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59
明明 明明 明明 明明 §5-1 明明明 §5-2 明明明明明明明明 §5-3 明明明明明明明明明 §5-4 明明明明明 §5-5 明明明明明明明明明明明 §5-6 明明明明明明明明明 明明明 明明明明 明明明 明明明明

Upload: winter-myers

Post on 30-Dec-2015

19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8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五章 弯曲应力.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5-1 纯弯曲. CD 段剪力为零,弯矩为常量,该段梁的变形称为纯弯曲。 AC 、 BD 段梁的内力既有弯矩又有剪力,该段梁的变形称为横力弯曲。. 梁的纯弯曲实验. 实验现象:横向线 ( a b )变形后仍为直线,但有转动;纵向线变为曲线,且上缩下伸;横向线与纵向线变形后仍正交。.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第五章 弯曲应力第五章 弯曲应力

Page 2: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5-1 纯弯曲

CD 段剪力为零,弯矩为常量,该段梁的变形称为纯弯曲。AC 、 BD 段梁的内力既有弯矩又有剪力,该段梁的变形称为横力弯曲。

Page 3: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梁的纯弯曲实验

实验现象:横向线 (a b )变形后仍为直线,但有转动;纵向线变为曲线,且上缩下伸;横向线与纵向线变形后仍正交。

平面假设: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只是绕中性轴发生转动,仍垂直于变形后的梁轴线。

Page 4: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中性层:梁内一层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因而纤维不受拉应力和压应力,此层纤维称中性层。

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

假设假设

①平面假设

②纵向纤维间无正应力

Page 5: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1. 变形几何关系

MM

m2

n2

y

L

y

yE

O1 O2

a2'dx n2

m2

n1

m1

O 曲率中心n2dxn1

m1 m2

ya1

ya2

e1

O1 O2

e2 x中性层 z

中性轴

y

对称轴

o

a2a1

y

d

d

d

xe2

e1

y

d

dy

dx

dy

dx

d

aa

aaaa

ydd

21

2121

Page 6: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2. 物理关系(胡克定律 )

y

EE

Mmin

max

Mmin

max

Page 7: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Az

Ay

AN

MdAyM

dAzM

dAF

0

0

dAy

z( 中性轴 )

x

z

y

O

dA

M

0 AAydA

EdA

中性轴通过截面形心

MdAyE

dAyMAAz 2

zEI

M

1

3. 静力关系

Page 8: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② 梁的上、下边缘处,弯曲正应力取得最大值,分别为:

zc

zt I

My

I

My 2max

1max ,

zz W

M

yI

M

)/(||

maxmax

max/ yIW zz — 抗弯截面模量。

4.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应力 ( 弯曲正应力 ): ① 距中性层 y 处的应

力 zI

My

Page 9: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矩形截面:

62/

122

3

bh

h

IW

bhI

zz

z

5. 三种典型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实心圆截面

642/

644

4

d

d

IW

dI

zz

z

截面为外径 D 、内径d(=d/D) 的空心圆 :

)1(322/

)1(64

43

44

D

D

IW

DI

zz

z

Page 10: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弯曲正应力分布ZI

My

弹性力学精确分析表明,当跨度 l 与横截面高度 h 之比 l / h > 5 (细长梁)时,纯弯曲正应力公式对于横力弯曲近似成立。

Z

maxmaxmax I

yM

横力弯曲最大正应力

Page 11: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弯曲正应力公式适用范围:① 线弹性范围—正应力小于比例极限 p ;② 精确适用于纯弯曲梁;③ 对于横力弯曲的细长梁 ( 跨度与截面高度比 L/h>5) ,上述公式的误差不大,但公式中的 M 应为所研究截面上的弯矩,即为截面位置的函数。

Page 12: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σI

yMσ

z

maxmaxmax

1. 弯矩最大的截面上

2. 离中性轴最远处

4. 脆性材料抗拉和抗压性能不同,二方面都要考虑

tt max, cc max,

3. 变截面梁要综合考虑 与M zI

Page 13: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根据强度条件可进行:

