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37

Upload: lungteng-lungteng

Post on 28-Mar-2016

24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

DESCRIPTION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搶鮮試閱

TRANSCRIPT

Page 1: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Page 2: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20

天文與曆法2擺 頭 陣

章.節.引.導

學 四 方

重.點.整.理 1 天球與星座1 為了便於描述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將眾星想像成鑲嵌在地球外一個大球上,此一假想的球面稱為天球。

1 以地球自轉軸向北和向南延伸,和天球交會點分別為天球北極和天球南極。北極星之位置在

天球北極附近。

2 將地球赤道面向外延伸,與天球相交的圓即為天球赤道,天球赤道到天球北極和天球南極各

劃分為 90°,是為赤緯。

Page 3: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 21

  天球坐標系,以天球赤道劃分南北天球之赤緯各 90°,以春分點為赤經起始點,劃分為 24時。

3 太陽在天球上運行一年的軌跡稱為黃道。

4 太陽由南向北運動穿越天球赤道時,天球赤道和黃道的交點訂為春分點。

5 由天球北極經春分點到天球南極所構成的經線設定為赤經 0時,由春分點開始,沿天球赤道劃分成 24時,通過夏至點的經線為 6時,餘此類推。

6 赤經和赤緯即構成天球坐標系統,以參宿四為例,其天球坐標標示為 (05h55m10.3053s, + 07°24' 25.426'' )。

2 自古以來,不同的民族發揮其想像力,將天球上的群星劃分出許多區域並賦予名稱,就是所謂的星座。

1 國際天文聯合會統一星座的劃分和名稱,將天球劃分為 88個星座。 2 天球上同一星座內的星星看似相近,但其實並沒有在一起,也無任何演化上的關係,和地球

間的距離可能差異很大。

若設計一個能在嘉義的北回歸線紀念碑附近觀星專用的立體星座儀,將天空中星星的位置呈現在立體星座儀的透明球體上,觀測者只要在立體星座儀內的適當位置,將星星在透明球體上的

位置延伸到天空,即可以找到該星星。所以,下列關於立體星座儀的製作,哪些符合天文學的

原理?(應選四項) A設計時刻環時,將透明球體的 180°圓周區分為 24個時區 B假想觀

測者位於透明球體的球心,觀測者頭頂延伸出去為天頂 C透明球體上所標示赤道和黃道軌跡

線的兩個交會點為冬至和夏至 D依各個星星的天球坐標資料,繪製於透明球體上來代表星星

的位置 E代表地軸的長棍貫穿透明球體的南北極,地軸約與地面夾 23.5° F觀測時先以指

北針訂出觀測地點的約略方位,並將代表地軸的長棍指向北極星方向。 【99學測】

範例 1

答 BDEF解 A天球是將整個圓周 360°劃分為 24小時;C赤道和黃道軌跡線的兩個交會點應為春分點和秋

分點。

關於天球坐標系有三點請務必記得:1 地球自轉軸就是天球的軸,因為天球其實不動是地球在轉動。

2 地球赤道和天球赤道是同一個平面。

3 春分點和秋分點都是黃道和赤道的交叉點,但是春分點是升交點(太陽由南半球升到北半球)。

有 神 助

考.點.分.析

Page 4: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22

下列有關星球距地球遠近的敘述,何者正確? A牛郎星距天頂較遠,故比織女星遠 B牛郎

星距北斗七星較遠,故比織女星遠 C在農曆 7月 7日牛郎星與織女星會一樣遠,因它們已相會而互相靠近 D屬於同一星座的星星,不一定都一樣遠。 【學測】

範例 2

答 D解 星座是星星在天球上的投影,同一星座的恆星並不是都在一起,彼此之間也不一定會有任何關係。

題組:

右圖為天球示意圖,圖中箭號和虛線代表太陽在天球上的運

動的軌跡與方向,請根據此圖回答下列問題。

1 關於實線的圓(和虛線圓相交於甲、丙兩點)的敘述,何者正確?(應選三項) A該圓和地球赤道為同一平面 B該

圓和天球轉軸相交 23.5° C該圓即為天球赤道 D該圓上的

天體在臺灣無法觀測 E該圓上的天體其赤緯為 0°。2 當太陽運行到甲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當日陽光直射

北回歸線 B當日北半球晝夜等長 C當日臺灣地區白天比

黑夜長 D此時應在 9月份。3 若某恆星在天球的位置恰好位於乙處,則臺灣地區若要於午夜 12時看到該星球過中天,最好的時間約在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範例 3

答 1 ACE;2 B;3 D解 1 該實線的圓和天球自轉軸垂直,故為天球赤道,天球赤道和地球赤道都通過地心且垂直於地

球自轉軸,故屬於同一平面,天球坐標以天球赤道為 0°,故本題選ACE。

2 甲處為太陽由南半天進入北半天,為春分點,所以太陽直射赤道,當天白天和黑夜等長,此

時大約為陽曆 3月 21或 22日,故選B。

3 位於乙處的恆星,若太陽運轉到乙處該恆星會在白天出現,若太陽運轉到丁處時為冬至,則乙處的恆星會在晚上出現,且和太陽隔著地球相對,會在午夜 12時出現在中天,故選D。

學 四 方

重.點.整.理 2 恆星的視運動

1 周日運動:由於地球由西向東自轉,造成觀察天上的恆星、太陽、月亮東升西落的現象,稱為

周日運動。

1 地球每小時由西向東轉 15°,造成天體每小時由東向西轉 15°。 2 北極星約在天球北極附近,故整夜觀察幾乎不動。

Page 5: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 23

2 不同緯度所見的星空 1 當我們面向北方觀察,北極星的仰角約等於所在地的緯

度。(原理如右圖)

2 緯度愈低能觀察到的星座愈多,在赤道可以觀察到全天空所有的 88個星座,但在南北極只能看到南半天或北半天的星座。

3 拱極星:觀測者觀察天球北極附近的星球整夜繞著天球

北極旋轉,並不隨周日運動而沒入地平線,緯度愈高的

地區,天球北極的仰角愈大,拱極星的範圍就愈大。若

所在地緯度為 L°,則拱極星的範圍為 90°∼ (90-L)°。 4 北極星其實是眾多拱極星中的一顆,但因為非常接近天球北極,所以看來似乎靜止不動。 5 在赤道地區因為天球北極仰角為 0°,所以,恆星的視運動是垂直地面東升西落。 6 在臺灣地區天球北極仰角為 23.5°,恆星視運動的軌跡約與地平線夾 66.5°角自東方升起。 7 在北極或南極,天球北極或天球南極仰角為 90°(即天頂),恆星視運動的軌跡平行地平面

繞天頂旋轉,即便太陽和月亮都如此(在一天內的觀察)。

  不同緯度所見的恆星視運動,所有運動的軌跡均垂直於天球自轉軸(即地球自轉軸)。

要判斷不同緯度的恆星視運動,可以依循以下幾個步驟,請自行練習看看:1 在地平面上標示觀察者的位置,並畫出天空(天球),標示好東西南北方位。

2 所在地緯度為多少度?標示天球北極(南半球標示天球南極)。

3 畫出天球自轉軸(也是地球自轉軸):將天球北極和觀測者的位置連線。

4 畫出恆星視運動軌跡:由東向西,畫出垂直於天球自轉軸的圓圈。

有 神 助

考.點.分.析

Page 6: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24

3 太陽的視運動 1 太陽是眾多恆星之一,但因距離地球很近,因此每天在天球上視運動的軌跡會略有不同,但

並不容易感受,可是隨著季節變化,累積足夠的差異,不同季節太陽視運動的軌跡會明顯改

變。

2 不同緯度隨著天球北極的仰角變化,太陽的視運動也有所不同,太陽視運動軌跡構成的平面和天球轉軸互相垂直,和地面的夾角相當於該地緯度的餘角,在赤道為垂直於地面,在臺灣

則相交約 66.5°,在南北極為平行於地面。 3 以臺灣為例: 1 夏至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日出的位置為東偏北,

日落位置為西偏北。

2 春、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日出的位置為正東方,

日落位置為正西方。

3 冬至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日出的位置為東偏南,

日落位置為西偏南。

4 周年運動 1 地球一年繞太陽公轉一周,隨著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置

的不同,不同季節所看到的星座群也會不一樣,這樣的

運動稱為周年運動。

2 以地球上的觀測者而言,隨著地球的公轉,太陽投射在天球上的位置也會不同,感覺太陽每年在天球上運行一圈,這一圈的軌跡就是黃道,而太陽在軌跡上行經的十二個星座就是黃道

十二星座(黃道十二宮)。

3 由於地球自轉一天,同時也會公轉約 1°,所以每日觀測同一恆星會提前約 4分鐘到達觀測的定點。

  黃道十二宮示意圖,當地球在春分點(約3月 20日)時,由地球看去太陽約落在雙魚座附近,此季節雙魚座在白天出現,須等半年之後才會出現於秋季的星空中。

  我們的正午 12點是以太陽過當地的子午線為標準,假如第一天A地球上的觀測者在正午時看到太陽和某遙遠恆星在同一直線上,當地球自轉一圈後,該遙遠恆星已經到達子午線,由於地球自轉時同時也公轉了一段距離,所以,此時尚未到達正午,要多轉約 1°(要花 4分鐘),太陽才會再次通過子午線(這時為中午 12時);因此回推,該遙遠恆星到達子午線時間為 11時 56分,亦即每一天恆星比前一天提早 4分鐘到達定點。每過 1個月約提前 2小時。

  臺灣地區不同季節太陽的視運動軌跡示意圖,注意,軌跡所構成的平面都垂直於地球自轉軸,和地平面的夾角則為 66.5°。

Page 7: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 25

有 神 助

考.點.分.析

太陽日與恆星日的差異由於太陽近而恆星遠,某恆星連續兩次過子午線間隔的時間為恆星日,太陽連續兩次過子午線間隔的

時間為太陽日。但由圖可知由於地球公轉的關係,恆星過子午線後,地球再轉1°(正確說法約0.986°)才會觀察到太陽過子午線,這1°地球大概要花約4分鐘,我們24小時的制度為太陽日,因此恆星日約長23小時56分鐘。

在夏至、春分或秋分、冬至當天。太陽白天在天空中的

視運動軌跡如右圖所示,千禧年第一天(公元 2000年1月 1日),清晨的太陽會從哪一方位升起? A東偏

南約 20° B東偏南約 30° C東偏北約 20° D東偏

北約 30° E正東。 【學測】

範例 1

答 A解 由圖形中夏至正午太陽在正天頂可得知該地位於北回歸線,而冬至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日出位置約為東偏南

