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与悲观

40
1896 1920 1987 2006 乐乐乐乐乐 乐乐乐乐乐乐乐乐乐 2012 乐 3 乐

Upload: howard-camacho

Post on 01-Jan-2016

3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7 download

DESCRIPTION

乐观与悲观.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012 年 3 月. 2. 习得性无助. 3. 解释风格和抑郁. 主要内容. 1. 乐观与悲观的辩证分析. 乐观与悲观的辩证分析. 4. ABCDE 与习得性乐观. 悲观的人和乐观的人. 悲观的人的特征是:相信坏事都是自己的错,坏事会毁掉自己的一切,会持续很久。 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他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其他人为原因的后果。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乐观与悲观

1896 1920 1987 2006

乐观与悲观乐观与悲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012 年 3 月

Page 2: 乐观与悲观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1 乐观与悲观的辩证分析

22 习得性无助

33 解释风格和抑郁

44 ABCDE 与习得性乐观

乐观与悲观的辩证分析

Page 3: 乐观与悲观

悲观的人和乐观的人悲观的人和乐观的人悲观的人的特征是:相信坏事都是自己的错,坏事会毁掉自己的一切,会持续很久。

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他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其他人为原因的后果。

乐观的人不会被失败击倒,在面对恶劣环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更努力地去克服它。

Page 4: 乐观与悲观

乐观的人面对的好处乐观的人面对的好处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 ( 乐观的解释风格是坚持的灵魂 )

乐观的孩子成绩好

乐观造就赛场冠军

乐观的身体不生病

乐观的领袖得民心

Page 5: 乐观与悲观

乐观的人面对的困难乐观的人面对的困难乐观的人容易过于自信,常常相信他们有比实际情况更大的控制权,尤其当他们处于无助情境时,他们反而高估了自己的控制地位。

乐观的人容易扭曲外界的事实来迎合自己,研究发现:越乐观的人的判断越容易偏颇。

Page 6: 乐观与悲观

悲观的人面对的好处悲观的人面对的好处对现实有更准确、更全面的感知

可以正确的判断出他们的控制权

轻度的悲观使我们在做事之前三思而行,不会做出愚蠢的决定

悲观的人很可能是未雨绸缪、看到阳光就会思虑严冬的人

Page 7: 乐观与悲观

悲观的人面对的困难悲观的人面对的困难很容易抑郁。

没有发挥潜能,各方面的表现应该可以更好。

健康和免疫技能差,年龄越大健康情况会越差。

生命一点情趣都没有,悲观的解释风格使生活很灰暗。

Page 8: 乐观与悲观

乐观造成坚持,推动事业成功乐观造成坚持,推动事业成功两年观察 1129 名保险业务员: 一种招录方法:职业剖析分数 12分以上的人,乐观组比悲观组第一年多 8%业绩,第二年多 31% 的业绩。

第二种招职业剖析分数 9-11 分,但特别乐观的人,第一年比前种悲观组好 21% ,到了第二年增大到 57% ,甚至比第一种录进来的平均业绩还多 27% 。

答案:乐观造就坚持。事业开始时,能力、动机跟坚持一样重要,但时间一久,挫折越来越多时,坚持就更重要了。

Page 9: 乐观与悲观

成功企业需要追梦的乐观者和轻度悲观者成功企业需要追梦的乐观者和轻度悲观者泰格《乐观:希望的生物学》:人类在进化中生存下来是因为人类对真实世界有着乐观的幻觉。相信现实会变得比它原来更好的希望驱使着人类去超越自己,发挥潜能。

