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 yfy.com ·...

43
2016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YFY Sustainabil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Upload: others

Post on 21-May-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2016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YFY Sustainabil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目錄 Contents

沒有安全,就沒有工廠職安衛管理平台成立

我的安全我負責別人安全我有責

360度的安全觀察360度的工安

職安人在工廠教育慢慢來,安全緊緊顧

新屋同仁歡喜迎「新屋」

健康輕盈活動邀請同仁一起健康生活安心瘦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消費品STAR專案

10

14

15

17

18

20

21

找出所有資源的真價值引領循環經濟潮流

返本還原的塑膠裂解

台灣史上頭一遭清水廠烘缸改造

楊梅廠水處理再升級降減水汙費達95%

農業秸稈綜合利用nPulp獲2016綠色國際大獎銀牌獎

花蓮廠再生氫能源獲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綠色領導獎

世界地球日攜手許下對地球的承諾

23

26

27

28

29

30

31

「風災過後,讓希望萌芽」 齊心為台東種下希望種子

台東小學堂邁入第二年大小書蟲一年一會感情升溫

把資源放到最需要的角落消費品公益物資捐贈

《Guji-Guji》公益演出新屋社區闔家歡

創意 藝術 環保紙箱戰紀產學合作案

光華國小與花蓮廠共生共榮的親密鄰居

33

35

36

37

39

41

永 Sustainability 豐 Abundance 餘 Prosperity09 22 32

42 永豐餘GRI報告書

Together We Can 齊一心志 整裝向前

永豐餘的創新與綠色之路

2016 永續與綠色亮點

CSO的話

02

04

06

08

永豐餘在規劃每一步的同時,從沒有忘記對於社會與環境的責任,

我們把永續放在經營理念之中。尤其台灣能資源與原物料缺乏、極

度仰賴進口,造紙起家的永豐餘,有著最深切的感受。前年底,我

們在組織內發動了一場小小的「心靈革命」——調整永豐餘內部溝

通環境用語:讓同仁們從心做起,把「廢」字從口頭以及心裡屏

除,原本認定的「廢棄物」重新定義為「資源」。同時,強化能資

源再利用管理平台與水資源管理平台,透過整合內部專業與統籌集

團資源,尋求節能、節水以及各式能資源的循環再利用途徑,致力

為傳統定義中的廢棄物發掘價值。

走過九十多個年頭的永豐餘深知,唯有不斷因應趨勢自我調整,才

能讓自己保有在戰場上繼續拼搏的戰鬥力。2016年是全球歷史紀錄

上最熱的一年。從跨國的巴黎協定的生效到國內水汙法、空汙法、

以及溫管法的修定施行,在在顯示如何採取立即性的行動因應氣候

變遷,已成為每一個國家的共同考題。永豐餘推動綠色專案,尋求

循環資源、減少環境足跡的努力從不間斷,2016年獲得包括「104

年度節電績優集團企業獎」、「104年度民間企業與團體綠色採購

績優單位」等獎項肯定;而回收製漿過程中產生之氫氣副產物的

「氫能源」專案,也首次獲得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的綠色領導獎。

過去一年來,中央部會、學術單位及各式機關團體也開始討論

「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概念跟可能做法。環保署、

科技部、工研院等單位認可永豐餘在產業與技術上一直以來的努

力,積極與我們研議生產流程中各式副產品的再利用可能性。相

信未來可以匯集更多元的資源與專業,共同尋求循環經濟的最佳

可行的合作模式,進而提升台灣的整體競爭力。

員工是永豐餘重要的根基。永豐餘珍視所有的員工;我們努力創

造良善又安全的工作環境,致力讓每一位同仁能夠安心工作,發

揮所長。作為資深傳產,安全第一是不可撼動的運作基礎。2016

年集團提升安全層級,成立跨事業群的職安衛管理平台。力求分

層負責,強化安全文化的形塑,一層層守護同仁們的健康、安

全、與生命。

展望今年,繼80年代鴻圖百億後最大規模的工紙投資——新屋廠

新紙機與汽電共生設備將於今年正式運轉。這也是台灣紙業近年

來最令人矚目的專案,永豐餘用具體行動展現對於這片土地的支

持;在已耕耘三十年的桃園新屋,用最高規格的設備、更安全的

工作環境,搭配最佳的能資源效益,跟在地的人才攜手製造世界

最高規格的芯紙。

Together We Can齊一心志 整裝向前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2

永豐餘投控董事長

為因應新屋廠擴產與成功廠轉型,我們盡心規劃全員轉移方案,釋出最大的誠意與

負責任的態度照顧同仁,尊重人才與戰力重組計畫獲得認同與支持。

生產上永豐餘持續投入回收固體製程餘料的研究與試驗,並透過各廠水處理設備的

優化提升回收水佔比,紮實朝向零廢棄與零排放的目標步步前行。在公司治理上,

因應行動化、雲端化的趨勢,為強化資訊透明度、風險管理與內控,我們持續進行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的全面升級,大幅提升我

們的分析能力及反應速度,強化市場競爭力,也讓資源得以更有效地被運用。

獲取我們應得的、付出我們應付出的,盡可能極大化對社會的正面影響,減少在地

球上留下的痕跡,同時持續轉動員工、社區、環境三大永續關鍵齒輪,是永豐餘不

變的社會責任與企業目標。調整出最佳戰鬥隊形與經營策略,是永豐餘2017年度的

重大課題。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也是永豐餘得以永續經營的根基。我們將加

速投入培養新世代關鍵性戰略人才,優化體質、蓄積能量;讓組織中培養出來的優

秀經理人,站在最適合的位置,成為團隊向前邁進的動能加速器。唯有齊一心志,

共同尋求組織利益與資源的最佳化,同時確實把我們自己放在社會的大脈絡中思

考,才能正面迎向挑戰、掌握契機。

Together We Can 齊一心志 整裝向前

Together , We can !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3

永豐餘的創新與綠色之路

台灣第一張自產銅版紙,奠定永豐餘成為最大文化用紙企業之基石

1960

用蔗渣成功研發生產打字紙,取代進口紙並大量外銷

1955

生產台灣第一張有皺紋衛生紙

1972

生產台灣第一張背膠郵票紙

1974 創 設 台 灣 第 一 且 唯 一 之「造紙研究中心」,推展造紙技術之研究創新

1980

積極在海內外投入造林,致力於水土保持與樹種保育,已在台植樹超過200萬株

1980年代起

首次將整廠設備輸出至泰國,為台灣造紙業首例整廠輸出至海外

1984

生 產 台 灣 第 一 張 環 保 再 生紙,並申請台灣第一枚環保標章(新荷再生紙)

1984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4

永豐餘的創新與綠色之路

成立綠色產業小組

1996

台灣第一家取得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FSC認證之造紙業者,落實對造林與護林的社會責任

2008

花蓮廠氫能源專案獲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Asia Responsible Entrepreneurship Awards, AREA)綠色領導獎

2016

設立「永豐餘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進入有機食品領域

2000

台 灣 第 一 張 無 淋 膜 無塑毒食品用防油卡—鮮淨防油卡

2011

揚州廠農業秸稈綜合利用nPulp正式量產

2013

農業秸稈綜合利用nPulp獲美國「愛迪生獎」(Edison Award)環境永續系統領域銀牌獎

2014

花蓮廠回收製漿過程中的電解食鹽副產物,打造台灣製造業第一個「氫能源示範基地」

2014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5

2016 永續與綠色亮點

減碳174,342,000公斤

2016年度,永豐餘共制定重要節能減碳措施計

32項,節約10,585噸燃料煤、3,316噸製程蒸

汽、266,484,000度用電,降減能源耗用量之

附帶溫室氣體減排量估算達174,342,000公斤

的二氧化碳當量(ton-CO2e)。

榮獲經濟部「節電績優集團企業獎」

永豐餘透過「全面更換高效率馬達」、「改裝LED燈具」、

「安裝風車及馬達變頻控制設備」、「水泵水量設定及排放水

深層曝氣改善」等多項具體作為,以年度節電1,811萬度、等

同於二氧化碳減量9,433公噸的成績,獲經濟部能源局頒贈

「節電楷模」獎座。

重複使用2,497,336噸水資源

積極強化水資源再利用系統,降

低單位用水量及增加用水循環倍

率,共回收製程排放水與放流水

2,497,336噸。

投入三億三千萬於環境保護設施

年度投資於環境保護支出之經費達新台幣

333,773,000元。其中以水資源處理設施投

資佔83.36%,空氣品質控管設備投資及固

體製程餘料減量設施投資支出比例,分別為

1.81%及14.83%。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6

2016 永續與綠色亮點

花蓮廠再奪「溫室氣體自願減量績優廠商」

華紙花蓮廠再度獲經濟部工業局遴選為產業溫

室氣體自願減量績優廠商。溫室氣體排放量盤

查經第三方查證,2015年排放量較2010年降低

45,833噸CO2e,降幅多達18.1%。

久堂廠蟬連「綠色採購績優單位」

華紙久堂廠自2011年起響應政府綠色採購,2015年

綠色採購達9.56億元,連續五年獲頒高雄市綠色採購

績優單位獎。

新屋廠獲頒「河川認養優選企業」

工紙新屋廠多年來熱情參與在地之南

崁溪護溪活動,更認養廠區鄰近之社

子溪出海口附近河段,被桃園市政府

評定為「河川認養優選企業」。

楊梅廠榮獲「健康促進績優單位」

消費品楊梅廠響應市府健康享瘦政策,

67位參加同仁減重393.6公斤,榮獲2016

年度健康促進績優單位「人氣王」與「減

重王」雙首獎。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7

Sincerely,

Ronald AllenYFY 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

• Established a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that resulted in improved working conditions and a safer environment in our paper mills.

