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

91
电电电电 电电电电 影影影影 影影影

Upload: corentine-jackson

Post on 02-Jan-2016

1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

DESCRIPTION

电视摄像. 影视学院 陈晓达. 一 , 摄像机--观察者的眼睛. 摄像机是在引导观众视线,决定观众应该对哪里感兴趣,在哪里引起观众的观影欲望。 原则一:让摄像机和被摄对象一起进入空间--突破“第四面墙” 原则二:向观众提供引人入胜的视觉经历---视觉变化. 摄像机机位的设计. 摄像机机位决定了镜头的两个主要因素: 画幅( framing ) 角度( angle ). 画幅( framing ). 主要 3 大类型:广角或全景( WS 、 LS );中景( MS );特写( CU ). 景别英文缩写. 远全中近特 EWS; LS; MS; MCU;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电视摄像电视摄像

影视学院 陈晓达

一一 , , 摄像机--观察者的眼睛摄像机--观察者的眼睛摄像机是在引导观众视线,决定观众应该

对哪里感兴趣,在哪里引起观众的观影欲望。

原则一:让摄像机和被摄对象一起进入空间--突破“第四面墙”

原则二:向观众提供引人入胜的视觉经历---视觉变化

摄像机机位的设计摄像机机位的设计摄像机机位决定了镜头的两个主要

因素:画幅( framing )角度( angle )

画幅(画幅( framingframing ))主要 3 大类型:广角或全景( WS 、

LS );中景( MS );特写( CU )

景别英文缩写景别英文缩写远全中近特EWS; LS; MS; MCU;CU; ECU/BCU

( 1 )远景 ELS , EWS远景是表现广阔场面的电视画面,最基

本的风景镜头。内容中心不明显。( 2 )全景 LS,WS全景是表现成年人全身的电视画面,它

可以使观众看清楚人物的形体动作及人物和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场面中的总角度, 即“定位镜头”。

( 3 )中全景 MWS , MLS表现成年人体膝盖以上的电视画面,常

拍摄“两人镜头”( TWO - SHOT ),能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

( 4 )近景 MCU近景是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的电视画

面,能看清细微面部表情,但不如特写激动人心,常用于过肩反打。(电视比电影多近景镜头)

( 5 )特写 CU特写是表现成年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

常被用来细腻的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其情绪。拍摄特写镜头关键在于抓住值得特写的局部。

角度角度

角度法则--拍摄方向角度法则--拍摄方向1 ,正面--表情角

度除了创造画面纵深感,

角度有助于在二维的空间里创造三维的现实幻象,也有助于创造精美的构图。

2 ,侧面--表现运动 , 两人交流

2 ,侧面--展示脸部,两眼原则,过肩镜头增加纵深。

3 ,背面--表现戏剧悬念

1 ,平视--新闻拍摄角度五五 , , 角度法则--拍摄高度角度法则--拍摄高度

2 ,仰视:地心引力的物理-心理效应 镜头越低,视觉重力越大景仰,权威感

3 ,俯视--表现卑微渺小 , 软弱受压迫

从俯拍与仰拍的切换从俯拍与仰拍的切换场景中力量对比和主导力量转换

的反映。对话时身高的差异有意设计的艺术效果

镜头焦距:镜头焦距:短焦、标准、长短焦、标准、长

焦焦

短焦短焦广阔视野,大景深,需要设计一些元素和活动,暗示观众应该注意到什么地方

拍运动镜头更加容易夸张的表现透视关系(建筑物,人,

内景)夸张表现真实的距离感(高速车,拳头)

标准标准所产生的透视关系与人眼相符合景深小,运动时注意跟焦

长焦长焦具有选择性聚焦的能力透视关系:物体接近或远离摄像机,

其尺寸的改变要比预期慢得多。压缩空间的作用(交通堵塞,过肩,湖面)

需要更多的空间和设置时间,更好的稳定器。

构图的概念构图的概念Composition, 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

象及各种形象元素加以有机地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影视画面的语法规则思想存在于关系之中 ,而关系取决于结构

二二 ,, 电视摄像构图的特点电视摄像构图的特点4:3固定画框一次性动态性画面之间的组合意义

三三 , , 构图的位置法则构图的位置法则四条边线 ---4条具有张力的线画平面是四条边线的作用力所构成的力场物体在什么位置意味着受什么力的作用

1, 1, 黄金分割黄金分割 ,, 趣味点位置趣味点位置黄金分割 : 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分割法则 ,

最早是由古代希腊人发现 , 指在直线段AB 上以点 C分割 , 使 AC AB∶ = CB∶AC, 1 0.618∶

中国的九宫格 , 三分法 (Rule of thirds)