悲观的态度容易冻结行动、想像力和主动性。但悲观在进化中的益处是使人警觉、尽量正确地认识世界。

企业需要有远见、有梦想的人,但如果所有人只看到未来令人兴奋的可能性则可能出问题,因此也需要轻度悲观者,一些小心谨慎的现实主义者。

CEO应该是一个有弹性的明智者,他们可以在乐观的远见及小心谨慎的现实精神之间取得平衡。

Page 10: 乐观与悲观

收支平衡:乐观 VS 悲观收支平衡:乐观 VS 悲观成功的生活就像成功的企业一样,需要乐观和偶尔的悲观。

轻度的悲观使我们在做事之前三思,不会做出愚蠢的决定;乐观使我们的生活有梦想,有计划,有未来。

现实也许被乐观者善意地扭曲了,以使想像力有空间得以发挥。假如没有梦想,我们永远不敢去尝试新事物,也不会知道我们潜力有多大。

进化很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利用乐观和悲观之间的动态平衡来互相牵制、互相校正。我们大部分可以乐观,但在必要时也要利用悲观。

Page 11: 乐观与悲观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1 乐观与悲观的辩证分析

22 习得性无助

33 解释风格和抑郁

44 ABCDE 与习得性乐观

Page 12: 乐观与悲观

无助、控制和实现预言无助、控制和实现预言生命一开始就是无助的。个人控制是用自主的行为去改变命运,它和无助感是相反的。从出生到死亡,我们脱离无助而习得了个人控制。人生有许多事是无法由我们控制的,但还是有一大部分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我们的思想其实不仅仅是对事件的反应,它还改变了事情的情境。对人生的想法其实可以扩大会缩小我们对人生的控制力。乐观和悲观的预言常常是自我实现的。人可以选择他想要的思考模式。

Page 13: 乐观与悲观

无助的三元实验无助的三元实验三组动物模型 第一组狗:可通过努力来逃避电击(用鼻子推墙上一块板)。 第二组狗:和第一组接受一样的电击,但无论做什么都无法让电击停止。

第三组狗:没有接受过任何电击,是控制组。实验设计( 8 只狗 8 次实验) 把三组狗带到可另一个箱子接受电击,但跳过矮闸可以逃脱。结果 第一组狗:几秒内发现跳过矮闸可以逃避, 8只狗没有一只放弃。 第二组狗: 6 只狗只是坐在那里,没有试着去看看矮闸的另一边。 第三组狗:几秒内发现矮闸的就跳了过去。

Page 14: 乐观与悲观

裕人实验裕人实验裕人( Donald Hiroto)实验 第一组人:房间有按钮可以控制噪音,只要按对就可以关声音。 第二组人:和第一组接受一样的噪音,尽管控制面板上有按钮,但对噪音没有控制力,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把声音关掉。

第三组人:没有受到噪音干扰。实验设计 把三组带到另一房间,房间里有个实验箱,把手伸出去噪音就停止。结论 每三个人中只有 1个人不会变得无助。另外,虽然从没有受过挫折,但每 10个人中也会有 1个人一开始就采取放弃的态度。

事先学习到的行为是有效的,学习可以预防无助的发生。

Page 15: 乐观与悲观

不要轻视无助感不要轻视无助感习得性无助的来源是“经验”,一个被试学到他不管怎么做都没有用,他的努力不能带给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经验教他预期在未来新的环境里,他的努力也是无效的。

预防习得性无助可以通过让被试看到他的努力可以有效,或教被试改变他对失败的解释。如果被试在无助经验发生之前就先学到努力是有效的话,那么无助是可以预防的。所以要提高对无助的“免疫力”。

Page 16: 乐观与悲观

自主权和控制权可以延年益寿自主权和控制权可以延年益寿实验:养老院一楼的老人和二楼的老人福利一模一样,只是一楼的老人自己有些控制权,而二楼老人没有。福利:荷包蛋和炒蛋、周三或周四看电影、盆景等。 18个月后发现:有部分控制权的老人比较有幸福感、比较活泼;逝世的也较少。

