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87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pohhweeling

Post on 24-Jul-2015

2.91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464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Page 2: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中国近代的政治与文化发展

Page 3: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鸦片战争• 爆发的背景–新航路发现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

茶、丝绸、瓷器等需求日增–18 世纪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

最强的帝国,积极向海外寻求原料及市场

Page 4: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鸦片战争(续)• 爆发的远因–清乾隆年间( 1757 年),将通商口

岸限于广州,外商只能透过十三行进行贸易,引起英商不满–西方人到中国要求通商贸易时,清

廷只把他们视为进贡国的使者,无意与这些国家建立对等的关系

Page 5: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鸦片战争(续)• 爆发的近因及导火线–19 世纪初,英国为拓展中国市场,

减少对中国贸易入超,开始走私鸦片至中国,荼毒中国人身心健康、也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林则徐禁烟: 1839 年,林则徐强制

外商缴出鸦片,过后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

Page 6: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钦差大臣林则徐( 1785-1850 )

Page 7: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鸦片战争(续)• 战争爆发与结果–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对中)•1842 年,《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赔款并割让香港岛•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

待遇

Page 8: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鸦片战争(续)• 战争爆发与结果(续)–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之役) - 火烧圆明园•原因:英国欲修约,但遭清廷拒绝•1858 年,《天津条约》•1860 年,《北京条约》

Page 9: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鸦片战争(续)• 战争爆发与结果(续)–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续)•开放通商口岸、赔偿军费、准许中

国人前往海外工作

Page 10: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鸦片战争(续)• 战争爆发与结果(续)–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带来的

后遗症:•中国的门户洞开•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工业品及鸦片大量流入,引起经济

危机,更严重打击民族自信心

Page 11: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中国在 1842 年— 1860 年间被迫开放的经商口岸

Page 12: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太平天国( 1851-1861 )

• 1851 年,洪秀全领导拜上帝会在广西发动起事,定国号为“太平天国”• 1853 年,攻占南京,定为都城,颁布并执行《天朝田亩制度》,包括均田制、禁烟赌和妇女缠足、提倡男女平等

Page 13: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太平天国( 1851-1861 )(续)

• 1856 年,发生内讧,势力转衰• 清廷在汉人团练(地方军)和洋人

的协助下,于 1864 年攻下南京• 太平天国失败后带来的影响:–播下了革命种子–因汉人团练镇压太平天国有功,汉族势力开始抬头

Page 14: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洋务运动• 背景:• 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曾提出学习西

方技术制炮造船,以对抗欧美的侵略,但其主张并没得到清廷的重视。

Page 15: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洋务运动(续)• 背景:(续)• 后受英法联军之役的刺激,在恭亲王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的发动下,于 1861 年展开洋务运动,学习与发展西方的军事工艺技术,以期达到“自强”和“富国”的目标。

• 自强的重点在军事建设;富国则注意民生经济的建设

Page 16: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洋务运动(续)• 背景:(续)• 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建立洋务派的理论• 奕訢是清廷中最支持洋务的中央代表

Page 17: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洋务运动(续)•内容:• 设立“总理衙门”作为对外交涉及推行洋务的机构,类似今天的外交部

• 附设“同文馆”,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 兴办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 设立南洋海军和北洋舰队

Page 18: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洋务运动(续)•内容:(续)• 派遣留学生前往欧美学习军事• 兴办民用企业,设立矿务局、电报局、织布局和兴办轮船、铁路运输。如:汉阳铁厂、福州船政局

Page 19: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洋务运动(续)•失败原因:• 从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到 90 年代结束• 缺乏具体的计划• 保守派对一切洋务都采取仇视和反对的态度

• 在制度和思想上没有同时改进

Page 20: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洋务运动(续)• 意义:• 洋务运动的展开,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

的发展• 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物有较多认识的人才,对日后的改革有很大的帮助

Page 21: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维新变法• 背景:• 自 12 世纪,日本进入将近 7个世纪的“幕府时代”。 17 世纪,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

• 19 世纪中叶,美国以武力迫使日本开放门户。

• 1867 年,大将军被迫将权力交回给明治天皇。

Page 22: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维新变法(续)• 背景:(续)• 1868 年,日本展开向欧美国家学习的“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制定了“大陆政策”,也因工业发展的需求,开始积极向外扩张,清廷的藩属成为其首要目标

Page 23: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维新变法(续)• 背景:(续)–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签下了 1895 年的《马关条约》,割让了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赔偿巨款、增开通商口岸没,承认朝鲜独立,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甲午战争的结果,代表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而且欧美列强纷纷在中国建立“租界”

Page 24: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维新变法(续)• 维新运动:– 康有为和梁启超倡导在政治制度上彻底改革

– 1898 年 6月,光绪帝支持康梁,在三个月内颁布一系列新政。

–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在 9月幽禁光绪帝,废除新政,捕杀维新人士,康梁逃亡国外。