兴趣线之引起视觉兴趣的最重要的因素—动感

2,2, 中心位置中心位置稳定 ,庄重 , 权威

3,3, 边缘位置边缘位置渺小 , 被排斥 ,无能为力 , 受屈辱

4,4, 上方位置上方位置物体小 , 有被拉出画的感觉物体大 , 有面积产生的重量感向下倾轧

5,5, 下方位置下方位置人处在下方 , 受压迫 , 压抑的感觉

四四 , , 面积法则面积法则画面上物体的成像面积由 --自身大小 ;

镜头焦距 ; 镜头与物体距离决定

突出主体突出主体1, 小景别 , 大面积突出2 主体前置3 主体前调4,推镜头突出

揭示作用揭示作用1,通过细节揭示事物性质、特点

22 ,通过面部表情揭示内心世界,通过面部表情揭示内心世界

33 ,表达重量感和重要性,表达重量感和重要性面积大-重量感大-力量感大-权威感

大-重要性大,反之亦然通过对比

六六 , , 平衡法则平衡法则为什么需要平衡 ?生理构造形成了心理上对平衡的需要 , 因此决定了在视觉上对平衡的需要

平衡的两种形式:绝对的平衡--对称相对的平衡--均衡

对称对称对称既是一种平衡方式 ,又是一种构图方式 .

1, 人体结构美2,秩序美3,稳定感4,庄重感5, 压抑感

相对的平衡 -- 重力均衡(1)单元素画面 ----- 运动方向的空白 (lead room)

单元素画面 ----- 头顶上的空白 (head room)

单元素画面 ----- 视线方向的空白 (nose room or look space)

中央平衡中间高 , 两边低

(2)(2) 多元素画面多元素画面 ::

下面大 , 上面小2,2, 上下平衡上下平衡 ::

左边大 ,右面小3,3, 左右平衡左右平衡 ::

4,4, 不平衡构图不平衡构图平衡是构图的基本要求 , 但不是目的 .三种方法 :1, 不平衡布局法2, 破坏平衡法3,倾斜画框

空间纵深造型作用空间纵深造型作用

在 2 维的平面上营造 3 维的空间深度5 大影响因素 :

线条透视前景重叠空气透视光位

线条透视线条透视

安排前景安排前景

重叠重叠距离的大小用面积的大小来表示距离的大小用面积的大小来表示

空气透视法营造空间深度空气透视法营造空间深度

逆光光位营造空间深度逆光光位营造空间深度

逆光光位营造空间深度逆光光位营造空间深度

运动镜头的意义运动镜头的意义 使画面最大限度的突破了舞台框架对空间的束缚

运动摄影使摄影机进一步摆脱了“乐队指挥”式的视点,创作者和观众在观察和理解被摄对象时有了更为自由的视点。一个镜头内,场景的更换,景别的变化,不经外部剪辑,主要由连续不断运动着的画面体现,它可以是一个场面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是内部蒙太奇结构独立完成一场戏。

每次摄像机的运动都应该表达确切的思想和感情意图

运动镜头的作用运动镜头的作用扩大镜头表现空间模拟主观视觉效果表现同一空间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创造惊奇和意外效果使不动的物体产生运动幻觉渲染烘托情绪

1 、摇摄影机机位固定,机身借助三脚架的云台

或人体作上下、左右、斜线、 360 度等各种形式 , 变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的拍摄方法 .

开始的部分叫起幅,停止的部分叫落幅。主要是展示被摄体的横向空间,用于说明

起幅画面内容与落幅画面内容之间的空间联系,或描写在起幅与落幅之间的景物。

模拟人站在固定点上摇头环顾或上下搜寻的视觉效果 , 或作者向观众渐次展现场景。

1 、摇在一个稳定的起幅画面后利用极快的摇速

使画面形象全部虚化 ,又叫“甩镜头”,具有特殊表现力经常作为转场的技巧来使用。

间歇摇,也是摇镜头中的一种,在表现多个主体或主体之间的联系 , 镜头摇过时或作减速 , 或作停顿 , 在一个镜头中形成若干的间歇和段落。

2,移摄像机架在一个运动的器械 ( 或肩膀 ) 上一边移动一边拍摄 .

模拟人边走边看 . 可以作直线的移动也可以作曲线的移动。是获得长镜头的一种方法。

把空间的完整性所带来的真实感与强烈的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

3 、推摄像机架在移动工具 ( 肩膀 ,轨道车 ) 上朝着一个目标一边推进一边拍摄的镜头 ,称为真推镜头 , 表现从远处走近目标的主观效果

利用光学镜头上的焦距变化模拟的推镜头的效果 ,称为假推镜头 ,优势在于模拟在远处视线集中在某个目标的的感觉 .