• Improved recycling practices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YFY´s commitment to a “circular economy” improved our nPulp production residues recycling, as we continued to improve on our capability to turn all of our raw materials into a resource and ensure that 100% of residuals and by-products are used without creating further waste.

• YFY received the AREA (Asia Responsible Entrepreneurship Award) for the work done by our subsidiary, CHP. CHP successfully recycles the by-product created from the electrolysis of Sodium Chloride (salt), which is used in the process of pulp production. After collection, CHP purifies it into Hydrogen Energy with 99.99% purity that is completely CO2-free energy. The Hydrogen is used to fill hydrogen batteries for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 (FCEV) and can also replace heavy oil as fuel to produce steam.

• During the Earth Day 2016 campaign, 3,736 YFY colleagues from 22 mills committed to their own Earth Day vows.

Even with our current list of accomplishments, we believe YFY can go much further on our sustainability journey. As we integrate more of our colleagues into the sustainability chain, I am more excited than ever for our company´s ability to make faster progress to our business goals by making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wards a safer, cleaner planet. That is good for all state-holders; shareholders, customers, our employees, and the communities in which we do business.

Today, even as more companies worldwide deepen their commitment to the ideas of sustainability and to adopting more sustainable business practices, they find themselves operating in a business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 that presents considerable challenges to achieving these new standards.

The world is a different place from even a year ago: many major governments have decided to move away from long-standing economic policies that promote a global approach to trade and ens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 In the midst of these changes, i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that companies adopt and nurture a strong culture of sustainability that promotes sustainable business practices, motivates their workforce and achieves measureable results.

In its fourth year of operation I am very proud to say that YFY, Inc.´s Office of Sustainabil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made definitive progress towards creating a corporate culture that has transformed our view of sustainable business practices and energized our professionals to achieve real changes that have impacted our business and improved environmental and safety standards for the communities in which we do business.

The real key to evaluating our performance as a sustainable company starts with making sure everyone is on board with the organization´s goals. It also requires commitment by leadership to performance measures that help to evaluate our progress. As a result of our cultural commitment to sustainability, YFY, Inc. made several achievements:

Ray Anderson, Founder/Chairman of Interface, Inc. and Industrial Ecologist

Our culture of sustainability starts with our people

“ Sustainability is a journey…A long commitment that fundamentally changes an organization ”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8

沒有安全,就沒有工廠職安衛管理平台成立

我的安全我負責別人安全我有責

360度的安全觀察360度的工安

職安人在工廠:教育慢慢來,安全緊緊顧

新屋同仁歡喜迎「新屋」

健康輕盈活動邀請同仁一起健康生活安心瘦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消費品STAR專案

10

14

15

17

18

20

21

永 Sustainability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9

永 Sustainability

沒有安全,就沒有工廠職安衛管理平台成立

根據勞動部統計,自2001到2015年,因為職業災害而死

亡之勞工高達4,869人,相當於平均不到27小時就有一位

勞工因職災喪失寶貴的生命!每位同仁都是家庭的重要支

柱,同仁的健康與人身安全,是每個家庭、也是公司的重

要財富。因此,確保每位同仁都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

安安回家」,是我們對同仁及家屬責無旁貸的承諾。為了

落實對員工健康與安全的照顧,永豐餘在2016年7月從集

團角度加以規劃,成立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平台。

設在總部、隸屬於策略長辦公室的職安衛管理平台,顧名

思義,必須站在集團高度整合資源,通盤規劃以及守護同

仁的安全與健康。然而,不同事業群有各自的生產與操作

流程,各廠的實際營運狀況更多有差異;有鑑於此,我們

藉由分層負責以及Bottom-up加上Top-down同步的方

式,讓平台的功能可以被最有效地發揮:

• 分層負責:第一層是職安衛管理平台,職權範疇涵蓋集團所有事業體

的職安衛相關業務。平台設有職安衛小組,以專職的職安衛專業人

員,負責跨單位協調,直接監督管理各事業群的安衛政策、管理辦法

跟實際做法。第二層是各事業群,各事業群設置職安衛專責主管向平

台報告,負責事業群內各廠的安衛工作守則訂定,以及安衛措施之輔

導、監督、及稽核。第三層則為各級工廠工安團隊,直接負責工安相

關項目之推動、執行、與現場管理。

• Top-down與Bottom-up同步:職安衛工作項目及形式由平台決定,

內容則由廠端規畫,並將建議回饋至平台,平台再加以機動調整,確

保各專案符合同仁實際需求。平台訂定年度大型專案、重要績效目

標、以及各廠稽核時間表,由上而下地交由各事業群協同廠區專責工

安團隊規劃執行;而在召開每月、季度職安衛會議時,各廠與事業群

即時回饋實際執行結果,同時討論各項問題的最佳可行方案,再由平

台據以調整專案要求,並將各廠經驗相互串連分享。

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才值得存在。

永豐餘有責任也有義務,保護這個大家庭每一份子的健康與安全。

大家必須重新正視,認真執行,用實際的行動,重塑安全至上的現場文化。 永豐餘投控董事長 何奕達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10

永 Sustainability

沒有安全,就沒有工廠 - 職安衛管理平台成立

誠如永豐餘安全承諾第一條所揭示:人是公司的核

心價值,「安全」、「健康」不容妥協。平台建立

後,我們決定透過一連串緊鑼密鼓的舉措,將安全

文化點滴植入每位同仁的心中。首先登場的便是全

員「工安役」:

所謂的工安役,指的是「服役者」須在一段時間

內,以固定頻率、在指定的區域,針對工作環境進

行360度的安全觀察。服役者必須經過訓練,並使用

安全行為觀察檢查表,確實記錄觀察到的安全隱

患,並繳交稽查報告。

我們深知,要確實地推動工安意識,主管的支持絕

對是關鍵。因此,永豐餘以公司的最高長官做為工

安服務役強制執行的對象,宣示對於貫徹工安的決

心。依據工安服務役管理辦法,強制到現場從事工

安役的對象包括了投控總經理、事業部最高主管及

副主任以上之各級主管。各級主管必須依執行辦法

所規定的頻率與時數,到工廠現場做「安全行為觀

察」,即時糾正看到的不安全行為並紀錄觀察結

果;如果發現環境、設備面的隱患,則須填寫「安

全隱患追蹤明細表」,提交給廠區職安衛負責人,

廠區統計後交給職安衛管理平台,繼續進行後續的

追蹤改善。

第一波優先執行單位是一年內曾發生工安事故的新屋、花蓮、以及消費品鼎豐廠。這三間工

廠,除了所有主管都必須用每天一小時或每月四小時的頻率執行工安服務役之外,2016年8

月14日周日,剛在兩天前接下投控董事長的何奕達,走馬上任後的第一個正式行程,就是以

工紙總經理的身分前往新屋廠,從回收紙堆放區繞行到紙機、再從汽電廠走到正在施工中的

工地,執行四小時的工安役。

工安役自2016年8月起展開,截至2016年年底,共執行3,701人次的工安役,累計時數達

3,207小時,發現975個安全隱患。透過事業群各自以及與平台間的定期職安衛會議,每月

討論安全強化方案,並分享至各廠。

• 職安衛管理平台總監沈中琦:「從接下這份職務的第一

天,我就以最緊繃的神經面對每一次的安全觀察、每一次

的稽核,因為我清楚知道,在安全領域中是沒有灰色地帶

的,不是安全就是危險,不是100就是0分,沒有其他數

字。唯有持續不放水不間斷地踏實地去做,才能真正將安

全文化深植人心。」

• 工紙紙器事業群職安衛主管余遠賜:「在我們的工作職業

傷害中:堆高機撞傷、機器捲夾、以及高處墜落發生的傷

亡這三大工安意外來源,多是違規取巧的不良習慣所造

成。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終結這些不幸和意外,不要

再出人命和財物損失;請大家跟平台一起,用關心、細

心、耐心,來換取安心。」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11

永 Sustainability

堆高機是工廠的主要安全隱患之一。圖為新屋廠水銷區的堆高 機 工 作 場 所 , 從 駕 駛 的 裝備、堆高機的行進速度與行進動線、倒退時的警示裝置、到現場人員跟堆高機的互動方式等,皆須一一觀察記錄。

重大工程雖然大多委由外部承包商進行施工,但安全管理仍然是我們無可推卸的責任。在進行工地安全觀察時,現場安全設施、人員位置、是否正確穿戴個人防護具、特殊需求(如動火)是否確實提出申請、以及現場是否確實依作業程序執行工地管理等,都是審視重點。

沒有安全,就沒有工廠 - 職安衛管理平台成立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依工作安全守則,每台堆高機上都必須配備滅火器。然而,安全觀察的精神在於,不僅是形式上的檢查(有滅火器),還必須確認這些安全設備確實能發生效果(堆高機上的滅火器是否在有效期限內、是否可正常使用)。

從回收紙存放到製成原紙紙捲到切割成單張,在製程的每個環節確實定點「停留」並做360度的檢視,才能確實找出安全隱患。

同仁之工作內容可分為每日例行事務、機台維修、以及突發性狀況處理等。進行安全觀察者,應把握機會停留觀察同仁作業位置、個人防護裝備、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工作流程,是否潛藏不安全因子。

