它提升了辅导员的影响 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了影 响。辅导员郭忠林撰写博文 480 篇,他的《活在当下,从感恩父母做 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 NBA 》等 博文,引起了良好反响。博文传播 快,互动性好,受到了学生欢迎。 “易班最早是在上海高校普遍推 广的, 2012 年,正苦于传统校园网存 在单向发布、缺乏沟通、趣味性不够、 用户分散等问题时,发现了它,于是 引入。”在老师们看来,易班不仅是一 个开放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从校园文 化角度看,它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 务的同时,也为网络思政找到了学生 乐于接受的新途径。 通过 3 年的建设,西华易班注册 用户超过 6 万人,日均访问量达到 2 万多人次。易班已经逐渐成为该校 学生事务管理、新闻信息发布、校园 文化活动和教育教学互动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好的 学校连墙壁也会说话。”良好的校园 文化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陶冶 师生的思想情操。 在西充县,就有这么一所学校, 走进校门就会被弥漫在学校各个角 落的文化气息所吸引。这所学校就 是建设路小学。该校以“和美”为办 学理念,建设“和雅环境”,打造“和 悦课堂”,开展“和乐活动”,努力给 孩子一个如诗如画的童年。本报记 者日前走进该校,从校长何凤华口 中,一探校园文化浸润的奥秘。 教育导报: 学校为何将校园文 化主题定为“和美”二字? 何凤华: “和美”本意是“和睦美 满”。“和美”教育就是想通过整合协 调各种教育资源,营造轻松、愉悦、 适宜的教育氛围和环境,师生在快 乐学习、成长过程中,创造美、体验 美。 我们现在的孩子从小就置身在 相互攀比、激烈竞争的环境,我们提 倡“和美”,就是力图给学生营造一 个尊重、理解、赏识、激励的学习氛 围。 教育导报: 校园文化的浸润,离 不开校园环境的营造。学校如何在 环境上体现“和美”? 何凤华: 我校提出建设“和雅环 境”,塑造灵动空间。走进校园,就 能看到大气端庄的“和美”文化墙、 师生风采展示墙、绿意浓浓的植物 廊、整齐美观的国学长廊。 学校有 3 栋教学楼,我们分别 命名为和爱楼、和悦楼、和雅楼;教 学楼走廊有名人头像、名言警句和 温馨提示,每层楼道两侧和教学楼 过道都有文化主题,“爱国、诚信、孝 亲、节俭、勤学、四季诗、科技博览、 四大发明、魔术与科学”等主题犹如 一颗颗珍珠闪烁在楼道的每个角 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大餐。 步入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视线 所及是风格各异的学习园地、个性 鲜明的班训和浓浓书香气息的图书 角,学校文化理念弥漫在校园的每 个角落、每个师生的心灵。 教育导报: 我们注意到,学校在 打造“和悦课堂”时,开发了许多校 本课程。 何凤华: 对。我校在开齐、开足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基础上,采取拓 展补充、深化探究、优化整合等方 式,丰富了很多“和美”校本课程。 学校每周开设了 1 30 分钟的晨诵 课,以“亲近母语、日有所诵”为主 题,内容为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 诗、精美散文等;每周在一二年级开 1 节绘本课,倡导读写绘结合,用 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的方式,倡导亲 子、师生班级共读一本书,实现师生 间、亲子间、同学间乃至老师和家长 间真正的共同生活;开展乐器进课 堂活动,每个年级一种乐器,葫芦 丝、竖笛、笛子等小乐器进课堂。 学校还把传统班会课改为活动 课,引进辩论会、竞赛、研讨会、知识 竞赛、座谈会等形式,一课一主题,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 通过充满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的 活动,叩击学生心灵,激励其奋发向 上;开设阅读鉴赏课,开发了国学读 本作为校本教材,品评文学佳作,唱 诵诗歌散文,感悟多彩人生,提高人 文修养。 