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58
亚亚亚亚亚亚亚亚亚亚亚 亚亚亚亚亚亚亚亚亚亚亚 华华华华华华华华华华华 华华华

Upload: flynn-bridges

Post on 01-Jan-2016

7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1 download

DESCRIPTION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方之甡. 亚健康 —— 请先了解健康新概念. 健康新概念: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应该是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 应能力上处于完全良好的状态。” —— 世界卫生组织( WHO ) 完整的健康概念包括: ①生理健康; ②心理健康; ③社会适应功能良好。 . 健康的十条标准 (WHO) :. ( 1 ) 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 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方之甡

Page 2: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亚健康——请先了解健康新概念亚健康——请先了解健康新概念 健康新概念: “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

应该是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 应能力上处于完全良好的状态。” —— 世界卫生组织( WHO ) 完整的健康概念包括: ① 生理健康; ② 心理健康; ③ 社会适应功能良好。

Page 3: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健康的十条标准健康的十条标准 (WHO)(WHO) :: ( 1 ) 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 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 2 ) 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 ( 3 ) 善于休息,睡眠质量好; ( 4 )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 5 ) 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 6 ) 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 7 ) 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睛不发炎; ( 8 ) 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 出血现象; ( 9 ) 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 ( 10 ) 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Page 4: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身心健康“五快”、“三良好”(身心健康“五快”、“三良好”( WHOWHO )) 身体健康“五快”是指: 1 、吃得快:说明消化功能好,有良好的食欲,不挑

食,不厌食,不偏食,不狼吞虎咽; 2 、拉得快:说明吸收功能好,一旦有便意,能很快

排泄,感觉轻松; 3 、走得快:说明运动功能及神经协调功能良好,步

履轻盈,行走自如; 4 、说得快:说明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口齿伶俐; 5 、睡得快:说明神经系统兴奋—抑制过程协调好,

上床很快入睡,睡得沉,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

Page 5: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精神健康“三良好”是指: 1 、良好的个性人格:情绪稳定,性格

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2 、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3 、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 1999年)

Page 6: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 真正健康的人仅占 5% ; 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占 20% ; 处于亚健康的人占 75% 。 不容忽视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处于

“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亚健康状态”。

Page 7: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广东省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广东省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 广东省高校不同年龄教工健康状况比较(%) 年龄 30岁以下 30岁以上 40岁以上 50岁以

上 (含 30岁)健康 23.91 6.17 3.72 2.24

亚健康 47.53 49.31 39.86 25.26

前临床状态 21.59 29.86 27.24 22.50

疾病状态 6.97 14.66 32.18 50.00 资料来源: 2002年广东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Page 8: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广东省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调查结果:1.此次抽样调查共发出问卷 10000份,回收问卷 866

2份,其中合格问卷 8417份。应答率为 86.62%,合格率为 97.20%。

2.健康 857 人,占 10.17%、轻中度亚健康 3853 人, 占 45.77%、重度亚健康 (前临床状态 )2008 人,占

23.86%、疾病状态 1699 人,占 20.20%。 本次调查广东省高校教师亚健康现患率为 69.63%,其中以轻、中度亚健康为主 。

Page 9: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什么是亚健康: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前苏联学者 Berkman 在 20 世纪

80年代提出的。 是指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

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也称为“机体第三种状态”、“灰色状态”。

或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检查无明显疾病,但呈现出疲劳,活力、反应能力、适应力减退,创造能力较弱,自我有种种不适症状的一种生理状态。又因为其主诉症状多样而且不固定,如无力、易疲劳、情绪不稳定、失眠等,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症”。

Page 10: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 躯体方面表现为:失眠、头昏、头痛、乏力、困倦、疲劳、耳鸣、视力下降、咽喉异物感、食欲不振、胃胀不适、颈肩僵硬、便秘、心悸气短等 ;

心理方面表现为: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烦躁、神经质等 ;

情感方面表现为:冷漠、无望、无助、孤独、空虚、轻率等 .

Page 11: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为什么要警惕“亚健康状态”为什么要警惕“亚健康状态”

健康 亚健康状态 疾病

大多数“亚健康状态”者,经过生理和心理的自我调节,都可以恢复到比较健康的状态。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其结果就很难预料。

在亚健康状态下,患者免疫力降低,身体内部的防卫力量不足,小至感冒,大至癌症,都有可能发生。

Page 12: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亚健康的原因亚健康的原因 ::

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 人体自然衰老; 心脑血管及其他慢性病的前期、恢复期; 手术后康复期出现的种种不适; 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等等。

Page 13: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亚健康的危害亚健康的危害1 、正常寿命缩短:

正常人的生理寿命应该是多少呢 ?

