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小女孩先天胸骨有个“洞”...

1
2019年8月23日 星期五 责编 闵小丽 美编 霍志清 校对 郑超 健康· 医疗 11 武汉晚报讯(记者王春岚通讯员薛源) 汉川女孩 先天胸骨有“洞”,心脏犹如玻璃般脆弱。近日,武汉专 家利用 3D 打印技术,给她再造心脏“保护壳”。 女孩名叫小欣 (化名) ,今年 2 岁,来自汉川。她出 生时就能明显看出胸口有凹陷,心脏部位仅有薄薄一 层皮肤,肉眼能看到心脏跳动。因为孩子太小,家长暂 未给她做手术。 在父母的呵护下,小欣逐渐长大,但胸口的凹陷也 变得更严重。今年7月初,父母带她到武汉儿童医院 做检查,被确诊患有先天性胸骨裂畸形,CT片上能明 显看到,孩子胸骨上段缺少一块。 “缺少了胸骨的‘保护’,心脏非常脆弱,一旦受到 外力冲击,受损风险很高。”该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龚 立介绍,胸骨裂是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在新生儿 中低于十万分之一,只能通过手术来治疗。 武汉专家们为这个汉川女孩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 划和应急预案:首先精确计算出缺损范围,使用3D打 印技术制作“保护壳”修补缺损,重塑胸廓;等胸骨发育 一段时间后,取出“保护壳”,对小欣原本裂开的胸骨进 行拉拢缝合。 8月15日,小欣成功接受了3D打印胸骨植入手 术,给“玻璃心”增加了坚固的保护屏。目前,术后恢复 良好。 龚立介绍,胚胎时期,胸骨始基形成,左、右胸骨板 是在第9~10周时,两侧胸骨板在中线相互融合而形成 整体胸骨。如果胚胎发育过程中未能完成这种融合或 仅部分融合,则形成胸骨裂。按裂隙的部位与程度,分 为上段胸骨裂、下段胸骨裂和全胸骨裂。胸骨裂畸形 患儿出生后临床表现常会有反常呼吸、发绀、呼吸困难 和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目前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武汉晚报讯(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潘文晶 姜 蒙 实习生朱梦琪) 5 岁半男童睿睿( 化名 )一直有说 话口齿不清的情况,还出现了替换音、发音不准确 等问题,到医院确诊为功能性构音障碍,经过言语 康复治疗,孩子发音清晰度终于得到提升。 睿睿的家长介绍,孩子从小说话就吐词不清, 发不出拼音里“b、g”的音,无法理解他人说的长 句。因为说话发音不准确,在外人面前一直非常拘 束、害羞,渐渐变得自卑。此前,家长认为发音问题 随着年龄增长能有好转,没想到,眼看孩子要上学 了,却还是口齿不清,让全家人犯难。 今年暑假,家人带着孩子来到市汉口医院康复 医学科就诊。经检查,排除了睿睿听力障碍、智力 障碍及其他器质性疾病的问题,确诊为功能性构音 障碍。 该科室主任彭涛及言语康复治疗团队发现患 儿舌运动很差,只能前伸,其余方向活动均不灵活, 为他开展了口部运动、音节诱导训练、鼻音共鸣训 练等一系列康复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的训练,患儿 舌部力量和灵活性明显增强,舌尖音也较以前清晰 多了,错误发音得到及时矫治,清晰度有了明显提 高。如今,孩子可自如表达,也有了同龄的朋友。 彭涛主任介绍,功能性构音异常是交往障碍患 儿最常见的语言问题。很多家长以为,说话不清的 问题会自然好转,但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6 岁是形成期。如果在 3 岁后发现孩子有口齿不清 等情况,应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言语评估,以 免错过在学龄前的言语矫治最佳时机。 武汉晚报讯(记者武叶 实习生朱梦琪 通讯员周 曌) 水产老板双手长出吓人皮癣,原本红火的生意一 落千丈,经过每天涂抹和服用对症药物,目前患者症 状明显缓解。医生提醒,水产从业者应戴手套作业, 避免双手长期浸泡在水中。 36岁的詹先生在后湖经营一家水产门店,主要 由自己和家人操持,做的是街坊生意。 最近半个月,他的小店生意急剧下滑,很多老顾 客都去了隔壁买鱼买虾,一打听才知道问题出在自己 身上。原来,詹先生每次都是亲自帮顾客处理好鱼虾 再让他们带走,但街坊们发现,近日他的手上皮肤溃 烂,十分吓人。后来詹先生戴上手套,又发现他身上 也有成片的皮肤问题,街坊们觉得很脏,于是纷纷去 照顾了别家的生意。