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31
中中中中中中中 中中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传体 中中中 2011 中 8 中 22 中

Upload: darrion-carry

Post on 01-Jan-2016

3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管开云 2011 年 8 月 22 日. 报告内容. 一、体系的定义和构成 二、国外科学传播和体系状况 三、我国科学传播和体系现状 四、我院科学传播和体系现状 五、我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构思和建议. 一、 体系的定义和分类. 体系的定义 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 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由许多通常是各不相同的部分组成,服从于一个统一的计划或共同的目的服务的系统。 体系的构成 组织系统 管理系统 工作系统 保障系统.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管开云 2011 年 8 月 22日

Page 2: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报告内容

一、体系的定义和构成二、国外科学传播和体系状况三、我国科学传播和体系现状四、我院科学传播和体系现状 五、我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构思和建议

Page 3: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一、体系的定义和分类

体系的定义 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

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 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由许多通常是各不相同的部分组成,服从于一个统一

的计划或共同的目的服务的系统。

体系的构成 组织系统 管理系统 工作系统 保障系统

Page 4: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二、国外科学传播和体系状况 (以英国为例)

科学传播政策 1985 《公众理解科学》; “自上而下” 1997 年以来,英国政府不断增加用于科学传播和科技

及活动的预算,积极开展和改进与公众的对话,大力组织能引起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促进对科学问题的理解的各项活动

2000 年 《科学与社会》报告,《公众参与科学技术》由“自上而下” 变为“双向沟通”

2004 年《 2004-2014 科学与创新投资框架》,增加经费( 425-900 万英镑)

Page 5: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二、国外科学传播和体系状况(二)科学传播的主要机构 一、科学技术办公室(制定政策并确保实施 ) 二、研究理事会( 8 个研究理事会 ) 三、英国科学促进会(向公众介绍研究进展、组织各种科普活动 ) 四、皇家学会(英国和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科学院 ) 五、大不列颠皇家研究院(既研究,也传播 ) 六、皇家工程研究院(促进工程领域优秀成果,推广工程实践 ) 七、爱丁堡皇家学会 ( 类似“皇家学会” ,致力于科学传播,向大众开

放 ) 八、科学技术基金会(推动和发展科学技术 ) 九、威康信托基金会 ( 世界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资助基金会 ) 十、科学教育协会(非政府专业协会 ) 十一、国家科学技术与艺术基金会(鼓励青年人才,推广各种活动 ) 十二、数据中心(面向公众的创新基地 ) 十三、英国大学 十四、英国科学中心(提供展览和讲座的地方中心,有 40 多个 )

Page 6: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二、国外科学传播和体系状况(三)主要科普活动 1 、科学节(每年 9 月初由科学促进会在一所大学举行,提供交流平台,推动科学技术,激发好奇心、人人能参与) 2 、全国科学周(每年由科学促进会举办,全国活动 ,科学在日常生活的应用 ) 3 、爱丁堡国际科学节(大学、公共机构、产业界、协会联合举办 170 多场具有互动性的活动, 10天 ) 4 、查尔顿汉姆节(与城市艺术节联合 , 5天, 100 多场活动 ,对现今重大研究活动的探讨) 5 、夏季科学展览会(皇家学会举办, 3天 ,借助研究人员制作的招贴画、实际操作和互动实验介绍 20 多个研究中的项目。主题多样,向所有人开放)

Page 7: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二、国外科学传播和体系状况(四)科学与社会 公众对科学的总体观点 在被调查的人中, 86%认为科学有利于社会, 82%认为

科学方便了生活方式, 81% 的人希望对科学进步了解得更多,并在“上游”就征求他们的意见,以便有可能参与相关科学问题的政治决策过程。

科学信息源 电视是主要的信息源,其次是全国性报刊、杂志、广播电

台和互联网。只有8% 的英国公民说听说过科学节,而一半以上的人听说过全国科学周。

Page 8: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三、我国科学传播和体系现状

科学传播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2002 )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 2005 )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 )

科学传播的主要机构 中国科协(各级地方科协、学会、协会)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科普委员会、挂靠学会) 大专院校 其他国立或部委下属研究院所 国有企业和部分大型民企 基层社区

Page 9: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三、我国科学传播和体系现状(二)

