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

5
⋯⋯ N

Upload: mulan-yu

Post on 11-Mar-2016

2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文章節選<看海的N種方式 >

TRANSCRIPT

Page 1: 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

你可以遠眺無邊大洋,遍數附近羅列的島嶼;

也可以獨坐涼亭,坐擁萬里海疆,

讓海風輕輕討好你的肌膚;

或者闖入一個小小的神祕海灣,

看涓涓細流匯入海角⋯

看海的

種方式

N

Page 2: 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

62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

看海

種方式

63

N

似續,很想遺世獨立、又害怕真被遺忘,感覺

像﹁什麼都沒有﹂、真正生活起來卻發現一樣

都不缺⋯

這種充滿矛盾的心緒,一直都是我

的想像。

直到二○

一二年四月,我來住在東莒(原來

是寫﹁去住﹂的,忍不住就改成﹁來住﹂,也

是一種矛盾?)為止。

我真的到﹁海中央﹂來了,這個面積僅有二.

六平方公里的小島(如果你沒法體會平方公里

的話,就想像一個長方形,長一三○

公尺,

寬一○

○○

公尺,就這樣,這樣小),幾乎任

何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海。你當然可以坐著不

動整天眺望大海,反正它的豐富多變怎麼樣也

看不膩,就算你忙著自己的事、工作交誼玩樂

種種,偶爾一抬頭就看見一小塊的海,反而像

一直都喜歡海。

在我年輕的時候,海是不輕易允許親近的,除了少得可憐的幾個所謂的海濱浴

場,所有的海岸都是軍事管制區,立著血紅大字的牌子禁止進入,並嚴厲警告擅

闖後果,充滿了肅殺之氣。

記得中學時代幾個人一起到海邊玩,闖進了一個偏僻沙灘,就地放起唱盤跳起

土風舞(多麼古老的行為!看不懂的讀者可請教爸媽或阿公阿嬤),結果竟然被

持槍的士兵嚴厲喝止,還懷疑我們幾個人是和對岸的敵人通訊呢⋯

最後雖然是

虛驚一場,卻從此更對海邊敬而遠之。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後來我出版了一本詩集,就叫︽只能帶你到海邊︾。

如今人人都可以毫無阻攔的到海邊了,我卻想到大海的中間,享受被洋流與波

浪包圍的滋味—

偏我又沒有水手天涯浪遊的灑脫,仍想有一個溫暖安定的角落。

那只有島嶼了。

看過兩個和島嶼有關的日劇,一個故事是關於島上小學已無學生,即將廢校,

島民到外地去找人來就讀;另一個故事是年輕醫師隻身到小島行醫⋯

情節大多

忘了,但那種孤懸海中、卻又能航向陸地,幾乎是與世隔絕、與本土的關係若斷

Page 3: 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

64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

看海

種方式

65

N

是它在窺伺你呢!在問:﹁喂,我這麼美,為什麼不多看我一眼?﹂

從島嶼看海,的確有許多種不同的美,不像在本土,只有一波又一波湧上的浪;