强度校核 : ][max

截面设计 : ][max

M

Wz

确定梁的许可荷载 : zWM ][max

Page 14: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FFAYAY FFBYBY

BA

l = 3m

q=60kN/m

xC

1m

M

x

m67.5kN8/2 ql

30

z

y

180

120

K

FS

x

90kN

90kNmkN605.0160190C M

1. 求支反力kN90Ay F

kN90ByF

4733

Z 10832.512

180120

12mm

bhI

解:

例:求图示梁( 1 ) C 截面上 K 点正应力;( 2 ) C 截面上最大正应力;( 3 )全梁上最大正应力;( 4 )已知 E=200GPa , C 截面的曲率半径 ρ

Page 15: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2. C 截面最大正应力

C 截面弯矩 mkN60C M

C 截面惯性矩 47Z 10832.5 mmI

MPa55.9210832.5

2180

1060

7

3

Z

maxmax

I

yMCC

MPa7.6110832.5

)302

180(1060

7

3

Z

KCK

I

yM (压应力)

Page 16: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3. 全梁最大正应力最大弯矩

mkN5.67max M

MPa17.10410832.5

2180

105.67

7

3

Z

maxmaxmax

I

yM

Page 17: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4. C 截面曲率半径 ρC 截面弯矩

mkN60C MC 截面惯性矩

47Z 10832.5 mmI

mmM

EI4.194

1060

10832.5102006

73

C

ZC

Page 18: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例:某车间欲安装简易吊车,大梁选用工字钢。已知电葫芦自重 ,起重量 ,跨度 ,材料的许用应力 。试选择工字钢的型号。 MPa140

kN7.61 F kN502 Fm5.9l

Page 19: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 4 )选择工字钢型号

( 5 )讨论

( 3 )根据

zW

Mmaxmax 计算

336

6

3

max

cm962m10962

101404

5.910)507.6(

M

Wz

( 1 )计算简图

( 2 )绘弯矩图

解:

36c 工字钢 3cm962zW

kg/m6.67q

Page 20: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例 5-3-3 :已知 16 号工字钢 Wz=141cm3 , l=1.5m , a

=1m , []=160MPa , E=210GPa ,在梁的下边缘 C点沿轴向贴一应变片,测得 C 点轴向线应变 ,求 F 并校核梁正应力强度。

6c 10400

C NO.16

F

A Ba

2/l

l

z

Page 21: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MPa841040010210)1 63 CC E解:

kN4.47N104.47

10141

25.025.0

25.0)(

3

6

F

F

W

F

W

M

FalFM

zz

CC

BC

][MPa126Pa1012610141

108.17

mkN8.174

1)2

66

3max

max

max

zW

M

FLM

C

F

A Ba

2/l

l

Page 22: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例 5-3-4 : T 型截面铸铁梁,截面尺寸如图 ,

, 试校核梁的强度。

MPa30t

MPa60c

Page 23: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mm52201202080

8020120102080

cy

( 2 )求截面对中性轴 z 的惯性矩

46

23

23

m1064.7

281202012

12020

42208012

2080

zI

( 1 )求截面形心z1

y

z52

解:

Page 24: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 4 ) B 截面校核

t

t

MPa2.27Pa102.27

1064.7

1052104

6

6

33

max,

c

c

MPa1.46Pa101.46

1064.7

1088104

6

6

33

max,

( 3 )作弯矩图

kN.m5.2

kN.m4

Page 25: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 5 ) C 截面要不要校核?

t

t

MPa8.28Pa108.28

1064.7

1088105.2

6

6

33

max,

( 4 ) B 截面校核

( 3 )作弯矩图

tt MPa2.27max,

cc MPa1.46max,

kN.m5.2

kN.m4

Page 26: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例 :图 a 所示为横截面如图 b 所示的槽形截面铸铁梁,该截

面对于中性轴 z 的惯性矩 Iz=5493×104 mm4 。已知图 a 中,

b=2 m 。铸铁的许用拉应力 [t]=30 MPa ,许用压应力 [ c]=

90 MPa 。试求梁的许可荷载 [F] 。

(a)

(b)

Page 27: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解:最大负弯矩所在 B 截面处,若截面的上边缘处最大

拉应力 t,max 达到 [t] ,则下边缘处最大压应力 c,max 为

根据 可知此 c,max 并未达到许用压应力 [c] ,也

就是说,就 B 截面而言,梁的强度由最大拉应力控制。

tt 56.186

134 3

1

c

t

Page 28: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显然, B 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控制了梁的强度。