儀表及監控系統是大家平常比較沒有機會看到的部分。實際上,現在永豐餘的廠區都透過先進的電腦控制系統確保機器設備正常運作。確實了解監控系統的觀察重點、以及各項數值所代表的意涵,才能即時發現危險。

12

永 Sustainability

沒有安全,就沒有工廠 - 職安衛管理平台成立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所有工作傷害都是可以預防的

安全是僱用的條件所有同仁必須接受安全訓練

承包商的安全標準與我們是一致的

永豐餘安全承諾

人是公司的核心價值「安全」「健康」不容妥協

職安衛平台架構圖董事長

策略長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平台

工紙紙器事業群 漿紙事業群消費品事業群海外 其他事業

申豐特用應材

合眾紙業

印刷事業群

先豐通訊

久堂廠

台東廠

花蓮廠

永昇圃

清水廠

楊梅廠

紙器廠

工紙廠

越南

大陸

13

永 Sustainability

我的安全我負責別人安全我有責

從2015年開始,工業用紙事業群紙器部成立了紙器工安平台,開始

展開每季跨廠互稽,每月並定期舉行全台工安平台月會,大家互相

挖掘廠區內可能的不安全因子。平台月會由全台五大紙器廠廠長帶

領工安團隊參加,分享各廠與職安衛相關的專案、稽核經驗,彼此

交流討論安全跟衛生領域的疑難雜症,並逐步為全台紙器廠規劃設

計統一的文件與規範。

為了讓廠區的大家都能感覺到工安的重要性,北區經理李丕松把腦

筋動到了人來人往必經的大門警衛室上:「如果張貼一個朗朗上口

的工安標語在警衛室上方,效果一定很不錯!」於是乎,桃園廠安

全小組在廠長陳菁華的帶領下召開了多次會議,終於將桃園廠的工

安口號定調為「我的安全我負責,別人安全我有責」,同步設計了

系列圖像式的警告標語,強化溝通效果。桃園廠安全小組不僅希望

透過實際的巡檢、稽查與工安專案推動安全觀念,也盼能藉由口號

與圖像式的標語傳遞紙器平台的安全精神,讓所有同仁能夠將安全

的重要性植入根本價值觀之中,一起用心守護自己跟他人的安全。

就這樣,自2016年深秋起,桃園廠大門口的警衛室除了原有的門禁

功能外,新增一項宣傳工安口號的特殊任務;廠區內也處處可見工

安小幫手的蹤跡,適時提醒所在位置的主要風險。希望每一位同仁

及外包商都能隨時提高警覺,並用同理心關懷周遭的同事。多一分

留心,就多一份安全,一同為自己跟別人的安全把關!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14

永 Sustainability

360度的安全觀察360度的工安

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在廠區巡迴主持安全觀察訓練的洪賢奇經理,總是以一個

問句做為開場:「在工作的時候,你最在意的是什麼?是生產成果?工作效

率?產品品質?還是安全?」

雖然明知是「安全」課,同仁們心裡的答案卻往往是前兩者。洪經理也不說

破,默默地端出以下的數據:

1. 光只是在台灣,每年就有300+位勞工因工安意外而過世。

2. 有將近90%的工安意外是由不安全行為所導致。

3. 每一件重大工安事故的背後,隱藏了高達30,000個不安全行為。

聽到這裡,同仁們往往瞠目結舌,似乎不敢相信:不安全行為才是工安意外

的主要原因?!但確實是如此,工作與生活中的危險無處不在,人若能意識

到這些危險的存在,就能夠有效地管理或避免這些風險。最怕的是面對危險

渾然無所覺,或是憑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概魯莽行事。

實際上,如能靜下心來,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做安全行為觀察,我們就能

清楚看到工作場所內的風險一一浮現,進而避免危害的發生。

安全文化的建立絕非一蹴可幾。透過課堂上的實際案例演練與各廠工安役的

推行,我們期待藉由不斷的實作鍛鍊同仁們的眼力與判斷力,確實看出工作

中的不安全因子,也讓安全意識在一次次的練習中萌芽茁壯。

「安全行為觀察為工安創造的價值,絕不亞於一把菜刀可以為廚師創造的價值」,職安衛專家如是說。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15

永 Sustainability

怎麼做「安全行為觀察」?

所謂安全行為觀察,必須進入特定的工作場

所內,停留一段時間,開始「左看右看上看

下看」——進行所謂「360度」的觀察。過

程中必須一一記錄這個場域裡的安全跟不安

全行為,接著透過回饋、討論與追蹤,設法

消滅不安全行為。

一次有價值的安全觀察,應該要符合以下五

個步驟及五大觀察重點:

五步驟

五大觀察重點

觀察員應該安靜地進入現場,觀察現場人員發現觀察員時的第一反應。不自然的反應通常都暗示著不安全行為的所在。常見的不自然反應包括:1. 突然改變工作位置2. 突然調整個人防護具3. 停止手邊工作

觀察人員所在位置的15大可能安全隱患:墜落、跌倒、衝撞、物體飛落、物體倒塌、被撞、捲夾、刺割擦傷、踏穿、溺水、高低溫(燙傷凍傷)、有害物、感電、火災或爆炸、化學品洩漏

1. 現場應該配戴哪些個人防護具2. 是否正確配戴防護具3. 必須即時糾正與調整現場人員的防護具使用

1. 在安全的條件下(防護措施、安全連鎖、以及整潔的工作場所)2. 用正確的操作方法3. 使用正確的工具

1. 是否有不安全動作2. 是否遵守職安衛工作守則3. 是否確實申請特殊作業(動火、吊掛、侷限空間作業等)4. 是否遵照作業程序5. 作業程序本身也需要被確實檢核,包括作業程序是否完整、

是否清楚且簡單足以讓大家充分了解等

觀察重點

看反應

瞄位置

戴護具

檢查工具與設備

確認作業程序

口訣

360度的安全觀察 360度的工安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決定觀察地點與路線1STEP

停留定點與觀察:每個位置至少需

站立停留5-10分鐘。2STEP

觀察五大重點3STEP

回饋發現的安全與不安全行為:若

發現以前沒有的安全行為,現場給

予肯定。4

STEP

追蹤成果5STEP

16

永 Sustainability

職安人在工廠:教育慢慢來,安全緊緊顧

工地現場的資深班長,不僅專業技術沒話說,對同事也很有愛。

怎樣的愛呢?有一種愛,展現在保護同事不被扣錢。

那天,我在廠區例行性巡檢,遠遠就聽到班長在說:「ㄟ….紅

帽子來了…..快爬下來,你沒有穿安全帶,等下被拍照就要被扣

獎金了。」

紅帽子?我看看我頭上的帽子,是紅的耶!賓果,原來我的代號

是紅帽子。看到班長有些驚慌,我趕緊上前解釋:「我不會拍照

啦!祙扣錢啦!你慢慢爬下來,要扶好A字梯喔!」

「長官,歹勢!上面的輸送帶脫落,我請阿毛爬上去調整,想說一

下下就好,結果沒注意到你來了,真歹勢啦。」班長黝黑的臉

上,掛著憨厚的笑。做工的人,懂得做事情,卻常常沒注意到自

己的安全,台灣人特有的賣力跟認真,在他們身上展現得如此動

人,卻也讓負責工安的我們時時捏把冷汗。

「賺錢有數,性命要顧。」這句話工廠跟工地裡的每個人都知道,

但一忙,就忘了。我們的任務就是不厭其煩地重複提醒那些基本

而重要的安全事項,讓每一個同仁跟外包商都可以平安回家,工

廠營運順暢。

「班長啊,超過兩公尺高度的作業就要穿安全帶喔!這是法律規定

的,頂頭管路這麼濕滑,萬一有墜落意外發生,就害啊。」

班長摸摸頭,嘗試用微笑掩飾尷尬:「哇災哇災,你講的對啦!

不過穿上安全帶,我也不知道叫阿毛勾在哪裡?我有用梯子爬上

去,叫他卡注意一點。」

「班長,雖然受限於管路設備,但有其

他變通的方式,可以讓阿毛在上面也

很安全,例如安全母索。對了!旁邊

有外包商在做高架作業,使用高空作

業車,你等一下,我去幫你借看看。」

「謝謝啦!」

就這樣,在高空作業車以及車輛操作

員的幫忙下,阿毛在安全無虞的前提

下,把輸送帶調整好了。

班長發現自己又學會了一招,可以協

助工作安全又順利地完成,欣喜之情

溢於言表:「原來還有這樣的設備可

以用,我乾脆去跟主管申請購買。主

任,謝謝你喔!看到你戴紅帽子以為

又來找我們麻煩,我誤會你了!你幫

了大忙耶!」

親切又真心的讚美,讓我也開心了起

來,回說:「賣客氣啦,公司成立職

安衛平台團隊,就是想幫各廠建立良

好的制度。稽核的確是我們的重要工

作項目,不過我們希望用溝通來讓大

家更重視安全,不是要找麻煩啦。讓

每一個事業體的優點都能平行展開到

所有廠區,從以往的單兵作戰,變成

整個集團動起來,截長補短才能一起

走向零事故的目標…..」

我話說到一半,班長喊了阿毛過來,

神氣地說:「我們以前只知道生產,

都不去想安不安全,現在觀念要改

了。」聽到班長這一席話,我忍不住

趁勝追擊,再繼續補充:「沒錯,何

董事長也跟我們再三強調:安全第

一、其次才是品質和生產。安全才是

公司永續發展的基石。」看到同事們

真心地點頭稱是,我知道,我們離

「零事故」的目標又近了一小步。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17

永 Sustainability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新屋」同仁歡喜迎「新屋」

新屋宿舍共有A、B、C三棟,位在新屋廠外車程

約5分鐘處。宿舍建於1990年,將近30年來一

直都是外地同仁的第二個家,也陪伴同仁們度過

許多難忘的時光。2016年,因空調系統與部分

家具已屆汰換年限,加上新屋廠擴建、三號紙

機,以及新汽電系統啟動後將增加更多同仁的外

宿需求,新屋廠管理處在營建部的規劃與協助

下,自2016年7月起展開宿舍整建計畫。

要做就做到最好

首先動工的是C棟。從地板到牆壁,從燈光到衛

浴,從水電到網路與有線電視,從大門到家具,

通通更新。在有限的預算內,負責規劃與設計的

同仁細細咀嚼員工的需求,納入了許多讓人眼睛

為之一亮的巧思:

對於宿舍,你心中的期待是什麼?

