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澳門學社2014

134
2014年度公民參與培訓計劃 澳門歷史發展進程中的 新澳門學社 湯家耀 2014.04.19

Upload: aman-tong

Post on 15-Jan-2015

356 views

Category:

Government & Nonprofit


1 download

DESCRIPTION

Brief history of New Macau Association 新澳門學社簡史

TRANSCRIPT

Page 1: 新澳門學社2014

2014年度公民參與培訓計劃

澳門歷史發展進程中的

新澳門學社

湯家耀

2014.04.19

Page 2: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3: 新澳門學社2014

提綱

1553-1979: 歷史格局

1980-1989: 契機

1990- : 管治能力挑戰

2000- : 反貪腐、爭民主、保民生

成立22年小結

未來路向

Page 4: 新澳門學社2014

1553-1979: 歷史格局

Page 5: 新澳門學社2014

對澳門有重大影響的歷史

1553年葡人來澳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66年12.3事件

1974年4月25日葡國民主革命

1976年澳門第一屆立法會選舉

1976年中國打倒四人幫

Page 6: 新澳門學社2014

1553年

Page 7: 新澳門學社2014

1624年

Page 8: 新澳門學社2014

1966年

Page 9: 新澳門學社2014

1966年

Page 10: 新澳門學社2014

1966年

Page 11: 新澳門學社2014

1966年

Page 12: 新澳門學社2014

1966年

Page 13: 新澳門學社2014

1966年

Page 14: 新澳門學社2014

1966年

Page 15: 新澳門學社2014

1966年

Page 16: 新澳門學社2014

1966年

Page 17: 新澳門學社2014

1967年

Page 18: 新澳門學社2014

1967年

Page 19: 新澳門學社2014

1967年

Page 20: 新澳門學社2014

1967年

Page 21: 新澳門學社2014

1967年

Page 22: 新澳門學社2014

1967年

Page 23: 新澳門學社2014

澳門社會力量分析

A系統

傳統社團

C系統

葡人

B系統

西方宗教

Page 24: 新澳門學社2014

1980-1989: 契機

Page 25: 新澳門學社2014

對澳門有重大影響的歷史

1980年中國改革開放

1984年澳門普及立法會選舉權

1984年澳門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民生派入局

1986年中葡聯合聲明

1988年澳門第四屆立法會選舉民生派大捷

1989年基本法諮詢起草

1989年中國民運、澳門民主派聚集

Page 26: 新澳門學社2014

1988年第四屆立法會選舉

Page 27: 新澳門學社2014

1988年第四屆立法會選舉

Page 28: 新澳門學社2014

1988年第四屆立法會選舉

Page 29: 新澳門學社2014

1988年第四屆立法會選舉

Page 30: 新澳門學社2014

1989年5月4日

Page 31: 新澳門學社2014

1989年5月19日

Page 32: 新澳門學社2014

1989年5月20日

Page 33: 新澳門學社2014

1989年5月20日

Page 34: 新澳門學社2014

1989年5月28日

Page 35: 新澳門學社2014

1989年6月4日

Page 36: 新澳門學社2014

1989年6月25日

Page 37: 新澳門學社2014

1989年10月活流第40期

Page 38: 新澳門學社2014

澳門社會力量分析

A系統

傳統社團

C系統

葡人

B系統

西方宗教

D系統

自由開放

Page 39: 新澳門學社2014

1989年10月1日

Page 40: 新澳門學社2014

1990年5月14日

Page 41: 新澳門學社2014

1991年7月8日

Page 42: 新澳門學社2014

1990- : 管治能力挑戰

Page 43: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44: 新澳門學社2014

新澳門學社組成過程

1991年12月,開始籌組

1992年1月,初步形成組織的核心

1992年5月,推舉首屆理監事會,內部分工,研制系統化政綱

1992年7月,正式宣告成立;十一個專責小組開始活動

1992年9月,以「民主新澳門」名義參與第五屆澳門立法會直選,取得一個議席

Page 45: 新澳門學社2014

時代背景

八十年代,經濟和城市化迅速發展,各領域新興團體湧現

九十年代,進入後過渡期,政治、經濟、社會、民生面臨重大的轉變和挑戰

新興團體活躍人士整合,共同參與社會事務,推動本地區的現代化發展

Page 46: 新澳門學社2014

歷史中的偶然

吳國昌,江洵美

《活流》雜誌(教區青年牧民中心, 198?~1991)