Page 25: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康有为和梁启超

Page 26: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多

Page 27: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维新变法(续)•维新运动:(续)–内容:»教育:废八股文;设立新式学堂» 政治:精简行政机构,裁减人员» 军事:采用现代化武器及新方法训练海陆军

» 经济:设立农工商总局、矿务铁路局,奖励新发明

Page 28: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义和团事件和八国联军之役

•盛行于山东一带• 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专门攻击外国人及破坏他们的建设

Page 29: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义和团事件和八国联军之役(续)

• 1900 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帝逃亡西安• 1901 年,义和团战败,清廷签下

《辛丑条约》,除赔偿巨款,还必须让列强享有在北京一带的驻兵权

Page 30: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

• 背景:–19 世纪中叶,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入侵,于是一些知识分子认为革命是唯一的出路–以孙中山影响最大

Page 31: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孙中山( 1866-1925 )

Page 32: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续)

•孙中山:–他曾创立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他原名为孙文,先后在夏威夷和香港受

西方教育–他提出“三民主义”(民生、民权和民族)–被中国人尊称为“国父”

Page 33: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续)• 兴中会:–1894 年在夏威夷成立–1895 年在香港建立总部–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先后组织广州起义、惠州起义,不成功

Page 34: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续)

• 中国同盟会:–1905 年,联合其他革命团体,在日本东

京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Page 35: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续)• 中国同盟会:(续)–创立《民报》作为宣传民主革命,介绍

西方政治学说的工具–在南洋各地均有分部–1912 年改组为国民党

Page 36: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续)• 武昌起义:–清廷原本允许国民自资兴建铁路,但在

1911 年,却以“实行国有化”为名,将铁路权益抵押给外国,引起人民的不满,其中以四川的保路运动最为激烈,清廷急调湖北省的军队前往镇压–10月 10 日,革命党人趁清军守备力量空虚的机会在武昌(于湖北省)起义,成立军政府

Page 37: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续)

•黄花岗起义:–槟榔屿是孙中山在东南亚的重要革命策源地–1910 年 11月,孙中山在槟榔屿开会,策划了 1911 年 4月在广州的黄花岗起义,民众在革命现场收拾到 72具遗骸,后来合葬在黄花岗,故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Page 38: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续)

• 结果:–起义后,全国 24省中,有 14省脱离满

清。–1912 年 1月,革命人士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满清( 1644 年— 1912 年 2月 12 日)–这连续的事件,历史上称为“辛亥革

命”

Page 39: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续)

• 结果:(续)–武昌起义后,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镇压革命势力。–袁世凯利用清廷的信任和帝国主义列强

的支持,与南京临时政府谈判–为了保住革命成果,南京临时政府和袁

世凯妥协,只要他赞成共和,并使清帝退位,便让他做总统

Page 40: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续)

• 结果:(续) –袁世凯同意,并迫使清帝退位,孙中山

于 1912 年 3月,将临时大总统一职让给袁世凯–民国政府迁都北京,因袁世凯是北洋军队统领,故史称“北洋政府”

Page 41: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续)

• 结果:(续) –袁世凯与 1916 年,在日本的支持下称帝–全国反对袁世凯称帝,云南总督蔡锷等

人发起护国战争–袁世凯被迫撤销帝制,不久病逝–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政府分裂,史称“北洋军阀”

Page 42: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袁世凯

Page 43: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续)

• 结果:(续) –为打击北洋政府对共和的压制,孙中山

在广州另组护法政府,成立黄埔军校–1925 年,护法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成

立国民军北伐–1928 年,蒋介石结束北洋军阀的混战,首都定在南京,进入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

Page 44: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东南沿海人民移居海外• 19 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开始后,因长期战

争,人民生活困苦• 当时西方国家在东南亚殖民地广泛从事农

业种植和矿业开采,需要大量廉价劳工• 《北京条约》开放中国人到海外工作• 主要来自东南沿海广东和福建两省• 新加坡成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重要转口站

Page 45: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东南沿海人民移居海外(续)•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是华族南移人数最多的地方

• 一部分是自愿来投靠乡亲,大多数通过“苦力贸易”(契约劳工和猪仔制度)

Page 46: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905 年,科举制度废除,新式学堂设

立• 1915 年,陈独秀主编《新青年》,大

量介绍西方文化• 北京大学,培养了许多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1917 年蔡元培当上北大校长,积极鼓吹学术自由

Page 47: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续)• 其范围广,影响最大的是文学变革与思想解放

• 文学方面:–提倡白话文和新文学,反对文言文

和旧文学

Page 48: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续)

• 思想方面:–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迷信和盲从守旧

Page 49: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续)• 一次大战结束后, 1919 年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 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列强在中国的特权、废除“二十一条”、归还德国侵占山东的各种利益要求,日本不重视

