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11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2013 年年度报告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二零一四年一月

Upload: others

Post on 16-Oct-2021

1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2013 年年度报告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二零一四年一月

Page 2: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Page 3: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目 录 一、实验室基本信息 ........................................................................................................... 1

二、实验室概况 ................................................................................................................... 3

(一)实验室研究方向 ................................................................................................ 3

(二)实验室组织机构 ................................................................................................ 4

三、人员信息 ....................................................................................................................... 7

(一)队伍建设 ............................................................................................................ 7

(二)人才培养 .......................................................................................................... 15

四、科研工作与成果 ......................................................................................................... 21

(一)承担课题情况 .................................................................................................. 21

(二)科研进展 .......................................................................................................... 21

1. 先进核探测技术 ................................................................................................. 21 2. 前端电子学 ......................................................................................................... 36 3. 大容量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 .............................................................................. 43

(三)实验室重大成果 .............................................................................................. 43

(四)附表 .................................................................................................................. 48

五、学术交流 ..................................................................................................................... 67

六、运行管理 ..................................................................................................................... 81

(一)运行管理 .......................................................................................................... 81

(二)开放的实验室 .................................................................................................. 81

七、实验室大事记 ............................................................................................................. 85

Page 4: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Page 5: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 |

一、实验室基本信息

实验室中文名称: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英文名称: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实验室代码:2011DA173412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实验室主任:王贻芳 研究员

实验室副主任:安 琪 教授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和生 院士

通讯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 19 号(乙)

联系人:陈玛丽、汪晓莲

联系电话:010-88236046、0551-63603764

传真:010-88233083

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网址:http://www.ihep.cas.cn/zdsys/htchdzx/

Page 6: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2 |

实验室拥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物理电子学”和“计算

机应用技术”四个博士培养点及相应的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

人员。具体的学科与学位点如下:

学科与学位点:

学科 1 学科 2 学科 3 学科 3

名称 代码 名称 名称 代码 代码 代码 代码

学科分类

物理学 0702 核科学

与技术0827

电子科

学与技

0809 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 0812

硕士点 粒子物理与

原子核物理 070202

核技术

及应用082703

物理电

子学 080901

计算机应

用技术 081203

博士点 粒子物理与

原子核物理 070202

核技术

及应用082703

物理电

子学 080901

计算机应

用技术 081203

博士后站 粒子物理与

原子核物理 070202

核技术

及应用082703

物理电

子学 080901

计算机应

用技术 081203

研究性质 √□基础研究 □应用基础研究 □社会公益性研究 □高技术研发

归口领域

(选 1 项)

□化学 √□数理 □地学 □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信息 □材料 □工程

Page 7: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3 |

二、实验室概况

(一)实验室研究方向

实验室瞄准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方向,确定了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1) 先进核探测技术

跟踪国际核探测技术前沿的发展,开展气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闪烁体探测器研究,

为我国核与粒子物理大型实验装置提供新的探测技术和实验方法。并将相关技术应用到空间

粒子探测、同步辐射、成像技术、医疗设备等其它应用中去。重点研究:1)以 GEM(气体

电子倍增器)探测器、Micromegas 探测器为代表的 MicroPatten 气体探测器;2)高性能

RPC/MRPC 探测器及其应用;3)雪崩模式阻性板探测器和新读出方式的 MRPC 技术;4)

新型半导体像素探测器及其电子学和 3D 技术;5)新型中子闪烁探测器;6)新型液体闪烁

体;7)CsI(Tl),LSO 等新型无机晶体及其应用;8)谱学技术及其应用;9)中子强度关

联成像研究

(2) 前端电子学

前端电子学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究:1)ASIC 设计与应用;2)新型抗辐照电子学;3)

高速波形采样技术和应用研究;4)高精度 FPGA TDC

(3) 大容量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

以不断发展的电子学、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将光纤技术、FPGA 技术、高速的点

对点连接传输和多核嵌入式处理器等各种技术将触发与数据获取系统统一起来。发展大容量

高精度、高速度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技术,进一步提高系统规模和并行程度,以满足未来实

验对新一代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的需求。

Page 8: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4 |

(二)实验室组织机构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属于所/校、中心/学院两级管理,分为高能所部与科

大部,高能所部由高能物理研究所实验物理中心负责,下设固体探测器、气体探测器、电子

学实验室、数据获取、触发判选、探测器控制等专业实验室。科大部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

理学院负责,下设核与粒子探测、核电子学、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在其它领域的应用等专业实

验室。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纳入到实验室的不同的研究团队,共同促进

研究方向的发展。如图 2.1 所示。

实验室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室务委员会两级管理模式。

管理委员会由各自单位的主管领导、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基层部门负责人,及国内外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组成,任期五年。管理委员会总体监督科研项目的

组织、实施,审核经费的使用,促进并协调学科的技术转移。

室务委员会由管理委员会负责组建并任命,成员包括正、副室主任及双方单位各自选派

的两名委员,任期五年。室务委员会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保证实验室各项科研任

务的有效、顺利开展。

图 2.1. 实验室组织机构图

Page 9: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5 |

实验室设立学术委员会,成员由同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组成,双方单位的专家不超过

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委员由实验室正式聘任,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实验室主任按照科技部有关规定产生。学术委员会负责审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审定研究课

题,协调开放事宜,对科技成果进行咨询评估,对重大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

重点实验室组织机构

重点实验室

管理委员会

安 琪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

任、科大近代物理系副主任、教授

刘万东

科大物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王焕玉 高能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

赵京伟 高能所科研计划处处长、研究员

王贻芳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高能所所长、研究员

朱长飞

科大副校长、教授

Page 10: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6 |

重点实验室室务委员会

主 任 王贻芳 中科院高能所所长、研究员

副主任 安 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副主任、教授

委 员

陈元柏 中科院高能所副所长、实验物理中心主任、研究员

朱科军 中科院高能所实验物理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赵政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

韩 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姓名 性

国别 学委会

职务

职称 是否

院士

工作单位

1 陈和生 男 国内 主任 研究员 是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 安继刚 男 国内 委员 教授 是 清华大学

3 欧阳晓平 男 国内 委员 研究员 是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4 叶沿林 男 国内 委员 教授 否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5 沈天健 男 国内 委员 研究员 否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6 苏 弘 男 国内 委员 研究员 否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7 金 革 男 国内 委员 教授 否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8 吕军光 男 国内 委员 研究员 否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9 陈宏芳 女 国内 委员 教授 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 夏海鸿 男 国内 委员 研究员 否 国核(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

11 赵景泰 男 国内 委员 研究员 否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2 陈 岚 女 国内 委员 研究员 否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

13 龚 建 男 国内 委员 研究员 否 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Page 11: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7 |

三、人员信息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 127 人,博士后 8 人,在读研究生 243 人,联合培养研究生 34 人。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中组部“万人计划”1 人,中组部“千人计划”2 人,中组部“青

年千人”2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4 人,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 9 人,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2 人,中科院交叉学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创新

研究群体 3 个。研究人员中研究员/教授 36 人,副高级职称人员 53 人,中级职称研究人员

32 人,初级职称研究人员 4 人。

(一)队伍建设

1)研究单元

号 研究单元 学术带头人 其它固定人员名单

1 先进核探测技术

王贻芳,吕军光,陈元柏,衡月昆,

曹俊,胡涛,欧阳群,陶举洲,张家

文,周莉,刘术林,叶邦角,赵政国,

韩良,李澄,孙腊珍,汪晓莲,莫晓

虎,刘衍文,彭海平,黄光顺,周先

意,娄辛丑,刘建北

方建,柯尊建,孙志嘉,秦中华,鄢文标,

张仁友,蔡啸,董明义,卢云鹏,祁辉荣,

谢宇广,孙勇杰,常劲帆,付金煜,徐美

杭,俞伯祥,陈进,张建,钱森,王志刚,

占亮,唐泽波,张一飞,邵明,杜淮江,孙

希磊,安广鹏,吴智,马骁妍,董静,谢

万,方亚泉,刘建党,刘明辉,朱莹春,朱

宏博,孙金华,曾晖

2 前端电子学 赵京伟,王铮,安琪,金革,阴泽杰,

王永纲,江晓山,刘树彬

陆卫国,王娜,魏微,樊磊,刘刚,罗江

平,吴文欢,常劲帆,李秋菊,赵豫斌,代

洪亮,周高明,封常青,李锋,李捷,王

坚,王庆琪,武杰,严雄波,李怀申,田兴

成,潘玲,张颖,张杰,赵雷

3 大容量数据获取

与处理 王焕玉,刘振安,朱科军,李小男

金大鹏,王科,宋克柱,梁昊,曹平,梁晓

华,初元萍,李飞,闵建,叶梅,张炳云,

章红宇,郑建平,陈玛丽,龚文煊,罗小

兰,张银鸿,庄建,孙汉生,季筱璐,赵京

周,顾旻皓,杨峻锋

Page 12: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8 |

2)固定人员名单

号 姓名

别 出生日期 职务 职称 所学专业

工作

性质

1 王贻芳 男 1963-02 实验室主任 正高级 高能物理实验 研究

2 安 琪 男 1955-06 实验室副主任 正高级 核电子学 研究

3 石凤云 女 1963-11 实验室秘书 中级 无 管理

4 程伊敏 女 1967-08 实验室秘书 初级 经济学 管理

5 董娟 女 1978-09 实验室秘书 初级 英语 管理

6 贾英华 女 1979-09 实验室秘书 其他 英语 管理

7 莫业柳 女 1982-08 实验室秘书 其他 理论物理 管理

8 曹 俊 男 1972-12 其它 正高级 理论物理 研究

9 陈元柏 男 1956-09 其它 正高级 核电子学 研究

10 韩 良 男 1970-10 其它 正高级 粒子物理 研究

11 衡月昆 男 1970-02 其它 正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12 胡 涛 男 1965-12 其它 正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13 黄光顺 男 1968-02 其它 正高级 粒子物理 研究

14 江晓山 男 1974-05 其它 正高级 核技术及应用 研究

15 金 革 男 1960-06 其它 正高级 核电子学 研究

16 李 澄 男 1955-01 其它 正高级 实验核物理 研究

17 李小男 男 1962-11 其它 正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18 刘建北 男 1978-02 其它 正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19 刘术林 男 1963-09 其它 正高级 化学物理 研究

20 刘树彬 男 1975-03 其它 正高级 物理电子学 研究

21 刘衍文 男 1980-03 其它 正高级 物理学 研究

22 刘振安 男 1962-03 其它 正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23 娄辛丑 男 1962-01 其它 正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24 吕军光 男 1956-08 其它 正高级 实验核物理 研究

25 莫晓虎 男 1969-08 其它 正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26 欧阳群 男 1962-04 其它 正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27 彭海平 男 1975-10 其它 正高级 粒子物理 研究

28 孙腊珍 女 1953-12 其它 正高级 实验核物理 研究

29 陶举洲 男 1973-06 其它 正高级 化学 研究

30 汪晓莲 女 1946-08 其它 正高级 实验核物理 研究

31 王焕玉 男 1954-12 其它 正高级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研究

32 王永纲 男 1965-10 其它 正高级 物理电子学 研究

33 王 铮 男 1974-06 其它 正高级 核技术及应用 研究

34 叶邦角 男 1962-08 其它 正高级 探测技术 研究

35 阴泽杰 男 1956-12 其它 正高级 核电子学 研究

36 张家文 男 1965-11 其它 正高级 物理 研究

37 赵京伟 男 1955-03 其它 正高级 计算机软件 研究

38 赵政国 男 1957-12 其它 正高级 粒子物理 研究

39 周 莉 女 1955-05 其它 正高级 实验核物理 研究

Page 13: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9 |

40 周先意 男 1957-12 其它 正高级 粒子物理 研究

41 朱科军 男 1969-05 其它 正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42 蔡 啸 男 1977-03 其它 副高级 粒子物理实验 研究

43 曹 平 男 1980-12 其它 副高级 物理电子学 研究

44 董明义 男 1977-09 其它 副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45 方 建 男 1968-09 其它 副高级 理论物理 研究

46 方亚泉 男 1974-09 其它 副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47 封常青 男 1983-02 其它 副高级 物理电子学 研究

48 季筱璐 女 1983-08 其它 副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49 金大鹏 男 1977-01 其它 副高级 核技术及应用 研究

50 柯尊建 男 1964-10 其它 副高级 核物理 研究

51 李 锋 男 1980-01 其它 副高级 物理电子学 研究

52 梁 昊 男 1970-05 其它 副高级 原子核物理 研究

53 刘建党 男 1981-04 其它 副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54 刘明辉 男 1981-07 其它 副高级 核与粒子物理 研究

55 卢云鹏 男 1981-01 其它 副高级 核技术及应用 研究

56 陆卫国 男 1982-03 其它 副高级 核技术及应用 研究

57 祁辉荣 男 1978-05 其它 副高级 核技术应用 研究

58 钱 森 男 1981-06 其它 副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59 秦中华 男 1979-09 其它 副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60 邵 明 男 1973-12 其它 副高级 粒子物理 研究

61 宋克柱 男 1966-09 其它 副高级 物理电子学 研究

62 孙志嘉 男 1977-06 其它 副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63 唐泽波 男 1982-06 其它 副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64 王 坚 男 1975-11 其它 副高级 物理电子学 研究

65 王 科 男 1977-10 其它 副高级 物理电子学 研究

66 魏 微 男 1983-05 其它 副高级 核技术及应用 研究

67 吴 智 男 1982-12 其它 副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68 武 杰 男 1975-11 其它 副高级 物理电子学 研究

69 谢宇广 男 1979-12 其它 副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70 鄢文标 男 1975-04 其它 副高级 实验粒子物理 研究

71 占 亮 男 1982-07 其它 副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72 张仁友 男 1974-05 其它 副高级 粒子物理 研究

73 张一飞 男 1980-01 其它 副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74 张 颖 女 1983-05 其它 副高级 微电子 研究

75 赵 雷 男 1982-03 其它 副高级 物理电子学 研究

76 朱宏博 男 1982-04 其它 副高级 实验粒子物理 研究

77 朱莹春 女 1976-11 其它 副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78 安广鹏 男 1974-08 其它 中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79 董 静 女 1981-02 其它 中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80 樊 磊 男 1983-12 其它 中级 微电子学 研究

81 顾旻皓 男 1985-10 其它 中级 计算机应用技术 研究

Page 14: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0 |

82 孔 伟 男 1975-07 其它 中级 粒子物理 研究

83 梁晓华 男 1976-04 其它 中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84 刘 刚 男 1983-08 其它 中级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

85 罗江平 男 1985-01 其它 中级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

86 孙希磊 男 1980-11 其它 中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87 孙勇杰 男 1976-06 其它 中级 核与粒子物理 研究

88 王 娜 女 1982-06 其它 中级 空间物理 研究

89 王志刚 男 1981-12 其它 中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研究

90 吴文欢 男 1984-06 其它 中级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

91 杨俊峰 男 1978-04 其它 中级 物理电子学 研究

92 张 杰 男 1985-11 其它 中级 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

93 赵京周 男 1986-03 其它 中级 核技术及应用 研究

94 常劲帆 男 1975-10 其它 副高级 核技术及应用 技术

95 陈 进 男 1954-05 其它 副高级 无线电 技术

96 陈玛丽 女 1978-03 其它 副高级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技术

97 李 飞 男 1977-04 其它 副高级 核技术及应用 技术

98 罗小兰 女 1966-06 其它 副高级 机械自动化 技术

99 马骁妍 女 1974-11 其它 副高级 机械设计 技术

100 闵 建 男 1955-01 其它 副高级 电子及工业控制 技术

101 孙汉生 男 1958-02 其它 副高级 无线电技术 技术

102 王 兵 男 1968-06 其它 副高级 物理电子学 技术

103 叶 梅 女 1973-12 其它 副高级 计算机应用 技术

104 俞伯祥 男 1978-09 其它 副高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技术

105 张炳云 男 1957-02 其它 副高级 电子学 技术

106 张 建 女 1963-10 其它 副高级 电子测量 技术

107 张银鸿 男 1971-10 其它 副高级 核技术及应用 技术

108 章红宇 女 1969-11 其它 副高级 理论电工 技术

109 赵豫斌 男 1973-04 其它 副高级 核技术及应用 技术

110 郑建平 男 1960-08 其它 副高级 激光技术 技术

111 庄 建 男 1976-10 其它 副高级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技术

112 代洪亮 男 1979-08 其它 中级 核技术及应用 技术

113 杜淮江 男 1955-07 其它 中级 粒子物理 技术

114 杜先彬 男 1971-10 其它 中级 物理电子学 技术

115 付金煜 男 1980-03 其它 中级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技术

116 龚文煊 女 1978-01 其它 中级 核技术及应用 技术

117 李怀申 男 1982-05 其它 中级 核技术及应用 技术

118 李 捷 女 1979-10 其它 中级 核技术及应用 技术

119 孙金华 男 1962-09 其它 中级 实验物理 技术

120 王庆琪 男 1961-08 其它 中级 经济学 技术

121 谢 万 女 1975-02 其它 中级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技术

122 徐美杭 女 1982-01 其它 中级 核工程与核技术 技术

123 严雄波 男 1982-12 其它 中级 核技术及应用 技术

Page 15: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1 |

124 曾 晖 男 1968-06 其它 中级 实验物理 技术

125 周高明 男 1972-03 其它 中级 电子工程 技术

126 潘 玲 男 1985-02 其它 初级 电路与系统 技术

127 田兴成 男 1987-09 其它 初级 测控技术 技术

3)重要人才情况

序号 人员姓名 荣誉称号 获得年份

1 赵政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3

2 王贻芳 中组部“万人计划” 2013

3 赵政国 中组部“千人计划” 2008

4 娄辛丑 中组部“千人计划” 2012

5 方亚泉 中组部“青年千人” 2013

6 刘建北 中组部“青年千人” 2013

7 赵政国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998

8 王贻芳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02

9 韩 良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10

10 曹 俊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12

11 刘树彬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2012

12 彭海平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2013

13 赵政国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1995

14 王贻芳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0

15 曹 俊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4

16 韩 良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6

17 陶举洲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7

18 彭海平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11

19 黄光顺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11

20 刘建北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12

21 刘衍文 中科院交叉学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2010

22 邵 明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2013

4)创新研究群体

类型 研究方向 学术带

头人 参加人员

安徽省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物理电子学 安 琪

金革, 阴泽杰, 周永钊, 朱大

鸣, 王永纲, 刘树彬, 宋克柱,

梁昊, 王坚, 武杰等 22 人

2006

教育部青年创新研究群体 粒子物理实验、

探测技术与方法 韩 良

韩良, 赵政国, 刘衍文, 彭海

平等 15 人 2012

Page 16: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2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交叉

与合作团队”

先进同步辐射探

测技术 朱科军

刘鹏, 江晓山, 卢云鹏, 殷华

湘, 曹立强 2012

5)国内外学术组织任职情况

序号 姓名 学术组织名称 职务 任职开

始时间 任职结

束时间

1 王贻芳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

与核探测技术分会

理事长、主任委

员 2010-08 ---

2 王贻芳 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 副理事长 2010-04 ---

3 王贻芳 中国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学会 副理事长 2009-05 ---

4 曹 俊 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 理事 2010-04 ---

5 陈元柏 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 理事 2006-10 ---

6 赵京伟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

与核探测技术分会

副理事长、副主

任委员 2010-08 ---

7 赵京伟

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通用核仪器和辐射探测器分技术委员

会(TC30/SC1)