是一張舒服得讓人忘記一天疲憊的床?

一扇可以將山光水色盡收眼底的窗?

一個可媲美時尚咖啡店的交誼空間?

還是跟飯店一樣的專業跑步機和國際標準撞球桌?

上述這些,永豐餘通通放在心上,也盡

力在2016到2017年的新屋員工宿舍整

修專案裡,一一實現。

「員工想要的,我們盡量做到。雖然不敢說像五星級飯店那樣美輪美奐,但我們全力以赴,希望讓員工在工作之餘,可以在廠區享受有質感的生活。」

新屋廠管理處副處長 呂聞潮

18

永 Sustainability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新屋」同仁歡喜迎「新屋」

較晚動工的A、B棟以及公用空間也已於2017年

第一季順利完工。在公用空間的設計上,我們的

原則只有一個:希望讓大家願意花時間待在這

裡。因此,無論是硬體設備的規劃與空間的安

排,完全以同仁的需求出發。無論是想要一個人

安靜地閱讀,結伴看球賽,親友來訪一起聊天,

甚至是要舉辦大型的宿舍聚會,通通沒問題。

地下室的交誼空間則規劃了簡單的跑步機、撞球桌跟桌球桌等。下班後三五好友相

約鬥球,鬥完球再到交誼廳一起煮個火鍋,暢談工作生活大小事,豈不快哉!

「其實,我本來對於宿舍不是說有很高的期待,所以看到(改建後的樣子)真的嚇一

跳,沒想到員工宿舍可以這麼漂亮。我有天下班後自己坐在交誼廳看雜誌,夕陽從

窗邊灑進來,突然有一種很優雅的感覺,覺得自己整個人氣質都不一樣了」,新屋

廠同事健辰靦腆地笑著說。

下班回到宿舍,拿起一本好書,沉浸在自

己專屬的時間與空間裡。

時尚工業風家具

有鑑於居住在宿舍的同仁以年輕男性為

主,對流行自有獨到的品味與風格。在家

具的挑選上,我們引入近年最流行的工業

風,用極簡的線條帶出房間的時尚氛圍,

也方便同仁自己添加搭配其他個人化的家

具與裝飾。

即使是公用洗手間,黃光也能巧妙地帶出

空間的溫暖感。

暖色調燈光

有別於一般使用輕鋼架搭配日光燈管的照

明方式,我們希望給予同仁更溫暖的居家

感。因此無論是公共空間、走道,一直到

房間內,都使用了黃色的LED燈做為主要

照明來源。房間內還採用了間接照明的設

計,讓同仁在宿舍中也能享有星級飯店的

設計感。

公司特別訂製了萊姆綠的純棉床單,搭配

木質單/雙人床,讓同仁在私人空間裡享

受最天然的呵護。

文創簡約風寢具

為了讓同仁們在臥室裡能全然放鬆地享有

優質睡眠,我們添購了北歐風格的木質床

框、床架,也訂製了純棉的簡約寢具,讓

同仁在宿舍裡就彷彿能感受到沐浴在森林

芬多精中的舒適自在。

19

永 Sustainability

重點不在於健康輕盈競賽,而在於健

康輕盈的生活觀。我們會持續推廣更

健康的生活習慣,願每一位同事都能

優雅自信地度過每一天。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健康輕盈」活動邀請同仁一起健康生活安心瘦!

隨著同仁平均年紀漸長,三高問題也成為大家無可避免

的日常話題。而要想消滅三高,最基本且有效的做法自

然是減重。只是,減重說起來容易,如果沒有堅定的決

心跟同儕支持,幾乎不可能持之以恆。有鑑於此,2016

年人力資源部發起了「健康輕盈」活動,邀集大家以三

人為一組,以24周的時間進行減重。

在第12周奪冠的「我原本沒有這麼胖」團隊成員方文志

分享:「三個人一組的組隊方法,對想要減重卻擔心自

己意志薄弱的人來說真是太有效了。大家會彼此鼓勵,

同時也會給彼此帶來壓力。每次正準備要買雞排或珍珠

奶茶時,其他組員訓斥的臉就會浮現在腦海中,簡直是

當頭棒喝,超級有效!」

真正的健康,絕不只是瘦而已,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為

了讓同仁都能享有更健康的生活觀,我們陸續舉辦了多

達13場的健康講座,從體適能、運動、減重、飲食安全

到防癌,囊括了多個大家日常生活最重視的主題,獲得

各廠同仁的熱烈迴響,也聽到許多同仁開始身體力行地

調整飲食內容。

長達半年的競賽期間,搭配每三周的自主檢核,以及每六周的體重審查,

測試的不只是體重的數值,更是參賽同仁的意志力。「之所以要將戰線拉

到24周,是希望大家可以健康地減重。透過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其實每

周只需要讓體重下降0.5公斤就可以達標。重點不在於一口氣瘦多少,而

在於戒除不當的飲食跟生活習慣,用更健康的型態生活」,負責承辦的人

資同事曾令宇說明。

20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消費品「STAR」專案

情境一:老李最近負責一個跨部門的

企畫。幾次會議中,隔壁部門的阿傑

深深感受到老李展現了優秀的策略思

維能力,雖然已經幾次口頭對老李表

達讚美,但阿傑希望可以有更正式的

方法鼓勵老李。左思右想,直接寫信

給老李的主管好像實在有點奇怪……

情境二:小歐最近為了手邊同時開展

的數個專案忙得焦頭爛額、分身乏

術,身為同事兼好友的小王,卻從小

歐的抱怨中感受到小歐對個別專案的

全心投入,也聽出了小歐的解決問題

跟協調能力。除了以好友的身分繼續

支持小歐外,小王更希望能給小歐工

作上的肯定……

想要表達對同事的感謝或支持卻又不知從何著

手?消費品「STAR」專案,便是因應這樣的需

求 而 生 。 2 0 1 6 年 四 月 , 我 們 在 內 部 架 設 了

「STAR」平台,只要在工作中發現同事好的職

能行為表現,就可以直接上平台發送虛擬的貼

「星」卡片,表達即時的認同跟感謝;而被表

揚同仁的主管也將同步收到這則訊息。藉由這

些貼「星」的表揚,除了希望能鼓舞被表揚的

同仁展現更多優質表現外,也希望能培養工作

中大家彼此肯定的讚美文化,創造善的循環。

「STAR」專案鼓勵大家上平台嘉許同仁對應七

大核心職能與永續經營領域的優異表現,核心

職能包括:執行力、解決問題能力、溝通協調

能力、有效地與他人合作、策略思維能力、領

導能力、創新能力。為了希望大家的讚美具體

而明確,專案名稱定為「STAR」,便是希望同

仁們在訊息中清楚指出Situation(情況)、Task

(任務)、Action(行為)、與Result(結果),讓反

饋更有實質意義而不至於流為溢美之詞。

專案自2016年四月開跑,至十二月共累積了

619則訊息。目前為止使用人次最多的單位是

清水廠;最不吝於給同事肯定的個人則是商用

直營/通路行銷部的班應龍協理,已送出多達

35張貼「星」卡片,給予同事鼓勵;而收到最

多表揚卡的是行政採購組的江麗瑋,個人已經

累積收到18則「STAR」表揚!。

榮登「STAR」貼星卡卡王的麗瑋姐,除了即將

集 滿 七 大 核 心 職 能 的 卡 片 之 外 , 本 身 也 是

「STAR」的愛用者:「我應該是第一個使用平

台的人吧。因為我可是一發現這個平台上線,就

興奮地立即發貼『星』訊息給發起這個專案的文

志跟怡芳,感謝他們為我們內部創造一個可以互

相鼓勵的機制!」

因愛用而幸運抽獎得到紀念版悠遊卡的班協理也

表示,這個平台可以讓他即時地給予部門內外部

的同事鼓勵:「正式訊息比口頭嘉許更激勵人

心,而且還可以留下紀錄。我甚至告訴我部門的

同事們,他們可以根據這些卡片判斷自己獲得肯

定的是哪幾類核心職能、是否要找機會展現跟加

強其他的核心職能。畢竟,要成為一個專業的經

理人,七大職能就像七根支柱,缺一不可。」沒

想到吧,「STAR」專案還可以做為檢核自身核

心職能的工具呢!

「STAR」專案在消費品事業群創造了令人欣喜

的熱烈迴響。下一步,我們也計畫把專案擴大到

整個集團,讓大家都能透過「贈人玫瑰,手留餘

香」的彼此讚美,形塑處處芬芳的企業文化!

