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今日书屋 今天的中国人犯了三个读书大错在一段时间里做一件事情。...

1
今日书屋 责编:张楚藩 电话:2356773 2018年12月7日 星期五 06 [email protected] 阅读流于浅薄,还导致记忆力 衰退 今天的中国人越来越看重实 际利益,越来越看重物质需求,越 来越看重欲望,但是精神生活越来 越少。 每天睁开眼睛,打开电视、网 络,或者上街,都会被塞入一大堆 广告。大部分的文字是没有意义 的。现在的读书人比以前来说,选 择的眼界和自我的阅读的定力、还 有批判的眼光,会更加需要。 我知道阅读形势在变化。今 天你不一定捧着一本书在读,你也 可以读电子书,但书和网上的报 道、新闻、娱乐是不一样的,相对来 说它更加需要一种投入,和前人、 古人、外人、不熟悉的人对话。 书籍的载体、阅读形式的变化 导致了思维的变化,第一个是“发 散” —发散型的思维,已经很难 集中在一点了。 古人读经,一个月,一年,集中 在一点对一部经书,不断地对话, 一个字一个字斟酌。现在不行了, 学生的思维会不断地跳跃,好处是 具有活跃性,坏处是无法集中精力 在一段时间里做一件事情。 第二,表述的片段化。今天的 微博对写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 误导和残害。每天习惯写 100 多字 的微博,养成了这个习惯是很难再 改变了。能够写几句俏皮话,写不 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我们今天太多地在强调知识 的广博,很少强调思维的深度。思 考以前是时间维度的,现在是空间 维度的。海南,桂林,南极,北极, 每个人都能跳跃性地和你说一大 堆,但就一点谈深的功夫,比如谈 你的家乡、你的社区,就很缺乏。 思考有广度,缺深度,这和我 们阅读的习惯有关系。我们每个 人都是“知道分子”,比起以前的世 代的人的常识要多,但思考、辨析 能力不足,这跟大家缺少琢磨的时 间有关—没有时间、没有耐心来 仔细琢磨一个事情。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主记忆 力的衰退。我们全世界的人都一 个样,把记忆力交给电脑了,把所 有的知识交给数据库。我们以前 必须要记忆很多东西,所谓读书破 万卷。 北大中文系有很多传奇性的 老学者,你说一句话他能马上告诉 你在哪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以前 觉得特了不起。今天大家已经不 再读书了,已经查书了。阅读被检 索取代是一个很可怕的问题。 我不知道你怎么样,我自己是 常常很惊讶于自己会突然有记忆 力的衰退,我们以前总是想拼命地 记住某些东西,现在已经没有这种 动力了—“没关系,我的电脑里 有”,年轻人则是“我的手机里有”。 有一天,手机丢了,电脑丢了, 或者全世界断电了,或者被外星人 的病毒攻击了,整个人类要倒退几 百年。因为你过分依赖于数据库 来记忆和辨析。 我常跟学生说,检索能力是很 容易学会的。全世界的图书都在 一个“云”里,将来稀缺的是独立思 考、批判精神,不依附于前人、古 人,不盲从于社会。 阅读走入歧路:知识有了,修 养没了 读书最关键的功能并非求知, 而是自我修养。 现在读书不再被认为是严肃 的、认真的、必须面对的事情,阅读 不像以前那么执着和要紧,就有了 毕业多少年还读不读书的问题。 知识变得唾手可得之后,读书 原有的三个功能—阅读,求知, 修养,都受到了影响。 我们以前读书,求知和自我的 修养是同步的,现在求知这个层面 被检索所取代,只要知道一个书名 和人名,检索就行了。 而阅读的功能更强调了娱乐 功能。原来苦苦追寻、上下求索的 状态消失之后,知识有了,但修养 没有了。 我们以前推崇苏东坡的诗“腹 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了,平常人 说的书卷气就出来了。今天阅读 和修养两者不再同步之后,读书对 人格,心灵,气质,外在形象的塑造 都被切断了,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与我年龄相仿的这一代人处 在过渡的时代,我们在书籍时代里 成长,另一方面我们赶上了数字化 的时代,两边都能够有理解。 下面几代年轻人可能还来不 及对上一个时代有了解就进入了 数字时代。我对上下两代人怎么 读书都有了解,所以会有感慨。 但对年轻人来说教训是没有 用的,我便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写下 来,或许能有一些书引起他们的兴 趣,在书里面能够影响到多少人算 多少人。 大众传媒时代,阅读的同质化 太严重 在今天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 要建立自己的阅读趣味,要让自己 的立场、视野和趣味不受周围环境 的诱惑,是很难的。 有了大众传媒以后,阅读的同 质化太严重了。 其实每个人的阅读是不一样 的,一个数学家、一个文学教授,他 们的趣味不一样是完全正常的。 读书人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阅读趣 味和基点,有了那个基点之后再来 谈读书。 开卷有益这句话经常被提及, 影响很深。但我认为,“开卷有益” 作为一个口号,是值得推敲的。 为什么开卷?开什么卷?如 何开卷?以及效果怎么样? 现在我们知道读书多的人会 成功,但很多不读书的人也很成 功,有更多的人是读了一辈子的书 都不成功,所以读书不一定能成 功,或者说“开卷”未必“有益”。 让所有人都能理解“开卷有 益”的口号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 年龄、职业、心境、阅读目标等等这 些问题都会影响你的读书。 