¼ß ( Ô y ä » y m · 314 ¼ ß ( Ô y ä » y m 陳瑋鴻...

2
314 Шϔཌྷĉ 陳瑋鴻 20世紀中國的社會與思想一直在顛簸的道路上行走,如何在俄 國和歐洲的社會主義(「拿來主義」)與中國本土獨特性之間摸索出 一條可行之道;如何在「蘇東波」紛紛瓦解後仍堅持社會主義目標, 官方與知識界爭論不斷。2007年,前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謝韜發表 〈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一文,對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現況 提出反省,並且涉及中國目前與未來體制的性質與走向。謝文引來 諸種不同立場的回應,似乎有重燃「反修防修」、憲政民主的論戰。 現任教於美國波士頓大學哲學系的曹天予先生將相關文章編輯成 冊,對於關注中國前途、社會主義之理論與實踐等議題者,應該具 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1 1970年代文革結束之後,中國社會對馬克思主義的解讀出現了 情緒上的轉折,即「階級分析在改革時期的中國馬克思主義中逐漸 淡出,而生產力論成為主要的理論視角。」中共所主導的改革開放, 強調走向「現代化」、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避開階級解放問題, 1 曹天予編,《社會主義還是社會民主主義?:中國改革中的「民主 社會主義」思潮》,將由香港大風出版社出版。筆者並未見到此書; 以下的報導係根據曹先生為此文集所寫的引言,可見:http://www. xschina.org/show.php?id=12076 Шϔཌྷĉ 315 正是此一情緒的結果。在改革開 放將滿30年之際,中國的經濟實 力在世界業已占有一席之地,但 也相應地帶來了許多政治社會的 弊病。謝韜的文章指出,鄧小平 實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 路」,雖然修正中國共產黨原有 的教條性格,但改革開放也產生 了諸多問題,其中最為嚴重的便 是貪污腐敗、國家資產流失和分 配不公,已不容忽視。他環顧人 類歷史上的社會主義模式,提出 以瑞典為代表的民主社會主義制度——民主憲政、混合私有制、社 會市場經濟、福利保障制度——不僅是世界政治經濟的主流,也應 為中國當前改革的正途。 在曹天予為文集所寫的引言中,關注的視角也置於社會主義的 理念與當前中國現實情況的落差上。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產黨堅持 的四個基本原則——社會主義(公有制、計畫經濟與按勞分配、無 產階級專政、共產黨領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逐漸與現實的 發展相違背,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權力異化與貧富不均。就前者言, 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決策菁英儼然成為一股相異於民眾的權力,決 策過程常有正當性不足的疑慮;就後者言,在發展主義引領下,無 產階級追求的階級解放與人類解放的理念,已銷聲匿跡。這兩個核 心的問題,在所有權結構變化(從公有制到混合所有制,以及分配 制度改變(從「按勞分配」到「按要素分配」之外,對社會主義理 念造成更為致命的傷害。若要根本地解決上述問題,曹天予指出,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Sep-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¼ß ( Ô y ä » y M · 314 ¼ ß ( Ô y ä » y M 陳瑋鴻 20世紀中國的社會與思想一直在顛簸的道路上行走 ,如何在俄 國和歐洲的社會主義 (「拿來主義

314

陳瑋鴻

20世紀中國的社會與思想一直在顛簸的道路上行走,如何在俄

國和歐洲的社會主義(「拿來主義」)與中國本土獨特性之間摸索出

一條可行之道;如何在「蘇東波」紛紛瓦解後仍堅持社會主義目標,

官方與知識界爭論不斷。2007年,前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謝韜發表

〈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一文,對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現況