B 截面: zz

B

I

F

I

Mm1086m2

2m10863

3

maxt,

C 截面: zz

C

I

F

I

Mm10134m2

4m101343

3

maxt,

第四章 弯曲应力

Page 29: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Pa1030

m105493

m1086m22 6

48

3

F

当然,这个许可荷载是在未考虑梁的自重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即使考虑自重,许可荷载也不会减少很多。

于是由 B 截面上最大拉应力不得超过铸铁的许用拉应

力 [t] 的条件来求该梁的许可荷载 [F] :

由此得 F≤19200 N ,亦即该梁的许可荷载为 [F]=19.2 kN 。

第四章 弯曲应力

Page 30: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讨论:我国营造法中,对矩形截面梁给出的尺寸比例是 h:b=3:2 。试用弯曲正应力强度证明:从圆木锯出的矩形截面梁,上述尺寸比例接近最佳比值。

b

hd

解:b h d2 2 2

Wbh

z 2

6

b d b( )2 2

6

W

b

d bz 2 2

6 20

由此得 bd

3

h d b d 2 2 2

3

h

d 2

Page 31: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5-4 弯曲切应力一、矩形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1 、 公 式推导:

n

1

m' n'

2

m1'

z

e1

1'

1'

1

1y

e2

e1

x

21

1 2

dxb

A

y y

dxx

M+dMM

FSFS

+d

'

y'

m nmm'

d

y

'

A

Page 32: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Fs(x)+dFs(x)M(x)

M(x)+d M(x)Fs(x) dx

1

x

y

z

’b

z

z

Az

AN I

MSAy

I

MAF

dd1

z

zN I

SMMF

)d(2

z

zs

z

z

bI

SF

bI

S

x

M

d

d

由剪应力互等

z

z

bI

QSy

*

)(

)4

(2

)2

(2

2 22

yhb

yh

by

h

AyS cz

dxbFF NN 12

Page 33: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5.12

3max

A

Fs

)4

(2

22

yh

I

F

z

s 矩

Fs

方向:与横截面上剪力方向相同;

大小: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沿高度 h 分布为抛物线。

最大剪应力为平均剪应力的 1.5 倍。

Page 34: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二、其它截面梁横截面上的剪应力

其中 Fs 为截面剪力; Sz 为 y 点以下的面积对中性轴之静矩;

Iz 为整个截面对 z 轴之惯性矩; b 为 y 点处截面宽度。

1 、研究方法与矩形截面同;剪应力的计算公式亦为:

z

z

bI

QS *

Page 35: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2 、工字形截面梁的剪应力

腹板

翼缘在腹板上:

b

B

h Hy

Page 36: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在翼缘上,有平行于 Fs 的剪应力分量,分布情

况较复杂,但数量很小,并无实际意义,可忽略不计。

在翼缘上,还有垂直于 Fs 方向的剪应力分量,

它与腹板上的剪应力比较,一般来说也是次要的。

腹板负担了截面上的绝大部分剪力,翼缘负担了截面上的大部分弯矩。

Page 37: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3 、圆截面梁的剪应力

A

Fs

3

4max

下面求最大剪应力:sF

z

y

Page 38: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三、弯曲剪应力强度条件

][*

maxmaxmax

bI

SF

Z

Zs

Page 39: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解:画内力图求危面内力

例:矩形 (bh=120180mm2)截面木梁如图, []=7MPa , []=0. 9 M Pa ,试求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之比 , 并校核梁的强

度。

N54002

33600

2max

qL

Fs

Nm40508

33600

8

22

max

qL

M

x

M

+

8

2qL

Fs

2

qL

2

qL

–+

x

q=3.6kN/m

A B

L=3m

Page 40: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求最大应力并校核强

应力之比

7.163

2max

max

max h

L

Q

A

W

M

z

][7MPa6.25MPa

180120

104050662

3

2maxmax

max

bh

M

W

M

z

][0.9MPa0.375MPa 180120

54005.15.1 max

max

A

Q

Page 41: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例: T 形梁尺寸及所受荷载如图所示 , 已知 []c=100