委员 2004-01 ---

8 赵京伟 中国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学会 常务理事 2009-05 ---

9 朱科军 中国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学会 常务理事 2009-05 ---

10 朱科军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

与核探测技术分会 理事、委员 2010-08 ---

11 王焕玉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

与核探测技术分会 理事、委员 2006-08 ---

12 王焕玉 中国核仪器行业协会 常务理事 2012-07 ---

13 吕军光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

与核探测技术分会 理事、委员 2004-08 ---

14 吕军光 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 理事 2002-10 ---

15 刘振安 PICMG XTCA 标准协调委员会 文档秘书 2009-03 ---

16 刘振安 IEEE CANPS 委员会 委员 2007-05 ---

17 刘振安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

与核探测技术分会 理事、委员 2006-08 ---

18 赵政国 中国高能物理学会 常务理事 2010-05 ---

19 赵政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学

部第四届专家咨询委员会 委员 2008-05 ---

20 赵政国 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所国家实验

室学术委员会 委员 2008-12 ---

Page 17: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3 |

21 韩 良 D0 Authorship Committee 执委 2007-07 ---

22 安 琪 中国核学会 理事 2008-01 ---

23 安 琪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

与核探测技术分会

副理事长、副主

任委员 2005-08 ---

24 金 革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

与核探测技术分会 理事、委员 2007-07 ---

25 叶邦角 中国核物理学会 常务理事 2006-01 ---

26 叶邦角 中国核学会安徽省分会 常务副理事长 2005-01 ---

27 叶邦角 中国核学会 理事 2008-01 ---

28 叶邦角 全国正电子谱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 2005-01 ---

29 周先意 安徽物理学会 理事长 2005-01 ---

30 李 澄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核学会核电子学

与核探测技术分会 理事、委员 2008-08 ---

6)国内外学术期刊任职情况

序号 姓名 学术期刊名称 职务 任职开始时间 任职结束时间

1 王贻芳 中国物理 C 编委 2003-06 ---

2 安 琪 中国物理 C 编委 2012-12 ---

3 安 琪 核技术 编委 2007-1 ---

4 安 琪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副主编 2006-10 ---

5 安 琪 核技术英文版 NST 编委 2013 ---

6 安 琪 原子核物理评论 编委 2013 ---

7 陈元柏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编委 2006-10 ---

8 陈元柏 中国物理 C 编委 2012-12 ---

9 初元萍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编委 2012-08 ---

10 胡 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编委 2012-08 ---

11 金 革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编委 2006-10 ---

12 梁 昊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编委 2012-08 ---

13 刘振安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编委 2006-10 ---

Page 18: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4 |

14 刘振安 中国物理 C 编委 2012-12 ---

15 娄辛丑 中国物理 C 外籍编委 2008-08 ---

16 吕军光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副主编 2012-08 ---

17 叶邦角 原子核物理评论 编委 2006-1 ---

18 叶邦角 大学物理 编委 2006-1 ---

19 叶邦角 现代物理知识 编委 2006-1 ---

20 赵京伟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编委 2002-10 ---

21 赵京伟 原子能科学技术 编委 2004-1 ---

22 赵政国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A) 编委 1998-10 ---

23 赵政国 中国物理 C 编委 2008-10 ---

24 朱科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编委 2011-10 ---

7)主要获奖情况

序号 获奖类别 获奖人员

1 2012 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王贻芳

2 CCTV 2012 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王贻芳

3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

4 2012 年度“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杨振宁奖” 曹俊

5 第六届周光召基础科学奖 王贻芳

6 潘诺夫斯基实验粒子物理学奖 王贻芳

7 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王贻芳

Page 19: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5 |

(二)人才培养

1)在读研究生及博士后一览表

号 导师 姓名

硕士生 博士生 博士后 联合培养 人

数 名单

数 名单

数名单

数 名单

1 王贻芳 1 刘晶译 7 张书华、张晓杰、章飞虹、赵

洁、程雅苹、胡维、张玄同 0 --- 0 ---

2 曹 俊 2 阳马生、岑吴镕 2 夏冬梅、赵庆旺 0 --- 2 李登杰、吴千

3 常劲帆 1 赵怡然 0 --- 0 --- 1 李丹

4 陈元柏 3

叶笛、罗凤姣、曾

智蓉

0 --- 0 --- 1 张余炼

5 衡月昆 0 --- 1 雷祥翠 0 --- 2 方灿、王小状

6 胡 涛 1 赵航 2 刘颖彪、牛顺利 0 --- 1 杨晓鹏

7 江晓山 4 李默、董建蒙、杜

秋宇、李绍富 0 --- 1 宁哲 0 ---

8 李 飞 1 王晓婷 0 --- 0 --- 0 ---

9 李小男 1 夏经铠 0 --- 0 --- 0 ---

10 刘术林 0 --- 0 --- 0 1 杨玉真

11 刘振安 2 邓芳、刘兆 4 林海川、郭芳、程立波、王春

杰 0 --- 0 ---

12 娄辛丑 2 张昊天、李奇 0 --- 0 --- 0 ---

13 吕军光 2 高龙、张烜 0 --- 0 --- 1 李春阳

14 马骁妍 1 王莹哲 0 --- 0 --- 0 ---

15 莫晓虎 1 施萌 0 --- 0 --- 0 ---

16 欧阳群 0 --- 3 刘义、修青磊、鞠旭东 0 --- 1 温志文

17 钱 森 0 --- 0 --- 0 --- 1 王文文

18 秦中华 1 谢勇骥 0 --- 0 --- 0 ---

19 陶举洲 2 周晓娟、杨维新 0 --- 0 --- 0 ---

20 祁辉荣 0 --- 0 --- 0 --- 1 魏堃

21 孙志嘉 0 --- 0 --- 0 --- 2 何占营、罗韦

22 王 铮 1 冷重阳 4 樊磊、顾敬梓、刘湘、王炜 0 --- 0 ---

23 魏 微 0 --- 0 --- 0 --- 1 龙彪

24 谢宇广 0 --- 0 --- 0 --- 1 颜嘉庆

25 叶 梅 1 韩子国 0 --- 0 --- 0 ---

26 俞伯祥 0 --- 0 --- 0 --- 1 陈海涛

27 章红宇 1 段依梦 0 --- 0 --- 0 ---

28 赵京伟 0 --- 3 刘刚、路伟、李绍富 0 --- 0 ---

29 周 莉 0 --- 0 --- 0 --- 1 叶星辰

Page 20: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6 |

30 朱科军 1 易子立 5 赖蔚、马斯、王庆娟、谌炫、

曾婷煊 0 --- 0 ---

31 赵豫斌 0 --- 0 --- 0 --- 3 濮亚男、任海

龙、鲁睿其

32 安 琪 8

褚少平、高兴顺、

马聪、田静、 李

敏、汪昀、祝小惠、

夏品正

20

陈二雷、董磊、高山山、胡雪

野、黄锡汝、康龙飞、吕文贵、

邬维浩、叶春逢、占林松、郑

其斌、陈吉锋、韩昭、刘列峰、

田楷云、吴景林、于莉、涂政、

张莹、王思宇

1 张 云

龙 0 ---

33 韩 良 2 李全印、周昊 6 蒋鹏、杨瀚、杨思奇、张宇、

张广义、宋弘烨 0 --- 0 ---

34 黄光顺 2 高榛、夏磊 2 刘栋、魏逸丰 0 --- 0 ---

35 金 革 7

丁迅、刘宇哲、王

旭、王照琪、蒋文

浩、刘佳靖、刘明

16

崔珂、高昕、胡坤、刘翔、马

健、向石涛、姚远、张晨、张

鸿飞、张乐想、习建博、郑磊、

周楠、林胜钊、唐鹏意、钱怡

2

陈炼、

梁 福

2 洪刘斌、郭迪

36 李 澄 1 赵晓坤 6 陈天翔、黄卫平、张生辉、周

龙、刘圳、杨钱、 0 --- 4

帅鹏、杨驰、

杨帅、江琨、

37 梁 昊 5

曾雅丹、李杨、刘

汉超、周津津、周

0 --- 0 --- 0 ---

38 刘建北 0 --- 1 张青丽 0 --- 0 ---

39 刘树彬 8

蒋荻、沈仲弢、张

俊斌、吴旭、李诚、

马思源、王奇、邓

佩佩

5 范欢欢、刘建峰、祈宾祥、孙

维佳、张德良 0 --- 0 ---

40 刘衍文 3 熊龙、李昌樵、章

瑞麒 2 高军、刘坤 0 --- 0 ---

41 彭海平 2 张亚腾、潘越 4 张志永、刘钦、闫文成、李登

杰 0 --- 0 ---

42 邵 明 3 尤文豪、朱银莹、

胡东栋 1 张辉 0 --- 0 ---

43 宋克柱 13

高力为、林晓、马

霄伟、童声群、涂

政、王辉、王郝密、

黄锡汝、吕文贵、

陈吉峰、张远翔、

郭晓天、高林林

0 --- 0 --- 0 ---

44 孙勇杰 2 王小状、杨荣星、 0 --- 0 --- 0 ---

45 唐泽波 2 谢冠男、孙艳坤 0 --- 0 --- 0 ---

46 汪晓莲 0 --- 0 --- 1 李翠 1 查王妹

Page 21: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7 |

47 王 坚 7

林胜钊、刘新、罗

明诚、吴文庆、杨

东旭、王建民、董

小飞

0 --- 0 --- 0 ---

48 王永纲 5 惠聪、刘冲、王力

威、肖勇、徐超 3 卢潇鸣、程心一、李登 0 --- 0 ---

49 武 杰 4 董庆运、潘金云、

孙刘洋、张乐 0 --- 0 --- 0 ---

50 鄢文标 2 王志宏、高鑫磊 0 --- 0 --- 0 ---

51 叶邦角 5

丛龙瀚、葛雯娜、

倪晓杰、郭俊清、

叶润

12

段琛、樊少娟、谷冰川、黄世

娟、李强、刘艳芬、谭宗泉、

肖冉、张礼楠、张文帅、徐菊

萍、李骏

1 成斌 1 秦建国

52 阴泽杰 8

蒋春雨、袁晨、陈

超、张伟、周祥、

吴彤宇、范伟伟、

潘银海

6 丁宝钢、蒋小菲、王闻迪、吴

军、曹靖、将连军 1

曹 宏

睿 0 ---

53 张仁友 2 何凯、张文娟 0 --- 0 --- 0 ---

54 张一飞 1 陈小龙 0 --- 0 --- 0 ---

55 赵政国 1 王文骁 5 方馨、耿聪、周小蓉、王驰、

刘彦麟 1 严亮 5

管亮、李冰、

李龙科、徐来

林、赵宇翔

56 周先意 0 --- 1 郑文强 0 --- 0 ---

合计: 122 --- 121 --- 8 --- 34 ---

2)毕业研究生一览表

号 姓名 学位 导师姓名

毕业 时间

出站报告/毕业论文

1 孙希磊 博士后 吕军光 2013-06 暗物质探测 CsI(Na)晶体性能研究

2 章爱武 博士后 吕军光 2013-06 微针探测器的研究

3 周 意 博士后 李 澄 2013-12 大面积 GEM 探测器研制

4 刘明辉 博士后 韩 良 2013-08 基于 ATLAS 探测器 Z+γ末态的相关测量

5 陈晓辉 博士 衡月昆 2013-06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检漏及精确模拟

6 张 研 博士 赵京伟 2013-06 KM2A 电子探测器样机阵列读出电子学的研究

7 宁 哲 博士 张家文 2013-06 大亚湾实验阻性板室探测器的研制和离线刻度

8 范胜男 博士 陈元柏 2013-06 MicroMegas 探测器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9 田立朝 博士 陈元柏 2013-06 基于 MWPC 的二维位置灵敏中子探测器研究

10 宁飞鹏 博士 吕军光 2013-06 高岭土用双筒式超导磁选机的研制

11 吴文欢 博士 赵京伟 2013-06 GEM 探测器计数型读出芯片的研制

12 肖腾飞 博士 赵京伟 2013-06 多阳极光电倍增管读出 ASIC 的研制

13 邹剑雄 博士 刘振安 2013-06地下暗物质实验中的高速采样模数转换模块的

研制

Page 22: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8 |

14 顾旻皓 博士 朱科军 2013-06 LHAASO 数据获取系统软件的研究

15 赵京周 博士 刘振安 2013-06PXD 硅像素探测器高速数据处理系统关键技术的

研究

16 庄 建 博士 朱科军 2013-06 基于国产处理器的高性能嵌入式控制器的研究

17 陈良 博士 周先意 2013-12 双成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动力学及基态性质

18 许文贞 博士 叶邦角 2013-07基于散裂中子源表面 muon 源设计及相关模拟技

术研究

19 许红霞 博士 叶邦角 2013-07正电子湮没技术和三维原子探针对功能材料相

变和缺陷的研究

20 张 杰 博士 叶邦角 2013-07 固体材料中正电子自洽与非自洽场理论计算

21 秦 盛 博士 朱大鸣 2013-03基于网络分析仪的石英晶体振荡器对聚电解质

表面吸附的研究

22 姬长胜 博士 沈肖雁、邵明 2013-06BESⅢ上 XcJ→pnπ-(π0)+c.c.和 J/ψ→ppφ过程的研

23 安 然 博士 叶邦角 2013-07 数字化一维和二维正电子湮没寿命谱仪研制

24 张 杰 博士 安琪、武杰 2013-06 一种高速数据存储方法的研究

25 安健飞 博士 安琪、宋克柱 2013-06 宽带超声换能器电阻抗匹配网络设计研究

26 秦 熙 博士 安 琪 2013-06空间等离子体探测中粒子谱仪读出电子学方法

的研究

27 商林峰 博士 安琪、赵雷 2013-06 LAWCA 读出电子学时钟分发与数据传输研究

28 姚 麟 博士 安琪、赵雷 2013-06 LAWCA 宇宙线实验触发电子学研究

29 桑子儒 博士 金 革 2013-06 可重构核仪器的研究

30 郑名扬 博士 金 革 2013-06 基于纠缠光源的量子成像理论与实验研究

31 梁福田 博士 金 革 2013-06 高能物理实验高速光纤驱动器 ASIC 芯片设计

32 文 斐 博士 金 革 2013-06 激光雷达数据采集系统框架研究

33 张丽君 博士 王永纲 2013-06 高速量子密钥分配系统的深入研究

34 朱文松 博士 王永纲 2013-06 基于 TODT 方案的核信号读出电子学研究

35 李世平 博士 阴泽杰 2013-06 数字化 ITER 中子通量监测硬件系统的研究

36 徐修峰 博士 阴泽杰 2013-06ITER 中子通量监测中的粒子甄别与系统软件研

37 张丽娟 博士 叶邦角 2013-07 功能材料结构缺陷的正电子研究

38 吴 峰 博士 安琪、王焕玉 2013-06 空间高能粒子探测器望远镜系统电子学研究

39 沈 奇 博士 安琪、刘树彬 2013-06 量子通信中的精密时间测量技术研究

40 胡晓芳 博士 安琪、赵雷 2013-06 ADS 质子直线加速器束流位置和相位测量研究

41 刘 梅 硕士 陈元柏 2013-06基于TOT技术的一维丝室探测器在同步辐射上的

应用

42 王 辉 硕士 阴泽杰 2013-06基于现代电子技术的新型多道能谱分析系统研

43 蒋宗均 硕士 汪晓莲 2013-06用特洛伊木马方法间接研究 p(9Be, 8Be)d 天体能

区核反应

44 赵亚非 硕士 陈子瑜 2013-11 热中子位置灵敏探测器读出的研究

Page 23: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9 |

45 毛 迪 硕士 宋克柱 2013-06基于 PXI 总线的核电子学平台系统的研究与开

46 陈 实 硕士 武 杰 2013-06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数据存储方法的优化研

47 李靖伟 硕士 武 杰 2013-06 一种支持 LabVIEW 的数据接口平台实现

48 周津津 硕士 梁 昊 2013-07 等离子体朗缪尔探针诊断电子学系统设计

49 郝 梅 硕士 刘衍文、朱莹春 2013-06在质心能量为7TeV的质子-质子对撞中利用双光

子末态寻找额外维空间

50 李登杰 硕士 张子平 2013-06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快中子本底研究

51 罗春丽 硕士 金革、王坚 2013-06 真随机数发生器的设计

52 王郝密 硕士 宋克柱、杨俊峰 2013-06 分布式陆上地震仪器电源站的研究与设计

53 朱丽菲 硕士 朱大鸣 2013-06石英晶体微天平对聚合物薄膜的玻璃化转变研

54 尹周建铖 硕士 刘树彬、赵雷 2013-06 LAWCA 前端读出电子学原型电路的设计和测试

55 周 宇 硕士 王永纲 2013-06基于PCI Express总线的高速QKD电子学系统设

56 单 杰 硕士 武 杰 2013-06基于 FPGA 的高速可靠数据传输及时钟同步的方法研

57 李玉英 硕士 梁 昊 2013-07 基于 DSP builder 和 FPGA 的数字时间谱仪研究

58 刘 明 硕士 金 革 2013-11 大学核与粒子物理教学实验平台研究

59 杜小峰 工程硕士 李小男 2013-06 基于 Web 的大亚湾探测器监测系统

60 张卓豫 工程硕士 金大鹏 2013-06 CSNS 实验控制系统客户端软件框架初步设计

61 卢怀乐 工程硕士 陈元柏 2013-06 径向准直器工艺研究

62 黄国瑞 联合培养 衡月昆 2013-06新型掺铕碘化锶和液闪混合 ZnS(Ag)闪烁体的闪

烁性能研究

63 许 波 联合培养 江晓山 2013-06一种用于 MicroMegas 探测器的电荷灵敏前置放

大器设计

64 段斯涵 联合培养 王贻芳 2013-06 暗物质探测器的 Geant4 模拟研究

65 肖 亮 联合培养 章红宇 2013-06中国散裂中子源数据获取系统数据帧格式与传

输软件设计

66 张丽丽 联合培养 赵豫斌 2013-06 基于 FPGA 的数据获取电路的研究

67 吴振忠 联合培养 曹 俊 2013-06

68 钟 真 联合培养 曹 俊 2013-06 大亚湾二期中心探测器模拟

69 王 拓 联合培养 孙志嘉 2013-06 基于 GEM 的硼转换中子探测器初步性能研究

70 段 霖 联合培养 王 铮 2013-06

71 崔相利 联合培养 汪晓莲、阮丽娟 2013-06RHIC 上 ρ0 的高横动量谱及双轻子椭圆流的测

3)研究生获奖一览表

序号 获奖名称 获奖人员 指导教师

1 2013 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林海川 刘振安

Page 24: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20 |

2 2013 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章飞虹 王贻芳

3 2013 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刘晶译 王贻芳

4 2013 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耿 冲 赵政国

5 2013 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李 强 叶邦角

6 2013 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蒋 鹏 韩 良

7 2013 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康龙飞 安 琪

8 2013 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姚 远 金 革

9 2013 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范欢欢 刘树彬

10 2013 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杨 钱 李 澄

11 2013 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谢冠男 唐泽波

12 2013 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谷冰川 叶邦角

13 2013 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罗明诚 王 坚

14 2013 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李 登 王永纲

15 2013 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张德良 刘树彬

16 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蒋 鹏 韩 良

17 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沈 奇 安琪、刘树彬

18 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奖学金 张丽君 王永纲

19 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奖学金 吴 峰 安琪、王焕玉

20 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奖学金 秦 熙 安 琪

21 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奖学金 刘 坤 刘衍文

22 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奖学金 姬长胜 沈肖雁、邵明

23 2013 年度求实奖学金 张鸿飞 金 革

2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 顾旻皓 朱科军

25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 邹剑雄 刘振安

26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 章飞虹 王贻芳

27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 宁 哲 张家文

2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 刘颖彪 胡 涛

2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 林海川 刘振安

3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 田立朝 陈元柏

3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 李绍富 江晓山

3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 刘 梅 陈元柏

3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 卢怀乐 陈元柏

3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毕业生 赵京周 刘振安

35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优秀奖学金 刘颖彪 胡 涛

3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优秀奖学金 林海川 刘振安

37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表彰奖学金 章飞虹 王贻芳

38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表彰奖学金 李 默 江晓山

39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表彰奖学金 叶 笛 陈元柏

40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表彰奖学金 王晓婷 李 飞

Page 25: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21 |

四、科研工作与成果

(一)承担课题情况

实验室 2013 年在研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68 项,到位经费 9754.51 万元。其中 863 项目

1 项,973 项目 3 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 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1 项,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

基金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1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1

项,大装置联合基金 3 项,其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5 项,中科院先导专项 11 项,中国

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维修项目 1 项,中科院重大装备研制项目 1 项,其他省部级以上项

目 14 项。所级自主部署项目 30 项,到位经费 2789.44 万元。国际合作项目 3 项,到位经费

495.2 万元。横向协作项目 12 项,到位经费 212.4 万元。各项科研项目进展顺利。

(二)科研进展

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国内 主要的“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学科领域的

研究单位,在新型探测器研究、核及粒子物理实验读出电子学、数据获取等方面具有雄厚的

学科基础。2013 年,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散裂中子源等多项国家

大科学工程建设任务,参与了 STAR 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其他国家任务和技术开发

项目。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同时,实验室重点开展了核探测与核电子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

在先进核探测技术、前端电子学以及大容量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三个研究方向上均取得了较

大的进展。

1. 先进核探测技术

1) 厚 GEM 探测器研制及应用

厚 GEM 探测器采用了创新工艺,具有增益高,性能稳定的特点,已经可以开始工业化

制作(专利已通过初审)。

Page 26: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22 |

目前的厚 GEM 探测器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具有 大面积(400mm×400mm)、 小

结构尺寸。采用了多基材(FR-4,PTFE,Ceramic,Kapton),针对中子和低放射本底应用。

图 4.1 厚 GEM 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及增益

图 4.2 厚 GEM 探测器的结构

完成了厚GEM读出TPC径迹探测器的设计,其位置分辨 200um,有效面积 80mm×50mm,

总路数 511 路。

图 4.3 厚 GEM 读出 TPC 径迹探测器的结构原理 图 4.4 厚 GEM 读出 TPC 径迹探测器示意图

400×400mm

Page 27: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23 |

完成了厚 GEM 二维位置探测器的设计,其位置分辨 200um,有效面积 60mm×60mm,

总路数 240 路。

图 4.5 厚 GEM 二维位置探测器的结构原理

图 4.6 厚 GEM 二维位置探测器结构示意图

2) 大面积 GEM 探测器研制和测试

大面积 GEM 是新一代高分辨、高计数率粒子径迹探测器。实验室科大部经过 2 年多的

研发,掌握了大面积 GEM 电极与探测器分压电路的设计方法。采用 NS2 自张紧方法制作完

成 30cm×30cm 的探测器原型,建立了测试平台,获得了重要的实验结果。

Page 28: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24 |

图 4.7 自张紧方法制作 30cm×30cm GEM 探测器

3) 微结构气体探测器研究

利用同步辐射线站,对两种探测器(标准 Micromegas 与 GEM+Micromegas)用不同气

体、在 6keV~20keV 能量下进行测试,验证探测器的性能(图 4.8)。设计制作自触发读出

的 GEM 探测器,开始与电子学联调。

图 4.8 不同能量 X 射线全能峰位结果 图 4.9 一维探测器相差修正后二维成像

4) 一维丝室探测器研究

在同步辐射实验站完成了四种气体的坪曲线测量,并在单一能量的 X 射线下测量了探

测器的一维衍射性能(图 4.9)。

Page 29: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25 |

5) MRPC 探测器研究

a) 北京谱仪端盖飞行时间探测器

实验室承担北京谱仪端盖飞行时间探测器升级改造工程,开展MRPC探测器研制工作。

本征时间分辨指标为60ps,优于国际上已有的同类探测器如欧洲ALICE的TOF和美国STAR

的 TOF(本征时间分辨约 80ps)。

经两年多的预研,攻克多项技术难点。对研制的 MRPC 原型探测器,NINO/ASIC 的前

置放大器和 TDIG/VME 插件,进行多次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整个探测系统的探测效率>98%;

在没有进行粒子入射位置刻度的情况下,单端读出结构的 MRPC 时间分辨~50 ps;双端读出

结构由于不受粒子入射位置的影响,时间分辨<45 ps。整个系统的性能满足 BESIII 端盖 TOF

升级的物理指标。预期升级后的端盖 TOF 对 Κ/π介子分辨的动量上限将提高到 1.4GeV/c(2σ

分辩)。

图 4.10 高压扫描 图 4.11 动量扫描

b) STAR MTD 探测器建造项目 MRPC 研制

STAR 探测器是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RHIC 加速器上正在运行的一个重离子对撞

实验。为了更好的开展双轻子道相关的物理研究工作,在STAR的 外层建造Muon Telescope

Detector(MTD)探测器系统,通过对粒子的击中位置和时间的测量,与 TPC 重建的带电粒

子径迹进行匹配,可以实现 μ 子触发,并得到低本底的 μ 子事例。STAR/MTD 的长读出条

MRPC 经过对原型探测器的性能研究,以及原型探测器在 STAR 系统中的实际运行测试,

终采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探测器设计方案,于 2011 年 6 月开始工程阶段的建设。核探

Page 30: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26 |

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 50 个大面积 LMRPC 模块的制作、质量控制和宇宙线性

能测试。通过对制作工艺的优化、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和性能测试标准,按时完成了所

有探测器模块的制作任务,各项性能均达到预定指标。目前,整个 STAR MTD 已经完成安

装,在 2014 年的物理运行中即将全系统的运行取数。

6) 硅像素探测器

a) 半导体探测器实验室建设

在财政部修购专项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资助下,完成实验室建设(图 4.12),包

括约 140m2 恒温恒湿洁净室、线邦定工艺的相关设备、芯片测试、精密位置测试设备等,

以及提供探测器低温测试的试验箱。部分设备已经在“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

开放。

图 4.12 半导体探测器实验室

b) 同步辐射硅像素探测器研究进展

完成了 Sensor 的设计和制作(在美国 BNL),在实验室进行 Sensor 测试,击穿电压、

漏电流、像素电容(图 4.13)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完成探测器初步结构设计,并进行了热

分析计算。

图 4.13 sensor 版图

Page 31: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27 |

c) SOI 硅像素探测器研究进展

对基于 Double-SOI 工艺的第二版芯片进行了测试(图 4.14),模拟电路调试成功,首次

直接观测了 SOI 的串扰问题;掌握了 TCAD 仿真电荷收集过程的方法(图 4.15)。针对同步

辐射实验的要求,进行了计数型 SOI 芯片的设计,重点研究 sensor 结构优化、sensor 与电路

之间屏蔽、抗辐照能力等。

图 4.14 第二版 SOI 芯片测试 图 4.15 TCAD 仿真电荷漂移过程

7) 单片集成型像素探测器(MAPS)和筒形 GEM 探测器(CGEM)研究

北京谱仪 III(BESIII)主漂移室(MDC)内室出现明显丝老化现象,在重新建造一个

新内室的同时,考虑采用高计数率、抗辐照的探测技术,开展未来内径迹室升级的预研。根

据国际上径迹探测器的发展,选择单片集成型像素探测器和筒形GEM探测器两种技术方案。

a) MAPS 研究

对 MAPS 方案进行了模拟和优化设计,包括模拟电荷扩散及信号数字化模型,以及重

建算法。动量分辨(≥0.2GeV/c)有所提高(图 4.16),同时发展新方法提高低动量重建效

率。完成数字读出芯片测试电路、数据获取系统初步调试、以及机械结构的初步设计。

图 4.16 MAPS 方案的优化设计及动量分辨

b) CGEM 研究

2013 年进行了 CGEM 探测器模拟和优化设计,建立了独立的软件包,为 2014 年中完

成概念设计报告奠定了基础。

Page 32: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28 |

8) 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MCP-PMT)研制

a) 彻底解决了 20 吋玻壳稳定来源以及过渡节的封接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没有找到 20 吋特硬料玻壳吹制单位,经多方努力,在年初找到了

