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42
設計發想觀影思維歷程 了解【紀錄片的策展歷程思維影片所凸顯的【多元議題再與【藝文(基測)課程結合 ...】的角色扮演概念融入 【教學情境】 引導學生如何【批判思考】 成為樂愛紀錄片的觀影人。 黃 光弘

Upload: t2001ray

Post on 02-Nov-2014

3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TRANSCRIPT

Page 1: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設計發想觀影思維歷程

了解【紀錄片的策展歷程】

思維影片所凸顯的【多元議題】

再與【藝文(基測)課程】結合

用【編.導.演.攝】的角色扮演概念,融入【教學情境】

引導學生如何【批判思考】

成為樂愛紀錄片的觀影人。黃 光弘

Page 2: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簡單看符號

輕盈、飄逸、繽紛 厚實、原色、忠實呈現文建會的logo在哪裡?紅色的符號像不像双?

Page 3: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符號的延伸

Page 4: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主視覺:美術指導賀四英設計了「孢子人」的造型,

定位為「承載無數記憶,走跳靈活(釋放)的傢伙」

Page 5: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主視覺設計

• 從「記憶」這個命題出發,發現植物的根、莖、枝、幹、花、果、種子的形體和功能與人腦儲存記憶的載體、運作記憶所形成的枝狀組織十分相像,且植物生長、花朵綻放、果實爆裂、種子孢子噴灑,非常具有「解放」感。其中,石榴剖面圖與人類腦記憶體之外形高度相似,遂以石榴之意象作為本屆雙年展主視覺。

Page 6: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異曲同工之妙:「Touch」可以是肢體上的接觸、觸碰,更可以是心靈上的觸動與感動。發揮你的想像力及創造力,將生活中看到、聽到、摸到及感受到的,或接觸過及想接觸的人事物,以數位創作方式,將你潛藏內心深處的「觸感」,恣意

解放出來!

Page 7: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再看一遍:球體釋放繽紛

Page 8: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黃媽慶是藝文界譽為三冠王的藝術家,其作品題材多數來自於他生活周邊的事物,如蔬菜、瓜果、花卉、昆蟲等。創作風格寫實且具個人特色,其木雕特色在於保持原來樸實無華的本質。」

從藝術家黃媽慶的作品取材來看,可與下列何者相映襯?

(A)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B)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C)不逢大匠材難用,唯有伯樂識良駒(D)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設計所延伸的文字思考案例

答題能力轉化成職場能力透過攝影機將文字圖像化

取自網路

Page 9: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解放記憶」不只是對自我經驗的釋放或鬆綁,不只是對印象碎片的解構或重組,更是一種對刻板思維的提問或顛覆。更重要的是,這代表著一種對於任何事物都有著意願重新理解或思考的能力或態度。

刻板印象:醫學博士改當媒體人,台大女生當酒促妹?

Page 10: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文字思考:PTT流行語 票選結果

1.躺著也中槍無緣無故被牽扯到事件裡2.踹共台語,出來講,有嗆聲的意味

4.沒圖沒真相沒有圖片來佐證,就不知道你說的是真是假

6.記者快來抄希望事情鬧大可以上新聞

10.你媽知道你在這裡發廢文嗎吐槽發文者的文章品質資料來源:台大批踢踢(telnet://ptt.cc)

Page 11: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案例:翻玩

• 「翻玩是廣東話,意思是翻箱倒櫃的玩,把老東西重新賦予意義,我覺得老資料片好迷人,但我沒看過多少人用,」楊力州思考,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讓老資料片與這個世代對話? (舊瓶新裝)

• 意識形態廣告公司:

祖母衣櫃復活記

(復古延伸至混搭)

Page 12: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楊導演的行動

• 他邀請六位不同世代、性別、甚至國籍的導演參與,以台灣的資料片和台中為題,各自創作15分鐘的短片。包括王小棣、傅天余、黃銘正、紀文章、龍男.以撒克.凡亞思,以及《決戰時裝東柏林》德國導演馬可.威姆斯(Marco Wilms),六位導演聯手出擊,穿梭古今,分別從生態、成長記憶、虛實錯綜的觀點,耙梳大台中的多重面貌。