永 Sustainability 21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找出所有資源的真價值引領循環經濟潮流

返本還原的塑膠裂解

台灣史上頭一遭清水廠烘缸改造

楊梅廠水處理再升級降減水汙費達95%

農業秸稈綜合利用nPulp獲2016綠色國際大獎銀牌獎

花蓮廠再生氫能源獲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綠色領導獎

世界地球日攜手許下對地球的承諾

23

26

27

28

29

30

31

豐 Abundance

22

豐 Abundance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找出所有資源的真價值引領循環經濟潮流

以農業起家的永豐餘,至今已走過九十多個年頭。我們深知自己成長茁壯的能量來自於土地。取

之於大地理應回饋大地、保護大地。因此,如何用最少資源創造最大價值,讓產業的永續與環境

的永續共存共榮,是我們從未停止思考的課題。

循環經濟與永豐餘

「天生萬物必有用」,這是老祖宗的智

慧,也是永豐餘自創辦人以降的重要理

念。對我們來說,所謂的廢棄物,不過是

尚未找到使用方式的資源罷了。我們也在

2015年底便率先調整內部溝通用語,拿

掉所有的「廢」字,希望同仁從口頭從心

中將「廢」的概念屏除,盡力找出所有資

源的利用方式。

循環經濟的精神

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是追求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同時

「耗用大量資源、產生大量廢棄」的競爭模式。這些不

顧一切針對多、大、快、好的追求,則導致資源的耗

竭、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氣溫升高、氣候異常等後

果。循環經濟的概念,便是希望大家「瞻前」的同時也

能「顧後」,審慎思考生產所帶來的環境衝擊——從

源頭重新設計產品、製程和商業模式,減少資源消耗和

廢棄物產生,並確實做到廢棄物的再利用。

什麼是循環經濟

所謂循環經濟,是指所有產品及材

料都可以被不斷地循環再用的商業

模式。有別於從生產到消費到廢棄

的線性經濟模式,循環經濟模式可

以讓所有的資源被有效地運用。而

當所有資源都能被有效運用的時

候,資源將在其中生生不息,地球

的永續也將成為可能。

上帝所創造的東西,沒有一樣是無用的,只是人類偷懶,憑藉著知識,只取用直接可以使用的物件,這是非常可惜的。

永豐餘集團前董事長 何壽川

23

豐 Abundance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而為了整合集團能量,尋求更多元的

資源再利用可能性,「能資源再利用

平台」於2014年底成立,2015年正

式開始運作,迄今已推動超過十項大

型專案,並在降低能資源耗量、回收

製程餘料,以及尋求再生能源等主要

目標上,均卓有成效:

• 降低能資源的使用量

自能資源平台成立起,我們便訂下集

團每年用電量降減1%的目標。2015

年起,針對如管路保溫、空壓機、蒸

氣排水等重點進行能源監控及管理,

加上陸續將運轉效率不佳的馬達汰換,

逐步提高能源效率。與2014年相比,

2016年消費品事業群每噸紙的年度平

均用電量已下降9.7%,成效卓著。

水資源也是永豐餘關注的重點。水資

源循環再利用平台於2015年正式成

立,透過回收製程排放水纖維、系統

節水、強化水處理系統等三大重點逐

步優化水資源管理。

• 持續回收製程餘料

回收固體製程餘料是永豐餘的重要政策,回收再利用率早已

超過70%,集團內也以將所有原料、副產品100%回收再利

用的「零廢棄」做為重要願景之一,成功廠更在2016年成為

集團內第一個達標的工廠(所有製程餘料通通回收再利用)。

而除了將餘泥與排渣做為生質燃料、煤灰做為混凝土原料之

外,下列是兩項我們特有的再利用專案:

– 無碳排之氫能源取代部分重油:回收製漿用藥劑生產過程

中的電解食鹽副產物,運用「純化」技術提升為氫能源。

不僅受經濟部能源局委託協助製作氫能源電池、建置氫能

示範基地,目前也在廠區內自行收集後送石灰窯,進行無

碳(CO2 Free)燃燒,取代部份重油之使用。

– 有機污泥轉化為肥料:花蓮廠將有機泥漿與木屑混合,進

一步發酵處理後做為有機肥料,試驗證實可調整土壤酸鹼

度並增加有機質成分含量,獲農糧署國產優質有機質肥料

品牌推薦。

此外,我們自2010年起進行綠泥做為水泥原料之個案再利用

申請,歷經五年努力,正式於2015年底與台泥花蓮廠簽訂再

利用合約;在排渣的利用上,我們正進行將塑膠裂解還原為

油的先導系統試驗;下一階段我們將持續推動飛灰底灰作為

水泥原料,讓飛灰底灰的去化管道可以與國際同步。

• 開發替代能源

台灣是一個高度仰賴外部資源的地方,

90%以上的能源來自進口。如何提高

在地生質與再生能源的使用,一直是我

們努力的目標。除了上述提到的餘泥、

排渣、氫能源均可做為燃料用以發電或

是產汽外,我們正計畫將製程排放水厭

氧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沼氣加以利用;

而塑膠裂解專案順利成功後,也將取代

重油,為全台五大紙器廠提供無硫低氮

的乾淨能源。

「資源有限,欲望無窮」。永豐餘之所

以成立能資源與水資源平台,便是希望

確保在每一個生產環節都能將「資源的

有效運用」納入考量,不錯置、不浪費

資源,所有的副產品都能夠回到循環,

打造一個永續的綠色生產體系。伴隨著

循環經濟的浪潮興起,越來越多的資源

可望加入,我們期待與內外部專家一

同,使「零排放」、「零廢棄」的商業

模式成為可能!

找出所有資源的真價值 引領循環經濟潮流

24

豐 Abundance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揚州廠何東發:「廠區以前都是各自單

兵作戰,碰到問題時最多也就是同事業

群的廠跟廠之間可以稍微討論一下,很

難有一個順暢的對話管道跟經驗傳承。

而平台主要的作用就在這裡,可以把大

家的人跟各自的專業串起來,遇到困難

可以一起解決,大家教學相長、一起進

步。另外,在面對許多的議題時,各廠

負責同事的專業看法跟廠區主管的考量

間可能有落差,這個時候平台則可以做

為大家的後盾,由廠區同事提建議,由

平台代為發聲跟爭取資源。」

找出所有資源的真價值 引領循環經濟潮流

我看能資源與水資源平台

漿、紙與紙板廠

溼地

森林

無法回收之製程餘料

肥料

汽電系統

纖維

木片紙產品紙板產品

回收紙回收紙板

回收纖維

塑膠無機餘泥

漿紙餘泥排渣

二氧化碳

漿紙廠零排放循環圖

25

豐 Abundance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返本還原的塑膠裂解

製作工業用紙的原料主要來自進口與國內的回收紙,然而無論

國內外的回收系統都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精確,紙中或多或少摻

有金屬以及塑膠。這些造紙過程中實在用不到的金屬跟塑膠,

無可避免地只能成為製程餘料,也就是傳統定義的廢棄物。

造紙過程中製程餘料的回收,向來是我們的工作重點。不小心

混進來的金屬,我們可以輕易透過磁選的方式蒐集後再次回

收,但塑膠的回收卻沒這麼簡單。歷經多年研究,永豐餘在

2016年與工研院正式合作,投資超過五千萬台幣建置先導系

統,透過風選與裂解兩個步驟,嘗試將製程餘料中的塑膠重新

還原為油,成為名副其實的「再生」能源。

工程從2016年第一季在新屋廠展開。回收過程分為兩套系統,

第一套為風選系統,利用塑膠比重輕的特性,用風把塑膠跟製

程排渣中的纖維加以分離;經風選後的塑膠再投入第二套裂解

還原系統,在缺氧環境下用高溫加熱,讓塑膠還原為油、蠟跟

碳黑,並同時將生成的可燃氣體回收,作為反應爐所需燃料。

目前風選及裂解還原系統均已開始測試運作並陸續進行調整,

待運轉順暢產能全開後,預計每天可處理五噸的塑膠餘料,產

出的油可望做為無硫低氮的乾淨能源,取代重油,供應永豐餘

在台灣的五大紙器廠所需。

26

豐 Abundance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台灣史上頭一遭清水廠烘缸改造

紙機的烘缸在清水廠被奉為灶神;因此,清水廠舉辦了一場「送舊

神」的儀式,感謝舊烘缸26年來為我們生產了30萬公噸的衛生紙,

而後工程才正式展開。由於這是台灣衛生紙史上第一個只換烘缸不

換紙機的案子,加上工程進行的同時還須確保同空間八號紙機的持

續生產,專案進行過程的艱辛可見一斑。「有趣的是,當年的設計

圖根本沒有電子檔,等我們好不容易重新畫好電子版設計圖,又發

現所有的關節經過26年的使用,尺寸規格可能會跟原設計有落差,

加上不能中斷生產,只好一一拍照放大後投影在螢幕上測量,再用

比例尺換算確認,工程浩大」,清水廠製造經理蔡正成分享。

烘缸主體材質由鑄鐵改為不銹鋼,不僅重量減少了15%,

亦具有較佳熱傳導係數;更高的蒸氣壓力與操作溫度也大

幅強化了整體乾燥能力。因應整體效能的提升,我們進一

步將原設計277kW的循環風機改為22kW排風機,減少超

過90%的用電。整體改造效益每年可降減5,700噸蒸汽耗

用與152萬瓩耗電量,每噸紙用汽量下降21.5%、用電量

減少16%,每年約可減少2,400噸碳排放量。

清水廠七號機將以嶄新節能卻更加強而有力的心臟,正面

迎接時代給予的挑戰!