• 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利益转给日本

Page 50: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续)• 巴黎和会交涉失败,民情沸腾• 各省人民罢工、罢市、罢课

Page 51: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南亚及东南亚各国成为西方国家

殖民地

Page 52: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前言• 15 世纪发现新航路1. 香料贸易:– 16 世纪,在沿海地区设立贸易站,进

行香料贸易。

Page 53: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前言(续)2. 东印度公司– 17 世纪,由经营东方香料贸易的欧洲

商人组织东印度公司,经政府授权(如:英国),或由政府联合商人组成(如:荷兰)

– 不只是一个商业组织,政府还赋予特权:组织军队、宣战媾和 、设置法庭等,是帝国主义国家向东方扩张的主要形式。

Page 54: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前言(续)– 18 、 19 世纪,由于财政问题,东印度

公司管辖下的殖民地交回给各国政府 管理。

Page 55: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前言(续)• 18 中期后,工业革命发展–夺取工业原料和开拓商业市场

Page 56: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印尼• 1602 年,荷兰组织东印度公司。• 1619 年,荷兰占领雅加达,改名为巴达维亚,作为在东印度群岛扩张的据点。

• 垄断马鲁古群岛(又名摩鹿加群岛)的香料贸易。

Page 57: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印尼(续)• 1641 年,占领马六甲。• 17 世纪末,其统治中心在爪哇岛。

Page 58: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印尼(续)• 18 世纪末,欧洲爆发拿破仑战争,荷兰将殖民地交由英国代管。

• 1815 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荷兰人在爪哇岛大肆征税 ,引起当地人民的不满,而在 1825 年爆发了五年的爪哇战争,由狄波尼哥罗领导。

Page 59: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日惹王子——狄波尼哥罗

Page 60: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印尼(续)• 1830年爪哇战争结束后,荷兰为了挽救财政危机,在爪哇推行了“强迫栽种政策”。

• 强迫栽种政策 :–规定当地人民必须拨出五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政府规定的经济作物;或须抽出一年中的五分之一的工作日数,替政府作无薪酬的劳动。

Page 61: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印尼(续)• 废除“强迫栽种政策”的原因:–在这个政策下,爪哇人沦为农奴,也导

致饥荒。–在荷兰自由主义者的反对下, 1863年开

始陆续废除。–19世纪,由于工业发展的需求,荷兰开

始发展外围岛屿,包括婆罗洲、苏门答腊等。

Page 62: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的菲律宾

• 因麦哲伦的船队,西班牙于 1570年来到马尼拉湾,开辟马尼拉为殖民地首府。

• 菲律宾是以王太子菲立的名字来命名的。

Page 63: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16 世纪时的菲律宾

Page 64: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西班牙人东来的路线

Page 65: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的菲律宾(续)

• 统治政策:1. 传播天主教: —大肆传播天主教,委任传教士为政府官吏。 除了早已受到伊斯兰教控制的南部岛屿(苏 禄群岛和棉兰老岛 )外,其他地区全部接受

了天主教。 —西班牙传教士带来了欧洲的科学和文物制度 ,严重破坏了菲律宾人的文化。

Page 66: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的菲律宾(续)

• 统治政策:2. 掠夺和独占:

—占领菲律宾的最大目的是搜刮财富。过重的赋税劳役,造成菲律宾人的反抗。

—为了防止其他国家势力进入菲律宾,西班牙政府全面垄断对外贸易,造成当地经济无法开发。 18 世纪后,才撤销贸易的封锁。

Page 67: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的菲律宾(续)

• 菲律宾人反殖民运动:1. 宣传运动:

—1880 年 -1895 年,黎萨在西班牙马德里展开“宣传运动”。通过创办报刊,发表演讲,撰写文章揭露殖民主义者的面目,提高了菲律宾人对自己民族权利的觉醒。

—1892 年,回国组织“菲律宾同盟”,主张与西班牙殖民政府合作,争取民族权利。

—1896 年,黎萨被西班牙殖民政府指控涉及武装革命而遭判死刑。

Page 68: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菲律宾国父——黎萨(最早争取菲律宾民族权利,

因此被尊称为“国父”)

Page 69: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的菲律宾(续)

• 菲律宾人反殖民运动:(续)2. 卡地普南武装斗争:

—1892 年,波尼法寿 在马尼拉成立“卡地普南”。

—1896 年,“卡地普南”号召人民武装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于 1897 年成立革命政府。

—不久,革命党内部闹分裂,波尼法寿被阿谨纳度杀死。

Page 70: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的菲律宾(续)

• 菲律宾人反殖民运动:(续)2. 卡地普南武装斗争:(续) —阿谨纳度与殖民政府谈判,革命党人

放 下武器,其领袖流放香港;西班牙答应

不追究革命事件、并给予赔偿,以及在

政治上改革 —西班牙并没有实践诺言,革命再起

Page 71: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的菲律宾(续)