一家单位,而且非常合适,经过半年的合作,能够随时应我们要求,吹制出低本底玻璃球壳,

并能把带可伐盘的过渡节封接到玻壳上;分别采用一节、三节和多节过渡节玻璃的封接技术,

把特硬料玻璃通过过渡节 终与可伐盘气密性封接,并经受 1MPa 24 小时的水压试验。

b) 通过电子光学模拟计算,优化 MCP-PMT 的电气结构参数,获得较高的

探测效率

通过设计电极环和辅助电极环,使得 8 吋 MCP-PMT 从不同方位过来的光电子,97%的

被微通道板所收集,而 20 吋 MCP-PMT 达到了 98%。

c) 8 吋 MCP-PMT 工艺基本固化,成品率稳步攀升

通过联合攻关,合作组的两个主体承担单位业已基本固化 8 吋 MCP-PMT 工艺,其中北

方夜视的成品率由年初的 20%提高到年底的 70%,而且一致性比较好。

d) 主要技术指标到达预期要求

图 4.17 1 光阴极相对粒子效率(QE)@410nm 测试 图 4.18 单光子谱

Page 33: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29 |

9) JUNO 液闪性能研究

对 JUNO 的 LAB 进行纯化研究和各种物理性能的测试。对 LAB 进行了各种纯化方法

(包括蒸馏、Al2O3 吸附、硅胶柱吸附等)得到的纯化 LAB 样品,进行了衰减长度测量。

在各种光学纯化方法中, Al2O3 吸附是 LAB 纯化效果 佳方法,对南京特制的 LAB 纯化

后衰减长度达到了 27m。

图 4.19 衰减长度测量装置及其测量结果

对大亚湾的 LS 进行电子能量非线性响应、LS 与不锈钢容器的老化性能、LS 的温度响

应及 LS 的 PPO 浓度的光产额曲线测量。

图 4.20 DYB-LS 的电子能量非线性结果曲线 图 4.21 DYB-LS 的温度响应结果曲线

各项 DYB-LS 的性能都对 JUNO 项目的整体方案及 DYB 中微子的物理分析提供了重要

的物理数据。

Page 34: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30 |

10) 大面积塑料闪烁体光纤读出研究

对于大面积塑料闪烁体(图 4.22(a)),采用波长位移光纤配合多阳极光电倍增管进

行读出(图 4.22(b)),根据各个位置的波长位移光纤收集到的荧光光子数目的多少进行

位置分辨。

(c)宇宙线能量沉积 (d)探测器的图像重建

图 4.22 塑料闪烁体

对于闪烁光纤,采用多阳极光电倍增管进行读出,研究其径迹重建能力(图 4.23)。

图 4.23 闪烁光纤多阳极 PMT 读出

11) 暗物质探测

a) 暗物质直接探测

CINDMS 实验获得高能所立项,第一期 2014-2015 年在大亚湾 5 号厅建造一 40kg 晶体

的探测器原型,进行探测器技术及性能研究。探测器由水切伦科夫屏蔽探测器和中心晶体探

测器组成,已完成探测器设计工作。完成了晶体自身放射性测量、手套箱除水实验、中子散

(a)埋入光纤前

(b)埋入光纤后

(a)多阳极光电倍

增管及光导纤维 (b)探测器对宇宙线的径迹重建

Page 35: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31 |

射实验及装置升级设计、液氙主

动屏蔽实验装置设计等实验相关

工作。已完成 PMT、晶体、制冷

机定货。

新探测技术研究方面,完成

了 CsI(Na)晶体闪烁光与切伦科

夫光双读出束流实验,在质子束

1.2GeV 能区内没有观测到切伦

科夫光信号,原因是质子束能量不够高,产生的切伦科夫光信号弱。完成了 BaF2 晶体粒子

分辨研究,显示其具备一定的电子重离子分辨能力。进行了 NaI 掺杂实验研究,发现北玻院

晶体具有 alpha/gamma 分辨能力,与上硅所开展了 NaI 掺 Cs、CeBr3 掺杂等晶体研究。

b)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惟一有效载荷关键分系统 BGO 量能器初样阶段研制

实验室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空间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惟一有效

载荷关键分系统——BGO 量能器研制工作,经过方案阶段奋战,先后在 2013 年 1 月通过了

卫星总体组织的“BGO 晶体大动态范围读出”关键技术攻关评审,2013 年 4 月随整星一起

正式转入初样阶段。初样研制按计划顺利进行,完成 300 多根 BGO 晶体的性能检测,700

个 PMT 管子的封装、焊接、性能测试,与晶体配对、装配,宇宙线测试,关键部件通过了

自主搭建的宇宙线平台检测,分批按时送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进行分系统的总装工作,预

计 2014 年中转正样研制。

图 4.25 BGO 阵列及其性能

图 4.24 CINDMS 实验示意图

Page 36: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32 |

12) 中国空间站高能宇宙辐射探测器(HERD)研究

中国空间站高能宇宙辐射探测器 HERD 由中心 LYSO 量能器和五面包络的硅微条径迹

探测器组成,如图 4.26 所示。顶部的 tracker 由硅微条探测器和钨板构成,其中钨板作为转

换体,使得入射的光子转换为正负

电子对,从而实现对入射光子方向

的测量。量能器为边长 63cm 的立

方体结构,用 LYSO 晶体颗粒堆积

而成。每一个 LYSO 单元大小为

3cm×3cm×3cm,盘光纤引出闪烁

光信号,用 ICCD 进行光电转换读

出。

在完成 HERD 量能器所有单元

结构性能测试后,进行了量能器原

型建造及宇宙线实验。量能器原型

由 24 块 CsI(Na)晶体配合波长位移

光纤组成 2×2×4 CsI(Na)阵列,光

纤信号经像增强器放大后由 ICCD

探测。图 4.27 是宇宙线信号能量分

辨率结果。HERD 量能器原型宇宙线测试结果表明:实验设计方案可行,能量分辨率可以满

足物理要求。在 2013 年所长工作报告中,HERD 项目列入了我所未来重点培育项目之一。

13) 极低本底反康 Gamma 谱仪的研制

痕量放射性探测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目前国内测量水平与国际

先进水平差距很大。极低本底测量装置定位于通用的地面探测器,将国内的痕量放射性测量

水平提高 1-2 个量级至 0.01 Bq/kg,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开放的测量实验室,一方面为

将来的地下粒子物理实验如中微子实验、暗物质实验的探测器材料选取提供测量手段,另一

方面,为广大的核分析、环保、电子、航天、医学、生物学等用户提供服务,提高相关领域

的研究水平。

图 4.26 HERD 探测器结构

图 4.27 宇宙线能量分辨率

Page 37: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33 |

2013 年,实验室完成了极

低本底反康伽马谱仪的建造。

谱仪的核心探测器是一台相对

效率 120%的高纯锗探测器,其

外部为 5.5cm厚的BGO晶体探

测器用作反康探测器,用来压

低能谱中的康普顿坪。反康的

外部是 15cm 厚的无氧铜与低

本底铅,用作环境伽马射线的

屏蔽。谱仪的 外层是 5cm 厚

的塑料闪烁体,用于宇宙线反

符合。

实验测试了谱仪的基本性能。其系统积分本底小于 0.01CPS,U 和 Th 检出限好于

0.01Bq/kg,峰康比约 1000:1。该装置已开始用于大亚湾实验二期的低本底材料的选择,如

大面积光电倍增管研制中玻璃的低本底控制。同时,该装置也对外开放共享。该装置用于高

能所的暗物质测量实验以及为北方夜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开展的高纯锗研制提供锗纯

度检测。测试了一系列样品,与外单位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符合较好。

14) 中子管装置的建设和调试

为了搭建一个探测器中子刻度平台,搭建了中子管装置,搭建了中子管的屏蔽体及门禁

系统,目前已经可以提供 14MeV 和 2.5MeV 的中子束流,并已经展开了 DYB-LS 的中子淬

灭效应实验。

中子管系统可以提供脉冲型和连续型的中子,14MeV 和 2.5MeV 的中子管都能提供脉

冲型和连续型快中子。

图 4.28 低本底反康 Gamma 谱仪及其结构示意图

Page 38: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34 |

图 4.29 中子管装置的控制平台及门禁系统 图 4.30 进行中的 DYB-LS 的中子淬灭实验

15) 正电子谱学技术研究

a) 脉冲慢正电子束谱仪的调试

慢正电子源部分采用购买自美国的 RGM 装置,由 22Na 源发射出的正电子经过此固态

氖慢化系统成为能量只有几个 eV 的慢正电子,而后束流被加速到约 20eV,经过磁场的输

运进入斩波器和集束腔中脉冲化,谱仪的时间分辨好于 500ns。

图 4.31 脉冲慢正电子束装置

b) 基于高能质子束流的 MeV 脉冲正电子束流设计

首次设计了基于散裂中子源的正电子源,以及首次设计行波斩波器直接对 MeV 正电子

进行斩波。此设计的正电子源具有独特的优势:1)脉冲性;2)MeV 量级的能量可调节性;

3)μ+—e+束流共生;4)相当高的符合效率,约为传统双 γ符合的 10~30 倍;5)可以忽略

的时间抖动(斩波器和样品之间);6)对样品的形状几乎无限制等。

Page 39: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35 |

基于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的正电子束流的产生并实现 PAS 应用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依次为:1)正电子的产生;2)正电子的收集、选择、约束和输运;3)正电子寿命谱测量

的实现。

图 4.32 脉冲型 MeV 正电子束流示意图

16) MUON 子束线设计

a) 大立体角输运 muon 和 pion 的共生装置的概念设计

提高 muon 的产率除了在材料的 MuSR 方面的应用外,在粒子物理方面如寻找 mu-e 反

转的稀有衰变(研究轻子味对称性破缺 cFLV),研究量子电动力学(QED),中微子工厂

的建设,μ对撞机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更高通量的 muon 源研究仍是非常紧迫。本

项目借鉴日本 MuSIC 收集超导螺线管的布局,将靶、辐射屏蔽物等都放置在超导螺线管内

部,这样与传统的在靶的外侧收集相比,增大了次级粒子的接收角,前者接收角的 大值为

1sr(J-PARC),一般的情况下只达到几百毫球面度,而使用超导螺线管布局的收集角度达 2πsr,

显著地提高了收集立体角。

b) MuSR 谱仪单路探测器时间性能测试

国际上现有的 MuSR 谱仪按照进入谱仪 muon 的时间结构分为脉冲型谱仪(日本 J-PARC

和英国 ISIS)和连续型谱仪(瑞士 PSI 和加拿大 TRIUMF),相比连续型谱仪,脉冲型谱仪具有

低本底、大时间窗的特点。基于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的 MuSR 谱仪将是世界第三家脉冲

型谱仪,通过研究提出了谱仪探测器阵列采用环形布局,每路探测器的性能测试实验研究正

在开展,这些工作将有利于我们了解和提升谱仪 终的整体性能。借鉴核探测领域中用作研

Page 40: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36 |

究闪烁体光衰减时间,光纤传输时间扩散以及光电倍增管渡越时间分散等微弱信号的单光子

方法,并参考 Geant4 模拟的单光子条件研究 MuSR 谱仪单路探测器的时间性能。研究表明,

单路探测器所能达到的 好时间分辨约 58ps。

2. 前端电子学

1) ASIC 研究进展

专用集成电路芯片(ASIC)是目前电子学研究发展的核心领域,目前它是制约我国核

探测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瓶颈。实验室开展用户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制,在气体、硅像素、

光电倍增管等多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并培养专门的人员,开展对芯片的测试以及新近芯片

封装方面的研究。

a) 气体探测器读出电路

针对 GEM 和 MicroMegas 两种微结构气体探测器,本年度继续开展二维条形接收极读

出电路的研究,主要基于两款现有的 ASIC 读出芯片开展系统设计:

方案一是基于过阈时间甄别(TOT),将电荷量转换为过阈宽度,同时产生到达时间信

息。在 FPGA 中集成 TDC 测量时间,并将其转换为幅度。本年度 FPGA 架构已有初步框架。

ASIC 方面进行了两版流片,前放输出波形良好,在电荷放大级测量中发现一些问题,已经

着手改进。

图 4.33 单光子符合时间测试系统图 4.34 单光子时间谱(时间分辨 58 ps)

Page 41: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37 |

方案二基于全波形输出,利用 FADC 进行波形采样和数字阈、数字寻峰操作。前端读

出芯片基于现有的 16 通道 GEMROC 芯片,后端部分目前也已初步完成架构,系统正尝试

与探测器进行联调。测试中发现基线小幅振荡等问题,目前正着手解决。

根据目前的进度,两种方案都有望在 2014 年上半年完成小系统的设计。

b) 硅像素及北方光源预研项目

按照北方光源硅像素预研项目进度,读出电路本年度完成了两次流片,分别是负电荷输

入 12×20 中等规模阵列(1.0 版芯片)和正电荷输入 12×20 中等规模阵列(1.1 版芯片)的

设计。芯片包含了全部单元模块,并按照 终芯片的布局进行版图设计,这样一旦测试通过

便可方便的扩展到 终版芯片的阵列规模。此外,根据同步光源今后的应用和发展方向,还

开展了相关方向的探索研究,完成了双阈值模式像素读出芯片的原型设计,以便初步的实现

能量窗口的判断功能。

本年度还按计划完成了三版芯片的测试工作,分别是 0.1 版单像素单元读出芯片、0.2

版 4×4 小像素阵列读出芯片和 1.0 版中等规模像素芯片。按照设计完成的先后顺序,分别

完成了像素单元模拟部分、数字时序,阵列计数读出等测试,并初步建立了像素一致性刻度

调节算法。根据测试结果,芯片各项指标均满足项目需要,其中等效输入端噪声为 102e,

刻度后通道一致性指标小于 50e。刻度后像素阵列可探测的 小输入信号为 1ke(3.6keV),

并且阵列可以工作在 30MHz 的全局读出时钟下,意味着在 终的像素阵列规模下(104×

72 像素),可以实现高于 2kHz 的刷新率。

为了配合项目整体需要,本年度还设计完成了 1:1 全尺寸的简化版像素芯片,用于对铟

球倒装焊工艺进行良率测试和评估。芯片包含 终版阵列规模,即 72×104,并按照 终版

芯片布局完成了整体版图。本年度完成了该芯片的工程批流片,并配合测试公司完成了晶圆

级裸片测试。之后将 12 片晶圆分别交付相关单位进行倒装焊工艺研究,目前已有三片封装

样品,即将开展测试和工艺评估工作。

c) 光电倍增管读出电路

Page 42: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38 |

针对散裂中子源多阳极光电倍增管应用,基于现有的基于商业芯片的方案,开发了自主

ASIC 替代方案,期望可以有效降低电子学成本。芯片包含前放、成形和甄别器,主要适应

光电倍增管的大动态范围应用。目前芯片已流片,预计即将接收芯片并开展测试联调工作。

针对江门中微子实验,本年度也在前放、主放和波形采样等方面开展了讨论。方案讨论

主要以基于传统光电倍增管的高增益情况和基于 MCP 光电倍增管的欠增益情况。根据工程

进度,计划在 2014 年度开展针对传统光电倍增管的小系统试制工作。

d) 大动态范围电荷测量前端 ASIC 电路研究

针对“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 -- 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LHAASO)的水契伦

科夫探测器阵列( WCDA )展开前端关键 ASIC 芯片设计。基于过阈时间法

(Time-over-Threshold,TOT)将输入电荷信息变换为输出脉宽与之对应的脉冲信号,配合

TDC 测量该脉冲的前后沿时间,可以同时获得时间和电荷信息。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

程重要方向性项目(KJCX2-YW-N27)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项目基金支持下,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大部在 ASIC 电路设计领域展开研究,进行了 QTC 集

成电路设计。目前已完成第三版的设计和测试。

电子学测量结果表明,此 ASIC 电路成功工作,基本性能已满足应用需求,目前正在进

行第四版电路的改进。此外,我们同时对基于成形+模拟数字变换技术的电荷测量方法展开

研究,进行了前端模拟电路的 ASIC 设计。

图 4.35 电容充放电型 QTC ASIC 单通道原理图 图 4.36 ASIC 芯片版图(3×3 mm)

Page 43: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39 |

图 4.37 关键节点测试波形 4.38 单通道 100 倍动态范围电荷精度测试结果

2)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质子加速器束流相位和位置测量系统研究

数字化束流相位(能量)和位置测量系统研究针对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ADS)中质子加速器的束测需求展开。在此研究中,将在单个

束流测量系统中同时实现束流的相位(能量)和位置测量,基于新型的射频信号直接正交欠

采样技术,可将输入束流感应信号直接转换为 I 和 Q 序列,同时简化了射频调理电路和数

字信号处理部分的复杂度。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大部在 2012 年工作基础上,2013 年度完成了原理

样机的设计和测试,包括:二次谐波系统(325 MHz)和基频系统(162.5 MHz)前端模拟

电路(AFE)及数字处理模块(DPB)。测试结果表明 12.5 MHz 的更新率下,在-44 dBm~ -4

dBm 动态范围内二次谐波系统相位测量精度好于 0.05°,位置精度好于 5 μm;基频系统相位

测量精度好于 0.03°,位置精度好于 3μm。两套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均好于应用需求。

此方向研究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要方向项目“ADS 质子直线加速器实时数字化束

流测量研究”(属教育部 985 专项基金)

支持,在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后,申请并

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

项目支持,并进一步加入到中国科学院战

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

ADS 嬗变系统”中,承担其中子课题

(XDA03020704)--“数字化束流位置与

相位测量研究”。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0

2

4

6

8

Normalized input(PE)

Q n

oise

pre

cisi

on(%

)

Test board 1 channel 1

图 4.39 测试系统照片

Page 44: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40 |

图 4.40 二次谐波系统相位精度测试结果 图 4.41 二次谐波系统位置精度测试结果

图 4.42 基频系统相位精度测试结果 图 4.43 基频系统位置精度测试结果

3)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CSR)外靶实验读出电子学研究

a) 系统工程复制与测试

实验室科大部在 2012 年系统工程复制的基础上,2013 年继续开展复制工作。完成了 6

个时钟扇出模块,各扇出通道时钟晃动小于 15 ps;60 个高精度时间电荷测量模块的调试测

试工作正在进行中,已完成的测试表明,时间精度好于 25 ps,电荷精度好于 5%,均满足设

计指标。此外,针对多模块共同工作时 burst 模式数据传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逻辑修改,

并完善了数据获取软件。

图 4.44 时钟扇出模块实物图 图 4.45 高精度时间电荷测量模块实物图

-60 -50 -40 -30 -20 -10 00

0.05

0.1

0.15

0.2

input amplitude (dBm)

Pha

se re

solu

tion

(°)

Phase resolusion (12.5MHz update)

phase sumphase diff

-60 -50 -40 -30 -20 -10 00

5

10

15

20

25

30

Input amplitude (dBm)

Pos

ition

reso

lutio

n (u

m)

Position resolusion,(12p5MHz update)

Xpos with LPFYpos with LPF

-60 -50 -40 -30 -20 -10 00

0.05

0.1

0.15

0.2

input amplitude (dBm)

Pha

se re

solu

tion

(°)

Phase resolusion (12.5MHz update)

phase sumphase diff

-60 -50 -40 -30 -20 -10 00

5

10

15

20

Input amplitude (dBm)

Pos

ition

res

olut

ion

(um

)

Position resolusion,(12p5MHz update)

Xpos with LPFYpos with LPF

Page 45: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41 |

图 4.46 时钟扇出模块各通道时钟晃动测试结果

图 4.47 高精度时间电荷测量模块时间精度测试 图 4.48 高精度时间电荷测量模块电荷精度测试

b) 系统扩展

在预研系统基础上,针对完整电子学系统的需求,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

大部进行了时钟系统和触发系统的设计。由于系统的分散式特点,时钟系统采用主从式设计,

主从模块之间采用光纤传输时钟;触发系统采用总触发-子触发设计,利用 FPGA 内部高速

串行接口 GTP 进行编码/译码、串并之间相互转换,在总触发模块与子触发模块间采用光纤

传输触发和命令信号,实现可重构性。目前,时钟系统主、从模块正在调试和测试中;总触

发模块在焊接调试中,子触发模块正在进行 PCB 设计。

图 4.49 主时钟模块实物图 图 4.50 从时钟模块实物图

0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151617181956789

101112131415

通通抖抖

/ps

0 500 1000 15000

10

20

30

输输输输输输/mv

单通

通单

单单

单单

输/p

s

0 500 1000 15000

0.5

1

1.5

2

2.5

输输输输输输/mV

电电

单单

单输

/%

Page 46: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42 |

4) 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LHAASO)读出电子学研究

针对“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 -- 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LHAASO)的水契伦

科夫探测器阵列(WCDA)读出电子学展开研究。LHAASO WCDA 共包含 4 个 150 m×150

m 的水池,共 3600 个 PMT 读出通道,要求在 9 万平方米的面积内实现高精度的时间和电

荷测量。同时 PMT 输出信号范围达到 1~ 4000 PE。针对电子学设计需求,核探测与核电子

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大部提出了三个创新技术并展开研究:

a) 基于 PMT 阳极和第十打拿极进行信号读出,使用分段式数字化技术路线和分布式

前端读出方案,实现大动态范围信号读出;

b) 基于精简改进的“White Rabbit”协议和数据、指令、时钟融合传输技术的大面积

全局同步时钟和数据传输机制;

c) 基于“Triggerless”(无触发)理念的新型触发判选系统。

2013 年度完成了主要电路模块的设计和测试。其中,每个模拟前端电路(FEE)包含 9

个 PMT 处理通道,进行数字化后,将数据通过光纤汇总给时钟及数据传输模块(CDTM)。

同时 CDTM 将时钟通过光纤发送给多个 FEE,并基于实时相位测量和动态补偿实现各 FEE

节点时钟同步。

图 4.51 FEE 测试照片 图 4.52 阳极通道电荷精度测试结果

图 4.53 打拿级通道电荷精度测试结果 图 4.54 时间精度测试结果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0

5

10

15

20

25

30

光电光光(PE)

电电单输(

%)

0.3 PE

S. PE

0 1000 2000 3000 40000

2

4

6

8

光电光光(PE)

电电单输

(%)

30 PE

0 50 100 1500

0.5

1

1.5

2

光电光光(PE)

单单单

输(

ns)

0.5 PE

S.PE

Page 47: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43 |

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在 1~4000 PE 范围内 FEE 电子学电荷测量结果好于 15%,时间

精度(RMS)好于 0.5 ns,满足应用需求。

图 4.55 相位动态调节测试照片 图 4.56 相位补偿性能测试结果

相位补偿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单个 FEE 和 CDTM 之间的相位动态调节误差好于 0.1 ns,

满足应用需求。目前正在展开进一步的测试及关键电路模块的改进和完善。

3. 大容量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

1) xTCA 国际新标准及其应用

刘振安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在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中做出贡献,并代表高能所与 SLAC、

FNAL、DESY 等世界知名实验室共同发起了 xTCA 新标准的制定委员会,并作为执委和协

调委员会文档秘书发挥作用,对国内研究工作给与促进。项目委员会 2013 年度又完成了第

三个标准文件:物理实验中时钟与触发信号的设计指导文件 PDG.0 R9。在硬件设计与验证

方面,实验室在 2013 年度设计了一款双宽 MTCA 插件成功应用于 BESIII 小角亮度探测器

读出系统,另一款双宽 MTCA 和两款单款 MTCA 插件应用于 TREND 项目。第三版 xFP 板

应用到 DEPFET/PXD 项目。

在 BelleII 实验的建造中,与 KEK 数据获取组(DAQ 组)合作,日方提供辅助支持,

中方承担探测器全局数据高速读出与传输(Belle2link)的方案设计(TDR)、样机研制、

批量生产、系统联调等任务。2013 年合作组已完成 80 块 HSLB 高速数据传输板的量产,并

发往日本。刘振安研究员作为 Belle2link 移植联调工作组的组长,组织 BelleII 各个探测器电

子学读出的联调与改进,并组织批量生产工作。与德国吉森大学合作,德方负责算法研究,

中方承担硅像素探测器(PXD)数据读出与减低系统(PXD/DAQ)的硬件研制。作为高能

2 4 6 8 10 12 14 166100

6200

6300

6400

6500

6600

6700

单单测光

Del

ay:

ps

clock delay between master and fee

Page 48: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44 |

所国际领先的 xTCA 研制技术的应用案例,2013 年度实验室高能所部完成了基于 xTCA 的

PXD/DAQ 的核心插件的 xFP 板第三版的研制与实验验证,并提交 10 块小批量给德国合作

方进行调试及 DESY 束流实验等。

在 PANDA 国际项目中,实验室高能所部组成的硬件合作组,与德国吉森大学合作,承

担了基于无硬件触发理念的新型 PANDA 触发与数据获取系统的研制。合作中,德方合作者

负责数据读出及处理算法研究,中方合作组负责硬件设计。2013 年度实验室完成了基于

ATCA 的 PANDA 实验触发与数据获取系统核心部件“计算节点”的小批量生产,发给

PANDA 合作组欧洲其他合作单位采用。中国硬件合作组提出了基于 xTCA 标准的改进设计,

以便定时系统的有效实现,并获得了合作组的认可。在软件方面,实验室对电磁量能器子系

统触发与数据获取系统的软件进行了改进研究。

2)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 DAQ 远程监控软件开发

开发了基于 Web 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软件,提供 DAQ 的远程监控功能。如图 4.57 为

