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生活如此不同 -...

104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1.我的生活如此不同 管院國文 A 班 張 00 我有個秘密,一個天大的祕密──我可以聽見「聲音」,那是別人聽不到的 聲音。 這個世界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安靜,即使是在人們口中「寂若無人」的 情況下,也總是有著窸窸窣窣、各式各樣的交談聲,小至空氣中的浮塵,大至 參天大樹,除了人類製造的產物之外,其餘物體的交談聲,我都聽得一清二 楚,許多人認為擁有超能力是天大的恩賜,但天降大任於斯人也,擁有超能力 也有不少副作用,而「失眠」就是其中的大魔王。 萬物皆有其特點,灰塵一族最棒的優點就是話不多,說話音量非常小,小 到幾乎聽不見,最大的缺點就是生育率高,每分每秒都有新成員誕生,白天都 市的喧囂掩蓋了他們的聲音,但到了夜晚,寂靜將所有灰塵的細語收集起來, 然後將它們鑽進我的耳內,灌進我的腦裡,集中放大的嗡嗡聲常吵得我無法安 然入睡,因為如此,每隔一段時間我都得整理房間,將這「世界第一大族」驅 逐出境,遣送回國,以拯救我那慘到谷底的睡眠品質。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May-2020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1.我的生活如此不同

管院國文 A班 張 00

我有個秘密,一個天大的祕密──我可以聽見「聲音」,那是別人聽不到的

聲音。

這個世界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安靜,即使是在人們口中「寂若無人」的

情況下,也總是有著窸窸窣窣、各式各樣的交談聲,小至空氣中的浮塵,大至

參天大樹,除了人類製造的產物之外,其餘物體的交談聲,我都聽得一清二

楚,許多人認為擁有超能力是天大的恩賜,但天降大任於斯人也,擁有超能力

也有不少副作用,而「失眠」就是其中的大魔王。

萬物皆有其特點,灰塵一族最棒的優點就是話不多,說話音量非常小,小

到幾乎聽不見,最大的缺點就是生育率高,每分每秒都有新成員誕生,白天都

市的喧囂掩蓋了他們的聲音,但到了夜晚,寂靜將所有灰塵的細語收集起來,

然後將它們鑽進我的耳內,灌進我的腦裡,集中放大的嗡嗡聲常吵得我無法安

然入睡,因為如此,每隔一段時間我都得整理房間,將這「世界第一大族」驅

逐出境,遣送回國,以拯救我那慘到谷底的睡眠品質。

可是無法否認的是,這個能力的確帶給我不少樂趣,因為這個能力,我可

以聽到的故事永遠數不完,遇到的趣事特別與眾不同,也讓我有機會做不一樣

的夢。

你知道眾人認為「樸素」、「不屈」、「有骨氣」的石頭一族其實「話

多」、「臭美」又「愛吹牛」嗎?如果在路上隨便抓顆石頭問「您打哪來」,

十個有九個會說自己是混血兒,剩下一個會說「從來處來」之類的話來裝高

深,聽石頭一族對話就像在聽相聲,十分挑戰我的忍笑功力,我曾遇過一顆跟

我小拇指指甲蓋差不多大小、自稱千分之一來自喜馬拉雅山、千分之多少來自

西伯利亞、活了三百多年的小石頭,「儂曉得喜馬拉雅山辣蓋啥地方伐?儂去

過伐?」他自我介紹的語氣太過驕傲,惹的身旁其他石子群起暴動:「儂算個

啥?阿拉千分之一從宇宙來個!」敢情裡面還有隕石來的!聽到這裡,我忍不

住想放聲大笑,卻礙於路人眼光而強忍下來。

有顛覆眾人想像的族群,當然也有十分吻合大眾印象的存在,「多愁善

感」是水這個族群最大的特點,在這個世界上的每滴水都是林黛玉的加強版,

林黛玉哭花葬花算什麼,換作是水,她可以因為天空太藍而落淚、因花兒綻放

而嘆息,只要她想,萬事萬物都可以成為她流淚的理由;風崇尚自由,所以他

四處旅行,每一次他的歸來,都會帶回不一樣的故事,風是世界上最會說故事

的存在,就算只是牆角的一株小花凋零,他也能讓聽眾聽得心若刀剜,即便只

是初酒釀成,風也能說得聽眾內心迷醉,彷彿隔著千里也能聞到酒香。

擁有這個能力,也讓我時常幻想:未來的我,會是什麼模樣?也許我會跑

去當女警,我所在的小組會成為台灣史上破案率最高刑警隊,當所有人因撲朔

迷離的案情不知從何下手時,我只要踏進現場、登高一呼,眾灰塵小兵們就會

自動回報事發經過,我便能找出證據、揪出兇手;也許我會成為一名臥底,不

用隱姓埋名、冒生命危險就能獲取情報完美達成任務;我也可以當個考古學

者,當別人辛苦的挖泥翻土只為找出一塊古物時,我只要問問腳底的泥土它的

具體位置,就可以輕鬆找到古物,還附加萬年老泥土對當時歷史的詳盡解說──

光是這樣想著,我就對未來充滿期待。

我有個天大的秘密,有個神奇的能力,我聽得見特別的聲音,我可以聽到

的故事永遠數不完,遇到的趣事永遠數不清,我生命的每個片段都染上彩虹似

的夢,因為如此,我活著的每分每秒,都如此的,與眾不同。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2.自我與狂想

管院國文 A班 蔡 00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猶記得高二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內心只有滿滿的不解。為何會為身為人

而致歉呢?該嘗盡生命多少無奈和苦楚才能靜靜的道出這句話,沉痛卻又柔軟

的來表達生命的苦澀。至今我仍不解作者道出此話心境,但隨著時間流逝,我

開始慢慢感覺到這句話的重量,以自己的感受去理解。

年齡的增長伴隨著磨練的增多,大家遭遇的人生課題都不同,有人經歷生

離死別、有人經歷人際關係挫折……,每個人背後總有些說不道不明的傷口,

留待某些特別的人來訴說、陪伴和療癒,又或者選擇獨自舔舐癒合。人海茫

茫,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裡認識的人們大多數皆為過客,也許短暫交集後分開,

也許因羈絆而留在身旁,大家看似密不可分的在生活中接觸、談笑風生,有時

在心裡卻又覺得自己如同獨行俠般孤單得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行,對我來說這樣

的情形,宛若一隻街貓流浪在街頭上。

每個人生活在同一空間、時間之中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要走,我就像一隻剛

離開窩的家貓,正準備開始一趟屬於自己的旅程。看著人來人往街道上,大家

或堅定或迷惘的行走,離巢不久的我有些面對陌生的害怕,不是沒有與人相處

的經驗,而是第一次體會到無根的飄泊感。懷著些許緊張,我緩緩踏出一步兩

步,在確認四周暫無威脅後,飛快地跑到街道旁的巷弄裡,在有些陰暗的巷子

裡,我縮在牆邊平息剛才的緊張,默默為剛剛勇敢跨出去的自己感到些許驕

傲。忽然,旁邊傳來一陣低沉的嘶吼聲,暗處走出一群野貓齜牙咧嘴地朝我咆

哮,意識到自己闖他人領地,休息沒多久的我又再度跑回了街道上徘徊。不斷

前行的途中,有人會對我施以援手讓我圖些溫飽,有人不友善的用雨傘驅逐我

遠離,各式各樣的人選擇用不同的面孔來面對我,遭遇這些歷練,我知道我將

會從一隻慵懶的家貓變成一隻適應社會生活步調的街貓,或許在路上遊蕩,又

或許暫時駐足在他人提供的避風港,然後在過程中學習成長,繼續前進。

人跟人相處,有些人總是能不謀而合,有些人卻是怎樣都不對盤,我們無

法將所有人都綁在自己身邊強求陪伴或磨合,生而為人難免會有無法解決的磨

擦和溝通問題,只因我們每一個都是如此獨特的存在,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斷,

大家都有自己的方向和追求,學會把孤單變成獨處時認識自我的好時機是我認

為人生現階段很重要的課題。

願我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將來也許我終於成為了擁有豐富生存經驗

的街貓,我仍希望保有踏出家窩時那份最莽撞純真的勇氣與熱情。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3.我眼中的自己

管院國文 A班 陳 00

六個顏色六個面,六個面裡六小格,指尖下一格又一格的轉動、調整,展

現各種樣貌的魔術方塊,像極了我自己,每一小格,是不同的個性、想法或思

考邏輯,在不同排列組合中表現出不同的人格。

因為這些不同的人格有時我會對自己的感到陌生、徬徨,陷入自己築的高

牆、墜入自己爬不起的泥沼。我總是想成為那種開朗、樂觀,臉上總是掛滿微

笑的人,也許是因為我很在乎別人的眼光,又或許是覺得這樣活著很簡單、快

樂,但是我心中總是有一個過不去的坎,我總是無法與別人深交,我不知道從

人生哪一刻開始,我內心對自己很不自信,儘管我一昧的逃避這個問題但它始

終如影隨形,我不斷用不同的性格去隱藏,就像強勢、勇敢、獨立、認真、幽

默風趣甚至健談,其實我在掩飾我的軟弱,我害怕失去,更害怕曾經擁有後再

失去,我可以告訴所有人我不在乎,但我心裡會百轉千迴;我不願意在人前

哭,我寧可關上門來自己一個人流淚;我很想有很多好朋友,但我喜歡一個

人,一個人的慢活,一個人的空間,一個人的簡單;我渴望有人能走進我的內

心,成為我的依靠,但我卻將我的心上了一道枷鎖。

我用五顏六色的色塊去拼湊我的外在性格,我不斷轉著只屬於我的魔術方

塊,疲於切換自己的面向,想去完成每一面都完美的我,但人生真得有完美的

人嗎?「不要讓『完美』成為『更好』的絆腳石」當我看到這句話時,突然覺

得的確我們不停地去追求完美,想達到無人匹敵的境界,想開創不一樣的世

界,但生活不就是把一天活得比一天更好就可以了嗎?何必去在乎過多的別人

而遺失了自己,無論哪一個面向,都是在那一天那一個時刻,都是最好的自

己,不用去跟別人比較,不用去偽裝,不用去迎合,只要這一刻是最真實的自

己。

自由與脫序在一線之隔,我嚮往著無拘無束的生活,卻害怕被貼上各式各

樣的標籤,我在學習的路上,無論是學業還是做人,但我想不論哪一項都會讓

我不斷學習直至生命的盡頭,生命中有太多不可預期的事,或許當我的性格隨

著心裡的方塊轉著,隨著自己的內心去迎接不同的人事物,慢慢看清自己,漸

漸發現自己的好,或許有天我能打開心中那道上了鎖的門,發至內心的開朗。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1.2007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

管院國文 A班 呂 00

19 分鐘,你可以在早晨喝一杯熱牛奶,你可以走一段陽光從樹梢中灑落的

小路,可以溫柔輕巧地感受著這世界的運行,感受著生命的美好。

19 分鐘,你也可以復仇。

傷害往往都是連鎖的,因為別人所刺傷的傷口,因而無法撫平的傷痛和無

法抑制的憤怒,造就了更大的悲劇。2007 年 4 月 16 日在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

院,一聲槍響劃破了空氣中的寧靜,也連帶造成了 33 名學生(連同兇手)與教職

員生命的殞落。這場槍擊案是美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校園槍擊案,也是美

國歷史上死亡人數第三多的槍擊事件。兇嫌為 23 歲韓裔學生趙承熙,擁有美國

居留權,是該校英文系四年級生。

犯下罪刑,往往是不可饒恕的,更何況是奪走他人的生命。

然而在這起案件裡,當我們在審視受害者的悲痛時,難道就能忽視加害者

悲憤的心理?會不會他也曾是受害者,卻沒有人同情他,更多的只是冷漠和嘲

弄。在改編這起案件的小說裡,有這樣的一句話:「每個人都說我毀了他們的

人生,可是當我的人生被毀的時候好像沒有人關心。」是阿,他所犯下的案

件,他手上所沾滿的鮮血,勢必只在世人眼裡留下冷血的殺人犯。在新聞裡,

政府官員這樣認為──「這個悲劇令人不能理解,這是毫無理由的、無情的暴力

行為。」然而,是真的毫無緣由、毫無跡象可循的嗎?若不是有滿腔的悲憤,

誰又願意斷送自己的一切。如同兇手所留下的影音與簡短文字的行兇聲明。在

影像裡面,他說了「你們曾有幾百萬次機會來避免今天的事情,那是你們的選

擇」和「是你們將我逼到了死角」等等言語。當我們將罪名放在兇手身上並且

同情受害者的同時,卻忽視了兇手也是傷痕累累,那些傷痕使他抑制不了憤

怒,進而做出傷害別人,也傷害了自己的行為。

將槍口瞄準一個個生命之前,是否有人曾願意為他伸出援手,來使他相信

這世界仍存有良善,使他相信未來是有明亮色彩的。可是我們只在資料裡發

現,在同學眼裡,他就只是一個孤獨、不合群,甚至是怪異的人,便再無其他

相關敘述。而家人在事件發生後,只能向社會大眾發表道歉聲明說:「他使整

個世界哭泣」、「從來沒想到他能做出這種「難以啟齒」的行為」等。我們無

從得知,家人是否在某些時刻輕忽了關心,會不會其實有那樣的時刻,只要父

母再多一點問候,最終便能阻止悲劇的發生。

儘管兇手是因自身的傷痛而犯下罪刑,然而因此造成了多少無辜生命葬送

在槍口之下,33 條生命,33 個靈魂,在短短的 19 分鐘裡殞落,他們再也看不

見黎明和日落,再也看不見親人的臉龐,再也感受不到生命的美好,從此,他

們的生命不再轉動。

事情一旦發生了,便無法重來。然而藉由社會的事件,我們須銘記──好好

珍惜並且關心身邊的每個人,一句溫暖的話,可能在某些時刻會成為一句令人

重燃希望的力量。願世界因而能少了一些傷痛,多了更多的溫暖。

參考新聞連結:

1.崔永海、金昇鍊:〈弗大槍擊案兇手趙承熙在同學眼中就是「恐懼的化

身」〉,《東亞日報》2007 年 3 月 19 號。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511035807/http://china.donga.com/big/srv/s

ervice.php3?biid=2007041937588

2.維基百科: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

https://zh.wikipedia.org/zh-

tw/%E5%BC%97%E5%90%89%E5%B0%BC%E4%BA%9A%E7%90%86%E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2.局勢轉變:歐洲難民潮

管院 A班 林 00

敘利亞內戰自 2011 年爆發,至今已持續了七年之久。於衝突之際,有數

以萬計的人們悄然失去性命。近 1350 萬人急需人道救援,更迫使 500 萬人逃

離家園1,成了人們眼中所謂的難民,然而,世界上的難民人數可不只如此。難

民的接收也成了一大問題。湧入歐洲的並不只有敘利亞難民。在今年,抵達歐

洲的難民相較於前年的百萬人已有減少的趨勢,這是因為歐盟與土耳其達成的

遣返協定。許多人權組織與民間團體持續反對,國際特赦組織更形容這是對人

權的「歷史侵害」。

但對於歐洲來說,人民的「社會安全」以及沉重的「財政負擔」又該如何

是好。盲目的「人道主義」是不是成為了害死難民其中一個因素?歐洲從原本

的愛心接納難民倒反難民入侵的集體恐懼,事實上是因為許多進入歐洲的難

民,有將近六成都並非符合他們所要接收難民的標準。那些人沒有遭受政治迫

害,也不是戰爭中的受難者。只是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類似於美墨邊境得移

1 〈「世界難民日」一個敘利亞難民的心聲,他只想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善耕 365》2017

年 6 月 21 號。http://www.harvest365.org/posts/4723

民者,甚至有人混入對歐洲進行恐怖攻擊。但是,對於人權組織而言,看著這

些難民被阻隔、居留或是喪命於途中,是不符合人道主義的。他們認為不管是

難民、遷徙者、抑或是尋求庇護者,都像所有人一樣擁有人權,不應該被協定

給綑綁、制約。

就我的觀點,雙方都是有理的。假如我身為歐洲政府,確實,安置難民會

產生一筆不容小覷的財政負擔。從生活、教育、就業等一連串的配套服務,花

費在此的人力、物力都是難以想像的。再加上境內的安全問題,隨機砍人、炸

彈,已經有多起攻擊事件發生。身為政府,我的確會希望土耳其協助控管難民

的侵入。而站在人權的角度思考,我當然不想看見任何人被剝奪人權,這是人

人都該有的。沒有誰有權利控制、約束他人,也不願看見這些難民死於猛烈的

戰爭中甚至連一個能夠安穩生活的地方都沒有,許多難民甚至認為自己早已被

世人所遺忘。這之中沒有全然的對或錯,只是在於道德價值觀的差異。

道德問題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的。本來就沒有任何一種作法、說法是完全

正確或錯誤的,因為每一種道德觀中都有它的立足點,然而,當中卻都也存在

著一些矛盾。而這些矛盾的觀點促進我們思考以及鍛練自身道德信念。而換位

思考正是種磨練道德觀、審慎思索的方式。

而今日歐洲面臨的道德爭議,也間接地為台灣提供了更寬廣的省思空間。

參考新聞連結:

1.〈「世界難民日」一個敘利亞難民的心聲,他只想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善耕 365》2017 年 6 月 21 號。

http://www.harvest365.org/posts/4723

2.〈歐盟土耳其遣返協議難阻難民繼續湧入〉,《端聞》2016 年 3 月 22 號。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321-dailynews-eu-turkey-deal/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3.生命自主權與安樂死

管院 A班 蔡 00

11 月 29 日澳洲維多利亞省將安樂死正是合法化。維多利亞省是澳洲的第

二大首都,在經過 100 個小時激烈討論與通霄兩夜的會議,終於在當日下午宣

布修訂通過,法條將於 2019 年 6 月開始實施,該省長安德魯斯表示:「這將給

予維多利亞省的絕症病患在生命終點,享有應得的同理心與尊嚴。」2

法條的通過固然使部分家屬及病患鬆了一口氣,且不論其相關規定仍可能

有進步調適的空間,至少是社會成長性的一步。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生活條

件變好,對人權的思索也愈發蓬勃,而安樂死一直是數十幾年來一道值得深思

的課題,諸多的國家現在仍不斷爭論著,澳洲的維多利亞省交出了一份對於生

命自主權的答案卷,成為當今少數通過法條的國家省分。

關於輔助死亡,有贊同亦有反對,對於一向習慣避免提及死亡的華人社

會,決定病患的生死這個話題總有些尷尬與給人帶來不適。在台灣,醫學界中

由於體制的不完善,安樂死一直處在灰色地帶,醫師公會甚至不願主動發表意

見,盡管家眷或病患同意了手術的執行,醫生們依然害怕病患其他家屬的責

2 林宏翰翻譯:〈澳洲安樂死合法化 維多利亞省成首例〉,《中央通訊社》2017 年 11 月 29 號。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711290173-1.aspx

怪、提訴,而自己親手給出的死亡處方籤也會造成他們很大的壓力,畢竟誰有

資格能扮演上帝?宗教方面,天主教認為安樂死如同他人協助的自殺,是違反

教義的;基督教則因其派別不同想法亦不同,而佛教秉持的是尊重生命和每一

個靈魂,對於安樂死的看法不完全樂觀。不管是哪一個宗教都有一套對此事的

說法,也許互相衝突,但大家需彼此尊重。道德層面上更是有它值得深思的地

方,撇開擁有自我意識能決定死亡與否的病人,有部分的患者無法思考或表達

自己的情緒,這樣的人該如何掌握自己的生命權?受夠了等待的家屬在做出了

放棄的決定後必然會接收到輿論的壓力和抨擊。

縱使有諸多的反對聲浪,我仍在心裡認同這份特別的處方。身而為人躺在

病床上無論有意識與否,他都是完善獨立的個體,應當擁有他的自尊並保有他

的人格權,多數的患者在身體經過無數藥品與放射物的摧殘早已疲憊不堪,他

憔悴的不成人形,家屬的心也疼痛的無以復加,這時候靠的僅是對彼此的愛來

支撐,是大家走著這漫漫的醫療長路始終會累。雖然再沉痛但我們有時卻不得

不承認,也許是時候該結束這份殘忍的溫柔,起碼能讓他少些苦痛,尊嚴的啟

程。

現今,不少國家已逐步通過安樂死的法條,荷蘭、德國、美國等國家都已

有部分州是開放執行,很開心近來能聽到世界的某處又有一個地方通行。安樂

死贊同與否因人而異,大家互相尊重與包容不同的想法是最重要的,我以身在

這個開始重視彼此權利且熱於討論的時代而感到驕傲。

參考新聞連結:

1.〈安樂死合法化再現澳洲:有哪些國家允許安樂死〉,《BBC 中文網》2017

年 11 月 29 號。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2165059

2.威克:〈台灣來鴻:你能不能接受「安樂死」?〉,《BBC 中文網》2017 年

11 月 17 號。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taiwan-letters-42034092

3.林宏翰翻譯:〈澳洲安樂死合法化 維多利亞省成首例〉,《中央通訊社》2017

年 11 月 29 號。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711290173-1.aspx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4.安樂而死?

管院 A班 張 00

據《中央社》報導,前體育主播傅達仁罹患胰臟癌推估僅剩2個月生命,現

年84歲的他已申請成為全球唯一為國際人士安樂死的會員,並上書總統蔡英文,

希望安樂死通過修法,願讓自己成為首例,以完成活得有尊嚴的最後請願。傅達

仁出國前夕,衛生福利部回函強調安樂死的合法性牽涉刑法理論、醫學、倫理道

德、社會文化背景等問題,必須審慎加以研議,意味他在台灣安樂死的願望將會

落空。3

近年來,人們對生活品質追求,除了物質以外,對於心靈、尊嚴等精神層面

也愈發注重,「安樂死」這個議題也開始受社會關注。安樂死的議題,支持者與

反對者各抱持不同觀點,以下先分別敘述兩者觀點,最後再提出我的看法。

支持安樂死

「安樂死」不應該被視為不道德的行為,相反的,在有法律保證依據之下,

安樂死相當符合現人道主義的觀點:既然現在的醫療技術無法醫治病患,為何不

3 龍柏安:〈傅達仁為求尊嚴 成瑞士安樂死機構會員〉,《中央通訊社》2017 年 11 月 10 號。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711100114-1.aspx

讓病人選擇以安樂死的方式離開?對於病入膏肓、救治無望的人而言,「安樂死」

無疑是一種解脫,人擁有生存的權利,也應當擁有選擇死亡的權利,與其苟延殘

喘的活下去,不如選擇安然離世,既能活得有尊嚴,也能讓病患家屬卸下重擔,

對於社會而言,也能更能有效的運用醫療資源。

當然,大規模實施安樂死是在國家有立法保證的前提之下才能執行,為避免

安樂死成為家屬甩掉「照護包袱」的藉口,政府應制定相關法律規定,才能使安

樂死的過程具有合法性及正當性。

反對安樂死

安樂死有違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在道德方面,人人皆有生存的權利,任何人

都無權剝奪他人的生命,醫生亦然;在傳統倫理上,結束親人生命有違孝道,面

對身患重症的親人,我們應當守在他們身旁,不應藉由安樂死結束他們生命,而

安樂死也有可能淪為不孝家屬擺脫照護責任的藉口,成為「謀殺」的手段,也容

易造成醫療上的糾紛。

安樂死也讓法律複雜化,即便有法律保障,也難防小人鑽法律漏洞,更何

況生命無價,任何金錢等經濟價值都無法衡量生命的重要性。

我的看法

安樂死是近年熱門話題之一,對於安樂死,一開始我是抱持贊成的態度,

但我試著站在病患家屬的立場來看,面對摯愛的家人即將逝去,我沒辦法那麼

豁達,即便是一分鐘也好,也希望對方能繼續活在這世上,陪我們走過人生的

每一刻,可是如果對方已經救治無望,覺得繼續治療只是徒增痛苦,那麼我們

為甚麼不尊重他的意願,讓他自由?安樂死正反兩方的說法都有他的道理,但

看過兩方論述之後,我偏向反對安樂死。

為甚麼我會改變主意,反對安樂死?原因有二:第一,人心難防。安樂死

的初衷是希望病人能夠走的有尊嚴,不必為求生而苦苦掙扎,但卻容易成為不

孝家屬甩掉包袱的藉口,先不論倫理道德或生命權等爭議,安樂死最大的弊病

在於:安樂死可能違反病人本身的意願,在未經本人同意之下,由家屬或醫師

來決定是否進行安樂死,這樣是否算是謀殺,也是眾人關注的議題。

第二,比起安樂死,「安寧療護」是合法且更好的選擇。安樂死是以無痛

苦的方式直接結束病人的生命,而安寧療護則是強調「照護」,利用藥物或是

精神照顧等方式減緩病患的痛苦,不用承受無望且痛苦的治療,讓病患能在快

樂、有尊嚴的狀態下,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雖然在傳統社會的觀點看來,

安寧療護的放棄治療仍令人難以接受,但相較於安樂死的結束生命,安寧療護

是更溫和的方式。

「死生亦大矣」,和生存一樣,死亡也是人生的重要課題,安樂死與否仍

需眾人討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安樂死」代表的不僅僅反映新時代的人們不

再避諱死亡,開始重視這個議題,也代表現代人對死亡議題的一種全新態度。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1.酸菜湯的滋味

管院 A 班 陳 00

看著冰箱的乖乖吃飯貼紙已經集滿十張,我開心的跑去和阿婆說:「阿婆

阿婆我可以去十元店換禮物了。」穿上薄外套,坐在摩托車前的小板凳上,往

市場的方向騎去。一路上看到好幾輛停在路邊的卡車,上面裝滿了高麗菜,一

顆疊著一顆好像隨時都會滾下來似的,地板則擺了幾罐用酒瓶裝著的客家酸

菜,我們在其中一個攤販前停下,和他買了十五顆高麗菜,阿婆看著我說:

「生為客家人不可以不會做酸菜。」

晨光中,阿婆坐在矮凳上彎著腰把高麗菜一層一層的剝開,我趕緊跑去幫

忙,把一片片的高麗菜葉均勻的擺在竹篩子上曬軟。接著,將曬軟的高麗菜葉

放入盆子中倒入大量的鹽巴搓揉,過程中會有脫水的現象,然後把脫完水的高

麗菜葉放進網子中找幾顆大石頭壓著,進行第二次的脫水,最後把他們緊密的

塞進酒罐中等時間來發酵,酸菜就大功告成了。

從那天起我每天都會拉著阿婆陪我到老家的三合院確認那些酸菜是否安

好,箱子中的酒罐一瓶瓶的矗立在那,把鼻子靠過去可以聞到淡淡的酸菜味

時,我等待許久的酸菜排骨湯又要躍上餐桌了。

爐子上放了一個半個手臂高的蒸氣鍋,裡面不時發出咕嚕咕嚕的沸騰聲,

空氣中飄著酸菜的香味,「嘶〜」鍋蓋一打開,白色的蒸氣竄了上來,酸菜味

更濃了。我匆匆的盛了一碗,隨意地吹了吹,迫不及待的喝了一口,暖熱的湯

汁酸溜地滑入喉道,而酸味卻在齒頰間不停汩汩而出,咬了口酸菜,菜葉殘留

的湯汁在齒顎擠壓下飛濺四溢,酸酸的味道令人忍不住瞇起了眼睛,大片的高

麗菜塞滿嘴巴,好滿足,好幸福。一杓又一口,一口又一杓,一口口一杓杓,

沒有一刻嘴巴是空的,深怕速度一慢下來這鍋湯就被大家撈得見底,阿婆拍了

拍差點嗆到的我說:「不著急,看你這麼喜歡以後天天煮給我的心肝寶貝

喝。」

隔年冬天,老家三合院,放著酸菜的紙箱裡),只剩下一罐酒瓶,把它拿

回家後,看著酒罐上貼著的標籤,原來時間已經過了這麼久,酸菜的味道也變

成了一種記憶,一種對阿婆的想念。

今晚,那熟悉的味道又再次出現在餐桌上,看著碗裡的酸菜湯,我靜靜地

喝了一口,一樣的味道在嘴巴散開,不知道是錯覺還是真的放了很久,這次連

鼻腔也跟著酸了起來,眼鏡上的霧氣和思念的淚水讓視線變得模糊,這次一口

接著一口慢慢地喝著,不敢抬起頭,害怕有人看見我發紅濕潤的眼眶。阿婆,

我會慢慢喝湯,你怎麼不多醃一點酸菜給我吃呢?我任性地在心中埋怨著,我

知道這餐結束後,阿婆的味道就會真的在我生活中消失,每一口都變得好珍

貴,試著記住酸菜湯的味道,儘管不捨,但我相信這個味道會常常在我的記憶

中出現的,對吧?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2. 炕肉飯的滋味

管院 A 班 蔡 00

「阿嬤,我們來囉!」

「好嘞!卡緊入來,我有準備你最愛吃的菜呢!」

每次回阿嬤家最期待的便是阿嬤準備的家常菜,剛跨進門便聞到老厝特有

的味道,阿公泡茶時彌留在空氣中的茶香,一旁神桌的香壇上還插有幾柱短短

香餘留絲絲青煙裊裊升起,廚房傳來的飯菜的鹹香混雜著些許油煙味,這些氣

息適切的揉雜在一起合著午後的陽光給人一種安靜溫馨的氛圍,溫柔地提醒著

我們已然歸根。

坐在飯桌前,看著眼前琳瑯滿目的菜色,有肉有魚,稱得上是海陸大餐,

然而最先吸引我的永遠是它,一道家常、普通,卻不隨便的料理──炕肉。炕肉

也稱爌肉,依個人習慣有不同的稱法,卻有相同的料理精隨──「耐心」,「炕」

字即含有慢烹之意,料理過程中必須耐心等待熬煮,炕肉的做法很多,各家各

不同,但大致都為伴隨著香料先翻炒一番去腥、去膩味,爾後入醬油、冰糖、

酒等悶煮入味,有人也喜歡加點紅蔥頭增添風味。料理本身不難沒甚麼特別的

技巧,每一步卻留予料理者足夠的空白,依其喜好增添香料改變作法,因此各

家做出來的滋味有些不同,然而我最喜歡的還是阿嬤的版本。

小時候的我非常挑食,吃東西總是不情不願的吃很久,久到飯菜涼了、飯

桌上的大家都吃完了,我也不過寥寥扒幾口飯,讓母親又氣又無奈,但每每回

鄉下阿嬤家,淋上阿嬤那道獨門炕肉的醬汁,我總能將那道白飯吃得乾乾淨

淨,甚至再來一碗。深色微稠的肉汁散發香甜微鹹的氣味,拌入軟糯的熱白

飯,融入豬肉被滷的軟爛的淋漓油脂,濃香瑩亮,鹹甜迸溢,簡直絕配!我開

始好奇阿嬤到底施了甚麼法讓她的炕肉這麼與眾不同,她總是說小孩子在廚房

危險,但架不住年幼的我百般要求,有次終於榮幸參與到了她的製作過程,阿

嬤幫我搬了張小椅子並囑咐我坐好別亂碰,轉身拿起鍋具刀子,一陣乒乒砰砰

香氣開始蔓延,「好了嗎?煮好了嗎?」止不住內心的雀躍,我不斷詢問著,阿

嬤只是溫和地說著等等再等等,等待它最好的時刻。其實好多事情都是這個道

理,但那時並不明白。

我總是慣於輕浮氣躁,急著想把事情做好,便丟了細節和把事情做更好的

機會,很多時候偏偏就差在這些細節為成敗關鍵,炕肉是愈滷愈香,是靜待佳

機而一舉起鍋,處理事情應當是費心籌備、精益求精以求最後驗收時能不愧花

費在上的時間,不求完成品,但求不從手中交出半成品。

現在,每當我想家或心情沮喪時,總想來碗炕肉飯溫暖脾胃,讓鹹香的黏

膩感包覆我的味蕾,平復我躁動的心,使回憶的好滋味伴隨著阿嬤的溫柔,填

補思鄉情也提醒我不要急,耐心會等來佳音佳事。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3.清茶的滋味

管院 A 班 蔡 00

世上充滿著各種滋味,檸檬的酸、甘蔗的甜、苦瓜的苦、胡椒的辣,這些

味道或許強烈但卻不足記憶,相反的,卻有一種淡淡的味道,一種能讓你深深

的記在腦中,無法忘懷,夜闌人靜時湧上心頭,魂牽夢縈,為的,正是追求那

記憶中的滋味,於我而言,最難以忘懷的滋味莫過於那清茶的滋味,那苦後回

甘以及空氣中瀰漫著的淡淡茶香,那看似平淡卻實則高雅無比,以及那經過回

沖後才會有的甘醇而濃厚的滋味。

還記得八歲那年我第一次品茶的時候,當時的我還小,不懂得茶的甘醇的

滋味,只知茶湯入口後剎那間侵佔舌尖的苦澀,立即的便被我吐了出來,當時

爺爺笑開懷的說我那幼嫩的味蕾還不懂的箇中滋味,的確,畢竟小孩子總是喜

甜厭苦,於小孩而言,甜是最直接的接觸,也是他們最愛的味道,因為他們不

懂什麼是苦後回甘的滋味,或許他們討厭苦是因為他們過於單純,還不懂那須

經過時間的磨練才能嘗出的味道。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逐漸的長大,也慢慢開始喝茶,漸漸地,我愛上喝