23.5°。1月 1日太陽由南回歸線逐漸往赤道移動,因此,當天日出應位於圖中冬至和春分之間,故以A東偏南

約 20°最為合理。

許多人都看過夕陽西沉的情景,你可曾留意太陽西沉的方位?右圖是臺灣地區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四天中,太陽在天空中的移動軌跡圖。臺灣冬天和夏

天的落日方位,若只考慮哪一個較為偏南或偏北,則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兩者的落日方位均相同 B

夏天的落日方位比冬天偏南 C冬天的落日方位比夏

天偏南 D因冬天的落日方位每天都不相同,故無法

與夏天比較。 【學測】

範例 2

答 C解 由圖形中的天球北極可以判斷此處位於北半球,北半球夏季時太陽直射赤道以北到北回歸線之間,冬季時則直射赤道以南到南回歸線之間,因此,冬天日落位置比夏天偏南。

請記得兩個數字:1 地球每小時轉15°,恆星每小時在天空中會往西繞天球北極運動15°。

2 恆星每個月會提前2小時到達同一定點。

有 神 助

考.點.分.析

Page 8: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26

在臺灣 12月的某一天,豔陽高照,建華騎機車去某單位,在上午10點左右抵達,預計下午 2點離開。機車停車場如右圖所示,有遮棚,棚高約 2公尺,甲、乙、丙、丁為四個空的停車格。為了避免這一段時間陽光照射,使機車太熱,他應該選擇哪一個停車

格最適當? A甲 B乙 C丙 D丁。 【98學測】

範例 3

答 D解 臺灣位於北半球,12月正午太陽位置偏南,停車場有遮棚,因太陽偏南遮棚之陰影會偏北,丁位置大致上會在陰影下方,故選D。

雅婷到土耳其旅行,特別到木馬屠城記提到的特洛伊城戰爭遺址一遊,發現遺

址外有座仿當時戰爭所用的木馬,且在木馬一側的地面上有磁磚砌成的馬影子

輪廓(示意如右圖,此圖未表示出實際方位)。經查證,夏至中午時木馬的影

子會落在磁磚砌成的輪廓內。已知特洛伊城位於北緯 40.7°,下列哪張示意圖中的虛線最能代表當地夏至的太陽軌跡? 【99學測】

A B C D

範例 4

答 B解 夏至正午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緯 23.5°),所以對在特洛伊城(北緯

40.7°)的人而言,太陽此時應該在天頂以南 (40.7- 23.5)= 17.2°,如右圖。(亦可依照下頁「有神助」進行解題)

右圖為一幅對北方星空的長時間曝光影像。下列有關此圖的解說,哪

三項正確?(必須分別在AB中選一項,CD中選一項,與EF中

選一項。) 【96學測】

選項 周日運動方向 選項 曝光時間 選項 圓弧的中心

A 逆時針旋轉 C 約 2小時多 E 北極星

B 順時針旋轉 D 約 4小時多 F 天(球)北極

範例 5

答 ACF解 面對天球北極恆星的周日運動呈現逆時針方向旋轉(由東向西轉),故選A。地球每小時轉

15°,將圖中星跡弧線兩端和天球北極之圓心相連,所得的圓心角約 30°左右,應拍攝約 2小時多,故選C。北極星只是非常接近天球北極較亮的天體,圓弧中心以天球北極較適當,故選F。

Page 9: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 27

柯南固定在某地觀察日落景象,每一次他都用相機多次曝光後,再將多幅影像疊加起來,形成

一幅日落重複曝光圖。依上述拍攝手法,他在某天拍攝日落景象(左側),經過一段時間後在

原地又拍攝一次,將兩次的日落景象重疊如圖所示,如果日落的軌跡僅向右方移動到照片所示

的位置(右側)。依據此圖,判斷拍攝的地點與日期為何?(應選二項,A、B、C中選一項,

D、E、F、G中選一項。) 【97學測】

選項 地點 選項 日期

A 北半球 D 夏至之後、秋分之前

B 南半球 E 冬至之後、夏至之前

C 赤道 F 秋分之後、冬至之前

G 夏至之後、冬至之前

範例 6

答 AE解 依「有神助」的步驟解題:面對西方(因為是落日),則右手邊為北方,沿太陽運動軌跡作垂直線,開口朝右,所以是北半

球(箭頭所對的方向為天球北極),仰角就是所在地的緯度,

第二天拍攝的軌跡向右邊移動,就是向北移動,太陽由直射南

回歸線(冬至)到直射赤道(春分)再回到北回歸線(夏至)

的過程都是向北運動,故拍攝日期應在冬至之後、夏至之前,

故選AE。

有 神 助

考.點.分.析

由於恆星或太陽的視運動牽涉到良好的空間概念,因此是學測常見的考題,遇到此類問題可以依下列步驟解題:1 觀察者面對東方還是西方?2 定出左右手的方位,如面對西方,右手邊是北方,左手邊是南方,如面對東方則相反。3 題目提供了恆星或太陽的軌跡?還是提供了觀測地點?4 若是提供恆星或太陽的軌跡:則畫一條垂直軌跡的直線,並和地平面相交→該直線代表天球的自轉軸,角度開口朝北則觀測者在北半球,張角為觀測者的緯度。

5 若題目提供的是觀察者的緯度:則以緯度為張角畫一條和地面相交的線(就是地球的自轉軸),北半球仰角朝北,南半球仰角朝南,和自轉軸垂直的方向就是恆星或太陽運動的軌跡,只是太陽軌跡有季節性的移動。

Page 10: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28

學 四 方

重.點.整.理 3 星座盤的使用

1 星座盤的原理與構造 1 根據觀測者當地的緯度,將天空中可以觀察到的星座以天球北極為圓心投影在平面上繪製出

簡單星圖,讓觀測者方便依照日期、時間迅速查閱出可觀察的星座,並能對比到當地的方位

和仰角。

2 內盤的構造: 1 內盤為圓形,圓盤中心為天球北極,並有兩個大圓,以天球北極為圓心的大圓為天球赤道,

另一個圓為太陽在天球上運行的視軌跡—黃道。

2內盤外圍標示月份和日期,中間星盤為一年可見星座的投影。

3 外盤的構造: 1有一近似橢圓的中空視窗,視窗邊界為觀測者四周之地平線。

2 橢圓上標示方位,由於星座盤的使用為由下往上看,因此東西方和地圖(由上往下看)相反。

3 部分星座盤以透明膠片印製地平坐標,方便用「方位」和「仰角」來辨識或描述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

4外盤邊緣標示有時間刻度。

2 星座盤的使用 1 將觀測當天的日期和時間刻度對好,視窗中出現的星座即為當天該時刻天空出現的星座。 2 面向北方,將星座盤的北方朝下,然後將星座盤舉起圖面朝下、北方轉為朝前,這時仰視星

座盤,星座盤的方位和觀察者當地的方位一致。

3 視窗內的星座便可和天空實際的星座對比。 4 隨著時間改變,天空中的恆星會隨地球每小時繞天球北極轉 15°,而星座盤內的星座每轉一

個小時的刻度也會移動 15°。

Page 11: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 29

時刻

面向北方站立星座盤的正確使用方法

  星座盤是由下往上看,因此方位和地圖有所不同。

題組:

右圖為臺灣地區旋轉星座盤(以臺北市緯度 25°N為準)7月 15日子夜 12時星空之部分圖形。夏季夜空,我們常將牛郎(天鷹座 α星)、織女(天琴座 α星)和天津四(天鵝座α星)想像成一個三角形,稱為「夏天大三角」,做為認識星空的基準,依此回答下列各題。

1 當天該時間觀測應如何調整星座盤? A將子夜 12時對準東方 B將子夜 12時對準北方 C將織女星調整到天

頂位置 D將 7月 15日對到時間子夜 12時的刻度。2 圖中哪一顆星在當天最早由地平線升起? A牛郎星 B織女星 C心宿二 D大角星 

E角宿一。

3 當日阿寶若從子夜 12點看到凌晨 3點,發現 A星星的移動方式為何?(每一欄選一項,共選三項)

選項 繞行中心 選項 旋轉方向 選項 旋轉角度

A 繞天頂旋轉 C 順時針 E 15°

B 繞天北極旋轉 D 逆時針 F 30°

G 45°

4 若阿寶一個月之後,想要在天空同一位置看到 B,則他應該在下列何時進行觀察? A 8時 B 10時 C 12時 D凌晨 2時。

範例 1

答 1 D;2 E;3 BDG;4 B解 1 星座盤使用時需將日期和觀測時間的刻度先行對好,即可呈現當日當時所能觀察的星座,故

選D。

2 角宿一最偏西邊,故是最早升起的天體,故選E。

3 天空中天體的視運動在北半球以逆時針方向繞天球北極(北極星在附近)旋轉,每小時約轉15°,3小時轉 45°,故選BDG。

4 每過一個月,恆星約提前 2小時到達定位,需在 10時進行觀察,故選B。

Page 12: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30

小明到新加坡(北緯 1°)當交換學生,夜晚帶著星座盤做星象觀測,發現在臺灣使用的星座盤無法在新加坡使用,為什麼? A全世界沒有任何兩個地點的夜空是一樣的,星座盤的使用有

地域性 B兩地時區不同,需要先換算時間才能使用 C新加坡地區能觀測的星座不如臺灣多 

D緯度不同,所見到星空範圍就不一樣,運動軌跡也不同。

範例 2

答 D解 臺灣位於北緯 23.5°左右,新加坡位於北緯 1°,兩地北極星的仰角不同,能觀測的星空範圍和區域都不一樣,星座盤無法互用,故選D。

學 四 方

重.點.整.理 4 星光的意義

1 視星等

1 希臘天文學家依巴谷 (Hipparchus)把他肉眼所見的一千多顆星分成六等,最亮定為一等星,

次亮的定為二等星,肉眼幾乎無法辨識的則定為六等星。愈亮的星星等級愈小,愈暗的星星

等級愈大。

2 經由近代精確的測量可知 1 等星的亮度是 6 等星亮度的 100倍,故每一星等差約 2.512倍。 3 現代人以依巴谷所定的 1 等星做為基準,發現還有星星更亮,於是訂定「0 等星」,甚至負