自然寿命的规律——与生长期或成熟期有关: 人的生长期: 20—25年 /5—7倍 /100—175岁 人的成熟期: 14—15岁 /8—10倍 /110—150岁

人的正常寿命应该是 120岁

Page 14: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卫生部官员在北京论坛“公共卫生与和谐社会的建立”分论坛透露:

在近 5年内,在北京的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有 135 位教授死亡,他们的平均年龄为 53.3岁。

Page 15: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

康调查”显示: 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识分子

的平均寿命从 10年前的 59岁降到调查时期的 53岁,这比北京人均寿命 75.85岁低了 22岁。

Page 16: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杭州市部分高校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调查杭州市部分高校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调查(( 20052005年)年)

Page 17: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河南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河南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20062006年年 1212月)月)

Page 18: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2 .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精神需求成为现代人高质量生活的标志。 亚健康成为高质量生活的头号绊脚石。

亚健康是 21 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新杀手。 经济收入 生活质量 健康状况

Page 19: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现代社会的无奈——催人早衰现代社会的无奈——催人早衰 个人:升学、就业、恋爱、梦想、奋斗、价值、爱好、睡眠、休闲、网瘾、防黄赌毒 ;

家庭:经济、代沟、设计、谋划、婚丧、病痛、赡养、亲子和夫妻关系 ;

工作:压力、出差、会议、进度、汇报、绩效、晋升、下岗、退休、同伴和领导关系 ;

人际:应酬、竞争、攻击、嫉妒、宴请、派对、礼节、烟酒、眼神、牌桌等。

Page 20: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人们的健康误区人们的健康误区

一、 40岁以前用命换钱, 40岁以后用钱换命;二、有钱好医好药可请到买到;三、潇洒活一生,不必讲究。 医学科学面临的最迫切任务是: 平衡一下这个技术时代中不断增长的、被谴责的、日益反常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德)文兹梅尔《世界医学五千年史》

Page 21: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生活方式问题:生活方式问题:吃出来的病,坐出来的病,嗜出来的病吃出来的病,坐出来的病,嗜出来的病

吃出来的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病、多种癌(肝、胃、食道、前列腺、乳腺、膀胱癌等,吃占癌因素 35% );

嗜出来的病:烟、酒、黄、赌、毒引起肺癌、肝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意外伤亡、多种癌(烟酒因素引起癌症约 38% )和性病;

坐出来的病(见下图)

Page 22: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久坐综合症引起全身疾病久坐综合症引起全身疾病WHOWHO 报告:全球报告:全球 70%70% 人因久坐而生病人因久坐而生病

每年有每年有 200200 多万人因久坐而早死多万人因久坐而早死睡眠障碍食欲不振

心烦意乱高血压常感冒

体重增加骨质增生体能降低胃、十二指肠溃疡

心脏功能降低冠心病增加肺栓塞椎间盘突出腰、腹背部疼痛结肠癌等增加女性:

盆腔炎附件炎

关节炎抽筋

下肢静脉曲张双足麻痹骨刺

Page 23: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上上述述社社会会行行为为

致病模式致病模式心理刺激心理刺激升血压、升血压、胃口差、胃口差、头痛、忧头痛、忧郁、焦虑、郁、焦虑、愤慲、悲愤慲、悲观、冲动、观、冲动、失眠失眠

生理变化生理变化高血压、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病、脂肪肝、心绞痛、神心绞痛、神经症、慢支、经症、慢支、车祸、慢性车祸、慢性过劳综合症过劳综合症

后果后果亚健康或生亚健康或生病病 ,,

2020岁年龄、岁年龄、3030岁疾病,岁疾病,

3030岁年龄、岁年龄、6060岁心脏岁心脏

Page 24: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我国疾病发生情况我国疾病发生情况 3 个中国人有 1 个死于心血管疾病; 4 个中国人有 1 个死于恶性肿瘤; 每 2秒钟有 1 个人死于心肌梗塞; 全国有 1.6亿人患高血压; 城市 20岁以上人口患糖尿病占 6.4%; 城市肺癌剧增,成为癌症第一位死因。

Page 25: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脏内科主任马根山教授说,他们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医院每年收治的数千名冠心病患者中,年轻的精英人才占到了近 10% ;过去心肌梗死病人发病年龄都在 50岁以上,而现在有的病人只有 30多岁。

马根山教授说,精英人才由于工作繁忙,容易忽视自身健康,往往等到“累倒了”才开始重视。

Page 26: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你“亚健康”了吗?你“亚健康”了吗? 2006年 3月 30 日中央电视台《东方

时空》栏目播出时空调查“人在职场”系列 ( 五 ) : 你“亚健康”了吗?