茶,但我愛喝的不是甜滋滋奶茶,而是清茶、烏龍茶、金萱茶……等較苦的

茶,我愛上它們的香氣、甘醇以及那清澈的顏色,不用加上任何調味料就有的

天然滋味,正是那天然的滋味,才能如此深深的吸引我而讓我無可自拔的愛上

它,不只如此,茶還可解油解膩,尤其是在寒風刺骨的冬天,沖上一壺現泡的

熱茶,瞬間暖上心頭,這就是為何我如此喜歡它的原因;說到茶,那就不得不

提茶聖陸羽了,我想他對於茶的執著更勝一籌,甚至專為了茶寫出一本《茶

經》,書中從茶的起源、製作方法、品嘗方式到器具使用,鉅細靡遺,顯現出

陸羽對茶的熱愛無人能及。

其實,人生就像珍珠一般,要是沒經過外來挫折的刺激,不斷積累含納錯

誤,將其轉化為自身的一部份,哪能孕育成美麗的珍寶,人生亦如品茶,苦後

回甘,但其中的甘是需要我們細細品嘗,有的人操之過急而無法等到那甘甜滋

味的到來便放棄了,唯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嘗到那甜美的滋味。或許,我之

所以會如此的喜愛品茶也與這道理一般,在我的內心深處相信只要堅持到底的

去做某一件事,永不鬆懈,迎接我的會是美好的結局。

現在,每當我想家或心情沮喪時,總想來碗炕肉飯溫暖脾胃,讓鹹香的黏

膩感包覆我的味蕾,平復我躁動的心,使回憶的好滋味伴隨著阿嬤的溫柔,填

補思鄉情也提醒我不要急,耐心會等來佳音佳事。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4.題目建議:清粥食光

管院 A 班 呂 00

粥,沒有鮮豔的色彩,沒有華麗的裝飾,卻在回憶中迸出了多彩炫麗的滋味。

時光,往往是當時未察覺,卻在光陰推進的時光裡,久久懷念。粥,對我來說便是這

樣的存在。

在許多個早晨裡,全家人總是喜歡一起圍繞著飯桌,少了電視的喧鬧,取而代之的是

家人之間真切的情感流動,時間彷彿走得特別緩慢,然而在那樣的時光裡,我常是貪睡的,

總是被三催四請下才急忙下樓,帶著睡眼惺忪的雙眼,飯桌上的場景似乎是朦朧不清的,

只記得總是會有幾雙手夾著配菜放進我的飯碗裡,只記得食物停留在舌尖的味道,只依稀

記得那用最簡單的粥,隨著配菜的不同,所感受的味道也有了改變,我想這就是粥的獨特

吧,簡單的食物,卻可以延伸出不同感受,也成為我心底最難以忘懷的滋味。

因為三代同堂,所以家裡的飯菜大多是清淡的,而粥因易咀嚼,更是飯桌上常見的料

理。而熱騰騰的地瓜稀飯,配上家裡自己種的地瓜葉、荷包蛋、土豆和肉鬆,幾乎便是我

們一大早第一個見到的場景。然而,我也曾是厭煩的,也曾是羨慕著同學家裡不一樣的佳

餚,抱怨家裡口味清淡總是湯湯水水的的早餐,有段時間更是堅持自己在學校附近的早餐

店隨便買買,卻沒有設想爺爺奶奶的不方便,也沒有體諒那起個大早在廚房忙忙碌碌的身

影,或許直到過了那段被考試摧殘的日子,我才開始打開了心扉,去用心看待每一件我們

太習以為常,而不小心輕忽的珍貴事物,也才開始逐漸去享受那樣一個美好時光,一個可

以跟全家人一起圍繞著飯桌談天說地的時光,分享著今天的趣事、憤怒或難過,那樣一個

可以盡訴的時光,在許多時候都讓我找到一個宣洩的窗口,使我又有了滿滿的新能量去迎

接每個嶄新的一天,而那樣的時光,更在如今離開家後,無比懷念。

簡單的料裡,佐以家裡的溫暖來調味。我想,雖然粥可能稱不上是佳餚美食,然而對

我來說卻是無法輕易抹去的,因為即使料理本身是簡單的、平凡的,裡頭所涵蓋的種種,

便是我的家庭滋味。如同水般,透明簡單,卻是人每天不可缺少的。儘管簡單,可那伴隨

而來的歡笑聲和暖意,卻讓人久久銘記,捨不得忘記。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5.烤地瓜的滋味

管院 A 班 黃 00

微風拂過身軀,帶來了一股涼意;艷陽高照,不論熾熱難耐,抑或溫暖和煦,遍布

的綠色葉子在陽光普照下更顯青翠,在微風吹拂下自肆搖曳,努力生存著的除了綠葉,

在土壤中靜待、茁壯成長的還有那頑強不屈的根類植物──地瓜。每年農曆十一月至三

月,放眼望去,一整片的地瓜田盡收眼底,赤腳走在田埂上,感受地底下那頑強的生

命,雀躍等待著收成的日子。一天一天,越是成長壯大,越是止不住笑顏。

世代轉變著,飲食習慣也隨之變遷。早期人們多數生活困苦,當時地瓜較白米廉

價,食用地瓜粥總是滿滿地瓜籤,不見幾粒白米;今日人們生活品質提升,地瓜也從一

文不值變得要價不菲,滿滿一碗白飯更是不見幾塊地瓜。過去吃地瓜是因為貧窮,今日

吃地瓜是因為豐厚,而我吃地瓜則是因為想念。由於家中務農,一年中總有幾個月不愁

沒地瓜吃,當收成的日子一到,收割機所到之處,地瓜散落於土堆,農人們分裝成袋,

因賣相不佳而被遺落的小地瓜自然成了飯後佳餚。當地瓜放入口中,刺激味蕾那刻,名

為幸福的滋味在舌尖上拓展,想念卻也油然而生。

每個家庭的餐桌上,總有幾道經典菜餚,某些溫暖節日、某些感動時刻,總會出

現、總能滿足我們的胃,套牢我們的心。而我覺得這樣一道充滿意義的菜餚非烤地瓜莫

屬。從土堆中拾起,刷掉外皮上的泥屑,刮去粗糙外皮,用清水沖洗至淨,放入電鍋蒸

煮,蒸煮完畢靜待降溫,再放入烤箱加熱。馬上地,最簡單卻最不平凡的烤地瓜登場

了,因為溫度高而不停竄出的白煙升起,香味撲鼻而來,沒有調味,不過份刺激的氣味

佈滿整個飯廳,全身的神經躍動,迫不及待淺嚐一口,微焦的表皮搭上金黃色的內餡,

外 Q 內軟的口感在口中迸發,貪婪地將整塊地瓜大口咬進嘴裡,享受滿溢的香甜。幸福

在口中一點一點萌芽,填滿了整個空間,置身粉紅泡泡原來就是這種感覺啊!然而離了

家,離開餐桌,有多久不曾再嘗到這樣的滋味了呢?偶爾路過便利商店,總忍不住買下

一顆顆地瓜,正因為少了家的感覺,幸福感總在頃刻間被想念取代。

幸福的滋味或許是大魚大肉,或許是珍饌佳餚,但烤地瓜或許才是最能讓人幸福的

菜餚。烤地瓜隨處可見,處處皆異,卻只有記憶中的味道才能勾起生活的點點滴滴,衝

擊我的內心。求學在外,家常菜成了最不可求的奢侈菜餚,烤地瓜似乎也就沉寂在內心

深處。寒風吹來,帶來一股寒意,假期近在眼前,烤地瓜──最傷感卻也最令人幸福想念

的滋味近了,此時嘴角似乎上揚了些。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6.地瓜的滋味

管院 A 班 徐 00

一抹人影佇立在綠色波光一方,頂著豔陽冒著汗殷勤地在田裡下耕作,那

是我的阿嬤,是位農家子弟。那個年代,台灣大多數人們都很貧窮,於是最常

出現在飯桌上的便是那鬆軟卻又帶有飽足感的地瓜。

在當時,地瓜是大部分家戶的主食,家裡長輩總是把地瓜刨成絲,然後曬

乾保存,想食用的時候,便撒在米上煮成「番薯籤粥」增添飽足感。小時候我

總鬧著阿嬤想吃那傳說中的番薯籤粥,條條的金黃灑落在那肥嫩飽滿的米上,

淋上讓米軟化的水,經過一小時的烹煮,成就了那香氛四溢又顆粒分明的粥。

在我吃下第一口的同時,味道清甜而滑順,地瓜絲與粥入口即化恰到好處,記

憶中的味道滿足又幸福。但在我覺得滿足的同時,卻不知道那是老人家那輩不

想提起的回憶。俗話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老天爺還在睡覺,人們就必

須離開那溫暖的被窩早起準備耕田,整天埋頭在作物上,只為了掙那麽一點錢

買地瓜,為著三餐打拼,透露出那麼一點說不上來的味道,汗水與淚水交集,

但看到家人們滿足的模樣,感覺辛酸苦澀中又帶著一點幸福美滿。

至今,地瓜依然是很常見的食物,當自己悠閒漫步在路上時,總會看到一

台小型貨車,載著特殊的甕,一縷輕煙緩緩升起,好像告訴人們這裡有熱騰騰

的烤地瓜。每次一看到老闆叫賣,我總是不由自主的向前購買,剝開那一層薄

薄的皮,映入眼簾的是那金黃軟嫩的地瓜,當我咬下第一口,那綿密的口感在

我口中化開,充滿了整個嘴巴。此時總會讓我想起我過世爺爺生前所做的地瓜

料理,那是一道我最熟悉卻又找不到的感覺,爺爺總是將地瓜放進電鍋蒸,濃

郁香味瀰漫整個廚房,接下來將地瓜與地瓜粉混合,我依稀記得爺爺那揉麵團

的情景,認真又充滿對我的愛,最終地瓜麵糰進入油鍋,「噗滋、噗滋!」清脆

的聲音在我耳裡迴盪,爺爺的手握住大湯匙向下壓地瓜球,地瓜球慢慢膨脹,

像小孩期待著長大一般。那地瓜球酥脆而不膩,咬下去帶有清甜的地瓜香,還

有爺爺關愛我的那一份情和我對爺爺的獨特記憶,這味道是外面買不到的。

每當我吃到地瓜做出來的食物,總是五味雜陳,有單純的地瓜清香;有老

一輩的人辛勤為家打拼苦而甜的味道;有爺爺彷彿出現在我身旁的味道,那充

滿溫暖又飽足的感覺,是地瓜的滋味。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1.林立青:從做工的人看真實世界的勞工

講座心得

管院 A 班 陳 00

林立青,因為寫《做工的人》此書而成名,起初只是在 facebook 上寫寫自己的心情

與酸民爭辯,因為對於一個從來都不知道工地真實面的人來說,林立青,作為工地的監工,

他覺得應該幫勞工者發聲,因為他所看到的與我們認知的有很大的差別,他說他一開始也

沒有想出書的意思,但寫一寫發現他想對社會大眾述說的很多,因為我們從來沒真正關心

過勞動階級的需要。

他也幽默的說,剛開始他 facebook 的文章只有五至八個按讚數,其中還包含他自己

的母親,到後來點讚數多到連通知都跳不完,此次演講令人深思的地方還有很多,他用保

力達舉例,保力達的味道很濃,咖啡因也很重,喝完馬上就會很亢奮,工人們才有力氣繼

續搬東西;另外,一雙四百多的靴子防水又耐穿,但是因為沒有透氣度,工人們都會得香

港腳;因為工地潮濕,在工地也會常常起濕疹,天氣太熱也會曬傷,這麼多的職業傷害,

就算工頭一天薪水有兩千五元之多,光買藥的錢就花費很大了,更何況有些已經病了,也

只能長期服用成藥,抑制病痛,因為他們沒時間治病,治病一天,兩千五就消失了。

出書不是他原本想到會發生的事,演講也是,他原本也不想要到處演講,但後來發現,

這些故事、這些人是需要被看到、聽到、被關心的,他希望台下的人,聽到他的演講或看

過他的書或文章,能夠一起為勞工階級默默辛苦的人們出聲,不適只有有名的人才值得被

紀念或才有能力站上台演講,不是因為他們是工人,所以過世後被刻畫在一個沒有人會去

注意的地方當作對他們的緬懷,他們剛開始也不習慣鏡頭,甚至排斥,因為在這之前沒有

人注意過他們,他們也覺得施工、蓋房子不是甚麼了不起的事情,但後來因為林作家的努

力,他們越來越希望人們看到他們的辛勞與訴求,還會主動對鏡頭比 YA!

世界上沒有誰天生高等或低等,今天他在台上幫勞動者發聲,明天又是誰有能力、毅

力幫弱勢者出聲,只要有勇氣,誰都可以成為拯救他人的英雄,是我們的選擇決定我們成

為什麼樣的人,而不是我們的能力,像是五月天憨人的歌詞裡寫到:「我不好也不壞,不

特別出眾,我只是敢不同」。林作者從讀書到出社會都沒有特別出眾,但他卻用樸實的文

字,感動我們,從工人到檳榔西施,他們的苦、他們的辛酸、無奈,用文字使他的人生與

別人不同。有人提到有沒有片商有興趣與作者合作,作者說有,但不能透漏太多,非常期

待會用甚麼形式和風格呈現。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2.羅基敏:音樂與文學的(跨)文化場域

講座心得

管院 A 班 蔡 00

聽完這場有關於文學與音樂的通識講座後,我認為羅基敏老師的跨領域重

點為「先建立在本身擅長的領域之後再朝向別的領域發展」,而不是介在兩者

間,卻都不專精,是的,我認為老師的想法是對的,因為當你專精於某個領域

時你才有辦法分辨兩者間的差別,如果都只會皮毛,那根本無法分辨差異。

正因如此,現在的社會才會極力推廣「跨領域」與「多元發展」,其中音

樂又是特別容易與他界合作,像是我修的一堂「交響樂團與數位應用」強調的

就是音樂與電腦科技的結合,不同於傳統的手寫樂譜而是利用 Musicsscore 和

Noteflight 等軟體作譜,對我來說一開始寫這會有點吃力,可能不小心按到什麼

譜就跑掉或消失,但用久也就熟悉它的功能,因為修了這堂課讓我了解音樂不

單單只是音樂,上課時老師也很強調跨領域的重要,舉他來說,他的年紀較大

而接觸現代的科技產品的時間較晚,也沒有我們這些新世代的頻繁及容易,但

他仍努力去學習電腦的技術並且結合他本身的音樂而加以發展。

正如羅老師所認為的,文學不單只是文學,像詩歌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結

合了文學與音樂,它的美已經不再是詞的美,而是結合了押韻與弦律才造就出

一首經典的詩歌,當我們詠唱的時候,腦海就會不自覺的浮出那意境,了解作

者當時的心情,那時的場景;蘋果手機亦是,究竟為何外人總是對它趨之若

鶩,原因就在不同於一般的外觀與內建程式,對蘋果來說即是結合了藝術與科

技,才能造就神話。相對的在老殘遊記中,因為白妞與黑妞登峰造極的說唱技

藝以至讓劉鶚印象深刻而寫下了這篇文章流傳後世,然而在那個時代的女性往

往是無法留名的,不過因為她們有精湛的技術打破了限制,所以我們要打破傳

統的思想,舊有的觀念,並將這理念推廣,像清大的不分系就是一個很好的方

案,大學不再局限於一個系,而是讓你多加探索,多方了解,之後再加深加

廣。

在老師的提點中,我感受到除了精進自我擅長領域外,再也不能故步自

封,領域不再侷限於單一,而是多元結合,並創造一個嶄新的世界,世界也才

得以運行與進步。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3. 羅基敏:音樂與文學的(跨)文化場域

講座心得

管院 A 班 陳 00

我很喜歡音樂,平時我在聽歌時不僅僅是欣賞音樂的旋律,還會去品嘗它

的歌詞,動人的歌曲往往不只需要適切的音樂還要擁有扣人心弦的歌詞,這也

是我為何會報名這場講座的主要原因,我想去了解更多前人是如何去融合音樂

和文學的,藉由這講座我了解到音樂與文學的融合不只有在我們比較常接觸到

的流行音樂,其實在許多古代的作品裡就可以窺見一二。

講者先從我們高中必讀劉鶚的《老殘遊記》第二回中明湖居聽書開始介

紹,他用精湛的詞彙去描述他聽見的聲音,「聽出文本的聲音,讀出文本未說

的」我想這句話前面是靠作者筆下的功夫,後者是倚仗讀者的想像力。

接著是馬勒的大地之歌,這更是讓我驚豔,我沒想到居然唐詩能與交響樂

做結合,雖然他的歌詞是用唐詩的仿作詩但是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講者讓我

們聽的第六樂章〈告白〉便是融入孟浩然《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與王維

《送別》,而此樂章的基底是作曲者遭逢各種打擊,從人生的高峰墜入谷底,如

女兒的逝世、身體不健康等等,讓他從仿作詩中去找到心靈的慰藉並且去創作

去此有「世紀末的頹廢」之稱感傷的樂曲,雖然歌詞與原著相差頗遠,卻不影

響他的創作,我也很認同講者所說「在兩種不同的文化,在不知道何時會有交

集,或是在美麗的錯誤中相遇」,有時藝術便是在不經意的情況下碰出不一樣的

火花。

最後是普契尼的杜蘭朵,這個歌舞劇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從國高中的音樂

課到上大學的一堂通識課-環球世界音樂節,都有提到這部歌劇,而此劇由一千

零一日這部童話故事改編,融合了中國文化的元素,我想每次提到這部歌劇不

得不說到茉莉花這首歌,我想歌劇本身便是一種音樂與文學甚至還有戲劇的結

合,它是一種融合多種藝術的表演,更能體現當代的潮流和不同的呈現方法。

在講座的最後,講者提到「閱讀文本優先」、「成功的作品才會引起閱聽大

眾的關注」,我認為閱讀會讓我們對於文字擁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再以旋律去帶

動自身的感受,能打動人、吸引大眾才是最好的藝術,不論是何種樣式,不論

是音樂或文學,都需要有觀眾,都需要我們細細品嘗。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4.《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觀後心得

