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二)

40
22/3/30 1 酶酶酶 酶酶 ()

Upload: willow-massey

Post on 31-Dec-2015

3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酶工程(二). 四、酶催化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 (二)酶的催化反应机理. 1 酶的活性中心 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 1 )结合基团:与 S 结合的基团。 ( 2 )催化基团:直接参与催化反应的基团。 酶的活性部位,不仅决定酶的专一性,同时对 E 的催化性质起决定作用。 活性部位的基团都是必需基团,必需基团还包括活性部位以外的,对维持空间构象必需的基团。. 2 关于酶与底物分子结合的假说. ( 1 ) . 中间络合物学说:底物先与酶结合成不稳定的中间络合物,然后再分解释放出酶与底物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3/4/19 1

酶工程(二)

23/4/19 2

四、酶催化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

23/4/19 3

(二)酶的催化反应机理1 酶的活性中心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的催化作用

直接有关的部位。( 1 )结合基团:与 S 结合的基团。( 2 )催化基团:直接参与催化反应的基团。酶的活性部位,不仅决定酶的专一性,同时对 E

的催化性质起决定作用。活性部位的基团都是必需基团,必需基团还包括

活性部位以外的,对维持空间构象必需的基团。

23/4/19 4

23/4/19 5

23/4/19 6

2 关于酶与底物分子结合的假说

( 1 ) . 中间络合物学说:底物先与酶结合成不稳定的中间络合物,然后再分解释放出酶与底物

证实: H2O2 + 过氧化物酶 ( H2O2 — 过氧化物酶) ( 褐色) ( 红色) 645\587\548\498nm 561\550nm

( H2O2 — 过氧化物酶) + AH2 过氧化物酶 + A + 2H2O ( 红色) ( 褐色)

23/4/19 7

( 2 )锁-钥匙学说: 1890 年 Fisher 提出。 该学说认为酶的天然构象是刚性的,如果底物分子结构上存

在着微小的差别,就不能契入酶分子中,从而不能被酶催化。

23/4/19 8

( 3 )诱导-契合假说 :Koshland 提出当酶分子与底物接近时,酶蛋白受底物分子的诱导,

其构象发生了有利于底物结合的变化,酶与底物在此基础上互补楔合,进行反应。

23/4/19 9

23/4/19 10

(三)酶催化反应的速率理论基础知识: 在反应体系中,任何反应分子都有进行化学反应的可

能,但只有能量达到或超过某一限度(能阈)的活化分子,才能在碰撞中起化学反应。

能阈——活化能:活化分子处于活化态,活化态与常态的能量差,也就是分子由常态转变为活化态所需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达到或超过能阈的分子——活化分子 活化分子越多——反应速度越快。 提高活化分子数量的途径 ① 对反应体系加热,照射 ② 降低活化能

23/4/19 11

2. 酶高效催化的理论 酶催化能够降低活化能,

是非酶催化 1/3 以下。

23/4/19 12

( 1 )邻近和定向效应( 2 )酸碱催化( 3 )张变和扭曲效应( 4 )共价催化( 5 )多元催化与协同效应

23/4/19 13

(四)酶催化反应动力学1 概念• 热力学:研究一个反应能否

进行,进行的程度(反应物转化成产物的多少),只考虑始态、终态,不考虑历程(如何反应)。

• 化学动力学:研究( 1 )反应速度( 2 )反应条件对速度的影响( 3 )反应步骤( 4 )反应机理(以便估价、控制、应用)。

• 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酶促反应的速度和影响此速度的各种因素以及反应历程。

23/4/19 14

2 底物浓度 [S]对酶促反应速度 V 与底物浓度 [S] 的关系Michaelis&Menten 提出的著名

的米氏方程根据如下现象的观测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候,反应速

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即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当底物浓度较高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无关,即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

当酶的浓度大大小于底物浓度时,反应速率与酶的加入量成正比

23/4/19 15

根据中间络合物假说, Michaelis&Menten 提出单底物酶催化的反应机理如下:

式中, E代表游离酶, ES 为酶与底物的复合物; S 为底物; P 为产物; k+1,K-1,k+2 为相应各步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

