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61
請請請請請

Upload: quintessa-haley

Post on 30-Dec-2015

3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 中二級. 請按此進入. 目錄. 序言 ………………………………………………………... P.1 造紙術: …………………………………………………….. P.2 造紙工具 ………………………………………………... P.3 紙的功用 ………………………………………………... P.4 造紙的發展 ……………………………………………... P.5-6 造紙的影響 ……………………………………… ……... P.7 資料來源 ………………………………………………… P.8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請按此進入

Page 2: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序言……………………………………………………… ...P.1

造紙術:…………………………………………………… ..P.2

造紙工具……………………………………………… ...P.3

紙的功用……………………………………………… ...P.4

造紙的發展…………………………………………… ...P.5-6

造紙的影響……………………………………… …… ...P.7

資料來源………………………………………………… P.8

印刷術:…………………………………………………… ..P.9

簡介…………………………………………………… ..P.10

起源…………………………………………………… ..P.11

下一頁

Page 3: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不同時期的印刷術...…………………………………….P.12

影響……………………………………………………… P.13-14

資料來源………………………………………… ..…..…P.15

火藥:…………………………………………………… ..…..P.16

簡介…………………………………………………… ...P.17

成份………………………………………………… ..….P.18

起源…………………………………………………… ...P.19

發展…………………………………………………… ...P.20

資料來源………………………………………………… P.21

指南針及羅盤:………………………………………… ..…..P.22

簡介………………………………………… ..…....P.23

起源………………………………………… ..……P.24-25

發展………………………… ..………………………P.26-27

下一頁上一頁

Page 4: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影響……………………………………………………… P.28

資料來源………………………………………………… P.29

天文儀器及時計: …………………………………………… ..P.30

天文學的起源………………………………… .………..P.31

天文儀器的發展 ……………………………………… ..P.32

時計………………………………………… .…………..P.33

資料來源……………………………………………… ...P.34

組員名單………………………………………………… ........P.35

互評表……………………………………………………… ....P.36-43

工作分配表………………………………………… ..…..…....P.44

時間分配表……………………………………………… ..…..P.45

各組員的感想…………………………………… ...…..……...P.46-54

附錄…………………………………………………………… P.55-57下一頁上一頁

Page 5: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有很多,而它們的發明和發展,不但在中國發展,而且還應用於全世界,推動了西方文明的發展,促進了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對人類的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它們令人類得以更加方便地工作。在科學技術發展 這些中國古代科技包括:造紙術、印刷、火藥、時計及天文儀器、指南針和羅盤……它們是什麼時候發明,是怎樣製成等等問題,以下的報告就會有這些資料。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6: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進入回目錄