Overview 界面,提供了三个实验厅的 DAQ 运行情况,可以直观快速的了解 DAQ 的整体状

态,包括主要的运行参数和事例率曲线显示等,详细的运行状态分散在其它页面分别显示。

如图 4.58 为直方图显示界面,提供了实时的在线直方图(黑色)和参考直方图(红色)对

照显示,根据探测器和电子学插件分类进行显示。

图 4.57 Overview 页面

图 4.58 直方图显示界面

Page 49: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45 |

如图 4.59 为 DAQ 运行控制页面,三个实验厅各有一个页面,分别提供了消息报告显示、详细

运行参数显示、参数修改、程序状态显示和运行控制按钮等功能,具有和现场运行控制软件的基本

一致的功能,满足远程控制的需求。

图 4.59 运行控制界面

该软件自 7 月开始运行,提供远程值班服务,有三分之二的值班任务,通过互联网远程实现,

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大亚湾合作组成员提供了方便,减少了大量的现场值班费用。

3) 万兆网络性能研究

由于万兆网络设备的降价和增长,有必要对于万兆网络的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估,为万兆网络设

备在数据获取系统中应用提供技术准备。如图 4.60 为万兆网卡的点对点测试结果,使用两台服务器

通过万兆网卡传输数据,测试性能:发送端的 CPU 占用率在数据包小于 2800B 时始终保持在 100%

(单核单线程),此时接收端的 CPU 占用率呈上升趋势,网络传输速度呈上升趋势,在这个阶段,

发送端的 CPU 是瓶颈。当数据包长度在 5300B 左右网络传输速度达到 大值约为 9400Mb/s,此后

保持相对稳定,达到接近万兆的数据传输水平。

图 4.60 万兆网卡点对点测试结果

Page 50: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46 |

如图 4.61 为万兆网络多对一的测试结果,测试使用了 12 台服务器通过千兆网卡向一台万

兆网卡的服务器(多核多线程)发送数据,测试性能:当数据包长度在 160B 左右网络传输速度达

到 大值约为 9400Mb/s,此后保持相对稳定。整个过程中网络传输速度随着数据包增加达到 大值

的速度较快,这是由于接收端服务器采用多线程技术更好地利用了 CPU。

图 4.61 网络多对一测试结果

(三)实验室重大成果——北京谱仪实验发现带电类粲偶素 Zc(3900)

2012年12月14日至2013年1月14日一个月时间内,北京谱仪实验在质心系能量4.26GeV采集了

525pb-1积分亮度的数据,是此前美国康奈尔的CLEO-c实验数据的40倍。在随后的分析中,观测到约

1500个含有一对+-粒子和一个J/粒子的事例,其中约四分之一的事例中含有Zc(3900)信号。Zc(3900)

的质量比一个氦原子略大,寿命很短,在10-23秒内衰变为一个带电粒子和一个J/粒子。Zc(3900)

含有粲偶素中的粲夸克和反粲夸克成分,同时带有跟电子相同或相反的电荷,这与目前所知的粲偶

素只含有粲夸克和反粲夸克从而都不带电不同,提示其中至少含有四个夸克。

2013年6月17日,BESIII实验发现Zc(3900)的论文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杂志正式在线发表。6月18日,《自然》(nature)杂志就此发表了题为“Quark quartet opens fresh vista

on matter(夸克‘四重奏’打开了物质世界一扇崭新的大门)”的新闻报道,报道称找到一个四夸

克构成的粒子将意味着宇宙中存在奇特态物质。人们对于新发现的Zc(3900)粒子中包含四个夸克没有

太多异议,主要的争议是四个夸克如何构成这个粒子。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由两个普通介子构成的

类似于分子的结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四夸克态粒子——由四个夸克紧密构成的统

一体。

BESIII实验发现Zc(3900)的论文同时被Physical Review Letters编辑特别推荐,并特别邀请匹兹堡

大学的著名强子物理学家Eric Swanson教授作题为“New Particle Hints at Four-Quark Matter(新粒子

Page 51: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47 |

暗示存在四夸克物质)”的评论。评论认为,BESIII实验发现的新粒子Zc(3900)对于我们理解强子的

基本结构非常重要。“如果四夸克解释得到确认,粒子家族中就要加入新的成员,我们对夸克物质

的研究就需要扩展到新的领域。”,Swanson说,“尽管当前的实验数据还不能对此作出定论,但是

这表明我们对于夸克的理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 4.62 BESIII 实验发现的带电类粲偶素 Zc(3900)[左]和它可能的夸克结构示意图[右]

值得指出的是,在 BESIII 合作组宣布该发现以后,日本的 Belle 实验一周之后立刻报道发现了

相同粒子。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也利用美国 CLEO-c 实验的数据证实了 ZC(3900)粒子。在该研究

中,BESIII 实验总共观测到 1595 个信号事例,本底水平约 10%。和 Belle 实验(总共 689 个信号,

本底水平约 20%)和 CLEO-c 实验数据(信号非常小)相比,BESIII 具有信号大,本底水平低的明

显优势。BESIII 实验在类粲偶素领域的首战告捷,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科学家们纷纷表示

非常“期待和渴望”BESIII 实验更多的研究结果。BESIII 实验目前已采集到更多的数据,将以 ZC(3900)

这个奇特共振结构的研究为突破口,在更多数据的基础上,全面理解近年来发现的一系列新的粲偶

素或类粲偶素粒子,并确认奇特强子的存在。

Page 52: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48 |

(四)附表

1)国家科研项目一览表(经费单位:万元)

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总经费

(万元)

本年实到经费

(万元) 负责人

1 "863"计划 拖缆地震采集系统传输协议升级 2012-11 2015-12 158.00 47.40 宋克柱

2 973 计划 反应堆中微子能谱分析 2013-01 2017-08 408.00 105.00 曹 俊

3 973 计划 探测器性能研究 2013-01 2017-08 560.00 197.00 衡月昆

4 973 计划 电子学性能研究 2013-01 2017-08 656.00 206.00 王 铮

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ITER 多球中子谱仪电子学系统、实时解谱软件的研究 2012-09 2013-06 45.00 18.00 阴泽杰

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高能量粒子约束与损失研究 2013-01 2017-12 426.50 233.39 杨青巍

7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

开发专项 高性能质谱分析系统研究 2012-10 2016-09 436.39 100.00 阴泽杰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低本底探测器技术研究 2009-01 2012-12 259.00 3.60 王贻芳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TeV 高能强子对撞实验物理研究 2011-01 2014-12 200.00 80.00 韩 良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过阈时间原理等新方法、前沿技术的高集成读出电子

学研究 2011-01 2014-12 260.00 130.00 安 琪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功能氧化物材料中缺陷演化的正电子湮没技术分析和表

征 2012-01 2014-12 30.00 9.00 刘建党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ICF 中子谱仪中的数字脉冲处理技术研究 2012-01 2014-12 28.00 8.40 李 锋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 ICCD 读出的三维中子成像探测器研究 2012-01 2015-12 32.00 9.60 俞伯祥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国产 CPU 的高性能数据获取和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前

端控制器的研究 2012-01 2014-12 30.00 9.00 庄 建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二维位置灵敏涂硼 GEM 中子探测器 2012-01 2015-12 280.00 84.00 陈元柏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连续闪烁体 PET 探测器的高时间分辨技术研究 2013-01 2016-12 100.00 10.00 王永纲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能高密度前沿新型窄气隙 RPC 气体探测器研究 2012-12 2016-12 120.00 12.00 韩 良

Page 53: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49 |

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 LMRPC 技术的高时间分辨宇宙线测试平台研制 2012-12 2016-12 100.00 10.00 李 澄

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科学级成像系统中高速数字化方法及系统高性能技术的

研究 2012-12 2016-12 96.00 9.60 王 坚

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用电子学方法实现地震勘探动圈检波器性能改进的研究 2012-12 2016-12 80.00 8.00 宋克柱

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声子探测的新型低温探测器的研究 2013-01 2016-12 100.00 10.00 彭海平

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用于同步辐射测量的阻性 MicroMEGAS 研究 2012-12 2016-12 100.00 10.00 祁辉荣

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用于微气隙气体探测器的像素型读出电子学系统研究 2012-12 2016-12 110.00 11.00 江晓山

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谱仪 III 主漂移室内室改进的 MAPS 探测技术研究 2013-01 2016-12 280.00 133.00 欧阳群

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CSR 外靶上核物质状态方程的物理研究和实验准备 2013-01 2016-12 280.00 140.00 邵 明

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 TOT 读出的一维单丝同步辐射衍射探测器研制 2014-01 2016-12 30.00 18.00 代洪亮

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电流模式的能量测量像素读出芯片设计和架构的研

究 2014-01 2016-12 30.00 18.00 魏 微

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厚 GEM 与微针探测器的闪烁光读出方法研究 2014-01 2016-12 30.00 18.00 王志刚

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双发光晶体 CsI(Na)及液氙主动屏蔽的 WIMPs 直接探

测器研究 2014-01 2016-12 30.00 18.00 孙希磊

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用于同步辐射的硅像素探测器关键技术研究 2014-01 2018-12 360.00 144.00 江晓山

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用于 GEM 探测器的高集成度专用集成电路研制 2014-01 2017-12 96.00 48.00 王 铮

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 GEM 探测器的阻性阳极二维插值读出方法研究 2014-01 2017-12 86.00 43.00 董明义

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探测暗物质晶体的核反冲刻度实验 2014-01 2017-12 97.00 48.50 吕军光

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向同步辐射应用的 SOI 探测技术研究 2014-01 2017-12 102.00 51.00 欧阳群

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强子对撞机上双玻色子末态过程中 Higgs 粒子的研究和新

物理的寻找 2014-01 201812 370.00 148.00 赵政国

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厚气体电子倍增器读出的穿越辐射探测器研究 2014-01 2017-12 102.00 51.00 邵 明

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可重构核探测系统框架研究 2014-01 2017-12 98.00 49.00 金 革

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大型望远镜观测系统中智能化处理的研究 2012-01 2014-12 30.00 15.00 王 坚

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大面积 GEM 探测器研制 2011-01 2013-12 30.00 18.00 周 意

Page 54: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50 |

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粒子探测器的高速数字化脉冲形状甄别电路及基于 FPGA

逻辑的实时甄别算法研究 2012-12 2015-12 30.00 16.02 封常青

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射频信号直接正交欠采样的新型数字化束流测量方

法研究 2012-12 2015-12 24.00 14.40 赵 雷

42 国家级其他项目 粒子物理理论与实验研究 2011-09 2013-08 89.00 18.00 赵政国

43 院先导性专项 数字化束流位置与相位测量研究 2012-01 2013-12 60.00 17.95 安 琪

44 院先导性专项 暗物质粒子探测器 2011-01 2015-12 4500.00 646.00 王焕玉

45 院先导性专项 暗物质粒子卫星有效载荷-暗物质粒子探测器-BGO 量能器

及物理设计 2011-12 2015-12 10000.00 1005.05 刘树彬

46 院先导性专项 新型高能电子和伽玛探测器的预先研究 2011-10 2013-09 50.00 6.00 刘树彬

47 院先导性专项 总体 2013-01 2017-12 13000.00 255.75 曹 俊

48 院先导性专项 中心探测器 2013-01 2017-12 23300.00 344.04 衡月昆

49 院先导性专项 新型光电倍增管研制 2013-01 2017-12 43700.00 1556.5 刘术林

50 院先导性专项 液体闪烁体研制 2013-01 2017-12 48215.00 278.79 周 莉

51 院先导性专项 电子学与触发 2013-01 2017-12 17271.00 46.40 王 铮

52 院先导性专项 数据获取与探测器监测 2013-01 2017-12 4586.00 215.63 朱科军

53 院先导性专项 土建与通用 2013-01 2017-12 40256.00 932.20 李小男

54 部委项目 荷电粒子探测器研制 2013-03 2015-12 100.00 28.50 刘术林

55 部委项目 创新交叉团队 2013-01 2016-12 100.00 28.50 朱科军

56 部委项目 中科院百人计划 2012-03 2015-03 200.00 70.00 彭海平

57 部委项目 高能物理实验与探测器研制 2011-03 2015-12 170.00 28.50 衡月昆

58 部委项目 青年创新促进会 2012-01 2014-12 40.00 9.50 金大鹏

59 部委项目 青年创新促进会 2011-01 2013-12 10.00 9.50 孙志嘉

60 部委项目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物理研究 2011-01 2014-12 500.00 76.00 曹 俊

61 部委项目 极低本底测量平台反康普顿伽玛谱仪的研制 2012-01 2013-12 293.00 83.60 胡 涛

62 部委项目 Atlas-BESIII 物理研究 2012-09 2015-09 200.00 76.00 娄辛丑

Page 55: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51 |

63 部委项目 北京谱仪端盖飞行时间探测器及主漂移室内室升级改造 2013-01 2017-12 1759.00 1500.00 衡月昆

64 部委项目 青年千人科研启动经费 2013-01 2015-12 200.00 70.00 方亚泉

65 部委项目 M-TEM 数据传输系统与传感器 2013-01 2016-12 684.00 98.40 武 杰

66 部委项目 MEMS 数字检波器通讯接口关键技术研究 2011-01 2015-12 270.00 31.79 武 杰

67 部委项目 大面积位置灵敏塑料闪烁体光纤读出方案研究 2012-11 2013-10 5.00 5.00 张云龙

68 部委项目 新型抗辐射前置放大器的研究 2013-10 2014-09 5.00 5.00 曹宏睿

计: --- --- --- --- 216282.89 9754.51 ---

2)国际合作项目一览表

序号 合作国别 合作单位 项目名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总经费(万元) 本年实到经费(万元) 负责人

1 捷克 查尔斯大学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与捷克国

际合作 2008-01 2013-12 1725.6381 438.70 王贻芳

2 意大利 INFN-MILANO 中微子中意合作 2013-01 2016-12 28.00 28.00 曹 俊

3 美国 BNL 国家实验室 STAR 新型μ子探测器建造及相关

物理研究 2011-01 2013-12 95.00 28.50 孙勇杰

合计 --- --- --- --- --- 1848.6381 495.20 ---

3)横向合作及其它项目一览表

序号 委托单位 项目名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总经费

(万元)

本年实到经

费 (万元)负责人

1 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条纹变像管弱光测试系统研制 2012-12 2014-12 49.00 39.00 钱 森

Page 56: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52 |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工程物

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朔料闪烁体性能测试 2013-06 2014-06 2.30 2.17 俞伯祥

3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热中子探测用 Ce:Li6Lu(BO3)3 晶体闪烁性能测试 2013-05 2016-12 8.00 6.13 衡月昆

4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HL-2M 全数字积分器系统的预研制 2013-05 2013-12 27.00 16.20 阴泽杰

5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ITER NFM 前置放大器关键技术研制 2013-07 2014-06 16.00 9.60 阴泽杰

6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基于 FPGA 的实时数字相位比较技术数采系统研制 2013-01 2013-12 75.00 30.00 阴泽杰

7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数字化全裂变室中子通量测量原理样机研制 2013-10 2014-09 48.00 24.00 阴泽杰

8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CSR 外靶实验闪烁体探测器读出电子学系统研制 2013-04 2013-11 88.00 55.00 安 琪

9 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数字化 BPM 信号处理器”软件开发 2013-07 2013-10 11.30 6.30 安 琪

10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

究所 光子计数成像探测器读出电路研制 2012-11 2013-03 10.00 4.00 金 革

11 中山大学 双波长激光光源研制 2013-01 2014-12 18.00 18.00 金 革

12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中子剂量率仪电子学系统研制 2013-08 2014-12 6.00 2.00 金 革

合计 --- --- --- --- 358.6 212.40 ---

4)其他项目

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开始时

间 结束时

间 总经费 (万元)

本年实到经

费(万元)负责人

1 所创新-自主部署 利用 Cs(Na)大晶体在地下探测暗物质粒子(前期研究) 2011-01 2014-12 200.00 150.00 吕军光

2 所自主部署 试验束靶室混合剂量测量及应用研究 2013-01 2015-12 18.00 18.00 胡涛

3 所自主部署 用于 GEM 探测器的高集成度专用集成电路研制 2013-01 2015-12 6.00 6.00 陆卫国

4 所自主部署 高宽带数据获取技术研究 2013-01 2015-12 6.00 6.00 李飞

5 所自主部署 重点实验室档案管理系统 2013-01 2015-12 3.00 3.00 陈玛丽

6 所自主部署-引进人才 Atlas-BESIII 新粒子寻找 2012-01 2014-12 250.00 100.00 娄辛丑

Page 57: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53 |

7 重大科学工程运行维护经

费 BESIII 运行费 2005-01 --- 7131.94 875.24 朱科军

8 重大科学工程运行维护经

费 中微子实验运行费 2 2010-01 --- 5400.00 1200.00

王贻芳

9 所自主部署 谱仪软件系统的开发 2013-01 2015-12 50.00 50.00 张俊荣

10 所引进人才 基于 cmos 工艺的单片式像素探测器关键技术研究 2013-01 2015-12 10.00 10.00 张颖

11 所自主部署 PIXEL 探测器研制 2013-01 2015-12 100.00 100.00 娄辛丑

12 所引进人才 Higgs 工厂探测器设计及优化 2013-01 2015-12 50.00 50.00 阮曼奇

13 所引进人才 Higgs 物理研究及硅像素探测器研究 2013-01 2015-12 50.00 50.00 朱宏博

14 科大人才引进计划 2011-08 2013-12 130.00 15.00 黄光顺

15 科大人才引进计划 高能量分辨率前向量能器性能研究 2011-12 2013-12 40.00 15.00 张一飞

16 科大重要方向项目培育基

金 ADS 质子直线加速器实时数字化束流测量研究 2013-01 2014-12 100.00 40.00 赵雷

17 科大青年创新基金 制作大面积 GEM 探测器(30cm×30cm)原型 2013-01 2014-12 30.00 18.00 周意

18 科大青年创新基金 基于可重构技术的天文仪器前端数据获取平台的研究 2013-01 2014-12 15.00 9.00 王坚

19 科大青年创新基金 大面积位置灵敏塑料闪烁体光纤读出系统研究 2013-01 2014-12 15.00 9.00 张云龙

20 科大青年创新基金 高分辨宇宙线测试装置研制 2013-01 2014-12 18.00 7.20 孙勇杰

21 科大青年创新基金 类氢原子及其反原子的探索 2011-07 2013-07 18.00 7.20 张一飞

22 科大青年创新基金 基于熵方法的网络状态精细分析的研究 2011-07 2013-07 15.00 6.00 曹平

23 科大青年创新基金 LHC 上规范粒子自耦合中新物理的精确研究 2011-07 2013-07 13.00 5.20 郭磊

24 科大青年创新基金 空间实验中抗辐射高精度时间数字变换技术研究 2011-07 2013-07 12.00 4.80 封常青

25 科大青年创新基金 LHC 强子对撞机上 jet 误判 gamma 的研究 2011-07 2013-07 12.00 4.80 刘明辉

26 科大青年创新基金 北京谱仪 BESIIII 上 pion 和 kaon 单举产生 2013-01 2014-12 10.00 6.00 鄢文标

27 科大青年创新基金 抗辐射前置放大器的研究 2013-01 2014-12 10.00 6.00 曹宏睿

28 科大青年创新基金 精细正电子湮没参数获取的研究 2013-01 2014-12 10.00 6.00 刘建党

29 科大青年创新基金 大立体角捕获输运 muon 和 pion 的共生装置的概念设计 2013-01 2014-12 10.00 6.00 成斌

Page 58: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54 |

30 科大青年创新基金 位置灵敏型E-E 空间粒子望远镜系统的研究 2013-01 2014-12 10.00 6.00 李翠

合计 --- --- --- --- 13742.94 2789.44 ---

5)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自主研究课题一览表

号 课题名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总经费(万元) 本年度经费(万元) 负责人

1 用于高能物理实验的高性能以太网数据传输技术研究 2013-05 2014-05 10 10 曹 平

2 ATLAS sTGC 前端读出系统研究 2013-05 2014-05 40 40 韩 良

3 用于同步辐射实验的小规模硅像素探测器读出电子学芯片设计及测试 2013-05 2014-05 50 50 江晓山

4 通用多功能高精度核探测系统研究 2013-05 2014-05 10 10 金 革

5 用于 MicroMEGAS 二维读出电子学系统的研究 2013-05 2014-05 13 13 李怀申

6 SOI 像素探测器的关键技术研究 2013-05 2014-05 15 15 卢云鹏

7 基于 TOT 的高计数型 GEM+Micromegas 探测方法研究 2013-05 2014-05 15 15 祁辉荣

8 CsI(Na)暗物质探测液氙主动屏蔽反符合技术研究 2013-05 2014-05 10 10 孙希磊

9 基于 10B 薄膜和多丝正比室结构的新型中子探测器研究 2013-05 2014-05 15 15 孙志嘉

10 新型微针探测器性能研究 2013-05 2014-05 10 10 王志刚

11 二维带电粒子鉴别系统的研究 2013-05 2014-05 10 10 吴 智

12 低中子吸收和低放射本底国产厚 GEM 研究 2013-05 2014-05 12 12 谢宇广

13 基于 THGEM 的数字强子量能器的可行性研究 2013-05 2014-05 10 10 俞伯祥

14 基于 TOT 方法与电流处理技术的大动态范围信号读出 ASIC 电路研究 2013-05 2014-05 20 20 赵 雷

15 NS2 大面积 GEM 探测器的制作以及结合基于 APV25-S1 芯片的读出电子学

系统的调试 2013-05 2014-05 20 20 周 意

计 --- --- 260 260 ---

Page 59: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55 |

6)获奖等重要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获奖类别 等级 完成人及排序

1 发挥教学团队功能,建立本科普通物理

教学的新体系 安徽省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 叶邦角,刘 斌#,尹 民#, 陈向军#,朱晓东#,程福臻#,向守平#

2 求新求实,研究生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和

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安徽省教学成果奖 三等奖 孙腊珍,张增明#,许立新#,宋克柱,叶邦角

3 《电磁学》 国家精品课程 叶邦角

(#标注的为非实验室固定人员)

7)发表论文列表

号 论文类

型 论文题目 刊物名称 卷期页码 作者

通讯作

者 检索/影响因子

1 国外重

要刊物

A Fully Digital Beam Position and Phase

Measurement Electronics for the proton

LINAC in ADS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3, 333-335:

379-388

HU Xiaofang, ZHAO Lei, GAO

Xingshun, LIU Shubin, AN Qi 胡晓芳*

其他收

2 国外重

要刊物

Multi-time averaging TDCs implemented

in an Actel Flash-based FPGA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3, 336-338: 9-18

Xi Qin, Changqing Feng, Deliang Zhang,

Lei Zhao, Shubin Liu, and Qi An 秦 熙*

其他收

3 国外重

要刊物

A real-time n/γ digital pulse shape

discriminator based on FPGA

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 2013, 72: 30-34

Shiping Li, Xiufeng Xu, Hongrui Cao,

Guoliang Yuan, Qingwei Yang, Zejie Yin 李世平*

SCI 收录

/1.179

4 国外重

要刊物

Study of Central Control System for

FAST Experimental Astronomy 2013, 36(3): 569-589

Jian Wang, Ming-Cheng Luo, Wen-Qing

Wu, Jia-Jing Liu, Peng-Yi Tang, Li-chen

Zhu, Ge Jin

王 坚SCI 收录

/2.969

5 国外重

要刊物

A Real-Time Design Based on FPGA for

Expeditious Error Reconciliation in

QKD System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2013, 8(1):184-190 Ke Cui, Jian Wang, Hong-Fei Zhang,

Chun-Li Luo, Ge Jin, and Teng-Yun Chen 王 坚

SCI 收录

/1.895

Page 60: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56 |

6 国外重

要刊物

The Instrument Band Width Effect in

Jitter and BER Test for High-Speed

Serial Interconnec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2013, 61(1): 256-262 Yang Jun-Feng, Song Ke-Zhu, and Cao

Ping 杨俊峰

SCI 收录

/2.229

7 国外重

要刊物

Improved Statistics Based Positioning

Scheme for Continuous Thick Crystal

PET Detectors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2013, 60(3):

1527-1532

Wang Yonggang, Cheng Xinyi, and Li

Deng 王永纲

SCI 收录

/1.219

8 国外重

要刊物

A 1.6-Gsps High-Resolution Waveform

Digitizer Based on a Time-Interleaved

Technique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2013, 60(3):

2180-2187

Lei Zhao, Xiaofang Hu, Changqing Feng,

Shaochun Tang, Shubin Liu, and Qi An 赵 雷

SCI 收录

/1.219

9 国外重

要刊物

The Design of a 16-Channel 15 ps TDC

Implemented in a 65 nm FPGA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2013, 60(5):

3532-3536

Lei Zhao, Xueye Hu, Shubin Liu, Jinhong

Wang, Qi Shen, Huanhuan Fan, and Qi An赵 雷

SCI 收录

/1.219

10 国外重

要刊物

A Prototype Clock System for LHAASO

WCDA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2013, 60(5):

3537-3543

Linfeng Shang, Kezhu Song, Ping Cao,

Cheng Li, Shubin Liu, and Qi An 商林峰*

SCI 收录

/1.219

11 国外重

要刊物

A Stepped-Up Tree Encoder for 10-ps

Wave Union TDC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2013, 60(5):

3544-3549

Xueye Hu, Lei Zhao, Shubin Liu, Jinhong

Wang, and Qi An 赵 雷

SCI 收录

/1.219

12 国外重

要刊物

Development of a High Resolution TDC

for Implementation in Flash-Based and

Anti-Fuse FPGAs for Aerospace

Applic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2013, 60(5):

3550-3556

Xi Qin, Changqing Feng, Deliang Zhang,

Bin Miao, Lei Zhao, Xinjun Hao, Shubin

Liu, and Qi An

封常青SCI 收录

/1.219

13 国外重

要刊物

A High-Density Time-to-Digital

Converter Prototype Module for BES III

End-Cap TOF Upgrade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2013, 60(5):

3563-3569

Huanhuan Fan, Changqing Feng, Weijia

Sun, Chunyan Yin, Shubin Liu, and Qi An范欢欢*

SCI 收录

/1.219

14 国外重

要刊物

An FPGA-Based TDC for Free Spac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2013, 60(5):

3570-3579

Qi Shen, Shengkai Liao, Shubin Liu,

Jinhong Wang, Weiyue Liu, Chengzhi

Peng, and Qi An

沈 奇* SCI 收录

/1.219

Page 61: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57 |

15 国外重

要刊物

A Two-Stage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for

DAQ in Thousand-channel Physics

Experime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2013, 60(5):

3678-3682

Kezhu Song, Ping Cao, Junfeng Yang,

Guiping Cao, and Qi An 宋克柱

SCI 收录

/1.219

16 国外重

要刊物

Low Power, Accurate Time

Synchronization MAC Protocol for

Real-time Wireless Data Acquisi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2013, 60(5):

3683-3688

Jie Zhang, Jie Wu, Zhao Han, Liefeng Liu,

Kaiyun Tian, and Juan Dong 张 杰

SCI 收录

/1.219

17 国外重

要刊物

The design of 8-Gbps VCSEL drivers for

ATLAS liquid Argon calorimeter

upgrade

Journal of Instrumentation 2013, 8(1): C01031

F. Liang, D. Gong, S. Hou, T. Liu, C. Liu,

D.S. Su, P.K. Teng, A.C. Xiang, J. Ye and

G. Jin

金 革SCI 收录

/1.656

18 国外重

要刊物

Calibration algorithms of RPC detectors

at Daya Bay Neutrino Experiment Journal of Instrumentation 2013, 8(3): T03007

Z.Ning, Q.M.Zhang, J.L.Xu, L.