等星。

4 恆星看起來愈亮,其星等值就愈小。

2 光度與亮度 1 光度是指恆星的發光強度,以每秒輻射的總能量計算。

2 恆星的光度大小 (L=4πR2σT4)與恆星的表面溫度 (T)和表面積 (R)有關。表面積愈大或表面溫度愈高,光度愈強。

3 亮度是指我們在地球上看到恆星的明亮程度,為了方便起見,天文學上用視星等表示恆星的

亮度。

4 恆星亮度 (B) 和光度 (L) 成正比,而和距離 (d) 平方成反比 (B" Ld2 ),因此看起來比較亮的星

星可能是因為它本來的發光強度就比較大,但也可能它離地球的距離比較近,看起來就比較

亮。

  恆星可視為點光源,當距離變為 2倍,光照到的面積成為 4倍,因此亮度成

為14。

3 光度與絕對星等

1 把每個星星的位置都修正到距離地球 32.6 光年(10 秒差距)的位置上來比較,所得到的星

等就稱為絕對星等。

2 由於距離都相同,因此絕對星等和星球的光度相關,絕對星等數值愈小者,發光能力愈強。

3 太陽視星等為- 26.7 等,絕對星等為+ 4.78 等。

Page 13: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 31

恆星 太陽 天狼星 織女星 北極星 參宿四 天津四

視星等 - 26.7 - 1.47 0.03 1.97 0.58 1.25

絕對星等 4.78 1.42 0.58 - 3.64 - 6.0 - 6.95

距離(光年) — 8.6 25.3 430 640 1400

4 恆星顏色與表面溫度 1 恆星也有不同的顏色,像天狼星呈藍白色,獵戶座的

參宿四則呈現紅色,這是因為星球表面溫度高低的不

同。

2 恆星是發光體,輻射出各種不同波長的電磁波,但輻射出來的能量若在可見光波段以黃色光最多,就會呈

現黃色;若在可見光波段以藍白色光居多,就會呈現

藍白色,溫度愈高輻射出波長較短的電磁波較多。

3 星光顏色代表了星球的表面溫度,藍白色的星體溫度最高,紅色的星體溫度最低,而太陽的表面溫度介於

中間,看起來偏黃色。

恆星的光度與其球狀的「表面積」成正比,並且與其「表面溫度四次方」成正比。已知織女星的絕對星等為 0.0、表面溫度為 10,000 K,太陽的絕對星等為 5.0、表面溫度為 6,000 K。織女星的半徑大約是太陽的幾倍? A 1.2 B 3.6 C 7.7 D 10 E 100。 【101學測】

範例 1

答 B解 絕對星等相差 5 等,光度即相差 100倍,設太陽之半徑為 1,織女星為 R,依題意得知:

(R2×100004):(12×60004)=100:1,可解得 R=3.6。

星等是天文學描述天體亮度的單位,依據星等與亮度的定義,1星等的亮度是 6星等的 100倍;也就是說,亮度每差約 2.512倍,星等則差 1星等。目前已知滿月約為- 12星等,太陽約為 - 26星等,則太陽的亮度大約是滿月的幾倍? A超過 4百萬倍 B1百萬倍 C40萬倍 D25萬倍 E14萬倍。 【96學測】

範例 2

答 C解 星等相差 5 等,亮度比為 100倍,若相差 15 等,則亮度比為 1003= 100萬倍。太陽與滿月星

等相差 14 等,太陽亮度約為滿月的 2.51214= 100萬 /2.512≒ 40萬倍。

有 神 助

考.點.分.析

恆星表面溫度的不同,可比喻為在爐火中鍛燒的鐵塊,當溫度較低時以紅外線為主,肉眼無法辨識,溫度稍高則呈現紅色,溫度更高後轉為橙紅,再來金黃,到了「爐火純青」的時候火焰就顯現炙熱的藍白顏色,這和恆星顏色與溫度的關係極類似。

Page 14: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32

太陽是一顆穩定的恆星,能源主要來自氫融合反應,這類恆星屬於主序星。而另有一類體積約為太陽百萬倍以上的恆星,稱為超巨星。織女星的亮度為 0.01星等,太陽的亮度為- 26星等,

參宿四的平均亮度約為 0.8星等(變星,星等變化範圍為 0.4∼ 1.3)。其中織女星是藍色主序星,太陽是黃色主序星,參宿四是紅色超巨星。天文學家將天體置於 32.6光年處所看到的亮度,稱為「絕對星等」。依據以上資料,判斷下列哪一選項的敘述是正確的? A織女星的表面溫度

最高,太陽的絕對星等數值最小 B太陽的表面溫度最高,織女星的絕對星等數值最小 C參

宿四的表面溫度最高,太陽的絕對星等數值最小 D織女星的表面溫度最高,參宿四的絕對星

等數值最小 E參宿四的表面溫度最高,織女星的絕對星等數值最小。 【96學測】

範例 3

答 D解 先由顏色判斷恆星的表面溫度,藍色溫度較高、紅色溫度較低,故BCE選項均有錯誤;由文

字敘述中得知參宿四是體積約為太陽百萬倍以上的超巨星,恆星的發光強度和表面積、溫度相

關,表面積愈大,溫度愈高,發光強度愈強,故可以推論參宿四的絕對星等數值比太陽要小。

右表為恆星資料,依據表中恆星的顏色、視星

等、絕對星等,判斷哪一顆星與地球的距離大

於 32.6光年?(絕對星等為星星距地球 32.6光年的亮度) A甲恆星 B乙恆星 C丙

恆星 D丁恆星。 【99學測】

恆星 顏色 視星等 絕對星等

甲 黃 4 6乙 藍 8 11丙 紅 7 9丁 白 3 2

範例 4

答 D解 絕對星等是將恆星放置於距離地球 32.6光年處比較。若恆星距離大於 32.6光年,則當移近到

32.6光年處亮度會變大,絕對星等的數值會變小,故選D。

已知甲星與乙星都是造父變星,而且甲星的視星等為 9,乙星的視星等為 14。測得兩星的亮度變化週期相同,表示甲、乙兩星的光度應該相同,則乙星的距離是甲星的幾倍?(提示: M-m= 5- 5×log d,其中M為絕對星等,m為視星等,d為距離;絕對星等與光度密切相關) 

A 0.1 B 1 C 10 D 100 E 1000 倍。 【學測】

範例 5

答 C解 本題有兩種解法 第一: 直接用公式求解,因為甲、乙兩星的光度相同,故假設兩星之絕對星等為M,其視星等

分別為m甲和m乙,距離分別為 d乙和 d甲,則M= (m甲+ 5)- 5×log d甲= 14- 5×log d甲、 M= (m乙+ 5)- 5×log d乙= 19- 5×log d乙,兩式相減 log d乙- log d甲= 1, log(d乙 /d甲 )= 1,故 d乙 /d甲= 10。

第二: 恆星的亮度和光度成正比而和距離平方成反比,由於甲星的星等為 9,乙星的星等為

14,相差 5 等,所以,甲星的亮度為乙星亮度的 100倍,但二者之光度相同,故距離應該相差 d2= 100,d= 10,故乙星為甲星距離的 10倍。

Page 15: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 33

學 四 方

重.點.整.理 5 恆星光譜與赫羅圖

1 光譜 1 光源的輻射強度隨波長的變化,稱為光譜。

2 若某光源具連續光譜(如圖 A),則此光通過氫原子時,氫原子的電子可吸收特定頻率的光子而發生能階躍遷,使原本連續光譜中的特定波長被吸收,如圖 B黑線的部分,形成吸收光

譜。電子也可透過釋放光子降低能階而形成發射光譜(如圖 C)。

3 不同的原子分子成分具有不同的光譜,觀測光譜成為天文學家探究星球或星雲等組成元素的

工具。

2 光譜型 1 不同光譜型的天體具有不同的表面溫度。由高溫到低溫,天體的光譜型可以分為以下數種類

型:O、B、A、F、G、K、M(速記法:Oh, Be A Fine Girl/Guy. Kiss Me!)。 2 較高溫的天體,其光譜強度的峰值出現在較短波處,在可見光中發出較多的藍光,因此看起

來偏藍。反之,較低溫的天體,其光譜強度的峰值會出現在較長波處,故在可見光波段其紅

光的強度會較藍光強,因此顯得較紅。

Page 16: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34

3 恆星光譜分類

恆星顏色 藍色 藍白色 白色 白黃色 黃色 橙色 紅色

光譜型 O B A F G K M

表面溫度 (K) 高於 25,00011,000至25,000

7,500 至11,000

6,000 至7,500

5,000 至6,000

3,500 至5,000

低於 3,500

代表星 參宿一 參宿五 天狼星 老人星 太陽半人馬座

α星心宿二

3 赫羅圖 1 赫羅圖是丹麥天文學家赫茲史普 (Hertzsprung)與美國天文學家羅素 (Russel)各自獨立提出,

以恆星的發光強度為縱坐標,以恆星的光譜型為橫坐標,將天空中所觀測到的天體標示在圖

形中。

  以溫度為橫坐標,光度為縱坐標,將天空中的恆星依次標示在赫羅圖上,發現大部分的恆星聚集在主序帶上,溫度愈高光度愈大,質量也愈大,但因演化速度極快因此停留在主序帶上的時間也很短。

2 主序星:天體分布若在赫羅圖上由左上角至右下角呈帶狀分布的區域,稱為主序星。

1夜晚所看見的大部分恆星都屬於主序星,太陽也是其中之一。

2 愈靠近左上角的主序星表面溫度愈高、質量愈大,但演化速度愈快,壽命(在主序帶上的時間)也愈短。

3 約接近右下角的主序星表面溫度愈低、質量愈小,但演化速度愈慢,壽命(在主序帶上的時間)也愈長。

3 紅巨星:分布在赫羅圖的右上角,此類恆星體積巨大、發光強度強,但因內部核反應的光與

熱傳送到巨大的表面被分散,表面溫度低而發出紅色光,例如天蠍座的心宿二和獵戶座的參

宿四都是紅巨星。

4 白矮星:分布在赫羅圖的左下方,此類恆星體積小、發光強度弱,但表面溫度高而發出藍白

色光,這類恆星密度極高。

Page 17: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 35

天文學家認為星際介質在某些條件下會形成恆星,然後進入稱為「主序星」的穩定期。在演化末期,恆星會膨脹成為紅巨星。質量比太陽大很多的恆星,在最後可能爆炸形成「超新星」事件,

中心質量被壓縮形成中子星或黑洞,但是太陽由於質量較小,所以在演化末期不會自我爆炸而

「屍骨無存」。根據以上敘述推論,下列哪一選項為太陽一生的大致演化歷程? A星際介質

→主序星→紅巨星→白矮星 B星際介質→主序星→紅巨星→白矮星→黑洞 C星際介質→主

序星→紅巨星→白矮星→中子星 D星際介質→主序星→紅巨星→超新星→白矮星 E星際介

質→主序星→紅巨星→超新星→中子星。 【93學測】

範例 1

答 A解 由文章中可以得知恆星會經歷星際介質→主序星→紅巨星的過程,又文章中提到太陽的質量較小,所以在演化末期不會自我爆炸而「屍骨無存」,因此不會形成超新星事件,也不至於演化