Page 7: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造紙的技術,涉及原料、工具以及製造方法。自古以來,中國造紙匠明智地選擇了最適當及最經濟的造紙植物作為原料。不久,又開始使用化學品來上膠、加重、砑光和染色。用水做廉價媒介,不但使造紙纖維膨脹和黏合,而且加強了紙的機械強度。在工具成面,中國數百年前所用的漿槽、簾模、壓榨機,仍是今日造紙的基本用具。古代造紙程序上的浸漬、洗滌、抄撈、壓榨、焙乾,也仍是今日的基本程序。近代造紙機的設計及運用,都是依據古時造紙的原理及實踐。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8: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在紙的許多功用中,書畫方面之用,可說是對中國文化上貢獻最大。以書法為例,紙是言這種藝術的良好媒介,其光滑受墨性遠於石、竹簡、木牘。沒有紙的發明,歷代書法的演進也不會達到這種高度的藝術境界。最初,很多繪畫是在壁上而成,唐代畫家開始用紙做畫。宋時書法及繪畫並茂,成為不可分的藝術形式。 紙不但用在純藝術上,也用在實用、裝飾藝術上,在這方面東西兩球皆同。糊壁紙即是最易見的例子,在十六世紀時從中國傳到歐洲,十八世紀初又輾轉至美洲。這是最受西方歡迎的中國產品,漸漸取代歐洲家庭中慣用的貴重掛飾如絲、革、掛畫、年畫,來美化居室,提高生活情趣。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9: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在眾多考古發現中,可證明前漢期間,中國已用植物纖維造紙。這些古紙年代雖晚於灞橋紙,但質地相似,皆是麻紙,呈黃色、粗糙、厚而不勻、紙面可見麻筋。 代若干工匠,對紙的質料改進,也有很大貢獻。左伯﹝西元二零零年﹞字子邑,據傳所造之紙「研妙輝光」。孔丹則發現青檀樹皮可做宣紙,成為千餘年來最適合於書畫的用紙。 當藤的供應漸感缺乏時,宋人就大量利用竹來造紙。印刷術在宋代普及後,增加了印書用紙的要求,促進了紙業的發展。當時所造的紙品質頗佳,潔白、光滑、吸墨性強,最適合藝術用途。自此時開紿,紙被列為「文房四寶」之一。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10: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十九世紀中葉以後,中國傳統造紙的手工業受到洋紙的威脅,日漸不振。主要為手工製紙緩慢及價昂,且不宜於機械製紙抗衡。當時紙的兩種最大用途是印刷報紙及包裏物件。手工製紙因為不能兩面印刷,不適合用為報紙。二十世紀初期,江西石城手工製紙坊十之八、九都已倒閉。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11: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造紙的誕生,是文明抵達成熟階段的表現。造紙及的逐步進展,也是人類文化史上的里程碑。造紙可能最初是在偶然情況下被發現的,但一路演化下來,卻成為最方便價廉的書寫材料,其優越性遠超過先前所用的任何書寫材料;終而取代較笨重、價昂的材料,而躋身為社會上日常生活中不可少之物。紙是印刷的先決條件,初時不過是手寫方法機械化的延展。人類生活各方面,無論是政治、社會、經濟、文化上都受到了重大的影響。這個影響在歐洲社會中特別顯著。 紙的通行也影響到教育的普及,增加人們的讀寫力。由於書籍價格降落,購買漸易,坊間漸從書籍中得到知識,對世界及人類在其中的地位都有新的觀念和看法。

回目錄 下一頁

Page 12: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http://hk.geocities.com/russiancc/invention.html

http://www.geocities.com/kss_chiculture/1.htm

http://home.kimo.com.tw/chis_project_eva/paper-songyuen.htm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造紙及印刷》

《中國造紙史話》

回目錄 下一頁

Page 13: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進入回目錄

Page 14: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在西元前 7 世紀,我國就有了石刻文字。為了免去從石刻上抄寫的勞動,至西元 4 世紀左右,就發明瞭以溼紙緊覆在石碑上,用墨打拓其文字或圖形的方法,叫做 "拓石 " 。後來,又將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再進行傳拓、所以開始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是供傳拓用的。石刻文字是陰文正寫,這就提供了從陰文正寫取得正字的複製技術。雕刻印刷是我國的印刷術的最早形式,是印章蓋印和拓石兩種方法的結合和逐步演變,所以印章和拓石為印刷技術的發明準備了技術條件,是印刷術發明的先驅。回目錄 下一頁

Page 15: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印刷術是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對書稿圖文進行複制的技術。中國古代的印刷術分兩種即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 (稱整版印刷術 ) 發明在先。它是將文字刻於一整塊木板或其他質料的板上,制成印版,並在印版上施墨進行印刷的方法。

而活字則是先在泥、木頭或銅、錫等金屬上制成一個個陽文反寫的單字,再依書稿內容田單個“活字”檢排成一塊印版,然後在印版上施墨印刷的方法。

回目錄 下一頁

Page 16: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1.唐代的雕版印刷術 唐代印刷的地方己相當廣大;印刷的內容也已經相當廣泛,甚至士大夫吃酒時玩的紙牌——葉子格和報紙,也可能有印刷品了。唐代的雕版己初步興起了。

