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2

Upload: melodie-houston

Post on 03-Jan-2016

4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0 download

DESCRIPTION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什么是民生. (一)民生的渊源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Page 2: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什么是民生

• (一)民生的渊源•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

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到了 20世纪 20年代,孙中山给“民生”注入了新的内涵,并将之上升到“主义”、国家方针大政以及历史观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孙中山对民生问题较为经典的解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第 802页)“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同上,第 825页)“民生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同上,第 835页)

Page 3: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什么是民生

• (二)民生的类型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 、广义上的民生概念  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

内的事情。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无所不包,甚至还可以包括历史观方面的问题。孙中山对民生的界定大致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立论的。

  由于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太大,所包括的内容过于庞大,所涉及的面过于宽泛,同具体政策层面上的民生问题难以吻合,难以把握,所以,在具体政策和实际生活领域,人们一般不使用广义上的民生概念。

2 、狭义上的民生概念  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

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狭义上的民生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也容易把握,容易同具体层面上的民生政策吻合。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民生概念。比如,如今社会上流行的说法——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语中的“民生”,就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

Page 4: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民生建设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包括六个方面:   ( 1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 2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 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 4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 5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 6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Page 5: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重视民生?

1 、这是由我国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级人大行使管理国家的各项权利,由民主选择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 、这个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3 、这个由党的性质决定。“三个代表”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4 、民生问题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关系着社会的安宁,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

Page 6: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谈谈党和政府应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1 、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以人为本,实现人民的愿望,把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事业等有关民生方面的投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 、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有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也是改善民生的重大问题。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

4 、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稳定物价;通过调整税收政策,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积极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Page 7: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 一)依法保障民生材料 1 :有关调查显示, 2009年全国查处酒后驾驭案件 31.3万起,其中醉酒驾驭 4.2万起,醉酒驾驭机动车和在城区飚车是不容忽视的“马路杀手”。对此,刑法修正案(八)作出了回应,醉驾、飙车等危险驾驭行为正式入罪。我国现行刑法中规定有交通肇事罪,但必须是行为人造成严重过失才给予刑事处罚。这次关于“危险驾驭”的定罪,改变了“肇事后再处罚”的方式,不管是否造成后果,只要有危险驾驭行为都予以处罚。

材料 2 :从前几年的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到最近发生的皮革奶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成为百姓的呼声。此次刑法修改,在食品安全犯罪规定中增加了一个适用条件,即除了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外,“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也将处以相关刑罚。

此外,修正后的刑法,单独列名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渎职的刑事责任,进一步强化了对食品安全这一重大民生问题的保护,体现了此次刑法修改的主线和意图。(食品安全:降低调查举证难度,加重刑罚)

材料 3 :恶意欠薪:拒负报酬正式列罪材料 4 :取消 13个死刑罪名、加重食品安全犯罪刑罚、危险驾驭和恶意欠薪入罪——。 2 月 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一项项最新修改,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一条条最新规定,彰显着保护民生的立法原则。

Page 8: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与教材知识结合:1 、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2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保

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国家法律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为法律所不容,情节严重的要受到法律制裁。

3 、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关爱他人生命和健康。4 、这是由我国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

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级人大行使管理国家的各项权利,由民主选择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5 、全国人大具有立法权。6、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张

Page 9: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大力发展教育

热点材料: 1 、 2010 年 7 月 13日至 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温总理在讲话中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进一步办法义务教育,教育资源要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完善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女在全日制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和管理,解决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办好特殊教育学校,保障残疾獐平等接受教育。

2 、 2010 年 7 月 29日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首先提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目标,具体包括: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 40%;扫除青壮年文盲。

Page 10: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与教材知识结合:1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2 、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3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4 、实施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等。5 、党和政府的性质

Page 11: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稳定物价,保障民生

热点材料:1 、 2010 年 11 月 17日,国务院举行常务会议,就调控物价出台加强法规建设、监管和处罚力度的多项措施。 11 月 2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 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2 、 2010 年 12月住建部向各地发出《关于报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的通知》。明确提出: 2011年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是 1000万套,相比 2010年新增 420万套,且公共租赁房将占主要部分。

(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和谐与文明的重要标志。)

Page 12: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与教材知识结合:1 、我国的基本国情。2 、考查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党的性质和宗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内容、构建社会和谐等知识。

 

Page 13: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扩大就业、调整分配收入

热点材料: 1 、 2011 年 3 月 5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 2011年要做好的民生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2、截至 2010年,我国农民工总数达 2.42亿人。农民工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培训等权益保障也取得长足进展。 2010年,农民工月均收入达1690元,比 2005年的 875元增长近一倍。

Page 14: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与教材知识结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3、共同富裕道路4、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理解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增强公平意识和正

义感

Page 15: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题型示例

( 10 台州)★重视民生保障 维护社会稳定★( 9 分)材料一:国家确定 307 种基本药物实行零差价:零售价就是出厂价,这大大地减轻了患者

的医药费负担。材料二: 2010-202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九年义务教育主

要发展目标(见下表)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药品零差价是为了实现和谐社会的哪些目标?( 2 分)( 2 )《纲要》有利于进一步保障我国公民的什么权利?( 1 分)为实现上表中的发展目

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公民应尽哪些义务?( 2 分)( 3 )党和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农村民生问题,请举一例并谈谈其意义。( 4 分)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在校生(万人) 15772 16100 16500

巩固率(%) 90 . 8 93 . 0 95 . 0

Page 16: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参考答案:( 1 )公平正义、安定有序。( 2 分)( 2 )受教育权;( 1 分)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

义务。( 2 分)( 3 )家电下乡,免农业税等,( 2 分)减轻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等。( 2 分)

分析:以总理在人大会议上有关民生的发言为题材出题,是近两年来较常见的一种形式。总理关注民生,人们更期待解决民生,民生问题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突出问题,它涉及到贫富差距、教育不公、医疗负担、住房困难、收入差别、城市困难群众和农民等弱势群体等。要求学生要对这些问题有所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应用与解决。特别是 2010年中考关于民生的内容很多都出现在了非选择题里,有漫画形式的,有材料分析形式的,分值高了,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偏向于理解与应用,这是值得注意的。稳定物价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普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扩大就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努力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这是 2011年的民生热点问题。

Page 17: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4 、观察下面漫画,回答问题: 

(全国职工工资总额,高管和垄断行业拿走 55% )

( 1 )漫画反映了哪一民生问题?( 2 )请从公平的角度分析其对构建和谐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 3 )该民生问题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分析:从工资收入反映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考查学生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Page 18: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参考答案:( 1 )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2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收入分配不公不

利于平等保障公民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从而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产生不公平心理,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与持续发展。

( 3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当前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Page 19: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 、漫画《不偏不倚》表明的是: ( )

①国家重视改善民生②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原则③彻底消除城乡差距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医保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不偏不倚)

Page 20: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年)》提出了 2010 - 2020 年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要求“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工作要求,是因为( )

A .发展教育已经成为我们的中心工作B. 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只有发展教育才能解决就业问题C. 教育是第一生产力D.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Page 21: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分析:漫画结合了今年的热点“基本实现全民医保,逐步达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画中农村人口也享有医保,体现了国家对农村的关注,重视改善民生,考查学生对城乡差距的认识以及对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年)》也是紧贴时政热点的,考查学生对教育、科技与经济之间的理解。

Page 22: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