1985: (24)參與建設我們的澳門; (25)澳門發展面面觀

1986: (26)邁向新澳門; (27)新移民在澳門; (28)社團對焦; (29)澳門都市化

1987: (30)宗教快鏡; (31)新聞業傳真; (32)大政治.小澳門; (33)赤的疑惑-澳門經濟

1988: (34) 澳門知識分子; (35)立法會選舉; (36)教育風雲

1989: (37)北區社會行動; (38)北區社會組織; (39)學運.民運.澳門命運; (40)新中產階級

1990: (特刊)三月風波.社會矛盾; (41)基本法.民主.人權; (42)小業主權益; (43)綠色運動

Page 47: 新澳門學社2014

宗旨

立足於澳門 ,研究澳門社會狀況、推動本地區現代化發展

政治上,鼓勵公民參與,促進民主政制發展,實現澳人民主治澳

經濟上,探索本地區經濟的出路,支持現代的、多元的、以自由經濟為基礎的經濟發展,並著重維護勞工的權益

社會上,伸張社會公義,促使澳門社會活化、開放和訊息流通,實現民間社會多元化

民生上,促使社會資源合理和公平地分配,維護廣大市民享受合理生活條件的權利

Page 48: 新澳門學社2014

原初組織設計

Page 49: 新澳門學社2014

政策研究小組

政制人權

經濟發展

消費權益

衛生環保

教育文化

勞工

社會保障

城市建設

公共行政

婦女

公共財政

Page 50: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51: 新澳門學社2014

第一屆幹事

理事長:吳國昌

副理事長:陸偉聰、黎義明

秘書長:鄭妙珊

理事:湯家耀、黃懿蓮、陳偉全、區錦明、黎意芬、劉麗華、區錦新、吳家寶、黃艷蘭、湯家偉、林少洪、江洵美

監事長:鄧玉華

監事:陳偉智、林小敏

Page 52: 新澳門學社2014

來自不同背景和領域

年青的新興團體活躍人士

對澳門有高度歸屬感

熱切參與澳門現代化發展

Page 53: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54: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55: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56: 新澳門學社2014

以「民主新澳門」名義,參與1992年及1996年的澳門立法會直選,以及1993年及1997年的澳門市政議會直選,每次參選都取得一個議席

Page 57: 新澳門學社2014

工作領域

議會 社會

Page 58: 新澳門學社2014

議會工作:“與狼共舞”

民主派議員

議程前發言

施政評議及修訂施政方針

表決聲明

表決動議和法律草案

傳統議員

×

×

×

×

Page 59: 新澳門學社2014

社會工作

民主派

提出重大問題

調查研究

媒體倡導

結盟

社會行動

社區組織和社區發展

傳統社團

代政府主義和合謀政治

社會控制

Page 60: 新澳門學社2014

持續跟進的重大問題

政制和人權

普及免費教育

輸入勞工和工序外移

小業主權益

公共財政

黑幫作反

……

Page 61: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62: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63: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64: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65: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66: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67: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68: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69: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70: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71: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72: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73: 新澳門學社2014

參與歷次選舉

Page 74: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75: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76: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77: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78: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79: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80: 新澳門學社2014

個案工作

民主派議員

視案主為處於不利處境的公民

與案主分享信息、知識和經驗

幫助案主瞭解問題的根本原因和結構

提供可能的目標和策略選擇

讓案主作知情和負責的決定

讓案主主導行動並為此負責

成功歸於案主

傳統議員

視案主為有問題的個人

代表案主

為案主作出“最好的”決定

運用組織資源和網絡使案主得到

“合理的”補償或利益,但不會讓案主知悉或自行取得這些資源

不鼓勵案主去探求問題的根本原因

控制案主採取“激進”行動的意圖

組織和議員獲得政治資本

Page 81: 新澳門學社2014

2000- : 反貪腐、爭民主、保民生

Page 82: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83: 新澳門學社2014

特區議會工作

民主派議員

議程前發言

索取資料

書面質詢

口頭質詢

施政評議

表決聲明

表決動議

法律草案

其他議員

v

v

v

v

v

v

v

v

Page 84: 新澳門學社2014

特區社會工作

民主派

提出重大問題

調查研究

媒體倡導-新媒體

結盟

社會行動-新議題及新形式

社區組織和社區發展

傳統社團及其他力量

參與和支持管治集團

民生議題

Page 85: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86: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87: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88: 新澳門學社2014