古今传诵众多读书的名言,其 实大部分是针对特定人群的。针 对普通读者、文人、官员、帝王谈读 书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王国维借 宋词来谈读书的“三境界”,更适合 于学者,而不适合于其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真正好 的状态是不断总结自己的道路,然后 自己做调整。任何一个读书人,他的 读书方法基本上只适合于自己。 在《作为一种社会方式的读 书》这篇文章里,推荐了章太炎的 思路。章太炎先生再三强调,平生 学问,得之于师长的,远不及得之 于社会阅历以及人生忧患的多。 也就是说,从老师那儿学到的 远远不及从社会阅历以及自己的 人生规划里面获得的多,所以我总 结了他读书的体会: 第一,学问基本上是以自修 为主; 第二,实在搞不明白的可以 请教; 第三,读书必须将人生规划 和书本知识相勾连,才能有真正深 入的体会。 今天的中国人 今天的中国人 了三个读书大错 了三个读书大错 陈平原 2014年12月,时任中国现代 文学馆馆长的舒乙,将父亲老舍的 日常爱好和趣味生活,整理成《一 生爱好是天然:老舍的爱好》一书 编辑出版。 作为现代著名文学大师,老舍 如何开启文学路?我带着浓厚兴 趣看《老舍的爱好》进行详解。 1926 年秋,老舍到英国,在伦 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讲师,教英国 人“中国官话和四书”。 过了一段时间,教学走上了正 轨。老舍开始想家,思乡、怀念、回 忆都涌上心头,有了创作的冲动。 期间,为学习英语,他读一些西方 文学,像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 等。读着读着,记忆中的图画便浮 上了心头。 “干吗不把自己心中的 图画也用文字写出来呢?”他想, “自己洞悉世情,捉住现实,必能写 出幽默成文章。” 这一时期在伦敦,老舍先和作 家许地山同住,后和翻译家艾克顿 同住。每次见面话谈够了,许地山 便拿出了本子,开始写作;艾克顿 则是翻译《金瓶梅》。他们写个不 停,老舍看着真正发馋。 受上述影响,老舍也开始写小 说。对此,儿子舒乙在《老舍的爱 好》书中总结了五大因素。 第一是时代的因素。 “五四”运 动给了他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的新思想,还给了新的文学语言 —白话文。第二是生活的因素。 其出身、经历和遭遇给他装满了一 肚子苦汁,非吐出来不可。第三是 技巧的因素。他很早就喜欢耍笔 杆,还写过旧诗,出国前,已经发表 过一些记事文、论文,还发表过白话 文小说习作《小铃儿》。第四是时间 的因素。学校一年有3个假期,每周 有两天不上课,这样一年有5个月 假。还有一个安静的图书馆可供写 作。第五是文化的因素。老舍一向 喜好文学,受过10年正规学校教育, 学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念 过唐诗宋词《儒林外史》《水浒传》 《三国演义》等,又看过不少新文艺 作品,既能唱京戏、昆曲,又爱听评 书、大鼓等,还掌握了英语。古今中 外,雅俗洋土,兼而有之。 可是以什么样的风格进行创 作呢?老舍反复拿汉语和英语进 行了比较,决定不用别人的现成模 式,自创一种全新的文字表达方 式,那就是活的、自然的、口语的。 老舍拿起笔来,开始写作,一 年后完成了长篇小说《老张的哲 学》,寄回国内,从1927年7月开始 在《小说月报》上连载,从此真正踏 上了文学创作道路。 老舍这样 踏上文学路 —读《老舍的爱好》 姜炳炎 大学二年级的某一天,我习惯 性地走进了校图书馆,在书架上随 意地翻书。一本书跃入我的眼帘: 《癫狂的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三次爱情》。我在高中读过一本外 国作家小传,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 经历过假死刑和苦役,他患有癫痫 病,又嗜赌如命,我想:“这位历尽 人间苦难的人,将有着怎样的爱 情?”我一口气读完了《癫狂的爱》,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光辉形象透过 斯洛宁偏激的叙述放射出来。接 下来读了茨威格的《三大师》,茨威 格以一贯的夸张笔法给我描绘了 一个圣徒一般的陀思妥耶夫斯 基。从此,我开始狂热地崇拜陀思 妥耶夫斯基。二十多年来,我购买 并阅读过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相关 著作有一米半厚。陀思妥耶夫斯 基受尽了人间的苦难,在著作中汇 集了种种思想,他的小说是思想的 诗篇,各种思想交战、搏斗、融合, 汇聚成灼热的火山岩,喷涌而出。 当年,我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置于一 切作家之上,与他有关的书籍,都 打上了神圣的烙印。 参加工作之后,我才认定陀思 妥耶夫斯基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 《罪与罚》。这部书在他的所有长篇 小说中故事性最强,最受大众欢 迎。单是《罪与罚》的写作提纲,就已 经是天才的成果了。托马斯·曼指 出《罪与罚》的特点: “其实这不是叙 事文学,而是长篇剧作,几乎通篇构 思都是舞台式的,通过超现实主义 的狂热的对话,把惊心动魄的、常常 压缩在几天之内的情节表现出来。” 《罪与罚》讲述,在彼得堡贫民 区一家公寓里,住着一个穷大学生 拉斯柯尼科夫,他无奈辍学,生活 艰难。