教育导报: 学校开展的校园活 动有什么特色? 何凤华: 我校活动丰富多彩,校 园有“一年两节”活动,以读书、品悟 为雅趣的“快乐读书节”,以健康审 美为核心的“校园体育文化艺术 节”;各班级有一年级入学典礼,六 年级毕业典礼……学生在节日活动 中,温润童心,放飞理想。 我校还成立了学生文学社,创 办校刊《荷韵》,让学生担任编辑,锻 炼了学生习作、编辑和采写能力;成 立兴趣小组,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 锻炼了学生组织能力。学校打造科 技园、学生生态园,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组 织学生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到 德育基地举行团队活动,让学生在 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在活动中潜 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熏陶。 黄坭中心校 热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52020 年)》 本报讯 (吴鹏)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52020 年)》,全面部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 作。该计划提出了八个方面举措,包括 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 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 倾斜、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等。 叙永县黄坭中心校教师第一时间从 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收看、阅读了《计划》 全文,对《计划》进行了深入讨论。老师 们认为《计划》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计划》 中的八大举措,无不体现以教师为本的 用心,作为基层一线的乡村教师,倍受鼓 舞。同时,教师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凝心 聚力,务实工作,为山区教育事业贡献自 己的力量。 高店中学 村村建“路队”保障学生 安全 本报讯 (卢纯军 滕兴华) “路队建立 后能及时得到学生回家途中的情况反 馈,对学生下水游泳、交通及其他安全隐 患起到了防范作用,也能对学生校外文 明行为进行有效监督。”近来,宜宾市翠 屏区高店中学以村社为单位,在各班组 建学生“路队”,让回家路线基本相同的 学生结伴而行。 各班主任根据学生家庭住址确定了 以村为单位的学生路队,每个村建立一 个大队,相距较近的五六名学生组成小 队,并建立路队学生档案,选出责任心 强、有号召力的学生担任路队长和副队 长。路队建立后,学校还定期对各路队 长进行集中培训,明确其职责和义务,强 调安全注意事项。 七年级 1 班杨茂同学说:“原来一个 人回家,路上感觉很孤独,现在好了,同 学们一起回家,一路上大家聊学习和生 活,有说有笑,结伴而行,既有伴又有趣!” 峨眉二中 校园科普展开学生眼界 本报讯 (邹久安) 近日,峨眉山市第 二中学第二校区开展首届校园科普创新 教育作品展示,共展示了学生和辅导老 师制作的各种科普创新作品300 余件。 展示活动上,作品制作人认真演示 操作、讲解作品的功能和原理。各式各 样的航模飞行器一架接一架地飞上蓝 天,有的喷出了彩色烟雾,有的挂着“放 飞理想”等各种标语,各种飞机模型让人 眼花缭乱。各类科幻书画、生物研究图 片、电子模型、机器人等科普创新作品展 示,也开阔了广大学生的眼界。 当天,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和峨 眉二中第二校区结为学生科技志愿者服 务基地对子。 通江县大兴小学 “小手拉大手”带“法”回家 本报讯 (江文) 近年来,通江县大兴 乡小学除了在课堂上好法制课的同时, 还引导学生带“法”回家,做到“一人带法 全家懂”,将法制教育的成果延伸到了家 家户户,截至目前,有 800 多名学生参与 到这项活动中。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家长的文化 差异,该校在带法形式上,力求多样性和 实效性。