2001年選舉得票情況

票數 得票率 排名

風順堂 2281 23.4% 1

大堂 1669 25.1% 1

望德堂 2045 26.0% 1

花王堂 4887 21.2% 1

花地瑪 4805 17.1% 2

乙仔 1203 25.1% 1

路環 71 9.6% 4

合計 16961 20.9% 1

Page 89: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90: 新澳門學社2014

A C

D O

14

7

18

16

3

5

9

11 1

10

12

8

13

15

17

6 4

2

傳統社團 葡人

其他 自由開放

Page 91: 新澳門學社2014

A C

D O

14

7

18

16

3

5

9

11 1

10

12

8

13

15

17

6 4

2

Page 92: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93: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94: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95: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96: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97: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98: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99: 新澳門學社2014

特區成立後新澳門學社的三大工作

保民生

爭民主

反貪腐

Page 100: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101: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102: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103: 新澳門學社2014

成立22年小結

Page 104: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105: 新澳門學社2014

歷屆立法會直選五強

1992 1996 2001 2005 2009 2013

群力25% 經民促17% 新澳門21% 新澳門19% 新澳門19% 民聯18%

同心24% 群力15% 同心16% 民聯17% 同心15% 新澳門16%

新澳門12% 同心15% 群力14% 同心13% 民聯12% 澳粵盟11%

未建聯8% 建澳聯10% 繁盟12% 群力10% 澳發新10% 群力11%

勞盟7% 繁盟10% 社經改12% 澳發聯9% 群力10% 新希望9%

Page 106: 新澳門學社2014

新澳門學社做了什麼?

“該守的道,守住了;

該打的仗,打過了;

該走的路,還沒走完。”

Page 107: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108: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109: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110: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111: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112: 新澳門學社2014

共創新澳門-

新澳門學社改變了什麼?

學社和成員的成長

社會對重大問題的認知和共識

重大社會決策

議會和社會文化

民間社會的發展

民眾的能力和權力

Page 113: 新澳門學社2014

1992-2014的變化

民間

社會

媒體 市場

政府

Page 114: 新澳門學社2014

我對學社的評價

仁:為公益而奮鬥,不為私益所動

勇:力爭社會公義,不避權貴

強: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道德經》三十三章)

Page 115: 新澳門學社2014

新澳門學社的能力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人力

財力

權力

公信力 文化力

信息力

協同力

Page 116: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117: 新澳門學社2014

未來路向

Page 118: 新澳門學社2014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新澳門學社參與歷次選舉結果

立法會選舉 市政議會選舉

學社

成立

澳門

回歸

普及

選權

聯合

聲明

八九

民運

基本法

起草

歐文龍

被捕

何厚鏵 何厚鏵 崔世安

吳區

吳區

吳區陳

吳區

Page 119: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120: 新澳門學社2014

投入

定位

目標

戰略

技巧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論語.里仁)

Page 121: 新澳門學社2014

澳門特區立法會很需要一股……

的民主力量

堅持正義、不畏權勢

大公無私、抗衡官商勾結

努力反映民意

致力促進社會多元開放

根據公開的系統政綱全面監察政府

Page 122: 新澳門學社2014

A C

D O

14

7

18

16

3

5

9

11 1

10

12

8

13

15

17

6 4

2

傳統社團 葡人

其他 自由開放

Page 123: 新澳門學社2014

A C

D O

14

7

18

16

3

5

9

11 1

10

12

8

13

15

17

6 4

2

Page 124: 新澳門學社2014
Page 125: 新澳門學社2014

新澳門學社的能力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人力

財力

權力

公信力 文化力

信息力

協同力

Page 126: 新澳門學社2014

個案工作

民主派議員

視案主為處於不利處境的公民

與案主分享信息、知識和經驗

幫助案主瞭解問題的根本原因和結構

提供可能的目標和策略選擇

讓案主作知情和負責的決定

讓案主主導行動並為此負責

成功歸於案主

傳統議員

視案主為有問題的個人

代表案主

為案主作出“最好的”決定

運用組織資源和網絡使案主得到

“合理的”補償或利益,但不會讓案主知悉或自行取得這些資源

不鼓勵案主去探求問題的根本原因

控制案主採取“激進”行動的意圖

組織和議員獲得政治資本

Page 127: 新澳門學社2014

社區發展 (Community Development)

Community development can be tentatively

defined as a process designed to creat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for

the whole community with its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the fullest possible reliance on the

community's initiative.