Lebanowski, J.W.Zhang, C.G.Yang, M.He,

J.Zhao, J.H.Zou, V.Pec, Sh.-K.Lin

张清民* SCI 收录

/1.656

19 国外重

要刊物

Positron annihilation study of the

Mg-Zn-Y alloys with long period

stacking ordered (LPSO) structures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2013, 443: 012029

H X Xu, K Inoue, Y Nagai, T Toyama, Y

Matsukawa, A Kuramoto, D Egusa, E Abe

and B J Ye

Y

Nagai#

其他收

20 国外重

要刊物

Monovacancies and Na substitutional

defects in PbTe: theoretical positron

annihilation study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2013, 443: 012030

J D Liu, B Cheng, L J Zhang, J Zhang, H

M Weng and B J Ye 叶邦角

其他收

21 国外重

要刊物

Vacancy Associates Promoting

Solar-Driven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Ultrathin Bismuth Oxychloride

Nanoshee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3, 135(8):

10411-10417

Meili Guan, Chong Xiao, Jie Zhang,

Shaojuan Fan, Ran An, Qingmei Cheng,

Junfeng Xie, Min Zhou, Bangjiao Ye, and

Yi Xie

谢 毅# SCI 收录

/10.677

22 国外重

要刊物

A 128-CHANNEL HIGH PRECISION

TIME MEASUREMENT MODULE

Metrology and

Measurement Systems 2013, 20(2): 275–286

Longfei Kang, Lei Zhao, Jiawen Zhou,

Shubin Liu, Qi An 赵 雷

SCI 收录

/0.982

Page 62: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58 |

23 国外重

要刊物

The performance of a prototype array of

water Cherenkov detectors for the

LHAASO project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A

2013, 724: 12-19

Q. An,Y.X. Bai, X.J. Bi, Z. Cao, J.F.

Chang, G. Chen, M.J. Chen, S.M. Chen,

S.Z. Chen, T.L. Chen, X. Chen, Y.T. Chen,

S.W. Cui, B.Z. Dai, Q. Du, Danzengluobu,

C.F. Feng, S.H. Feng, B. Gao, S.Q. Gao,

M.M. Ge, M.H. Gu, X.J. Hao, H.H. He, C.

Hou, H.B. Hu, X.B. Hu, J. Huang, W.P.

Huang, H.Y. Jia, K. Jiang, J. Liu, J.L. Liu,

J.S. Liu, S.B. Liu, Y. Liu, Y.N. Liu, Q.J.

Li, C. Li, F. Li, H.C. Li, X.R. Li, H. Lu,

H.K. Lv, Y.J. Mao, L.L. Ma, X.H. Ma, J.

Shao, M. Shao, X.D. Sheng, G.X. Sun,

Z.B. Sun, Z.B. Tang, C.Y. Wu, H.R. Wu,

Q. Wu, G. Xiao, Y. Xu, Q.Y. Yang, R.

Yang, Z.G. Yao, X.H. You, A.F. Yuan,

B.K. Zhang, H.M. Zhang, S.R. Zhang,

S.S. Zhang, X.Y. Zhang, Y. Zhang, L.

Zhang, L.M. Zhai, J. Zhao, L. Zhao, Z.G.

Zhao, M. Zha, B. Zhou, F.R. Zhu, K.J.

Zhu, J. Zhuang, X. Zuo

杨群宇# SCI 收录

/1.142

24 国外重

要刊物

Annealing temperature effects 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induced defects

in C/N/O implanted MgO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B

2013, 297: 29-34 Qiang Li, Bonian Ye, Yingping Hao,

Jiandang Liu, Wei Kong, Bangjiao Ye 叶邦角

SCI 收录

/1.266

25 国外重

要刊物

Ghost interference with spatially

correlated photon resource Optical Engineering 2013, 52(5): 058002

Ming-Yang Zheng, Lian Chen, Feng Li,

Ge Jin 金 革

SCI 收录

/0.880

Page 63: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59 |

26 国外重

要刊物

Research of hash-based secure

keyexpansion algorithm for practical

QKD

Optik-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Light and Electron

Optics

2013, 124(15):

2273-2276

Jian Wang, Chun-li Luo, Sheng-zhao Lin,

Hong-fei Zhang, Ke Cui, Hao Liang, Ge

Jin, Lei Zhou, Teng-yun Chen

王 坚SCI 收录

/0.524

27 国外重

要刊物

A Study on Generic models of Control

Systems of Large Astronomical

Telescopes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2013, 125(932):

1265-1276

Jian Wang, Jia-jing Liu, Peng-yi Tang,

Ming-cheng Luo, Wen-qing Wu,

Guang-yu Zhang, Ge Jin, and Xiao-chao

Deng

王 坚SCI 收录

/3.690

28 国外重

要刊物

Coexistence of superparamagnetism and

ferromagnetism in Co-doped ZnO

nanocrystalline films

Scripta Materialia 2013, 69:694-697 Qiang Li, Yuyin Wang, Lele Fan, Jiandang

Liu, Wei Kong and Banjiao Ye 叶邦角

SCI 收录

/2.821

29 国内重

要刊物

Ghost interference in double-slit

experiment with type-II parametric

down-conversion resource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13, 11(7): 071901 Mingyang Zheng, Lian Chen, Xindong

Cai, and Ge Jin 金 革

SCI 收录

/0.968

30 国内重

要刊物

Effect of vacancy charge state on

positron annihilation in silicon Chinese Physics B 2013, 22(10): 106104

Liu Jian-Dang, Cheng Bin,, Kong Wei and

Ye Bang-Jiao 叶邦角

SCI 收录

/1.148

31 国内重

要刊物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time

resolution of a TOF system Chinese Physics C 2013, 37(1): 016003

LI Shao-Li, HENG Yue-Kun, ZHAO

Tian-Chi, FU Zai-Wei, LIU Shu-Lin,

QIAN Sen, LIU Shu-Dong, CHEN

Xiao-Hui, JIA Ru, HUANG Guo-Rui, LEI

Xiang-Cui

衡月昆,

李绍莉*

SCI 收录

/0.338

32 国内重

要刊物

Study of 2D interpolating readout for a

micro-pattern gaseous detector Chinese Physics C 2013, 37(2): 026002

DONG Ming-Yi, XIU Qing-Lei, LIU

Rong-Guang, ZHANG Jian, OU-YANG

Qun, CHEN Yuan-Bo

董明义SCI 收录

/0.338

33 国内重

要刊物

Design of the photomultiplier tube bases

for high dynamic range readout in

WCDA

Chinese Physics C 2013, 37(3): 036001

HUANG Wei-Ping, JIANG Kun, LI

Cheng, TANGZe-Bo, SHAO Ming,

CHEN Hong-Fang, SUN Yong-Jie

李 澄SCI 收录

/0.338

Page 64: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60 |

34 国内重

要刊物

Attenuation length measurements of a

liquid scintillator with LabVIEW and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device

Chinese Physics C 2013, 37(7): 076001

GAO Long, YU Bo-Xiang, DING Ya-Yun,

WEN Liang-Jian, XIE Yu-Guang, WANG

Zhi-Gang, CAI Xiao, SUN Xi-Le, FANG

Jian, XUE Zhen, ZHANG Ai-Wu, LU

Qi-Wen, SUN Li-Jun, GE Yong-Shuai,

LIU Ying-Biao, NIU Shun-Li, HU Tao,

CAO Jun, LU Jun-Guang

俞伯祥,

高龙*

SCI 收录

/0.338

35 国内重

要刊物

A GEANT4 Simulation Study of BESIII

endcap TOF Upgrade Chinese Physics C 2013, 37(9): 096002

ZHANG Hui, SHAO Ming, LI Cheng,

CHEN Hong-Fang, HENG Yue-Kun, SUN

Yong-Jie, TANG Ze-Bo, JI Chang-Sheng,

CHEN Tian-Xiang, YANG Shuai

邵 明SCI 收录

/0.338

36 国内重

要刊物

Trigger design for a gamma ray detector

of HIRFL-ETF Chinese Physics C 2013, 37(10): 106101

DU Zhongwei, SU Hong, QIAN Yi,

KONG Jie 杜仲伟*

SCI 收录

/0.338

37 国内重

要刊物

A fast improved fat tree encoder for

wave union TDC in an FPGA Chinese Physics C 2013, 37(10): 106102

SHEN Qi, ZHAO Lei, LIU Shu-Bin,

LIAO Sheng-Kai, QI Bin-Xiang, HU

Xue-Ye, PENG Cheng-Zhi, AN Qi

赵 雷SCI 收录

/0.338

38 国内重

要刊物

Active inductor shunt peaking in

high-speed VCSEL driver design Chinese Physics C 2013, 37(11): 116101

LIANG Futian, GONG Datao, HOU

Suen, LIU Chonghan, LIU Tiankuan, SU

Da-Shung TENG Ping-Kun XIANG

Annie, YE Jingbo, JIN Ge

金 革SCI 收录

/0.338

39 国内重

要刊物

A new method of waveform digitization

based on time-interleaved A/D

conversion

Chinese Physics C 2013, 37(11): 116102 YE Chun-Feng, ZHAO Lei, FENG

Chang-Qing, LIU Shu-Bin, An Qi 赵 雷

SCI 收录

/0.338

40 国内重

要刊物

A prototype of trigger electronics for LAWCA experiment

Chinese Physics C 2013, 37(12): 126101 YAO Lin, ZHAO Lei, SHANG Lin-Feng, LIU Shu-Bin, AN Qi

赵 雷SCI 收录

/0.338

Page 65: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61 |

41 国内重

要刊物 Digital Readout Method for 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s Nuclear Physics Review

2013, 30(1): 42-46

Tian Lichao, Sun Zhijia, Qi Huirong, Tang

Bin, LÜ Xin-yu, CHEN Yuan-bo,

OUYANG Qun

祁辉荣其他收

42 国内重

要刊物

Development of VME system in RPC

electronics for reactor neutrino

experiment at Daya Bay Nuclear Power

Plant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2013, 24(1): 010401

HAO Huifeng, LIANG Hao, ZHENG Lei,

DOU Fei, XI Jianbo, ZHOU Yongzhao 梁 昊

SCI 收录

/0.088

43 国内重

要刊物

An improved technology for

eliminationg nondeterministic latency in

the L1 trigger system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2013, 24(2): 020401

DU Zhongwei, SU Hong, KONG Jie,

ZHAO Xingwen, QIAN Yi 苏 弘#

SCI 收录

/0.088

44 国内重

要刊物

Geant4 simulation of plastic scintillators

for a prototype mu SR spectrometer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2013, 24(4): 040401

Xu Wenzhen, Liu Yanfen, Tan Zongquan,

Xiao Ran, Kong Wei, Ye Bangjiao 叶邦角

SCI 收录

/0.088

45 国内重

要刊物

Dynamic linear calibration method for a

wide range neutron flux monitor system

in ITER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2013, 24(4): 040402

LI Shiping, XU Xiufeng, CAO Hongrui,

YANG Qingwei, YIN Zejie 徐修峰*

SCI 收录

/0.088

46 国内重

要刊物

A low dead time vernier delay line

TDC implemented in an actel

flash-based FPGA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2013, 24(4): 040403

QIN Xi, FENG Changqing, ZHANG

Deliang, ZHAO Lei, LIU Shubin, AN Qi 封常青

SCI 收录

/0.088

47 国内重

要刊物

Simul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the

response function of multi-sphere

neutron spectrometer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2013, 24(6): 060406

JIANG Xiaofei, CHEN Chao, CAO Jing,

CAO Hongrui, LI Shiping, SONG

Xiangying, YIN Zejie

蒋小菲* SCI 收录

/0.088

48 国内重

要刊物

The Neutron-Gamma Pulse Shape

Discrimination Method for Neutron Flux

Detection in the ITER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15(5): 417-419

XU Xiufeng, LI Shiping, CAO Hongrui,

YUAN Guoliang, YANG Qingwei, YIN

Zejie

徐修峰* SCI 收录

/0.514

49 国内重

要刊物

A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Flash X-Ray

Spectra Spatial Distribution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15(11):

1165-1168

Xu Xiufeng, LI Shiping, CAO Hongrui,

XIAO Rui, CHEN Nan, ZHANG linwen,

YIN Zejie

李世平* SCI 收录

/0.514

Page 66: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62 |

50 国内重

要刊物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boron-coated

GEM neutron beam monitor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2013, 56(10):

1897-1902

WANG YanFeng, SUN ZhiJia, ZHOU

JianRong, YANG GuiAn, XU Hong,

WANG Tuo, CHEN YuanBo

周健荣# SCI 收录

/1.169

51 国内重

要刊物

高增益型气体电子倍增微网结构探测

器的性能研究 物理学报 2013, 62(12): 122901

范胜男,王波,祁辉荣, 刘梅, 张余炼, 张

建, 刘荣光, 伊福廷, 欧阳群, 陈元柏 祁辉荣

SCI 收录

/1.016

52 国内重

要刊物

大型多通道海洋地震勘探系统水下电

源网络研究与实现 电子技术 2013, 36(2): 23-25 曾翔,阮福明,曹平 曾 翔#

其他收

/0.264/0.

129

53 国内重

要刊物

基于 GEM 探测器的数字读出芯片的研

制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3, 33(1): 8-12 吴文欢,王庆娟,王铮,赵京伟,魏微 吴文欢

其他收

/0.273/0.

167

54 国内重

要刊物 基于 CPCI 的 LLRF 控制板的设计研究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3, 33(2): 141-145,

193 林海川,赵京周,郭芳,刘振安 林海川*

其他收

/0.273/0.

167

55 国内重

要刊物

EPICS 系统与倍福 PLC 的设备驱动接

口实现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3, 33(2): 149-151,

201

胡磊,庄建,初元萍,金大鹏,张银鸿,

李嘉杰 胡 磊#

其他收

/0.273/0.

167

56 国内重

要刊物

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读出电子学

预研触发系统设计研究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3, 33(2): 152-157 周家稳,刘树彬,康龙飞,赵雷,安琪 周家稳*

其他收

/0.273/0.

167

Page 67: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63 |

57 国内重

要刊物

基于 TDC-GP1 测量前沿时间实现的

n-γ脉冲甄别器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3, 33(2): 158-161

曹宏睿,吴军,李世平,徐修峰,袁国

梁,杨青巍,阴泽杰 曹宏睿*

其他收

/0.273/0.

167

58 国内重

要刊物

基于 FPGA 的真随机数产生器后处理

算法的研究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3, 33(2): 162-166 罗春丽,林胜钊,张鸿飞,崔珂,王坚 王 坚

其他收

/0.273/0.

167

59 国内重

要刊物

基于 Compact PCI 架构的核测井地面

数据获取系统设计与实现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3, 33(2): 245-251 阮福明,朱耀强,曹平,宋克柱 阮福明#

其他收

/0.273/0.

167

60 国内重

要刊物

一种高性能多通道海洋地震勘探数据

读出系统的设计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3, 33(3): 333-337 杨敬红,阮福明,宋克柱,曹平 杨敬红#

其他收

/0.273/0.

167

61 国内重

要刊物 基于 RS-485 长距离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3, 33(4): 404-406 江洋,杨俊峰,宋克柱 江 洋*

其他收

/0.273/0.

167

62 国内重

要刊物 高能闪光 X 射线能谱的空间分布特征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3, 33(4): 407-409 肖锐,陈楠,李世平,阴泽杰 肖 锐*

其他收

/0.273/0.

167

Page 68: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64 |

63 国内重

要刊物

LHAASO 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时钟

原型系统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3, 33(4): 410-416 李成,刘树彬,商林峰,曹平,安琪 李 成*

其他收

/0.273/0.

167

64 国内重

要刊物

地下暗物质实验中的高速采样 ADC 模

块设计与研究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3, 33(5): 535-539

邹剑雄,刘振安,赵豫斌,江晓山,胡

俊,李捷 邹剑雄*

其他收

/0.273/0.

167

65 国内重

要刊物 LHAASO 原型系统数据获取软件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3, 33(5): 543-547 顾旻皓,朱科军,庄建,初元萍 顾旻皓

其他收

/0.273/0.

167

66 国内重

要刊物

基于通用数据采集卡实现的实时多通

道多道能谱分析仪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3, 33(7): 795-797

王辉,李世平,徐修峰,曹宏睿,阴泽

杰 王 辉*

其他收

/0.273/0.

167

67 国内重

要刊物

一种核探测器多通道读出芯片 NPRE

及其分立模块的研制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3, 33(11):

1297-1300 王科, 樊磊, 李鲜, 张圣君 王 科

其他收

/0.273/0.

167

68 国内重

要刊物

基于 TILE64 多核处理器的并行数据压

缩研究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3, 33(11):

1385-1390 马斯,朱科军,章红宇,谌炫 马 斯*

其他收

/0.273/0.

167

Page 69: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65 |

69 国内重

要刊物

基于 LabVIEW 语言的 PCI 总线数据传

输系统 核技术 2013, 36(7): 070401 李靖伟,武杰 武 杰

其他收

/0.348/0.

244

70 国内重

要刊物

用于海洋地震勘探的数字包设计与实

现 数据采集与处理 2013, 28(2): 250-256 吴增海,宋克柱,曹平 吴增海*

其他收

/0.556/0.

321

71 国内重

要刊物

基于以太网 PHY 的高速可靠数据传输

方法实现 微型机与应用

2013, 32(17):

38-40,43 单杰,武杰,刘列峰 单 杰*

其他收

/0.352/0.

143

8)授权专利

号 专利名称 专利号 授权日期 发明人 成果类别

1 单层掺钆阻性板探测器及其探测中子的方法 ZL 200910169723.3 2013.01.23 钱森,王贻芳,张家文 发明专利

2 基于反熔丝 FPGA 的时间数字转换器及其温

度漂移修正方法 ZL 201210566382.5 2013.05.15 安琪,刘树彬 发明专利

3 一种光电倍增管 No.2012-508875 2013.10.18 王贻芳,钱森,赵天池,曹俊 国际专利(Japan)

4 一种基于龙芯 2F CPU 的 VME 机箱控制器 ZL 201220370283.5 2013.01.23 庄建,朱科军,初元萍,金大鹏,胡磊,顾旻皓 实用新型专利

5 光纤阵列排布装置 ZL 201220356193.0 2013.09.25 马骁妍,孙志嘉,唐彬,杨振,杨桂安,许虹,周

健荣,王艳凤,陈元柏 实用新型专利

6 中子探测器 ZL 201320175435.0 2013.09.25 孙志嘉,周健荣,陈元柏,王艳凤,许虹,杨桂安,

唐彬,杨振 实用新型专利

7 中子探测器 ZL 201320198268.1 2013.09.25 孙志嘉,周健荣,陈元柏,王艳凤,杨桂安,许虹,

唐彬,杨振 实用新型专利

Page 70: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66 |

9)申请专利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编号 申请日期 完成人 成果类别

1 大幅度超高速同步脉冲产生装置及方法 201310017729.5 2013.01 李锋,陈炼,梁福田,金革 发明专利

2 基于 Pulse-Current 模式的宽动态范围中子

通量测量方法 201310030086.8 2013.1.25 阴泽杰,李世平,徐修峰,杨青巍,杨进蔚 发明专利

3 用于宽动态范围中子通量监测的线性拟合

动态标定方法 201310052304.8 2013.2.18 阴泽杰,李世平,徐修峰,杨青巍,杨进蔚 发明专利

4 中子探测器和中子探测方法 201310121642.2 2013.04.09 孙志嘉,周健荣,陈元柏,王艳凤,许虹,杨桂安,

唐彬,杨振 发明专利

5 中子探测器和中子探测方法 201310136203.9 2013.04.18 孙志嘉,周健荣,陈元柏,王艳凤,杨桂安,许虹,

唐彬,杨振 发明专利

6 基于反熔丝 FPGA 的时间数字转换器及其

温度漂移修正方法 201210566382.5 2013.05.08 刘树彬,秦熙,封常青 发明专利

7 一种工业化镀金厚 GEM(THGEM)制作工

艺 201310182365.6 2013.05.16

吕军光,武守坤,谢宇广,俞伯祥,章爱武,陈裕

韬,唐宏华 发明专利

8 可用于模拟闪烁晶体荧光时间特性的大动

态范围模拟装置及其批量化测试实现方法 201310290227.x 2013.06 刘树彬 发明专利

Page 71: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67 |

五、学术交流

实验室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同行和其它学科领域学者间的研究合作与学术交流。积极支持科学家

在本领域重要的国际、国内组织-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核与等离子体科学分会(NPSS)、

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会等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参与组织学会的学术活动。实验室邀请了

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的外国文教专家和国内的专家学者 36 人次来我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

联合培养研究生,获益匪浅。实验室也派出范长征研究员、李海波研究员、邢志忠研究员和安琪教

授到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威海粒子物理暑期学校”为研究生讲

授了粒子物理的基础知识及实验方法。派出刘振安研究员、胡涛研究员、安琪教授、叶邦角教授、

分别到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七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38 所等高校和科研单位

讲学。

为了促进学科的发展,实验室主办或参与承办了多个大型的学术会议。实验室派出了 70 人次参

加了国际/双边学术交流会议、40 多人次参加了国内学术交流会议,如 2013 年 6 月 24 日-29 日在美

国召开的 2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epton Photon Interactions at High Energies ,2013 年 10 月

27 日-11 月 2 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 2013 IEEE Nuclear Science Symposium and Medical Imaging