低年级学生由老师将案例讲给 学生,再由学生讲给家长听,以案释法。 高年级学生制作《法律手抄报》给家长 看,精心设计版面,工整地书写法律条 文,把法律条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表现 出来。这种小报很受家长欢迎。 “这一活动开展后,让我与儿子一起 学法,共同进步。我远离了牌桌,成为一 名合格家长。”学生家长刘汉红深有感触 地说道。 绵阳师范学院 在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 业人才全国总决赛中获佳绩 本报讯 (蔡文婷) 近期,第六届“蓝桥 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全国总决赛在北京大学和北方工业大学 举行。绵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 院舒代超同学获得了单片机设计与开发 项目全国二等奖,张怡同学获得三等奖 的好成绩,充分展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 际和工程实践应用方面突出的能力。 据悉,第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大 赛共有来自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 1200 多所高校的 3 万余名选手报名参赛, 3000 多人参加全国总决赛。决赛获奖选 手可获得北京大学等 15 所高校的保研 面试及优先录取资格,优秀选手可进入 IBM、百度、东软等上百家知名 IT 企业 的就业直接录用绿色通道。 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搭建展示才华与智 慧的舞台,日前,巴中市巴州区三小举行了以“我型我 秀,我精彩”为主题的首届校园“达人秀”比赛活动。 当日,共有来自二至六年级 45 名“达人”参加了决 赛。比赛精彩纷呈,有书画、乐器、歌舞、器械、武术 等。选手的精彩表演,让场下小观众掌声不断,喝彩 声、尖叫声响彻比赛现场,犹如一场欢乐的盛宴。经过 激烈角逐,最后,该校评选出了 15 名首届最佳“校园达 人”。校长李光珍说,此次比赛不仅展现了孩子的个 性,还培养了高雅的情趣,希望有更多的孩子秀出自己 的精彩。 (李政 摄影报道) 专业 电子商务 化工机械与设备 化学工艺 学习所在地 前三年在温 江教学区学 习;后两年在 四川化工职 业技术学院 学习。 专业代码 01 02 03 招生对象 应届初中毕业生 应届初中毕业生 应届初中毕业生 学制 5 5 5 层次 全日制大专 全日制大专 全日制大专 招生 人数 50 50 50 学费 前三年免交 学费,后两 年按大专标 准收取学 费。 四川化工高级技工学校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 (公办) 学校代码:51083 学校地址: 成都市温江区南熏大道四段 355 学校网址: http://www.schgx.com/ 联系电话: 02882682598 13183827205 QQ: 3144761920 记者视线 随着互联网日益渗透进高等院校校园,高校的管理者和老师们强烈意识到,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互联网与校园文 化融合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高等院校校园网络文化。而与之相伴的,则是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巨 大挑战。如何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 近年来,西华大学有了一些新鲜和有效的尝试。一个由新媒体、门户网站、“易班”所构筑的新型网络生态,正衍生出鲜 活的校园文化景致。 当校园文化遇上“互联网+” 西华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小记 本报记者 谭曲 对话校长 “和美”文化润童心 —对话西充县建设路小学校长何凤华 王强 本报记者 刘磊 精彩的校园“达人秀”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Feb-2020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2