乐观影响健康原因:一是防止无助感、增强免疫;二是维持健康习惯,有病及时寻医问药;三是减少坏事件发生次数;四是在于社会支持。

Page 17: 乐观与悲观

哈佛高材生的追踪研究哈佛高材生的追踪研究对象:哈佛五个年度大一学生的 5%,追踪 50年,体检访谈。

瓦利恩特发现: 20 岁时的财富并不能确保以后的成功和健康,这些哈佛人与同时期生长在贫民窟的同龄者所经历的伤心事和打击一样多。

面对失败能以幽默、利他、升华等成熟方式应对的人以后会比较健康、成功,他们 60岁时少高血压、心脏病;那些以否认、投射等不成熟方式解释的有超过 1/3的人到 60岁健康状况很差。

结论:对不幸事件的习惯性解释是自我防御的一种,形成自我认知防御机制。

Page 18: 乐观与悲观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1 乐观与悲观的辩证分析

22 习得性无助

33 解释风格和抑郁

44 ABCDE 与习得性乐观

乐观与悲观的辩证分析 乐观与悲观的辩证分析 乐观与悲观的辩证分析11 乐观与悲观的辩证分析

22 习得性无助22 习得性无助22 习得性无助22 习得性无助

33 解释风格和抑郁33 解释风格和抑郁

ABCDE 与习得性乐观 ABCDE 与习得性乐观44

Page 19: 乐观与悲观

习得性无助和解释风格习得性无助和解释风格习得性无助和解释风格是彼此交错的。

习得性无助是一个放弃的反应,是源自“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于是无补”的想法的行为。解释风格是你对为什么这件事会这样发生的习惯性解释方式。

解释风格是习得性无助的“调节器”。乐观的解释风格可以阻止习得性无助,悲观的解释风格可以散播习得性无助。

Page 20: 乐观与悲观

解释风格的三个维度解释风格的三个维度解释风格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

普遍性和永久性控制着你的行为,控制着你的无助感的持久性,以及无助感涉及的层面。

人格化控制你如何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感觉。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悲观的人怪罪自己,乐观的人怪罪旁人或者环境。当好事情发生时,悲观的人归功于旁人或环境,而乐观的人归功于自己。

Page 21: 乐观与悲观

解释风格解释风格维度 遇到的事件 悲观的解释 乐观的解释

永久性 坏事、霉运 永久的 暂时的

好运 暂时的 永久的

普遍性 不好的事情 普遍的 特定的

好事件 特定的 普遍的

人格化 不好的原因 内在的原因 外在的

好事的归因 外在的原因 内在的原因

Page 22: 乐观与悲观

希望和绝望希望和绝望我们是否抱有希望是由我们解释风格的两个维度决定的:普遍性和永久性。为不幸的事找到暂时的和特定的原因是获得希望的艺术。暂时的原因限制了无助的时间,而特定的原因将无助限制在特有的情境中。

永久性使无助感延伸到未来,而普遍性使无助感扩散到你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不幸的事找永久性和普遍性的原因是在练习绝望。

对挫折采取永久性和普遍性解释的人容易在压力下崩溃。

Page 23: 乐观与悲观

悲观和抑郁关系的实验悲观和抑郁关系的实验追踪 400名三年级小学生到六年级,一年测量两次他们的解释风格、抑郁程度、学习成绩以及在学校受欢迎的程度。发现:在三年级时悲观的孩子,最有可能在这四年中抑郁;而乐观的孩子即使一时情绪低落也会很快恢复。

很多实验发现:悲观是抑郁症生长的肥沃土壤,特别是当环境不友善时,它长得特别快!