成中子星或黑洞,故只能選擇A。

下表是一些天體的基本資料。選出此表中表面溫度最高與最低的天體。(應選二項)【98學測】

選項 A B C D E

星名 天蠍 α 獵戶 β 太陽 海王星 火星

視星等 1.09 0.12 - 26 約 8 - 2~ 2

顏色 紅 藍 黃 藍 紅

範例 2

答 BD解 ABC三顆星為恆星,由顏色判斷B為藍色,故其表面溫度最高;D海王星和E火星為行星,

由和太陽的距離判斷,D海王星距離較遠,故其溫度最低,故選BD。

題組:

右圖為某恆星之光譜(已轉換為黑白):

1 該光譜的形式為 A連續光譜 B發射光譜 C吸收光譜 D折射光譜。

2 根據此一光譜的暗線分析可以提供該天體的何種訊息? A天體大氣的成分 B天體的距離 

C天體的質量 D天體的表面溫度 E天體的大小。

範例 3

答 1 C;2 A解 1 該光譜出現黑線,代表該譜線被吸收,故為吸收光譜。 2 該光譜為恆星發光後穿過其大氣層而被氣體分子吸收的情形,可用於研究該天體大氣的成

分。

Page 18: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36

學 四 方

重.點.整.理 6 太陽系

1 太陽系的形成 1 太陽系最早為一團由氣體和塵埃所組成的星際雲氣。受到重力影響,物質逐漸朝中心收縮,

位能逐漸轉換為熱能,溫度逐漸上升。

2 核心溫度升高到引發核反應,氫原子核融合成氦原子核,原始太陽形成,並發出光和熱。 3 周邊的雲氣進一步凝聚形成行星和其他天體,並繞原始太陽運行。2 太陽系的組成 1 太陽系包括太陽、行星、衛星、矮行星及太陽系小天

體。

2 太陽:主要由氫和氦所構成,為主序星,正進行氫融合反應,並釋放光和熱,其熱膨脹力和向內收縮的重

力穩定維持太陽的大小。

3 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將行星定義為: 1以固定軌道繞行恆星的天體。

2其質量能產生足夠的重力以保持圓球狀。

3能淨空其公轉軌道區域中的其他小天體。

4 太陽系共有八顆符合定義的行星,可以分成兩大類: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 1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的比較

分類 組成 體積 質量 密度 光環 衛星數 和太陽距離

類地行星 岩石質、有金屬核心 小 小 大 無 少 較近

類木行星 以氣體、冰為主 大 大 小 有 多 較遠

2八大行星重要特徵(各行星特徵略看有印象即可,不要背誦)

行星質量

(地球質量)

密度

(g/cm3)體積

(地球體積)

已知

衛星重要特徵

水星 0.05 5.43 0.05 無

1 距離太陽最近2 無大氣和水分3 表面多隕石坑4 日夜溫差極大

金星 0.82 5.24 0.88 無

1 大氣濃厚,大氣壓力約為地球的 90倍2 大氣中約 96% CO2,溫室效應強烈

3 地表溫度高達 460℃以上

地球 1.00 5.52 1.00 1

1 地表平均溫度約 15℃2 水可以同時以氣體、液體、固體三相存在

3 月球為其衛星

有 神 助

考.點.分.析

關於太陽系各行星的個別特徵,不要記憶數字,重點放在金星、地球和火星的大氣有何不同?會造成甚麼影響?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的差異等。

Page 19: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 37

行星質量

(地球質量)

密度

(g/cm3)體積

(地球體積)

已知

衛星重要特徵

火星 0.11 3.94 0.15 2

1 大氣稀薄,大氣壓力約僅地球之 1/1002 大氣中雖然有 95% CO2,但因空氣稀

薄,溫室效應微弱,表面溫度低

3 兩極有冰冠,主要為乾冰組成4 自轉軸傾斜 25°,有四季變化5 地表土壤含大量氧化鐵,故呈現紅色6 地表多河道、峽谷和火山等景觀,顯

示一度有大量液態水存在

木星 317.8 1.33 1316 66

1 質量和體積最大的行星2 大氣主要為氫和氦3 自轉速度快,週期為 10小時4 大紅斑為其表面的大型風暴,300多年前即被人類觀察到

土星 95.2 0.70 763.6 62

1 密度最小的行星2 大氣主要為氫和氦3 具有巨大明顯光環4 自轉速度快,週期約 10.5小時

天王星 14.4 1.30 63.1 27

1 自轉軸傾斜 97.8°,看起來像是躺著在黃道面上自轉,自轉週期為 17小時多

2 大氣主要為氫和氦,但含有 2.3%甲烷,看起來呈淺藍色

海王星 17.2 1.76 57.7 131 自轉週期為 16小時2 大氣主要為氫和氦,但含有少量甲烷,看起來呈青藍色

5 矮行星:若天體質量體積較小、重力不足,無法淨空其軌道區域中物質的天體,則定義為矮行星,例如冥王星、穀神星等。

6 太陽系小天體:包含小行星,其中以散布於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最多,稱為小行星帶,另外

如彗星、流星體等均屬於太陽系小天體,但衛星不包含在內。

7 彗星: 1俗稱掃帚星,是由塵埃及細小的岩石顆粒混雜著水、甲烷及氨等所構成。

2 當彗星靠近太陽時,受陽光照射,使得易揮發物質氣化成為籠罩星核的彗髮。彗髮受到太陽輻射與太陽風的吹拂,形成彗尾。

3當彗星遠離太陽,溫度過低成為冰凍天體。

4短週期彗星來自科伊伯帶,約在海王星軌道之外。

5 長週期彗星被認為來自歐特雲,位於太陽系最邊緣地帶的球殼區域,距離太陽約三萬至數

十萬天文單位。

8 流星:散布在太陽系內的小天體靠近地球時,受到地球引力而進入地球大氣層,因摩擦而產生燃燒現象,稱為流星。

9 隕石:若流星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未完全,燒完而落到地球表面,稱為隕石。

Page 20: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38

題組:在星空中呈現火紅顏色的火星,自古以來便捕獲了人類的目光。在近一百多年來,從火星

運河、火星人等事件,讓火星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甚至美國好萊塢每隔幾年都會為它拍攝一

部相關電影,如《火星任務》、《全面失控》⋯。早在太空時代以前,天文學家便已經測量出

各大行星繞行太陽的週期,並據此推算各行星與太陽的距離。火星約以 1.88年繞行太陽一周。在 2003年 8月,火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成為六萬年來最接近的一次,引起全球科學家與大眾媒體的興趣,民眾也趕赴各天文臺觀賞火星。在 1996年,科學家宣布一顆在南極冰原所發現的火星隕石上,呈現出古微生物化石的跡象。此一發現再度引起全球對火星的熱潮,美國為此多次

發射無人探測太空船,歐洲、日本也隨著發射無人太空船,以進行火星觀測。這些探測活動,

也間接為人類在未來登陸火星而鋪路。美國科幻作家克拉克曾在其膾炙人口的小說中,描述人

類如何在外太空搭建觀測平臺與「太空電梯」,以探測火星。事實上,目前科學家已在設想,

如何在火星上建立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火星的表面重力比地球小,比較容易在火星建造觀測

平臺與太空電梯。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人類登陸火星應是指日可待了。 【93學測】1 2003年 8月火星與地球的距離是數萬年來最接近的一次,右圖為其示意圖(未按實際比例描繪),下列哪一選項是主要的原因? 

A地球與火星同時位於近日點附近 B火星位於遠日點附近,地

球位於近日點附近 C火星位於近日點附近,地球位於遠日點附

近 D火星位於近日點附近,地球位置沒有影響 E地球位於遠

日點附近,火星位置沒有影響。

2 火星繞太陽的運轉週期是 1.88年。依據克卜勒第三定律,試問火星離太陽的距離約是地球離太陽距離的多少倍? A 1.52倍 B 1.88倍 C 2.58倍 D 3.76倍。

(克卜勒第三定律公式 a3

T2= k)

範例 1

答 1 C;2 A解 1 行星繞太陽公轉軌道為橢圓形,而火星軌道在地球之外,因此兩星球要接近,則地球要離太

陽遠而火星要離太陽近,所以當地球在遠日點,而火星在近日點時,二者的距離最接近,故

選C。

2 克卜勒第三定律公式 a3

T2= k, a火3

T火2=

a地3

T地2,

a火a地= ( T火

T地)

23= (1.88)

23,這裡不用計算出來,

因為23小於 1,即可推出答案為A1.52。

Page 21: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 39

右圖為美國太空人實地在月球白天進行表面觀察與拍攝的照片,證實

在月球的白天,天空是黑暗的;但是地球的白天,天空是明亮的。依

據同樣的道理,可以推論當太空人在水星、地球、火星等星球表面活

動,在白天時比較其天空的明暗狀況,合理的是? A水星比火星亮  B水星比地球亮 C火星比水星亮 D火星比地球亮 E水星、火

星、地球會一樣亮。 【100學測】

範例 2

答 C解 月球沒有大氣,白天天空是暗的,地球白天天空非常明亮,由此可推論,星球上天空的明亮程度和大氣有關,水星沒有大氣應和月球一樣是暗的,火星大氣約為地球 1/100,故明亮程度高於水星但暗於地球,故選C。

題組:

假設有一顆與太陽類似的恆星,其中有三顆固態行星在一共同軌道上繞著它運轉,如圖所

示。這三顆行星的質量與大小都與地球差不多,其他基本資料與軌道參數如表所示。為了方便

對照,地球的資料附在表中的最後一列做為參考。依據圖與表,回答下列各題。 【97學測】

自轉週期(小時) 軌道傾角(度) 大氣壓力(大氣壓)

甲行星 42 24 0.001

乙行星 20 12 0.8

丙行星 12 65 1.2

地球 24 23.5 1.0

1 丙行星之極區的緯度範圍為何? A23.5°至 90° B25°至 90° C65°至 90° D67.5°至 90° E該行星沒有極區。

2 甲、乙、丙三行星中,晝夜溫度差別最大與最小的分別是哪一顆行星? A最大的是甲行星,

最小的是乙行星 B最大的是甲行星,最小的是丙行星 C最大的是乙行星,最小的是甲行

星 D最大的是乙行星,最小的是丙行星 E最大的是丙行星,最小的是甲行星 F最大

的是丙行星,最小的是乙行星。

範例 3

答 1 B;2 B解 1 丙行星的軌道傾角為 65°,也就是說太陽可以直射的範圍為南北緯度 65°以內(可以用地球

的傾角去推論),極區是指會發生永晝和永夜的區域,當太陽直射南緯 65°時,北緯 25°至90°的區域為永夜,可以用地球極區去推論,地球極區為 90- 23.5= 66.5°,即 66.5°至 90°的範圍為極區,所以丙行星極區為 90- 65= 25°,即 25°至 90°的範圍為極區。