4,拉摄像机架在移动工具 ( 肩膀 ,轨道车 ) 上

从一个主体目标开始逐渐向后退去 , 拍摄的镜头称为真拉镜头 , 表现渐渐离之远去的视觉效果 , 能赋予画面深沉的抒情色彩

假拉镜头利用推拉的速度的快慢缓急 , 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的状态 .

5,升降镜头升降镜头简称“升降”,指摄像机作上下运动进行拍摄。

它可以巧妙地利用前景,以加强空间深度的幻觉产生高度感,它常用来展现事件的规模、气氛或上、下运动中人物的主观视线。

6. 晃动镜头指拍摄过程中摄影机和身体上下、左右、前后摇摆的拍

摄。晃动镜头常用作主观镜头,如表现醉酒,精神恍惚等,

也可以造成地震、乘船、乘车等效果。为了增加现场感和真实感,晃动镜头经常可以在纪录片和突发性新闻中见到。

7, 旋转镜头旋转镜头多用于表现人物在旋转状态中的主

观视线或晕眩的主观感受,或表现旋转的动体,或以此烘托情绪渲染气氛。

8, 综合运动镜头指把两种以上的运动摄影方式有机地结合起

来的运动镜头。

9, 跟移镜头 :

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 ;

镜头运动的速度与主体速度保持一致主体在画面上的位置和面积相对稳定背景空间始终在变化

前跟 , 侧跟 ,后跟

前跟 :

1, 以人物在画面上的位置和面积的相对稳定 ,保证对话内容和人物情绪准确体现 .

2,借助运动的背景空间强化戏的节奏的和动感 .

渲染烘托情绪渲染烘托情绪

侧跟 :

1,屏幕是二维空间 , 第三维的纵深是虚拟的 , 其速度感靠面积的扩大和缩小间接的体现出来 .

2, 侧跟镜头拍摄的是横向运动 ,而横向运动是屏幕上速度感最快的一种运动

渲染烘托情绪渲染烘托情绪后跟 :

没有前跟的表情优势 ,没有侧跟的速度感 ,但有跟在剧中人或记者进入现场的真实感

英文简称

英文简称

镜头调度意识1 、基本机位设置外反拍机位、内反拍机位、平行

机位、顶角机位

6 5

4 3

7

2 1

画面的方向性画面的方向性轴线规律在方向性较强的人物或物体拍摄中,往往存

在着一条假想的轴线。摄像机要在假想轴线的一侧即 180 度以内,设置机位,以保证正确的处理人或物体在画面中的方向。违反轴线规律的拍摄叫做“越轴” 。

假想的轴线大致上分为三类:主体运动轴线、人物方向轴线、人物关系轴线,

7

9

1

5

4

2

3

8

10

6

D

A

B

C

E

B

A

合理越轴的方法1 、插入中性方向镜头2 、插入与运动主体有关的事物体局

部镜头(特写镜头)3 、借助人物的视线4 、拍摄运动主体自然转弯的画面,

依靠主体自身的运动,合理的越过轴线

哪些画面可以不考虑轴线哪些画面可以不考虑轴线?? 1 、不存在交流的人物,如正在睡眠的几个人; 2 、静止的物体不存在轴线; 3 、拍摄“圆桌会议”一类的画面,在主镜头

交代过全景后,观众对画面的方向性有了了解,一般可以不考虑轴线问题;

4 、拍摄四周布满观众观看表演的场面,摄像机在众人圆圈之内设置机位,可以不考虑轴线问题;

5 、轴线规律与越轴问题, 是在同一场景的两个以上的画面连续组接在一起后才可能存在的。

摄像师在拍摄时要注意的时空问题摄像师在拍摄时要注意的时空问题::1 、要考虑到与拍摄的总方向、总角度统

一;2 、要考虑到被拍摄对象的运动方向前后统一;

3 、要考虑时间省略之后不破坏时间观念的完整;

4 、要考虑到画面内的物体动作的衔接,并留出延伸部分,以方便剪辑;

5 、要考虑到画面内动作的速度与节奏;6 、运动镜头要注意运动速度与节奏的统

一;

7 、要考虑画面构图的协调;8 、要注意画面的光与影色调的统一9 、要考虑到不同景别的搭配;10 、要考虑剪辑技术的要求;11 、多与编辑导演交流,尽可能满足他们对拍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