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25
圆圆圆圆圆圆圆圆圆圆圆圆圆圆圆圆圆圆圆圆 圆圆圆圆 圆圆圆圆圆 圆圆圆 圆圆圆 · 圆圆圆圆

Upload: fletcher-oneill

Post on 03-Jan-2016

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上海医学院 周星宇、沙玛丽·马克苏尔. 蚊子. 蚊子最主要的习性就是吸人血,还会“挑肥拣瘦”,专门寻找合乎“口味”的对象。蚊子在熟睡的人们的枕边“嗡嗡”盘旋时,依靠近距离传感器来感应温度、湿度和汗液内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所以蚊子首先叮咬体温较高、爱出汗的人。因为体温高、爱出汗的人身上分泌出的气味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乳酸和氨类化合物,极易引诱蚊子。而很多疾病也正是蚊子通过吸血来传播的,因此它的危害也主要是在传播疾病上。. 1. 乙型脑炎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上海医学院 周星宇、沙玛丽 · 马克苏尔

Page 2: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蚊子

Page 3: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 蚊子最主要的习性就是吸人血,还会“挑肥拣瘦”,专门寻找合乎“口味”的对象。蚊子在熟睡的人们的枕边“嗡嗡”盘旋时,依靠近距离传感器来感应温度、湿度和汗液内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所以蚊子首先叮咬体温较高、爱出汗的人。因为体温高、爱出汗的人身上分泌出的气味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乳酸和氨类化合物,极易引诱蚊子。而很多疾病也正是蚊子通过吸血来传播的,因此它的危害也主要是在传播疾病上。

Page 4: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蚊子所传播的疾病• 1. 乙型脑炎• 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我国华南、华北、东北地区可见,集中在7 、 8 、 9三个月发病。它由病毒引起,经蚊传播,临床上发病急,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症状,病重患者愈后往往有后遗症。

• 2.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蚊

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以发热、皮疹、肌肉和骨关节剧烈酸痛、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为主要表现;登革出血热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以长江以南为多。

Page 5: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 3.疟疾• 由按蚊传播,是疟原虫传播引起的传染病,夏秋两季多见,常年可发病,国内多见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可遍布全国。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脾肿大,贫血。临床可分间日疟疾、三日疟疾、恶性疟疾三型;其中恶性疟疾可侵犯内脏。

蚊子所传播的疾病• 4. 丝虫病• 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在我国仅有斑氏和马来丝虫病流行,长江以南地区流行。丝虫寄生在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引起淋巴管炎症及阻塞,形成象皮肿、腹水等。临床还有丝虫热、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综合症等。

Page 6: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灭蚊方法

一、化学武器

蚊香

花露水

灭蚊喷雾

Page 7: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二、物理武器

灭蚊灯 电蚊拍

蚊帐

Page 8: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生物灭蚊方法

Page 9: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孑孓 蚊在淡水中产的卵孵化而成的。身体细长,呈深褐色,在水中上下垂直游动,以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以呼吸管呼吸大气。如库蚊(家蚊)的孑孓尾端具有 1 条长呼吸管,管端为呼吸器的开口,呼吸时,身体与水面成一角度,使呼吸管垂直于水面;按蚊(疟蚊)无呼吸管,尾端的呼吸器开口于身体表面,呼吸时,身体与水面平行。孑孓经 4 次蜕皮后发育成蛹,由蛹再羽化为成蚊。

Page 10: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美国加州一些废弃家庭泳池中蚊子不断繁殖,给居民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由于空泳池可能导致裂痕,破坏周围土地,所以管理人员不能靠抽干废弃泳池中的水来避免蚊子大量繁殖。于是,管理人员决定向泳池中投入小型鱼类,来抑制蚊虫滋生。向这些蚊子大量繁殖的泳池中投入几大包小鱼(大约每包150只)后,迅速控制住了不断上升的蚊子数量。

Page 11: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食蚊鱼

Page 12: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 英文名:mosquitofish

• 鳉形目鳉亚目胎鳉科食蚊鱼属的一种。

• 食蚊鱼分布 : 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现已散布于长江以南(包括台湾)各低地水体中。

• 体长: 2.5 ~ 5 厘米。• 食物:小型无脊椎动物、蚊子幼体孑孓。

• 性别特征:雄鱼臀鳍演 化成交尾器。雄鱼体

形比雌鱼小,色泽较美。• 生存水温: 18 ~

28℃。

Page 13: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食蚊鱼顾名思义是吃蚊子的鱼,当水温适宜时,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体 40 ~100 只,最多能吞食 200多只。因为能起到除害防病的作用,所以在许多国家安家落户。1911年引入我国台湾, 1924年进入内地,并在很多省市自然繁殖。