这时他遇见了酒鬼马美拉 多夫,马美拉多夫因失业而陷入绝 境,长女索尼娅为了养活一家人被 迫当了街头妓女。当铺老板娘是 个恶毒的高利贷者,一天晚上,拉 斯柯尼科夫乘她一人在家,闯入室 内,把她杀死。此时老板娘的异母 妹妹外出返回,拉斯柯尼科夫在慌 乱中又杀死了她。次日他因为债 务问题去警察局,无意中听到警官 谈论昨晚的凶杀案,紧张得昏厥过 去,引起警官注意。拉斯柯尼科夫 因为“超人”思想杀人后,内心处于 痛苦的矛盾冲突中。拉斯柯尼科 夫“超人”理论的源泉,是巴尔扎克 的长篇小说《高老头》和《幻灭》。 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这种理论的危 害,写得更深刻和触目惊心。拉斯 柯尼科夫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到索 尼娅处,受到索尼娅宗教思想的感 召,向她说出了犯罪的真相。在索 尼娅的劝说下,他向警方投案自 首。拉斯柯尼科夫被判处 8 年苦 役,来到了西伯利亚,索尼娅也陪 伴他来到了那里。 索尼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 的圣洁少女,她靠当妓女养活继母 的几个小孩,具有伟大的牺牲精 神。杀人犯拉斯柯尼科夫和妓女索 尼娅共同阅读《圣经》,是最打动人心 的一幕。索尼娅这位背着十字架的 狂热的信徒,想以宗教的爱和世俗 的爱来挽救拉斯柯尼科夫。索尼娅 说: “到十字街头去,向人们跪下,吻 一吻大地,因为你对它也犯了罪,再 大声向大家说: ‘我是杀人犯。’”拉斯 柯尼科夫终于败在索尼娅的爱情下 面,他按照索尼娅说的做了。索尼 娅感动无神论者拉斯柯尼科夫,使 他最终走上受苦赎罪的信仰之路。 索尼娅是社会上人人歧视的妓 女,却代表着神圣与救赎。格罗斯 曼评价索尼娅: “通过这位不幸少女 的悲剧遭遇揭示出她那深厚的、无 私的爱情的根源,从而使这一形象 可以与古代那位心地善良并富于自 我牺牲精神的女英雄安提戈涅媲 美。”索尼娅对拉斯柯尼科夫的爱是 如此真诚,他去服苦役,她也誓死相 随,两个人没有卿卿我我,甚至没有 拥抱过,俄罗斯少女那种如果我真 的爱你,为你舍弃一切也在所不惜 的精神,无比感人。陀思妥耶夫斯 基的索尼娅与莎士比亚的朱丽叶, 列夫·托尔斯泰的娜塔莎,曹雪芹的 林黛玉并肩而立,成为文学史上最 耀眼的四个少女形象。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尊为现代派 文学的鼻祖,是一名具有划时代意 义的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世界 文学》一书指出: “这位俄国小说家的 创作以其各个不同的侧面影响了本 世纪许多互不相同的思想家和艺术 —亚·勃洛克、阿·高尔基、阿·爱 因斯坦、托马斯·曼、罗曼·罗兰、塞· 德莱塞、威·福克纳、费·费利尼、康· 费定、列·列昂诺夫、安·普拉东诺夫、 米·布尔加科夫、安·西格斯、阿·加缪 和芥川。”其实据我所知,陀思妥耶夫 斯基的精神传人还包括卡夫卡、川 端康成、黑塞、纪德、库切、别尔嘉耶 夫、梅列日科夫斯基、舍斯托夫、洛扎 诺夫等一批文学家、思想家和宗教 哲学家。 从大学开始,陀思妥耶夫斯基 主宰了我的思想十年。随后十年, 我的文学主神变成了列夫·托尔斯 泰。整整二十年,我的精神世界被 两位俄罗斯巨人所统治,好朋友说, 我算半个俄罗斯人。 人类思想的伟大拷问者 李春辉 故事的底核,是波诡云谲的大 周时局,暮年的狄仁杰在还乡一个 月内,抽丝剥茧,拨开迷雾,使党派 相争的阴谋大白于天下。 英雄暮年,壮心不已;然而,这 册《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 向我们呈现的却是一位立体多棱、 血肉丰满的真实的迟暮英雄。 他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人 物,以圆滑熔融的朝堂智慧,周旋 于多疑的武后与朝局中;他也是 一位睿智、老辣、明察秋毫的“神 探”,善于从扑朔迷离的案情中, 一点点发现隐匿的真相;他又是 一位对家庭和儿子负疚很深的普 通父亲,面对势如水火的儿子与 不是亲子、胜似亲子的卫队长袁 从英,又从无力掌控渐变为大度 包容;他还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 人,心力交瘁时生出了以往所没 有的无助、彷徨和孤独感,像常人 一样渴望被理解、被接纳。 这部作品,因之跳出了普通 “悬疑”的窠臼,抹上了一层厚重、 真实的人间烟火的温情。 故事的焦点,很明朗,案情所 指向的是恨英山庄和蓝玉观,所 涉及的人物也不算太多,但情节 曲折迷离,处处设机,草蛇灰线, 考验着狄仁杰的智慧、袁从英的 忠诚和狄景晖的人性。另一方, 反面人物陈松涛、张宗昌、冯丹 青,或滴水不漏,或恃宠骄纵,或 贪婪淫邪,他们又彼此勾连,关系 错综复杂,使破案更加艰难。而 唯一能揭示真相的线索人物,是 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孩韩斌,这就 使得故事情节,时时紧绷,如箭在 弦上,千钧一发,引人入胜。 小说的好看之处,不仅仅在于 暗做铺垫,还时时爆出出人意料的 节点儿。 故事一开始武则天突然答应 狄仁杰致仕,而且只许卫士袁从英 陪他三个月,这就将读者的心悬了 起来。果然,相王一番话露出冰山 一角;接下来,途中遇险、误闯蓝玉 观、不伦不类的恨英山庄,无不令 人紧张疑惑。待到接风宴父子不 欢而散、范其信离奇死亡、蓝玉观 遭人血洗,案情一步步迷离莫测。 随着案情的发展,各种矛盾, 接踵而至。狄仁杰与袁从英之间 的隔膜、与儿子狄景晖的交锋,陈 松涛的步步紧逼,冯丹青的乔装伪 扮,张宗昌作为钦差的到来…… 情节的发展与行进中,狄仁杰 与儿子之间的隔阂、怀疑、争斗,投 射出了政治家暖意未泯的人性世 界。