負責除去水份,讓原紙真正定型的烘缸,可以說是衛生紙機的心

臟。2016年夏天,為了提升能源效率並達成集團節電目標,永豐

餘決定啟動清水廠七號機的「換心」工程,進行烘缸改造。

七號紙機建造於1990年,與紙機一同啟用的12呎鑄鐵烘缸,是

消費品兩岸14台衛生紙機中最資深的一台烘缸,但其能耗與蒸汽

效率與現今的紙機節能技術相比,確實有一段落差。因此,經過

評估,決定在九號紙機完工投產後,重新為七號機規劃更符合能

源需求的新烘缸。

27

豐 Abundance

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法規,對許

多企業來說,象徵的是更高的

營運成本,但對永豐餘來說,

則是推動環保投資的助力,讓

我們得以更用心投入優化設備

與操作程序,為環境的永續而

努力。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楊梅廠水處理再升級降減水汙費達95%

台灣是一個看似水資源豐沛的海島,取水成本也低。傳統上無論企

業與個人,大凡欠缺水資源管理的思維,更不用說為節水做額外的

投資。有鑑於此,為喚起企業與民眾對水資源的重視,環保署終於

在104年3月修正發布「水污染防治費收費辦法」,並自當年度5月

起開徵水汙染防治費。

楊梅廠公用處經理姜智樑分享:「2015年初聽到水汙費要開徵,

雖然金額不高,但我們知道,這是我們跟內部溝通一舉改善水處理

的好機會,就馬上開始計畫降減COD(化學需氧量)跟SS(細懸浮物)

這兩個關鍵指標。」

楊梅廠在內部同仁跟外部專家間廣徵意見,確立了將SS跟COD分

開擊破的戰略:

• SS細懸浮物:在嘗試過幾種不同的凝集劑之後,楊梅廠決定使用

高電荷高分子聚合藥劑協助蓄泥。它可以迅速地抓到製程排放水的

細小纖維,看起來就像一片一片的羽絨一樣。聚集的纖維更容易沉

降,可成功降低水處理系統的負擔。

• COD化學需氧量:我們發現生物池的生物濃度是降低化學需氧量

的關鍵。為了要提高生物濃度,楊梅廠同仁充分發揮科學家的精

神,進行多次試驗,尋求最佳解方。公用處同仁先設計了第一代的

生物滯留網,將網子捲成圓柱型,但發現生物停留的效果不佳;而

後,同仁們將第二代的生物滯留網改良為長板型,大幅增加了接觸

面積;經過一整年的測試與改良,成功將生物池的混合液懸浮固體

物(MLSS)濃度提升了75倍。「可見得我們的滯留網不僅成功吸引

了生物們定居,還讓他們妻妾成群、子孫滿堂」,被戲稱為楊梅廠

生物池之母的公用處黃煜成幽默地說。

經過2015到2016超過一年的努

力,與2014年相比,楊梅廠的

S S 細 懸 浮 物 數 值 降 低 6 0 % ,

C O D 化 學 需 氧 量 更 減 少 超 過

3/4,為廠端節約了高達95%的

水污費。「下一步,我們目標降

到標準值的10%以下,爭取免收

水污費」,負責對外申報的楊梅

廠工安組主任劉得禎發出豪語。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28

豐 Abundance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農業秸稈綜合利用nPulp獲2016綠色國際大獎銀牌獎

nPulp是永豐餘承襲東漢蔡倫造紙精神,從馬糞啟發靈感,歷經12

年研發終於成功的專利生物製漿技術。nPulp以造成中國空汙的要

角——總是被農民露天焚燒的稻麥秸稈為原料,利用分段、分篩

技術,分開細屑和纖維。分出的纖維再利用熱能、機械力和酵素,

以無化學添加的製程,生產出生態秸稈生物槳。生物漿成品可再透

過加工方式變成各式紙捲、紙箱、紙塑,甚至可用於建築。而生產

過程中不能成為紙槳,但富含有機質的副產品,則可以做為天然肥

料回到田間,讓秸稈資源還原肥田,完全符合與自然生態循環生生

不息的自然法則,也避免了因燃燒秸稈而造成的空氣汙染。

由世界綠色設計組織(WGDO)主辦的綠色設計論壇峰會,自2011

年首次在歐洲舉辦以來,廣受好評,已成為全球環保盛事,2016

年吸引全球近30個國家地區數千位貴賓共同參與。而2014年增設

的「綠色國際大獎」著重表彰在「綠色」、「環保」中具有突出貢

獻的綠色技術與產品,素有「綠色設計奧斯卡」之稱。繼2014年

獲美國「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肯定之後,此次贏得綠色國

際大獎銀牌獎,充分顯示nPulp技術已為造紙業樹立新的標竿。

永豐餘首創的nPulp技術(農業秸稈全稈綜合利用)再度贏得國際大獎肯定,於2016綠色國際大獎中獲頒銀牌獎!

代表永豐餘出席頒獎典禮的

生物製漿廠廠長黃睿志,從

博士生開始,便參與nPulp

的前期研發。一路走來,看

到多年來的研究終於開花結

果,代表上台受獎時難掩興

奮,也再次重申永豐餘逐步

邁向「零廢棄」、「循環經

濟」的決心。

29

豐 Abundance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花蓮廠再生氫能源獲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綠色領導獎

花蓮廠創全國製造業先例,回收製漿用藥劑生產過程中的

電解食鹽副產物,成功運用「純化」技術提升為氫能源後

加以運用。專案得到素有「永續諾貝爾獎」之稱的亞洲企

業社會責任獎(Asia Responsible Entrepreneurship

Awards, AREA)肯定,獲頒2016年綠色領導獎!

花蓮廠氫能源專案分為「氫能源示範基地」以及「氫燃料

取代重油」兩個項目。在「氫能源示範基地」部份,我們

受經濟部能源局委託,攜手亞太電池燃料公司製作氫燃料

電池、開發相關應用,並合作建置氫能示範基地;另一部

份我們則在廠區內設計了氫氣回收系統,將氫氣收集後送

石灰窯燃燒,取代部份重油用來產生蒸汽。氫氣回收系統

已 自 2 0 1 5 年 4 月 起 正 式 運 轉 , 2 0 1 6 年 氫 氣 回 收 量 達

885,398立方公尺,節約重油使用量達204,436公升,減少

二氧化碳排碳量達636公噸。

對永豐餘而言,氫能源專案不僅搭上了國內外綠色能源趨

勢的浪頭,也是我們「天生萬物必有用」理念的最佳代

言。專案所使用的氫氣,本是製漿用藥劑生產過程中,一

般不會加以利用的電解食鹽副產物,在經過純化回收之後

則變身成為具綠色效益與經濟價值的能源,也讓我們朝向

零排放的企業願景再往前邁進一步。

氫氣純化技術可具體落實能源再生及產業活化,更重要的是希望展現永豐餘

深耕在地的使命感。我們期待隨著技術成熟,以花蓮廠為核心的「氫能源示

範基地」可逐漸擴大規模,形成氫能產業聚落,並建立商業化運行模式,進

而帶動氫能經濟蓬勃發展,讓花蓮成為台灣,乃至全世界氫能城市發展與應

用的典範。另一方面,我們將持續投入研發氫氣純化及回收技術,配合政府

政策,為自身節能減碳及產業發展盡一份心力。

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

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AREA) 於2006年創辦,由非政府組織亞洲企業商會(Enterprise Asia)發起,獎項包含:綠色領導獎、人力投資獎、健康衛生推廣獎、社會公益發展獎、中小型企業社會責任獎、負責任商業領袖獎等六大獎項,鼓勵亞洲企業善盡社會企業責任。本次參加獎項競逐的國家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台灣、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中東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土耳其…等共28個國家,也顯示國際社會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視。

30

豐 Abundance

世界地球日攜手許下對地球的承諾

有別於許多企業在世界地球日發起的一次性淨灘、淨

山、關燈一小時等活動,2016年的世界地球日,永豐餘

邀請同仁們一起,許下自己對地球的承諾,從工作、從

生活中點滴實踐,為環境的永續盡一份心力。

活動分為兩階段:

第一階段為連署,我們邀請同仁在各主要廠區及辦公室

的連署看板上寫下自己的愛地球承諾。總計22個廠區/

辦公室、多達3,736位同仁寫下了自己的地球日宣言。

第二階段則是地球超人攝影比賽,同仁將自己所進行的

愛護地球行動以圖文記錄,上傳後供同仁票選。同仁決

選所投出的總票數高達8,113票,兩岸共選出十位優勝

獲頒獎金,並有27位入圍同仁獲得紀念獎狀。

同仁對地球日活動的響應熱烈程度超出我們預期,更激

勵了我們致力於減少環境衝擊的決心與信心。聚沙成

塔、眾志成城,降低環境衝擊,絕不只是政府的事。世

界地球日活動的精神,便在於呼籲大家一起身體力行,

為減少碳足跡盡一份心力。2016年起,永豐餘各據點已

逐步停用免洗餐具、紙杯與瓶裝礦泉水;同時,我們亦

持續尋求將所有資源全數利用的解方,目標在永豐餘邁

向一百歲之時,能在各廠區逐漸實現「零清運」的理

想,真正實踐老祖宗「天生萬物皆有用」的精神!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31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風災過後,讓希望萌芽」 齊心為台東種下希望種子