主要科普活动 全国科普日(中国科协 ) 科技活动周(科技部 ) 博物馆日(民政部国家文物局) 植物园日、天文科普日 (中科院) 科技下乡(中宣部 ) 科普大蓬车(中国科协 ) 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中科院和中国科协)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中科院和中国科协)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中科院) 日常科普活动

Page 10: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四、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和体系现状

科学传播资源

研究所研究所 科普基地科普基地 开放科普场馆开放科普场馆 科普组织科普组织 科普媒体科普媒体 挂靠协会、学会挂靠协会、学会 科普人员科普人员

Page 11: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科技部、中宣部、团中央、中国科协联合命名科技部、中宣部、团中央、中国科协联合命名“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727 个个 /200/200 个个

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中国科学院联合命名的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中国科学院联合命名的“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地” 6161 个个 /63/63 个个

中国科协命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协命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3030 个个 /188/188

个个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委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委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 328328

个个 /406/406 个个

科普基地科普基地

Page 12: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开放科普场馆开放科普场馆

植物园植物园 1515 个个 /200/200 个个 1313 个个天文台(站)天文台(站) 77 个个 /9/9 个个 77 个个博物馆博物馆 12 家 /400多

家1212 家家

标本馆标本馆 2828 个个 /100/100 多个多个 1818 个个

中国古动物馆中国古动物馆的黄河象化石的黄河象化石

乌鲁木齐天文站 乌鲁木齐天文站

上海昆虫博上海昆虫博物馆物馆

数量数量 常年开放常年开放

Page 13: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植物园科普网络委员会”(植物园科普网络委员会”( 1515 个成员单位)个成员单位) ““ 标本馆科普网络委员会”(标本馆科普网络委员会”( 1515 个成员单位)个成员单位) ““ 天文科普网络委员会”(天文科普网络委员会”( 1010 个成员单位)个成员单位) ““ 天地生科学文化传播中心”(天地生科学文化传播中心”( 88 个成员单位) 个成员单位) ““ 网络科普联盟”(网络科普联盟”( 8181 个成员单位)个成员单位)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 5.85.8 万人(科学院院士万人(科学院院士 688688 人,工程院院士人,工程院院士 5353 人, 正高级人员人, 正高级人员

67006700 人,有博士、硕士学位占职工人,有博士、硕士学位占职工 28.028.0 %、%、 20.520.5 %;%; 116116 个个单位招收研究生,在学研究生单位招收研究生,在学研究生 4806148061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2091920919人,硕士研究生人,硕士研究生 2714227142 人。人。 9898 个院属单位的个院属单位的 155155 个博士后流动个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站博士后站共有在站博士后 29362936 人。人。

科普组织和人力资源科普组织和人力资源

Page 14: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2323 种科普期刊种科普期刊 11 个报社,个报社, 11 个出版社个出版社 22 个大型科普网站个大型科普网站 7070 多个专业科普网站(或科普栏目)多个专业科普网站(或科普栏目)

传播媒体传播媒体

Page 15: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管理体系院科学传播领导小组 院科学传播领导小组

院士工作局院士工作局

科学传播领导小组科学传播领导小组

科技处科技处

研究所研究所

科学传播办公室科学传播办公室

综合办综合办 人事处人事处 党办党办办公室办公室

科普人员科普人员

Page 16: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工作体系 专业的科学传播组织——各学科领域的科学传播工作协调与组织

常年开放的科学传播基地——长期从事面向社会公众的科学传播工作

定期或非定期开放的科学传播基地——每年向社会公众开放; 组织科技人员参加科普活动

植物园科普网络委员会15 个成员单位

标本馆科普网络委员会20 个成员单位

天文科普网络委员会8 个成员单位

网络科普联盟79 个成员单位

中科院天地生科学文化传播中心13 个成员单位

植物园 标本馆 天文台

部分研究所 国家级科学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教育机构 野外台站

博物馆专业科普展厅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 “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 科普志愿者队伍

科学传播媒体——负责科学传播的宣传与展示工作

科普期刊 图书出版 音像报纸 网站 电视科学栏目或频道

科学传播队伍:广大院士、老科学家、科技人员、专业人员、志愿者、院外力量

国家实验室 7 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 63个

院重点实验室 72 个

Page 17: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2009 年院实际开展科普工作的人员概况 :科普专职人员: 535 人,科普兼职人员 2708 人,注册科普志愿者 1296 人 ,共计: 4539 人。