.     2.五代的雕版印刷術 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的動亂時期,但是雕版印刷卻日益擴大起來,雕版印刷的三大系統——官刻、家刻和坊刻開始形成了。總之,五代的刻書事業在印刷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回目錄 下一頁

Page 17: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中國是發明印刷術的偉大國家,現在世界各國的印刷術是由中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或者是在中國印刷術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除了中國印刷術對世界各地印刷術本身發展、發展的開端及啟示意義外,還有它對於人類文明有重大貢獻。

回目錄 下一頁

Page 18: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有了印刷術,書藉得以大量生產,大大地加強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完善的手段,使它能流通廣遠。推動了整個世界思想文化的進步,從而使人類走進了今天的文明,對現代文明皆有極深遠的影響。雖然現代社會還有其他的傳播媒介,但它們皆不能替代紙和印刷術二者所具有的基本性和永久性功能。 

回目錄 下一頁

Page 19: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http://hk.geocities.com/chinesetech/paper4.html

http://hk.geocities.com/russiancc/

http://159.226.2.5:89/gate/big5/www.kepu.net.cn/gb/technology/printing/evolve/evl112.html

《造紙及印刷》

《中國書籍、紙墨及印刷史論文集》

《中國印刷史話》

《中國古代的印刷術》

《中國古代印刷史》下一頁回目錄

Page 20: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進入回目錄

Page 21: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火藥的本意是用來起火的藥。火藥是近代戰爭史上最重要的發明。曾有人說,火藥「讓所有的人變得一樣高。」我們可以說,由於火藥及火器的發明,讓世界歷史的演進走上另一個方向。所以說,火藥不愧是我國的偉大發明。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22: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火藥的基本成份是硫磺、硝石和炭等三種易燃藥品,實際上把這三種藥物混合在一起,就成為最原始的黑色火藥了。 硫磺、硝石是我國古代常用的煉丹藥物和醫療藥物。這些配方按定量配製,增加了硝和硫的比例,反映了火藥的配製已脫離了初期的簡單粗糙和盲目性,在性能和效力方面都有較大的提高。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23: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中國人早於七.八世紀時已發明火藥。據唐代古書的記載,一些道教鍊丹家在製藥過程中偶然發現,按照一定比例配製起來的硫磺.硝石和木炭研成細末,提煉昤會引起大火。因此人們把這種容易著火的藥,叫做火藥。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24: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火藥在七世紀的時候中國已對火藥有研究 ,火藥應該是古時的煉丹家無意中發現的。那時火藥只是用來放火、灼傷和發生毒煙而己,後來才發展到爆炸和發射等等。火藥發明後,經一兩百年的不斷改進,才直接用於軍事上。 在北宋的末期,金人由戰爭裡學會了製造火藥,他們利用火藥攻打宋。此後,各國的戰爭不斷,火藥的發展和運用更向前跨進了一大步。其後,爆炸姓火藥被發明, "火砲 "和 "震天雷 "便是其中一種,它們的用法是先將火藥包至鐵皮內,發射後的彈藥在半空中引爆,把敵軍殺死。因為十三世紀蒙古西征時用過火炮,火炮才得以西傳。十四世紀後,歐洲人在阿拉伯人學會了火藥的知識和它的製造方法,火藥才正式傳入歐洲。

回目錄 下一頁

Page 25: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http://hk.geocities.com/chinesetech/main.html

http://hk.geocities.com/ilovemrau/

http://www.geocities.com/kss_chiculture/1.htm

《中國的科技》 P.7-9

《中國第一》

《火藥的發明和西傳》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26: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回目錄 下一頁