台東小學堂邁入第二年大小書蟲一年一會感情升溫

把資源放到最需要的角落消費品公益物資捐贈

《Guji-Guji》公益演出新屋社區闔家歡

創意 藝術 環保紙箱戰紀產學合作案

光華國小與花蓮廠共生共榮的親密鄰居

33

35

36

37

39

41

餘 Prosperity

32

餘 Prosperity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2016年7月8日清晨,尼伯特颱風從台東市和太麻里間登陸,穿過了中華路直接衝擊台

東市區,瞬間陣風超過17級,共造成3死142傷,台東單一縣市的損失就達20億元,是

台東60年來所遭遇的颱風中,破壞力最強的一個。

謝謝台東廠同仁——勇敢堅強的無名英雄

中華紙漿台東廠位在台東市區,無可避免地也受到尼伯特颱風的襲擊。風災來襲的當

下,所有產線因風雨過大全數停工。現場包括辦公區、廠房與倉庫的屋頂跟窗戶都有

多處破損,廠區多處出現漏水問題;加工區部分的排水管跟鐵捲門也遭颱風毀壞;更

不用說大批廠區植栽與樹木遭颱風吹斷甚至連根拔起,廠區可以說是滿目瘡痍。

同時,不少台東廠同仁的家中也遭受了輕重不一的損害。令人動容的是,許多同仁們

在風災過後,雖然家中也正需要整理與修復,卻仍在第一時間趕回廠內守護受傷的台

東廠。台東廠廠長林榮銘回憶:「當時台東市區每條路都佈滿傾倒的行道樹,幾乎是

寸步難行。當天明明停班,同仁們卻還是從各處盡力繞道趕回廠區,雖然擔心大家的

安全,但是真的很感念同仁對台東廠的感情。」

「風災過後,讓希望萌芽」 齊心為台東種下希望種子

颱風,可以吹倒樹木、坍方道路、甚至摧毀為我們遮風擋雨的家;但同時,它也讓我們的心更緊密地靠在一起,讓我們將自己的愛如同心圓般一圈圈向外擴大,為自己也為社區種下希望種子。

33

餘 Prosperity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永豐餘的「餘」,指的是期許我們在行有餘力時,能

將自己的力量一步步向外推展,協助鄰里社區甚至是

社會。在尼伯特風災過後,台東廠同仁除持續修整恢

復廠房與工作設備外,更在總部的陪同下,訪視了台

東受災的鄰里與社福機構,得知有許多受災嚴重的家

庭與機構需要物資及房屋修繕救援。為了協助這些台

東弱勢家庭的孩子們,在集團的支持下,我們規劃了

永豐餘「風災過後,讓希望萌芽」尼伯特颱風災後重

建專案。

此專案以台東廠為圓心,先將同仁的家庭照料好,再向外關懷廠區周邊的鄰

里,最後擴展到台東地區的非營利組織,共分為物資捐贈、房屋修繕、助學

金捐贈三個項目。我們在風災過後的第一時間,整合永豐餘消費品實業的物

資,捐贈給台東地區18間非營利組織。而在訪視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台東家

扶基金會所扶助的家庭中,有800個家庭位在災區,其中50多戶房屋受損;時

逢暑假,許多家庭新學期的學雜費也因風災影響而沒有著落。討論過後,集

團決定認養台東家扶基金會所服務的3戶家庭房屋修繕費用,並啟動集團內募

款/募物資的計畫,同仁們捐助多少助學金給台東家扶基金會,永豐餘投控即

對等捐贈,盼能鼓勵同仁小額捐款,也加乘捐款所能獲致的效益。

雖然是一個針對台東的公益專案,同仁們的愛心卻從四面八方湧入,毫無地

域之分。因為需要直接在網路填寫捐款資訊,有不太熟悉網頁流程操作的同

仁來電,跟我們一步步在電話中填寫捐款欄位,終於完成後,她說:「太好

了!終於成功了!好擔心沒辦法幫助到他們。」也有同仁專程請假,整理出

一整車要捐助的物資,親自從桃園運來台北總公司。有同仁非常積極地跟我

們確認捐款進度,她說,因為她自己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想到台東弱勢孩子

們的處境,很希望他們也都有機會能夠好好去上學。有同廠的同仁們一起手

寫捐款清單,再收集請同事幫忙回傳登記。還有在大陸地區工作的夥伴跨海

捐款,希望將愛心跨海帶到台東。每一份想要為台東弱勢孩童付出的心意,

都讓人看到永豐餘同仁們在為善助人的慷慨中,展現出心靈上的豐盈富足。

「風災過後,讓希望萌芽」專案從2016年8月19日展開募款捐物行動。短短一

周內,共收到來自集團23家公司、368位同仁的溫暖回應,小額捐款匯集成

80萬元,加上投控的對等捐款,永豐餘捐贈的160萬元將可以幫助約560位台

東家扶的弱勢孩子們順利上學。點點滴滴,只要播下希望的種子,終有開花

結果的一天。我們將不會停止對社區、對當地的關懷,也將持續將關心帶到

社會最需要的地方。

「風災過後,讓希望萌芽」 齊心為台東種下希望種子

推己及人 啟動「風災過後,讓希望萌芽」專案

34

餘 Prosperity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台東小學堂邁入第二年大小書蟲一年一會感情升溫

「哇!你長高了」、「嘿!你的牙齒去哪了?」,盛

夏八月,來自台東關山家扶中心的20位孩童再度北

上,與平常只能在電腦螢幕裡相遇的永豐餘志工們

見面。炙熱的驕陽把台北烘得又悶又熱,大小朋友

的心情卻更為滾燙,一見面就送上歡呼跟擁抱,黏

TT地展開為期兩天的相見歡活動。

2015年,永豐餘啟動為期三年的「永豐餘台東小學

堂」服務計畫。每個星期三下午,永豐餘志工與位

於台東的小朋友各自在電腦前,利用30分鐘,以視

訊方式共同閱讀一本書。經過兩個學期的陪讀,志

工與小朋友已經培養出好默契。從2015年暑假首次

見面的陌生,到2016年相見歡時,小朋友紛紛對著

志工們張開雙手、高分貝地喊出「哥哥、姐姐」,

話匣子一開更是停不了,兩天的行程裡,全然沒有

安靜的時刻。

第一天的行程是兒童樂園,一入場,小朋友們就拉

著哥哥姊姊的手飛奔至他們最愛的遊樂器材。有的

小朋友大膽挑戰「叢林吼吼樹屋」(自由落體),忽

上忽下的恐怖感,小朋友開心地放聲尖叫,志工則

是哭喪著臉。「旋轉咖啡杯」也很受歡迎,小朋友

瘋狂轉動咖啡杯裡的機關,轉到頭都暈了還是不肯

放手,擠在志工旁咯咯大笑。

第二天則是感恩餐會。小朋友特別準備了一

段歌唱表演:「當我想放棄,心裡會有個聲

音告訴我,要試著向挫折說謝謝你。給最親

愛的,你那溫暖的鼓勵,讓我充滿勇氣,我

會堅持下去,為自己努力,謝謝您給的那滿

滿的祝福和那滿滿的愛……」。這首歌曲名

為「給最親愛的」,是由曾經接受過台東家

扶幫助的小朋友所填詞譜曲,內容溫馨感

人。舞台上小朋友真摯獻唱,台下志工也跟

著紅了眼眶。志工小言感動地表示,「感覺

像是畢業典禮,我們就是他們的家長」。

感 恩 餐 會 上 , 另 一 個 高 潮 是 頒 獎 。 拿 下

「2016年濱海小學堂」畫畫比賽中年級第

三名的阿金(化名),畫的正是這一年來總是

笑嘻嘻鼓勵她的志工素莉,阿金說:「我的

志工阿姨就像是我的媽媽」。真誠的告白讓

素莉笑紅了臉頰,也紅了眼眶。

著名詩人葉慈曾說:「教育不是注滿一桶

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我們將持續支持台

東小學堂計畫,用不間斷的陪伴守護好不容

易燃起的小小火苗,願這些火苗終能成為天

空中一顆顆晶瑩閃耀的星星。

35

餘 Prosperity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把資源放到最需要的角落消費品公益物資捐贈

「錢捐出去就好」,可能是許多企業做公益的實務做法,但永豐餘認為,把公益做

對、做好,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台灣年度善款總額高達500億,卻集中在少部分高

知名度的公益團體與大型專案裡,許多兢兢業業默默耕耘的公益團體,往往因為規模

小、知名度不高,或欠缺行銷思維而乏人問津,僅依賴少數資源勉力維持。

於是,2011年開始,永豐餘拜訪全台超過百個公益團體,了解他們的需求,提供有用

的物資,甚至提供行銷資源跟他們討論可能的合作模式。對永豐餘而言,我們關心的

不是他們的名氣,甚至不在意他們是否在政府登記立案,我們關注的是他們是否真心

實意地在做有意義的事,以及我們的資源對他們是否有價值。

就這樣,我們跟多個分布在全台16個縣市、

規模不一、種類各異的公益團體展開合作關

係。而在集團的電子商務平台——永豐商店

成立後,除了不定期提供所需消費品物資,

我們更整合平台上其他品牌商的資源,專案

式募集公益團體當下最需要的物資。同時,

我們也藉由不定期的內部員工公益義賣活

動,為當下最需要的團體籌措所需的資金。

2016年度永豐餘消費品實業

共捐贈529,873個單位的家用品價值4,639,779元給全台北中南東83個非營利組織

36

餘 Prosperity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Guji-Guji》公益演出新屋社區闔家歡