23/4/19 16

Michaelis&Menten 进一步假设:① 与底物浓度 [S]相比,酶的浓度 [E]很小,因而可忽略由于生成中间复合

物 ES 而消耗的底物② 考虑反应的初始状态,此时产物 P 的浓度为零,可忽略反应的逆反应的

存在③ 假设基元反应 ES E+P 的反应速率最慢,为上述步骤的控制步骤,而

S+E ES 的反应速率很快,可快速达到平衡状态。在此基础二人提出了“米氏方程”:其中 Vmax 是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为 mol/L

23/4/19 17

3 温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在 Topt之前, T↑ 、 V↑ T=10△ ℃,

反应速度增加 1~ 2倍在 Topr之后, T↑ 、 V↓注意:( 1 )动物体内最适 T 一般 30-50℃,

植物 40-60℃,有少数酶能耐较高的温度,如某些细菌中分离的DNA 聚合酶,最适温度可达 70℃,细菌淀粉酶在 93℃下活力最大。

( 2 )最适 T ,不是酶的特征常数,它与酶作用时间的长短、底物种类以及 PH 有关。

23/4/19 18

4 pH 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 pH 下才能表现酶反应

的最大速度,高于或低于此值,反应速度都会下降,通常称此 PH 值为酶反应的最适 PH 值。

( 1 )一般酶最适 PH4 - 8 ,植物 5 - 6.5 动物 6.5 - 8

( 3 )最适 PH 与等电点不一定

例如:• 胰 pr.E : Phopt=7.7~ 8.1• 蔗糖 E : pr.E : Phopt=3.0~ 7.5• 胃 pr.E : Phopt=1.5~ 2.2

酶有最适 PH 的原因( 1 ) pH 影响 E 结构的稳定性,过酸、过

碱会强烈影响酶蛋白的构象,甚至使 E 变

性失活。( 2 ) PH 影响 E 分子上某些基团的解离状

态( 3 ) PH 影响 S 分子某些基团的解离状态。

23/4/19 19

5 激活剂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 定义:凡能提高酶活的物质均为激活剂• 种类:( 1 )无机离子:

① 金属离子: K+ 、 Na+ 、 Ca2+ 、 Mg 2+ 、 Cu 2+ 、 Zn 2+ 、 Fe 2+ 、 Mn 2+ 、 Mo 2+ 。

② 阴离子: Cl— 、 Br—

( 2 )有机小分子: Vc 、 Cys 、 GSH 可使含 E—SH 处于还原态。

23/4/19 20

6. 抑制剂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1 )抑制的作用① 失活作用:凡使酶蛋白变性而引起酶活力丧失的作用。② 抑制作用:使酶活力下降,但并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作用。

(此作用使一部分酶的必需基团或辅助因子失活(活力变小))。

2 )抑制类型① 不可逆抑制: I 与 E 共价结合,是一不可逆反应,二者结合

后,不能透析除去抑制剂而恢复酶活力,称为不可逆抑制作用。

② 可逆抑制: I 与 E 非共价结合,为可逆反应,透析能除去抑制剂使酶恢复活力,称为可逆抑制作用。

23/4/19 21

四 酶的固定化和固定化酶的反应器

(一)为什么要固定化酶(二)酶固定化的优缺点(三)酶的固定化方法(四)固定化酶反应器

23/4/19 22

(一)为什么要固定化酶

传统酶(自由酶)催化反应存在如下缺点① 传统酶催化反应几乎都在水溶液中进行,只能一次性使

用,难以回收② 酶与产物混合,增加产物分离和纯化难度③ 溶液中酶的稳定性差,容易变形和失活。 而将酶固定化能够克服这些缺点。

相对于酶直接加入至溶液中,通常将固定化酶的制备过程称为酶的固定化。该项技术于 20世纪 60 年代发展起来的, 1971 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正式建议采用固定化酶的名称。

23/4/19 23

(二)酶固定化的优缺点

1 、酶固定化的优点:固定化酶最大的特点就是既有生物催化剂的功能,又有固相催化剂的特点:

① 可以重复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稳定性明显提高② 催化后,酶与底物容易分开,产物易于分离纯化,质

量提高③ 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可实现反应的连续化和自动控制④ 酶的利用效率高了,单位酶量催化的底物浓度增加,

而酶量减少⑤ 更适合于多酶催化反应

23/4/19 24

2 、固定化酶的缺点① 存在着酶失活现象,尤其是共价法固定② 消耗固定化材料,增加成本③ 酶被固定到载体后将增加底物和产物的传质阻力

以此,考虑固定化酶的优缺点,在工业采用固定化还是液态的,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而定。

23/4/19 25

(三)酶的固定化方法1 载体结合法:将水不溶性的载体与酶

结合形成固定化酶的方法。

( 1 )物理吸附法:使酶直接吸附在载体上的方法称为物理吸附法。常用的载体有 : a 有机载体 , 如面筋、淀粉等 ;b 无机载体 , 如氧化铝、活性炭、皂土、白土、高岭土、多孔玻璃、硅胶等

( 2 )离子吸附法:此法是将酶与含有离子交换基团的水不溶性载体结合。此法在工业上应用较广泛 , 常用的载体有 : (1) 阴离子交换剂 , 如二乙氨基乙基 (DEA E) -纤维素等 ; (2) 阳离子交换剂 , 如羧甲基 (CM ) -纤维素、纤维素-柠檬酸盐等。

23/4/19 26

( 3 )共价偶联法:将不溶性载体与酶蛋白以共价键形式结合成固定化酶的方法,包括重氮法、肽键法和烷化法等。

23/4/19 27

2 、包埋法:包埋法是将游离酶包埋于格子或微胶囊内,格子的结构可以防止酶渗出到周围的培养基中,而底物分子仍能渗入格子内与酶接触。

又可分为:聚合物包埋法、疏水相互作用法、

微胶囊包埋法、脂质体包埋法

23/4/19 28

3 、交联法利用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 ,使酶分子之间或酶蛋白与其它惰性蛋白之间发生交联 ,凝聚成网状结构 , 对酶行固定。戊二醛是应用最广泛的双功能试剂

23/4/19 29

23/4/19 30

六、酶工程的应用

• 酶工程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食品工业、轻工业以及医药工业中。

• 另外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上也有应用。

23/4/19 31

应用一:酶法生产高果糖酱

1 :为什么要生产高果糖酱果糖的甜度是葡萄糖的 1.7倍,而且甜味纯正

23/4/19 32

2 :需要用到的酶:淀粉酶、糖化酶、葡萄糖异构酶等3 :工艺流程示意图

23/4/19 33

应用二、酶法合成丙烯酰胺合成

1传统的丙烯酰胺合成生产及其缺点传统丙烯酰胺合成合成:丙烯 腈与丙酮在催化剂浓硫酸 缺点:反应物浓度低,转化率低,反应物中残留金属铜

合丙烯腈,影响产品质量2 酶法合成丙稀酰胺腈水合酶催化条件温和、产率高,没有副产物3. 酶法合成

23/4/19 34

应用三:酶法生产 L-氨基酸

1 氨基酸的用途:人体必须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

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

补充营养和治疗某些疾病增味剂和畜禽的饲料高分子材料:聚赖氨酸

23/4/19 35

2 化学合成——酶拆分方法氨基酸酰化酶1969 年,该酶被固定在 DEAE-葡聚糖载体上,

是世界上第一个固定化酶。

23/4/19 36

3 、酶法工艺生产 L-氨基酸

23/4/19 37

应用四 酶法合成、半合成抗生素生产的重要中间体

1 、酶法的好处:发酵法存在一些缺点:抗菌谱窄、副作用大等。而酶法则可生产抑制耐药性和新型广谱抗生素

23/4/19 38

β-内酰胺环是青霉素的有效成分,若对青霉素分子进行改造,可通过三种途径,即更换侧链、改造羧基和改造母核,一般第一种较多。

23/4/19 39

2 、合成过程:青霉素酰化酶

23/4/19 40

作业

1.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有哪些特性2. 请简单列出微生物发酵生产酶制剂的工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