• 菲律宾人反殖民运动:(续)3. 西班牙殖民的结束 —1898 年,美国因古巴问题与西班牙开

战 。 —美国与阿谨纳度合作,打败西班牙。 —菲律宾成为美国的殖民地,结束西班牙

333 年的统治。

Page 72: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英国占领印度和缅甸1. 英国将势力扩张到印度– 1600 年成立英国东印度公司– 英国威胁到荷兰人的商业利益,最终导

致 1623 年的“安汶事件”,使英国暂时放弃对东印度 群岛的经营,转向印度

– 18 世纪中叶,英国与法国争夺印度,英国获得最后胜利

Page 73: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英国占领印度和缅甸(续)2. 英国占领缅甸– 一个世纪后,英国积极寻找重回东南

亚,借口印缅边境纠纷事件开始了三次的英缅战争( 1824 、 1852 、 1885 )

– 1824 年 -1826 年,占领了典那沙林和阿拉干

Page 74: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英国占领印度和缅甸(续)

2. 英国占领缅甸(续)– 1852 年占领了下缅甸– 1885 年攻入上缅甸,占领王城曼德勒,捉了缅王放逐印度,缅甸贡榜王朝灭亡

– 终于 1886 年全面统治缅甸

Page 75: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三次的英缅战争取得的领土

Page 76: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英国占领印度和缅甸(续)

3. 英国在缅甸的殖民统治政策– 占领后,归英属印度政府管辖,成为印度的一省,造成印度人大量涌入缅甸。

– 印度高利贷兼并缅甸的农村耕地– 大量印度廉价劳工造成缅甸人失业– 英国垄断缅甸的主要经济领域,如稻米业、伐木业、采矿业和航运业等

Page 77: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法国势力深入印支半岛• 法国于 17 世纪才到东南亚发展• 1664 年,法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18 世纪中叶,在英法战争军事上

的失利,便从印度退出

Page 78: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法国势力深入印支半岛(续)• 后国内爆发革命,法国放缓海外的

拓展速度,并转向印度支那半岛(简称印支,又称中印半岛)开拓新的殖民地

Page 79: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法国势力深入印支半岛(续)1. 法国侵略越南–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法国积极在印支活动–阮福皎(即明命, 1820-1840 在位)及其继位者统治下的越南,采取闭关自守政策,拒绝与法国缔结商业协约–19 世纪中叶,法国企图打开印支半岛进

入中国西南地区的通道,故先后兼并了越南南北部,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Page 80: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法国势力深入印支半岛(续)1. 法国侵略越南(续)–随后中国清朝以越南宗主国身份抗议法

国强占越南,导致中法战争的爆发–清廷虽成功击退法国,并造成法国政府倒台,但因中国采取避战求和的态度,“乘胜即收”造成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1885 年,中法签订条约,法国正式取得越南的占领权

Page 81: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法国势力深入印支半岛(续)2. 法国侵入柬埔寨–19 世纪中叶,柬埔寨国内发生乱事,又

遇到暹罗和越南两国的侵略威胁,法国趁机游说予以保护,国王诺罗敦便在1863 年签署协约,柬埔寨沦为法国“保护国”,免除邻国的侵占,得以保存领土的完整

Page 82: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法国势力深入印支半岛(续)3. 印度支那联邦的组成–为了方便统治,于 1887 年把柬埔寨和越

南组成“印度支那联邦”–后来寮国也加入此联邦–印支三邦的主要行政中心在河内和西贡–无论是经济、文化与行政服务都集中在越南,故柬埔寨和寮国并没有多大发展

Page 83: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法国统治下的印支三邦

Page 84: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暹罗的维新自强• 在英国和法国各自将势力入侵缅甸

和印支三邦时,位于两地之间的暹罗成了两国的入侵目标

Page 85: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西方势力环伺下的暹罗

Page 86: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暹罗的维新自强(续)1. 19 世纪,却克里王朝(又称曼谷王朝)拉玛四世(蒙固)的改革

– 对外:决定改善与欧洲各国关系,引进欧洲的新思想和新科技,以维护国家的独立

– 对内:拉玛四世聘请欧籍专家协助,进行改革,建立完善的行政、社会和经济制度,尤其是提倡西方教育

Page 87: 单元2 新帝国主义威胁下的亚洲国家

暹罗的维新自强(续)2. 却克里王朝拉玛五世(朱拉隆功)

的改革– 对外:运用外交策略,使英、法两国

只能在暹罗保持势力上的平衡,并协议把暹罗作为他们在东南亚地区的缓冲地,使暹罗得以勉强保持独立地位

– 对内:继续推行拉玛四世的各项改革,将暹罗带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