Page 27: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指南針又稱為羅盤針,是一種磁針,可以旋轉自如。由於磁石的指極性,針向會自動指向北。羅盤針定型之前,是經過了一個長時間的發明改進的。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28: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我 國 古 代 最 早 是 利 用 太 陽 及 其 投 射 的 影 子 來 確 定 方 向 的 , 但 這 種 方 法 受 天氣 影 響 較 大 , 後 又 發 明 了 司 南 和 指 南 針 。 司 南 約 發 明 於 先 秦 時 期 , 在 我 國 大 約 沿 用 了 一 千 多 年 的 時 間 , 指 南 針 是 在 宋 代 才 出 現 的 。從《 夢 溪 筆 談 》 卷 2 4 明 確地 指 出了 指 南 針 是 方 家 ﹙ 風 水 先 生 ﹚ 首 先 發 明 和 使 用 的 , 用 的 是 “ 磁 石 磨 針 鋒 ” 的 人 工 磁 化 法 製 成 , 並 且 記 述 了 水 浮 、 置 指 甲 上 和 懸 絲 等 四 種 指 南 針 的 裝 置 方 法 , 以 及 各 種 裝 置 當 時 的 指 南 針 有 一 清 晰 的 認識 。 同 時 , 沈 括 也 指 出 了 當 時 已 發 現 地 球 的 磁 偏 角 , 即 正 南 偏 東 。 沈 括 還 記 載 了 磁 針 有 指 南 的 , 也 有 指 北 的 。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29: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雖 然 他 還 不 知 道 磁 場 有 南 北 兩 極 , 不 知 道 由 於 磁 場 中 的 同 性 相 排 斥 、 異 性 相 吸 的 作 用 而 造 成 磁 性 不 同 的 道 理 。 即 用 磁 石 的 北 極 磨 針 鋒 , 則 針 鋒 所 得 的 磁 性 為 南 極 , 磁 針 就 會 指 北 ; 反 之 , 用 磁 石 的 南 極 磨 針 鋒 , 則 針 鋒 所 得 的 磁 性 就 會 指 南 , 從 而 造 成 既 有 指 南 , 也 有 指 北 的 磁 針 。 但 他 能 忠 實 地 記 錄 下 來 , 為 後 人 提 供 翔 實 的 資 料 , 是 很 難 能 可 貴 的 。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30: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指 南 針 發 明 以 後 , 被 廣 泛 地 使 用 於 軍 事 、 生 產 、 日 常 生 活 、 地 形 測 量 和 航 海 業 等 方 面 , 而 在 航 海 業 中 作 用 最 大 , 應 用 最 廣 。 秦 漢 時 期 , 我 國 就 已 經 與 朝 鮮 、 日 本 有 海 上 往 來 , 隋 唐 五 代 時 期 , 更 與 阿 拉 伯 各 國 開 展 了 海 上 貿 易 活 動 。 但 當 時 還 只 是 依 靠 辨 認 日 月 星 辰 來 確 定 航 向 , 而 且 , 一 旦 天 氣 陰 暗 , 便 束 手 無 策 , 只 好 停 航 待 晴 。 在 唐 代 時 還 是 如 此 。 宋 代 以 後 , 我 國 海 上 交 通 得 到 迅 速 發 展 , 常 常 派 出 龐 大 的 船 隊 往 返 於 南 太 平 洋 和 印 度 洋 上 , 這 和 羅 盤 的 使 用 有 關 。 北 宋 朱 彧 在 萍 洲 可 談 一 書 中 記 述 道 : 『 舟 師 認 地 理 , 夜 則 觀 星 , 晝 則 觀 日 , 陰 晦 觀 指 南 針 。 」 平 時 主 要 靠 辨 認 日 月 星 辰 來 導 航 , 特 殊 氣 候 下 再 使 用 指 南 針 , 這 種 狀 況 , 反 映 出 航 海 中 使 用 指 南 針 的 早 期 階 段 。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31: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到 了 元 代 , 人 們 已 經 不 立 論 陰 晴 , 都 用 指 南 針 來 導 航 , 而 且 , 這 時 的 海 上 航 行 還 發 明 了 羅 盤 針 路 。 羅 盤 針 路 是 根 據 實 踐 中 的 記 錄 , 把 每 到 一 地 的 針 位 固 定 下 來 , 一 一 標 出 , 例 如 當 時 海 船 從 溫 川 開 航 , 就 「 行 丁 末 針 」 。 羅 盤 針 路 的 發 明 , 使 一 路 航 線 一 目 瞭 然 , 提 高 了 航 海 的 準 確 性 和 可 靠 性 。 正 是 靠 了 指 南 針 羅 盤 的 科 學 保 證 , 才 出 現 了 明 代 鄭 和 七 次 下 西 洋 的 大 規 模 遠 航 , 乃 至 西 方 哥 倫 布 的 環 球 航 行 。 指 南 針 對 於 近 現 代 航 海 業 的 發 展 , 就 像 火 藥 對 於 近 現 代 武 器 的 發 展 一 樣 , 有 奠 基 的 作 用 。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32: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指 南 針 對 人 類 的 發 展 影 響 深 遠 。 在 其 發 明 之 後 , 更 被 廣 泛 地 使 用 於 軍 事 、 生 產 、 日 常 生 活 和 航 海 事 業 等 方 面 , 而 在 其 中 以 航 海 事 業 的 成 就 最 為 顯 著 既 有 鄭 和 七 下 西 洋 , 更 做 就 了 哥 倫 布 的 偉 大 航 海 成 就 。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33: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回目錄 下一頁