Page 13: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多元題材

• 王小棣的《打掃福康》記錄總統文化獎得主陳玉峰數十年來推動生態工作的厚實身影

• 傅天余《阿蕊的家庭理髮》,用全國理髮大賽的資料片,連結到母親在台中50年的理髮店

• 馬可‧威姆斯《昔日拼貼》全由台灣1945年至1985年的宣傳影片剪輯而成,透過音樂,將嚴肅的軍隊、教育等資料片,「翻玩」出嶄新又kuso的節奏。

Page 14: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藝文課程中的紀錄片議題一上

抓住世間愛-流動攤販劇本寫作、人物觀察-劇中人物分析

立體故事-燈猴的故事

一下

歷史的詩苑福爾摩沙-台灣旅遊攝影報導

妝點人間百態-音像幕後工作花絮

影音世界-音樂故事-彼得與狼、動漫、

廣播劇

二上

光影魔術師-攝影、電影

創意好點子-創意平面廣告設計、

廣播電視廣告配樂

二下

歲月的容顏-家庭照相簿

像不像-符號學

變化萬千的舞台空間-場景設計

三上

影劇世界中的人與神

三下

青春記事-劇本編寫、廣告設計

實驗與創新-舞台影像科技化

Page 15: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編.導.演.攝在「教育影片」的角色

領導統御導演

說故事演員詮釋畫面的構成剪輯的再創造觀者解讀全方位思考

文字駕馭編

文學:文字創作廣告:創意.文案

報章雜誌:編輯採訪電影、電視:編劇網路:噗浪客

人際溝通演員(角色扮演)

(職場模擬動態學習)

肢體聲音

情緒表情

心的視窗

攝影觀察.取捨

全新的觀點配置用鏡頭

觀看世界的美麗

由教育戲劇的觀點切入,導演、編劇、演員、攝影師、場景設計…等角色的情境融入,有助於解題(問題解決的能力)

Page 16: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把自己「泡」在紀錄片裡

• 「演員」是故事主角,「劇情」是現實生活,「導演」是有觀點的記錄者。這也是紀錄片獨有的魅力。

• 閱聽人對紀錄片的印象,沉悶、灰暗、單調、令人想睡?

• 現代紀錄片發展至今,已不是傳統的跟拍,而是藝術電影與美學風格的呈現。

文:林靜宜

Page 17: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編:敘事的邏輯,非憑空虛構

場次:一場景:超商時間:凌晨3點人物:女店員、搶匪

搶匪:不要動,這是搶劫!(歹徒左手怒指店員,右手插在口袋做勢掏槍狀)。

女店員:(面無表情)。搶匪:要是敢亂動的話,休怪我無情!女店員:(泰然自若,毫無懼色)。搶匪:斷手斷腳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歹徒狂妄地吹噓叫囂)。

女店員:(無俚頭式的回應)沒關係!反正我裝的是義肢。

橘色字體代表:動作指示

Page 18: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將腳本形式改編成四格漫畫-搶劫NG篇

圖片來源:中國時報校園週報、寰宇名師學院所主辦的校園故事王,文字創作比賽指導老師:黃光弘 文字創作:學生-王楷茵

Page 19: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平面圖文傳播

這是一則什麼性質的海報?(A)徵求為老人服務的志工廣告(B)為家中老人徵求短期看護的啟事(C)「老人諮詢專線」招募義工的啟事(D)呼籲「孝養家中長輩」的公益廣告

凡那比颱風夾帶豪雨,造成高雄地區大淹水,紅十字會志工蕭順福說,與岡山消防人員在19日晚間前往救援時,赫見岡山鎮普德安養院有十多名老人浸泡在水裡長達約3小時以上,有人出現失溫等狀況。(蕭順福攝、紅十字會總會提供)-自由時報2010.09.22

Page 20: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影片素材希望能呼應以下的內容

1.觀眾所看的電視節目、廣播、廣告、電影、DVD、或電玩遊戲,是由一群專業人員所創造出來的(生涯規畫)。

2.觀眾所看的電視節目、廣播、廣告、電影、DVD、或電玩遊戲,所使用的特殊技巧,並不能代表真實世界(真實中建構虛擬)。

3.不同的觀眾看同一個節目,每個人的看法會不一樣(觀者決定意義)。

4.節目內容包含著商業行為與金錢利益考量(深思考)。5.媒體工作者試著說服觀眾接受節目內容的設計,而且讓你

覺得這樣的想法是重要(解放記憶、孢子人的設計概念)6.媒體在政治及社會層面扮演相當重要角色(影響性)。7.媒體所呈現的節目內容相當多元-(題材)。8.媒體運用獨特的表現技巧(美學),吸引觀眾注意-形式。

(參考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1989)

Page 21: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影展參考片單

詳情可洽2010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官方網站:www.tidf.org.tw/

Page 22: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 朱全斌 Bing Chu

• 台灣Taiwan|2009|Digital Betacam|Color|104’