Conference,2013 年 6 月 12-14 日在北京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下一代高能加速器物理实验研讨会,

2013 年 10 月 16 日-19 日在上海召开的第 15 届全国核物理大会等。

2013 年,实验室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在 BelleII 实验的建造中,与 KEK 数据获

取组(DAQ 组)合作,日方提供辅助支持,中方承担探测器全局数据高速读出与传输(Belle2link)

的方案设计(TDR)、样机研制、批量生产、系统联调等任务。2013 年合作组已完成 80 块 HSLB

高速数据传输板的量产,并发往日本。刘振安研究员作为 Belle2link 移植联调工作组的组长,组织

BelleII 各个探测器电子学读出的联调与改进,并组织批量生产工作。与德国吉森大学合作,德方负

责算法研究,中方承担硅像素探测器(PXD)数据读出与减低系统(PXD/DAQ)的硬件研制。作为

高能所国际领先的 xTCA 研制技术的应用案例,2013 年度实验室高能所部完成了基于 xTCA 的

PXD/DAQ 的核心插件的 xFP 板第三版的研制与实验验证,并提交 10 块小批量给德国合作方进行调

试及 DESY 束流实验等。

Page 72: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68 |

在 PANDA 国际项目中,实验室高能所部组成的硬件合作组,与德国吉森大学合作,承担了基

于无硬件触发理念的新型 PANDA 触发与数据获取系统的研制。合作中,德方合作者负责数据读出

及处理算法研究,中方合作组负责硬件设计。2013 年度实验室完成了基于 ATCA 的 PANDA 实验触

发与数据获取系统核心部件“计算节点”的小批量生产,发给 PANDA 合作组欧洲其他合作单位采

用。中国硬件合作组提出了基于 xTCA 标准的改进设计,以便定时系统的有效实现,并获得了合作

组的认可。在软件方面,实验室对电磁量能器子系统触发与数据获取系统的软件进行了改进研究。

刘振安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在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中做出贡献,并代表高能所与 SLAC、FNAL、

DESY 等世界知名实验室共同发起了 xTCA 新标准的制定委员会,并作为执委和协调委员会文档秘

书发挥作用,对国内研究工作给与促进。项目委员会 2013 年度又完成了第三个标准文件:物理实验

中时钟与触发信号的设计指导文件 PDG.0 R9。在硬件设计与验证方面,实验室在 2013 年度设计了

一款双宽 MTCA 插件成功应用于 BESIII 小角亮度探测器读出系统,另一款双宽 MTCA 和两款单款

MTCA 插件应用于 TREND 项目。第三版 xFP 板应用到 DEPFET/PXD 项目。

2013 年 12 月,实验室科大部金革、韩良教授访问美国 Michigan 大学、Brookhaven(BNL)国家

实验室、Arizona 大学与 South Methodist University(SMU),开展 ATLAS Muon 谱仪端盖 New Small

Wheel(NSW)探测器 Phase 1 升级合作研究:1) 在 Michigan 大学与 Arizona 大学,研讨并初步确定了

NSW 触发探测器 sTGC 前端电子学设计、以及触发数据串行预处理仿真的技术路线;2) 在 BNL,

与负责放大-成型-甄别 ASD 电路研发的专家,讨论了相关基于 IBM 0.13mm ASIC 技术的 VMM 芯

片特性、绑定设置与 prototype 生产时间表;3) 在 SMU,讨论了其为 ATLAS 量能器触发升级研发

的专用单光纤高速 6Gbps 数据传输驱动,及其与 NSW 升级拟采用的 CERN GBTx 技术比较;4)顺

访 Kansas 大学,就重点实验中子研究方向的一些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1)举办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一览表

号 会议名称

会议 类别

主办单位 会议 主席

会议日期 参加

人数

1 2013 年核电子学学术年会 国内

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

会、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 刘以农 2013.04.08-09 20

2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

验室 2013 年年会 国内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

实验室 王贻芳 2013.05.02-03 80

3 高亮度τ-粲物理研讨会 国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探测

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政国 2013.06.15-17 60

Page 73: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69 |

4 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研

讨会 国内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

所、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

衡 月

昆、庄

红林 2013.06.27-28 30

5

第五届强子物理国际研讨会 国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山学

院、、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

高 海

燕、陈

剑平、

闫 新

虎、鄢

文标

2013.07.02-06 70

6 2013 年轻强子谱与重子谱研讨

会 国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探测

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彭海平 2013.08.07-10 30

7 STAR-HFT/MTD 升级和相关物

理研讨会 国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探测

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邵明 2013.09.09-11 40

2)参加学术会议一览表

序号 报告名称 报告人 会议名称 地点 时间

1 Overview of Reactor Neutrino

Experiments(特邀报告) 曹 俊

第二届LHC 时代物

理国际研讨会 海南三亚 2013.01

2 Detection Methods at Reactor

Neutrino(特邀报告) 曹 俊

13th Vienna

Conference on

Instrumentation

奥地利维也

纳 2013.01.11-15

3

The dual light-emitting crystals

detector for WIMPs direct

searches

孙希磊

13th Vienna

Conference on

Instrumentation

Vienna 2013.01.11-15

4 Progress on Belle/Belle II

Collaboration(特邀报告) 刘振安

Annual IHEP-KEK

Collab. Meeting 北京 2013.02.04

5 高能所加速器及探测器研究

进展(特邀报告) 王贻芳

第 20 届亚洲未来加

速器委员会会议及

亚洲加速器及探测

器论坛

俄罗斯 2013.02.24-28

6

Beam Test of 2D-GEM and

Micromegas detector on

Synchrotron Radiation

祁辉荣

The 4th Asian Forum

for Accelerators and

Detectors

Novosibirsk,

Russia 2013.02.25-26

7

The R&D of

Microchannel-Plate-Based

Large Area Photomultiplier

(MCP-PMT) at IHEP

钱 森

The 4th Asian Forum

for Accelerators and

Detectors

Novosibirsk,

Russia 2013.02.25-26

8 Research Activities in

TriggerLab of IHEP 刘振安

CMS Upgrade

Meeting CERN 2013.02.28

9 Daya Bay: Results and Future

(特邀报告) 曹 俊

XV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eutrino Telescopes

意大利威尼

斯 2013.03

Page 74: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70 |

10 Status and Plan of B2link WG 刘振安

Belle II

Collaboration

Meeting

日本,KEK 2013.03.05

11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二

期项目(特邀报告) 王贻芳

第 15 届中微子望远

镜研讨会 意大利 2013.03.10-15

12

LHAASO-WCDA 光电倍增管

大动态范围读出 base 研究进

黄卫平

从 ARGO-YBJ 到

LAWCA—伽马射线

巡天及相关物理研

成都 2013.03.23-24

13 大亚湾与中国未来高能物理

的发展(特邀报告) 王贻芳

第一届 IAS-CERN

粒子物理宇宙学研

讨会

新加坡 2013.03.24-28

14 Heavy Flavor Production at

RHIC(邀请报告) 张一飞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CD

and Hadron Physics

兰州 2013.04.01

15

Quarkonium Production at

RHIC – Experimental Results

(邀请报告)

唐泽波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CD

and Hadron Physics

兰州 2013.04.01

16 pA and eA programs with

STAR Detector

Zhangbu

Xu and

Ming

Shao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CD

and Hadron Physics

兰州 2013.04.01-03

17

Measurement of ZZ production

cross section and limits on

anomalous neutral triple gauge

couplings in 20.7 fb-1 of pp

collisions at sqrt(s) = 8 TeV

with the ATLAS detector

徐来林 APS April Meeting

2013

Denver

Colorado,

U.S.A

2013.04.13-16

18 Dark Matter Direct Search with

Dual Light-emitting Crystals 孙希磊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organic

Scintillat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SCINT 2013

Conference)

上海 2013.04.15-19

19 Space available for CGEM

installation(特邀报告) 董明义

Cylindrical GEM

Inner Tracker for

BESIII

Frascati,

Italy 2013.04.17-18

20 HERD-High energy cosmic

radiation facility 王志刚

Calorimetry for High

Energy Frontier

(CHEF2013)

巴黎 2013.04.22-25

Page 75: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71 |

21 Quarkonium Production at

ATLAS(特邀报告) 娄辛丑

The 9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eavy

Quarkonium

(QWG2013)

中国北京 2013.04.22-26

22

Recent results on quarkonium

production at RHIC-STAR(邀

请报告)

唐泽波

The 9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eavy

Quarkonium

(QWG2013)

北京 2013.04.22-26

23 Search for Lepton Flavor

Violation at ATLAS 刘明辉

1st Conference on

Charged Lepton

Flavor Violation

Lecce, Italy 2013.05.06-08

24 WIMPs Direct Search with

CsI(Na) Crystals 孙希磊

IHEP-INFN Annual

Cooperative Meeting

2013

北京 2013.05.13

25

HWW and Quartic Gauge

Couplings studies with WWW

events

刘衍文 “GDR Terascale”

workshop

法国

Montepellier 2013.05.13

26 中微子实验的 新进展及其

对加速器的需求(特邀报告) 王贻芳

第四次国际粒子加

速器大会(IPAC’13)上海 2013.05.13-17

27

Performance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PQM) for

the Daya Bay reactor neutrino

experiment

刘颖彪

The 15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dvanced

Computing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in Physics Research

北京 2013.05.16-21

28 用于 Micromegas 的条形读出

芯片研究 王 娜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清华大学工程

物理系ASIC讨论会

北京,IHEP 2013.05.30

29 像素探测器预研读出 ASIC 初

步进展 魏 微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清华大学工程

物理系ASIC讨论会

北京,IHEP 2013.05.30

30 PMT 读出芯片研究进展 严雄波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清华大学工程

物理系ASIC讨论会

北京,IHEP 2013.05.30

31 Overlap TF Design and Plan 刘振安 CMS Upgrade

Meeting CERN 2013.06.10

32 中国高能物理粒子探测器和

实验队伍(特邀报告) 娄辛丑

香山科学会议:下一

代高能加速器物理

实验研讨会

北京 2013.06.12-14

Page 76: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72 |

33

Daya Bay II: A multi-purpose

reactor neutrino experiment

(特邀报告)

占 亮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ENO-50 toward

Neutrino Mass

Hierarchy

韩国首尔 2013.06.13-14

34 Performance Test of 8-Inch

MCP-PMT 钱 森

2013

Beijing-Chicago

Workshop on

Detector R&D

北京 2013.06.20-21

35 CsI(Na) Research for Dark

Matter Experiment 孙希磊

2013

Beijing-Chicago

Workshop on

Detector R&D

北京 2013.06.20-21

36 Review and Prospect on TDAQ

Collaboration(特邀报告) 刘振安

2013

Beijing-Chicago

Workshop on

Detector R&D

北京 2013.06.20-21

37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readout ASIC of Silicon Pixel

Detector R&D for BAPS

魏 微

2013

Beijing-Chicago

Workshop on

Detector R&D

北京 2013.06.20-21

38 Results from Reactors(特邀报

告) 王贻芳

2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epton Photon

Interactions at High

Energies

San

Francisco,

CA, USA

2013.06.24-29

39 Status of THGEM based

neutron detector in CSNS 周健荣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 ‐ Pattern

Gaseous

Detectors(MPGD201

3)

Zaragoza,

Spain 2013.07.01-04

40 Status of THGEM based

neutron detector in CSNS 周健荣 MPGD2013 西班牙 2013.07.01-06

41 WIMPs direct search with CsI(

Na) crystals 孙希磊

China-Korea Joint

Workshop on Dark

Matter Search and

Double Beta Decay

2013

成都 2013.07.02-03

Page 77: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73 |

42

Design of the PMT base for

high dynamic range readout in

LHAASO-WCDA

Weiping

Hung,et.

al

33rd

INTERNATIONAL

COSMIC RAY

CONFERENCE,

RIO DE JANEIRO

2013 , THE

ASTROPARTICLE

PHYSICS

CONFERENCE

里约热内卢 2013.07.02-09

43 GEM Activity in USTC 周 意

the 5th workshop on

hadron physics in

China and

Opportunities in US

安徽黄山 2013.07.05

44 Dilepton production in Heavy

Ion Collisions(邀请报告) 张一飞

Summer School for

Phenomena &

Theory in Heavy Ion

Physics

北京 2013.07.05

45 Status of Belle2link 刘振安

Belle II

Collaboration

Meeting

日本,KEK 2013.07.05

46 ATLAS Muon 端盖触发系统 金 革

第十六届全国科学

计算与信息化会议

暨科研大数据论坛

大连 2013.07.08-12

47 CSNS 数据获取系统数据帧格

式与传输软件设计 肖 亮

第十六届全国科学

计算与信息化会议

暨科研大数据论坛

大连 2013.07.08-12

48

基于 FPGA 和 PCIE 总线协议

的CSNS高速数据传输驱动程

序开发

王修库

第十六届全国科学

计算与信息化会议

暨科研大数据论坛

大连 2013.07.08-12

49 基于 web 的大亚湾中微子实

验 DAQ 实时监测 王晓婷

第十六届全国科学

计算与信息化会议

暨科研大数据论坛

大连 2013.07.08-12

50 数据获取万兆网络性能研究 谌 炫

第十六届全国科学

计算与信息化会议

暨科研大数据论坛

大连 2013.07.08-12

51 LHAASO 地面粒子探测阵列

软件触发的研究 顾旻皓

第十六届全国科学

计算与信息化会议

暨科研大数据论坛

大连 2013.07.08-12

52 CSNS 远程监控查询系统设计 赵东旭

第十六届全国科学

计算与信息化会议

暨科研大数据论坛

大连 2013.07.08-12

53 高能所科研现状(特邀报告) 王贻芳 第 12 届亚太物理会

议 日本千叶 2013.07.14-19

Page 78: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74 |

54

Measurement of the neutrino

mixing angle theta13 at Daya

Bay

曹 俊 The 12th Asia Pacific

Physics Conference 日本千叶 2013.07.14-19

55

Neutrino mixing: results from

non-accelerator experiments

(特邀报告)

王贻芳

The 2013 European

Physical Society

Conference on High

Energy Physics (EPS

HEP 2013

Stockholm)

Sweden 2013.07.18-24

56

Open Heavy Flavor Production

in Heavy-Ion Collisions from

STAR

张一飞

Strangeness in Quark

Matter Conference

(SQM2013)

Birmingham

, England 2013.07.22

57

Recent results on quarkonia

production from STAR(邀请报

告)

唐泽波

10th Workshop on

QCD Phase

Transition and

Relativistic

Heavy-ion Physics

成都 2013.08.10

58

Daya Bay II-Jiangmen

Underground Neutrino

Experiment

李小男 Windows on the

Universe

Quy Nhon,

Vietnam 2013.08.11-17

59

Search for invisible decays of a

Higgs boson produced in

association with a Z boson in

ATLAS

徐来林 DPF2013 meeting Santa Cruz,

CA,U.S.A 2013.08.13-17

60

Production of WW(->lvlv) and

WW/WZ(->lvjj) at ATLAS and

Constraints on Triple Gauge

Couplings

刘建北

2013 European

Physical Society

Conference on High

Energy

Physics(EPSHEP201

3)

Stockholm,

Sweden 2013.08.18-24

61 Open Heavy Flavor Production

at STAR(邀请报告) 张一飞

Future Trends in

High Energy Nuclear

Collisions

北京 2013.08.19

62 ATLAS results on gauge boson

coupling measurements 徐来林

LPC gauge boson

coupling workshop

Fermilab,

Batavia,

IL ,U.S.A

2013.08.19-20

63 Performance of Pad readout

MRPC 孙勇杰 CBM TOF Meeting 北京 2013.08.23

64 HSTD10 The Symposium in

2015(特邀报告) 娄辛丑

The 9th Symposium

on Semiconductor

Tracking Detectors

and Applications

Hiroshima,

Japan 2013.09.02-05

Page 79: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75 |

65 A new inner drift chamber for

BESIII MDC 董明义

The XXXII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ysics in Collision

(PIC 2013)

北京 2013.09.03-07

66 MRPC detector for the upgrade

of BESIII E-TOF 杨荣星

The XXXII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ysics in Collision

(PIC 2013)

北京 2013.09.03-07

67 Jet physics - results from

ATLAS and CMS 刘衍文

The XXXII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ysics in Collision

(PIC 2013)

北京 2013.09.03-07

68 基于 USB 和光纤传输的 CCD

集成系统 林胜钊

中国核学会 2013 年

学术年会 哈尔滨 2013.09.09

69 FAST 主动反射面控制系统中

节点控制器记录类型的设计 吴文庆

中国核学会 2013 年

学术年会 哈尔滨 2013.09.09

70 eSTAR Simulation Results 邵 明

A workshop on

STAR MTD/HFT

and related physics

安徽合肥 2013.09.09-11

71 Review of MTD R&D and

Mass Production 孙勇杰

A workshop on

STAR MTD/HFT

and related physics

安徽合肥 2013.09.09-11

72 Open Heavy Flavor Results

from STAR(邀请报告) 张一飞

A workshop on

STAR MTD/HFT

and related physics

安徽合肥 2013.09.09-11

73

Recent Results of Quarkonia

Production at STAR(邀请报

告)

唐泽波

A workshop on

STAR MTD/HFT

and related physics

安徽合肥 2013.09.09-11

74 基于国产材料的中子束流诊

断器的研究 何占营

中国核学会 2013 年

学术年会 哈尔滨 2013.09.10-13

75 二维位置灵敏中子探测器性

能测试 田立朝

中国核学会 2013 年

学术年会 哈尔滨 2013.09.10-13

76 650mm*650mm MWPC 的研

制 王艳凤

中国核学会 2013 年

学术年会 哈尔滨 2013.09.10-13

77 涂硼 GEM 中子探测器中的硼

转化层工艺研究 叶 笛

中国核学会 2013 年

学术年会 哈尔滨 2013.09.10-13

78 粒子探测器读出芯片 NPRE 系

列的研制 王 科

中国核学会 2013 年

学术年会 哈尔滨 2013.09.10-13

79 MPGD 同步辐射测量及应用

于同步辐射的考虑 张余炼

中国核学会 2013 学

术年会 哈尔滨 2013.09.10-13

Page 80: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76 |

80 CEPC Study Groups: Report

on General Status 娄辛丑

CEPC+SPPC Study

Group Kick-off

Meeting

北京 2013.09.13-14

81

Defect-induced magnetism in

metal oxide crystals studied by

slow positron annihilation

spectroscopy

李 强

13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low

Positron Beam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德国慕尼黑

工业大学 2013.09.15-20

82

A novel source of MeV

positron bunches driven by

energetic protons for PAS

application

谭总泉

13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low

Positron Beam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德国慕尼黑

工业大学 2013.09.15-20

83 The Design of BPM

Electronics for CSNS RCS 路 伟

2013 国际束流诊断

会议

英国牛津大

学 2013.09.16-19

84 A 65-nm-CMOS-process-based

10-Gbps VCSEL driver 陆卫国

Topical Workshop on

Electronics for

Particle

Physics(twepp 2013)

Perugia,IT 2013.09.23-27

85 硅像素探测器读出 ASIC 研究

进展 魏 微

第二届全国核电子

学专用集成电路技

术研讨会

北京,清华 2013.10.14

86 气体像素芯片研究进展 李绍富

第二届全国核电子

学专用集成电路技

术研讨会

北京,清华 2013.10.14

87 GEM 读出芯片的测试及应用

考虑 陆卫国

第二届全国核电子

学专用集成电路技

术研讨会

北京,清华 2013.10.14

88 粒子探测器读出芯片 NPRE 系

列的研制 王 科

第九届全国核仪器

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襄阳 2013.10.15-18

89

The Study of Fluorescence

Quenching Effect of BGO

Crystal

张云龙 第 15 届全国核物理

大会 上海 2013.10.16-19

90 Base Design for BGO

calorimeter of DAMPE 张志永

第 15 届全国核物理

大会 上海 2013.10.16-19

91

A Prototype of Self-Triggering

Front-End Unit for Radio

Detection of Ultra High Energy

Neutrinos

林海川

2012 IEEE Nuclear

Science Symposium

and Medical Imaging

Conference

韩国首尔 2013.10.27-11.02

92

BESIII luminosity readout

design based on Embedded

system

林海川

2013 IEEE Nuclear

Science Symposium

and Medical Imaging

Conference

韩国首尔 2013.10.27-11.02

Page 81: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77 |

93 Performance Test of 8-Inch

MCP-PMT in IHEP 钱 森

2013 IEEE Nuclear

Science Symposium

and Medical Imaging

Conference

韩国首尔 2013.10.27-11.02

94

Self-organizing Map Neural

Network Based Positioning

Scheme for Continuous Crystal

PET Detector

王永纲

2013 IEEE Nuclear

Science Symposium

and Medical Imaging

Conference

(NSS-MIC2013)

韩国首尔 2013.10.27-11.03

95

Two Novel Designs of

Multi-Phase Clocked

Ultra-High Speed Time

Counter on FPGA for TDC

Implementation

王永纲

2013 IEEE Nuclear

Science Symposium

and Medical Imaging

Conference

(NSS-MIC2013)

韩国首尔 2013.10.27-11.03

96

An FPGA-based 64-channel

DAQ System Using Linear

Time-Over-Threshold Scheme

for a Continuous Crystal PET

Detector

王永纲

2013 IEEE Nuclear

Science Symposium

and Medical Imaging

Conference

(NSS-MIC2013)

韩国首尔 2013.10.27-11.03

97

BESIII luminosity readout

design based on Embedded

system

林海川

2013 IEEE Nuclear

Science Symposium

and Medical Imaging

Conference

(NSS-MIC2013)

韩国首尔 2013.10.27-11.03

98

Higgs spin and parity

measurement with ATLAS

detector(特邀报告)

方亚泉

XV workshop on

High Energy Spin

Physics

Dubna 2013.10.8-12

99

Liquid Scintillator Detector

Technology for Mass Hierarchy

Determination with Reactor

Neutrinos(特邀报告)

曹 俊

The 14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ext

generation Nucleon

Decay and Neutrino

Detectors

日本

Kashiwa 2013.11

100 Belle2link code review 刘振安

Belle II

Collaboration

Meeting

日本,KEK 2013.11.13

101 Introduction to the EIC and

eSTAR program(特邀报告) 邵 明

e-Forum on

High-Energy Nuclear

Physics in China

美国 BNL 2013.11.16

Page 82: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78 |

102

A Real-Time Design Based on

FPGA for Expeditious Error

Reconciliation in QKD System

崔 珂

2013 The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WIFS)

广州 2013.11.18

103

R&D on the Beijing

Spectrometer Endcap TOF

detector

杨 帅

STAR MTD &

Endcap TOF

Workshop

美国休斯敦 2013.11.20-22

104 CSNS 试验型 MU 子束线和

MuSR 的设计考虑 叶邦角

第一届全国中子散

射会议暨国家中子

源多学科应用研讨

广东东莞 2013.12.10-12

105 单光子方法研究 MuSR 谱仪

单路探测器 刘艳芬

第一届全国中子散

射会议暨国家中子

源多学科应用研讨

广东东莞 2013.12.10-12

106 超导螺线管捕获输运高通量 μ

子和 π介子的模拟设计 肖 冉

第一届全国中子散

射会议暨国家中子

源多学科应用研讨

广东东莞 2013.12.10-12

107

Positron annihilation detecting

arts and its development(邀请

报告)

叶邦角

Japan-China Joint

Workshop on

Positron Science

(JWPS2013)

日本筑波日

本产业技术

综合研究所

(AIST)

2013.12.19-24

108

Assessment of calculation

methods of positron lifetime

(邀请报告)

张文帅

Japan-China Joint

Workshop on

Positron Science

(JWPS2013)

日本筑波日

本产业技术

综合研究所

(AIST)

2013.12.19-24

109

Electron correlation and

magnetism ordering

contribution to the band gap of

hexagonal NiS(邀请报告)

樊少娟

Japan-China Joint

Workshop on

Positron Science

(JWPS2013)

日本筑波日

本产业技术

综合研究所

(AIST)

2013.12.19-24

3)国内来室讲学

号 姓名 单位 讲学内容 时间

1 肖博文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Physics in pA collision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Saturation Physics 2013-05-30

2 吴小红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 Composite Higgs and Flavor 2013-06-06

3 马建平研究员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Quantum Chromodynamics and Strong

