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5
謝甫宜老師編撰 2015/12/12 1 2015 科學素養列車-走出課本的實驗課 《科學少年》與《科學人》雜誌共同舉辦 邀約演講:高雄市陽明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 謝甫宜老師 2015/12/12 演講主題:「推廣科普實作提升全民科學素養時間: 2015 12 12 ()下午 200-400 地點:臺北市立天文教育館 (臺北市士林區 11160 基河路 363 ) 活動摘要:本研習活動旨在提供普羅大眾與學童藉由生活化、趣味性、實作 性的科普活動,跳脫制式的「食譜式實驗」所可能造成的思考窠臼或推理陷 阱,提升民眾參與科學活動的學習動機,讓我們 Fun 心玩科學! 一、科普實作活動的魅力與提升科學學習動機 經典科普實作活動範例與實作活動示例: 1.蘋果氣球玩大氣壓力-從感受大氣壓力的存在到學習壓力概念與計算; 2.終極平衡學槓桿原理-從體驗力矩與靜力平衡到理解槓桿原理之學習; 3.不同凡響辨聲學共振-從賞識回聲實作活動進而理解共振與聲音概念。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Jan-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謝甫宜老師編撰 2015/12/12 1

    2015 科學素養列車-走出課本的實驗課 《科學少年》與《科學人》雜誌共同舉辦

    邀約演講:高雄市陽明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 謝甫宜老師 2015/12/12

    演講主題:「推廣科普實作提升全民科學素養」

    時間: 2015 年 12 月 12 日(日)下午 2:00-4:00

    地點:臺北市立天文教育館 (臺北市士林區 11160 基河路 363 號)

    活動摘要:本研習活動旨在提供普羅大眾與學童藉由生活化、趣味性、實作

    性的科普活動,跳脫制式的「食譜式實驗」所可能造成的思考窠臼或推理陷

    阱,提升民眾參與科學活動的學習動機,讓我們 Fun 心玩科學!

    一、科普實作活動的魅力與提升科學學習動機 經典科普實作活動範例與實作活動示例: 1.蘋果氣球玩大氣壓力-從感受大氣壓力的存在到學習壓力概念與計算; 2.終極平衡學槓桿原理-從體驗力矩與靜力平衡到理解槓桿原理之學習; 3.不同凡響辨聲學共振-從賞識回聲實作活動進而理解共振與聲音概念。

  • 謝甫宜老師編撰 2015/12/12 2

    二、科普實作活動與教具演示增進科學探究與論證能力 1.喝水鳥與愛情溫度計-「溫度與熱」單元教學 2.隔空喝奶-「連通管」與「大氣壓力」單元教學 3.子母氣球-運用「能量轉換」概念培養科學創造力

  • 謝甫宜老師編撰 2015/12/12 3

    三、結合科普實作活動與行動載具或軟體運用增進概念理解 範例 1.透過 Mobizen 軟體,演講者可將所觀察到的影像或操作,使用手機 PO

    在電腦螢幕再投影到單槍,這一項教學法是最新穎又有趣的科學教學模

    式。亦即, 我在手機上所操作的任何動作以及手機顯微鏡所觀察到的微觀世界,全部用單槍「同步」呈現給學生一起觀察!

    範例 2.下載 APP 免費軟體,再配合用以量測「不同凡響實作教具」的響度、

    音調與音色(音品)。建議下載的 APP 免費軟體如下所示。 1. Spectrum Analyzer(頻譜分析儀) 2. True Tone(音調與音色)

    oscilloscope

    True

    以APP軟體檢視音色並測量聲音的響度與音調示意圖

  • 謝甫宜老師編撰 2015/12/12 4

    四、科普實作促進有效教學成果分享-以喝水鳥為例 以建模本位探究教學增進學生科學解釋能力(謝甫宜與宋欣蓉,2015)研究為例作為說明科普實作促進有效教學。 摘要:本研究旨在「建構科學模型」(以下簡稱「建模」)的探究教學,作為增進學生科學解釋能力,以「熱與溫度」單元設計科學探究課程,研究樣本為一班28位八年級國中學生,以科學模型本位的探究教學模式進行研究,自行編製「科學解釋測驗題本」對於樣本學生

    進行前後測,再以相依樣本 t 考驗比較實驗處理前後,學生在科學解釋能力之差異是否達顯著水準。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在指出因果關係、科學推理能力、使用證據能力、評

    價科學解釋、使用概念正確性等五項科學解釋能力的成份,皆優於對照組且具高度實驗效

    果量,顯示科學模型為本位的探究教學增進學生科學解釋能力,優於以教科書本位的教學

    方式。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主張,發展適切的科學模型探究教學,有助於學生學習與運用

    概念,並以概念的理解進行科學解釋,亦對於未來探討科學模型本位探究教學,如何增進

    學生科學解釋能力之機制的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詞:科學模型、科學模型本位探究教學、科學解釋能力、建模 1.本研究量化結果分析表

    統計考驗

    科學解釋能力 前後測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教學效果量

    前測 4.37 2.07 指出因果關係

    後測 6.39 1.60 8.44** .000 1.37

    前測 4.50 1.86 科學推理

    後測 6.21 1.46 9.09** .000 1.47

    前測 4.16 1.79 使用證據

    後測 5.87 1.86 9.09** .000 1.47

    前測 3.90 1.27 評價科學解釋

    後測 5.40 1.35 7.42** .000 1.20

    前測 4.18 1.94 使用概念正確性

    後測 6.40 1.65 9.37** .000 1.52

    2.本研究質性資料 學習單示例 1

  • 謝甫宜老師編撰 2015/12/12 5

    學習單示例 2.

    謝甫宜與宋欣蓉 (2015)。2015 年 8 月 14 日南臺灣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發表,未出版,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國教輔導團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