2 自轉週期愈長,白天接受熱量愈多,夜晚散熱也愈明顯,故晝夜溫差愈大,大氣的濃度愈高愈具有溫度調節性,熱能的變化比較小,由資料得知甲行星的自轉週期最長且大氣稀薄,因

此,晝夜溫差最大,丙行星則晝夜溫差最小,故選B。

Page 22: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40

學 四 方

重.點.整.理 7 宇宙的結構

1 星系 1 夜晚擡頭看天空,可以看到點點繁星,但是經過望遠

鏡放大後,有些還是一個光點,那是我們星系內的恆

星,有些並不是光點,而是有形狀的星系、星雲或是

星團。

2 星系:以重力將恆星、星團、星際雲氣、塵埃和暗物質等組成的大質量系統;是構成宇宙的基本單位,平

均約有百億顆恆星。

3 星系依照外觀來分,可分為下列三大類型:螺旋星系、

橢圓星系和不規則星系。螺旋星系又可分為正型螺旋

星系和棒狀螺旋星系。

4 星系團和星系群:目前所觀察到的宇宙中,星系的分布並不均勻,有時星系間會由於重力束縛而形成群聚

的現象,稱為星系團,典型的星系團約由數千個星系

組成,若只有數十到數百個星系組成的則稱為星系

群。

2 銀河系 1 我們的太陽系所屬的銀河系是

宇宙眾多星系之一,而太陽也

不過是銀河系二千多億顆恆星

中的一顆尋常亮度的發光星體。

2 銀河系是直徑達十萬光年的棒

狀螺旋星系,大致可分為中央

核球、銀盤、銀暈三部分。

3 太陽系位於獵戶座旋臂上,距銀心大約 2萬 8千光年。

4 銀河系中恆星分布並不均勻,在銀河系的中心核球區域的恆

星尤其密集,而在銀河盤面外,

恆星的數量則愈少。

3 星團:有些恆星會受到彼此之間重力的影響而聚集成團,疏散星團分布在銀河盤面附近,年紀

較輕;球狀星團結構分布在銀暈範圍內,年紀較老。

4 星雲:位於銀盤的星際雲氣和塵埃所組成的瀰漫天體叫做星雲,沒有一定形狀、大小。

有 神 助

考.點.分.析

宇宙這一節最重要的觀念是各種天體的尺度,宇宙→星系團→星系→恆星→行星,其中我們的銀河系為一個星系,大小約10萬光年,若我們可以分辨出是一顆恆星、一個星團或星雲,則該恆星、星團、星雲應在本銀河系內,距離我們不會超過10萬光年,其餘更遠的應該都是星系,就會是在我們的銀河系外。

Page 23: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 41

題組:

右圖是一幅使用哈伯望遠鏡拍攝的影像,呈現甲、乙兩個星系

與散布在圖面上的恆星。試根據右圖回答問題。 【93學測】1 下列有關影像中的恆星與甲、乙兩星系的敘述,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恆星分別屬於甲或乙星系 B恆星與甲、乙兩星系

都屬於我們銀河系 C甲、乙兩星系不屬於我們銀河系,而是與我們銀河系差不多的系統  D甲星系屬於我們銀河系,乙星系則不是。

2 下列有關地球與甲、乙兩星系遠近的敘述,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星系比較近,因為所

有星系體積大小都差不多 B甲星系比較近,因為距離愈遠的星系,我們觀測到的體積愈小 

C乙星系比較近,因為距離愈遠的星系,我們觀測到的體積愈小 D無法由圖形得知,需由

其他方法才能判斷星系的距離。

範例 1

答 1 C;2 D解 1 星系是數百億到數千億顆恆星所組成,我們的銀河系也是一樣,但因為我們在銀河系內,所

以,我們看不到整個銀河系的樣貌,但我們可以看到銀河系內的一顆一顆的恆星,對於別的

星系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星系的樣貌,但卻很難分辨組成它的一顆一顆的恆星,星系甲和星系

乙都獨立於我們的銀河系,故選C。

2 我們由地球看去,天空中的天體都是來自不同遠近投影到我們的眼裡,望遠鏡內看到的也一樣,照片是由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得到的結果,無法得知照片中天體的距離,故選D。

圖A、B、C分別是昴宿星團、仙女座大星系M31、天琴星座的影像。下列選項何者正確?(應選二項) A仙女座大星系M31屬於銀河系,是三者中最大的系統 B仙女座大星系M31不屬於銀河系,是三者中最大的系統 C昴宿星團屬於銀河系,是三者中最大的系統 D昴宿星

團不屬於銀河系,是三者中最大的系統 E天琴星座中,肉眼可見的恆星都屬於銀河系 F天

琴星座中,肉眼可見的恆星有些不屬於銀河系。 【97學測】

範例 2

答 BE解 圖B仙女座大星系M31是獨立的星系,並不屬於我們的銀河系,位於銀河系之外。圖A昴宿星團和圖C天琴星座的恆星是星系的組成,我們可以清楚辨識,他們都是本銀河系的一部分,

故選BE。

Page 24: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42

學 四 方

重.點.整.理 8 月相與日月食

1 月相 1 月球本身不發光,但被太陽光照射會有半個球面會反射太陽光,當月球繞地球公轉其位置在

軌道上移動時,地球上的觀察者所能觀察到月亮被陽光照亮的部分比例不一,便會形成各種

月相。

2 農曆初一(圖中1的位置),月亮在地球和太陽中間,由地球看去只看到暗的半面,加上

月球正好在太陽附近,故看不到月亮,此時稱為朔;反之,農曆十五(圖中5的位置),

由地球看去可看到整個亮面,是為滿月,此時稱為望。

  月相是半面被太陽照到的月亮,地球在不同相對位置時會看到被照亮部分的比例不一樣,而形成不同的月相。

有 神 助

考.點.分.析

月相變化雖然是國中教材,卻是學測經常考的題材,判斷月相可以依照下列步驟:1 先確定地球和月球的相關位置。2 依太陽光來的方向畫出月球受光和不受光的半面。3 將地球和月球的球心連線(如圖中1號線),這就是地球上的人對月球的視線。

4 過月球的球心,做地球和月球球心連線的垂直線(如圖形中的2

號線),則該線切割後面對地球的半圓,就是我們所觀測到的月球半圓。

5 依照暗亮的比例判斷月相,例如正好一半,那就是弦月,如果亮區超過一半那就是凸月。6 至於從月亮看地球,也可以比照辦理,先畫出地球的受光面,在地球上對1號線作垂直線,也可以判斷這時從月亮看地球的形狀。

2 日食 1 當太陽、月球和地球連成一直線,且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中間時,由地球上的人看去,月球會

遮住太陽面,則稱為日食。

2 此時為農曆初一(朔),但農曆初一不一定發生日食。 3 由於地球和月球間的距離時近時遠,若地月距離較近(月球看起來較大),則月球能將太陽

盤面完全遮住,形成日全食(如圖 A)。

Page 25: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 43

4 若地月距離較遠(月球看起來較小),則月球無法將太陽盤面完全遮住,會形成日環食。(如圖 B)

  日食的原理(圖中水平粗線代表地球表面)。

3 月食 1 當太陽、月球和地球連成一直線,且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中間時,由地球上的人看去,月球進

入地球的影子,稱為月食。

2 此時為農曆十五(望),但農曆十五不一定發生月食。 3 由於地球的影子很大,不會出現月環食的現象。 4 部分太陽光受到地球大氣層的折射,仍然可能照射到月球表面,這些光線以紅光為主,故月

全食時仍然可以看出古銅色的月亮。

5 日月食的比較

現象 原因 連線順序 農曆日期 可見區域 持續時間 環食與否 觀測設備

日食 太陽被月球遮住 日-月-地 初一 小 短 有需遮光,不

能直接觀測

月食月球進入地球的

影子日-地-月 十五 大 長 無 直接目測

右圖為某天發生日全食時太陽、地球、月球相對位置的示意

圖(未按比例繪製),甲乙丙丁四點分別代表在地球上四個

不同的位置。試問當時住在地球上哪一個位置的人最有可能

觀察到日全食? A甲 B乙 C丙 D丁 E北極。 【94學測】

範例 1

答 B解 月球完全遮蔽太陽盤面時為日全食,所以,人必須進入到月球的本影內,圖中乙處才能進入月球的本影,故選B。

Page 26: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44

發生於 2009年 7月的日食,讓居住於臺灣地區的人有機會觀測到日食發生的經過。試問日食發生的當天晚上最可能觀測到下列哪種月相? 【99學測】A眉月 B弦月 C滿月(望) D新月(朔)

範例 2

答 D解 日食是月球遮住太陽的現象,故月球需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此時為農曆初一,為新月(朔),故選D。

題組:

傍晚天色剛暗時,往西方低空偶見金星與木星雙星拱月的天象,形成微笑的

模樣(如圖,圖片拍攝於臺北)。 【102學測】1 下列相關敘述哪些正確?(應選三項) A該圖的拍攝日期可能為農曆初四 

B該圖的拍攝日期可能為農曆二十六日 C此時三者到地球距離的比較為:

金星>木星>月亮 D此時三者到地球距離的比較為:木星>金星>月亮 E

月亮在圖中的移動方向可能是朝右下方 F月亮在圖中的移動方向可能是朝左

下方。

2 當時月亮仰角約 17°,金星仰角約 19°,木星仰角約 20°。一天後的同一時間在同一地點進行觀察,則下列何者為可能發生的現象? A月亮與金星、木星間

的夾角變大,且之後月亮落於地平面下的時間比前一天早 B三者間的相對位置不變,但是

之後月亮落於地平面下的時間比前一天早 C三者間的相對位置不同,但是之後月亮落於地

平面下的時間與前一天相同 D三者間的相對位置及之後月亮落於地平面下的時間皆不會改

變 E月亮的仰角大於金星和木星的仰角。

範例 3

答 1 ADE;2 E解 1 1 黃昏時該日月亮位於西方天空,太陽剛下山不久,所以月亮和太陽距離不

遠,故為農曆之新月,A選項正確。

2 木星為外行星,金星為內行星,月亮為地球衛星,故三者到地球距離的比較為:木星>金星>月亮,故D選項正確。

3 一天之中天體的運動是為周日運動,會繞地球自轉軸(即天球自轉軸),此照片為臺北拍攝,緯度 25°,先畫出天北極方向,天體運動垂直於天球自轉軸,故可判斷朝右下方。

