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4日 星期四 本版编辑∶唐 戟 视觉设计∶黄 娟 百年前中国...

1
20 1865 1905 1865-1949 1918 11 USSB 1918 11 1920 6 3 1949 5 27 1952 2 20 1905 48 1960 4 15 161.4 20.2 12.4 1.3488 1.7182 8820 88 11 1965 17.3km/h 12000 1959 1 1964 12 29 ”) 1979 2010 1 34 1 2 1867 1.5 1 40 1980 5 12 8000 1982 10 1990 4 7 402 1997 5 7 80 1999 11 1234 2003 10 16 2006 3 10 4? 2007 11 23 7 40 2008 12356 2010 10 12 5 6 2016 9 13 600 12 5 21 22 2016 7 12 7 3 2018 67 1953 2 19 24 1957 10 27 03 1966 1200 65 03 65 1986 4 1 112 124 96% 4000 124 18 50000 2017 6 28 2019 4 23 70 1 2 0 0 6 5 —— 2 0 1 7 6 2 8 13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Jun-2020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无意中发现的“第一”

曾经有一段时间,外界认为,在上世纪 20

年代,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根本没有能力自

行设计和建造万吨轮。然而,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胡可一有一次在国外一个纪念二战期间

失踪船员的网站上,无意中发现一艘万吨级运输舰。当时,网站上介绍这艘船是由香港建造,

但是胡可一凭借着自己的经验,认为这艘船应

该是江南造船厂造的,于是就开始查阅相关资料,并发掘出了一段被“淹没”的历史。

江南造船前身即是创办于 1865 年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公认的中国民族工业的

发祥地。1905 年,江南船坞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中独立,此后采用商务化运营。民国北洋

政府执政期间,商务化运营方针一直维系,恰逢一战爆发,西方列强无暇瓜分和争夺中国

市场,江南造船抓住了这个机遇,迎来了在国内造船界一枝独秀的荣光。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大西洋战场上,由于德国潜艇的封锁,协约国远洋货运损失惨重,急需大量远洋货

轮补充,世界各国造船厂加班加点生产,美国运输部通过驻华公使找到了江南造船所。

胡可一通过研究发现,当时的苏格兰籍总工程师毛根在承接、设计和建造四艘万吨级运

输舰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在自行设计这四艘万吨级运输舰的过程中,江南造船所的外籍

设计团队和中方一批年轻技术人员的努力也是值得赞誉和肯定的。胡可一认为,包括“官府号”

在内的“中国第一批万吨轮”的设计建造在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史中有其应有的地位。

在《江南造船厂厂史 1865-1949》中这样描述:“江南造船所仅仅是以‘来料、来图’的模式

建造了这四艘万吨级运输舰。”对此,胡可一通

过研究发现,尽管建造所用的钢材、锅炉等设备是从美国进口的,但江南造船所建造的四艘

万吨级运输舰是自行设计且符合船舶设计的惯例。

胡可一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是因

为 1918年 11月,随着一次大战结束,美国政府海运委员会(USSB)认为战时运输将不再是

此批船舶的任务,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商业运输。因此,美国海运委员会在 1918年 11月对

江南造船所提出修改设计以适应今后的商业运输而不是战时运输,并将燃煤锅炉改成了当

时比较先进的燃油锅炉。根据这个指导思想,

江南造船所重新设计了这型船,完全是一个全新的设计。

1920年 6月 3日,“官府号”举行隆重的下水仪式,参加者有美国驻华公使、中方官员以

及各国观礼嘉宾。“官府号”这个名字就是由美驻华公使夫人命名的。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万”工程1949年 5月 27日,上海解放。解放军进

入上海的第二天,陈毅与粟裕就签发了上海市

军管会第一号令:宣布接管当时的海军江南造船所,并任命张元培、王季芬为江南造船所正、

副军代表。1952年底,江南造船所改属国家第一机械

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并于次年 2月 20日改

名为“江南造船厂”。江南造船从 1905年局坞分家起历时 48年与海军部门的隶属关系,至

此宣告结束。凤凰涅槃后的江南造船厂,凭借着民族复兴的强大意志,再次扬帆起航,迅速

承接了众多新中国的超级工程,这其中就包括新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的万吨轮。

1960年 4月 15日,“东风”号下水。这是新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的万吨级远洋货轮。“东