作为女性读者,最打动我的 是,狄仁杰一方面要维护大义,一 方面要成全亲情,感情的砝码必须 不偏不倚。狄景晖从小目睹父亲 的政治家斡旋与强硬带给自己的 淡漠与屈从,他眼里没有英雄,只 有一个不讲亲情的父亲;故此,他 始终用叛逆回敬父亲,两人摩擦碰 撞,事后,彼此心底回旋层层涟漪, 写得煞是好看。直到他发现自己 无疑闯祸遭人陷害,才真正感触到 父爱从未泯灭,才有了父子之间的 和解。 我感佩小说在江湖叙事的层 面之下,对狄仁杰内心翻涌的那份 忠诚和激情的聚焦。年轻时,有能 力,有精力,有霸气,有手段,干事 业拼一拼是很正常的;而英雄暮 年,往往精力不逮,躯体老化,对一 切孜孜以求都感觉无所谓,只剩下 平安度日的念头。这是很正常的 人生渐变。狄仁杰的可贵之处在 于,为了帝国的航船平稳运行,他 依然凭自己老迈之躯与老练智慧, 冲霄一奋,去换取国家的安稳和正 义的回归。 在这个经济至上的时代,很多 人已丢失了热血与激情;那份正义 执守,社稷忠诚,也显得很难得。 正是这样,《最后的狄仁杰》一书, 才让人在阅读快感之外,生发一种 正气与担当的沉思。也许,这也是 这部书的深邃所在吧。 “迟暮英雄”的生命华章 —读《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 米丽宏 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 全靠人工抄写。古代的班超、阚 泽、刘芳、王僧孺和朱异均为学者 型官员,而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即均在青少年时期,由于家贫而被 人雇佣抄书,以此谋生,并边抄边 读,自学成才。 古代得书不易,读书要靠自己 抄写。东汉初期,经师开馆较普 遍,读书人多,对图书的需求量也 扩大了,逐渐出现了以抄书为业的 人。班超是《汉书》作者班固的弟 弟。据汉代的《东观汉记》记载: “班超家贫为官佣书”。所谓佣书, 就是雇佣别人抄书。班超是在班 固做了宫中藏书的校订吏(校书 郎)之后,通过其兄的介绍而获得 了这份差事的。 班超在抄书的过程中,熟读群 书,增长了知识才干。后投笔从 戎,于东汉永平十六年(73)追随 窦固追剿匈奴。后奉命率官兵赴 西域,屡立战功,巩固了东汉帝国 在西域的版图,保护了西域各族 人民的安全,疏通了丝绸之路。 永元三年(91),班超任西域都护, 封定远侯。 阚泽是三国会稽山阴(今浙江 绍兴市)人。其祖上世代务农,家 庭十分贫困,没钱读书,但他从小 热爱学习,靠刻苦自学,做到粗通 文墨。同时,他又学习东汉班超 的经验,代人抄书,边抄边读,抄 写一本,背诵一本。他越抄越多, 越背越多,脑子里积累的文章越 多,学问也越来越大起来。几年 下来,阚泽成为满腹经纶、多才多 艺的学者。 阚泽才俊之名日显后,被孙权 察举为孝廉而进入仕途,先后当过 钱塘(今杭州市)长、郴(今郴州市) 令。孙权称帝后,又擢升他为尚 书,封都乡侯,后又授中书令,加侍 中,拜太子太傅。 阚泽是孙权的得力谋臣,很受 孙权的赏识和重用。由于他知识渊 博,阅历丰富,在朝廷中遇有重大问 题,总要请他来发表看法。有一次, 孙权问古人的文章哪篇最好,阚泽 推荐了贾谊的《过秦论》,其目的是 要孙权实行仁政、王道,巩固吴国政 权,避免重蹈秦代覆辙。孙权接受 了其建议,反复阅读了《过秦论》,并 时时将秦朝的覆亡作为前车之鉴, 警惕自己少犯过失。 又有一次,中书典校郎吕壹犯 —他诬陷宰相顾雍、左将军朱 据等人,有人提出应该处以火刑或 者车裂,孙权询问阚泽是否可以。 阚泽回答说:“在现在这个兴盛英 明的时代,如果是贤明的君主,是 不会采取这样的酷刑的。”孙权采 纳了阚泽的意见。 阚泽一生为孙权提出过很多 好的建议,对孙权建立吴国起了很 重要的作用。在赤壁大战之前,他 还不避生死,替黄盖前往曹营送去 诈降书,并以超人的智慧和胆识瞒 过奸诈的曹操而取得初步成功,为 赤壁之战的胜利埋下了引线。 阚泽学识渊博,于儒学经传之 外,还精通天文数学,曾主持过当 时修正历法的工作。后来阚泽病 死,孙权难过得几天没有吃饭。 北魏的刘芳也是靠佣书成才 的,而且官至国子祭酒。刘芳是彭 城(今徐州市)人,他是刘邦弟弟、 楚元王刘交之后。其家境贫苦,少 年坎坷,聪敏过人,笃志攻典。白 日为和尚们抄写经书以自给,晚上 则诵读到天亮。因为他的字写得 好,所以其收入比较丰厚。他抄一 卷经书可获得一匹细绢的报酬,每 年可赚 100 余匹,换言之,三天左 右,他便可抄好一卷经书。后来刘 芳进入仕途,因其学识超群而升迁 为国子祭酒。 南朝梁代的王僧孺也是通过 佣书成才的。他是东海郯(今山东 郯城)人,家境贫苦,幼年好学, 6岁 能写文。他成年后,靠为人抄书来 养家糊口。书被他抄写完毕之后, 其内容也被他读懂了。他无书不 读,其文丽逸,多用新事,多数是为 人所未见的。南梁文学家任美他“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王 僧孺后进入仕途,先后任治书侍御 史、钱塘令、尚书左丞、御史中丞、 尚书吏部郎等职。他还是著名的 藏书家,聚书万卷,多为异本。 和王僧孺同时代的朱异也是靠 佣书成才的。朱异是吴郡钱塘人, 青少年时期,因为家贫,靠为人抄书 谋生,抄写完毕之后,书也被他读懂 了。他熟读了五经,对《礼记》和《周 易》尤其精通,同时,他涉猎文史,兼 通杂艺,也擅长博弈书算。朱异于 21岁进入仕途,梁武帝萧衍亲自对 他进行面试,他就《孝经》和《周易》 侃侃而谈,受到萧衍的赏识,被任命 为太学博士,后升迁为右卫将军、中 领军兼中书舍人。 贫穷是可怕的,它让人物质上 窘迫,也让人失去尊严,许多人为了 谋生不得不锱铢必较、点头哈腰、丑 态毕露,有的人甚至可能变得卑劣 恶毒、猥琐庸俗和愤世嫉俗,但总有 一些人,面对贫穷,能自强不息、百 折不挠,愿为命途多舛而奋发上 进。班超、阚泽、刘芳、王僧孺和朱 异等人便如此,他们在艰难的条件 下佣书自学成才,为国效力。 笔耕为养 佣书成学 赖晨