认知疗法的有效性反证了悲观确实是引发抑郁症的重要原因。通过将悲观的解释风格改变成乐观的解释风格,可以减轻抑郁症状,让抑郁患者彻底、永远摆脱抑郁。

Page 24: 乐观与悲观

从悲观滑向抑郁从悲观滑向抑郁对于有思想、对未来有期待的人来说,痛苦和失落是不可避免的。但当人们遭遇痛苦和失落时,会变得很懒散、被动、无精打采,过一阵子后,才会慢慢变好。(心理感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一次打击都会带来的情绪的低潮是一个相当熟悉的经验。

在许多希望同时破灭时,人们的悲观被放大,悲观的放大形态就是抑郁症。抑郁症有四方面的消极:思想、情绪、行为和身体上的。

Page 25: 乐观与悲观

抑郁症四方面的消极变化抑郁症四方面的消极变化在他思想中,他不可能做对任何事情。悲观的解释风格是抑郁的核心。

情绪非常差,可能会哭。但抑郁症并不仅是悲伤而已,同时也焦虑和易怒,非常严重时,麻木而空虚。

抑郁者三种行为症状:被动、犹豫不决及自杀行为。

抑郁通常伴随着某些身体症状:没有胃口、睡眠不好、很疲倦等。

Page 26: 乐观与悲观

“ 反刍”导致严重的抑郁症“ 反刍”导致严重的抑郁症有些人会钻牛角尖,把事情翻来覆去地想,去分析它为什么是这样,心理学家把这种强制性的分析叫做“反刍”。(女性多见:女性分析、男性行动)

“反刍”的习惯加上悲观的解释风格,结果就是严重的抑郁症。

悲观 - 反刍 - 抑郁机制:首先感到无助感,然后去寻找无助感的来源,悲观者找到永久的、普遍的以及人格化的原因,最后预测未来也是无助的,反刍者加快并扩大这个循环。

Page 27: 乐观与悲观

从聊天、吃药到改变思维从聊天、吃药到改变思维强硬派埃利斯(哥大、咨询师)反对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抑郁是将愤怒发泄到自己身上的结果,他认为所谓的抑郁的精神冲突只是不合理的信念。他让病人不要去想自己哪里错了,哪里不好,而是去想哪里好。

友好派贝克 ( 滨大 ) 认为抑郁应该是思维模式出了问题,认为抑郁症来自病人对自己消极的看法,并没有什么深埋在潜意识里的根。他用所有可用的方法来改变病人对不幸事件的想法治疗抑郁症。(认知疗法)

Page 28: 乐观与悲观

“ 时间机器”: CAVE“ 时间机器”: CAVE彼得森的“时间机器”研究:逐字解释内容分析法( CAVE, content analysis of verbatim explanation)发现孩子 8 岁时 , 乐观或悲观的解释风格就基本定型了。 孩子每天从父母身上学到各种事件的因果分析 ,尤其是妈妈的。如果妈妈是乐观的,孩子也常常是乐观的。

孩子听到的批评方式会影响他的解释风格,如果这些批评是永久的、普遍的、内在的,那么他对自己的看法就会转向悲观。

孩子早期经历生离死别和巨大变故,如果好转了,他会比较乐观;如果变故是永久的和普遍的,那么绝望的种子将深埋在孩子心中。乐观并非可凭直觉就知道的事,归因风格测验可测出连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

Page 29: 乐观与悲观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1 乐观与悲观的辩证分析

22 习得性无助与抑郁

33 解释风格和 CAVE

44 ABCDE 与习得性乐观

乐观与悲观的辩证分析

22 习得性无助

33 解释风格和抑郁

Page 30: 乐观与悲观

为什么要习得乐观为什么要习得乐观摆脱抑郁症提高成就改善健康状况全新的自我认知

悲观的态度看起来好像是根深蒂固的,但悲观其实是可以改变的,悲观者可以学习成为乐观者,是通过学习一种新的认知方式,它让你在失败时,有选择光明的机会。

Page 31: 乐观与悲观

乐观应该是弹性的乐观应该是弹性的乐观者的生活跟悲观者一样,也会有挫折、不如意发生。对悲观者而言,即使事情都如他的意,他还会为前面不可预知的灾难而忧心。

习得性乐观并不是教你自私、自大,让别人不能忍受,它要教你在遇到失败挫折时如何与自己对话,要学习从更鼓励性的角度来考虑挫折或困境。

习得性乐观并不使你变成盲目乐观的奴隶,毕竟悲观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对现实有更准确的感知,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弹性乐观,以增强对不利环境的控制力。