以下是一个亚健康的量表,你可以测测自己是否已经处于亚健康状况:

( 卫生部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提供 )

Page 27: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亚健康量表

Page 28: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结果分析结果分析 12-23 分: 你的健康状况良好,继续保持 。 24-41 分: 你的健康状况开始令人担忧, 以后要注意了;

42-60 分: 你的健康状态比较糟糕,建议 马上去医院查查 ;

Page 29: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有有 1422014220 人做了这个测试,那人做了这个测试,那么他们的健康状态怎样呢?么他们的健康状态怎样呢?

测试者健康状况结果

Page 30: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你认为你的健康状况和工作有关吗?你认为你的健康状况和工作有关吗?

 

健康与工作的关系

认为和工作有比较大关系的加起来有 88% 。

Page 31: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健康状况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如何?健康状况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如何?A 、有很大影响 26.6%

B 、有一定影响 55.0%

C 、 影响很小 16.1%

D 、 完全没有影响 2.3% 一共有 81.6% 的人认为亚健康已经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比如经常忘事、烦燥不安、爱发脾气,工作不能集中精神,这些都是亚健康正在对你步步紧逼的征兆 。

Page 32: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亚健康对我们健康的影响到底亚健康对我们健康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有多大?

亚健康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原因: 亚健康的表现并不明显,而是处于健

康和疾病的中间地带,总让你觉得没事,睡一觉就好了。

Page 33: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北京市安贞医院干部保健科主任洪昭光说: 亚健康第一,睡眠不好,精神疲惫,完了

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先是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下去血压高,下去动脉硬化,再下去亚健康真正各种疾病跟着而来,实际是一个导火线,一个早期现象。

很多人已经有了病,比如冠心病、血压高、脑血管动脉硬化,但他有病没有突发也没事。亚健康状态失眠、酗酒、整宿没睡,过分兴奋的情绪可以诱发,这样慢性病突发变成猝死,原来潜伏的病,亚健康可以诱发。

Page 34: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什么是猝死?什么是猝死?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 WHO )规定,发病后 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学者主张定为 1小时。

猝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的男女,但以男性居多。

Page 35: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为什么亚健康会导致猝死?为什么亚健康会导致猝死?

室性心 动过速 严重心律紊乱 90%

心性猝死 (恶性心律紊乱 ) 心室颤动 突然心跳停止 10%

Page 36: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猝死的四大疾病诱因猝死的四大疾病诱因

悄悄的凶手——高血压 无声的凶手——高血脂 微笑的凶手——吸烟 甜蜜的凶手——糖尿病

综合防治

Page 37: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猝死是亚健康危害中最严重的危害 , 过劳死同样严重威胁着亚健康者。

猝死是急性死亡,过劳死是慢性疲劳

的死亡积累,最终突然爆发死亡。

Page 38: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过劳死过劳死 国际上对“过劳死”普遍定义为: 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

心理压力过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继而丧命 。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将此病症命 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Page 39: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 “ 过劳死”的主要表现:过劳死”的主要表现:

经常出现身体乏力、睡眠不稳、记忆减退、头痛头昏、腰痛背酸、食欲不振、视觉紊乱等疲劳症状。但到医院去检查,却又没有明显的病症。

Page 40: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 过劳死”与一般猝死几乎没什么不同,但其特点是隐蔽性较强,先兆不明显,这点很容易为一般人所忽视。

“ 过劳死”最常见的直接死因有: 冠心病、脑出血 (高血压 ) 、心瓣膜病、

心肌病和糖尿病并发症等。

Page 41: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调查显示调查显示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体力过度透支 : 广东省高校教师有 20% 处于各种疾病状态,约70% 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 1 / 3 为重度亚健康。