Upload: others

Post on 23-Sep-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06 今日书屋 今天的中国人犯了三个读书大错在一段时间里做一件事情。 第二,表述的片段化。今天的 微博对写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 误导和残害。每天习惯写100多字

今日书屋责编:张楚藩 电话:2356773 2018年12月7日 星期五

06 [email protected]

阅读流于浅薄,还导致记忆力衰退

今天的中国人越来越看重实际利益,越来越看重物质需求,越来越看重欲望,但是精神生活越来越少。

每天睁开眼睛,打开电视、网络,或者上街,都会被塞入一大堆广告。大部分的文字是没有意义的。现在的读书人比以前来说,选择的眼界和自我的阅读的定力、还有批判的眼光,会更加需要。

我知道阅读形势在变化。今天你不一定捧着一本书在读,你也可以读电子书,但书和网上的报道、新闻、娱乐是不一样的,相对来说它更加需要一种投入,和前人、古人、外人、不熟悉的人对话。

书籍的载体、阅读形式的变化导致了思维的变化,第一个是“发散”——发散型的思维,已经很难集中在一点了。

古人读经,一个月,一年,集中在一点对一部经书,不断地对话,一个字一个字斟酌。现在不行了,学生的思维会不断地跳跃,好处是具有活跃性,坏处是无法集中精力在一段时间里做一件事情。

第二,表述的片段化。今天的微博对写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误导和残害。每天习惯写100多字的微博,养成了这个习惯是很难再改变了。能够写几句俏皮话,写不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我们今天太多地在强调知识的广博,很少强调思维的深度。思考以前是时间维度的,现在是空间维度的。海南,桂林,南极,北极,每个人都能跳跃性地和你说一大堆,但就一点谈深的功夫,比如谈你的家乡、你的社区,就很缺乏。

思考有广度,缺深度,这和我

们阅读的习惯有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是“知道分子”,比起以前的世代的人的常识要多,但思考、辨析能力不足,这跟大家缺少琢磨的时间有关——没有时间、没有耐心来仔细琢磨一个事情。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主记忆力的衰退。我们全世界的人都一个样,把记忆力交给电脑了,把所有的知识交给数据库。我们以前必须要记忆很多东西,所谓读书破万卷。

北大中文系有很多传奇性的老学者,你说一句话他能马上告诉你在哪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以前觉得特了不起。今天大家已经不再读书了,已经查书了。阅读被检索取代是一个很可怕的问题。

我不知道你怎么样,我自己是常常很惊讶于自己会突然有记忆力的衰退,我们以前总是想拼命地记住某些东西,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动力了——“没关系,我的电脑里有”,年轻人则是“我的手机里有”。

有一天,手机丢了,电脑丢了,或者全世界断电了,或者被外星人的病毒攻击了,整个人类要倒退几百年。因为你过分依赖于数据库来记忆和辨析。

我常跟学生说,检索能力是很容易学会的。全世界的图书都在一个“云”里,将来稀缺的是独立思考、批判精神,不依附于前人、古人,不盲从于社会。

阅读走入歧路:知识有了,修养没了

读书最关键的功能并非求知,而是自我修养。

现在读书不再被认为是严肃的、认真的、必须面对的事情,阅读不像以前那么执着和要紧,就有了毕业多少年还读不读书的问题。

知识变得唾手可得之后,读书原有的三个功能——阅读,求知,修养,都受到了影响。

我们以前读书,求知和自我的修养是同步的,现在求知这个层面被检索所取代,只要知道一个书名和人名,检索就行了。

而阅读的功能更强调了娱乐功能。原来苦苦追寻、上下求索的状态消失之后,知识有了,但修养没有了。

我们以前推崇苏东坡的诗“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了,平常人说的书卷气就出来了。今天阅读和修养两者不再同步之后,读书对人格,心灵,气质,外在形象的塑造都被切断了,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与我年龄相仿的这一代人处在过渡的时代,我们在书籍时代里成长,另一方面我们赶上了数字化的时代,两边都能够有理解。

下面几代年轻人可能还来不及对上一个时代有了解就进入了数字时代。我对上下两代人怎么读书都有了解,所以会有感慨。

但对年轻人来说教训是没有用的,我便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写下来,或许能有一些书引起他们的兴趣,在书里面能够影响到多少人算多少人。

大众传媒时代,阅读的同质化太严重

在今天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要建立自己的阅读趣味,要让自己的立场、视野和趣味不受周围环境的诱惑,是很难的。

有了大众传媒以后,阅读的同质化太严重了。

其实每个人的阅读是不一样的,一个数学家、一个文学教授,他们的趣味不一样是完全正常的。读书人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阅读趣

味和基点,有了那个基点之后再来谈读书。

开卷有益这句话经常被提及,影响很深。但我认为,“开卷有益”作为一个口号,是值得推敲的。

为什么开卷?开什么卷?如何开卷?以及效果怎么样?