United Nations 1955

Page 128: 新澳門學社2014

Community – defining features

Existence

People

Boundary

Strength

Problems

Resources

Source: Tong KI 2012

Page 129: 新澳門學社2014

Interconnected threefold division models

Habermas,

1965

Interaction –

mutual understanding –

historical-hermeneutic

Work –

technical control –

empirical-analytic

Power/domination –

emancipation –

critical

Rothman,

1968 Locality Development

Social Planning/

Policy Social Action

Chin & Benne,

1969 Normative-re-educative Empirical-rational Power coercive

Crowfoot &

Chesler, 1974 Countercultural Professional-technical Political

Friedmann,

1987 Social learning Policy analysis Social mobilization

Christenson,

1989 Self-help Technical assistance Conflict

Clements,

2001 Organic Status quo Critical

Gilchrist &

Taylor, 2011 Pluralist Communitarian Radical

Source: Tong KI 2012

Page 130: 新澳門學社2014

Model A

Locality Development

Model B

Social Planning/Policy

Model C

Social Action

1. Goal categories of

community action

Community capacity and

integration; self-help (process

goals)

Problem solving with regards

to substantive community

problems (task goals)

Shifting of power

relationships and resources;

basic institutional change

(task or process goals)

2. Assumptions concerning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problem conditions

Community eclipsed, anomie;

lack of relationships and

democratic problem-solving

capacities; static traditional

community

Substantive social problems;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housing, recreation, etc.

Aggrieved populations,

social injustice, deprivation,

inequality

3. Basic change strategy Involving a broad cross

section of people in

determining and solving their

own problems

Gathering data about

problems and making

decisions on the most logical

course of action

Crystallizing issues and

organizing people to take

action against enemy targets

4. Characteristic change

tactics and techniques

Consensus: communication

among community groups and

interests; group discussion

Consensus or conflict Conflict: confrontation,

direct action, negotiation

5. Salient practitioner roles Enabler-catalyst, coordinator;

teacher of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ethical values

Fact gatherer and analyst,

program implementer,

expediter

Activist advocate: agitator,

broker, negotiator, partisan

6. Medium of change Guiding small, task-oriented

groups

Guiding formal

organizations and treating

data

Guiding mass organizations

and political processes

Page 131: 新澳門學社2014

Model A

Locality Development

Model B

Social Planning/Policy

Model C

Social Action

7. Orientation toward

power structure(s)

Members of power structure

as collaborators in a common

venture

Power structure as

employers and sponsors

Power structure as external

target of action: oppressors

to be coerced or overturned

8. Boundary definition of

the beneficiary system

Total geographic community Total community or

community segment

Community segment

9. Assumptions regarding

interests of the community

subparts

Common interests or

reconcilable differences

Interests reconcilable or in

conflict

Conflicting interests which

are not easily reconcilable:

scarce resources

10. Conception of

beneficiaries

Citizens Consumers Victims

11. Conception of

beneficiary role

Participants in an interactional

problem-solving process

Consumers or recipients Employers, constituents,

members

12. Use of empowerment Building the capacity of a

community to make

collaborative and informed

decisions; promoting feeling

of personal mastery by

residents

Finding out from consumers

about their needs for service;

informing consumers of their

service choices

Achieving objective power

for beneficiary system – the

right and means to impact

community decisions;

promoting a feeling of

mastery by participants

Source: Rothman 1968

Page 132: 新澳門學社2014

Power

structure

Community

members

Social Planning

Power

structure

Community

members

Social Action

Power

structure

Community

members

Community

Development

Jack Rothman’s Three Models

Source: Tong KI 2012

Page 133: 新澳門學社2014

Three elements

Social

planning

Community development

Social

action

Passive

Active

Conflict Collaboration

Source: Tong KI 2012

Page 134: 新澳門學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