http://hk.geocities.com/chinesetech/main.html

http://www.geocities.com/kss_chiculture/1.htm

http://hk.geocities.com/russiancc/compass.html

《中華文明曙光》

《中國第一》

《中國的科技》

Page 34: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回目錄 下一頁

Page 35: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人類發現了太陽和月亮的運動,亦發現了星空的活動。而對這些天體運動的觀察和對其運動規律的認知,便形成了最早的天文學。公元前 3000 年左右的埃及曆和 2000 多年前始用的夏曆就宣告著天文學經已誕生了。天文學於人類文明建立早期便興起,除了因為人們抬頭可見外,還包括人的宗教心。宗教之間的爭端甚多,但相同的是,各族均有宗教。在歷史上,宗教和政治亦極有關係。順著人民對天空的崇拜,產生了「君權神授說」,把君主和天文連上了關係。君王為了顯示自已掌握「天命」,緊緊地控制著天文學家和天文機構,預測天象成了政府的責任。 在當時,天文預測的確被認為是政府的責任,《書經》就記載說當時的天文官羲和,因為未能預告日食,令人民驚惶失措,故被其國君仲康處死,由此可見天文預測對政權之重要性。就是這樣,天文學便開始在古中國和其他各處紮根成長了。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36: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中國天文學有相當濃厚的實用色彩 ,因此曆法在中國天文學裏佔著重要的地位 . 中國的曆法共有 102 種之多 . 這些曆法都是把月亮繞地球一週的時間做為一個月 , 同時又把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當做一年 , 所以可稱為「陰陽合曆」。而在春秋中葉 , 中國就已經知道十九年七閏月的方法 . 漢代以後 , 人們更進一步能預知日月蝕 . 在殷商之際 , 更制定了二十四節 . 除此之外 ,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天體系統 . 早在漢代就有兩種說法是關宇宙結構的 . ( 一 )蓋天說 : 認為天如蓋 ,地如盤 , 天覆蓋著地 . (二 )渾天說 : 認為天地都是圓的 ,天在外 , 地在內 . 而在歷朝都在國內設天文觀測台 , 把天文觀測所得的資料送去 .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37: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據史書記載 ,周代已有了漏壺 ,春秋時期漏壺的使用已較普遍了 .現在可見到最早的漏壺是漢代單隻泄水型漏壺 ,但因為它影響到計時的穩定性和精確性 ,因而泄水型漏壺首先被淘汰 .