武汉高校教师亚健康“经常出现”与“偶尔出现”的频率合计达 64.3% 。

云南省的一份调查显示,有 31.5% 的教师感到压力来自繁重的教学工作,有 19.5% 的教师觉得科研任务重。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 2006年人才蓝皮书》指出,如果不改变工作时间过长、心理压力过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七成人将走在“过劳死”边缘,随时可能因为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内潜藏的疾病而丧命。

Page 42: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案例一案例一 清华两年轻教师相继“过劳死” : 36岁的清华大学电机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简称“电机系”)焦连伟。医生的死因诊断是:突发性心脏骤停,导致心肌梗塞死亡。

46岁的高文焕,被视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重量级学者。医生的诊断认为,繁重的工作压力不仅使高文焕错过了癌症的最佳治疗时机,还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Page 43: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案例二案例二 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学者 32岁萧亮中在睡梦中突然大口大口地喘气, 5分钟以后与世长辞。击倒这位年轻人的是过度的劳累和生活压力,以及他内心郁积着的难以言表的焦虑。

浙江大学数学系 36岁教授、博导何勇,因“弥散性肝癌晚期” 过劳病逝,家属与学校同事公认的死亡原因是过度劳累。

Page 44: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亚健康的误区亚健康的误区 亚健康的概念是含糊的,绝对定义很难下,这在学术界本身就有很多争论,在医学界根本不关心什么亚健康,所以要想到医院诊所去求助医生,几乎没门;

人群中对待亚健康有两种情绪,健康人对亚健康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根本引不起他们的重视;生性多疑者则会引起“风声鹤唳”的惊惶失措,从而加重了“亚健康”。

这就是亚健康的误区,需要重视的地方。

Page 45: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亚健康的预防和治疗亚健康的预防和治疗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心态 注意健康监测

Page 46: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美《大趋势》美《大趋势》

我们听任自己成为无所作为的旁观者,不仅把医疗机构所胜任的责任、治疗创伤和严重疾病——交给了它,而且把事实上只属于我们自己的责任——照顾自己的健康和安适的责任——也交给它。

我们把医生尊为我们社会的高级神父,却抹杀了我们的直觉。反过来,医疗机构则力求去满足我们那些不该要求的期望。他们把全部信赖寄托在依靠药物和手术的现代巫术上,以此行使其神父职能,而我们竟深信不疑。 ——约翰 .奈斯比特

Page 47: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知识

大多数人往往重治疗轻预防,等生了病,用大量的财力、精力去治疗。

公式:有钱+无知=可悲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WHO

)。

Page 48: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

永不吸烟 No smoking 饮食合理 Eat wisely 经常运动 Exercise regularly 劳逸结合 Relax

Page 49: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健康的心态健康的心态 “ 心病”常作“体病”医 “ 中国医院约 1/4就诊患者有抑郁、焦虑症状。但医院正确诊断率仅 5.7%” ;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调查)

专家认为:心理疾患低发现率和低治疗率原因是缺乏精神医学知识,缺乏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Page 50: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2121 世纪的健康主题世纪的健康主题 ——心理养生——心理养生

20 个~ 500 个 T淋巴细胞可消灭一个癌细胞。

现代医学认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分泌有益于健康的激素脂类和乙酰胆碱,可调节机体至最佳状态,提高机体抵抗力。

(哈佛大学研究)

Page 51: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心理平衡三个“三”心理平衡三个“三” 第一 : 三个正确 正确对待自己 ; 正确对待他人 ; 正确对待社会。

Page 52: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第二第二 ::三个既要三个既要 既要全心全意奉献社会, 又要尽情享受健康人生;

既要怀殷殷报国志,在事业上力争一流,又要有颗淡淡平常心,在生活上甘于平淡;

既要精益求精于专业知识,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休闲爱好。

Page 53: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第三:三个快乐第三:三个快乐

顺境时要助人为乐; 平时要知足长乐; 逆境中要自得其乐。

Page 54: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定期体检 监测健康定期体检 监测健康

Page 55: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最好的药物是快乐 最好的心情是宁静 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Page 56: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健康四大基石健康四大基石平衡膳食 适量运动平衡膳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减少高血压 55% ; 减少脑卒中 75% ; 减少糖尿病 50% ; 减少恶性肿瘤 1/3 ; 减少医疗费用 9/10 ; 可延长寿命 10年 。

(我国专家洪昭光)

Page 57: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谚语:健康不是一切,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Page 58: 亚健康的产生与防治对策

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