2 當地球自轉一圈,同時月亮會在公轉軌道上轉動約 1/30圈,約為 360°×1/30=12°,地球要多轉 12°才會又正對月亮,大概約花 50分鐘,所以,每經一天月亮到達同一位置會晚 50分鐘,也就是會偏東約 12°,所以,一天後的同一時間在同一地點進行觀察,月亮的仰角約 29°,而木星和金星在天空位置移動距離不大,故月亮仰角會高於金星和木星的仰角。

Page 27: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 45

在美國登月計畫中,阿波羅太空船上的太空人有許多機會從月球看地球,並且拍下畫面。右圖即為美國登月太空船中的太空人,

在月球上空往地球方向所拍攝的影像,其前景(圖右下角部分)

即為月球表面。在拍攝此圖的同一時刻,我們在地球上看月亮,

看到的是哪一種月相? 【97學測】A   B   C   D   E

範例 4

答 D解 利用我們前面提到判斷月相的方法,但是因為是先知道地球的相,所以步驟要反過來,我們先畫地球,然後畫出陽光的

方向,畫出地球一半被照亮,由於地球是眉狀,所以從月球

所看的半面應該如1線所截出的半面(約 1/4的亮面),垂直1線畫出直線2,這代表月球看地球或地球看月球的視

線,這時再畫上月球,一樣依照陽光畫出被照亮的半面,垂

直2線畫出直線3,代表由地球看去的半面,亮面部分占約 3/4故為凸月,所以選D,可以

試著做做看月球在不同角度看到地球的樣子,會發現二者的相是互補的,當月球是滿月,此時

月球上看不到地球,當月球是眉月,則月球上看到的地球為凸狀。

學 四 方

重.點.整.理 9 曆法

1 一日的定義 1 晝夜交替變化是人類最容易感受的週期性變動。我們

定義太陽連續兩次通過子午線(意指太陽在天空中的

最高位置,也就是正午時的位置)的間隔時間稱做太

陽日,將平均太陽日定義為 24小時。 2 天上任何一顆恆星連續兩次通過子午線的間隔時間,

則稱做恆星日,約為 23小時 56分。(原理請參考恆星視運動)

  恆星日指地球轉 360°,而太陽日地球需轉 361°,約多出 4分鐘。

有 神 助

考.點.分.析

子午線是指由觀測者所在位置的正南方,通過天頂而達正北方所畫出的大圓弧。許多觀測都是以子午線為定位參考坐標。

Page 28: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46

2 一月的定義 1 月球繞地球公轉,有月相盈虧的現象,月相的改變有

規律又容易辨識。

2 陰曆的一個月,是由月相變化中連續兩次朔(或望)的間隔時間來定義,天文學上稱為朔望月,時間長度

約為 29.53日。 3 為了顧及人類生活的方便性,曆法上「一個月」的日

數通常要取整數,所以陰曆的一個月不是 29日就是30日。以朔為初一。

4 月球繞地球公轉 360°的時間為 27.32日(月球連續兩次過子午線的時間),稱為恆星月。

5 因為月球在繞地球公轉一週的同時,地球也同時繞太陽公轉了約 30°(360°÷12月= 30°),因此月球需再繞地球旋轉約 30°後,才能和太陽重新連成一直線(就是達到朔的位置),所以朔望月比恆星月長。

  恆星月是月球繞地球公轉 360°,大約是27.32天,而朔望月則需多轉約 30°,需時約 2天多,故朔望月比恆星月要長。

3 一年的定義 1 「冬至」是指太陽位於天球軌道上最南端的時刻,當天正午的竿影為一年中最長,古代中國

以太陽光竿影長短變化的一個輪迴,亦即兩個冬至相間隔的時間定義為一年。

2 目前陽曆曆法使用回歸年為一年,太陽在黃道上繞行一圈又回到同一位置的時間間隔,例如

從春分點到下一次春分點的時間差,或是冬至點到下一次冬至點的時間差。

4 陽曆、陰曆與農曆 1 現行陽曆,一年一般定義為 365日,稱為平年。由於

一個回歸年有 365.2422日,所以每隔四年會多出約 1日,西元年數後能被 4整除的年,其二月為 29日,稱為閏年,總日數為 366日。

2 每隔 100年又會多 1日,因此令西元年數能被 100整除的年,仍為平年。

3 每隔 400年就會多扣約 1日,西元年數能被 400整除的年又為閏年。

4 陰曆是依月亮的月相週期來編製的曆法。一年有 12個朔望月,總共有 354或 355日。

有 神 助

考.點.分.析

恆星日和太陽日、恆星月和朔望月的差異,產生的原因都差不多,重點是參考坐標是什麼?是以恆星為參考坐標?還是以太陽為參考坐標?分辨清楚就不會混淆。

有 神 助

考.點.分.析

不同的曆法計算一年的日數不太相同,加上月份的日數、閏年的問題往往顯得極為複雜,細微的計算其實不重要,只是要弄清楚制定曆法的根據為何?陽曆是依據太陽的運動,陰曆是依據月相的盈虧,農曆則一年是看太陽的回歸年,一個月是看月相盈虧,再用閏月去調整日期的差異,掌握此一原則便可。

Page 29: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 47

5 農曆計月時採用朔望月,計年時採用回歸年,也就是說,12個朔望月約 354天,和回歸年365天相差約 11天,每 19年相差約 209天,約 7個月,所以農曆便採 19 年置 7 閏月的方式

處理,平均每隔 2∼ 3年便需置 1閏月。 6 我國農曆,以朔望月來計月,配以 24節氣,以方便農事之用。地球運行於兩個相鄰的節氣

之間,相對於太陽圓心的夾角為 15°。24節氣可反映地球在繞日軌道上的實際位置。地球在不同的公轉位置上,因為受到陽光的照射量不同,而有不同的氣候。

題組:

右圖為月球繞地球公轉軌道的示意圖,請依據本圖

回答下列各題。

1 當月球在 c→ d的軌道中間時月相為 A眉月 B上

弦月 C滿月 D下弦月 E凸月。

2 若某日發生月食,則月球公轉的位置應為 A a  B b→ c C c D c→ d E d。

3 以下關於「恆星月」和「朔望月」的比較何者正確? A恆星月比較長 B陰曆是以恆星月為一個月 C月球實際繞地球公轉一圈為恆星月 D

朔望月是指月球繞地球轉 360°的週期。4 一個月的長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陽曆大月 31天,小月 30天,但二月閏年 29天,平年 28天 B陰曆大月 31天,小月 30天 C農曆大月 31天,小月 30天 D陽曆的一個月

稱為朔望月,是由地球上同一地點觀察月相變化的一個週期。

a

b

c

d

範例 1

答 1 E;2 C;3 C;4 A解 1 圖中 c位置為滿月,d位置為下弦月,故 c→ d的軌道中間時月相為凸月。 2 月食發生於農曆十五滿月時,地球在太陽和月亮中間,故選C。

3 恆星月是月球實際繞地球一圈,朔望月是指兩次朔的時間間隔,朔望月比恆星月要長,月球要多繞約 30°,陰曆是以朔望月為一個月,故選C。

4 B陰曆大月 30天,小月 29天;C農曆的月是以陰曆計算的,故大月 30天,小月 29天;D陰曆才是以朔望月做為一個月。

Page 30: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48

題組:人類自古仰觀天文、俯瞰蟲魚鳥獸四時之變以推演制定曆法,讓人們能遵循大自然運行的

法則生活,目前大致上有陽曆、陰曆和陰陽合曆等三種曆法,請回答下列曆法相關的問題。

1 目前的陽曆為了和天體運行相互一致,於是設置了閏年,關於閏年的敘述何者正確?(應選二項) A設置閏年是因地球繞太陽的公轉週期每年都有變動,所以需要調整 B 2000年為閏年 C每四年必定有一次閏年 D 2100年不是閏年 E陽曆閏年那一年農曆也閏年。

2 依據月相盈虧的變化制定陰曆,關於陰曆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由朔到望定為一個月 B

陰曆每月的日期長短不一,是因為月球公轉週期每月都會變動 C一年由 12個朔望月構成 D一年長度為 365.25天,和陽曆的日數一致。

3 我國的農曆為陰陽合曆,一年以太陽的運動為標準和一個月又以月亮的盈虧為標準,是頗為科學的曆法,關於農曆的敘述何者正確? A每年都會有 12個朔望月 B農曆可以辨識月

相,但無法辨識季節 C一年劃分出 24個節氣,是以太陽在天球上的位置定出 D農曆閏

年是指每月會增加為 30或 31天。

範例 2

答 1 BD;2 C;3 C解 1 A設置閏年是因為平年為 365天,但公轉週期每年為 365.2422天,故逢四年大致多一天,

故設置閏年,在二月加 1日;B逢百年不閏,但是逢四百又閏,因此 2000年是閏年;C不

一定四年必定有一次閏年;D 2100年正逢 100年之倍數,故不是閏年;E陽曆閏年和農曆

閏年不一定同一年,故選BD。

2 A由朔到下一個朔定為一個月;B陰曆每月的日期長短不一,是因為朔望月週期為 29.53天,為了取每月為整數日,故有時 30天,有時 29天;D陰曆一年長度為 354天,和陽曆的日數並不一致。

3 A若閏年時一年有 13個月;B農曆可有節氣辨識季節;D農曆閏年是增加一個月,19年共增加 7個閏月,故選C。

民國 99年春分在 3月 21日,秋分在 9月 23日,春分與秋分之間相隔幾天有兩種計算法。第一種是由 3月 21日往後推算,經 4月、5月⋯到 9月 23日,有 186天;第二種計算法則是由 3月21日往前推算,經過 2月、1月,再到前一年的 12月、11月⋯到 9月 23日,共計 179天。地球穩定繞太陽公轉,每年幾乎相同,誤差遠小於 1天;兩種計算法得到的天數相差 7天,其主要理由為何? A在 7月時,地球公轉速率比較慢 B在 7月時,地球自轉速率比較慢 C在

7月時,地球公轉速率比較快 D在 7月時,地球自轉速率比較快 E在 7月時,地球自轉速率、公轉速率都比較快 F在 7月時,地球自轉速率、公轉速率都比較慢。 【100學測】

範例 3

答 A解 地球 7月為遠日點,依據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太陽和地球連線於單位時間掃過相同面積,所以遠日點地球公轉速度較慢,而地球自轉速率並不改變,故選A。