现在我们知道读书多的人会成功,但很多不读书的人也很成功,有更多的人是读了一辈子的书都不成功,所以读书不一定能成功,或者说“开卷”未必“有益”。

让所有人都能理解“开卷有益”的口号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年龄、职业、心境、阅读目标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你的读书。

古今传诵众多读书的名言,其实大部分是针对特定人群的。针对普通读者、文人、官员、帝王谈读书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王国维借宋词来谈读书的“三境界”,更适合于学者,而不适合于其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真正好的状态是不断总结自己的道路,然后自己做调整。任何一个读书人,他的读书方法基本上只适合于自己。

在《作为一种社会方式的读书》这篇文章里,推荐了章太炎的思路。章太炎先生再三强调,平生学问,得之于师长的,远不及得之于社会阅历以及人生忧患的多。

也就是说,从老师那儿学到的远远不及从社会阅历以及自己的人生规划里面获得的多,所以我总结了他读书的体会:

●第一,学问基本上是以自修为主;

●第二,实在搞不明白的可以请教;

●第三,读书必须将人生规划和书本知识相勾连,才能有真正深入的体会。

今天的中国人今天的中国人犯犯了三个读书大错了三个读书大错□ 陈平原

2014年12月,时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的舒乙,将父亲老舍的日常爱好和趣味生活,整理成《一生爱好是天然:老舍的爱好》一书编辑出版。

作为现代著名文学大师,老舍如何开启文学路?我带着浓厚兴趣看《老舍的爱好》进行详解。

1926年秋,老舍到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讲师,教英国人“中国官话和四书”。

过了一段时间,教学走上了正轨。老舍开始想家,思乡、怀念、回忆都涌上心头,有了创作的冲动。期间,为学习英语,他读一些西方文学,像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等。读着读着,记忆中的图画便浮上了心头。“干吗不把自己心中的图画也用文字写出来呢?”他想,

“自己洞悉世情,捉住现实,必能写出幽默成文章。”

这一时期在伦敦,老舍先和作家许地山同住,后和翻译家艾克顿同住。每次见面话谈够了,许地山便拿出了本子,开始写作;艾克顿则是翻译《金瓶梅》。他们写个不停,老舍看着真正发馋。

受上述影响,老舍也开始写小说。对此,儿子舒乙在《老舍的爱好》书中总结了五大因素。

第一是时代的因素。“五四”运动给了他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新思想,还给了新的文学语言——白话文。第二是生活的因素。其出身、经历和遭遇给他装满了一肚子苦汁,非吐出来不可。第三是技巧的因素。他很早就喜欢耍笔杆,还写过旧诗,出国前,已经发表过一些记事文、论文,还发表过白话文小说习作《小铃儿》。第四是时间的因素。学校一年有3个假期,每周有两天不上课,这样一年有5个月假。还有一个安静的图书馆可供写作。第五是文化的因素。老舍一向喜好文学,受过10年正规学校教育,学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念过唐诗宋词《儒林外史》《水浒传》

《三国演义》等,又看过不少新文艺作品,既能唱京戏、昆曲,又爱听评书、大鼓等,还掌握了英语。古今中外,雅俗洋土,兼而有之。

可是以什么样的风格进行创作呢?老舍反复拿汉语和英语进行了比较,决定不用别人的现成模式,自创一种全新的文字表达方式,那就是活的、自然的、口语的。

老舍拿起笔来,开始写作,一年后完成了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寄回国内,从1927年7月开始在《小说月报》上连载,从此真正踏上了文学创作道路。

老舍这样踏上文学路——读《老舍的爱好》

□ 姜炳炎

高尔基名言

郭斌

大学二年级的某一天,我习惯性地走进了校图书馆,在书架上随意地翻书。一本书跃入我的眼帘:

《癫狂的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爱情》。我在高中读过一本外国作家小传,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历过假死刑和苦役,他患有癫痫病,又嗜赌如命,我想:“这位历尽人间苦难的人,将有着怎样的爱情?”我一口气读完了《癫狂的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光辉形象透过斯洛宁偏激的叙述放射出来。接下来读了茨威格的《三大师》,茨威格以一贯的夸张笔法给我描绘了一个圣徒一般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从此,我开始狂热地崇拜陀思妥耶夫斯基。二十多年来,我购买并阅读过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相关著作有一米半厚。陀思妥耶夫斯基受尽了人间的苦难,在著作中汇集了种种思想,他的小说是思想的诗篇,各种思想交战、搏斗、融合,汇聚成灼热的火山岩,喷涌而出。当年,我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置于一切作家之上,与他有关的书籍,都打上了神圣的烙印。

参加工作之后,我才认定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

《罪与罚》。这部书在他的所有长篇小说中故事性最强,最受大众欢迎。单是《罪与罚》的写作提纲,就已经是天才的成果了。托马斯·曼指出《罪与罚》的特点:“其实这不是叙事文学,而是长篇剧作,几乎通篇构思都是舞台式的,通过超现实主义的狂热的对话,把惊心动魄的、常常压缩在几天之内的情节表现出来。”

《罪与罚》讲述,在彼得堡贫民区一家公寓里,住着一个穷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他无奈辍学,生活

艰难。这时他遇见了酒鬼马美拉多夫,马美拉多夫因失业而陷入绝境,长女索尼娅为了养活一家人被迫当了街头妓女。当铺老板娘是个恶毒的高利贷者,一天晚上,拉斯柯尼科夫乘她一人在家,闯入室内,把她杀死。此时老板娘的异母妹妹外出返回,拉斯柯尼科夫在慌乱中又杀死了她。次日他因为债务问题去警察局,无意中听到警官谈论昨晚的凶杀案,紧张得昏厥过去,引起警官注意。拉斯柯尼科夫因为“超人”思想杀人后,内心处于痛苦的矛盾冲突中。拉斯柯尼科夫“超人”理论的源泉,是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高老头》和《幻灭》。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这种理论的危害,写得更深刻和触目惊心。拉斯柯尼科夫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到索尼娅处,受到索尼娅宗教思想的感召,向她说出了犯罪的真相。在索尼娅的劝说下,他向警方投案自首。拉斯柯尼科夫被判处 8 年苦役,来到了西伯利亚,索尼娅也陪伴他来到了那里。