没想到自己的皮肤病是生意亏 损的主因,詹先生来到武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就诊。 经检查,主治医师蒋晓蕾确认詹先生有两个问 题,第一是手癣,第二是癣菌疹。蒋医生安抚了他的 情绪,让他每天涂抹和服用对症药物,同时予以清热 除湿的中药,另外加以针灸缓解瘙痒。目前,詹先生 症状已明显缓解。 蒋医生介绍,手癣在水产从业者中较为常见,他 们手部长期浸泡在水中,处理水产时偶尔会被刮伤, 破坏皮肤本身的屏障功能,导致很多外来细菌真菌的 侵入,加之夏天天气湿热导致真菌更易滋生。所以平 时需长期浸水的工作者应佩戴手套,避免双手长时间 在水中。 老人头晕脚麻难出门 医生一根针除顽疾 武汉晚报讯(记者刘璇通讯员崔毅) 晕脚麻走路像“踩棉花”,梅老伯已经 5 年没 有单独出过门了,没想到医生仅用一根针就 解除了一直困扰他的顽疾。“想去哪就能去 哪,真好!”8 月 22 日,梅老伯赶在出院前给 武汉市武昌医院疼痛科医生送来锦旗致谢 (如下图) 70岁的梅老伯家住中北路东亭,最近 几年经常头晕脚麻,加上患有严重的腰疾, 每次出门都需要家人陪同。这些年,他去过 多家医院求诊,都说是脑梗塞,奇怪的是治 疗后症状缓解并不明显。最近一段时间,梅 老伯头晕得厉害,走路就像踩在棉花上,完 全没法出门。家人四处打听,得知武汉市武 昌医院新开的疼痛科可以治疗头晕和疼痛, 一周前将老人送到了医院。 接诊的疼痛科医生李云检查发现,老人 多年的头晕脚软都是脊髓型颈椎病所致,建 议他试试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治疗当天,疼 痛科主任张金强和李云一起在心电监护和透 视定位下,将一根10厘米长的射频针穿刺到 颈椎间盘内,将突出的靶点进行了消融,仅用 1个小时就完成了治疗。第二天,梅老伯欣 喜地发现,之前的症状全部消失了,走路十分 平稳,只能侧卧的腰也能平躺了。 张金强介绍,椎间盘射频消融术通过精 确输出超高频电波产生高温,使突出的椎间 盘髓核消融萎缩,全程治疗在可视引导下精 确定位,直接作用在病变的椎间盘上,不会 伤及周围正常的组织器官及神经,射频温度 可控,也不会出现热损伤,治疗十分安全。 武汉晚报讯(记者柯美学 通讯员史威韡 实习生 朱梦琪) 一名男子从高处跌落休克,脊椎多处骨折,双 下肢截瘫;医生采用混合现实技术,高纬度“透视”患 者伤情,保住了双腿。8月22日,这名患者在武汉市 普仁医院接受了这个手术。 29岁的小张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几天前,他 从高处跌落。当时,因失血过多,他处于休克状态。 120急救车将他送到普仁医院救治。经检查,小张的 伤情极为严重。他的腰2、3椎体骨折,腰4椎体爆裂 性骨折并椎管占位,双下肢截瘫,盆骨粉碎性骨折。 “要让他将来能重新站起来,必须尽快、精准实施 多个手术!”该院脊柱外科主任丁凡说,这些手术复 杂,采用混合现实(MR)技术,三维重建脊柱模型,全 息模拟,精准定位,这样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为手术 实施提供辅助支持。 随后,医生将小张的各项检查影像资料输入电 脑,还原患者体内伤情,使虚拟的伤情3D数字模拟与 真实体位精准叠加。这样,混合现实技术给医生安上 了一双透视的眼睛,对患者的伤情一目了然,缩短椎 弓根置钉、伤椎截骨、神经减压等手术的操作时间,显 著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精准度,为手术成功和术后早 期康复提供了条件。5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目前,小张术后病情稳定。医生说,他的双腿感 知能力在逐步恢复。 心胸外科主任医师龚立为患儿家长解释病情 通讯员郭林 摄 2岁小女孩先天胸骨有个“洞” 武汉医生给她 3D 打印了一个 保护壳虚拟的伤情 3D 数字模拟与真实体位精准叠加 医生用“透视眼”做手术保住男子双腿 吓人皮癣惹祸 水产老板生意下滑 医生:水产从业者应戴手套作业,避免双手长期泡水 5 岁娃说话口齿不清 专家提醒应在学龄前矫治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Nov-2019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岁小女孩先天胸骨有个“洞” 武汉医生给她3D打印了一个“保护壳”whwb.cjn.cn/images/2019-08/23/11/23W11C.pdf · 痛科主任张金强和李云一起在心电监护和透