管院 A 班 呂 00

什麼是正義?當大多數人認為的正義是不是就能完全定義正義?許多事情

往往是一體兩面的,端看我們站在哪個角度和價值觀來看待事情;藉由踏上了

這場思辨之旅,我開啟了道德層面的思辨。

在第一題道德兩難中,若我是列車長,我想我會將列車轉向至只有一人的

軌道上,可我卻不會選擇犧牲橋上的胖子,對我而言,胖子是完全的第三者,

且事件本身原就僅僅包含了列車長和軌道工人,而列車長是勢必需要做出抉擇

的,因為無論如何都必定會有人傷亡,所以唯有當犧牲最小化,才能將傷害降

到最小,然而若我只是個橋上的旁觀者,出手推了另一個旁觀者,便是親手將

另一個人置入了這個情況,而這就是謀殺。原來,正義並沒有絕對,當我們轉

換了一些細節,思維方向竟隨之有了改變。

在第二個船難事件中,我認為這樣以一個人的生命來換取其餘三個人生命

的行為,雖在道德上是可以被理解的,然而仍是需付一定的法律責任,因為當

我們犧牲了別人的權益,來成就自己的福祉時,這就是殺人。我想,人對於道

德有太多不同的標準和價值觀,如同影片中,有些人認為須符合一定的程序,

例如:要得到當事者的同意或用抽籤的形式,然而有人則是認為無論中間的程序

為何,謀殺和食人血肉本身便是不道德的。而我是較支持後者的,儘管可以理

解情況的不得不,卻不能否認其違法性;「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是法律的基

石,同時也是法律存在的意義,或許可以減輕量刑,然而終究不該被認為是毫

無罪責的;因為一但用一個人的生命來陪葬,無論是為了個人的福祉,亦或是

整個社會的福祉,於我而言,都將與正義背道而馳。

教授桑德爾說:「道德思辨是如此令人難以決斷的,人們只能藉由跳脫思考

框架才能走出這種苦惱。」這場思辨之旅,藉由思考和答辯「正義」,以及背後

所隱含的價值觀,幫助我們去跳脫框架來思考究竟何謂正義?而答案卻並不是社

會所預設的非黑即白,其存在了太多可變的因素,難有一致性的原則可以判斷和

依循。我想,無論何謂正義,只要我們都依循心中的良善去看待這個世界,便足

以找到社會中的正義。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5.《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第 1講

觀後心得

管院 A 班 張 00

「假設你是一名火車駕駛員,在前方的軌道上有五名工人正在施工,你想煞

車,但煞車失靈了無法停止火車,可是可以轉向,這時你發現另一條軌道上只有一

名工人,你會選擇怎麼做?」-這是一個老掉牙的問題,卻引人省思,哈佛講師以

假設作為開頭,讓我們去思考-究竟甚麼是「正義」?

在第一講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撞死一個人還是撞死五個人?」大部分的人被

問到這個問題,都會選擇前者,但當講師提出另一種情況,選擇犧牲五個人的學生

都開始猶豫了,我們往往認為:「正義,就是做對的事」,但對與錯的分別是甚

麼?我們又是用何種標準去評斷正確或錯誤呢?

課堂中曾提到一個真實案例,在某次船難中,船長及其餘二人決定殺掉垂死的

少年以活命,這算不算是謀殺?以效益論的觀點來看:犧牲一人可以換回三人的性

命,是最有效率的決定;以類別論的角度去思考:謀殺就是謀殺,沒有人能擅自判

定他人生死,許多人聽到這個案例,都認為這是謀殺,因為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導

-每個人都有生命的自主權,任何人都沒有奪走他人生命的權力。

看了這個案例,我認為這個「謀殺案例」有討論的空間,所以以謀殺罪被起訴

的三人可以減輕刑責,但並不代表他們的所作所為符合道德規範,以我的觀點來

看:世人當然可以說船長三人罪大惡極、泯滅良知,但站著說話不腰疼,在當時的

情況下,換作是我們,我們會怎麼做?是否會有更好的方式活下去?亦或是作出同

樣的抉擇?「飢餓會促使人做出和以往不同的選擇,為了活下去,人類甚麼都會

做」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這麼告訴我們,當然,這樣的說法並不代表他們沒有錯,

若站在那位被殺的少年的角度來看,他又是做錯了甚麼要被殺害呢?難道就因為他

在英國沒有牽掛嗎?

經過一連串的思考,我發現:「正義」是個模糊的概念,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

絕對的對或錯,有的只是那一世代所共同擁有的理念,諷刺的是,總是被人們認為

極為殘酷的效益論──也就是「功利主義」,恰恰代表這個現象:真正的正確,就

是大多數人的幸福總和。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1.《KJ音樂人生》觀影心得

管院 A班 陳 00

這個影片是在紀錄被譽為香港音樂天才黃家正的成長歷程,有句話說天才

總是孤獨的,他擁有音樂方面的天賦,卻缺少了與人相處的能力,看他從和父

親的疏離,兄妹又或者同學間的矛盾便可感受到他的另一面。其實我在看這個

紀錄片時我覺得黃家正就像一隻刺蝟,為了保護自己脆弱柔軟的那一面,他就

像帶刺的刺蝟,在音樂方面用高傲的態度去做自己覺得好的事情,在做音樂時

用自己的方法不需要跟別人多做解釋,這是他對音樂的自信,但相對的我認為

他也在掩飾如果他的人生拔除了音樂那麼他會不會什麼都不是呢?

黃家正從小就在想「人」是什麼?為什麼手可以拿來彈鋼琴?當時我們小

組在討論時,覺得他是在懷疑甚至害怕音樂是不是他唯一的路。他擁有的別的

音樂家夢寐以求的天賦,卻也失去一般同年齡的孩子應該有的自由。然而他也

有一陣子迷茫了一段時間,我認為應該是源自於他父親給予他太大的壓力,因

為就我自己都經驗來看,即使你多麼熱愛一件事情,如果有人逼著你去做,那

麼你終將失去對它的熱衷,我想這應該是他迷茫最大的原因。

「KJ 的音樂人生」這個片名也讓我思索,難道 KJ 的人生只能有音樂嗎?我

想他應該多學習與人的相處,畢竟人生很長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去發掘。而最

後我也想說,很多人說黃家正是天才,但其實我們可以看到他也是很努力地在

練習,恩師羅乃新對他的指導,而他也努力想得到老師的肯定,我想就像愛迪

生說:「成功最終得歸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黃家正有了

那百分之一的天才,卻也不斷努力,才能成就不凡的音樂才子。

陳冠妤老師/管理學院國文 A

2.《KJ音樂人生》觀後心得

管院 A班 張 00

在《音樂人生》這部紀錄片電影剛出來時,我沒有很大的觀看意願,儘管

得知這部紀錄片曾榮獲金馬獎,我對它的印象也一時停留在「音樂神童紀錄

片」這個階段,總提不起勁去欣賞這部電影,但在課堂觀看影片後,我對它大

大改觀。

天才的故事總是令人著迷,對於天才,我們往往崇拜又嫉妒,認為他們和

我們不一樣,生活沒有煩惱,從不對任何事感到迷惑,在紀錄片開頭我們所看

到的黃家正,就如同一般人所認為的天才一樣,他的才華無庸置疑,當黃家正

坐在鋼琴前,開始彈奏樂曲時,他的指尖在鍵盤上跳躍,優美的樂章流瀉而

出,讓所有人如癡如醉,但他的個性狂妄、自信,甚至有點目中無人,讓身旁

的人認為他難搞且吹毛求疵,一開始我對KJ的狂妄十分的反感,可是隨著時間

的推進,我看到在驕傲的表面下,他的茫然和不確定,我彷彿看到一個孩子,

用盡全身力氣對世界放肆張揚,想藉此讓自己相信自己,看到這裡,我不禁為

他感到心疼。

黃家正熱愛音樂,卻不喜歡比賽,我想大概是因為比賽讓他對於音樂的態

度有所影響吧!究竟是因為喜歡才演奏,還是因為比賽而演奏?他的人生就是

音樂,若不能透過音樂功成名就,那他又會在哪?是不是只有贏得比賽,才能

證明「黃家正」這個人的存在?這種種的一切令他感到困惑,所以他才會花了

整整兩年的時間去摸索、去沉澱。

《音樂人生》不禁讓我們看到黃家正的天才,更讓我們看到了他的忐忑、

他的不安以及他的寂寞,這部紀錄片讓我明白:人生如音樂,華麗卻複雜,起

起伏伏,我們每個人都在摸索人生、克服難關,即使是天才亦然。

林小涵老師/管理學院 C

佳作範例二

姓名 蔡宜荃

成績 90

評語 思考清晰,取材及識見頗有見地。

「妳會擁有兩段婚姻──一段長而另一段短。妳會失去所有的財富,但是

不用擔心,之後妳會全部失而復得......」片初峇里島的睿智老人賴爺對女主

角小莉的一番預言揭開了這個故事,點燃了小莉心中期盼逃離枯燥規律生活

的火苗。

每當遇見相似的情節、場景,我總會想,若是女主角沒有能夠聽到這個

預言呢?她的故事仍舊會依照原本的劇本走嗎?這一個如同作弊般逆流時間

長河的預言,是不是徹徹底底地打亂了所有角色的走向?如果不是知道自己

將有下一段婚姻、不是知道自己最終仍將擁有所有的東西,小莉會想要離開

嗎?在預言之前,她有想過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嗎?她是真的對當時的日子不

滿嗎?

無論如何,小莉碰上了她人生中一個重大的轉折點。「我需要改變。十五

歲起我不是在戀愛就是在分手,我從沒為自己活過兩個星期──只和自己相

處。」這句話令我十足印象深刻。這句台詞除了表示出片中女主角決定遠行

的決心,還展現出了我一直以來閱覽歐美作品中時常出現的、與東方風俗似

乎比較不同的地方。

在《漢娜的遺言》搬上大螢幕時,我早在多年前就看過她的原著小說。

歐美國家似乎擁有著對男女關係十足開放的態度,這部小說中對青少年感

情、甚至於性的描寫比起其他情節都要讓我印象深刻,而此部電影裡小莉方

十五歲便就習以為常戀愛與分手,也再次讓我體認到地方風情的迥異。

《Eat Pray Love》,中英翻譯片名的差異往往也是我很感

興趣的一部分,比起「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我更喜歡三個簡單的英文單

字組合而成的名字。小莉旅行至三處不同的地方,我認為這趟旅程不應該被

「享受」二字侷限,她到義大利學會了品味生活、在印度尋回內心的平靜,

而最後的峇里島一站,似乎找到了真正的愛情。旅途中不僅僅是享受,她透

過與當地的人們相處而一步步靠近自己曾經的渴望,一次次在與他人的碰觸

之中蛻變茁壯,在經歷、參與別人的人生之時,也回憶曾經的歷程,最後真

正地走出。

或許不是所有人都像小莉擁有那樣的契機、啟發與足以支持長達一年旅

遊的金錢,但在似乎已經有軌跡可循的人生旅途之中,繁忙的人們是否願意

沉靜紛亂、過度社會化的內心,回憶曾經企盼的追尋以及渴望的自由,給心

一個小小的旅行呢?

林小涵老師/管理學院 C

佳作範例四

姓名 謝孟儒

成績 90

評語 能與自身經歷結合,有所體悟,感情真摯動人。

看完這齣電影其實讓我感觸很多,七年前因為學校的關係也看過這部電

影,而且那時候就很喜歡,喜歡裡面對於人生觀的描寫,還有很多話都很引

人深思,尤其是裡面女主角在義大利的時候體驗到義大利人對於生活的慢步

調“無所事事的美好”,這真的是我一直很嚮往的生活,不用汲汲營營地為了

什麼事情暈偷轉向,並不是說只想享樂,而是希望能慢步調的過著,有時候

在一個沒壓力的環境下,反而能更自在的做自己發展自己的長才,就像是從

高中到大學,大學較自由的風氣跟高中差上許多,可以有更多的想法和更少

的壓力。

“如果想念他的時候 就把他好好地想一遍,然後給與指引與關愛,然後

放下”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真的讓我很感動,不久前面臨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生

離死別,當遇到難過的事情時,看著身邊的人甚至自己,有時候選擇會選擇

逃避不去想,但是到了晚上一個人靜下來時那種想念卻更令人難受,與其這

樣,不如讓自己好好地想念,好好的思念,好好的緬懷,甚至是好好的大哭

一場後,在試著讓時間慢慢沖淡,讓一且過去,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縱使

不願放手仍然會有離別,不如放過自己。

看完這部電影心中有很多想法,七年前看時的畫面一幕幕浮現,那時候

的想法還沒有這麼深刻,到後來慢慢淡忘,直到今天再次看到才逐漸想起,

劇中女主角在印度的橋段,學會如何靜下心來,我覺得這是我很需要學習的

地方,最近有修一堂課叫做正念減壓,我想在繁忙的生活中能有靜靜坐下來

的時刻,什麼都暫停一下,就這樣一分鐘也好,然後再接著面對接下來的各

種事情,乍聽之下彷彿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現在的我們總是習慣於一

心多用,靜下來時才突然發現各種思緒源源不絕地將我帶走,如今才意識到

學習靜心也是一門必修學分,而且終身受用。

我覺得人生就像是一場電影,總有一個吸引人的開頭,即便每個人都不

一樣,過程中有種種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人生說長不常說短不短,有時候

安於現狀即便並非當初所期待,有時給自己一點點願意去改變的勇氣,或許

不會後悔,或許可以過得更好,至少對我來說,做了後悔比不做後悔,我更

願意心然接受,起碼曾經盡力過,不曾放棄機會,就像電影中的女主角,找

到了自己,就算不是快樂的結局落幕,起碼屬於我的電影不會平淡無奇不會

草草結束。

林小涵老師/管理學院 C

佳作範例一

姓名 劉 00

成績 90

評語 描寫深刻生動,能深入挖掘影片內涵。

派特的幸福劇本

儘管派特和蒂芬妮並不是別人眼中的正常人,派特選擇追求正常的方式

生活,而蒂芬妮選擇成為貨真價實的瘋子,兩人的生活方式建立在別人的眼

光,不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直到他們遇見了彼此。派特在蒂芬妮面

前道破她發瘋的原因,面對著赤裸裸的現實,蒂芬妮無法否認也無法反駁,

她明白繼續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只會讓自己更加墮落,卻又無法輕易踏出深

淵;而派特,努力讓自己成為樂觀積極的人,試圖重新贏回前妻的心,但在

這虛假又充滿偽裝的世界,這是何其困難且荒謬的幻想,在正常人眼中,瘋

子是怪物,是不願靠近的鬼魅,但當兩個瘋子相遇,用直言不諱的說話方式

摘下彼此的面具,剩下純真的自我,悄悄地走入對方的世界-不願被他人觸

碰的內心。

看完這部片以後,我最欣賞蒂芬妮這個角色,在她面對派特後,能夠侃

侃而談她瘋狂的過去,縱使這一切是多麼荒謬、多麼可恥,但唯有懂得饒恕

自我的人,才能看淡這些事,並且坦然以對。每個人擁有的人生經驗不盡相

同,那些歷經更多苦痛,擁有更多故事的人,往往能思索的更加深遠。蒂芬

妮渴望他人的關心,一次次傾心為人付出,卻總是得不到回報,她的內心是

空虛的,對於丈夫的死更是無比自責,她將自己沉溺在性愛的歡愉之中,試

圖逃避內心的痛苦,殊不知讓自己更加無法自拔,於是接近放棄自我的她,

遇見了如她一般不被旁人理解

的派特,她用她的溫暖和全心全意地付出,逐漸打開派特緊緊封閉的內心,

讓彼此終於拾得渴望已久的幸福。

蒂芬妮令我佩服的另一點,是她努力追求自己長久以來最想完成的一件

事-跳舞,即使派特十分抗拒,但她不願妥協,用盡一切方式只為完成夢

想,她用她的耐心,在跳舞的過程中,逐漸讓派特敞開心胸,慢慢走出疾病

的控制,做回最真實的派特,也讓自己找到人生的定位,找回最初的自己。

「我是瘋的,謝謝妳也用瘋的方式接受我。」與其挽回回不去的愛情,

不如尋找一位願意和你一起成長、一起變好的那個人,而遇見一位願意接納

你的古怪、你的瘋狂的那個人,更是多麼得來不易的幸福,剛剛好,蒂芬妮

就是上天給予派特一團亂的人生,最美的補償。

林小涵老師/管理學院 C

佳作範例二

姓名 吳彥廷

成績 90

評語 表達層次分明,感情真摯,對影片內容有深刻體會。

《派特的幸福劇本》這部片迥異於其他愛情片,在看完以後反覆咀嚼多

次,品嘗得到的滋味比其他愛情片更甜、更有味道。

兩個被周邊視為不正常的人:派特親眼目睹妻子外遇,讓他徹底的瘋

了,儘管他努力保持著樂觀形象,但他的暴力傾向仍讓他嘗了不少麻煩;蒂

芬妮喪偶,悲痛欲絕下有了性成癮,並和全公司的人睡過,也因此被社會的

普世價值貼上了「放蕩」的標籤。這兩個不認為自己會幸福的人,彼此都視

對方為瘋子,同時也心知肚明,社會也是以同樣眼光看著他們。

派特努力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正常人,蒂芬妮則決定成為比世人認為

的更瘋的人,兩人的決定都建立於社會價值觀之上,諷刺的是,當這兩人相

遇,卻在對方身上感受到平時偽裝感受不到的自在。

一句「可是妳老公死了」更讓蒂芬妮在一片死灰中看到了生機,派特的

出現彷彿在蒂芬妮的世界開了一扇新的門窗。蒂芬妮告訴派特她其實很想去

參加舞蹈比賽。儘管派特一開始無比抗拒,蒂芬妮甚至必須使出一些好處才

使派特就範。這點使我十分佩服,因為跟別人坦承自己所想要的以及所求於

人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常常在一些枝微末節的小事上鑽牛角尖,為了

不值錢的面子拉不下臉,但蒂芬妮的存在給了派特一個喘息的空間,甚至可

以讓自己好好的瘋也無所謂。社會怎麼看你並不重要,因為真正能給你的溫

暖的是那些真正愛你的人,家人、兄弟姊妹或愛人,那才是能滿足我們親情

的元素,而非社會對你的評價。

電影最後的舞蹈比賽是全片最精華的部分,評審固然無法理解這樣的比

分會使這群人欣喜若狂,我們卻看到主角們無視社會規則的美好,對比平常

被壓抑的自己,此時的他們得到了些遠比分數更重要的東西。人生的幸與不

幸從來就是我們自己定義的,誰又敢說 5 分就是不及格呢?