Page 31: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 49

學 四 方

重.點.整.理 10 天文觀測

1 觀測條件 1 從地面觀測星空,除了接收來自天體本身的訊號,還包含大氣的干擾,包括: 1天氣:這是最主要的干擾因素,例如多雲時無法觀測。

2 大氣擾動:大氣的擾動會造成星光的偏折。會使得星光看起來像是在閃動一樣,讓長時間曝光的照片變得模糊。

3光害:人造光源散射到大氣,使得夜空微微發亮,讓星光相對變暗。

4 大氣吸收:大氣會吸收掉部分波長範圍的電磁波,星光穿透的大氣厚度愈大愈嚴重,所以靠近地平線的天體不易觀測。

2 為了將干擾因素降至最低,天文觀測地點以光害少、乾燥、氣流穩定、大氣吸收少等為優先

考量,故以太空或高山上較好。

2 地面觀測與太空觀測 1 電磁波依其波長的長短可以分為: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 射線、伽

瑪射線等,大多數恆星可發出各種電磁波。

2 地球大氣層會吸收大部分的電磁波,只讓可見光、無線電波、一部分的紅外線和紫外線能穿透大氣層而到達地面。

3 地面上的望遠鏡主要可分為光學望遠鏡(觀測可見光)及無線電波望遠鏡(觀測無線電波)。前者易受限於天氣好壞,而後者可穿透雲層,較不受天候的影響。

4 無線電波望遠鏡多利用陣列以提高解析度。 5 太空觀測的優缺點: 1不會受到大氣擾動和光散射的影響。

2無日夜和天氣影響的觀測問題,可以長時間持續觀測,以觀測遙遠的暗星體。

3無大氣吸收電磁波的問題,可以使用不同波段的電磁波觀測不同的天體。

4造價高昂、維修困難。

3 天文望遠鏡的功能 1 使影像更明亮:由集光力決定;望遠鏡的口徑愈大,集光力愈好,集光力和口徑面積成正比(亦

即和口徑半徑平方成正比)。

2 使細節更清晰:由解析度決定;是指其解析出細微影像結構的能力。望遠鏡的口徑愈大,解

析度愈高。

3 將影像放大:由放大率決定;放大率=物鏡焦距/目鏡焦距。物鏡通常為固定的,可更換較

短焦距的目鏡提高放大率,但放大倍率愈大並不會使影像變得更清晰明亮,反而因為放大而

使影像更暗,所以放大倍率需要配合集光力。

4 雙筒望遠鏡的標示形式如:7×50,代表該望遠鏡放大倍率為 7倍,物鏡口徑為 50mm。

Page 32: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50

4 天文望遠鏡的成像原理 1 依光學成像原理可將望遠鏡分為折射式及反射式兩大類型。

2 折射式及反射式望遠鏡的比較

折射式 反射式

光線穿過凸透鏡折射而聚焦成像 光線經由凹面鏡反射而聚焦成像

有色差 無色差

透鏡內部要純淨,大型透鏡研磨困難,製作難度較高 面鏡鏡片品質比較容易控制

透鏡需要厚實鏡筒支撐,否則易變形,重量較重 面鏡位於鏡筒後端支撐完整不易變形,

重量較輕

經久耐用,保養比較容易 每隔數年,鏡面需重新電鍍

口徑愈大製作難度高,價格較高 大口徑製作難度較低,價格相對低廉

小型望遠鏡較常用 大型望遠鏡較常用

天文學家使用各種波段的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例如可見光望遠鏡、無線電波望遠鏡、紅外線望遠鏡⋯等。有些望遠鏡安置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中,有些望遠鏡則安置在地面上。下列哪一選

項中的望遠鏡,一定要安置在太空中運作? A可見光望遠鏡、紅外線望遠鏡 B無線電波望

遠鏡、X射線望遠鏡 C紅外線望遠鏡、伽瑪射線望遠鏡 D X射線望遠鏡、伽瑪射線望遠鏡 E無線電波望遠鏡、紫外線望遠鏡。 【96學測】

範例 1

答 D解 地球的大氣層只能讓可見光、無線電波和一部分紅外線穿透到地面,其餘的電磁波幾乎很難到達地表,所以,X射線望遠鏡和伽瑪射線望遠鏡一定要建置在太空中。

Page 33: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 51

在地面進行天文觀測,所運用的望遠鏡必須選擇特定的電磁波波段,才能夠觀測天體。試選出下列哪些波段是較適合地面天文觀測?(應選二項) A紫外線 B可見光 C紅外線 D

微波 E無線電波。 【94學測】

範例 2

答 BE解 地球的大氣層能讓可見光、無線電波和一部分紅外線穿透到地面,所以,地面天文觀測以光學望遠鏡和無線電波望遠鏡為主。

題組:甲乙丙丁戊各為不同類型的望遠鏡。請依下表回答下列各題:

甲 乙 丙 丁 戊

反射式望遠鏡

口徑:160mm主鏡焦距:1200mm目鏡焦距:12mm

折射式望遠鏡

口徑:90mm主鏡焦距:800mm目鏡焦距:10mm

折射式望遠鏡

口徑:102mm主鏡焦距:1000mm目鏡焦距:5mm

雙筒望遠鏡

7×50雙筒望遠鏡

8×40

1 甲望遠鏡,其集光力約為人眼瞳孔(直徑約 8mm)的多少倍? A 20 B 31.4 C 62.8  D 400 E 1600 倍。

2 若甲乙丙的目鏡均可交換使用,則全部望遠鏡可以提供放大倍率最大為何? A 500 B 350 C 240 D 200 E 100。

3 丁與戊都是雙筒望遠鏡,不考慮鏡片品質,哪一台解析力比較好?原因為何? A丁;因為

其放大倍率 50倍較高 B丁;因為其口徑較大 C戊;因為其放大倍率 8倍較高 D戊;

因為其口徑 8cm較大 E丁;因為將倍率和口徑相乘得到 350比戊的 320要大。

範例 3

答 1 D;2 C;3 B解 1 集光力和面積成正比,所以,甲望遠鏡和人眼瞳孔的面積比為 1602:82= 400:1,故選D。

2 放大倍率=物鏡焦距/目鏡焦距,故找物鏡焦距最大而目鏡焦距最小互相組合,最大倍率為1200/5= 240倍,故選C。

3 丁為放大倍率 7倍,目鏡口徑 50mm的望遠鏡,戊則為放大倍率 8倍,目鏡口徑 40mm的望遠鏡,若不考慮鏡片品質,則解析力取決於口徑大小,丁的口徑較大,解析力應該較高,故

選B。

天文學家常用 X光望遠鏡觀測星系碰撞現象,下列地點中何者最適合架設 X光望遠鏡? A視

野遼闊的高原,如西藏高原 B沒有光害的高山,如夏威夷的毛拉基亞山 C大氣擾動少的沙

漠,如美國新墨西哥州 D環繞地球的軌道上,但在范艾倫輻射帶中 E環繞地球的軌道上,

但在范艾倫輻射帶外。 【101學測】

範例 4

答 E解 地球大氣層會隔絕 X光,使 X光無法穿透地球大氣,因此 X光望遠鏡只能架設在太空中的地球軌道上,范艾倫輻射帶為地球磁場俘獲太陽風中的帶電粒子所形成,具有大量高能量帶電粒子,

衛星宜避開此一區域。

Page 34: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52

展實力模擬試題

概 念題

1∼ 2為題組:1 在同一年中,從夏至到秋分這段時間中,對居住於北半球的觀察者而言,日照時數及日出位置的變化為何? A日照漸長,日出位置漸偏南 B日照漸長,日出位置漸偏北 C日照漸短,

日出位置漸偏南 D日照漸短,日出位置漸偏北。答: C 

2 承上題,在此時間內,太陽在天球上大約運行了多少角度? A 15° B 45° C 90° D 180° 

E 360°。答: C 

3 某地觀察天上恆星周日運動的軌跡如圖所示(箭號代表落下方向),1星為正東方升起正西方落下的恆星,其運動軌跡面和地面

夾 25°角,下列敘述何者正確?(應選三項) A觀測地點位於北

緯 65° B4星為北極星 C4星不會落到地平線下方 D1星

出現在天空時間比3星為短 E恆星有此種周日運動的現象主因

為恆星繞北極星公轉。答: ACD 

4∼ 5為題組:4 在臺北(北緯約 25°)的人觀測北極星如右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應選二項) A+A++C= 90° B此人所見北極星仰角約為

65° C+A=+C D經三小時後此人看到北極星將會旋轉 45° E

當此人到達東京,他觀察北極星的仰角將升高。答: CE 

5 承上題,此人所能觀測的天空範圍為何? A北緯 25°∼ 90° B北

緯 0°∼ 90° C南緯 25°∼北緯 90° D南緯 65°∼北緯 90°。 答: D 

6 太陽的視星等是- 26.8 等,若將太陽推離地球,讓它看起來如同天狼星(視星等- 1.5 等)時,

這時太陽和地球距離約為多少 AU(1AU 等於現在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A10 B102 C105 

D108 E1010。答: C 

7 天蠍座的心宿二與火星都是紅色。有關兩者呈現紅色的成因,下列選項何者較符合科學上的觀點?答: B  【100學測】

心宿二 火星

A 表面溫度 表面溫度

B 表面溫度 表面化學組成

C 表面化學組成 表面溫度

D 表面化學組成 表面化學組成

8 下列何種望遠鏡可架設在大氣層下方,且不受到晝夜和天氣之影響均可進行觀測? A X射線望遠鏡 B反射式望遠鏡 C折射式望遠鏡 D紫外線望遠鏡 E無線電波望遠鏡。

答: E 

1 對北半球的觀察者而言,夏至太陽達到最北,白天最長黑夜最短,過了夏至太陽開始偏南升起,日照也漸短,故選C。

2 太陽由夏至點運動到秋分點正好 1/4圓,為 90°,故選C。

3 由1星運動軌跡面和地面夾 25°角,該平面和地球自轉軸(指向北極星)又互相垂直,判斷3星為北極星,其仰角為 65°,又4星的周日視運動繞北極星(3星)旋轉,不會落到地平線下方,故選ACD。此外,恆星的周日運動是因地球自轉所造成。

4 +A= 25°,北極星仰角為+C,因為北極星仰角即為所在地之緯度,故+C=25°。又東京之緯度比臺北高,所以東京所見北極星的仰角將更高,故選CE。

5 臺北緯度約 25°,則在南緯 65°~南緯 90°的天體將永遠在地平線下運動,故臺北可見的星空為南緯 65°~北緯 90°的範圍。

6 太陽由- 26.8星等變成- 1.5星等,相差約 25星等,每差 5個星等亮度差 100倍,所以太陽亮度變成 1/1005。而亮度和距離平方成反比,若距離變成 d個 AU,則 1/d2=1/1005,d2= 1010,d= 105AU。