2019年8月23日 星期五 责编 闵小丽 美编霍志清 校对郑超 健康·医疗 11

武汉晚报讯(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薛源)汉川女孩先天胸骨有“洞”,心脏犹如玻璃般脆弱。近日,武汉专家利用3D打印技术,给她再造心脏“保护壳”。

女孩名叫小欣(化名),今年2岁,来自汉川。她出生时就能明显看出胸口有凹陷,心脏部位仅有薄薄一层皮肤,肉眼能看到心脏跳动。因为孩子太小,家长暂未给她做手术。

在父母的呵护下,小欣逐渐长大,但胸口的凹陷也变得更严重。今年7月初,父母带她到武汉儿童医院做检查,被确诊患有先天性胸骨裂畸形,CT片上能明显看到,孩子胸骨上段缺少一块。

“缺少了胸骨的‘保护’,心脏非常脆弱,一旦受到外力冲击,受损风险很高。”该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龚立介绍,胸骨裂是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在新生儿中低于十万分之一,只能通过手术来治疗。

武汉专家们为这个汉川女孩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和应急预案:首先精确计算出缺损范围,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保护壳”修补缺损,重塑胸廓;等胸骨发育一段时间后,取出“保护壳”,对小欣原本裂开的胸骨进行拉拢缝合。

8月15日,小欣成功接受了3D打印胸骨植入手术,给“玻璃心”增加了坚固的保护屏。目前,术后恢复良好。

龚立介绍,胚胎时期,胸骨始基形成,左、右胸骨板是在第9~10周时,两侧胸骨板在中线相互融合而形成整体胸骨。如果胚胎发育过程中未能完成这种融合或仅部分融合,则形成胸骨裂。按裂隙的部位与程度,分为上段胸骨裂、下段胸骨裂和全胸骨裂。胸骨裂畸形患儿出生后临床表现常会有反常呼吸、发绀、呼吸困难和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目前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武汉晚报讯(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潘文晶 姜蒙 实习生朱梦琪)5岁半男童睿睿(化名)一直有说话口齿不清的情况,还出现了替换音、发音不准确等问题,到医院确诊为功能性构音障碍,经过言语康复治疗,孩子发音清晰度终于得到提升。

睿睿的家长介绍,孩子从小说话就吐词不清,发不出拼音里“b、g”的音,无法理解他人说的长句。因为说话发音不准确,在外人面前一直非常拘束、害羞,渐渐变得自卑。此前,家长认为发音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能有好转,没想到,眼看孩子要上学了,却还是口齿不清,让全家人犯难。

今年暑假,家人带着孩子来到市汉口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经检查,排除了睿睿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及其他器质性疾病的问题,确诊为功能性构音

障碍。该科室主任彭涛及言语康复治疗团队发现患

儿舌运动很差,只能前伸,其余方向活动均不灵活,为他开展了口部运动、音节诱导训练、鼻音共鸣训练等一系列康复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的训练,患儿舌部力量和灵活性明显增强,舌尖音也较以前清晰多了,错误发音得到及时矫治,清晰度有了明显提高。如今,孩子可自如表达,也有了同龄的朋友。

彭涛主任介绍,功能性构音异常是交往障碍患儿最常见的语言问题。很多家长以为,说话不清的问题会自然好转,但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6岁是形成期。如果在3岁后发现孩子有口齿不清等情况,应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言语评估,以免错过在学龄前的言语矫治最佳时机。

武汉晚报讯(记者武叶 实习生朱梦琪 通讯员周曌)水产老板双手长出吓人皮癣,原本红火的生意一落千丈,经过每天涂抹和服用对症药物,目前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医生提醒,水产从业者应戴手套作业,避免双手长期浸泡在水中。

36岁的詹先生在后湖经营一家水产门店,主要由自己和家人操持,做的是街坊生意。

最近半个月,他的小店生意急剧下滑,很多老顾客都去了隔壁买鱼买虾,一打听才知道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原来,詹先生每次都是亲自帮顾客处理好鱼虾再让他们带走,但街坊们发现,近日他的手上皮肤溃烂,十分吓人。后来詹先生戴上手套,又发现他身上也有成片的皮肤问题,街坊们觉得很脏,于是纷纷去