索尼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圣洁少女,她靠当妓女养活继母的几个小孩,具有伟大的牺牲精神。杀人犯拉斯柯尼科夫和妓女索尼娅共同阅读《圣经》,是最打动人心的一幕。索尼娅这位背着十字架的狂热的信徒,想以宗教的爱和世俗的爱来挽救拉斯柯尼科夫。索尼娅说:“到十字街头去,向人们跪下,吻一吻大地,因为你对它也犯了罪,再大声向大家说:‘我是杀人犯。’”拉斯柯尼科夫终于败在索尼娅的爱情下面,他按照索尼娅说的做了。索尼娅感动无神论者拉斯柯尼科夫,使他最终走上受苦赎罪的信仰之路。

索尼娅是社会上人人歧视的妓女,却代表着神圣与救赎。格罗斯曼评价索尼娅:“通过这位不幸少女的悲剧遭遇揭示出她那深厚的、无私的爱情的根源,从而使这一形象可以与古代那位心地善良并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女英雄安提戈涅媲美。”索尼娅对拉斯柯尼科夫的爱是如此真诚,他去服苦役,她也誓死相随,两个人没有卿卿我我,甚至没有拥抱过,俄罗斯少女那种如果我真的爱你,为你舍弃一切也在所不惜的精神,无比感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索尼娅与莎士比亚的朱丽叶,列夫·托尔斯泰的娜塔莎,曹雪芹的林黛玉并肩而立,成为文学史上最耀眼的四个少女形象。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尊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是一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世界文学》一书指出:“这位俄国小说家的创作以其各个不同的侧面影响了本世纪许多互不相同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亚·勃洛克、阿·高尔基、阿·爱因斯坦、托马斯·曼、罗曼·罗兰、塞·德莱塞、威·福克纳、费·费利尼、康·费定、列·列昂诺夫、安·普拉东诺夫、米·布尔加科夫、安·西格斯、阿·加缪和芥川。”其实据我所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传人还包括卡夫卡、川端康成、黑塞、纪德、库切、别尔嘉耶夫、梅列日科夫斯基、舍斯托夫、洛扎诺夫等一批文学家、思想家和宗教哲学家。

从大学开始,陀思妥耶夫斯基主宰了我的思想十年。随后十年,我的文学主神变成了列夫·托尔斯泰。整整二十年,我的精神世界被两位俄罗斯巨人所统治,好朋友说,我算半个俄罗斯人。

人类思想的伟大拷问者□ 李春辉

故事的底核,是波诡云谲的大周时局,暮年的狄仁杰在还乡一个月内,抽丝剥茧,拨开迷雾,使党派相争的阴谋大白于天下。

英雄暮年,壮心不已;然而,这册《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向我们呈现的却是一位立体多棱、血肉丰满的真实的迟暮英雄。

他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以圆滑熔融的朝堂智慧,周旋于多疑的武后与朝局中;他也是一位睿智、老辣、明察秋毫的“神探”,善于从扑朔迷离的案情中,一点点发现隐匿的真相;他又是一位对家庭和儿子负疚很深的普通父亲,面对势如水火的儿子与不是亲子、胜似亲子的卫队长袁从英,又从无力掌控渐变为大度包容;他还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心力交瘁时生出了以往所没有的无助、彷徨和孤独感,像常人一样渴望被理解、被接纳。

这部作品,因之跳出了普通“悬疑”的窠臼,抹上了一层厚重、真实的人间烟火的温情。

故事的焦点,很明朗,案情所指向的是恨英山庄和蓝玉观,所涉及的人物也不算太多,但情节曲折迷离,处处设机,草蛇灰线,考验着狄仁杰的智慧、袁从英的忠诚和狄景晖的人性。另一方,反面人物陈松涛、张宗昌、冯丹青,或滴水不漏,或恃宠骄纵,或贪婪淫邪,他们又彼此勾连,关系错综复杂,使破案更加艰难。而唯一能揭示真相的线索人物,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孩韩斌,这就使得故事情节,时时紧绷,如箭在弦上,千钧一发,引人入胜。

小说的好看之处,不仅仅在于暗做铺垫,还时时爆出出人意料的节点儿。

故事一开始武则天突然答应狄仁杰致仕,而且只许卫士袁从英陪他三个月,这就将读者的心悬了起来。果然,相王一番话露出冰山

一角;接下来,途中遇险、误闯蓝玉观、不伦不类的恨英山庄,无不令人紧张疑惑。待到接风宴父子不欢而散、范其信离奇死亡、蓝玉观遭人血洗,案情一步步迷离莫测。

随着案情的发展,各种矛盾,接踵而至。狄仁杰与袁从英之间的隔膜、与儿子狄景晖的交锋,陈松涛的步步紧逼,冯丹青的乔装伪扮,张宗昌作为钦差的到来……

情节的发展与行进中,狄仁杰与儿子之间的隔阂、怀疑、争斗,投射出了政治家暖意未泯的人性世界。作为女性读者,最打动我的是,狄仁杰一方面要维护大义,一方面要成全亲情,感情的砝码必须不偏不倚。狄景晖从小目睹父亲的政治家斡旋与强硬带给自己的淡漠与屈从,他眼里没有英雄,只有一个不讲亲情的父亲;故此,他始终用叛逆回敬父亲,两人摩擦碰撞,事后,彼此心底回旋层层涟漪,写得煞是好看。直到他发现自己无疑闯祸遭人陷害,才真正感触到父爱从未泯灭,才有了父子之间的和解。