风”号总长 161.4米,船宽 20.2米,船深 12.4

米,载重量达 1.3488万吨,排水量 1.7182万吨。

它的船体使用了当时国内生产的高强度低合金钢结构材料,主机采用的是中国自主研

发的第一台 8820 匹船舶专用重型低速柴油

机,此外还增设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发电机组、通信导航和舱室空气调节等设备。

虽然“东风”号的外部船壳从投

料到下水,只用了 88天,比原定计划

提前了 11天,但是由于内部所有的

机电设备和各种配套机械基本上都是

我国自行研制的,所以这些研制拖延了

船装工程,直到 1965年该船才试航成功。

航行时船速为 17.3km/h,续航能力达到了

12000海里。

“东风”号的建造成功,开创了我国自主设

计、建造万吨级船舶的先河,它集中反映了当

时我国船舶设计、制造水平以及船舶配套生产能力,为我国大批量建造万吨以上大型船舶奠

定了基础。自此以后,我国的造船水平飞速提升,陆续建造了海洋运输船舶、长江运输船舶、

海洋石油开发船舶等多种类型的巨轮。为了争取外汇,偿还外债,中国承修了一

大批苏联船舶,江南造船修复的万吨级豪华客

轮“伊里奇”号就是其中代表。1959年 1月,江南造船为苏联大型客轮“伊里奇”号进行难度

极高的改装和恢复性大修。1964 年 12 月 29

日,“伊里奇”号举行交船仪式,脱胎换骨的“伊

里奇”号赢得了船东的广泛好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社会上曾流行一

句话:“国家有困难,赶快找江南。”在几乎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江南造船胜利建造出中国第

一台万吨水压机,它的投入使用使我国的工业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一艘国内自行设计的全国产化万吨远

洋货轮“东风”号,改装修理苏联万吨远洋客轮“伊里奇”号,以及自行研制我国第一台万吨水

压机,这也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江南造船著名的“三万”工程。

新民网:www.xinmin.cn 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来信:[email protected]

8-9本版编辑∶唐 戟视觉设计∶黄 娟

2020 年 6月 4日 星期四

百年前 中国首艘万吨轮下水这些“第一”见证中国从“造船大国”迈向“造船强国”

100 年前的 6 月 3 日,中国船舶集团所属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江南造船”)前身江南造船所为美国建造的“官府号”举行隆重的下水仪式,这是中国船厂建造的第一艘万吨轮,也结束了“中国不能造大船”的历史。100 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南造船一系列的“第一”见证了中国从“造船大国”迈向“造船强国”。一部江南造船史既是中国造船业发展史,也是一部爱国史、一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

“远望七子”屡创辉煌1979年,我国第一代两艘两万吨级的远

洋测量船在黄浦江畔诞生,毛主席书写的

“远望”二字醒目地“镶嵌”在船艏。2010年,我国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 1”号荣归

故里,停靠在黄浦江畔。江南造船所属上海中船文化传媒公司总

经理孙佳磊走在甲板上,抚摸着略显斑驳的

扶手说:“她圆满完成了我国洲际导弹、潜射导弹、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和

‘神舟’号飞船等 34次重大科研试验任务,是当之无愧的‘功勋船’,我们希望此次她重新

对外开放后,能够让人们铭记这段历史。”站在“远望1”号船尾,对面就是中华艺

术宫、世博中心,而不远处的中国船舶馆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旧址,串联起了中

国船舶发展的历史。她所在的上海江南造船

厂原址 2号船坞,是 1867年开挖的第一个船坞,最早为木桩土坞。中国最早的万吨轮

“官府号”就是从这里下水,惊起世界的目光。船坞经多次改建、扩建,相当于 1.5个足

球场大小,基本还保留着原来构造,比如阶梯状的船台。

峥嵘岁月,追星揽箭,铸就海天不朽丰

碑;盛世今朝,荣归故里,再谱爱国崭新篇章。“远望 1”号从黄浦江畔“启航”,为更多人

讲述她的辉煌历史。

40多年来,中国造船人自主设计建造的远望系列船,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创造辉煌:

1980年 5月,“远望 1、2”号船第一次扬帆远航,在远离本土 8000多公里的大洋上圆满

完成了远程运载火箭海上测量任务,结束了我国本土以外不能进行航天测控的历史;

1982年 10月,我国进行潜艇水下发射运载

火箭的试验,远望船队在太平洋上攻克了火箭入轨和落点测量精度的难关,实现了中国

航天远洋测量从水面到水下的跨越;1990年4月 7日,我国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这

是远望系列船首次承担外星测控任务。占世界卫星市场销量 40%的休斯公司称:“亚洲

一号”卫星是他们得到初轨预报精度最高的一次,“远望 2”号船高精度的定轨,可使卫星

延长半年以上的寿命。中国航天由此走向世界:1997年 5月,远望船队在海上连续 7天

对“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卫星进行跟踪测量和控制,发出 80多条遥控指令,成功调

整了卫星的转速和姿态,打破了其他国家还没有在测量船上遥控卫星的先例,远望船队

实现从单一测量到能测能控的跨越;1999年11月,远望船队进行了一次浩大远征,“远望

1、2、3、4”号船首次同时布阵三大洋,对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实施太阳帆板展开、变轨、制