照顾了别家的生意。没想到自己的皮肤病是生意亏损的主因,詹先生来到武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就诊。

经检查,主治医师蒋晓蕾确认詹先生有两个问题,第一是手癣,第二是癣菌疹。蒋医生安抚了他的情绪,让他每天涂抹和服用对症药物,同时予以清热除湿的中药,另外加以针灸缓解瘙痒。目前,詹先生症状已明显缓解。

蒋医生介绍,手癣在水产从业者中较为常见,他们手部长期浸泡在水中,处理水产时偶尔会被刮伤,破坏皮肤本身的屏障功能,导致很多外来细菌真菌的侵入,加之夏天天气湿热导致真菌更易滋生。所以平时需长期浸水的工作者应佩戴手套,避免双手长时间在水中。

老人头晕脚麻难出门医生一根针除顽疾

武汉晚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崔毅)头晕脚麻走路像“踩棉花”,梅老伯已经5年没有单独出过门了,没想到医生仅用一根针就解除了一直困扰他的顽疾。“想去哪就能去哪,真好!”8月22日,梅老伯赶在出院前给武汉市武昌医院疼痛科医生送来锦旗致谢(如下图)。

70岁的梅老伯家住中北路东亭,最近几年经常头晕脚麻,加上患有严重的腰疾,每次出门都需要家人陪同。这些年,他去过多家医院求诊,都说是脑梗塞,奇怪的是治疗后症状缓解并不明显。最近一段时间,梅老伯头晕得厉害,走路就像踩在棉花上,完全没法出门。家人四处打听,得知武汉市武昌医院新开的疼痛科可以治疗头晕和疼痛,一周前将老人送到了医院。

接诊的疼痛科医生李云检查发现,老人多年的头晕脚软都是脊髓型颈椎病所致,建议他试试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治疗当天,疼痛科主任张金强和李云一起在心电监护和透视定位下,将一根10厘米长的射频针穿刺到颈椎间盘内,将突出的靶点进行了消融,仅用1个小时就完成了治疗。第二天,梅老伯欣喜地发现,之前的症状全部消失了,走路十分平稳,只能侧卧的腰也能平躺了。

张金强介绍,椎间盘射频消融术通过精确输出超高频电波产生高温,使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消融萎缩,全程治疗在可视引导下精确定位,直接作用在病变的椎间盘上,不会伤及周围正常的组织器官及神经,射频温度可控,也不会出现热损伤,治疗十分安全。

武汉晚报讯(记者柯美学 通讯员史威韡 实习生朱梦琪)一名男子从高处跌落休克,脊椎多处骨折,双下肢截瘫;医生采用混合现实技术,高纬度“透视”患者伤情,保住了双腿。8月22日,这名患者在武汉市普仁医院接受了这个手术。

29岁的小张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几天前,他从高处跌落。当时,因失血过多,他处于休克状态。120急救车将他送到普仁医院救治。经检查,小张的伤情极为严重。他的腰2、3椎体骨折,腰4椎体爆裂性骨折并椎管占位,双下肢截瘫,盆骨粉碎性骨折。

“要让他将来能重新站起来,必须尽快、精准实施多个手术!”该院脊柱外科主任丁凡说,这些手术复

杂,采用混合现实(MR)技术,三维重建脊柱模型,全息模拟,精准定位,这样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为手术实施提供辅助支持。

随后,医生将小张的各项检查影像资料输入电脑,还原患者体内伤情,使虚拟的伤情3D数字模拟与真实体位精准叠加。这样,混合现实技术给医生安上了一双透视的眼睛,对患者的伤情一目了然,缩短椎弓根置钉、伤椎截骨、神经减压等手术的操作时间,显著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精准度,为手术成功和术后早期康复提供了条件。5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目前,小张术后病情稳定。医生说,他的双腿感知能力在逐步恢复。

心胸外科主任医师龚立为患儿家长解释病情通讯员郭林 摄

2岁小女孩先天胸骨有个“洞”

武汉医生给她3D打印了一个“保护壳”

虚拟的伤情3D数字模拟与真实体位精准叠加

医生用“透视眼”做手术保住男子双腿

吓人皮癣惹祸 水产老板生意下滑医生:水产从业者应戴手套作业,避免双手长期泡水

5岁娃说话口齿不清

专家提醒应在学龄前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