MPa , []t=50MPa , []=40MPa , yc=17.5mm , Iz=

18.2×104mm4 。求: 1)C 左侧截面 E 点的正应力、切应力; 2) 校核梁的正应力、切应力强度条件。

CA B

m1

kN1 kN/m1

m1 m1

40

40

10

10

yc

zE

Page 42: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CA B

m1

kN1 kN/m1

m1 m1

40

40

10

10

yc

zE

1

FS

0.25

0.75

(kN) _

+

M

(kN.m)

0.25

0.5

+

_

kN75.1kN25.0 CA FF ,

mkN25.0mkN5.0

kN1kN75.0 ,,

BC

CSCS

MM

FF

,右左

2 )作梁的 Fs 和 M 图

1 )求支座反力:

Page 43: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MPa1.210102.18

)5.12400(1075.0

)(MPa6.20102.18

5.7105.0)3

4

3*,

4

6

bI

SF

I

yM

z

zCS

E

z

ECE

该梁满足强度要求

yz

cCCy

Lz

cCCL

yz

cBBy

Lz

cBBL

MPaI

yM

MPaI

yM

MPaI

yM

MPaI

yM

][2.89)05.0(

][0.48

][0.24

][6.44)05.0(

)4

Page 44: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MPa9.21010102.18

10]2/)50(10[10154

923

*max

maxmax

c

z

zS,

y

bI

SF

5)切应力强度校核:

该梁满足强度要求

Page 45: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例:悬臂梁由三块木板粘接而成。跨度为 1m 。胶合面的许可切应力为 [ 胶 ]=0.34MPa ,木材的 []=10MPa , []=1MPa ,求许可载荷。

F

l100

505050

z

Page 46: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21max

max

6

bh

lF

W

M

z

1. 画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2. 按正应力强度条件计算许可载荷

SF

F

M

Fl

3.75kNN375010006

15010010

6

22

1

l

bhF

bhFAFS 2/32/3 2max

3. 按切应力强度条件计算许可载荷

kN01N100003/15010023/22 bhF

F

l

解:

Page 47: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gZ

ZS

bh

F

bbh

hbF

bI

SF

3

4

12

3 33

2

3*

g

4. 按胶合面强度条件计算许可载荷

3.825kNN38254

34.01501003

4

33

gbh

F

5. 梁的许可载荷为 3.75kNkN825.3kN10kN75.3 minmin iFF

F

l100

505050

z

Page 48: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在导出纯弯曲正应力的计算公式时,引用了两个假设:( 1 )平面假设;( 2 )纵向纤维间无正应力假设 。假设材料仍是线弹性的,对于横力弯曲问题,按纯弯曲正应力的计算公式将会导致计算误差。

)4

(2

22

yh

I

F

z

s 矩 )4

(2

22

yh

GI

F

G z

s 矩

可见上、下表面无切应变,中性层最大。切应变沿高度方向呈抛物线变化,可见这势必使横截面不能保持平面,而引起翘曲。

Page 49: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理论分析表明:当截面高度 h 远小于跨度 l 的梁,上述偏差是非常小的;而 h 远远小于跨度 l ,却正是杆件的几何特征。

Page 50: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z

q(x)

Fs+dFsFs

dx

p rn

r sr

s

p

tF’s

F’s+dF’s

y

y

理论分析表明: h 远远小于跨度 l , y 是可以忽略的,这正是假设纵向纤维间无正应力的根据

Page 51: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控制梁弯曲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弯曲正应力,即以

maxmax [ ]

M

WZ

作为梁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应使Mmax尽可能地小,使WZ尽可能地大。

Page 52: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一、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况q q

M Mql 2

8 0 0214 2. ql

x l0 207.

xxl

l

Page 53: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P

M Pl / 4 al

2

l

2

P

Pl / 8

M

l

2

l

2

l

2

a

2

a

2

Page 54: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二、梁的合理截面合理的截面形状应使截面积较小而抗弯截面模量较大。

CL8TU20

h

bh

b

P

z z

Page 55: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尽可能使横截面上的面积分布在距中性轴较远处,

以使弯曲截面系数 Wz 增大。

Page 56: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y

yt

c

1

2

[ ]

[ ]

CL8TU9

y1P

zy2

C

Page 57: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三、采用变截面梁梁的各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都等于材料的许用应力[ σ]时,称为等强度梁。

Page 58: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Page 59: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