Page 18: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保障体系

经费保障体系 300 万元 / 年( 51.7 元 / 人 / 年) 考核与评价体系 对研究所的考核与评价 对科研人员科普贡献的考核与评价 对专业委员会的考核与评价 对科普基地的考核与评价 对专职科普人员的考核与评价

Page 19: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五、我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构思和建议

1. 科学传播的定位和作用2. 科学传播体系的完善3. 3. 科学传播基地建设科学传播基地建设4. 4. 人才队伍培养人才队伍培养5. 5. 科学传播媒体建设科学传播媒体建设6. 6. 特色科学传播活动特色科学传播活动7. 7. 科学传播作品创作科学传播作品创作8. 8. 对外合作交流对外合作交流

Page 20: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是我院作为国家科研机构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是我院作为国家科研机构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是我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重要手段是我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重要手段 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同等重要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同等重要

科学传播科学传播科学传播科学传播

充分发挥我院科学传播资源的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我院科学传播资源的优势和潜力 使我院成为:使我院成为:

科学知识的重要传播者科学知识的重要传播者 科学方法的典型示范者科学方法的典型示范者 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积极倡导者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积极倡导者

1 、我院科学传播的定位和作用

Page 21: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2. 科学传播体系的完善( 1 )

院科学传播领导小组院科学传播领导小组

研究所研究所

科学传播办公室科学传播办公室

科学传播办公室科学传播办公室

科普人员科普人员

专业科普组织专业科普组织

管理体系

Page 22: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植物园植物园标本馆标本馆天文台天文台博物馆博物馆

部分研究所部分研究所部分重点实验室部分重点实验室教育机构教育机构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装置野外台站野外台站

科普期刊科普期刊报纸报纸网站网站图书、音像出版图书、音像出版电视科学栏目或频道电视科学栏目或频道

各学科领域的科学传播工作协调与组织 各学科领域的科学传播工作协调与组织

长期从事面向社会公众的科学传长期从事面向社会公众的科学传播工作 播工作

每年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每年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 组织本所科技人员参加国家与所组织本所科技人员参加国家与所

在地区的科学传播活动 在地区的科学传播活动

负责科学传播的宣传与展示工作 负责科学传播的宣传与展示工作

科学传播队伍 广大院士、老科学家、科技人员、专业人员、志愿者、院外力量广大院士、老科学家、科技人员、专业人员、志愿者、院外力量

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及宏观指导与管理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及宏观指导与管理院科学传播工作组织机构院科学传播工作组织机构

专业科学传播组织专业科学传播组织

可常年开放的可常年开放的科学传播基地科学传播基地

其他科普基地其他科普基地

科学传播媒体科学传播媒体

2. 科学传播体系的完善( 2 )

工作体系

Page 23: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2. 我院科学传播体系的完善( 3 )

保障体系 经费保障体系

院增加常年经费预算 研究所增加科普经费 增加重大科研课题中科学传播任务和相应经费 组织策划重大科普活动,争取国家财政专项经费的支持 积极吸纳社会资源积极吸纳社会资源

考核与评价体系 对研究所的考核与评价 对科研人员科普贡献的考核与评价 对专业委员会的考核与评价 对科普基地的考核与评价 对专职科普人员的考核与评价

Page 24: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重点建设约重点建设约 20-3020-30 个综合实力强、社会影响大的高水平科学个综合实力强、社会影响大的高水平科学传播基地,使之在硬件设施、管理体制和机制、人才队伍结构传播基地,使之在硬件设施、管理体制和机制、人才队伍结构与整体水平、科学知识传播的系统性等方面,走在前列,成为与整体水平、科学知识传播的系统性等方面,走在前列,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科学传播基地。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科学传播基地。

鼓励研究所、国家和院重点实验室、大型科学设施以不同方式鼓励研究所、国家和院重点实验室、大型科学设施以不同方式向社会公众开放,及时宣传最新的科学发展动态,使之迅速为向社会公众开放,及时宣传最新的科学发展动态,使之迅速为社会公众所掌握。社会公众所掌握。

建设好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研究、教学、培训的科学传播学科基建设好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研究、教学、培训的科学传播学科基地。充分发挥中国科技大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在科学传播研究地。充分发挥中国科技大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在科学传播研究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对外合作,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科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对外合作,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科学传播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学传播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地。