「我是瘋的,謝謝妳也用瘋的方式接受我」這是《派特的幸福劇本》中

一句最具代表性的話,每個人裡裡外外都有些不堪,但總有個人會守候在你

身旁,用足以敞開我們心房的聲音說聲:「沒關係」有時候,需要一顆固執的

心,才能敲開另外一顆。願我們在人生愈見分歧時,也能像派特一樣,寫下

一篇幸福劇本。

林鴻瑞老師/管理學院 D

作業一、白日夢

林 00

作業一、白日夢

林佳珊

我喜歡做白日夢,白日夢對我來說是一種放鬆的方式,更是一種對生

活的態度,也許別人總說,白日夢是無用的、多餘的、不切實際;可是

我相信只要勇敢做夢,有了一個目標,即使目標很遙遠也沒關係,並且

一步一步往前走,有一天一定會到達那遙遠的地方。

「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現的價值」是我高中老師告訴過我的,因為

我一直有一個夢想是「想考上國立大學」,班上同學也都知道,然而第一

次的模擬考成績出來了,45 級分,「嗯⋯還有很多空間可以進步⋯」我告

訴我自己,不過這時候開始有很多同學開玩笑的問我「欸你不是要考國

立大學?你這樣可以喔?不行吧!」,我仍是笑笑的回答他們「我會繼續

努力的」同時我也這樣告訴自己,很快的時間來到了第二次第三次的模

擬考,成績分別是 47、48 級分,雖然很高興自己一直在進步,但始終沒

有到達 50 級分,自己還是有點失落,不過我還是沒有放棄,我認為離學

測的日子還沒到,我還有一點時間,於是我一樣每天讀書,沒有改變我

的生活狀態,不過心裡狀態卻很動搖,「我真的可以嗎?」最後我也開始

懷疑自己⋯⋯。

學測的日子來了,全台各地的高中生努力了三年的考試日子;我記得

那兩天很冷很冷,第二天的考試,我穿了件紅色的毛衣,希望可以帶給

我一點運氣;很快的考試時間結束,離開考場的時候,我看見了在同一

間考場兩天從未笑過的人,和她班上同學打打鬧鬧的離開了我的視線,

我想,也許那位女孩原本是很愛笑的,不過被這場考試壓得喘不過氣,

沒心情笑了。我也忘了我多久沒笑了,真的很快樂的那種笑,一個月

嗎?我真的不記得了。

等待結果出來的日子很快也很慢,我記得那天因為我不敢看成績把手

機關機,直到學校我才開機,那封簡訊,我只看到了「總級分 42」當下

我真的很失落;夢該醒了,我做了一場大夢,我當時只覺得好累好累,

什麼努力也不想做了,同學們一定在心裡嘲笑我吧!我自己都嘲笑自己

了;老師看到我那幾天的狀態,就問了一句「妳還好嗎?」我本來想笑

著跟老師說我沒事啊我很好,不過我卻哭了,什麼也沒說,就是一直

哭,後來慢慢冷靜下來後,我先說話了「我做了不切實際的白日夢,現

在夢要醒了」老師只是回答我「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現的價值」然後

我們都沒說話了,等下節上課鐘聲響起老師才讓我離開。

我決定再為自己努力一次,我不願聽別人的冷嘲熱諷,比準備學測更努

力的準備指考,很快的就聽見了第一聲蟬鳴,表示我又離考試越來越近

了;考試時間一樣過的很快,一下子兩天就過去了,等待成績的那段時

間,我決定什麼也別去想,去幫媽媽工作;八月八日到了,這次我沒關

機了,還特別早起等成績;出來了,這次我終於可以笑了,我的落點終

於可以在國立大學了,我以為我會感動的哭出來,可是我的心情卻異常

平靜但還是滿滿的感動。

我終於實踐被人嘲笑過的夢想了,一路上雖然很累,但我還是很謝謝

當初的自己有做這麼大的一個白日夢,感謝老師的那句話,感謝自己堅

持下來了。不要害怕白日夢會被嘲笑,因為白日夢是可以在自己無助的

時候成為自己前進的動力。

林鴻瑞老師/管理學院 D

馬 00

馬禾豐

"有夢最美,築夢踏實”,然而有些夢可能一輩子都無法達成,那我們

就不作了嗎?此時,白日夢成了我們最好的夥伴。在裡頭什麼事情都有可

能發生,不用承擔風險,更不會有外人知曉。

女孩生澀的抬起頭,臉上羞澀的表情藏不住既期待又怕傷害的心情。

水汪汪的大眼睛在眼眶裡滾阿滾,就是不敢正眼看眼前一樣害羞的男孩

一眼。兩人悄悄地向前一步,兩顆心跳得飛快,隨著距離的縮短,女孩

閉上了雙眼,男孩見狀也急忙閉上,深怕慢了一拍,都會打斷這一切。

正當兩人間只剩一顆心的空間,冰冷的水柱打在臉上,熱水器的老毛病

又犯了。我也徹底醒了。即使只是個白日夢,還是能讓嘴角上揚好久好

久,到深夜都能開心的闔眼。

曾幾何時,天真以為這些夢,想著想著就會成真。真的遇到時,定能

照著預想好的發生。但事實是,笨拙地抬頭顯得好笑,姿勢擺了許久還

是會撞到鼻子。一切的美好似乎只存在白日夢裡,也只能存在白日夢

裡。同樣的道理能無限套用在任何事上面。站在三分線外,帥氣的投進

一顆三分球,心儀的女生又剛好站在一旁目睹一切。西裝筆挺地走進面

試教室,自信的回答教授們的問題,看著他們以滿意的笑臉回應。

世上本存在許多永遠達不到的夢,所以得靠做夢來滿足心中的小小空

缺。有人說,做夢是浪費時間的。但我從沒這麼想過,對我來說,做夢

是個放鬆自己的好方法。取悅自己,安慰自己,麻痺自己都好。因為這

是我的夢,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林鴻瑞老師/管理學院 D

作業二、身處口口的時代

江 00

身處快速化的時代

作業二、身處□□的時代

江婉慈

身處快速化的時代 作者/江婉慈

「未來的世界很進步,一切都變得很簡單,簡單到讓人忘記夢

想,忘記青春。」─ ─ 《大稻埕》

在十多年前,手機、電腦不發達的年代裡,爸爸總和我娓娓道

來大學時代青春洋溢的故事,爺爺總神采奕奕地述說初期自由戀愛

年代裡,如何慢慢地擄獲奶奶的芳心,在他們的那時,一次的離別

就是好幾個寂寞夜晚的來臨,沒有視訊、沒有簡訊、沒有電話代傳

相互的呼吸聲,解解難飲的相思,但是他們卻依然緬懷那時一切都

不那麼發達的年代;友情的質量依舊濃烈、愛情的滋味依舊慢慢流

淌,一次的誤會或許無法快速解決,但無法碰面聊天的時間,卻也

讓情緒降溫,讓省思的速度緩慢而細緻,「情」也就濃而緩地流動

著,不相見時,不易淡化,相見時,更懂得珍惜彼此。

反觀現在我們身處快速化的時代裡,一切都變得太過容易、太過理

所當然,與他人對談的距離可以是地球的兩端,與他人碰面的媒介

可以是薄博的電腦螢幕,聽音樂、看電影、獲取知識只在指掌之

間,甚至吃的、玩的、穿的都不必出門即可獲得,我們變得越來越

沉迷於唾手可得的便利中,也漸漸不在珍惜周遭的事與物,忘了夢

想、忘了青春、忘了肆無忌憚的熱血,與需要被經營的愛情。

在《大稻埕》這部電影裡的男主角意外地穿越時空回到早期的

台灣,那時的人們熙來攘往,帶來繁榮的景致,然而當時的青年卻

不會耽溺於繁榮,反而更能看到他們的匱乏與台灣的弱勢、弊病,

為了更好的明天而拚命,雖然現代的快速帶給人類生活極大的方

便,但科技終究是兩面利刃,我們內在精神面是否反而倒退數十年

了呢?期許未來的世界裡,所有人都還記得夢想、記得青春、記得快

速下依舊有些東西慢慢來比較快。

林鴻瑞老師/管理學院 D

張 0

身處於科技進步的時代

張筠

身處於科技進步的時代 作者/張筠

我很喜歡思考一個問題:人為何誕生在這個世界上?是像童話故

事一樣體驗美滿幸福的生活,卻又似是而非,似乎有一半以上都是深

刻感受荊棘般令人刺痛難耐的考驗。每一個世代都面臨著不同的水準、

不同的挑戰,為何誕生在此時此刻此地,該如何面對試探及努力提升

自我,我得到的結論是—學習去「選擇」。

人之所以誕生在這世界上,想必一定有造物者的用意,但為何我們

生存的世代卻不如同古代純潔又寧和而是布滿了險惡、邪惡猖獗的

時代?也許是取決於我們運用選擇權選擇「從善如登」或是「從惡

如崩」。科技「進步」的時代,我們有良好的資源、網路系統,高科

技下的我們擁有個無比先進的工具;同時,正會有人利用了這些方

便將不正義、非正當的事物散布各方,使這些誘惑不斷擴張到這社

會中。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定充斥著許多這些考驗,在「我想看

的」跟「我必須看的」之間衡量與抉擇絕對是最大關鍵。

現代人手上人人一機,可學習可玩樂,當你計畫好每天讀書進度

時,是否因為這支手機而進度大落後?當你下定決心要閱讀英文時只

是查個英文單字是否就一去不復返?當你只是想上個 M oodle看個投

影片來複習進度時,是否只是因為回個訊息便流失了時間?科學是人

類文明的知識寶藏,能帶給人類幸福。但是如果不好好運用,這些寶

庫終究只是被晾在一旁的廢墟;當誘惑開始猖獗,我們只會不斷的被

打亂步調,而掉入誘惑中時體認到的短暫幸福只會不斷累積成未來的

荊棘圈。

沒有人不會經歷誘惑,更沒有人不會永遠不受影響,但越是看似甜

美的包裝更需要用沉著的心態去應對。我們無法逃避險惡的生活,

無法選擇前方道路的崎嶇程度,而我們能做的便是決定自己的生存

方式,學習在「必須做」跟「想做」間找到平衡點,學習在科技進

步中的時代不被擾亂腳步的生存。

林鴻瑞老師/管理學院 D

周 0

身處在通訊發達的時代

周晴

身處在通訊發達的時代 作者/周晴

身處在這個通訊發達的時代,人人身上幾乎都有一支智慧型手

機,在通訊軟體大量開發的同時,人與人之間聯絡的方式看似方便

許多,但人們之間的關係,似乎沒有跟通訊軟體發展成正比,反而

疏遠了許多。

在我上國中開始,智慧型手機漸漸盛行,電視上的廣告滿滿都

是各種廠牌的手機,連電視節目都有了智慧型手機的置入性行銷,

當然,也少不了免費的通訊軟體廣告。在我國一的時候,擁有人生

中第一支手機,一拿到手機便開始下載免費通訊軟體,當時因為新

奇,每日每夜地用手機跟朋友傳訊息聊天,甚至在上課時間打遊

戲。剛開始我便不覺得什麼,反而越玩越兇,直到有一天當我看到

自己不堪入目的成績,於是我開始反省自己。

當我仔細回想起來,才發現我整天花在通訊軟體上的時間多的

可怕。我開始不再對自己的興趣付出時間,對身邊的人事物也漸漸

少了關注,也感覺出許多地乏味於那些沉迷手機的日子,只是活在

網路世界,將自己的生活拘泥在小小的螢幕後頭而已,然後在真實

世界裡所付出的時間減少了更多,那我豈不是在浪費人生嗎?於

是,我開始省思:這真的是網路或者手機開發者願意樂見的嗎?他

們背後的用意是什麼?

身處在通訊發達的時代,我們應該利用這項優勢,去關懷更多我

們社會上現在所面臨的時事,與自己關愛的人保持聯繫,甚至放眼於

國際去跟上腳步,而不是去濫用這些資源,去做一堆無謂的事。可惜

大多數的人卻忘了,也或許是還不曉得,發明這些新科技所隱含的初

衷,眼看新聞媒體報導那些在網路上謾罵、侮辱別人的人,就因為這

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疏遠了多少?當我們的眼光只放在小小的螢幕

框架裡,身邊又有多少人因此缺少了我們的關心?

於是,當我開始試著減少利用通訊軟體聊天,久久聯絡那些很少

碰面的朋友,我發現,當大家是面對面地坐在一起談心,那種溫度遠

遠比文字來的熱情及深刻。我想,在這一刻是我身處在通訊發達時代

的轉捩點,試著用更真實的方式去與人相處,及利用通訊發達的優勢

去關懷更多社會的時事,也才能明白這些偉大發明背後所隱含的真正

意義。

林鴻瑞老師/管理學院 D

曾 00

身處陳金鋒的時代

曾冠華

身處陳金鋒的時代 作者/曾冠華

不論是過去、現在、未來,每個時代都有自己都有著自己的特色,而每個人對自

己時代的指標有不同的解讀,但是從小與棒球結伴長大的我,毫無疑問的,陳金鋒,

就是在我心中這個時代的英雄。

相信在台灣,就算是沒有在看棒球的人,都還是會聽過陳金鋒這個名字,從國小

開始嶄露頭角,成長路上一直都是備受期待,而陳金鋒也不負眾人期待,成功地和美

國職棒的道奇隊簽下合約,作為旅美先鋒,儘管只是小聯盟合約,但還是在台灣颳起

一陣旋風,而陳金鋒也用實力在小聯盟打出佳績,包括繳出單季三十支全壘打與三十

次的盜壘,還被道奇隊評比為農場系統中十大新秀的榜首,頂著這些光環,終於在二

零零二年的時候,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登上大聯盟舞台的選手,也使得在台灣又颳起

了另一陣旋風,更樹立了一個讓年輕人效仿的目標,這也是為甚麼現在的小棒球員能

更大膽的選擇出國深造,陳金鋒絕對功不可沒。

而陳金鋒最為令人津津樂道的,我想還是在那各大國際賽場上吧,在那兩千年後

台灣人最迷棒球的那個年代,一定會提到台灣巨砲、不動的第四棒、鋒炮等讚揚陳金

鋒的綽號,而背負著全國期望的他也一如往常地拿出實力證明自己,敗在他手下的名

將不計其數,從最一開始的圤贊浩,到後來的中村準人、上原浩治、達比修有,都是

能在大聯盟奪下佳績的一代強投,卻一個個被陳金鋒打的兵敗如山倒,這些畫面也深

深的刻印在台灣人的心中。

從樹立年輕人的目標,讓人覺得夢想並不是遙不可及,到自己在國際賽場上努力

的為國家打拼,最後再留下一句「球來就打」供後人瞻仰,陳金鋒毫無疑問的就是這

個時代的台灣英雄,而我能活在這個陳金鋒的時代裡,我備感驕傲。

林鴻瑞老師/管理學院 D

作業三、家鄉的味道

林 00 作業三、家鄉的味道

林姿希

即將邁入大學生活的我,抱著既期待又興奮的心情,摩拳擦掌著準備迎接

未來的精采人生,然而卻看到身為大學生的姐姐,掛著兩行眼淚回到家中,使

我對大學生活感到質疑。如今我成為了大學生,才知道姐姐的眼淚是為何而

流,也才懂得擁有家鄉的味道是多麼的珍貴。

來到大學,每天思念的就是家鄉的菜餚,不是因為學校的餐點難吃,而是家

中佳餚都是鄰居們互相分享而做出來的。以前每逢清晨,出門第一件事,不是

背著厚重的書包衝去公車站,而是探頭看看家門口前,是否有鄰居送的青菜或

水果,有時也要把家裡種的蔬菜掛在鄰居家門口,這樣互相關心的舉動,使我

每次用餐,都會想起家鄉的味道,儘管心情如冬天一樣寒冷,也能在我心裡點

燃一盞蠟燭。

來到大學,除了想念早晨的植物芳香,對家鄉著名的紅豆香味也念念不忘。

我的家鄉以新丁粄節為聞名,每逢節慶,居民們會互相合作,男人製作新丁

粄,女人創作客家手工藝品,小孩畫燈籠布置街道,當廟會的鼓聲響起,個個

做好的新丁粄擺在神明面前,來感謝老天並乞求小孩們能平安健康,一塊塊切

好的新丁粄也會在廟會落幕後分送給每個人,我就像慶典中的新丁粄,是家鄉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丁粄的紅豆香味,訴說著我是家鄉的一份子,我如還未