JYDB 邮箱[email protected] 热线(028)861108432015 年 6 月 11 日 星期四 编辑 陈志敏 美编 李静 校事

TCN

在这里,见证教育的无限可能……

The campus news

周 刊

校园速递

让学生爱上“西瓜君”

5 月 21 日下午,天色突然转暗,

一场大雨忽至。正当同学们还在为

这场雨带走了连日来的闷热感到惬

意时,西华大学官方微信即刻更新了

当天的推送。

一句亲切的话语映入眼帘——

“西西随手拍:嘘,你听——大雨它刚

来过!”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校园

的小径、操场的草坪、亭台的屋檐、树

丛的新绿,甚至是教学楼上的“大锅

盖”,这些平日熟悉的景致,在雨后似

乎都有了一番别样的趣味。而一些

优美、贴切的心情文字,也让阅读体

验更为丰富。

严雯嘉是西华大学凤凰学院的

一名大四学生,是学校新媒体运营中

心的负责人之一。官方微博、微信的

每日推送和微博协会的管理,是她和

37名同学每天的主要工作。

严雯嘉介绍,去年9月,西华大学

新媒体部从学生传媒中心“西华社”

(记者团)独立,成为了自主运营、独

立运作的社团——西华大学新媒体

运营中心,下设微信工作室、微博工

作室、视觉与美术工作室、推广部。

经过8个月的调整、运行,目前已经初

具规模。

在内容发布上,他们把镜头对准

师生,寻找具有校园特色的报道视

角。微博开设“西西推荐”、“西华小

黑板”、“西华快讯”、“西华讲堂”、“西

华达人”、“西华掠影”等栏目,分享及

时资讯、校园趣闻;微信则通过专题

策划,展现校情校史、校园风光。

“权威发布独家新闻,以‘新全

快’抓住粉丝心理,保持用户黏度,是

中心运营的原则。”严雯嘉高兴地告

诉记者,目前,“西瓜君”(师生对官

微、官博的昵称)已经有 3 万多粉丝,

共发布 5000 多条微博。每天微博阅

读量约 15 万。在中国青年报高校官

方微信公众号榜单中,“西瓜君”位于

四川高校前列。“我们只是一所二本

院校,官微、官博做到这一点并不容

易。”严雯嘉说。

这几天,严雯嘉正在完成毕业论

文,《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形象建设

路径研究与思考》是论文的题目。对

于校园新媒体,她有自己的看法。在

她看来,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集成

消息,贴近阅读思维,把握内容与思

想引导之间的关系,是校园新媒体发

展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互联网思维

带给高校管理者们的冲击,不仅是技

术、内容、机制的创新,还有思维定性

的改变。”严雯嘉写道。

传统媒体“2.0”

去年底,西华大学新媒体联盟成

立。学校将全校各级组织的200余个

微信、微博登记备案,纳入统一管理

和整体运营。传统媒体西华大学广

播站的微博微信也在其中。

营运“西华小麦”(广播站官微、

官博的昵称)有一段时间了,谈到校

园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台长邓锡涛

告诉记者,传统媒体在师生当中的影

响日渐式微,与网络融合是必然趋

势。

他总结说,近年来,学校广播站

与新媒体的融合分为两个阶段。第

一阶段有点像“散兵游勇”,站里各部

门都有微博微信,比较“凌乱”;第二

阶段则是“抱团发展”,今年初,站里

设了新媒体部,把所有微博微信统一

归口,进行管理,实现了内容与栏目

的集成共享。

与传统的高音喇叭式校园广播

不同,网络音频节目能够及时得到

听众反馈,而一些情感类的节目更

能体现音频节目的优势。副台长徐

姝莹经常会去后台,看看哪些原创

节目更受大家欢迎。徐姝莹发现,

每周一次定时在周四推送的“当爱

在靠近”收听率最高。她本来以为

小品美文、心灵鸡汤大家都听得多

了,”没想到在大学生当中还是很有

市场。”

互联网还给邓锡涛、徐姝莹带来

了更多惊喜。一位教师在朋友圈分

享了小麦的一期节目,在国外做汉语

培训的朋友收听后,觉得特别好。便

收藏了小麦的公众号,并将小麦的节

目作为语言学习的教材向外国学生

作了宣传。“以前我们听BBC,现在老

外听西华小麦。”徐姝莹提起这件事

特别高兴。

“现在互联网飞速发展,传统网

络门户似乎已经有些落后了。如何

将校园网办活,办成学生喜欢看的网

站呢?”这是该校宣传部副部长山述

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她告诉记者,

西华大学校园网1998年开始运行,到

现在已经快 20 年了。学校投入建设

经费3000多万元,也出台了专门的管

理办法。

“新闻网和青年网都是教育部高

校百佳网站。新闻网年平均点击量

近 100 万人次,最高单条新闻点击量

达 8 万余次。”山述兰告诉记者,这几

年校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合力,

依托各种平台,融合电子校报、广播、

校园电视等多种形式,做到了学校大

事小事“一网打尽”。

新鲜事物“E-Class”