中國古代很早就將兩者配合使用 , 用日晷正漏壺誤差 ,來保証報時的淮確 .漏壺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可以周而復始地使用 ,隋時告訴人們比較準確的時間 , 而不需要頻繁地進行天文觀測 ,尤其是在陰天、下雨或受其他觀測條件限制 ,正因為有這樣的優點 , 在機械鐘錶的精確提高以前 ,漏壺一直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計時工具 .

回目錄 下一頁

Page 38: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http://juns.uhome.net/big5/ast-date/astro/A11/A11.htm

http://www.tyhs.edu.tw/campus/khasj2808.htm

http://home.kimo.com.tw/chis_project_eva/theme.htm

《中國之科學與文明》 P.249-295,364-389

《中國的科技》 P.18-23

《中華文明之光 ----- 科學技術卷》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39: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組長 :楊慧琛 (40)

組員 :徐嘉銘 (5) 姚沛玲 (26)

童永發 (12) 蔡春暉 (34)

華振東 (13) 楊麗 (39)

王肇為 (16)

請按下組員的名字以觀看互評表

回目錄 下一頁

Page 40: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評分的組員 合

作效率

認真

熱心

盡責

姚沛鈴 4.5 4.5 4 5 4.5

蔡春暉 3.5 4 4 4.5 5

楊麗 4.5 5 3.5 4 5

徐嘉銘 4.5 3 4 4 5

童永發 4.5 4.5 5 4 4

華振東 4 4 3 3 3

王肇為 3    3      

 

下一頁回目錄 3 33

Page 41: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評分的組員 合

作效率

認真

熱心

盡責

楊慧琛 4 3.5 3.5 3.5 4

姚沛鈴 3.5 3 2.5 2.5 3

蔡春暉 3.5 3 3 3.5 3.5

楊麗 2.5 3.5 2 2.5 3.5

童永發 1.5 1.5 2 2.5 2

華振東 3 3 3 3 3

王肇為          

  

下一頁回目錄 33333

Page 42: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評分的組員 合

作效率

認真

熱心

盡責

楊慧琛 3 3 2 2 2.5

姚沛鈴 3 2.5 3.5 2.5 3

蔡春暉 3 3 2.5 3 2.5

楊麗 3 4 3.5 3 3.5

徐嘉銘 3 2.5 3 3 3

童永發 2.5 3.5 2 2 2.5

王肇為          

  

下一頁回目錄 33333

Page 43: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評分的組員 合

作效率

認真

熱心

盡責

楊慧琛 4 4 3 4 4

姚沛鈴 3.5 4 3 3.5 3.5

蔡春暉 3.5 3.5 3.5 4 4

楊麗 2 4 3.5 2 3

徐嘉銘 3 4 2 3 3

華振東 3 3.5 2.5 3 3

王肇為          

  

下一頁回目錄 3333 3

Page 44: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評分的組員 合

作效率

認真

熱心

盡責

楊慧琛 1.5 1.5 2 2.5 2.5

姚沛鈴 2 2 2 2 2

蔡春暉 2 2 2 2.5 2.5

楊麗 2.5 2 2 2.5 2

徐嘉銘 2 1.5 2 2 2

童永發 1.5 1.5 1.5 1.5 1.5

華振東 1.5 1.5 1.5 2 2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45: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評分的組員 合

作效率

認真

熱心

盡責

楊慧琛 4.5 4.5 5 4.5 5

蔡春暉 4 4 3.5 4 4

楊麗 4 4.5 4 3.5 4

徐嘉銘 4 3 4 4 4

童永發 4 4 4 4 4

華振東 3 3 3 4 4

王肇為          

  