完成的手工藝品,在燈籠的照亮下,持續的雕塑著。

雖然剛到陌生的大學環境,難免會有些不適應,也會因為一些挫折,想起了

家鄉,使得眼眶泛紅,但這何嘗不是代表家鄉的味道,時時刻刻與我們同在,

當我們獨自走在艱辛的道路上,感到疲憊時,不仿停下腳步,回想家鄉的味

道,它會賦予你一份永不熄滅的勇氣。

林鴻瑞老師/管理學院 D

李 00

李明軒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各自不同的風景;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童年;不同的成

長歷程。過去曾閱讀過琪君的文章—月光餅,還依稀記得那時全班一起朗讀的場

景,但那時的我,還不了解其中的真諦。但現在的我,來到外地讀書後,好像漸

漸地明白了什麼……在異鄉時,會想念和父母聊天,又或者絮絮叨叨;會想念和

朋友嘻笑打鬧;想念每個家鄉的街角;想念那些美好與不美好。

我的家鄉在北部—新北市中和區,永和的比鄰。而在中部—南投縣埔里鎮,

讀書的我,說來奇妙,想家的原因和琪君有點兒像。有一次,讀書讀累了,朋友

下山買了「永和豆漿」當宵夜,不知怎地,我覺得那味道特別地不對味,是買回

來的路途太長,放著放著就讓無情的風吹涼了嗎?是老闆不小心放太多油了?還

是……我太想家了呢?我得不到答案—那豆漿油條不合胃口的答案,但是,我確

實想家了,想念每個爸爸為我們買好早餐的幸福周末;想念每個放學後和朋友相

約吃晚餐,接著回到教室夜自習的那些,平凡卻不平凡的每一天。

也許吃個「永和豆漿」本來是件正常不過的事,但對身處異地的我來說,卻

是一帖增添鄉愁的催化劑。即便幾週便能回家一次,但看到某些景色,吃到某些

食物,還是不禁想起在家鄉的點點滴滴;雖不像遊學生來到異國那樣的遙遠,雖

只是兩百多公里的距離,但心中的距離卻是零。這心情應就似白居易一詩中的「我

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身身腸。」一樣,盼望每一次回朝思

慕念的家鄉。

歌手李榮浩的歌詞:「家鄉的歌謠,對我來講是種依靠,陪伴我多少次艱難。

彩虹多絢爛,絢爛的多平凡」。我的家鄉雖然「平凡」,但卻「平凡」的很「炫爛」。

歌詞中的「歌謠」,可以用不同的「味道」來代替,對我來說,是父母的關愛;

是兄弟的友誼;是永和豆漿;是母校的圍牆、充斥著回憶的教室。那首存在於每

個人心中的「歌謠」,便是「家鄉的味道」。

林鴻瑞老師/管理學院 D

朱 00 朱家誼

每個人對「家鄉的味道」 定義都不太相同,勾起你對於家鄉記憶的,或許

是每天辛苦工作的父母,或是在公園旁邊的那棵大榕樹,又或者是舌尖上那股幸

福的滋味。

不管你現在在哪裡,不管你年紀多大了,也不管你現在是否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家鄉」這兩個字可以把你帶回你漫長人生最初的原點。

我的家鄉——台南,台南是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地方,有許多富含歷史意義的

名勝古蹟,不外乎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赤崁樓、孔廟、億載金城等等,也有許多

美味的台南小吃,例如:擔仔麵、虱目魚粥、蚵仔煎......。

家鄉的味道對我來說,讓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奶奶的肉圓」。

在我小的時候,還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我還記得,奶奶每隔一個禮拜就會煮

她親手做的「肉圓」給我們吃,每次奶奶在做肉圓,我們幾個小孩總是圍在一旁

看,奶奶總會問我們:「學起來了嗎?」,我們就會大聲且帶著好玩的口氣回應:

「還沒!」,奶奶也笑笑的回應我們,看著奶奶先把豬絞肉用醬油、鹽巴、薑末

還有糖等等的醃料醃著,過了一會兒,我們就和奶奶一起把醃過的豬絞肉和梅乾

菜揉成一團,幾雙小手和一雙粗糙的手在同一個鍋子裡攪拌著,感覺特別的好玩,

等到攪均勻了,我們就會將它搓成一球一球的,不熟練的我們搓出來的肉圓有各

種形狀,大小不一,每次都逗得奶奶咯咯笑,接著,放進去電鍋蒸熟,就大功告

成了。

每次在吃這道菜的時候,可能是因為是我們和奶奶一起用心做出來的,總是

會有一種幸福和開心的感覺,長大了聽奶奶說才知道,原來這道料理是曾祖母教

奶奶做的,所以奶奶才會每次都問我們學會了沒,她希望我們能將這道獨一無二

的料理傳承下去,以後做給我們的子女吃。現在,上了大學,能吃到這道料理的

機會越來越少,可能要好幾個禮拜才能回家一次,但只要我們回去,奶奶一定做

肉圓給我們吃,讓我嚐到我想念許久的這股幸福的味道,對我來說這就是「家鄉

的味道」。

我希望能把這道幸福的料理傳承下去。即使我人不在家鄉,它的味道依然會

永遠留存在我心中,因為我知道,那是最無可取代的香味,它是「家鄉的味道」。

林鴻瑞老師/管理學院 D

作業四、抱「願」埔里

林 00

作業四、抱「願」埔里

林佳珊

我仍記得,第一天踏上前往埔里的路時,心中的不安及雀躍,究竟我即將

讀書的地方是怎麼樣的一個地方呢?除了草木樹枝之外,有人嗎?會不會有牛

車呢?我想也許埔里之於我,是一個神秘的人。

記得當時我一路從台中坐公車到埔里,沒有上國道,就繞了好多好多山路,經

過不少隧道後,開始遠離大城市的喧囂,看到了好多清澈的小溪,翠綠的畫面

取代了一棟又一棟的大樓,「啊!好舒服」這是我心裡第一個想法。

到了埔里車站,也許是我一副外地人的樣子,有位婆婆緩緩的向當時正在滑手

機查路線的我走來,她一個字一個字的告訴用閩南語問我「妹妹妳是不是要去

暨南大學呢?」「嘿啊!」說完後,奶奶牽著我的手帶我去搭校車的地方排隊,

並且比了比車站上方寫著「暨南大學校車乘車處」的指示牌,那時候心裡真的

很感動,畢竟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有人願意伸出她的手,給正在疑惑的我一

點方向;奶奶後來對我微笑就慢慢的離開了。「啊!這裡的人比太陽溫暖呢!」

這是我心裡的第二個想法。

而對於埔里,我希望社會可以更給予這裡的老人一些關心;埔里很美很適合老

人家退休後的生活,正因為如此,所以埔里的老人家很多,但老人家的能力和

體力都有限,所以更需要社會的關心,時常在路上看到爺爺奶奶的袖子充滿縫

補的痕跡,和大學生們沒有皺摺的衣服成了明顯的對比;很希望有一天每一位

在埔里的老人家們都可以在寒冷的冬天不用再穿已經變寬鬆不夠保暖的外套,

在外頭吹著冷風。

最後我也希望未來四年,能夠跟埔里有更深層的鍵結;在吃的方面也好,在人

與人的方面也好,甚至是與土地,我也都很希望可以和埔里好好的相處。

林鴻瑞老師/管理學院 D

李 00

李明軒

陳奕迅歌詞中的「最渺小的我,有大大的夢」,讓我感同身受,夢想曾為小

巴菲特的我,即便有機會入取家鄉附近分數略高的私立大學,但我仍乘上了這

夢想的紙飛機。我們都曾唱著「造飛機造飛機,來到青草地」、「飛上去飛上

去,飛到白雲裡」,但現在的我還只是一隻小小小小鳥,想要飛卻非也飛不高。

說到「願」,每個人的眼睛都發亮了,因為大家的心裡都存著一份願景,一個願

望,一個實現它的夢。

雖然從未想過到陌生的埔里讀書,對它的印象只有偏僻兩個字,還記得大家在

考試前,討論著學校時,我就說著:「我可能會上暨南大學吧!」但卻被嘲笑

了:「哈哈,聽都沒聽過。」而現在的我回想起來並不覺得難過,不是因為那個

嘲笑我的朋友考得比較差,而是因為我離小小巴菲特的夢想更近一步了。每當

我心中想著:我讀書的地方不是埔里,而是願望,是夢想,我的心中就踏實了

一些。大家都說埔里,是好山、好水,但在這裡讀書的人們,總是不經意地加

上好無聊,這中肯的形容詞,但相對地,這裡的人們也更容易地接近大自然,

那生機盎然的綠色,那清新的芬多精,是大都市不可遇不可求的,而這裡也少

了大都市的許多誘惑,造就了這兒的「好讀書」,造就了我成為小小小巴菲特的

契機。

埔里,有可能是別人的怨之地,但卻是我的「願」之地。親愛的埔里,「如果我

們不曾相遇,我會是在哪裡?」,期望你,就像五月天的歌詞一樣,「那一天,

那一刻,那個場景,你出現在我生命。從此後,從人生,重新定義,從我故事

裡甦醒。」。

林鴻瑞老師/管理學院 D

詹 00

詹汶斌

在指考完後,我查了許多學校的資訊,而位於埔里的暨南大學也是我查詢

的對象之一。在填該讀哪間學校時,我把它填了進去,當初也沒想到的是我竟

然會來讀這,因為我從小到大還沒離開過我的家。

我的家在新北市,而那裏交通便利,附近總是能吃到好吃的,然而在我尚未

來埔里前,我只覺得這裡是好山好水好無聊的地方,而在我來之後,更確信了

這點,而來到這裡的好處是這裡是個很好讀書的地方,因為能玩的只有去球

場,順便去吸些北部沒有的新鮮空氣;而來這裡的壞處是沒有了可以玩樂的好

去處、沒有了許多好吃的東西、沒有了便捷的交通、沒有了認識的朋友,所有

熟悉的事物都因為來了埔里而失去了。

但在來了埔里後,我認識了更多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雖然這沒有可以玩樂

的去處,卻能與三五好友去球場打球;雖然這沒有許多好吃的東西,卻能因為

偶爾能吃到好吃的而有生活中的小確信;雖然這沒有便捷的交通,卻能讓我們

用雙腳認識埔里這個小鎮;雖然這沒有了熟悉的事物,卻讓我能再去探索更多

不同的事物。

或許埔里沒有了城市的繽紛,卻擁有了鄉村的樸實;或許埔里沒有了家裡的

溫馨,卻擁有了室友的陪伴;或許埔里沒有了過往的生活記憶,卻擁有了新的

宿舍生活。抱怨了許多埔里的不足,可是卻正因為埔里的不足而能讓埔里的生

活步調不會像北部一樣繁忙,能夠輕鬆寫意的去走遍埔里;正因為埔里的不

足,才能讓我對他抱持期待,期待能讓我對他有許多願景。

希望埔里能夠維持著樸實,讓我能夠享受這份樸實;希望埔里會是我之後美

好的記憶之一,有著我美好的大學生活。

林鴻瑞老師/管理學院 D

作業五、「悔」憶當鋪

張 00

作業五、「悔」憶當鋪

張容禎

還記得剛升上高中時,我們都對新展開的生活感到雀躍又忐忑,我們的座

號連在一塊兒,剛開學班導分配打掃工作時,我們都被安排到掃廁所,每天早

上七點十五分,在嚴格班導的規定下,我們都得到廁所報到,在索然無味又煩

人的清掃廁所過程中,我們透過每天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慢慢地認識對方。

因為座號的關係,我們不管做自然實驗的分組,到電腦教室坐位子的安排

等等……。我們都黏在一起,因此到最後即使體育課或音樂課時,老師要我們自

己分組活動時,我們也都自動的組成一組。我們成為了班上公認有默契的兩人

組。

你開學時被抽到當班長,因此要忙的事情很多,當時班上要班遊,班導希

望全班都參加,但有一位同學始終不肯妥協,全班同學都很厭惡因為一個害群

之馬而不能出去玩,要求你公開他的身分,不管怎麼樣,大家都想說服他,讓

班遊能辦成。當時你極力隱瞞他的身分,但偷偷透漏給我知道並希望我一起幫

她,我以為,你是以班長的立場在保護這位同學,因此也幫你跟班上同學解釋

你的難處幫你保密。

在幾次的談話中,我發現你一直提到那位不配合班遊的那位同學,我和他

同個社團,又有共同朋友,而且家裡還只住離一個公車站牌而已,你一直追問

我有關他的事,我知道,事情不只是班長保護同學隱私那麼單純,我的好朋友

是戀愛了,因此我也願意把我所知道的一切告訴你。但漸漸地,你開始為了

他,做出許多冒犯我的事,因此我們迎來了第一次冷戰。一週後,你哭著求我

跟你和好,並答應我不再那麼對我,我原諒你了。

但不久後,你明知我的地雷是欺騙,你還是對我做出這件事了。那天我約

你放學一起去逛逛,你卻說你要趕緊搭校車回去母校找老師,我便作罷了。但

當我回到家不久後,另外兩名同學卻興奮地來私訊我說他們在那位同學下車的

站牌看到你們手牽手走在一起,問我是怎麼回事,當下我覺得我被狠狠的搧了

一巴掌,搧我巴掌的人,還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不再想跟你有接觸,隔天你裝做什麼事都沒發生的依舊來黏著我,我感到深

深的背叛感,慢慢地你感覺到我異常的冷漠了,也終於得知那件事早就東窗事

發了,你請我原諒你,並說出很多你自以為是理由的理由,我找了許多同學來

主持公道,他們也覺得是你吃虧,因為再怎麼樣,欺騙就是不對的行為。你放

棄了,也自動跟我保持距離了。

但漸漸地,我不再那麼生氣,甚至是淡忘那種憤恨之感,在期末的一次團

體真心話活動中,你希望單獨找我談談,我答應了,你再一次的向我懺悔,我

感受到了你的真心,但始終,我並沒有說任何一句話,一聽完你的話我掉頭就

走,你當場就哭了。

現在的我,更成熟了,回頭想起這段往事,我想我是後悔的,我後悔沒有

在你最後一次跟我道歉時抱抱你,跟你說沒關係。我後悔當時的倔強跟好面

子,使我親手扼殺了一段純真的友誼。我很後悔就這樣失去一位好朋友了。但

不管我怎麼後悔,你已離我而去。但我還是想問問,你,過的好嗎?

林鴻瑞老師/管理學院 D

張 00

張海威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做出一些懊悔的事,雖然有些只是過眼雲煙,倏忽即逝,

但有些卻像熱鐵烙膚,記憶長存,想忘也忘不了,似無所見又非視而不見。

懊悔的事,幾乎每天都發生在我身上,就像魚離不開水,小鳥離不開天

空,如光影般如影隨形。早上的我,中午起床,中午的我,點了一份難吃的拉

麵,下午的我,沒有把握跟喜歡的女生聊天的機會,晚上的我,發現機車鑰匙

忘記拔,就這樣過了一天又一天,這些後悔已成自然,並不會造成我多大的傷

害,但有件事我一直無法釋懷。

曾經的我,為了愛付出一切,釋出所有空閒的時間,寫了一首歌,把我的

畢生才華都投入其中,像是初戀的女孩,被粉紅泡泡佔據了身心,一心一意只

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但故事並不是如此順利,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粉

紅泡泡破碎於身體每處,疲憊不堪的我,後悔當初做了太衝動的決定,造成兩

人之間的感情如一杯打翻的牛奶,回不去了。

最後悔的不過就是對自己最在意,最甚愛的人做了不恰當的決定,自己的

一意孤行,導致了最後尷尬的局面。孰是孰非,已不重要,但夜深人靜時,總

是會想起當初的畫面,無論開心難過,點點回憶湧現,總是會讓我心頭悵然。

雖然後悔並不能改變任何結果,但回憶起過往後悔的一切,值得莞爾一笑。

林鴻瑞老師/管理學院 D

作業六、第一次

張 0

作業六、第一次

張筠

要航行在茫茫大海的行航海家,若沒有秉持著如山嶽般屹立不搖的信心,

又如何能鼓起勇氣開啟他的航海之路?想成為如星星般耀眼明星的練習生,若

沒有懷著如獅子般強勢的企圖心,又如何能打起精神開始挑戰?穿梭在文字的

迷宮中打轉的我,若沒有老師的指點迷津及支持相伴,我又如何能勇敢嘗試創

作一篇文章?