2012年,西华大学开始试点建设

大学生网络社区——“E-Class”,也就

是易班。

在内容建设上,易班主要围绕学

生事务管理、新闻信息发布、文化活

动开展和学习资源建设,学生实名登

录后,可以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与

同学、老师进行在线交流,获取校园

资讯,参与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活

动,在资源库查找学习资料等。

5 月 25 日,易班的新版手机客户

端正式上线了。具体负责易班建设

工作的老师曾雅霓介绍说,在原有基

础上,新版整合了学校的其他业务系

统,学生可以在手机上获取校园资

讯、就业信息、学术活动安排,也可以

查询校历、课表、成绩、图书馆借阅详

情,开发了校园电话本、一卡通明细

功能,集成奖勤补代、课程中心等端

口。

在谈到易班的好处时,一名辅导

员说,过去不知道学生周末干什么去

了,现在只需要登录易班,就知道他

们去了哪里、干了什么、有什么想

法。一名学生说,以前,组织校园文

化活动,场地受限、知晓率低、参与面

窄。依托易班,活动很容易火起来,

“特别是暑期,学校100多支‘三下乡’

社会实践队伍每天在易班上交流,非

常踊跃。”

易班博客是辅导员网络思政的

主要场所,它提升了辅导员的影响

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了影

响。辅导员郭忠林撰写博文 480 多

篇,他的《活在当下,从感恩父母做

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NBA》等

博文,引起了良好反响。博文传播

快,互动性好,受到了学生欢迎。

“易班最早是在上海高校普遍推

广的,2012 年,正苦于传统校园网存

在单向发布、缺乏沟通、趣味性不够、

用户分散等问题时,发现了它,于是

引入。”在老师们看来,易班不仅是一

个开放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从校园文

化角度看,它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

务的同时,也为网络思政找到了学生

乐于接受的新途径。

通过 3 年的建设,西华易班注册

用户超过 6 万人,日均访问量达到 2万多人次。易班已经逐渐成为该校

学生事务管理、新闻信息发布、校园

文化活动和教育教学互动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好的

学校连墙壁也会说话。”良好的校园

文化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陶冶

师生的思想情操。

在西充县,就有这么一所学校,

走进校门就会被弥漫在学校各个角

落的文化气息所吸引。这所学校就

是建设路小学。该校以“和美”为办

学理念,建设“和雅环境”,打造“和

悦课堂”,开展“和乐活动”,努力给

孩子一个如诗如画的童年。本报记

者日前走进该校,从校长何凤华口

中,一探校园文化浸润的奥秘。

教育导报:学校为何将校园文

化主题定为“和美”二字?

何凤华:“和美”本意是“和睦美

满”。“和美”教育就是想通过整合协

调各种教育资源,营造轻松、愉悦、

适宜的教育氛围和环境,师生在快

乐学习、成长过程中,创造美、体验

美。

我们现在的孩子从小就置身在

相互攀比、激烈竞争的环境,我们提

倡“和美”,就是力图给学生营造一

个尊重、理解、赏识、激励的学习氛

围。

教育导报:校园文化的浸润,离

不开校园环境的营造。学校如何在

环境上体现“和美”?