為大家演出的,是來自西班牙的偶劇團Periferia Teatro。演出內容改編

自台灣繪本作家陳致元創作的童書——《Guji-Guji》。《Guji-Guji》描

述一隻在鴨巢長大的鱷魚追尋自我認同的歷程。簡單的線條加上感人的情

節,是一本已翻譯成18國語言,在世界各地佳評如潮的童書。Periferia

Teatro劇團團長也是在讀到西語譯本時深受感動,決定改編為偶劇演出。

在西班牙全國巡演後,來到《Guji-Guji》的誕生地展開公益巡迴,團員們

難掩興奮之情,也紛紛用自己學到的中文跟現場的小朋友互動。

當天演出由信誼基金會與永豐餘新屋廠共同策劃,邀請桃園市新屋區永安

國小、笨港國小、大坡國小與蚵間國小的同學、家長與老師,以及南台北

家扶中心的小朋友共180多人,在「呱呱呱」的歡樂聲中,與故事主角

Guji Guji共同經歷一場愛與包容的冒險之旅。

2016年11月13日,一個看似平常的周末下午,新屋廠鄰近四所國小的家長跟小朋友,獲邀來到永豐餘關係組織信誼基金會的劇場,享受了一場兼具跨國交流、自我認同、親子同樂、藝術啟蒙效果的午後饗宴。

37

餘 Prosperity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謝謝你們邀請我們來!」笨港國小校長燕子明,

在演出現場不斷地對著信誼與新屋廠員工說著這

句話。笨港國小一至六年級僅有70多位學生,這

次全校三分之一的學生都來了,連同家長共有38

人。校長也強調:「難得有機會讓孩子接觸國外

藝文表演,當然要鼓勵他們踴躍報名參加。」

新屋廠建廠即將屆滿30年,與社區的關係早已密

不可分。活動邀請的四所國小,是許多新屋員工

的母校,也是許多員工子女就讀的小學。我們長

期關注在地孩童教育,過去曾多次舉辦綠色奧斯

卡影展,把生態環保知識帶進學校,這次則帶著

孩子們走出學校,欣賞國際級的劇團演出,讓學

童體驗不一樣的藝術文化。

這次,為讓孩子們順利至台北看戲,新屋廠行前

密集拜訪溝通,當天每輛從桃園北上的遊覽車,

都有新屋廠的員工隨行,從出發、看戲到回家,

全程陪同確認細節。還有同時身為學校家長的員

工,帶著家裡三位小孩來看戲,兼擔任車掌小

姐,幫忙照顧車上的其他小朋友。

不只是新屋廠,我們會繼續把對同仁的照顧與關

愛,延伸至家庭,擴展到社區。

關於《Guji-Guji》

Guji Guji是一隻在鴨巢長大的鱷魚,雖然外表長得奇怪,鴨媽媽卻給予牠和其他小鴨一樣多的愛。成長過程中,牠經歷了自我認同的迷惘,很困擾自己到底是鴨?還是鱷魚?最終牠想通了,決定做一隻快樂的「鱷魚鴨」。

《Guji-Guji》由台灣圖畫書作家陳致元創作,永豐餘關係組織信誼基金會出版,已被翻譯為18國語言發行,並登美國、瑞典、韓國等地童書暢銷排行榜。

《Guji-Guji》公益演出 新屋社區闔家歡

38

餘 Prosperity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創意 藝術 環保紙箱戰紀產學合作案

誰說傳統製造業走不進校園,變不出有趣的產學合作案?2016

年5月29日,我們跟造紙公會一同在新莊體育館舉辦亞洲第一

場大型創意紙箱賽事「紙箱戰紀:啟程」,不僅吸引全國38隊、

500位年輕學子變身紙箱戰士,各廠更透過一對一的產學合

作,讓參賽學生得以充分發揮對回收紙的應用創意,與我們共

同傳遞造紙業綠色價值。

2016年適逢台灣區造紙工業同業公會70周年。有別於傳統大拜

拜式的慶祝大會,公會跟我們及其他會員反覆討論,希望能藉

此機會強化造紙業與學生族群的連結,因此催生了「紙箱戰

紀」這個創意活動。活動由大專學生10到20人一組組隊參加,

以回收紙為原料,設計各自隊伍的戰服、武器、戰車等道具,

比賽時兩隊兩隊競爭,以先達陣插旗至對方堡壘或搶下對方國

王王冠者為優勝。

比賽規則雖然簡單,但製作用紙箱做的戰服,對學生來說,卻

是困難重重。為了讓參賽學生能順利完成任務並將創意具現

化,永豐餘北中南東各廠通通出動,化身為回收紙天使,悉心

輔導參賽學生。從瓦楞紙原料、不同瓦楞紙特性與耐重差異、

如何繪製設計圖,到瓦楞紙裁切與組裝技巧等相關專業知識,

通通傾囊相授。

比賽當天,學生也確實不負所望,各自展現風格多元的戰袍與

武器,從埃及戰士、維京海盜、消防英雄、撲克兵團、原民壯

士,到台味十足的大仙ㄤ仔,甚至有四公尺高的紙戰車衝鋒陷

陣,各式獨具特色的回收紙箱創意設計,讓人驚喜連連。

「那幾個月雖然花了很多時間陪學生,可是我們自己也得

到很多。應該說,學生因為對造紙不了解,所以他們反而

沒有框架,可以創造我們永遠想不到的可能。很多學生的

創意乍聽之下太過於天馬行空,但經過收斂修正討論之

後,做出來的成品效果,絕對比我們這些所謂的『專業』

強」,大甲廠廠長張元煌分享。

獲得「最佳團隊獎」的「朝陽科技大學-維京海盜隊」,

便是由永豐餘大甲廠同仁所輔導。回想起參賽過程的點點

滴滴,學生仍難掩興奮之情:「那時候我們都開玩笑說這

根本是一堂十學分的必修課,我們每周花幾十個小時在準

備,就差不好意思直接拿睡袋搬到大甲廠去住。很謝謝設

計中心大哥大姐們的幫忙,我們收穫良多,這次活動也真

的開啟了我們對紙的無限想像!」

39

餘 Prosperity

紙是發明最早的綠色環保產品。造紙原料取自木材、麻、棉、秸稈等天然纖

維,非常方便回收利用,重新成為不同種類的紙品。根據造紙公會統計,

2016年台灣回收紙消費量近360萬公噸,其中80%(288萬公噸)來自台灣自

主回收。除了少量出口,在台的回收紙幾乎都交由造紙業作為再生原料;依

據國際通用算法(註一),台灣回收紙利用率高達91.1%,再生原料以生產紙

箱用紙為最大宗。

2017年,我們將以「紙箱戰紀:陸上龍舟」活動,持續藉由產學合作深化造

紙業與學生族群的友善關係。也期待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新血加入,與我們共

同分享綠色永續理念。

註一:國際回收紙利用率=回收紙消費量/紙及紙板生產量

創意 藝術 環保 - 紙箱戰紀產學合作案

最佳團隊獎

朝陽科技大學維京海盜隊

獎金10萬元

最佳人氣獎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箱北特攻隊

獎金3萬元

最佳創意獎

國立成功大學喂喂蝸牛隊

獎金3萬元

2016「紙箱戰紀:啟程」獲獎名單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40

餘 Prosperity 2016 永豐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光華國小與花蓮廠共生共榮的親密鄰居

自光華國小創校以來,花蓮廠從未中斷資源的挹注。「只要光華國小有需要,我們一定

全力支持」,戴仁勇處長堅定地表示:「剛開始是因為很多同仁的子女在光華就讀,我

們希望照顧同仁也照顧同仁的家庭;後來贊助久了,覺得能替社區做出貢獻,是我們的

榮幸,更不可能放棄。加上這裡是偏鄉,資源確實匱乏,如果能在教育上幫一點忙,可

以讓孩子有更多的正面能量,這是很有意義的。」

一切的付出,換來的是孩子們真誠的笑容與感謝。

每年開春,花蓮廠同仁們最期待的便是光華國小幼稚園小

朋友的拜年。在老師的協助下,孩子們自製舞龍、舞獅及

大橘、大魚等道具,搭配舞龍、舞獅及跳財神的舞蹈,不

僅童趣可愛,更為花蓮廠的大家帶來一整年滿滿的活力。

「施比受更有福。」誰說不是呢?

2016年10月的光華村村校聯合運動會上,花蓮廠管理處戴仁勇處長獲頒「中華紙漿公司贊助光華國小三十年惠存」的獎牌。這段長達三十年的公益贊助關係,顯示了花蓮廠跟光華國小的親密與友好,也是永豐餘與社區共榮共好信念的充分展現。

從贊助學童學雜費開始,最早的花蓮廠,關心的是

孩子最基本的受教權;爾後因應光華國小隔代教養

的比例漸高,我們資助學校推展課後輔導,不僅關

懷學生課業,也希望藉由課外活動與才藝豐富學生

的生活;2014年花蓮廠利用自身專長,捐助光華國

小有機肥料與木屑,並傳授植物的栽種技術,協助

學校設立學生農場「LiPaHak」(阿美族語的開

心),專門種植原住民野菜,讓佔比超過六成的原住

民學生透過親手體驗,了解自己部落的農業傳統。

41

www.yf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