下一頁回目錄 33333

Page 46: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評分的組員 合

作效率

認真

熱心

盡責

楊慧琛 4 3.5 3.5 3.5 4

姚沛鈴 4 3.5 4 3.5 4.5

楊麗 4 3.5 4.5 3 5

徐嘉銘 3 4 3 4 3

童永發 2 3.5 3 2 3

華振東 2 2.5 2 2.5 3

王肇為          

 

下一頁回目錄 3 3333

Page 47: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評分的組員 合

作效率

認真

熱心

盡責

楊慧琛 2 2.5 2.5 2 2.5

姚沛鈴 2.5 2 2 1.5 2

蔡春暉 2.5 3 2.5 2 2.5

徐嘉銘 2 3 2 1.5 1.5

童永發 1 1 1.5 1 1.5

華振東 2.5 2.5 2.5 2.5 2.5

王肇為          

下一頁回目錄 22222

Page 48: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負責的組員 負責的工作

徐嘉銘 1. 火藥2. 指南針及羅盤

華振東

童永發

姚沛鈴 印刷術楊慧琛

蔡春暉 天文儀器及時計楊麗

王肇為 造紙術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49: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日期 事情

18/11 開會 — 分配工作

9/12 開會 — 看看組員工作的進度

10/12-19/1

各組員負責自己的工作

20/1 開會 — 討論和解決在工作時的困難

21/1 負責印刷術的組員把報告交給組長

22/1 負責火藥和指南針的組員把報告交給組長

23/1 負責時計及天文儀器和造紙術的組員把報告交給組長

24/1 開會 — 寫互評表

25/1 開會 — 交感想

26/1 完成報告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50: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從做這份報告中 , 我對中國的四大發明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 , 同時也懂得如何和同學合作去完成一份工作。

中國的四大發明對我們真是影響很大 , 試想想要不是古人的發明 , 我們現時的科技可以這麼發達嗎 ? 也許現時所用的紙張 , 儀器各方面 , 還要落後幾十年呢 ! 其實這些發明間接地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和學習質素 , 讓我們這一輩的人來延續古人的發明去造福後世的人。總之中國的四大發對世人影響深遠 , 作為中國人的我