何凤华:我校提出建设“和雅环

境”,塑造灵动空间。走进校园,就

能看到大气端庄的“和美”文化墙、

师生风采展示墙、绿意浓浓的植物

廊、整齐美观的国学长廊。

学校有 3 栋教学楼,我们分别

命名为和爱楼、和悦楼、和雅楼;教

学楼走廊有名人头像、名言警句和

温馨提示,每层楼道两侧和教学楼

过道都有文化主题,“爱国、诚信、孝

亲、节俭、勤学、四季诗、科技博览、

四大发明、魔术与科学”等主题犹如

一颗颗珍珠闪烁在楼道的每个角

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大餐。

步入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视线

所及是风格各异的学习园地、个性

鲜明的班训和浓浓书香气息的图书

角,学校文化理念弥漫在校园的每

个角落、每个师生的心灵。

教育导报:我们注意到,学校在

打造“和悦课堂”时,开发了许多校

本课程。

何凤华:对。我校在开齐、开足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基础上,采取拓

展补充、深化探究、优化整合等方

式,丰富了很多“和美”校本课程。

学校每周开设了1节30分钟的晨诵

课,以“亲近母语、日有所诵”为主

题,内容为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

诗、精美散文等;每周在一二年级开

设 1节绘本课,倡导读写绘结合,用

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的方式,倡导亲

子、师生班级共读一本书,实现师生

间、亲子间、同学间乃至老师和家长

间真正的共同生活;开展乐器进课

堂活动,每个年级一种乐器,葫芦

丝、竖笛、笛子等小乐器进课堂。

学校还把传统班会课改为活动

课,引进辩论会、竞赛、研讨会、知识

竞赛、座谈会等形式,一课一主题,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

通过充满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的

活动,叩击学生心灵,激励其奋发向

上;开设阅读鉴赏课,开发了国学读

本作为校本教材,品评文学佳作,唱

诵诗歌散文,感悟多彩人生,提高人

文修养。

教育导报:学校开展的校园活

动有什么特色?

何凤华:我校活动丰富多彩,校

园有“一年两节”活动,以读书、品悟

为雅趣的“快乐读书节”,以健康审

美为核心的“校园体育文化艺术

节”;各班级有一年级入学典礼,六

年级毕业典礼……学生在节日活动

中,温润童心,放飞理想。

我校还成立了学生文学社,创

办校刊《荷韵》,让学生担任编辑,锻

炼了学生习作、编辑和采写能力;成

立兴趣小组,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

锻炼了学生组织能力。学校打造科

技园、学生生态园,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组

织学生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到

德育基地举行团队活动,让学生在

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在活动中潜

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熏陶。

◆ 黄坭中心校热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5-2020年)》

本报讯(吴鹏)近日,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全面部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

作。该计划提出了八个方面举措,包括

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

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

倾斜、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等。

叙永县黄坭中心校教师第一时间从

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收看、阅读了《计划》

全文,对《计划》进行了深入讨论。老师

们认为《计划》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计划》

中的八大举措,无不体现以教师为本的

用心,作为基层一线的乡村教师,倍受鼓

舞。同时,教师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凝心

聚力,务实工作,为山区教育事业贡献自

己的力量。

◆ 高店中学村村建“路队”保障学生

安全

本报讯(卢纯军 滕兴华)“路队建立

后能及时得到学生回家途中的情况反

馈,对学生下水游泳、交通及其他安全隐

患起到了防范作用,也能对学生校外文

明行为进行有效监督。”近来,宜宾市翠

屏区高店中学以村社为单位,在各班组

建学生“路队”,让回家路线基本相同的

学生结伴而行。

各班主任根据学生家庭住址确定了

以村为单位的学生路队,每个村建立一

个大队,相距较近的五六名学生组成小

队,并建立路队学生档案,选出责任心

强、有号召力的学生担任路队长和副队

长。路队建立后,学校还定期对各路队

长进行集中培训,明确其职责和义务,强

调安全注意事项。

七年级 1班杨茂同学说:“原来一个

人回家,路上感觉很孤独,现在好了,同

学们一起回家,一路上大家聊学习和生

活,有说有笑,结伴而行,既有伴又有趣!”