也不像在船上,似乎是永無止境的沉靜大洋。

你可以看沙灘的海,白色的波浪微微的,若有似無的輕吻著細沙,彷彿與情人

溫柔的觸撫⋯

但在不知不覺間,沙灘漸漸消失了,海水直逼堤岸,彷彿在強烈

宣示自己的主權。過不了許久(在島上,沒有許久這回事,再久都不覺得久)卻

又像悔悟了似的,海水一片片、一片片的把沙灘還了出來,像情人間的小小齟齬,

總有人要讓步。

而隨著潮汐變化,有時候卻能讓一整個島消失—

我不是說那種被海水吞噬的

礁石,而是一整座。就例如一座在東北海岸的龜山島你總看過吧?想像它消失了,

不是被淹沒了,而是潮水退到完全露出了潮間帶,它竟然和陸地相連,變成了一

個半島⋯

半島就不是島了,所以說它消失了。第一次看見這樣會﹁消失﹂的島

是在法國的聖米歇爾,一座島就那樣﹁放﹂在海邊,上面蓋著一所修道院,只有

一天特定的某些時候,海水會像摩西渡過紅海那樣,退出一條路來,供人徒步前

往朝拜,過不多時,海水重返,它又成了海上一座孤島。

Page 4: 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

66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

看海

種方式

67

N

紫的南國薊會一一盛開,或獨立一隅,或成簇綻放,為初春的島嶼添上新妝;五

月來臨,高雅潔白的野百合四處綻放,迎風招展,彷彿宣告著和平安詳的到臨。

總之奪去了不少目光,讓人們暫時忽略了懸崖底下,岩石與海洋的長期爭戰。

當時震懾不已的我,竟會在十幾年後,每天目睹這樣的奇景。東莒的這座犀牛

嶼上沒有修道院,我們穿著雨鞋跨海過去也不是為了朝聖,而是為了一路上的花

蛤、砂蚌、貽貝、藤壺、海膽、海菜,以及各種大大小小說不清名字的螺⋯

紛琳瑯,無法想像小小的一塊地方,就孕育了那麼多采多姿的豐富生態,不管你

有沒有宗教信仰,也得承認確實有一個萬能的造物主,為我們創造這美好一切。

你還可以到懸崖上看海,看波浪在高聳岩石的縫隙之間迴旋,一道道不同形狀

的白色泡沫,似乎是大海對你有話要說;而拍打在礁石上濺起的四射水花,又似

在傾吐強烈的情感⋯

這裡水與岸的關係不再如沙灘的溫柔、如潮間帶的豐厚,而

是對峙的、緊張的。海浪湧起,奮力拍打岩壁,甚至高高跨越,卻又終得散落下來,

像敗兵般緩緩流散,在水中翻攪一番之後,伺機再起,一切重演⋯

幾萬,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年來都上演著這岩石與海浪的戲碼吧!沒有一方放

棄,都始終堅持著;也沒有一方成敗,時光是最好的仲裁。或許有些岩石變了,

碎了,落了,甚至被鑿出深深的凹洞來,但它也總還峙立在那兒,宣示著島嶼恆

常的存在,維護著這個在地圖上都不容易找到、卻一直存在許多人心靈深處的島。

在這個﹁戰場﹂的中間,卻又沒有那麼多的殺伐之氣。四月的時候,由紅而豔

Page 5: 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

68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

看海

種方式

69

N

而從高處看海,最好也不要太久,因為看久了會目眩神馳,會著魔般的忘了自己。

就像浪花洗過礁岩一樣,稍稍做個心靈的洗禮就好。

海的面貌當然不僅於此,你也可以在高高的展望臺上,遠眺無邊大洋,遍數附

近羅列的島嶼;也可以獨坐涼亭,坐擁萬里海疆,讓海風如朝貢般輕輕討好你的肌

膚;或者闖入一個小小的,充滿神祕氣氛的海灣,看涓涓細流由腳下匯入海角,沙

地上滿是亮麗碎石、貝殼和小片彩色的玻璃,原來海也可以用這麼斑斕的方式,與

人相逢。

我還沒說到乘著漁船出海,真正在大海的懷抱裡徜徉呢!我也沒說到靜夜觀海,

看滿天星斗從黝黑的海平線上一一升起。我更沒有跟你提到,那許多人口耳相傳、

卻始終難得一見的﹁藍色的淚珠﹂

,到底是傳說,還是神話?

來吧,到一個島嶼中來擁有大海,不,是被大海擁有,讓純淨的藍與白將你纏繞,

讓海洋的波與濤將你懾服,讓你的心變得跟大海一樣遼闊、無邊、充滿想像⋯

藍色淚珠是馬祖著名的星砂,如非目睹無法想像,欲知一二,可參閱馬祖資訊網。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