Page 32: 乐观与悲观

什么时候应该使用乐观技术什么时候应该使用乐观技术假如你想成功,如升职、推销产品、完成一份困难报告、赢一场球等

假如你关心你的感觉,想摆脱抑郁,提高士气等

假如事情迟滞无进展,而你的健康已有问题时

假如你想领导别人、激励别人,假如你想别人投你一票时

总之:如果失败的代价很低,就应该采用乐观态度!

Page 33: 乐观与悲观

什么时候不应该使用乐观技术什么时候不应该使用乐观技术假如你要为一件有危险且不确定的事制定计划

假如你要为一个前途黯淡的人出谋划策

假如你想对陷入困境的人表示同情的话,一开始不要用乐观技术,在信赖与共情建立起来后,用乐观技术

总之:如果失败的代价很高,那么就不应该乐观!

Page 34: 乐观与悲观

ABC 模式ABC 模式埃利斯开发的心理学的 ABC模式: A(adversity)

是引发你压力和情绪的事件, B(belief)是你的信念,或是对事情的价值诠释, C(consequence)就是结果,即你的正面或者负面的压力和情绪。 B 是你可以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引发 C 的不是 A ,而是 B ,是你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

Page 35: 乐观与悲观

ABC 模式:境由心转ABC 模式:境由心转A: 调入工作效率低部门做负责人

B: 惨,这个烂摊子会把我拖垮的!

B :展示我真本事的时候来了!

B :看样子是领导让我靠边站啦!

C: 担心、抱怨! C: 努力工作! C: 跳槽吧?!

Page 36: 乐观与悲观

反驳和转移注意反驳和转移注意有两种方法可以改变悲观的解释风格。一是想办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想别的事情;二是反驳它。从长远看,反驳更有效,因为有效的反驳能阻止悲观的想法再出现。

一般和别人无理的指责保持距离不难。但我们要与自己的指责保持距离很难,因为我们会认为,如果这个指责来自于我们的内心,那么它一定是真的。大错特错!!

你相信某个想法并不代表这个想法是真实的。反驳最大的作用就是检查自己的反射性想法是否正确。

Page 37: 乐观与悲观

反驳:学习与自己争辩反驳:学习与自己争辩证据:针对消极想法最有效的就是去举证。(对一件不好事情的悲观反应往往容易反应过度)

其他可能性:通常一件事情的发生不会只有一个原因,而是多个原因引起的。

暗示:即使消极想法是对的,就应使用“非灾难法”,问自己:“我的想法会带来多坏的结果?”并重复求证。

用处:想法的后果比想法是否真实更重要。想法是否具有破坏性?

Page 38: 乐观与悲观

ABCDE 技术ABCDE 技术我们已经知道了 ABC各代表什么, D(disputation)是反驳, E(energazation)是激发。 ABCDE技术就是依次记录:不好的事情、想法、后果、反驳、激发。

进行改变的最主要的工具是反驳。一旦你养成了反驳消极想法的习惯,你就会快乐很多。但是你需要:练习、练习、再练习!

每当感到泄气、悲伤、气愤、焦虑或沮丧的时候,写下这些情绪发生前的想法,并反驳它 !

Page 39: 乐观与悲观

反思反思当代发达国家两个令人警觉的趋势:自我意识的膨胀和公共意识的消失。过度关心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对团体没有认同感与奉献心也会造成危机 - 抑郁、不健康、生活无意义。

乐观只有跟智慧结合在一起时才有用,单独存在时没有任何意义。乐观是否有意义取决于目标的选择。习得性乐观需要与社会奉献想结合。

要遏制抑郁的流行,首先要纠正对自我的过度重视,其次要加强社会、国家、集体、家庭等对个人的慰籍作用。

Page 40: 乐观与悲观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