Interaction 2013-06-14

Page 83: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79 |

4 常进研究员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新技术、新方法 2013-07

5 曹臻研究员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LAHHSO)

中的复合探测 2013-07

6 徐瑚珊研究员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洁净核能系统的概念与

方法 2013-07

7 何红建教授 清华大学 LHC Signatures: from Weak Interaction to

Gravitation 2013-09-29

8 谢跃红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夸克味物理领域的挑战和机会 2013-10-23

4)国外来室讲学

号 姓名 单位 讲学内容 时间

1 Prof. Rinaldo

Baldini Ferroli INFN-LNF

Baryon time-like Form Factors close to

threshold 2013-01-07

2 Prof. Rinaldo

Baldini Ferroli INFN-LNF

Baryon time-like Form Factors close to

threshold 2013-01-08

3 许长补研究员 BNL USA STAR MTD and e-STAR in future 2013-01-22

4 Prof. Lydia Roos 巴黎六大 & 法国

科学院 Higgs boson: where do we stand? 2013-03-25

5 Prof. Giomataris

Ioannis CEA Saclay

Progress in gaseous detectors and impact in

physics 2013-04-01

6 Patrick Pangaud CPPM-IN2P3-CNRSRecent technology for pixel detector and ASIC

development 2013-04-11

7 Alexandre Rozanov CPPM-IN2P3-CNRS Present and future of pixel detector of LHC 2013-04-11

8 刘天宽副教授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Data communication for future experiments 2013-04-23

9 Prof. Andreas

Schmitt 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uark super fluidity in the two-fluid

formalism 2013-05-03

10 Prof. Igor

Shovkovy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Radioactive corrections to chiral separation

effect in QED 2013-05-03

11 高海燕教授 Duke University New searches on parity and time-reversal

symmetry violating quantities or interactions 2013-06-27

12 陈虎成研究员 BNL USA ATLAS 升级中的探测方法和读出电子学(暑

期小学期课程 10 学时) 2013-07

13 王福强教授 Purdue University Long-range pseudo-rapidity correlations in

high-energy collisions 2013-07-01

14 陈剑平教授 Jefferson Lab Single Spin Asymmetries and Transverse

Structure of the Nucleon 2013-07-09

15 孟凌健副教授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Hybrid pixel-waveform CdTe/CZT detector for

use in an ultrahigh resolution MRI compatible

SPECT system

2013-07-24

Page 84: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80 |

16 周冰教授 Michigan University SWM-L1 upgrad 2013-08-13

17 都军伟博士 UC Davis PET Research at UC Davis 2013-08-21

18 Dr. Xin Dong LBNL Heavy Flavor Tracker for STAR 2013-09-03

19 Ryan Mitchell Indiana University Charmonium Spectroscopy, the New \"XYZ\"

States, and the Role of BESIII 2013-09-13

20 尹航 Fermilab L1 tracking trigger upgrade for CMS 2013-09-27

21 Metzler 教授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Collimated PET for Improved Resolution 2013-10-23

22 Prof. Craig Roberts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 A Dyson-Schwinger

Equation Collection" 2013-10-24

23 Prof. Dirk Reschke University FankfurtRelativistic fluid dynamics -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in heavy-ion physics 2013-10-25

24 刘杨博士 CINCINNATI

UNIVERSITY

Particle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iTOP Detector

at BELLE II 2013-11-29

25 Prof. Emmanuel

Monnier CPPM Review of Higgs results from LHC 2013-12-11

26 叶振宇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STAR future plans 2013-12-13

27 Yong-Zhong Qia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Neutrinos and the Origin of the Elements 2013-12-27

5)在国内讲学

号 姓名 讲学内容 派往单位 时间 地点

1 安琪教授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7 所 核物理、粒子物理实

验中的波形数字化 2013-03-25 四川江游

2 叶邦角教授 安徽省无为中学 物理之美 2013-05 安徽无为

3 叶邦角教授 浙江省舟山中学 如何学习物理 2013-06 浙江舟山

4 安琪教授 2013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物理电子学的 近

进展 2013-07-10 安徽合肥

5 韩良教授 2013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探测无限小世界 2013-07-10 安徽合肥

6 安琪教授

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和南开大学

三校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威海粒

子物理暑期学校

粒子物理实验中的

读出电子学 2013.07.29- 08.02 山东威海

7 安琪教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38 所

高速A/D变换与波形

数字化 2013-08-20 安徽合肥

8 叶邦角教授 福建省霞浦中学 物理中的对称性 2013-09 福建霞浦

9 叶邦角教授 安徽省淮北第一中学 无限小世界的探索 2013-10 安徽淮北

Page 85: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81 |

六、运行管理

(一)运行管理

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积极面

向国内外开放,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实验室有较为完整的规章制度。遵循重点实验

室档案管理办法,对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新购仪器设备、人员、科研项目档案进行规范的管理,以

充分发挥档案材料在科研、管理及学科发展中的借鉴、利用价值。

(二)开放的实验室

实验室拥有一系列国内、国际先进的通用仪器设备和专用实验装置。其中实验室设计和建造的

大型实验装置有第三代北京谱仪(BESIII)、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装置、北京试验束装置、电

子谱仪和正电子湮没谱仪、新型气体探测器研发平台等。多个装置为国内科研单位开放,为多所高

校和研究所提供实验装置和科学研究服务。

2013 年,北京-试验束装置进行了两轮束流实验,用户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家纳

米中心、中国农科院和所内单位等多家用户,分别进行了 MRPC-TOF 探测器束流试验、位置灵敏

MRPC 探测器束流试验、CsI(Na)晶体发光性能研究、碳纳米纤维材料电子辐射交联实验研究、

种子辐照实验、混凝土样品辐照等实验。

实验束运行顺利完成了 BESIII 飞行时间探测器(ETOF)升级用 MRPC 结构的 1:1 模型实验,

试验项目包括:高压扫描、阈值扫描、动量扫描和性能测试等内容。新开展的应用项目是利用了高

能电子束在多层金属材料中伽马-核子反应所产生的中子辐射场,对混凝土活化样品进行了高能中子

辐照试验。辐照样品水平安放在法拉第杯外壁,利用入射束流轴线上 90 度散射角附近的较强中子辐

射,对样品进行长时间辐照。刚刚完成的样品初步放射性测定,已经看到了和本底样品不一样的伽

玛峰。

束流试验中还利用了靶室辐射环境和直接的剩余电子辐照条件,分别进行了农科院作物所的农

作物种子辐照试验和电子所用户的碳纳米纤维材料电子辐射交联实验研究。

Page 86: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82 |

2013 年度试验束装置应用,除传统的高能探测器束流试验的多个用户外,还有 4 个用户是材料

性能的辐照试验,其中有 2 个用户是新增用户。本年度试验束高效率运行,直线供束约 1130 小时。

实验室不定期的接待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参观访问,接待人数多达 3700 人次。

2013 年 5 月 18 日,实验室参加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第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本

届“公众科学日”的主题是“微观世界探秘之旅”,这趟“旅程”从精彩而丰富的展板讲解开始,

一路经历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中心、同步

辐射大厅、中科院核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实现了公众与科研工作的零距离接触。本次活动是 2013

年中科院第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新网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本实验室的大

型装置北京谱仪 III 向社会开放。实验室安排了一线工作人员为参观人员进行详细的讲解。在为期一

天的活动中,共接待了近 1600 名公众,他们分别来自中科院党校、中科院大学、中科院下属多个研

究所、中国石油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石油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航天二院、

北医三院、京煤总医院、中关村中学、北京九中、北京十一学校、大兴七中、永定路街道、高能所

社区、威盛电子、用友软件等,还有一部分公众是来自欧美等多个国家的科学家。

5 月 18 日和 19 日,实验室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的 2013 年

科技活动周,对社会公众开放。开放日主要内容有视频讲座、展板科普、实验室参观、有奖知识问

答等。通过视频讲座向参观者介绍了目前世界上 前沿的三种不同的大型实验装置和物理实验:北

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SIII 实验、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STAR 金原子核对撞实验、大型强

子对撞机(LHC)ATLAS 实验。通过展板充分展示了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开展研究

的各种科研任务和项目,同时部分实验室对外开放,如空间暗物质探测、正电子技术与核固体物理、

气体探测器及其应用等实验室,接待了众多参观者。中小学生通过有奖问答,不仅体会到有奖问答

的乐趣,还学习了许多科普物理知识。开放日期间,共接待社会公众一千余人,来访团队和单位近

200 个。

5 月 29 日实验室接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培训班学员 120 多人;7

月份,共接待了山东大学夏令营、中国科学院大学夏令营、全国大学生夏令营等 4 次大学生夏令营

活动,670 多人次;9 月 14 日接待中国 985 九所高校的优秀学生 30 多人。实验室安排了科研人员和

博士研究生为参观人员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

Page 87: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83 |

通过开放活动,实验室为国内外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所认识,对于增进国际、国内的合作起到了

重要的作用。莘莘学子们更树立了为国家高科技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目标。更有一些粒子物理方向

的学生们坚定了投身核探测与核电子学的研究工作。

固定资产情况

建筑面积(平方米) 设备总台(件)数 设备总值(万元)

8100 1065 6231

30 万以上仪器设备使用情况

号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购买时间

价格(万元)

使用总

时间 (小

时)

非本室使

用时间 (小时)

1 中子探测成像系统 Gemstar2-Gated 2012-07 40.23 100 0

2 射频矢量信号源 Agilent E4438C 2011-12 41.02 290 0

3 脉冲信号/码型发生器 Agilent 81134A 2011-10 49.62 370 0

4 矢量网络分析仪 Agilent E5071C 2011-09 44.78 1756 186

5 宽带数字实时示波器 Tektronix

DPO7354C 2011-11 33.78 3490 0

6 宽带任意波形发生器 Agilent81180A 2011-11 44.14 210 0

7 拉力剪切力测试仪 DAGE 4000 2013-08 31.87 21 15

8 高纯锗探测器 GC12021-DET 2013-09 79.23 1000 0

9 X-射线能量色散荧光光谱仪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ARL

QUANT’X

2011-09 38.61 150 150

10 纳秒脉冲光学参量振荡器系

LQ529B 振 荡 器

+LP603 光参量振荡

器(OPO)+LG305

倍频器

2013-09 49.24 120 20

11 坐标测量仪 07.10.07 2012-09 79.45 115 38

12 高速 IC 邦定机 F&K 5630 2013-02 72.77 44 0

13 半自动探针台 PA200 BlueRay 2013-03 90.72 88 4

14 数字化 AMOC 谱仪 自建 2006-01 80.0. 700 0

15 常规正电子寿命谱仪 自建 1990-01 45.00 1100 300

16 闪烁晶体和光电倍增管性能

测量装置 自建 1998-01 75.00 850 50

17 GEM 探测器性能测量装置 自建 2002-01 50.00 400 0

18 恒温恒湿超净室 自建 2005-01 50.00 1550 0

19 高精度时间测量系统 自建 2004-01 160.00 900 100

Page 88: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84 |

20 信号分析仪 N9020A 2010-01 46.60 800 0

21 数字存储示波器 DS091204A 2009-01 51.78 1200 0

22 数据分析仪 SDA735Z 2010-01 30.00 600 100

23 数字化正电子湮灭寿命谱 NSSPL-F-02 2006-01 50.00 3300 300

24 数字化双多普勒符合测量装

置 NSSPL-F-01 2007-01 100.00 2700 200

25 慢正电子束装置 NSSPL-S-01 ,

RGM-1 2004-01 449.91 2900 700

26 实验束真空系统设备 非标 2002-11 30.10 1130 434

27 ICCD 相机系统 Stanford, 4Quick E 2008-11 38.00 720 0

28 4G 示波器 DSA70404 2008-11 41.50 1000 0

计 --- --- --- 1993.35 27604 2597

Page 89: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85 |

七、实验室大事记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建设验收

2013 年 11 月 14 日,国家科技部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国

科学技术大学建设的“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验收会。科技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

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领导以及实验室科研骨干 30 余人参加了会议。

实验室主任王贻芳研究员首先介绍

了实验室两年来在平台建设、项目研究、

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做的主要

工作以及实验室未来工作规划。实验室

以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为主题,紧密

围绕国家核与粒子物理研究前沿开展粒

子探测与电子学方法与技术研究。在先

进核探测技术、前端电子学、大容量数

据获取与处理系统三大研究方向取得了重要成果和阶段性进展。实验室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也取得

成效,新增中组部万人计划等各类创新人才 11 人,组成了一支专业合理、以中青年为主的科研队伍。

在主管部门、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实

验室充实和完善了多个研究创新平台,为

实验室长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

建设总结汇报,查阅了实验室建设验收申

请报告,审查了相关佐证材料,现场考察

了高能所部极低本底测量实验室、RPC 实

验室、半导体探测器实验室、光电倍增管研制实验室,并观看了科大部视频材料。专家组高度肯定

了实验室取得的成果,认为实验室圆满完成了建设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建设目标,一致

同意通过验收。

Page 90: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86 |

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中微子高性能探测器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通

过结题验收

1 月 18 日,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中微子高性能探测器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结题验收评估会

在广东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召开,会议由基金委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主持,基金委副主任沈文

庆、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彭以祺、中科

院基础局副局长黄敏出席验收会并讲话。

基金委数理学部副主任董国轩、数理学

部张守著、蒲钔处长、项目主任李会红、

基金委国际合作局亚非处处长张英兰、

中科院基础局大核处处长彭子龙以及专

家组成员共 40 余人参加了会议。

验收会议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重大

项目负责人王贻芳和各子课题的汇报,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通过项目组成员五

年的艰苦努力,在多方面经费的支持下,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国际领先的重要物理成果,全面实

现了计划书中的研究目标。通过对读出电子学、PMT 批量测试、低本底、精确标定、稳定性监控等

关键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掌握了低本底、低能量、高精度大型核探测器的技术。以关键技术与方法

研究为基础的中微子探测系统的研制,为我国在中微子振荡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项目发展和掌握的技术与方法、所获得的宝贵研究经验,培养出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为发展我

国下一代中微子探测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专家组同意项目结题,一致同意评价为特优。

大亚湾实验成果入选 2012 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

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瀚霖杯 2012 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

技进展新闻,2013 年 1 月 19 日揭晓。高能所“大亚湾实验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入选 2012 年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Page 91: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87 |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是中科院

高能所牵头的、以我国科学家为主的大

型粒子物理实验,其主要科学目标是通

过探测来自反应堆的中微子精确测量中

微子混合角 θ13。θ13 是物理学中 28 个基

本参数之一,它的大小关系到中微子物

理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和宇宙起源

中的“反物质消失之谜”相关,是国际

上中微子研究的热点。实验装置位于广东深圳的大亚湾核电站内。2012 年 3 月 8 日,实验国际合作

组宣布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精确测量到中微子混合角 θ13。这一中国诞生的重大物理成果,加

深了人类对中微子基本特性的认识,开启了未来中微子物理发展的大门,得到国际高能物理学界的

高度评价,并被《科学》杂志评选为 2012 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王贻芳入选“2012 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1 月 19 日,“瀚霖杯两院院士评选 2012 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第四届青年科学

之星”、“2012 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三项评选结果发布和颁奖仪式同时举行。 实验室主任王

贻芳研究员被评为“2012 中国科学年度

新闻人物(个人)”。2012 年 3 月 8 日,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

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

的中微子振荡(θ13),并测量到其振荡

几率(sin22θ13)。众多物理学家表示,

这一发现与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

的研究有关,“对未来中微子物理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质量极其微小的基本粒子。中微子有一个特殊的性质——它可以在飞行

中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这种性质被称为中微子振荡。中微子振荡是中微子研究的中心问

题,它是检测中微子质量的方法,并且与宇宙学中一些关键问题有关。大亚湾实验率先取得的实验

Page 92: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88 |

数据,在国际竞争中独占鳌头。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的发现,使科学界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有了

新的认识。

氦容器金属膨胀密封小型样机完成研制和测试

1 月 28 日,CSNS 靶站靶体系统在华尔卡密封件(上海)有限公司完成了氦容器金属膨胀密封

小型样机研制和测试工作。测试结果表明,样机结构设计合理,性能满足设计指标。

CSNS 氦容器的靶体插件通道所采用大直径(外径 Φ720mm)金属膨胀密封的研制在国内尚属

首次。小型样机的研制,将有助积累设计、制造和使用经验,从而降低研制风险。金属膨胀密封采

用全金属结构,通过在内外同心焊接波纹管内充入压缩气体产生预紧力而实现密封,具有抗辐射能

力强、可补充安装误差、预紧力较小、便于遥控维护等突出优点。因而在国外的散裂中子源、高能

加速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确保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数据

的准确、可靠,CSNS 靶站靶体系统与

合作单位华尔卡相关人员精心准备实验

设备,制定了合理的测试规范、并严格

执行。测试结果表明,样机可在 0~

-10mm 补偿距离以及密封面垂直度误

差 5mm 的使用条件下满足密封漏率要

求;相同充气压力下密封性能一致性良好;反复使用,性能无下降,满足重复使用要求。小型样机

成功完成研制和测试,为氦容器大直径金属膨胀密封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贻芳入选 CCTV 2012 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2 月 6 日,中央电视台对外宣布,历时两个多月的 CCTV2012 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成功

举办,十大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揭晓。这是中央电视台继“感动中国”“中国年度经济人物”“体坛风

云人物”之后,开掘的又一国家级特色年度人物推选活动品牌。

Page 93: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89 |

此次推选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发起,科技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同举办。本次评选出的十大年度科技创新人物中,从事基础

研究的占到 60%,获奖者平均年龄 40 多岁,代表了中国当代科研创新的新生力量。高能所王贻芳

作为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入选。

获称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团队)的是:用 5 年时间成功解析出 5 个膜蛋白结构的清华大学博士

生导师颜宁、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打造量子传输世界新纪录的青年学者潘

建伟、运 8 飞机总设计师欧阳绍修、让中国的超级计算机有了自己的核心处理器的神威团队、发明

甾体皂甙工业化提纯方法的李伯刚、致力于歼 10 等新机型研制的杨伟、发明对付股骨头坏死 新武

器——金属网球的医生王岩、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泡型包虫病自体肝移植手术的温浩、缔造干细胞

鼠“小小”的周琪。

获得科技创新人物特别奖的是:“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团队、“蛟龙号”

团队、航母与舰载机团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任务团队。

科技部陈小娅副部长出席 973 计划项目“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物理研

究”项目启动会并参观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

2 月 6 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973 计划)项目“大亚湾中微子实验

的物理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广东大亚湾

召开,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等出席项目

启动会。

会议由中科院基础局大科学装置办

公室副主任吴钰主持。科技部基础司、

条财司,深圳市创新委等相关部门领导,

中国原子能院王乃彦院士、张焕乔院士,高能所陈和生院士等出席项目启动会。高能所所长、首席

科学家王贻芳首先致欢迎辞,他代表项目承担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对科技部等相关部门长期以来

Page 94: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90 |

的支持表示感谢。王贻芳宣布了 973 项目专家名单,向出席会议的项目专家颁发了聘书,并代表项

目组汇报了项目研究思路、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陈小娅在听取汇报后发表了重要讲

话,她对大亚湾中微子前期已经取得的

科学成果表示祝贺。她表示,中微子振

荡研究取得的成绩不仅是世界的里程碑,

也是中国科学界的标杆,希望项目组再

接再厉,再创新高,取得更大的突破。

随后,与会专家和领导参观了大亚湾中

微子实验站。

在随后的会议上,项目各课题负责人向项目专家汇报了课题的研究内容、目标和研究思路,专

家们对各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评议。项目组成员就项目的研究任务、实施协调以及组织管理等问题

进行了讨论。

刘延东访问高能所并参观实验室

春节长假过后的第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来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

所,看望春节期间坚守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值守岗位上的科研人员,并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致以新

春问候。

刘延东在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的陪同下,

来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工作

区域,先后参观了储存环隧道、北京谱仪

控制室、中央控制室,详细了解北京正负

电子对撞机的运行状况,仔细询问科研人

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对正负电子对撞机

春节期间照常运转并取得一批科学数据表

示赞许。

陈小娅发表重要讲话

Page 95: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91 |

高能所所长王贻芳向刘延东介绍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及高能所的发展历程。听取汇报后,刘

延东指出,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五位一体”建设的总布局,

做出了“四化同步”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重大部署,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

心位置,要求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了新时期科技工

作的新使命,这对全体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希望高能所继续保持在粒子物理方面的优

势地位,建成国际一流的高能物理研究中心。

刘延东对中科院及高能所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发挥科技国家队作用,瞄准

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在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方面作出更多贡献;二是建好用好大科学装置,

进一步完善开放共享机制;三是推进协同创新,加强与高校、企业以及其他科研院所的互动合作,

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攻关,打破行业壁垒和部门分隔;四是加强对创新人才,特别是中青年

科学家的培养。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新的共振结构

2012 年 12 月 14 日至 2013 年 1 月 14 日一个月时间内,北京谱仪实验在质心系能量 4.26GeV 采

集了 525pb-1积分亮度的数据,是此前美国康奈尔的 CLEO-c 实验数据的 40 倍。在随后的分析中,

观测到约 1500 个含有一对+-粒子和一个 J/粒子的事例,其中约四分之一的事例中含有 Zc(3900)

信号。Zc(3900)的质量比一个氦原子略大,寿命很短,在 10-23秒内衰变为一个带电粒子和一个 J/

粒子。Zc(3900)含有粲偶素中的粲夸克和反粲夸克成分,同时带有跟电子相同或相反的电荷,这与

目前所知的粲偶素只含有粲夸克和反粲夸克从而都不带电不同,提示其中至少含有四个夸克。

2013年 6月 17日,BESIII实验发现Zc(3900)的论文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杂志正式在线发表。6 月 18 日,《自然》(nature)杂志就此发表了题为“Quark quartet opens fresh vista

on matter(夸克‘四重奏’打开了物质世界一扇崭新的大门)”的新闻报道,报道称找到一个四夸克

构成的粒子将意味着宇宙中存在奇特态物质。人们对于新发现的 Zc(3900)粒子中包含四个夸克没有

太多异议,主要的争议是四个夸克如何构成这个粒子。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由两个普通介子构成的

类似于分子的结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四夸克态粒子——由四个夸克紧密构成的统

一体。

Page 96: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92 |

BESIII 实验发现 Zc(3900)的论文同时被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编辑特别推荐,并特别邀请匹兹

堡大学的著名强子物理学家 Eric Swanson 教授作题为“New Particle Hints at Four-Quark Matter(新粒

子暗示存在四夸克物质)”的评论。评论认为,BESIII 实验发现的新粒子 Zc(3900)对于我们理解强

子的基本结构非常重要。“如果四夸克解释得到确认,粒子家族中就要加入新的成员,我们对夸克物

质的研究就需要扩展到新的领域。”,Swanson 说,“尽管当前的实验数据还不能对此作出定论,但是

这表明我们对于夸克的理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BESIII实验发现的带电类粲偶素Zc(3900)[左]和它可能的夸克结构示意图[右]

值得指出的是,在 BESIII 合作组宣布该发现以后,日本的 Belle 实验一周之后立刻报道发现了

相同粒子。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也利用美国 CLEO-c 实验的数据证实了 Zc(3900)粒子。在该研究

中,BESIII 实验总共观测到 1595 个信号事例,本底水平约 10%。和 Belle 实验(总共 689 个信号,

本底水平约 20%)和 CLEO-c 实验数据(信号非常小)相比,BESIII 具有信号大,本底水平低的明

显优势。BESIII 实验在类粲偶素领域的首战告捷,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科学家们纷纷表示

非常“期待和渴望”BESIII 实验更多的研究结果。BESIII 实验目前已采集到更多的数据,将以 Zc(3900)

这个奇特共振结构的研究为突破口,在更多数据的基础上,全面理解近年来发现的一系列新的粲偶

素或类粲偶素粒子,并确认奇特强子的存在。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3 月 30 日晚,“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 2012-2013”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百周年

纪念讲堂举办,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发言

人、高能所所长王贻芳等项目组成员代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参加了颁奖典礼。

Page 97: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93 |

颁奖典礼上,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为大亚湾中

微子实验合作组颁奖,王贻芳代表合作组成员领奖。

王贻芳在获奖感言中向所有参与实验的科研工作人

员、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建设期间给予无私帮助的各

级领导、合作单位表示感谢。他表示,科学和艺术

一样,包括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很多其他

现代文明,没有那么多功利,不能对国家经济即刻

产生那么多功效,但科学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一

个伟大的民族,一个伟大的社会,不能没有非常先

进的科学。他希望有更多的人为推动文明进步、支

持科学发展做出贡献,希望未来中国能够在世界当

中成为一个科学领袖。

2012 年 3 月 8 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宣布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精确测量到中微子