Page 14: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生态习性 食蚊鱼的适应性很强,不仅可以生活于河沟、池塘、沼泽、水稻田等各种水体中,也能放养在小水池、假山水池、家庭种莲缸、插花瓶等小型水体里。它在水温 5 ~ 40℃的环境中均能生活,平时喜集群游动于

水 食蚊鱼的表层,行动敏捷。食蚊鱼一般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尤其喜食蚊子幼体孑孓。由于它无胃,消化道较粗短,在捕食蚊子幼体时可谓是狼吞

虎咽。

Page 15: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但由于食蚊鱼适应环境能力强,能生活于咸淡水及不同环境的水体中,杂食性,生长快,繁殖力强,卵胎生,耐温差、低氧及污染环境,在华南的低地水体中形成了优势种。由于竞争力强,对生态位相似的当地鱼类造成相当压力,更会袭击体形比自己大一倍的鱼类。在华南人类活动区,食蚊鱼已取代了本土的青鳉( Oryzias latipes )和弓背青鳉( O. curvinotus ),成为低地水体的优势种,危害到这些青鳉的生存。因此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最具入侵性的物种之一。

Page 16: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圆尾斗鱼

Page 17: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攀鲈亚目,斗鱼科,斗鱼属,Macropodus chinensis。俗称斗鱼、黑老婆(南四湖区)。铁鱼,黑老婆,月鱼等(济南地区)体侧扁,呈长椭圆形,背腹凸出,略呈浅弧形,尾鳍成圆形。其鳃上腔宽阔,内有迷路状鳃上器官,有辅助呼吸作用。因而能够适应更为恶劣的水质。

Page 18: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圆尾斗鱼为小型鱼类,体长不超过 13cm,栖息于湖泊、池塘、沟渠、稻田等静水环境中,以挠足类、轮虫、水生昆虫为食。由其喜食孑孓。

Page 19: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本次实验将圆尾斗鱼与食蚊鱼均分为三组以孑孓和小粒状观赏鱼饲料(浸泡一夜以除去大部分人工香料味道)分别饲喂两种鱼类,以观赏鱼饲料模拟水中其它可食物质,同孑孓进行对比,以饵料添加两小时后残饵数量来定性说明两种鱼类对孑孓的消灭能力。

Page 20: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圆尾斗鱼吞食孑孓凶猛,大量孑孓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消灭殆尽,而对饲料的兴趣则不如孑孓,较缓慢的、间歇性的吞食,同时能区分出浮在水面的孑孓和饲料颗粒,优先吞食孑孓,而对同浮于水面的饲料不理不睬。 食蚊鱼总体吞食动作不如圆尾斗鱼凶猛,跳动的孑孓较能引起注意,故而袭击跳动中的孑孓比较多,而对于在实验过程中由水面下沉的饲料粒同样能引起鱼的注意而吞食,但对于同浮于水面的孑孓和饲料颗粒都是间歇性的吞食,且没有明显的目标性。

Page 21: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由以上数据及现象可以看出上述两种鱼类均能大量的吞食孑孓,能对孑孓的滋生起到相当大的控制作用,但是同时可以看出本土土著鱼类圆尾斗鱼对孑孓的消灭能力并大大强于食蚊鱼。这给废弃的鱼塘、景观水利工程、水网密布的江南各地蚊虫滋生的难题提供了一个绝佳解决方案,对当地水生生态几乎没有影响,也不会产生抗性不仅能减少蚊虫的骚扰,也能有效降低以蚊虫为媒介的传染病的发病率。

Page 22: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圆尾斗鱼生命力强,易饲养,体态、色彩美丽也是不可多得的野生观赏鱼种之一。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中国北部。

Page 23: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除圆尾斗鱼外,在长江以南的广大水域中还分布有同科同属的叉尾斗鱼(简称“普叉”)。同圆尾斗鱼一样,叉尾斗鱼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也是灭蚊高手,同时也是著名观赏鱼种,在国外被称为“天堂鱼”。

Page 24: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

由于人们的不重视,除了少数原生鱼爱好者会认真饲养、繁殖外,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认识到这种美丽的原生鱼。在菜市场、喂养大型热带鱼的饲料鱼里,频繁出现它们的身影,实在令人可惜。另外,由于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电鱼、毒鱼等非法活动的猖獗,以圆尾斗鱼为代表的一批漂亮的原生鱼类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亟待保护。 同时,为了灭蚊而尝试新的方法是值得赞许的,但是由于缺乏调查,使得本是“灭蚊能手”的食蚊鱼成为了生态入侵者,而本土原生灭蚊能手却至今默默无闻,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Page 25: 圆尾斗鱼与食蚊鱼捕食孑孓能力的比较及生态保护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