动返回等一系列测控任务,实现了从海上卫星测控到载人航天测控的跨越;2003 年 10

月 16日,四艘“远望”号再度联手,“牵引”着航天英雄杨利伟胜利归来。

2006 年,在首届“中国十大名船”评选

中,“远望 3”号船和“向阳红 10”号船(后改装为“远望 4?号)均荣列榜单。

2007年 11月,“远望 2、3”号船联袂决

战“嫦娥一号”任务,牵引着“嫦娥”成功奔

月,跟踪测控距离从 7万公里延伸到 40万公里。这标志着我国航天远洋测量船已经实

现了从航天器地球轨道到月球轨道测控的延伸,开启了中国人迈向深空探测宇宙奥秘

的新时代。2008年,神七飞天中,我国首度同时派

出了“远望 1、2、3、5、6”号五艘测控船,堪称

远望系列老中青三代的一次集体登场,她们共同结成了一根牢牢系在“神舟”上的保险

绳,使神七飞船能在茫茫太空中精准地完成任务,并安全返回地面。

2010年 10月,“远望 1、2”号退出海上测控序列。这两艘船的位置由“远望 5”和“远

望 6”号填补。2016年,远望船队 9次远征大洋,圆满

完成包括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在内的 13次海上测控任务,海上作业累计

600余天,安全航行 12万余海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 5圈多。同样由江南造船建造的

“远望 21、22”号火箭运输船加入了远望家族,首次执行首飞火箭海上运输任务,为长

征七号、长征五号任务的圆满完成作出了突出贡献,也标志着我国大型运载火箭的海上

运输能力日趋成熟。2016年 7 月,刚入列 12 天后的“远望

7”号船奔赴大洋,出色完成了长征五号等 3

次海上测控任务。2018年,“远望 6、7”号船

又联袂完成了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的海上测控任务。

伴随人民海军共成长“从小到大、从水下到水上、从单型号走

向多型号、从以引进为主到完全自主研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南造船一直紧跟海军需求,圆满、高质量地完成了海军装备各型号

的研制任务。”江南造船首席专家张国新说,“江南造船能力的提升、人才队伍的培养壮

大,都与海军装备发展密切相关”。

1953年 2 月 19~24 日,毛主席视察海军,先后为“长江”号、“洛阳”号、“南昌”

号、“广州”号、“黄河”号等舰船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

强大的海军!”江南造船坚持把加强国防

建设、壮大人民海军力量

作为企业发展的宗旨,进行了厂区改建,船坞、码

头扩建,并新建大型厂房,添置现代化设备,不

断推进科学管理,大力发展造修船业务。

1957年 10月 27日,

江南造船建造的新中国第一艘潜艇———“03”型潜艇

交付海军。1966年,江南造船建

造的新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的 1200吨级轻型护卫舰———“65”型护

卫舰交付。以“03”型潜艇和“65”型护卫舰为代表,改

革开放之前,江南造船先后为海军建造了各类型水面、水下战斗舰艇和军辅船数百艘。

1986年 4月 1日零时,新型导弹驱逐舰专项工程在江南造船正式启动,定义为国家

重点专项工程项目,该型导弹驱逐舰作为当

时我国海军的主力战舰,是新中国第一艘具有较强防空、反潜能力的导弹驱逐舰,其首

次选用新型特种钢材、创新设计理念、配置特殊动力系统等,在我国大型水面舰艇建造

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中首舰哈尔滨舰舷号 112被誉为“中华第一舰”,被中央军委授

予“海上先锋舰”称号。“海军装备建设的使命光荣而艰巨,是否

担当得起,取决于船厂对高新工程安全、质量的有效把控。”让张国新对装备质量感触最深

的一次经历,是我国首次赴亚丁湾护航。

护航编队中的武汉舰、海口舰皆由江南造船建造。海口舰被誉为“中华神盾”,是我

国当时最先进的舰艇之一。“第一次护航创下了连续航行 124 天不靠码头补给的纪

录,设备完好率接近 96%,这是导弹驱逐舰自主航行、装备连续使用的一个奇迹,装备

的建造质量经受住了严苛的考验。”据了

解,按照海军的常规使命,舰艇的续航力是4000 海里;这次护航连续航行了 124 天,

按照平均航速 18节计算的话,总航程超过50000海里。张国新说,这一次经历让他更

加深刻地认识到,装备建设对海军建设是何等重要。

2017年 6月 28日,海军新型驱逐舰首舰下水仪式在江南造船举行。该型舰是我国完

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是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战舰。该舰下水标志

着我国驱逐舰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完善海军装备体系结构、建设强大的现代化

海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 4月 23日,在青岛附近海域举

行的庆祝人民海军成立 70周年海上阅兵仪

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登上由江南造船建造的西宁舰进行检阅。同时,由江南造船建造的

“万吨大驱”在这次阅兵中也惊艳亮相。

首席记者 方翔

本版图片均受访者提供

荩 上海市军管会第一号令:宣布

接管当时的海军江南造船所

■ 新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的 1200 吨级轻型护卫舰———“65”

型护卫舰

▲ 新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的万吨轮———“东风”号

■ 中国船厂建造的第一艘万吨轮———“官府号”

■ 2017年 6月 28日,海军新型驱逐舰首舰下水仪式

■ “远望 1”号

▲ “远望 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