混合角 θ13。在中国诞生的这一重大物理成果,加深了人类对中微子基本特性的认识,开启了未来中

微子物理发展的大门,得到国际高能物理学界的高度评价,并被美国《科学》杂志选入 2012 年度十

大科学突破。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获 2012 年度中国科学

十大进展

2012 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评选活动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会同《科技导报》编辑部、《中

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中国科学基金》编辑部和《中国基础科学》编辑部共同举办。 终结果由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73 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

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投票选出。“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荣获 2012 年度中

国科学十大进展。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一类基本粒子,它包括电子型中微子、μ子型中微子和 τ子型中微子 3

种类型。这 3 种中微子在飞行中可以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即中微子振荡。其振荡模式在

理论上有 3 种,分别由 θ23、θ12和 θ13表示。前两种振荡已被多个实验所证实,第三种振荡因测量难

王贻芳代表合作组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

Page 98: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94 |

度更大,一直没有被实验证实。θ13 的大

小关系到中微子物理研究未来的发展方

向,并和宇宙起源中的反物质消失之谜

相关,是国际上中微子研究的热点。由

高能所牵头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

是利用大亚湾核电站反应堆测量

sin22θ13 的实验计划,其设计精度比过去

国际 好水平提高近一个量级。该合作

组利用 55 天获取的中微子事例,测量得

到 sin22θ13 的大小为 0.092,误差为 1.7%。测量结果的显著性为 5.2 个标准偏差,也就是说无振荡的

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一。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上。

2012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是: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可扩展量子

信息处理取得系列重要进展;阐明二叠—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及其复苏模式和原因;大亚湾中微

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揭示两种天然产物靶向特异蛋白治疗白血病的机制;证实单倍体

孤雄干细胞具有可替代精子和快速传递基因修饰的能力;生态学试验证实 Bt 转基因棉花种植可促进

对害虫的生物控制;解析出 TAL 效应蛋白特异性识别 DNA 的结构基础;揭示营养匮乏引发细胞自

噬的分子机制;发现利用倒置结构可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3 年年会在京召开

5 月 2 日至 3 日,核探测与核电子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3 年年会在高能所召

开。来自北京大学、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西北核技术

研究所、国核(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以

及重点实验室高能所部、科大部的 80 多位

国内外核探测与核电子学领域的知名专家、

学者及研究生参加了本届年会。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

——2013 年 5 月

Page 99: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95 |

2 日上午,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实验室主任王贻芳研究员总结汇报了过去一年取

得的工作成果以及实验室建设完成情况。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肯定了实验室过去一年的工作进展和成

果,并对实验室研究方向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今年实验室将向科技部提出建设验收

的申请,与会者详细讨论了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本届年会共有学术交流报告 28 个,报告内容广泛涉及核探测技术、核电子学领域的前沿,包括

空间暗物质探测、Belle II 国际合作、GEM、ASIC 等新型探测器相关研究进展、海洋地震物探数据

采集、LHAASO、CSNS 电子学等相关研究进展。实验室副主任安琪教授宣布了 2013 年度重点实验

室择优支持的自主研究课题 15 项,对外开放课题 4 项。

王贻芳荣获第六届周光召基础科学奖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 5 月 25 日在贵阳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致开幕词,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出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

者在内的国际知名科学家、海外专家学者和国内外科技组织代表 2500 余人参加开幕式。

开幕式上,颁发了第六届周光召基金会科技奖。经过周光召基金会严格的推荐、评审,高能所

所长、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首席科学家王贻芳获得“基础科学奖”。周光召基金会奖励顾问委员会代主

席徐冠华在颁奖时介绍说:“王贻芳是我国粒子物理实验研究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他领导完成了北京

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北京谱仪(BESⅢ)探测器的设计、研制和运行及物理研究,还原创性地提出

了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方案,并领导完成实验的设计、研制、运行和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的

科研成果。该项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 2012 年全球十大科学突破。目前他在主持用反应堆中微

子测量质量顺序的项目。”

中科院前沿局许瑞明局长参观实验室

5 月 29 日,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简称前沿局)许瑞明局长、黄敏副局长以及数理化

学处王永祥处长、生命科学处许航副处长、地球科学处段晓男副处长一行 6 人莅临高能所进行现场

调研。高能所所长王贻芳、党委书记王焕玉以及相关研究室/中心主任以及职能部门负责人陪同并介

绍。

Page 100: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96 |

许瑞明局长首先介绍了来所调研的目的,王贻芳所长代表高能所进行工作汇报,介绍了高能所

历史沿革、概况、优势学科方向、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也提出了研究所长期稳定、可持续发

展面临的一些困难。

会上,局领导和高能所领导就高能

物理发展、高能物理领域的国际合作、

大科学装置建设中与地方的沟通合作以

及对高能物理优势学科领域的培育和保

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探讨。

许局长一行在王贻芳所长陪同下参

观了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高能所大型计算和数据存储平

台、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中科院实验室。科研人员向局领导展示了高能所特

色、优势领域和技术成果,和局领导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

阴和俊副院长调研“江门中微子实验”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并参观实

验室

6 月 19 日上午,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到高能所对“江门中微子实验”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组

织实施情况进行调研。

阴和俊一行首先参观了“光电倍增

管测试”、“液闪研制”、“低本底测量”、

“RPC 宇宙线测试”实验室以及 ADS

的高频加速器厅。之后,听取了江门中

微子实验先导专项负责人、高能所所长

王贻芳关于“江门中微子实验进展”的

工作汇报。就专项的科学问题、技术路

线、预期成果、组织管理等关键环节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细致的询问和充分的讨论,对专项的组织管

理及前期工作进展给予充分肯定。

Page 101: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97 |

在全面了解专项工作进展的基础上,

阴和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介绍了院

机关机构调整后重大科技任务局的工作职

责和职能,并用“责任重、要求高、时间紧、

领域宽”来形容国家重大专项和我院先导

专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希望能与院

机关一起努力做好服务支撑,强化管理和

组织协调工作。接下来对急需解决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方案。 后,对后续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阴院长强调,项目组要依据科学目标和工程

可实现性,进一步细化、深化建设方案;抓紧时间攻关关键技术;要主动、再主动加快协调解决现

存问题;赞同“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欢迎诸多科学家加入到开放的科研平台,吸纳众人智慧,

高质量完成项目工作。

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戴博伟、院重大科技任务局综合处研究员金启宏、院重大科技任务局

材料能源处处长彭子龙、副处长宋书林、何京东、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投资处副处长骆淑芳、高能

所王焕玉书记、潘卫民副书记以及江门中微子实验专项总体组成员、课题负责人、ADS 先导专项总

体组成员等出席了会议。

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研讨会顺利召开

6 月 27 日至 28 日,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

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办,清华大学、浙江

大学、航天一院一部、台湾大学、联合大

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中野国际

有限公司(台湾)、上海红珊瑚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龙海金水族有机玻璃有限公司、

上海玻乐机械五金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的

30 余名物理、机械、土木及有机玻璃制造

加工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高能所相关负责

人参加了会议。

Page 102: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98 |

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将是世界上 大的液体闪烁体中微子探测器,初步设计其主结构采

用 34.5 米至 38 米直径的球形结构。该探测器的规模及建造难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现阶段的主要任

务是对现有的多个方案进行详细设计、计算、分析、实验,综合评测, 终明确确定中心探测器设

计方案。研讨会由江门中微子实验的副经理衡月昆及总工程师庄红林主持。会上,衡月昆做了江门

中微子实验的总体介绍及现有中心主探测器的方案简介,相关单位分别从多种方案、设计分析、材

料性能、厂家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报告。与会代表对现有的多种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从物理要求、

力学可靠性、材料性能、施工工艺、工程造价、风险分析等各方面听取相应领域经验专家学者的意

见。

经过为期两天的研讨,参会单位对江门中微子实验主探测器的各设计方案及设计进程都有了深

入的了解,在听取其它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各个方案的负责方及下步工作开展的方向,各单

位都表示有很大收获。此次研讨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落幕,各参会人员不仅在学术及技术方面增进了

了解,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曹俊研究员荣获杨振宁奖

7 月 15 日,第十二届亚太物理会议(APPC12)在日本千叶县幕张市开幕,来自亚太地区的数

百名物理学家参加了会议。本届大会共

评选出了 4 位杨振宁奖获得者,其中名

列第一的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的曹俊研究员,以表彰其在大亚湾中微

子实验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本届会议

主席 S. Nagamiya 教授向获奖者颁发了

证书和奖金,获奖者也发表了感言。曹

俊研究员对杨振宁奖委员会、大亚湾实

验的合作组成员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自 1983 年成功举办第一届会议以来,亚太物理会议在推动亚太物理学发展加强与世界物理学界

的交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杨振宁教授作为发起人之一,长期以来对亚太物理会议投入了

大量精力并设立了杨振宁奖,以鼓励取得杰出成就的年轻物理学家。

Page 103: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99 |

习近平主席视察高能所

7 月 17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

所。

习近平走进实验区 3 号厅,考察我国第一个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在高能物理所所

长王贻芳的介绍下,他仔细察看对撞机加速器模型、储存环等,了解该所在粒子物理、先进加速器

技术、先进射线技术领域的发展成就和建设世界级科研中心的计划,不时同科研人员交流。

在北京谱仪控制室,习近平同当年

参与对撞机建设的叶铭汉、方守贤、陈

森玉 3 位院士亲切握手,感谢他们作出

的贡献,祝他们身体健康。科研人员告

诉总书记,今年 3 月科学家在采集的数

据中发现一个新粒子,这一重大物理成

果引起科学界广泛关注。习近平十分高

兴,向科学家们表示祝贺。他表示,中

国科学院建院以来,荟萃了一大批我国

优秀的科技人才,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大批令人瞩

目的重大创新成果,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火车头作用,这种拼搏精神要继续保持和发扬。

王沪宁、刘延东、栗战书陪同考察。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会议在济南召开

7 月 10 日至 13 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合作组会议在济南召开。本次会议由合作组成员之一的

山东大学承办,来自中国(包括港、台)、美国、俄罗斯、捷克等国家和地区的 100 余名专家学者出

席了会议。

会议期间,高能所王贻芳所长及部分参会人员与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副校长娄红祥、学校国

际事务部部长邹难、学科规划建设办公室主任梁作堂等领导进行了交流。王贻芳介绍了大亚湾中微

Page 104: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00 |

子实验的情况,并对山东大学在实验中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徐显明、娄红祥祝贺大亚湾中微子实

验取得的成果,并表示山东大学将大力

支持物理学院以及其他相关学院深入参

与到大亚湾实验等相关项目中。

本次会议前三天,各研究小组从反

应堆研究、数据质量与刻度、蒙特卡洛

研究、物理分析以及宇宙线相关物理研

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在 后一天

的合作组大会上,梁作堂代表举办方致欢迎辞并介绍了山东大学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规划,同时

对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取得世界瞩目的结果表示衷心的祝贺;各专题负责人向合作组汇报了讨论结果;

会议还就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运行、管理、研究计划、文章出版计划等进行了讨论和调整;会议接

受了华东理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提出加入合作组的申请,并决定下次合作组会议在广州中山大学

召开。

许其亮访问高能所并参观

实验室

2013 年 8 月 11 日,中共中央政治

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许其

亮来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进行

参观访问。在北京谱仪控制室与值班科

研人员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公布新结果

2013 年 8 月 22 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办的“第十五届国际中微子工厂研讨

会”上,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报告了新的实验结果,首次公布了对中微子质量平方差的测

量。

Page 105: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01 |

中微子共有三种,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称为中微子振荡。振荡的大小用中微子混合角来表

示,振荡频率与它们之间的质量平方差相关。

2012 年 3 月,利用 6 个探测器 55 天的数据,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测量到了 后一个未知的中微

子混合角 θ13,发现它出乎意料的大,打开了未来中微子研究的大门。随后,利用 139 天的数据,得

到了更准确可靠的 θ13 测量结果。2012 年夏天,完成了全部 8 个中微子探测器的安装,并进行了大

量的探测器能量刻度研究,因而可以更细致地研究中微子振荡随能量的变化关系。

三种中微子有三个质量平方差,其中两个是独立的。以前的太阳中微子实验和反应堆中微子实

验测量了 Δm221,即第二种中微子和第一种中微子质量平方的差。大气中微子实验和加速器中微子

实验测量了|Δm2μμ|,它是 Δm2

32 和 Δm231 的组合。此次大亚湾实验测得了|Δm2

ee|,是 Δm232和 Δm2

31

的另一种组合。这是首次对|Δm2ee|的测量。

新的分析包括了 6 个探测器取数的全部数据,并加入了中微子振荡随能量的变化信息,结果为

sin22θ13=0.090±0.009

|Δm2ee|= (2.59±0.20)×10-3 eV2。

θ13 是自然界的基本参数之一,它的精确测量具有重要物理意义。更精确的质量平方差测量将帮

助我们理解中微子的内禀属性。大亚湾实验正在平稳运行,将获取更多的数据以实现对它们的精确

测量。

王贻芳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杰出人才

“万人计划”是面向国内现有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具有重大

创新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人才的重点支持计划。这项计划的

实施,是统筹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造就宏大的高层次创新创

业人才队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重大举措。王贻

芳入选中央组织部“万人计划”第一批杰出人才。中国科学院院

长白春礼为此致信高能所,表示祝贺。“万人计划”第一批杰出人

Page 106: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02 |

才全国共有 6 位入选者,其中有中科院 3 位。

白春礼希望王贻芳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同时希望高能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我院时提

出的‘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

率先建设国家一流科研机构’要求,紧密围绕研究所‘一三五’规划目标,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

我院‘创新 2020’实施做出更大的贡献。”

STAR Regional Meeting 在科大召开

2013 年 9 月 9 日至 11 日,STAR-HFT/MTD 升级和相关物理研讨会在中国科技大学理化大楼科

技展厅顺利召开。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约 50 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主题是讨论

STAR 合作组近期两项重要的实验升级—缪子探测器(Muon Telescope Detector, MTD)和重味径迹

探测器(Heavy Flavor Tracker, HFT),以及相关的物理分析。

会议期间,中外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就 MTD/HFT 探测器技术、触发判选、数据分析以及相关理

论和实验物理问题展开广泛讨论。STAR 国际合作组发言人许怒博士、黄焕中教授分别介绍了 STAR

在未来十年的阶段性物理研究目标以及相应的 STAR 探测器升级计划,William Llope 和董欣博士分

别就 MTD 和 HFT 两项升级做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王群教授、邵明

副教授、张一飞副教授、唐泽

波副教授、孙勇杰博士以及部

分研究生等做了会议报告。与

会人员积极探讨了 MTD 及

HFT 升级的作用和影响,并特

别讨论了中国合作组方面在相

关的实验和理论方面的研究计

划。邵明博士负责组织学术报告。

通过本次研讨会,扩大 STAR 探测器 MTD/HFT 升级在中国重离子物理领域的影响,有力推动

STAR 合作组特别是中方成员和吸引青年学生在此课题方向上的发展。

Page 107: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03 |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调研高能所

9 月 12 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到高能所,对研究所“一三五”规划实施进展及下一

步发展等工作进行了调研。

丁仲礼参观了高能所的北京正负电子

对撞机、北京谱仪、北京同步辐射装置、

计算中心、硬 X 射线调制望远镜联调实验

室、纳米生物效应实验室和核探测与核电

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听取了高能所王贻

芳所长关于研究所“一三五”规划实施进

展和未来重要工作部署的汇报,并与研究

所领导班子成员、部分科研和管理骨干代表等进行了座谈。

丁仲礼肯定了高能所在科学研究和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他指出,高能所有好的长

远规划,重视创新能力的拓展,组织协调力、执行力强,前沿科学与前沿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取得了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等世界级的有影响力的成果,希望能够再接再厉。

他强调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的工作重点是在学科规划、平台建设、前沿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引

导性、协调性和服务性工作。要引导研

究所做大事,挑战科学难题,追求科学

卓越;要协调研究所之间、研究所与地

方的合作;要紧密围绕“服务于追求科

学卓越”的工作宗旨。他希望高能所发

挥多学科交叉和大科学装置平台的优势,

加强与资源环境、生物、化学等其他学

科的交叉融合。

在调研过程中,丁仲礼还询问了高能所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一些具体问题

提出了解决建议,希望高能所克服困难,继续做好前沿科学研究,取得更加出色的科学成果。

Page 108: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04 |

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同志陪同调研。

BESIII 国家合作组物理软件研讨会 2013 年秋季会议在京召开

BESIII 国际合作组物理软件研讨会 2013 年春季会议于 9 月 22 日至 24 日在高能所召开,来自

全球 20 个合作单位的 100 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大会由 BESIII 合作组发言人沈肖雁主持。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听取

了软件发展、产生子改进、数据和蒙特卡

罗模拟的比较的报告,同时听取了 BESIII

内室升级计划——CGEM 的进展以及软

件、产生子、数据质量检查,计算环境状

态的报告。在 BESIII 采集超过 12 亿 J/ψ

数据,4 亿 ψ(3686),2.9/fb ψ(3770)和

月 3/fb 4.0GeV 以上的 XYZ 数据后,本次

会议上涌现出大量的分析和重要成果。包括已经发表的 Zc(3900),和刚刚投递到 PRL 的

Z'c(4020/4025)。大量的物理分析等方面的报告,更多令人兴奋的物理成果即将在会后发表。

会议日程的 后,安排了 Z'c 专场报告会,报告会由高能所所长王贻芳主持。吕小睿博士和郭

玉萍博士分别报告了两个类粲偶素的研究报告。报告内容反应热烈,听众提问不断,引发理论家和

实验家的进一步讨论和思考。

王贻芳获潘诺夫斯基实验粒子物理学奖

9 月 30 日,美国物理学会(APS)在其网站公布,由于“领导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首次确定地测

量出中微子混合矩阵的 θ13”,授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研究员、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

室陆锦标教授 2014 年潘诺夫斯基实验粒子物理学奖(W. K. H. Panofsky Prize in Experimental Particle

Physics),以表彰他们对实验粒子物理学的杰出贡献。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APS 将于

2014 年 4 月在美国萨凡纳举办颁奖仪式。

Page 109: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05 |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 2012 年取得了重大科学成果,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首次

精确测量了其振荡幅度 sin22θ13,开启了未来中微子发展的大门。

潘诺夫斯基是美国著名高能物理及加速

器物理学家。潘诺夫斯基奖于 1985 年由其好

友、美国物理学会粒子与场分会以及美国斯

坦福大学和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共同资助

创立。该奖项面向全球实验粒子物理领域的

科学家,每年颁发一次,以表彰和鼓励他们

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物理分析与新探测器关键

技术研究”通过评审

10 月 9 日至 10 日,国家基金委重

大项目“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物理分析

与新探测器关键技术研究”评审会在广

东省开平市召开。国家基金委杨卫主任、

数理学部汲培文常务副主任、董国轩副

主任等七人以及评审组沈文庆组长、李

学潜副组长、张肇西院士等九位评审专

家参加了会议。

杨卫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了重大项目立项的重要性,表示国家基金委对大亚湾中微子实验

寄予厚望,希望有所突破取得很好的成果,他希望评审专家根据重大项目立项的宗旨和目标对项目

组从严要求。汲培文介绍了重大项目立项情况和对评审会的要求,并宣布了评审组成员以及日程安

排。评审会由评审专家组组长沈文庆院士主持。

Page 110: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06 |

评审组专家认真听取了项目主持人

曹俊研究员的项目报告和五个课题的报

告。针对项目中所涉及的实验的难点与

重点展开了置疑和讨论,项目组成员客

观并详细的解答了专家的提问。随后,

国家基金委领导与评审组专家经认真讨

论后给出了评审意见。

会后,高能所所长王贻芳陪同基金委一行与评审组专家,对江门中微子实验基地进行了现场考

察。基金委领导殷切期望项目组能够同心同德,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在已有成果的基础

上再创辉煌。

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调研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

10 月 18 日下午,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一行抵达深圳大亚湾核电站,调研高能所大亚湾中微子

实验站。

在大亚湾实验工程副经理曹俊的引导和介绍下,阴和俊一行实地考察了实验站的隧道、5 号实

验厅、3 号实验厅、控制室及电子学间等附属硐室。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曹俊向阴和俊一行系统报告了实验站的建造过程、探测器工作原理、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模式、实验

站运行管理以及近期取得的研究成果等,

并介绍了正在推进中的江门中微子实验

(大亚湾二期实验)目前取得的进展和

面临的困难。

阴和俊表示,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取

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国家为科学院争了

光,这个成果的取得是建立在团队多年勤奋、努力、奉献、进取的基础上的。他希望,在今后江门

中微子实验的建设中,高能所继续发扬这种科研精神,充分认识实验的难度,抓紧时间完成项目的

Page 111: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07 |

各项准备工作,并尽早建立起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他表示相信高能所能够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江

门中微子实验项目,并在这个平台上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苏荣辉,中科院广州分院副院长周传忠、高能所党委书记王焕玉、

副所长奚基伟等领导陪同调研。

王贻芳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0 月 30 日下午,何梁何利奖基金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2013 年度颁奖典礼。中国 46 位

科技专家分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主

任朱丽兰等出席颁奖典礼并向获奖者颁奖。

高能所所长王贻芳因在粒子物理实

验方面做出了多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贡

献,荣获 2013 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

进步奖”。王贻芳领导完成了北京正负电子

对撞机上的北京谱仪(BESIII)的设计、

研制、运行和物理研究,技术上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并发现了一系列新粒子和新现象,

在轻强子谱和粲物理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他开创了我国中微子实验研究,提出了大亚湾中微子

实验方案并率领团队完成了实验的设计、研制、运行和物理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

该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 2012 年全球十大科学突破。他提出用反应堆中微子测量质量顺序,成

为我国中微子研究的发展方向。

何梁何利基金 1994 年由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捐资创立,迄今

共开展 20 届评选和颁奖活动,先后有 1048 名优秀科技专家获奖。高能所赵忠尧、谢家麟、何泽慧、

冼鼎昌、方守贤、郑志鹏、李惕碚、陈和生曾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

Page 112: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08 |

航天部五院领导访问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月 29 日,航天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李明副院长一行 12 人访问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

实验室,参观了暗物质探测实验室、气体探测器实验室、闪烁探测器实验室、快电子学实验室等,

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刘树彬教授代表国家重点实验室热情接待客人。来访者包括中国空间技术研

究院院领导,总体部、研究发展部、通

信卫星事业部、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及下属 513 所、508 所、东方红卫星公

司相关领导、总师,对重点实验室正在

进行的微弱信号探测、电子学 ASIC 研

究、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工程关键分系

统研制等很感兴趣,相约加强互访交流

及合作。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7所罗文华副所长一行访问实验室

11 月 30 日下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院 7 所罗文华副所长一行 7 人访问核探测

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了重点

实验室新近完成建设的高精度探测器性能

综合测试平台实验室、先进核电子学测试

和组装平台实验室,以及重点实验室的部

分科研实验室,并进行了技术交流与合作

研讨。重点实验室安琪教授、金革教授、

唐泽波、赵雷、杨俊峰、张云龙、周意等

青年教师参加了研讨。

Page 113: 2013 年年度报告 - USTC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rticle Detection and Electronics 2013

109 |

北京谱仪国家合作组发现四夸克物质 Zc(3900)入选 2013 年物理学重

要成果

美国物理学会主编的《物理》杂志 12 月 30 日公布了 2013 年国际物理领域重要成果,“发现四

夸克物质”位列十一项成果之首。《物理》杂志评选真正在物理学界内外引起轰动的成果,综合考虑

了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出人意料的成果和发现,或者导致更先进的技术的可能性。

下面是《物理》杂志网站对“四夸克物质”的简介:“以前的实验表明,基本粒子一般由两个或

三个夸克组成。今年夏天,在中国的北京谱仪 III(BESIII)和在日本的 Belle 合作组报道,在高能

正负电子对撞中发现了一个‘神秘粒子’,其中含有四个夸克。虽然人们对这个被称为 Zc(3900)的粒

子的性质有多种解释,但‘四夸克态’的解释得到更多关注。BESIII 之后又发现了一系列含四个夸

克的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