英文老師利用淺顯易懂的教學述說著書寫英文作文的各項要點,但在我耳

中卻如同外星語般艱澀難懂。望著空白的考卷,即使我再絞盡腦汁我的腦袋還

空白了起來,這是我第一次那麼無助。老師走過來加油打氣,並且開始給我方

向並且慢慢開導我,使我鼓起勇氣進行第一次的嘗試,就像走在鋼絲上舉步維

艱,深怕自己不小心寫錯。隨著老師一步步的引導,加上參考各項文法句子的

應用,拼拼湊湊終於寫完了我人生第一篇英文作文,第一次成功,那時候的

我,很幸福。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大家熟知的道理,的確,一開始才剛接觸平時

也完全沒有準備就想再上層樓是一種妄想,不僅沒有實質的內涵只是個空殼,

還讓自己處於無知的狀態。於是我開始灌入燃料努力向前達成目標。愛迪生:

「當你問一位善溜冰的人如何學溜冰,他會告訴你跌下去,爬起來。」想要有

個高階的位置不簡單,會不斷跌倒受傷,會經歷挫折,但當開始平衡後就可以

享有溜冰的趣味。第一次的寫作雖然寫的不夠好,過程中也是戰戰兢兢,寫的

既生澀又不完美,但當我開始認真學習,精益求精的修正自己的錯誤後,倒吃

甘蔗的感覺幸福的貫徹全身,我收到老師的第一次認可。收到第一次認可的

我,更幸福。

鼓起勇氣的準航海人,第一次悠游在廣大海洋並且發現新大陸,成為自己

想成為的航海員;努力練習的練習生,秉持著突破一切的企圖心,第一次跨上

了夢寐以求的舞台上;有老師細心教導的我,第一次自己寫出了作文,第一次

嘗試新事物,第一次得到肯定,這些第一次,讓我很幸福。

林鴻瑞老師/管理學院 D

朱 00

朱家誼

我們的生活中,有過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騎腳踏車,第一次動手做

飯,第一次登台演出,第一次夜教,第一次搭帳篷,第一次得獎,第一次到外

地旅遊......這些種種第一次,都是我們在成長這條路上必經的過程,也為我

們在這一生中留下印記。

最另我印象深刻的「第一次」是剛升上國一的時候,那時是我第一次真正

拿著籃球在場上投籃,在這之前,總是坐在場邊看著別人打,也不懂為什麼有

那麼多人喜歡這個如此激烈的運動,因為常常碰撞而受傷。其實,我會開始打

籃球也是在因緣際會下開始的,本來就蠻喜歡運動的我,因為那時剛好要比班

際籃球賽,就被幾個喜歡運動的朋友拉去一起參加了,剛開始練習的時候,遇

到了很多挫折,像是怎麼投都投不進,上籃也跑得亂七八糟,還常常漏接好多

顆球......一連串的挫折,讓我一度想放棄,但還是硬著頭皮繼續練習,幸好

班上的男同學和老師有幫忙訓練我們,耐心的教我們,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班

上的團結與凝聚力,漸漸的,我們打得越來越順手,跟隊友的默契也越來越

好,這才讓我開始愛上籃球這個運動。

練了好幾個月,終於,到了要比賽的日子,這是我第一次比籃球賽,所以

我格外的緊張,緊長到手一直冒汗,變的很冰冷,擔心我會不會拖累我的隊

友,果然,因為太緊張,一上場就犯錯了,抱著球就開始跑,完全忘了運球,

馬上被吹犯規,丟臉到用手摀住通紅的臉,但最後很順利的比完球賽,還很幸

運的得到第二名,雖然在過程中,有不少失誤,而且快要累趴了,但聽到班上

其它同學的加油聲和當我們進球時的掌聲與尖叫聲,就會有股力量支持我繼續

打下去,讓我感受到班上的溫暖與團結的心,使我更加喜歡籃球了。到了高

中,我對籃球的熱愛也沒有減少,加入了籃球社,繼續打我喜歡的籃球,當作

是休閒娛樂。到了大學,我參加了系女籃的新生盃,雖然很可惜沒能晉級,但

是從這次的經驗中,我學到了團結與信任,也知道別人的厲害,即使在過程中

有過一些碰撞,但很開心能夠與我的隊友們合作打完這場球賽。

當我第一次接觸到籃球的時候,並不是那麼喜歡,但是如今,我熱愛在球場上

運著球奔馳的快感,也很享受在過程中碰撞的刺激。每個第一次總是讓人回味

無窮,但另我最難忘的第一次就屬於它了。

林鴻瑞老師/管理學院 D

劉 00

劉育盈

「各位女士、先生:歡迎搭乘華航 CI0601班機由桃園飛往香港。機長已經

打開了繫好安全帶的燈號,請各位旅客入座繫好安全帶。」國小畢業的夏天,

計畫已久的家庭旅遊終於啟程,滿心期待地收拾好行李,踏上從未見過的桃園

國際機場第一航廈。第一次,搭飛機。

機身在筆直的軌道上滑行,向我們揮別的機場地勤人員越來越遠,我們如

乘坐在慢慢向上爬行的雲霄車上,坡度陡的使人緊張。我很幸運地坐在靠窗的

位置,窗外的世界像在哆啦 a夢縮小燈下,越來越小,一方方的稻田變成盤盤

綠豆糕、蜿蜒的道路變成了軌道玩具,感覺隨時伸手就能抓起道路上的玩具車

自由替他們改變方向。

沒多久,飛機即飛離陸地,航行於台灣海峽上,讓我感覺既新鮮又害

怕。台灣海峽,俗稱黑水溝,《台灣縣志》所載關於「黑水溝」也提到

『險冠諸海,其深無底,水黑如墨,湍激悍怒』,從飛機上往下看,海上竟沒有

一塊小島,比起千里迢迢搭船渡海的先民,我在飛機上雖然安全多了,當時身

為剛畢業的小學生的我,竟有個天真的疑問,若不甚下墜,會到哪去呢?大概連

飛機都沉到海底深處消失了吧。

搭飛機最期待的事莫過於被雲層環繞了,但在我料想之外的是,行駛中的

飛機能在雲層上下自由穿梭,甚至能飛得比雲層高好幾倍,往下看,雲朵如片

片不規則的棉花田種植於海上,我們如乘坐於大鵬鳥上翱翔,看到了鳥兒們平

常的視野,在一望無際中,擁有自己的腳步,尋找屬於自己的目的地。

飛機即將落地,我把握時間看看身下的那片海域,向上看看曾穿梭的那片

雲,如經歷了一個半小時的 4D電影,聽見來自機長室的廣播:「各位旅客您

好,歡迎抵達香港國際機場,為了您的安全請您留在座位上並繫好安全帶直到

安全帶燈號熄滅為止,現在您可以使用您的手機。」

徐秀菁老師/管理學院 F

觀餐一 何 00

「與自然環境對話」分組報告學習回饋單

林小涵老師/管理學院 G

飲食、旅遊文學之《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電影心得

我認為女主角整趟旅程中不是在旅行,取而代之的是在找尋自己生命中的歸依,

從一開始還有婚姻的情況下就交新男友,原因是跟自己的老公無法相處,所以一開

始結婚的動機就不單純,我一直覺得結婚就是兩方在心態成熟的情況下的承諾,因

此我覺得女主角在還沒經過真正的磨練後,一切對於愛情的心態都是不負責任的,

對於自己的愛情、心理,都是隨時逃避的。從劇中與每個男人之間的分分離離,每

見一個,就感覺他是真命,但是隨時又會逃避,甚至到電影結束,雖然電影的劇情

是女主角經過這一年的旅行過後內心變得比較成熟,但是我相信女主角在遇到下一

個男人時,還是會因為一時的衝動,然後繼續逃避她的愛情觀,對感情的責任心還

是繼續不重視。

整部電影其實我對沿路風景比較感興趣,與其探討女主角的愛情觀,更讓我覺

得值得得是義大利、印度、印尼這三個國家的風景,在影片中義大利人表達的方式

就是超級慵懶,但是各種美食缺一不可,符合義大利人的特質;在印度,人跟大地

的溝通,心靈和環境的結合,女主角也在印度的寺廟中找到了過去不解的解藥;在

印尼的峇里島則是每個對於每個人的角色的定位很固定,不會越矩。

女主角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在外旅遊,在環全世界,我相信這是很多人一輩子的

夢想,尤其是整整一年,比起一個月的旅行,更能真正的體會到每一個國家,尤其

是各個得風俗名情,一些文化,我想對於迷惘的人們,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之後,

說不定能夠找尋到自己內心真正的依靠,就如同女主角一般,從義大利到印度在印

尼,兩地的民情風俗完全不同,所以女主角找到了真正屬於她的地方。

我同時佩服女主角的勇氣,能夠擺脫掉財產跟婚姻,重新尋找自我,並同時省

思自己,忘記過去,重新創造一段新的人生,雖然對於愛情觀可能還不會有明顯的

改變,但是其他方面已經讓我很佩服了。每個人必定都有一段想要擺脫得事物,不

論是身世或是愛情,但是往往就讓這個束縛纏繞在自己身上一身一世,所以大家應

該要多方面的常識任何的方式,或許經歷一些不同的事物能夠讓自己豁然開朗,回

頭看看那束縛,彷彿自己自身於外。

系所:經濟一

姓名:吳00

對於愛情部分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非常不錯!而本片的名稱可能因翻譯緣故,使人產

生這部電影注重在旅行記遊的感受,但真正觀看後發現不然,所以翻譯也是們重大的學問,

可以去試著了解喔~

林小涵老師/管理學院 G

姓名:賴00 系籍:經濟系

享受吧!一個人旅行電影觀後心得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對於平淡的生活態度,早已在物質欲望高漲的年

代,汲汲營營的追求且視錢如命的價值觀裡,遺忘「生活」最本質的概念,此部

電影透過旅行的過程重新找尋自己人生的定義和方向。

「我曾對生命有熱情,但它消失了!我要去一個能讓我燃起熱情,再次悸

動的地方!」不同的環境可以改變人不同的想法和心境,劇中的主角分別是義大

利、印度、峇里島展開旅程,透過每個地方的旅程重新找回迷失的自我。第一站

—義大利美食之旅,Liz在義大利的旅行中,大啖許多當地的美食,她說:「不管

會不會發胖,我都要享受美食」,我認同她的想法,千里迢迢到義大利旅行,卻

被「在意身材」這件事給束縛,就無法嘗到最道地的佳餚和盡情的享受當地的風

情,若變胖而害怕被別人的嘲笑,簡直太過愚蠢,我認為人要為自己而活,活得

快樂精彩,喜歡自己的樣子而非照著別人喜歡的樣子生活;Liz在義大利學會了義

大利語和義大利人生活的態度「無所事事的美好」,「義大利人不需要提醒就會

快樂!因為義大利人懂得真正的快樂,美國人或許懂得娛樂,但是卻不懂得享受

快樂」,我認為真正的享受生活是放慢生活步調、細細品嘗生活中的樂趣,而非

用金錢買高檔的休閒活動或是餐點。

第二站Liz來到了印度,透過靈修,洗滌心靈,參加了圖絲的婚禮,看見別人

婚姻幸福美滿的畫面,對照自己失敗的婚姻,一直是Liz放不下心的理由,一開始

和Liz不對盤的查理告訴她:「等別人原諒你根本是浪費時間,你要等的是先學會

原諒你自己且放過你自己吧!」我認為查理說的沒錯,面對心靈的風浪,有時自

己會侷限於迂迴的深淵裡,面對不如意或失敗,耿耿於懷,應該要適時地提起然

後放下,就像Liz對於前夫還是有愛,但面對已經消逝的愛情,更應該要好好地整

理且放下,迎接嶄新的朝陽,讓這段戀情成為記憶裡的美好。第三站—峇里島,

賴爺:「不要用你的頭腦去看世界,要經由你的心。」在前幾段旅行沉靜心靈的Liz,

轉變心念,在峇里島遇見真愛Felipe,也許兩人都曾對愛不信任,但我認為就如

同賴爺說得「你會有兩段婚姻,有一段長的、一段短的。」也許他指的是遇見你

真正愛的人的緣分,當一個人重新認識自己,並且深思過後,更懂得如何與愛相

處。

我不認同電影中對於婚姻關係尚未解除前出軌,我認為即使對於失敗的婚姻,也

應該要等婚姻關係解除後再展開新戀情,因以法律層面來看婚姻關係依舊存在,

處理好對彼此和另一個人都好。還有在峇里島對離婚婦女的異樣眼光是我不認同

的,當地人認為女人必須依賴男人生活,但對當今的社會而言,女性意識高漲的

年代教育權、平等權等等,傳統的觀念和當今社會的價值觀已經相違背。在電影

中旅行確實可以讓人散心,忘記憂愁和煩惱,但以現實面來說不是每個人都可以

和Liz一樣擁有一切或是足夠的金錢用旅行去散心;應該要找出適時的紓壓方式排

解生活煩惱或是一個人冷靜思考找到屬於自己人生的定位。

佛蘭西斯·培根:一切幸福都並非沒有煩惱,而一切逆境也絕非沒有希望。

沒有任何一個人的人生總是無風浪,生命的精采在於風浪一湧一湧湧過身旁,遇

到挫折不如意十之八九,也許在不順遂的人生旅途上才可以慢慢體會,真正的旅

途不是終點而是路過的每一個驛站,也許會在那裡找到你迷失的答案。

文筆流暢,有細心觀看劇中的內容,且提出正反論述,希望之後的作業也能再接再

厲喔!

林小涵老師/管理學院 G

派特的幸福劇本心得 李00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一個地方是,透過各種細微的動作來讓我們自然而然的查

覺到它想傳達的意念;透過對於遙控器的執著,以及看球賽必備的手帕,和檢查男

主角的項鍊是否還在,可以看出來男主角的爸爸也是躁鬱症患者,而朋友朗尼、朗

尼的太太,親哥哥等,即使沒有像主角那樣住進醫院治療,也可以透過言語的展現

看出來其實他們多少都有精神的疾病,因此可以說其實精神病是有預兆的,在現實

生活中縱使不太可能身活周遭的人都像電影那樣有那麼多的精神疾病患者,但我相

信還是不少的,至少我身邊的朋友、幾個朋友的母親,甚至自己的媽媽就飽受精神

疾病的摧殘。

我媽媽本身是憂鬱症患者,還附帶躁鬱症及恐慌症,小時候不明白為甚麼她時

常會有我們不理解的舉動,然而爸爸只是說她生病了所以搬出去住,要我們體諒她,

一直到了國高中,健康課開始教到憂鬱症躁鬱症等這學問我才稍微理解,知道該如

何面對有這樣心理疾病的患者,也終於諒解媽媽脫序不理智的行為,因此媽媽看了

心理醫生後,告訴我們醫生診斷出來得憂鬱症的原因是她什麼都不說,悶在心裡才

生病,因此每次見到媽媽,她幾乎都會一再地講重複的事情,我總是靜靜地聽她說,

再給予她希望得到的回應,當然得適時地傳遞正能量正面想法給她,她說的越多發

洩出來,就對於病情越有幫助。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能和我一樣能感同身受,沒有同理心,對於躁鬱症不了解進