提出反省,並且涉及中國目前與未來體制的性質與走向。謝文引來

諸種不同立場的回應,似乎有重燃「反修防修」、憲政民主的論戰。

現任教於美國波士頓大學哲學系的曹天予先生將相關文章編輯成

冊,對於關注中國前途、社會主義之理論與實踐等議題者,應該具

有很大的參考價值1。

1970年代文革結束之後,中國社會對馬克思主義的解讀出現了

情緒上的轉折,即「階級分析在改革時期的中國馬克思主義中逐漸

淡出,而生產力論成為主要的理論視角。」中共所主導的改革開放,

強調走向「現代化」、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避開階級解放問題,

1 曹天予編,《社會主義還是社會民主主義?:中國改革中的「民主

社會主義」思潮》,將由香港大風出版社出版。筆者並未見到此書;

以下的報導係根據曹先生為此文集所寫的引言,可見: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12076

315

正是此一情緒的結果。在改革開

放將滿30年之際,中國的經濟實

力在世界業已占有一席之地,但

也相應地帶來了許多政治社會的

弊病。謝韜的文章指出,鄧小平

實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

路」,雖然修正中國共產黨原有

的教條性格,但改革開放也產生

了諸多問題,其中最為嚴重的便

是貪污腐敗、國家資產流失和分

配不公,已不容忽視。他環顧人

類歷史上的社會主義模式,提出

以瑞典為代表的民主社會主義制度——民主憲政、混合私有制、社

會市場經濟、福利保障制度——不僅是世界政治經濟的主流,也應

為中國當前改革的正途。

在曹天予為文集所寫的引言中,關注的視角也置於社會主義的

理念與當前中國現實情況的落差上。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產黨堅持

的四個基本原則——社會主義(公有制、計畫經濟與按勞分配)、無

產階級專政、共產黨領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逐漸與現實的

發展相違背,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權力異化與貧富不均。就前者言,

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決策菁英儼然成為一股相異於民眾的權力,決

策過程常有正當性不足的疑慮;就後者言,在發展主義引領下,無

產階級追求的階級解放與人類解放的理念,已銷聲匿跡。這兩個核

心的問題,在所有權結構變化(從公有制到混合所有制),以及分配

制度改變(從「按勞分配」到「按要素分配」)之外,對社會主義理

念造成更為致命的傷害。若要根本地解決上述問題,曹天予指出,

Page 2: ¼ß ( Ô y ä » y M · 314 ¼ ß ( Ô y ä » y M 陳瑋鴻 20世紀中國的社會與思想一直在顛簸的道路上行走 ,如何在俄 國和歐洲的社會主義 (「拿來主義

316 9

癥結仍直指國家法治規範與權力監督的建立;因為,所有權結構、

市場與分配制度,都立基於此。因此,走向一種社會主義的憲政民

主,用以改進中國現有「走資化」的問題,並且又不落入資本主義

的憲政民主,乃曹先生所認為的中國下一步改革的關鍵所在。

曹天予認為,社會主義的憲政民主與資本主義(包括社會民主主

義)的憲政民主,具有實質性的差別。相異於以個人權利為中心、

菁英議會程序的自由主義,社會主義的憲政民主應是由工農大眾由

下而上地組織起來,成為立憲的主體,並且以實現階級解放和人類

解放的集體主義為最終目的。曹天予提出,堅持社會主義的理想性

格,以憲政民主診斷中國當前的弊端,進而回到「問題的研究上」,

中國才能走出新的前景。

此一見解,讓我們想起在1919年伴隨「五四」運動而來、由胡

適與李大釗所引起的「問題與主義」論戰。當時,作為中國共產黨

的創建人之一的李大釗,認可胡適所批評的「空談主義」的危險,

而提出主義應該是「作為他們實驗自己生活上滿意不滿意的尺度」。

曹天予對中國未來改革的見解,可謂充滿著歷史的迴響。

文集收錄了這一場論辯的來龍去脈,以謝韜的文章為楔子,包

括官方立場與各方知識界的代表性回應,最後對西方民主社會主義

做一歷史性的考察與反省。從中或可窺見中國未來可能走向的道路。

陳瑋鴻,台大政研所博士生。目前研究興趣為當代政治哲學、

台灣政治思想史與政治判斷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