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

116

Upload: yardley-hoover

Post on 30-Dec-2015

3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石壕吏. 杜甫. 杜甫( 712---770 )唐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 “ 杜陵布衣 ” 、 “ 少陵野老 ” ,后人称之 “ 杜工部 ” 。和李白齐名,世称 “ 李杜 ” ,诗歌风格 “ 沉郁顿挫 ” 。. 杜诗现存 1400 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 20 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 “ 诗史 ” 。. 小测试.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石壕吏
Page 2: 石壕吏

杜甫( 712---770 )唐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后人称之“杜工部”。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Page 3: 石壕吏

杜诗现存 1400 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 20 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

Page 4: 石壕吏

小测试杜甫被后人尊称为 称李白为 称李贺为 称贾岛为 称贺知章为

Page 5: 石壕吏

唐代诗歌有两座高峰。如果说李白代表着浪漫主义高峰的话,杜甫则当之无愧地代表了 其中,他的 和 就是代表作。

Page 6: 石壕吏

“ 三吏”包括: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Page 7: 石壕吏

“ 三别”包括: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Page 8: 石壕吏
Page 9: 石壕吏
Page 10: 石壕吏
Page 11: 石壕吏
Page 12: 石壕吏
Page 13: 石壕吏
Page 14: 石壕吏
Page 15: 石壕吏

1 、熟读课文,了解古诗大意。

2 、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了解旧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反抗和追求。4 、再读课文,争取背诵。

Page 16: 石壕吏

听读课文,划出疑难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

Page 17: 石壕吏

情节:一(前四句)差役在夜里捉人。

Page 18: 石壕吏

二、(吏呼一何怒 ---- 犹得备晨炊)老妇人一家在战乱中的悲惨遭遇。

Page 19: 石壕吏

三、(后四句)老妇人被抓走后这家的凄楚和诗人的沉重心情。

Page 20: 石壕吏

1、你能否用记叙文的知识找出本诗的四要素?

齐读全诗,思考问题:

Page 21: 石壕吏

2 、差役为什么选择夜间捉人?捉到没有?捉到的是谁?这说明了什么?

Page 22: 石壕吏

已经到了无兵可用的地步,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憎恨和对人民的同情。

Page 23: 石壕吏

3 、课文题目为《石壕吏》,为什么全文却以老妇人作为主要描写对象?

Page 24: 石壕吏

作者以老妇人的悲苦来反衬差吏的凶暴,这样写不仅节省笔墨,而且更真切感人。并且带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表现了诗歌的含蓄性特点。

Page 25: 石壕吏

这首诗是选用第几人称来写的?这样选用人称有什么好处?

Page 26: 石壕吏

第一人称;给人以真实感,同时,也便于抒发情感。

Page 27: 石壕吏

老妇人说的话有哪几层意思?她为什么要说这几层意思?这几层意思的次序能调换吗?

Page 28: 石壕吏

三层: 1 、诉说了三个儿子出征,两个儿子战死的惨况;2 、陈述了家庭极端困难的情况; 3 、老妇自请服役。

Page 29: 石壕吏

不能调换。这是老妇人在差役的步步威逼下诉说出的,既层层深入地说出了百姓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又揭示了统治者的残暴。

Page 30: 石壕吏

4 、根据老妇人的语言内容,请你想象出差役都问了些什么?

Page 31: 石壕吏

分组表演:用自己的话把差役和老妇人的对话表演出来。(注意表情和动作要力求到位)

Page 32: 石壕吏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谁的诗句?诗的题目是什么?“书”怎么解释?你能把全诗完整地背下来吗?

Page 33: 石壕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春望

Page 34: 石壕吏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Page 35: 石壕吏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Page 36: 石壕吏
Page 37: 石壕吏
Page 38: 石壕吏
Page 39: 石壕吏
Page 40: 石壕吏
Page 41: 石壕吏
Page 42: 石壕吏
Page 43: 石壕吏
Page 44: 石壕吏
Page 45: 石壕吏
Page 46: 石壕吏
Page 47: 石壕吏
Page 48: 石壕吏
Page 49: 石壕吏
Page 50: 石壕吏
Page 51: 石壕吏
Page 52: 石壕吏
Page 53: 石壕吏
Page 54: 石壕吏
Page 55: 石壕吏
Page 56: 石壕吏
Page 57: 石壕吏
Page 58: 石壕吏
Page 59: 石壕吏
Page 60: 石壕吏
Page 61: 石壕吏
Page 62: 石壕吏
Page 63: 石壕吏
Page 64: 石壕吏
Page 65: 石壕吏
Page 66: 石壕吏
Page 67: 石壕吏
Page 68: 石壕吏
Page 69: 石壕吏
Page 70: 石壕吏
Page 71: 石壕吏
Page 72: 石壕吏
Page 73: 石壕吏
Page 74: 石壕吏
Page 75: 石壕吏
Page 76: 石壕吏
Page 77: 石壕吏
Page 78: 石壕吏
Page 79: 石壕吏
Page 80: 石壕吏
Page 81: 石壕吏
Page 82: 石壕吏
Page 83: 石壕吏
Page 84: 石壕吏
Page 85: 石壕吏
Page 86: 石壕吏
Page 87: 石壕吏
Page 88: 石壕吏
Page 89: 石壕吏
Page 90: 石壕吏
Page 91: 石壕吏
Page 92: 石壕吏
Page 93: 石壕吏
Page 94: 石壕吏
Page 95: 石壕吏
Page 96: 石壕吏
Page 97: 石壕吏
Page 98: 石壕吏
Page 99: 石壕吏
Page 100: 石壕吏
Page 101: 石壕吏
Page 102: 石壕吏
Page 103: 石壕吏
Page 104: 石壕吏
Page 105: 石壕吏
Page 106: 石壕吏
Page 107: 石壕吏
Page 108: 石壕吏
Page 109: 石壕吏
Page 110: 石壕吏
Page 111: 石壕吏
Page 112: 石壕吏
Page 113: 石壕吏
Page 114: 石壕吏
Page 115: 石壕吏
Page 116: 石壕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