我感佩小说在江湖叙事的层面之下,对狄仁杰内心翻涌的那份忠诚和激情的聚焦。年轻时,有能力,有精力,有霸气,有手段,干事业拼一拼是很正常的;而英雄暮年,往往精力不逮,躯体老化,对一切孜孜以求都感觉无所谓,只剩下平安度日的念头。这是很正常的人生渐变。狄仁杰的可贵之处在于,为了帝国的航船平稳运行,他依然凭自己老迈之躯与老练智慧,冲霄一奋,去换取国家的安稳和正义的回归。

在这个经济至上的时代,很多人已丢失了热血与激情;那份正义执守,社稷忠诚,也显得很难得。正是这样,《最后的狄仁杰》一书,才让人在阅读快感之外,生发一种正气与担当的沉思。也许,这也是这部书的深邃所在吧。

“迟暮英雄”的生命华章——读《大唐悬疑录:最后的狄仁杰》

□ 米丽宏

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全靠人工抄写。古代的班超、阚泽、刘芳、王僧孺和朱异均为学者型官员,而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均在青少年时期,由于家贫而被人雇佣抄书,以此谋生,并边抄边读,自学成才。

古代得书不易,读书要靠自己抄写。东汉初期,经师开馆较普遍,读书人多,对图书的需求量也扩大了,逐渐出现了以抄书为业的人。班超是《汉书》作者班固的弟弟。据汉代的《东观汉记》记载:

“班超家贫为官佣书”。所谓佣书,就是雇佣别人抄书。班超是在班固做了宫中藏书的校订吏(校书郎)之后,通过其兄的介绍而获得了这份差事的。

班超在抄书的过程中,熟读群书,增长了知识才干。后投笔从戎,于东汉永平十六年(73)追随窦固追剿匈奴。后奉命率官兵赴西域,屡立战功,巩固了东汉帝国在西域的版图,保护了西域各族人民的安全,疏通了丝绸之路。永元三年(91),班超任西域都护,封定远侯。

阚泽是三国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其祖上世代务农,家庭十分贫困,没钱读书,但他从小热爱学习,靠刻苦自学,做到粗通文墨。同时,他又学习东汉班超的经验,代人抄书,边抄边读,抄写一本,背诵一本。他越抄越多,越背越多,脑子里积累的文章越多,学问也越来越大起来。几年下来,阚泽成为满腹经纶、多才多艺的学者。

阚泽才俊之名日显后,被孙权察举为孝廉而进入仕途,先后当过钱塘(今杭州市)长、郴(今郴州市)令。孙权称帝后,又擢升他为尚书,封都乡侯,后又授中书令,加侍中,拜太子太傅。

阚泽是孙权的得力谋臣,很受孙权的赏识和重用。由于他知识渊博,阅历丰富,在朝廷中遇有重大问题,总要请他来发表看法。有一次,孙权问古人的文章哪篇最好,阚泽推荐了贾谊的《过秦论》,其目的是要孙权实行仁政、王道,巩固吴国政权,避免重蹈秦代覆辙。孙权接受了其建议,反复阅读了《过秦论》,并时时将秦朝的覆亡作为前车之鉴,警惕自己少犯过失。

又有一次,中书典校郎吕壹犯罪——他诬陷宰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人,有人提出应该处以火刑或者车裂,孙权询问阚泽是否可以。阚泽回答说:“在现在这个兴盛英明的时代,如果是贤明的君主,是

不会采取这样的酷刑的。”孙权采纳了阚泽的意见。

阚泽一生为孙权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对孙权建立吴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赤壁大战之前,他还不避生死,替黄盖前往曹营送去诈降书,并以超人的智慧和胆识瞒过奸诈的曹操而取得初步成功,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埋下了引线。

阚泽学识渊博,于儒学经传之外,还精通天文数学,曾主持过当时修正历法的工作。后来阚泽病死,孙权难过得几天没有吃饭。

北魏的刘芳也是靠佣书成才的,而且官至国子祭酒。刘芳是彭城(今徐州市)人,他是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之后。其家境贫苦,少年坎坷,聪敏过人,笃志攻典。白日为和尚们抄写经书以自给,晚上则诵读到天亮。因为他的字写得好,所以其收入比较丰厚。他抄一卷经书可获得一匹细绢的报酬,每年可赚 100 余匹,换言之,三天左右,他便可抄好一卷经书。后来刘芳进入仕途,因其学识超群而升迁为国子祭酒。

南朝梁代的王僧孺也是通过佣书成才的。他是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家境贫苦,幼年好学,6岁能写文。他成年后,靠为人抄书来养家糊口。书被他抄写完毕之后,其内容也被他读懂了。他无书不读,其文丽逸,多用新事,多数是为人所未见的。南梁文学家任昉赞美他“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王僧孺后进入仕途,先后任治书侍御史、钱塘令、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尚书吏部郎等职。他还是著名的藏书家,聚书万卷,多为异本。

和王僧孺同时代的朱异也是靠佣书成才的。朱异是吴郡钱塘人,青少年时期,因为家贫,靠为人抄书谋生,抄写完毕之后,书也被他读懂了。他熟读了五经,对《礼记》和《周易》尤其精通,同时,他涉猎文史,兼通杂艺,也擅长博弈书算。朱异于21岁进入仕途,梁武帝萧衍亲自对他进行面试,他就《孝经》和《周易》侃侃而谈,受到萧衍的赏识,被任命为太学博士,后升迁为右卫将军、中领军兼中书舍人。

贫穷是可怕的,它让人物质上窘迫,也让人失去尊严,许多人为了谋生不得不锱铢必较、点头哈腰、丑态毕露,有的人甚至可能变得卑劣恶毒、猥琐庸俗和愤世嫉俗,但总有一些人,面对贫穷,能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愿为命途多舛而奋发上进。班超、阚泽、刘芳、王僧孺和朱异等人便如此,他们在艰难的条件下佣书自学成才,为国效力。

笔耕为养 佣书成学□ 赖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