33 、、科学传播基地建设科学传播基地建设

Page 25: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充分发挥院士在科学传播中的积极作用,组织院士开展具充分发挥院士在科学传播中的积极作用,组织院士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影响力的科学传播活动。有针对性和影响力的科学传播活动。

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在科学传播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在科学传播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成为我院科学传播的主体力量。成为我院科学传播的主体力量。

重视发挥老科学家在科学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学科相重视发挥老科学家在科学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学科相对齐全、领域分布合理的专门从事科学传播活动的老科学对齐全、领域分布合理的专门从事科学传播活动的老科学家队伍。家队伍。

培养造就一批专业科学传播人才。加强对现有主要从事科培养造就一批专业科学传播人才。加强对现有主要从事科学传播人员的培训及系统教育,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学传播人员的培训及系统教育,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有所长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科学传播队伍。素质优良、业有所长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科学传播队伍。

逐步形成一支专职、兼职与业余相结合的科学传播队伍。逐步形成一支专职、兼职与业余相结合的科学传播队伍。

44 、、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Page 26: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重点扶持若干科普期刊办成在我国具有重要影响、在国际重点扶持若干科普期刊办成在我国具有重要影响、在国际有一定知名度的科普期刊有一定知名度的科普期刊

力争力争 88 种以上的科普刊物期发行量超过种以上的科普刊物期发行量超过 1010 万万份,份, 33 种超过种超过 2020 万份,万份, 22 种科普期刊期发行量达种科普期刊期发行量达到到 100100 万册。万册。

积极支持积极支持《《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地理》》等有条件的科普期刊集等有条件的科普期刊集团化发展。团化发展。

对于条件比较成熟的科普期刊,积极推进其社会化对于条件比较成熟的科普期刊,积极推进其社会化和多元化发展。和多元化发展。

55 、科学传播媒体建设、科学传播媒体建设

Page 27: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大力发展网络科学传播大力发展网络科学传播建设并运营好我院现有的科学传播网站建设并运营好我院现有的科学传播网站鼓励各专业性科研网站增加专门的科学传播栏目鼓励各专业性科研网站增加专门的科学传播栏目择优支撑若干有特色、有影响的科学传播网站择优支撑若干有特色、有影响的科学传播网站整合全院网络科学传播资源,提高网站的社会知名整合全院网络科学传播资源,提高网站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度和影响力

利用我院科普与科研网络,开辟公众科研实践平台利用我院科普与科研网络,开辟公众科研实践平台积极推进虚拟植物园、动物馆、古生物馆、微生物积极推进虚拟植物园、动物馆、古生物馆、微生物馆、病毒馆、天文馆等网上展示与互动平台的建设馆、病毒馆、天文馆等网上展示与互动平台的建设

55 、科学传播媒体建设、科学传播媒体建设(( 22 ))

Page 28: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结合重要科技节日、国际组织科技活动年开展专项结合重要科技节日、国际组织科技活动年开展专项科学传播活动科学传播活动

针对公众关心的重要科学、技术和公共卫生、安全针对公众关心的重要科学、技术和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等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结合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最新科学知识和科技进展结合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最新科学知识和科技进展的宣传与传播的宣传与传播

邀请海外科学家来华开展高水平科学传播活动邀请海外科学家来华开展高水平科学传播活动 举办科学展览会(类似英国皇家学会的形式)举办科学展览会(类似英国皇家学会的形式)

66 、特色科学传播活动、特色科学传播活动

Page 29: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调动广大科学家创作科普作品的积极性,加大对优秀调动广大科学家创作科普作品的积极性,加大对优秀原创性科普作品的扶持力度原创性科普作品的扶持力度

充分利用我院的科技创新资源和科学传播资源,加强充分利用我院的科技创新资源和科学传播资源,加强与各大媒体的合作,拍摄制作一批优秀科普影视作品与各大媒体的合作,拍摄制作一批优秀科普影视作品

推动科普实物的创新与制作,推动科普实物的创新与制作, 推动科普实物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推动科普实物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77 、科学传播作品创作、科学传播作品创作

Page 30: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加强与中央部委之间的合作加强与中央部委之间的合作 加强与地方政府加强与地方政府 加强社会组织的合作加强社会组织的合作 加强与社会媒体的合作加强与社会媒体的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88 、对外合作交流、对外合作交流

Page 31: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