們真是感到十分驕傲。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51: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我覺得人類發明火藥很厲害 ,早在七世紀人類已無意中發明它 . 起初它的威力不大 , 但後來卻被改成各種威力龐大的武氣 , 做成戰爭的工具 , 它也可用作開山闢地之用 .總而言之 , 它有好 ,亦有壞 ,卻帶來人類不少好處 .我覺得大部分組員都有出一分力來完成這份報告 , 但有些組員卻好食懶飛 , 非常被動 , 有點兒敷衍。幸好有一些人很好 , 例如組長 , 她會很主動地分配工作給各組員 , 很有領導才能。我覺得最稱職的是組長 ,如果沒有她 , 我們現在可能完成不到這份報告呢 ! 如果全部組員也合作的話 , 這份報告可能會做得更好 !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52: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做完這份報告後 ,我對中國的發明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 包括了印刷術 , 造紙術等 ,特別是對印刷術 ,雖然在今天這個科技世界已經不再需要活版印刷或雕版印刷 , 但這個發明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質素 ,如果沒有古代的印刷術 ,電腦打印機可能無法誕生 . 所以這些古代發明為我們帶來很多貢獻 . 我覺得今次這份報告 ,我們的確很用心地完成 ,雖然在組員中 , 有一些會比較鬆散 , 而且時間文面控制得不太理想 ,但到最後 , 大家都能分工合作完成報告 .我會吸收這一次的經驗 ,希望下一次能做得更好 .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53: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做完這次的中史報告後做完這次的中史報告後 ,, 令我學會了許多東西。歷史是古人成令我學會了許多東西。歷史是古人成功的證明功的證明 ,, 當中亦包含 失敗背後的教訓。當我們把那些歷史當中亦包含 失敗背後的教訓。當我們把那些歷史事件發掘出來事件發掘出來 ,, 便會學到箇中不少的知識和樂趣。「中便會學到箇中不少的知識和樂趣。「中國古代國古代四大發明」這個專題報告確實使我了解到四大發明的了不起四大發明」這個專題報告確實使我了解到四大發明的了不起 ,,從而更加見證了中國人民的成功從而更加見證了中國人民的成功 ,, 對後世人民也是影響不少。對後世人民也是影響不少。紙張現在已幾乎成為我們日常生活或學習上不可缺少的紙張現在已幾乎成為我們日常生活或學習上不可缺少的 ,, 造紙造紙術的發明真令我佩服萬分術的發明真令我佩服萬分…………然而火藥、指南針等的發明皆對然而火藥、指南針等的發明皆對後世的人貢獻良多呢!後世的人貢獻良多呢! 我們八人一組一起做報告我們八人一組一起做報告 ,, 彼此間互相合作、互相關懷彼此間互相合作、互相關懷 ,, 縱然縱然討論時個別同學意見不同討論時個別同學意見不同 ,, 但卻能集思廣益但卻能集思廣益 ,, 謙虛聆聽謙虛聆聽 ,, 融洽相融洽相處處 ,, 使大家都滿懷歡樂。其實很多人都認為做報告是麻煩的習使大家都滿懷歡樂。其實很多人都認為做報告是麻煩的習作作 ,, 然而我卻有另外的看法然而我卻有另外的看法 ,, 做專題報告不但令我學曉許多歷史做專題報告不但令我學曉許多歷史 ,,也從中學習到分工合作也從中學習到分工合作 ,, 真是一舉兩得真是一舉兩得 ,, 不亦樂乎不亦樂乎 ??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54: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在這份報告中,我對中國的科技發明有更深的認識和了解。它們除了應用於中國,還應用於世界各地。令全世界在各方面得以發展,對人類的文化有很大的影響。但現在的科技愈來愈進步,很多以前的中國發明已經較少人使用。例如現在因有電腦去記載資料而少了人用紙等等。不過又不可說那些發明在現代沒有用處,因為如果沒有它們可能就沒有現在的科技。

另外 ,我在做這份報告中,體會到合作的重要,因為做一份報告 , 是要分工合作,一起討論才能做得好。經過今次的合作,我會汲取教訓,令下次做的報告更加好;我又希望那些較被動的同學,下次會改善一下態度。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55: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回目錄 下一頁

經過這份報告 , 令我對中國的四大發明更有認識 ,而透過這份熱報告 , 不但能令我們對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及歷史更有興趣 ,亦令我們學會與各組員合作的重要性 ,因為這份報告憑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 ,因此 ,我覺得這份報告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希望學校能再給我們一個報告去做呀 !

Page 56: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回目錄 下一頁

做完這份報告後 , 我體會到團結的重要性 . 在做報告的過程中 , 各位組員分工合作 , 各盡本份做好份內工作 , 令報告能順利完成 . 而且我也學會了尊重別人和接受別人的意見 .

Page 57: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回目錄 下一頁

在這份中史報告中,令我最能夠體會的是各位組員的合作精神。全賴我們盡展各人所長,分工合作 , 在這個中史專題報告中,我認識到古時代的偉大建築及發明,見證中國向日後的科技發展邁進了一大步。大家的合作精神更顯得難能可貴呢!此報告令我學會了四大發明的由來以及中國古代建築的精髓,組員們合作無間,令工作進度意想不到地順利 ,在這個報告我得益良多。

Page 58: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造紙過程圖 街頭販賣紙貨 清武英殿木活字圖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59: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青檀及其織維

造紙的原料

竹及其織維

楮及其織維 大麻及其織維藤及其織維

下一頁回目錄

Page 60: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雕版工序 漢代的漏壺元代銅壺滴漏

下一頁回目錄 明代銅景表尺

Page 61: 中國歷史科專題研習報告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