而說出傷人的話的人不在少數,因此我認為在教育裡安排認識躁鬱症等心理疾病的

課程是非常重要的,許多人對於躁鬱症有相當大的錯誤認知;表面上看起來好端端

的人也是會產生躁鬱症的,因為他們偽裝自己;因此我非常喜歡一句話,「笑不出

來時就別笑吧,臭著一張臉好過讓別人來煩自己」。

是的,甚至就連小時候深信不疑的:「寧願笑著過一天也不要哭著過一天」也

都在更認識精神病後動搖了,誰不喜歡天天過著開心的生活?然而像主角那樣為了笑

而笑活著的人,心理或許比正在哭泣的人還苦,總是自欺欺人的騙自己過得很好,

他一再重複對自己講的那四個字,精益求精,即使都是同樣的這四個字,我相信在

認識女主角前後派特對於精益求精有不一樣的定義,在此之前他的「精益求精」是

努力的把自己變好變「正常」好讓前妻回頭,然而一直到接受自己愛的是女主角後,

他終於發現了他的精益求精是只要自己擁有正面力量,就有機會找到烏雲後的曙光,

而曙光指的正是蒂凡妮,這讓我聯想到的是與其像夸父那樣追尋著熾熱的太陽,為

何不去追循著同樣能照亮自己的一線曙光呢。

能從自己的家人、親身經歷來撰寫心得,是非常有勇氣的行為。能從你的心得去了解躁

鬱症對我也是一種學習,希望這部電影對你能夠有不同的啟發,讓你能磨合與家人間的

相處關係。

林小涵老師/管理學院 G

派特的幸福劇本電影心得

財金一 陳00

這部電影是在說派特在情緒控制上有困難,受到妻子出軌的刺激後爆發了,住

院八個月之後回到家中,家人與朋友的包容上的問題;另一位蒂芬妮則是喪夫之後,

度過一段放蕩的時光,在遇到派特後,想利用他參加跳舞比賽,然後兩人逐漸正常

化,且發展出愛的故事。從這部電影讓我體悟到每個人總會有過受傷的時候,無論

傷口的大小,在心中一定會有傷痕,間接影響自己的情緒與行動,而劇中角色在受

傷過後都變成不像外界視為正常人的人,但他們卻有更敏銳的觀察力及更直接的言

語。

雖然上天從派特身邊帶走了妮奇,但是上天卻給了派特讓他跟他的家人更靠近

的機會,也讓他遇見了更適合他的蒂芬妮,蒂芬妮是一個個性鮮明的一女生,直來

直往,雖然髒話常掛嘴邊,帶她卻非常了解用什麼方式能幫助派特完結他的隔離時

間,他讓派特面看清了妮奇永遠不會回來的事實,也告訴了派特「需要徹底的活出

自己的妄想,重新感受新的事物,讓人生再次起步」,如此振奮人心的話,引導著

派特,再加上家人無怨無悔的包容,最後派特終於能完結隔離時間,再次起步。

這也讓我想到我曾經也走到了人生的谷底—為了達到自己的理想,毅然決然選

擇了重考,然而重考的日子總會有不順心的日子,那時就像一把鐵棒重重的往你頭

上砸下去一樣的難受,我以為我要撐不下去了,但是我心中有愛及面勇氣,我也奢

侈的擁有了親朋好友的愛。我常常告訴自己雖然我的18歲比別人來的辛苦,但是人

生不會永遠黑暗,上天為你關了一扇門,必定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就像作家彭樹

君說的「有愛的人是永遠不會懼怕失去,因為那才是真正的財富」,我因此得到了

一個很大的力量,它陪著我,走過了低潮。現在回想起來,其實也沒多嚴重的事,

可能是我成長許多,但部份的原因是因為我的心中充滿著愛。

我認為現在的人太容易對自己所不滿意或是不順遂的人生低頭,他們推開了一

線生機的想法,只會怨天尤人,來來回回的在他的谷底裡遊走,這是因為他們害怕

面對現實,雖然面對現實需要很大的勇氣,但唯有面對它才會有解決方案,之後也

會豁然開朗。「不管任何的低潮或是黑暗壟罩著我們,只要我們心中有愛,努力向

前走,我想一定會雨過天晴的!」

對於情感的感知方面,你有細膩的觀察力,也能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電影內容作結合。

下次也要加油,除了闡述自己的經驗,也能從反面來思考劇情中你不認同的部分。

林小涵老師/管理學院 G

國文作業大學教育的意義

系級:國企一

姓名:鄭 00

由《通識教育與台灣的大學教育》一文中指出:「臺灣的大學各系級間

的學生彼此十分陌生,且通識教育多由教育部指導。當代的大學教育,在

時代與社會的需求上,必須有其『專業性』,但問題是,大學作為大學,應

不只在於能有助於學生專業知識或技能的養成,而還需思考如何真正可成

為,能為國家培養具理性思維與人文品味及社會關懷人才的教育機構。」

在臺灣,所面臨的問題即學生一入學就由各系或各班劃分開來,這樣

的教育結構使得學生在知識學習上受到「專業技能」所區隔,學習的課程

也主要以各系所開設的課程為主,很難有機會跨到其他領域學習不同的專

業知識,相較於文中所提及的美國大學教育,學生一入學並不屬於任何一

個系或班級,而是先接受一些共同必修的基礎教育課程,在第一學年或第

二學年結束後才開始依各自的興趣選修專業課程。我認為美國這樣的作法

不僅讓學生在應有的專業上能夠打穩基礎,還能使他們由各別興趣去尋找

自己所需要的知識與加強長處,在學習態度上也會因為是自己所選擇的課

程而更加專注,比起臺灣強制要求你上規定的課程,而因為非在自己興趣

範圍內所以可能吸收不了任何知識,美國的教育制度相較起來踏實的多。

接著文中又指出:「通識教育要不被忽視的最根本解決之道,是需改

變我們目前的大學制度結構,使學生選課不受系別的約束,而能憑自己的

興趣與意願彈性調整或延後其較具深度之專業知識學習的選擇時間。」此

種論點雖然是正確的卻很難確實達成,就本科系的某些學長姐為例,他們

選擇的是在大一大二就趕緊將必修科目及學校所規定的通識課程學分修

完,大三大四安排自己所規劃的人生行程,如:交換學生和企業實習。因

此在通識課程上,也許就不會特別要求自己選擇具「專業知識」的課程,

而是我們所說的「涼課」,再者,學校所開放的課程或數量也不見得符合學

生所需,因此在彈性調整時間上也許很難發揮到最大效用,但此種論點若

能搭配政府之後的教育改革制度,或許會有不錯的成效。

文中又提及一篇談「大學及其功能」的文章裡,懷德海(Whitehead

1967.93)指出:「大學存在的理由是,他經由連結年輕人和老年人對學問

所作富有想像的思考,來保持著知識與生命熱情的關聯。大學傳授知識,

但他應是富於想像力的方式傳授,至少,這就是大學對社會應起的作用,

一所大學沒有做到這點,就沒有理由存在下去。」當學生失去學習知識的

興趣,大學的存在似乎就沒那麼重要了。

最後,臺灣的大學教育最常見的總是企圖想強灌太多東西給學生,而

忽略了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以至於學生的思考能力與現實認知能力都

相當低落,若能真正設計一種使學生在各自興趣的專業領域上更加深的制

度,那麼臺灣的大學教育才真正且確實的發揮其效用與意義。

林小涵老師/管理學院 G

國文 G 閱讀報告觀餐系餐旅組大一陳 00

題目:我對於台灣教育的觀點

文章講述兩位世界知名大學的校長,對於大學教育的觀點,其中美國加州大學

洛杉磯分校校長布拉克,他強調教育以人文為基礎,結合其他領域的「博雅教育」,

還在世界大學都調漲學費時,自闢財源,為的是希望大家都能讀得起大學。而另一

位史丹佛的人文與科學學院院長沙勒,他認為人文跟科學應該要有所結合,這樣才

能有所創新,創造「跨領域」的人才。

兩位教育人士的觀點其實都很相近,我支持跨領域學習,我認為這必然會產生

些正向的效果的,但「跨」出那一步實在需要很大的勇氣。沒多久前我聽過一位中

文系學姊分享的小型演講,她說:「理科人會說文科人沒錢途,文科人則說理科人

沒文化。」可見這道無形的牆有多厚,更何況很多人高中選擇其中一科,很大半的

原因是不擅長另一科,這樣是要如何培養跨領域人才?

我認為第一步不是學校增設雙學位計畫,而是要讓學生克服自己害怕的領域,

勇於嘗試,或許當時沒想通的道理,會不小心在其他領域找到解答,因為很多事不

能只靠單方面的思考,「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許多時候我們常常不

懂一些道理、想法,甚至是公式的演化,但換個角度想,或是在經歷或者接觸到某

些事後,一切都豁然開朗了,這是因為我們跳脫了原本既定的思考模式。

克服恐懼對於台灣人來說是一大難題,我們太習慣生活在安逸的環境裡了,不

敢嘗試失敗,一碰到挫折就退縮,我也是這樣的人,就舉籃球這件事,籃球是我很

喜歡的運動,從國小六年級開始愛上它,就因為我當時練習投籃我的進球率有八成,

就在一片讚美聲中建立起我的自信,卻又在國中時比賽常常投不準,使我失去投籃

的信心,即使有空檔也不敢出手,而是把希望傳給其他人,這是好聽的說法,事實

上我就是不敢投籃,深怕出手後沒進會給敵隊拿到球的機會,也會遭到隊友的輕視。

跨領域人才必然重要,但須要給予台灣學生勇於嘗試,不怕失敗的勇氣,這與台

灣教育有很大的關聯,我們太習慣一個問題有他的標準答案,害怕答錯,這就成了

封閉性思考,所以我頃向台灣的教育方式能跟美國一樣,給學生訓練思考的能力,

而不是單純的記憶。要讓學生勇敢去嘗試不一樣的事,國家才有辦法培養跨領域的

人才。

林小涵老師/管理學院 G/編碼:F30-4-4

詩樂江文也演講者:劉美蓮

書名: 詩樂江文也音樂與戰爭的迴旋

當初純粹是為了寫這個心得才聽這場演講的,看到演講題目後完全沒有頭緒,

也沒有興趣上網搜尋資料,然而聽完才發現,主軸就是介紹江文也的生平

在此附上聽講筆記

大致整理內容:

江文也出生在台北,六歲的時候在廈門成長,十三歲時在正在實行明治維新的

日本成名,之後又到中國北京參加文革。他的音樂之路,受到希特勒在德國柏林主

持的奧林匹克音樂比賽影響很深,在1936年拿到獎牌,關於這個比賽有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是關於元配和愛人,一個宣稱他拿的是銅牌,另一個則是宣稱是銀牌,

然而,透過一封江文也寫給楊肇嘉的書信,我們可以得知他拿的是佳作,由於名次

有三位,佳作兩位,因此也有報社說是第四名,第二個則是某一首曲子的音節,原

作是八節,但是報社誤寫成十二個,以上兩件事情都是劉美蓮老師查證的,從這裡

可以看出劉老師對於江文也的崇拜熱愛,連這種小細節都不放過。

老師還分享了許多江文也所創作的音樂,說是Youtube 找不到的重膠78轉SP

唱片原音版,這是黑膠唱片的前身,聽到這裡就覺得好榮幸,能親耳聽到這麼有歷

史性的東西,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肉彈三勇士,這是在1932年,江文也大學畢業所創

作的曲子,老師提到這首歌沒有台灣民謠的感覺,但是是有關於原住民抗戰以及日

本音樂風格,我喜歡這首曲子是因為這首很振奮人心,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如果您

有時間的話可以聽聽看。

在此我要再次強調劉老師對於江文也生平的熱忱,因為研究這位人物,連他出

身時代的歷史背景也理解的滾瓜爛熟,甚至還拿的到這麼多珍貴的文獻照片。在演

講會場的另一個老師在讚美劉老師時,講了一段讓我深感認同的話,他說:「讀歷史,

當你把這些故事都拚連結在一起時,那是非常令人感動的。」我想老師是要表達融

會貫通後,通體舒暢的那種感覺,我懂那種感受,其實不只歷史,只要是對於某件

事物有熱忱,下苦心後,從中得到得回饋,那份感動都是一樣的。

後來在演講會場的那位老師不知道說什麼,突然提到:「我想,人在三十歲前沒

有出名,三十歲之後就沒有那個機會了。」不知道為什麼,我直覺就是不認同,我

覺得,只要不斷的用心投入某個領域,終究會有開花結果的那一天。

至於詩詞,劉老師並沒有介紹得太多,然而,這是第一次我寫心得不需要用到

谷哥大神的,因為老師講的很豐富,也令人印象深刻,這篇報告,我花不到半小時

就寫出來了,而且幾乎沒有停下來思考,我室友問我為什麼能寫那麼多那麼快,她

們都想不出來,還苦惱著有沒有別場演講可以聽,或許是老師的演講觸動我心弦,

讓我很有共鳴,被老師對於江文也的熱忱所做的努力給感動,據說這些是花了30年

的心血才有的結晶。真的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聽到這場講座,看來以後不能以名稱取

講座,有時間就多聽聽演講,我相信會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首先,很高興這場講座與你產生共鳴,而且附上筆記照片這點,我覺得你很細

心、認真。至於對你不認同的那句話,我倒是憶起張愛玲在其小說《傳奇》再版時

所言的「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最後,希望下學期

的講座,也能看見你寫出精采的心得喔~

林小涵老師/管理學院 G

演講場次:詩・樂・江文也(劉美蓮主講)

對於講師對於熱愛江文也的熱愛程度,我從台下就可以感受到,看著講師一邊分享臉上

還帶著生動的表情,似乎訴說著一段自己的人生故事。

最讓我佩服的是講師花了大半輩子為了去研究江文也這號人物,念茲在茲、不斷的蒐集

文獻資料,又花費體力跟時間,只為了更正某個地方的錯誤,最讓我深刻的一段是為了研究

江文也先生在奧林匹克所獲得的名次,竟然可以花費十幾年去研究和考證,聽講師說僅僅是

要尋找一個得獎的江文也名次就如同大海撈針一般,很難去追朔,但是一個機緣卻讓講師有

了更強力的資料可以去佐證和驗證資料,所以我很佩服講師的毅力和堅持,一次次的驗證資

料的正確性,也幸好講師的努力才能讓今天我們所能獲得的資料有參考的價值。

如果有人講師說自己是江文也的第二號熱情粉絲,那第一號粉絲可能就是江文也本身。

從台灣、中國到日本,每一個江文也的人生階段皆是講師的涉略目標,從奧林匹克的得獎者

到文化的漢奸,過程中講師也嘆息他的人生起伏,因為文化和政治的因素,卻讓江文也從台

灣之光到被認為是漢奸然後再重新被人想起,我想這就是講師的目的,為了讓我們了解到這

個臺灣過去是有一位如此優秀的創作音樂家,甚至當時如何的被利用,講師講到這裡時似乎

有一點感慨,但是講師還是很認真的對著台下的同學們說這一生最不遺憾的就是研究江文也,

或許不能夠幫他平反,但是我們可在我們的心中默默留下註解。

講師還各地去找資料,追隨著江文也的腳步從東京到北京,上海到台北,凡是能夠找到

江文也的一絲一毫,講師都會不厭其煩的去尋找,不管找到的資料符不符合或是正不正確。

最讓我記憶最深刻的一段就是講師到了北京之後,某天鄰居知道講師是江文也的粉絲,就給

他了一份老舊的報紙,報紙裡面包含了有關江文也的資料,那報紙的內容也成了講師內心疑

惑的解藥,沒有那份報紙,或許今天講師還是苦於奔命於尋找那資料吧。

一位音樂老師,追隨的一位台灣的音樂家,並貢獻了自己的青春歲月,從年輕到中年,

或許別人問她為甚麼這麼傻,有這份拚勁去研究一位被埋沒的音樂家,一位被人稱為是漢奸

的音樂家,但是憑著一股傻勁,默默地收集資料,最後甚至可以辦演講到處分享自己的研究,

我想這世界上需要像講師這樣的人,熱愛某一事物,並且不離不棄的研究。

除了演講內容本身,還能從講者身上學習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從你的心得中,能夠體會

到講者的熱情與你仔細聆聽演講的情感。不妨分享一下自己熱愛的事物,或許你能發現自己

也能以講師為借鑑,為自己熱愛的事物奉獻。

系所: 經濟一姓名: 吳 00

林小涵老師/管理學院 G/編碼:F30-4-7

<白米不是炸彈>演講心得

每個人在做決定之前,或多或少都會去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但或許這

些並不是那麼的重要,生命中所遇到的人,也許一生中也就只會見過這幾次面,

那麼又何必去在乎那些人的眼光呢?自己的未來自己決定,或許不被看好,或許

過程中極不順遂,然而因為是自己的決定,勢必得逆來順受沒有藉口地為自己重

新找到出口,演講者楊儒門先生是一位不愛讀書的人,十七歲時就休學去打工,

滿腦子有著新奇想法的他,有著各種的人生歷練與故事,常常去嘗試新鮮的事物

並改變自己的想法,他也認為學歷並不是最重要的,高材生若對人生沒有目標沒

有想法,那麼出社會也只會變成無業遊名,而平凡人也能夠讓自己有著不凡的人

生,演講中他推翻了許多傳統的想法,像是到國外打工遊學,並非真的能夠拓展

國際視野與增進英文能力,反而可能會被當地人瞧不起,就像是在台的外勞一樣,

受到的待遇與當地人天差地遠,而不管到哪裡,最終也只會跟自己語言相通的人

處在一起,倘若如此,英語能力真的會如自己想像中的進步嗎?其中,讓我印想

最深刻的就是楊儒門所說,身處在埔里的我們,不該一直嚮往台中台北的繁榮世

界,而是該享受埔里的美景與生活,即使是屬於偏鄉學校,也有其特色,若沒有

到這裡讀書,或許一生只會來這裡一兩次,也許對我來說,暨大不是當初自己的

第一志願甚至是考慮範圍,然而聽完這次的演講後,我想我更應該享受在這裡的

生活,仔細想想,真的如他所說,如果我不在這裡讀書,這一輩子可能也不會來

這裡幾次,不會與埔里這個地方有那麼長的時間相處,如果到其他大城市就讀,

也就不會有這種特別的體驗,而我承認一開始自己對暨大並沒有像對高中有那種

強烈的歸屬感,甚至因為幾次回家的不方便而有轉學的念頭,然而現在想想,這

也是人生中特別的經驗與磨練,而當初填寫志願最終的決定就是選系,那麼現在

的我就該為自己當初的選擇負責,莫忘初衷,朝著自己的夢想與未來努力,希望

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夠變成自己最初想像的樣子,保有自己的想法不隨波逐

流,成為人人稱羨的勝利者。

實不相瞞,我也曾有過轉學的念頭,但在暨大學習的這些日子裡,便逐漸生

出了歸屬感,轉學念頭消失的無影無蹤。看來我們起初都有相同的想法,所以很開

心你能跟我分享聽完這個講座的心路歷程,你的心得無疑引起我的共鳴。

徐秀菁老師/管理學院 I

徐秀菁老師/管理學院 I

徐秀菁老師/管理學院 I

徐秀菁老師/管理學院 I

財金一 朱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