• 陳映真是台灣著名的作家,他的小說從社會主義觀點反映了台灣六十年來社會發展,以及政治、經濟的變化。本片以史料圖像、戲劇、動畫來介紹作家的一生,再現他重要作品中的片段,並且訪問多位不同世代的台灣當代知名文化人物,探討陳映真的人生理念如何落實在文字與行動中,同時強調他在台灣當代文學中不可忽略的文化旗手位置。

Page 23: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編.導.演.攝

• 人物 :陳映真

• 職業 :作家(生涯規劃)

• 寫作題材(閱讀):以社會主義觀點反映了台灣六十年來社會發展,以及政治、經濟的變化。

雲門舞集2004秋季公演【陳映真‧風景】

Page 24: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 導演的表現形式:以史料圖像、戲劇、動畫來介紹作家的一生

• 中心主旨:探討陳映真的人生理念如何落實在文字與行動中,同時強調他在台灣當代文學中不可忽略的文化旗手位置。

Page 25: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乘著光影旅行 Let The Wind Carry Me

姜秀瓊、關本良 CHIANG Hsiu-chiung, KWAN Pun-leung

台灣Taiwan|2009|35mm|Color|88’

攝影師李屏賓永遠往前跑,從這個地方到那個地方,從這部電影到那部電影,用生命中的時時刻刻換取影片裡的分分秒秒。一秒二十四格,光影流動,片中記錄的是他與台灣電影的淵源情感,他對攝影的思索與投入,多年來豐碩的工作成果,以及長繫心頭的家人親情。如風的節奏,呼應著他作品的特質,也彷彿他生活中不斷旅行、工作的頻率。

取自網路

Page 26: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編.導.演.攝

• 人物:李屏賓

• 職業:攝影師(興趣、專長)

• 特色:運用光影創作

• 影片內容:記錄他與台灣電影的淵源情感,他對攝影的思索與投入,多年來豐碩的工作成果,以及長繫心頭的家人親情。

• 風格:如風的節奏,呼應著他作品的特質,也彷彿他生活中不斷旅行、工作的頻率(輕飄的律動,自然而舒暢)。

Page 27: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Green的284, Blue的278》

這樣令人乍看摸不著頭緒的片名,是關於紀錄片主角彥廷的「身份」。他患有自閉與強迫症。

Page 28: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 潘導留意題材,剛好在Yahoo!搜尋引擎上看到關於身心障礙孩子的勸募廣告,廣告上述說著孩子的小故事,希望打動人們能關心他們的生活。讀著這廣告,導演突然有

了一個想法,與其用文字來說故事,影像不是更有力量嗎?如果是拍攝一段這些孩子的紀錄片,是否可以讓人們對他們的生活和處境有更多、更具體的瞭解呢?

Page 29: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 導演帶領觀眾跟著攝影機看到一羣人用他們的方式過著他們的生活,也看到他們身邊的老師、家人、朋友,給出了尊重的態度,陪伴也協助他們學習,以及,選擇想要的生活。

Page 30: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3.唱歌吧 Sing It!

楊智麟

台灣Taiwan│2009│DVCam│Color│58’

• 在南投的東埔國小,一位不懂五線譜的校長和一群在山裡長大的小孩,組成了一個克難合唱團。他們唱歌不按譜、隨興換聲部,但每次比賽卻都拿下全國第一。這一天,他們的新任務是要錄製一張專業唱片!就在此時,小朋友對高規格的錄音挑戰出現種種狀況,原住民部落的家庭生活也出現問題,他們要如何克服困難,純真快樂地唱歌呢?

Page 31: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10. Miri自拍日誌 The Book of Miri

• Katrine Philp

• 瑞典Sweden│2009│Digital Betacam│

• Color│29’• 韓國女孩美里自小被領養,成長於瑞典,如今是一名圖書

館職員,寫部落格是她公式化的每日白領生活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這部紀錄短片透過照片與部落格頁面達成敘事,探討了身體主宰、公私領域與空間、網路文化、流行時尚、以及無可名狀的孤獨之間,難以釐清的交錯關聯。北歐新銳樂團「哈士奇救援隊」空靈弛放的曲風為本片做了最傳神的註腳。

Page 32: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8.我是太空人 Astronaut

Anneloor van Heemstra

荷蘭Netherlands│2009│Digital Betacam│Color│18’30”

• 喬斯特今年十歲,他是一名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患者,除了他的父母與老師之外,沒有人知道這件事。他年紀輕輕,卻感受到有如一整個宇宙般的巨大孤獨。終於,他決定開始與眼前的攝影機分享這個小秘密。影片以活潑的電腦動畫搭配光彩奪目的視覺意象,為喬斯特的獨白做出最生動的詮釋,同時也呈現ADHD患者的主觀世界裡那無窮盡的旋轉、奔馳與疏離,令人印象深刻。