◆ 峨眉二中校园科普展开学生眼界

本报讯(邹久安)近日,峨眉山市第

二中学第二校区开展首届校园科普创新

教育作品展示,共展示了学生和辅导老

师制作的各种科普创新作品300余件。

展示活动上,作品制作人认真演示

操作、讲解作品的功能和原理。各式各

样的航模飞行器一架接一架地飞上蓝

天,有的喷出了彩色烟雾,有的挂着“放

飞理想”等各种标语,各种飞机模型让人

眼花缭乱。各类科幻书画、生物研究图

片、电子模型、机器人等科普创新作品展

示,也开阔了广大学生的眼界。

当天,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和峨

眉二中第二校区结为学生科技志愿者服

务基地对子。

◆ 通江县大兴小学“小手拉大手”带“法”回家

本报讯(江文)近年来,通江县大兴

乡小学除了在课堂上好法制课的同时,

还引导学生带“法”回家,做到“一人带法

全家懂”,将法制教育的成果延伸到了家

家户户,截至目前,有 800多名学生参与

到这项活动中。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家长的文化

差异,该校在带法形式上,力求多样性和

实效性。低年级学生由老师将案例讲给

学生,再由学生讲给家长听,以案释法。

高年级学生制作《法律手抄报》给家长

看,精心设计版面,工整地书写法律条

文,把法律条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表现

出来。这种小报很受家长欢迎。

“这一活动开展后,让我与儿子一起

学法,共同进步。我远离了牌桌,成为一

名合格家长。”学生家长刘汉红深有感触

地说道。

◆ 绵阳师范学院在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

业人才全国总决赛中获佳绩

本报讯(蔡文婷)近期,第六届“蓝桥

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全国总决赛在北京大学和北方工业大学

举行。绵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

院舒代超同学获得了单片机设计与开发

项目全国二等奖,张怡同学获得三等奖

的好成绩,充分展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

际和工程实践应用方面突出的能力。

据悉,第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大

赛共有来自全国 31个省市自治区、1200多所高校的 3 万余名选手报名参赛,

3000多人参加全国总决赛。决赛获奖选

手可获得北京大学等 15 所高校的保研

面试及优先录取资格,优秀选手可进入

IBM、百度、东软等上百家知名 IT 企业

的就业直接录用绿色通道。

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搭建展示才华与智

慧的舞台,日前,巴中市巴州区三小举行了以“我型我

秀,我精彩”为主题的首届校园“达人秀”比赛活动。

当日,共有来自二至六年级 45名“达人”参加了决

赛。比赛精彩纷呈,有书画、乐器、歌舞、器械、武术

等。选手的精彩表演,让场下小观众掌声不断,喝彩

声、尖叫声响彻比赛现场,犹如一场欢乐的盛宴。经过

激烈角逐,最后,该校评选出了 15名首届最佳“校园达

人”。校长李光珍说,此次比赛不仅展现了孩子的个

性,还培养了高雅的情趣,希望有更多的孩子秀出自己

的精彩。 (李政 摄影报道)

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

专 业

电子商务

化工机械与设备

化学工艺

学习所在地

前三年在温

江教学区学

习;后两年在

四川化工职

业技术学院

学习。

专业代码

01

02

03

招生对象

应届初中毕业生

应届初中毕业生

应届初中毕业生

学制

5

5

5

层次

全日制大专

全日制大专

全日制大专

招生人数

50

50

50

学费

前三年免交

学 费 ,后 两

年按大专标

准 收 取 学

费。

四川化工高级技工学校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公办)

学校代码:51083

学校地址:成都市温江区南熏大道四段355号 学校网址:http://www.schgx.com/联系电话:028-82682598 13183827205 QQ: 3144761920

记者视线

随着互联网日益渗透进高等院校校园,高校的管理者和老师们强烈意识到,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互联网与校园文

化融合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高等院校校园网络文化。而与之相伴的,则是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巨

大挑战。如何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

近年来,西华大学有了一些新鲜和有效的尝试。一个由新媒体、门户网站、“易班”所构筑的新型网络生态,正衍生出鲜

活的校园文化景致。

当校园文化遇上“互联网+”——西华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小记

■ 本报记者 谭曲

对话校长

“和美”文化润童心——对话西充县建设路小学校长何凤华

■ 王强 本报记者 刘磊

图片报道

精彩的校园“达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