Page 33: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壞孩子WE ARE ALIVE

游靜香港Hong Kong |2010 | Digital Betacam|Color|

101’• 錄像藝術家游靜的作品從來不是「紀錄」現實,

在她手裡攝影機像一面鏡子,提供沒有自信的邊緣青少年重新愛上自己(的影像)的機會;又或者像一張信紙,讓他們自然地流露情感、傳遞給在遠方同樣身陷感化院的同類夥伴。透過「鏡像」與「信紙」的交織,本片捕捉到的不只是現實,而是邊緣青少年(女)令人動容的情感真實。

Page 34: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老師,換您說故事了!

Page 35: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 主題:設計發想觀影思維歷程-適用於學生的觀影學習單(

種子教師志工研習營集思創作與分享)

教學內容標題:

一、我所看見的雙年展現況

二、紀錄片的教育內容與藝文(基測)課程的相關性

三、紀錄片素材實作:編.導.演.攝在「教育影片」的運用(可統整或擇一)

四、檢核表:素材的詮釋希望能結合媒體素養教育內容

簡報重點提示自選具代表性的圖像或影音去詮釋議題

Page 36: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媒體素材案例實作從符號思考到DV攝影-step by step

教師專業引導+學生自行搜尋(善用google、【維基百科中英關鍵字放至YouTube】+建構、發表、討論【理論基礎建立】+藝術媒材的實作(媒

體的接近使用權)。

此乃認知、情意、技能皆能兼顧的有效學習,以期達到運用數位科技、

享受藝術人生的境地。

RAY的媒體素養教學筆記本

http://www.wretch.cc/blog/t2001ray

Page 37: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請搜尋或自行設計適用於雙年展的簡易圖像,並說明其意義

Page 38: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台北市長郝龍斌昨公布競選標誌,郝龍斌坦承「使用的顏色與悠遊卡的顏色很相近」,就是要提醒大家他做了悠遊卡變成小額現金卡等市政建設。��(記者林恕暉、林正堃攝)

圖像就在生活中

取自網路

Page 39: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符號思考-文字文字是最抽象的符號,運用關鍵字引導學生思考:1.用一個代表字來詮釋你所看的紀錄片?

2.一個關鍵字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3.讓你印象深刻的對話?對你的影響?4.請重新為你所看的紀錄片命名

記憶黑白講:

1.人對於權力的抗爭,就是記憶對抗遺忘的抗爭!─米蘭昆德拉《笑忘書》2.除了記憶之外,沒有任何事物能永遠持久─《大河戀》3.記憶是所有事物的寶庫和守衛-西賽羅4.記憶是痛苦的根源,你能夠忘記,是福氣─《少林足球》

Page 40: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符號延伸思考-生活中的圖像竹籬笆內的童話故事

Page 41: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文本敘事:導演想詮釋的中心思想為何

律師:我能幫你什麼忙嗎?

安娜:我要控告我的父母使用我的身體權。

安娜:我姊姊有白血病,他們強迫我捐出器官給她。

律師:妳不想捐的話,沒人能逼你

安娜:他們認為他們可以,我未滿18歲,他們是我的法定監護人。凱特若沒有病,我甚至是不存在的,我是人工胚胎兒,我是被培養來供凱特身體的零件。 姊姊的守護者關鍵對話與截圖

發人省思的教育議題,可討論親情倫理、法律、醫學科技、生命價值…..寫實卻不濫情,不灑狗血,不說教,他不是紀錄片,是商業電影

Page 42: 2010紀錄片雙年展講綱

檢核表

1.觀眾所看的電視節目、廣播、廣告、電影、DVD、或電玩遊戲,是由一群專業人員所創造出來的(生涯規畫)。

2.觀眾所看的電視節目、廣播、廣告、電影、DVD、或電玩遊戲,所使用的特殊技巧,並不能代表真實世界(真實中建構虛擬)。

3.不同的觀眾看同一個節目,每個人的看法會不一樣(觀者決定意義)。

4.節目內容包含著商業行為與金錢利益考量(深思考)。5.媒體工作者試著說服觀眾接受節目內容的設計,而且讓你

覺得這樣的想法是重要(解放記憶、孢子人的設計概念)6.媒體在政治及社會層面扮演相當重要角色(影響性)。7.媒體所呈現的節目內容相當多元-(題材)。8.媒體運用獨特的表現技巧(美學),吸引觀眾注意-形式。

(參考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