7 心宿二是恆星,發出紅色光代表表面溫度較低,火星是行星,本身不發光,但因火星土壤富含氧化鐵,因此反射太陽光波長以紅色光為主,故選B。

8 地球的大氣層只能讓可見光、無線電波和一部分紅外線穿透到地面,所以,地面天文觀測以光學望遠鏡和無線電波望遠鏡為主,其中無線電波可穿透雲層也不受陽光影響,故選E。

Page 35: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 53

9∼ 10為題組: 【92學測】9 住臺灣嘉義北緯 23.5°的小明,某天夜晚在住家附近進行星象觀測。他看見 X星與北極星在天空張開角度(即由上述兩星視線構成的夾角)屬於下列哪一種情形時,X星的周日運動永遠都在地平線上進行? A小於 23.5° B介於 23.6°和 50° C介於 51°和 89° D等於 90°。

答: A 

0 承上題,若小明改天至赤道進行星象觀測,他所見到眾多星星移動軌跡所構成的圓面,都與地平面夾有多少角度? A 0°(與水平面平行) B 23.5° C 66.5° D 90°(與水平面垂直)。

答: D 

q 持續觀測下列天體,哪一個的天球坐標每年會有明顯改變? A天狼星 B參宿四 C仙女座

星系 D NGC1300星系 E海王星。答: E 

12∼ 14為題組:下圖Q∼T為某日夜間在臺中(北緯 24°)面對不同方向長時間曝光拍攝星球運動的軌跡圖

(該圖為示意圖,軌跡長度不標準)。

A  B  C  D

w A圖代表拍攝方向為何?恆星運動方向為何? A面向東方,恆星向 a運動 B面向東方,恆

星向 b運動 C面向西方,恆星向 a運動 D面向西方,恆星向 b運動 E面向南方,恆星向

b運動。答: B 

e 關於B圖,以下敘述何者正確?(應選三項) A恆星運動呈逆時針方向 B圓心約為北極

星 C部分天體整天都不會西沉到地平線下 D每小時星跡移動的角度約為 30° E由照片中

判斷其中可能有類地行星。答: ABC 

r 拍攝C圖時發現應該有些天體會在地平線下,關於C圖,以下敘述何者正確?(應選二項) A在地平線下運動的天體在某些季節還是可以看到 B這些天體的天球緯度都高於南緯 24° C照片中軌跡所構成的圓心約在地平線下俯角 24° D該照片為向北拍攝 E恆星運動的方向

為向 d運動。答: CE 

t 下圖左為甲乙丙丁四顆恆星各種電磁波輻射強度分布圖,下圖右為電磁波波長種類及大氣對各種電磁波的吸收率,如果想要觀測甲星,觀測儀器最好架設在哪裡?為什麼? A高山上,主

要輻射紫外線 B地面,使用無線電波觀測 C地面,用折射式望遠鏡觀測 D太空中,使用

紫外線望遠鏡觀測 E高山上,使用反射式望遠鏡觀測。答: D 

9 由於北極星位於天球北極附近,所以北極星的仰角等於觀測者所在的緯度。小明位於北緯 23.5°,故北極星位於北方仰角 23.5°,天體由地球看去都繞北極星旋轉,X星的周日運動若都在地平線上(亦即 X星為拱極星),則 X星和北極星的張角應小於 23.5°,故選A。

0 赤道的緯度為 0°,則該處所見北極星仰角為 0°,所有天體的周日運動都是垂直於地平面,故選D。

q 天空中恆星或星系距離我們都很遠,在有生之年我們不易看出其運動的變化,故天球坐標不容易改變,行星則因繞太陽公轉,在天球上的位置會不斷改變,海王星為行星,故選E。

w 可先由軌跡畫一條垂直線,和地面形成的夾角開口朝北,故左邊為北側,所以此圖面對東方。恆星是由東升起的,故朝 b方向,故選B。

e 由圖形成同心圓可以判斷這是朝北觀測,恆星呈逆時針繞天球北極,每小時轉 15°,靠近北極星24°張角的恆星為拱極星,不會落到地平線下,其中由北極星仰角為 24°判斷,該照片不可能拍攝到黃道,故不會有行星被拍攝進去,故選ABC。

r 2圖應是向南拍攝,天球南極在地平線下 24°的位置,故C正確。和天球南極張角在24°以內(天球緯度大於 66°)的天體在臺中都觀測不到,故ABD均錯誤,因為向南拍攝,故右手邊為西邊,所以恆星向 d運動,故選CE。

t 甲星的最強輻射約小於 2000埃,約在紫外線範圍,地球大氣層會吸收紫外線,所以紫外線望遠鏡需架設在太空中,故選D。

Page 36: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54

y 哈伯太空望遠鏡,口徑只有 2.4公尺,比許多地面的光學望遠鏡小很多,但是卻能拍攝到解析度更高的天文照片,主因是 A它是以 X射線為主要觀測波段 B鏡片製作精良,集光力強大 

C無大氣擾動,解析力較高 D在太空中可以放大的倍率比地面高出許多。答: C 

u 下列標示為「絕對星等」,則何者由地球上觀察最亮? A- 1 B+ 5 C- 8.7 D不一定。

答: D 

綜 合題 / 科學推理題

18∼ 19為題組:i 右圖為氫原子之電子在不同能階躍遷時所吸收的波長示意圖,可見光的波長約在 380∼ 750nm。分析太陽光譜時常有部分暗線出現,若氫原子電子由 n= 2躍遷到 n= 6時,則暗線會出現在光譜的哪一區? A紅外線區 B紅光區 C黃光區 D綠

光區 E紫光區。答: E o 太陽以氫氣最多,當氫原子能階以下列哪種變化,所釋出之電磁波對人體危害程度最嚴重? A n=6→ n= 3 B n= 6→ n= 2 C n= 5→ n= 2 

D n= 5→ n= 1 E n= 4→ n= 3。答: D 

20∼ 24為題組:已知 7月 6日晚上 7點時的部分星象如圖所示,其中M86為一

橢圓星系,M17為明亮的發射星雲:p 下列哪一顆星在 7月 6日這一天晚上(至 7月 7日清晨)在天空出現的時間最長,可觀測最久? A南門二 B河鼓二 C北

河三 D角宿一。答: B 

a 7月 6日晚上 7點大角星大約在子午線上,則 9月 6日晚上 7點大約在 A子午線上 B西方地平線 C子午線偏西 30° D

子午線偏西 60°。答: D 

s 承上題,想要在晚上 9點看到大角星在子午線上,則下列哪一個日期最適當? A 5月 6日 

B 6月 6日 C 8月 6日 D 9月 6日。答: B 

d 下列哪一個天體距離地球最遠? A M86 B北極星 C南門二 D心宿二 E M17。 答: A 

f 心宿二為紅色,角宿二看起來有一點藍色,由此一資料可以推論得到哪一個結果? A前者光

度較強 B前者距離較近 C後者表面溫度較高 D後者壽命較長。答: C 

25∼ 32為題組:3月 20日晚上 9點,仰望蒼穹,天地何其浩瀚,人類何其渺小,一切的紛紛擾擾又是何其愚昧,

在子午線偏東方約 30°的地方 X星散發一股青白色光芒,而在天頂附近的 Y星則散發紅光,南邊天空的Z星則是淺淺的橘色。星星也擁有自己的色彩,仔細看每一顆星的光芒都有些不同,但是它

們只是站在自己的天空一角默默地看著人世間,這時天邊劃過一條亮光,偶而掠過的流星雖然只有

短暫的交會,卻也激起心中無限的驚喜。

y 哈伯太空望遠鏡因在太空中,無大氣擾動,也無大氣吸收問題,解析力提高不少,故選C。

u 絕對星等代表一顆恆星的實際發光強度,但是由地球觀察亮不亮,還取決於距離的因素,故單從絕對星等無法判斷看起來亮不亮,故選D。

i 電子由 n= 2躍遷到 n= 6時需要吸收的波長為 410nm,應該落在紫光的範圍,故選E。

o 波長愈短能量愈高對人體的危害愈大,其中以n=5→ n= 1輻射的波長為 95nm,屬紫外線波段,故選D。

p 此時為晚上 7點,由星座盤得知河鼓二在東邊剛升起(甲為東邊),因此該晚可觀察時間最長,故選B。

a 每過一個月恆星會提前 2小時到定點,經過2個月會提前 4小時,而每小時會轉 15°,故9月 6日晚上 7點應偏西 60°,故選D。

s 由題意知 7月 6日晚上 7點大角星大約在子午線上,若要在晚上9點看到大角星在子午線上,就是延後2小時,則月份應提前一個月約在 6月 6日,故選B。

d M86為星系,M17為星雲,其餘皆為恆星。除M86外,星雲、恆星均在本銀河系內,故M86距離最遠。

f 恆星的顏色代表其表面溫度,藍色的表面溫度較高,故選C。

Page 37: 【稱霸】高中地球科學學測總複習講義

第 2單元 天文與曆法 55

X星距離地球有 1600光年,天啊!我有點難以相信我正在看 1600年前的它,它是一顆 0等星,比起 Y星的 2 等星亮了許多,這些點點星光有些可能不止是一顆恆星,有可能是數百億顆或千億

顆恆星組成的星系,太陽系對我們來說已經是難以想像的大了,卡西尼號太空船要飛 7年才到達土星,而我們的太陽竟然只是銀河系千億顆恆星之一,那宇宙之大就更難想像了。前幾天美國太空總

署說看到了 130億光年遠的天體,這是我們目前可以確認宇宙至少有這麼大了。不知不覺已經 11點了,X星也升得更高了,看起來似乎不像先前閃爍得那麼厲害,西邊的天

空有些星星已經西落,氣溫愈來愈低還有一點寒意,突然想起杜牧的詩「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

牛織女星」。

g 「晚上 11點 X星也升得更高了」請問在觀察期間 X星約移動多少角度? A 15° B 30° 

C 45° D 90°。答: B 

h X、Y、Z均為恆星,則X、Y、Z三顆星的表面溫度何者最低? A X B Y C Z D無法分別。

答: B 

j 下列哪一個時間可以看到 X星在子午線上?(應選二項) A 3月 20日晚上 10點 B 3月 20日晚上 11點 C 4月 20日晚上 9點 D 4月 20日晚上 10點 E 5月 20日晚上 9點。

答: BC 

k 以下哪一個天體離我們最近? A X星 B當晚的流星 C仙女星系 D織女星 E土星。

答: B 

l 「美國太空總署說看到了 130億光年遠的天體」這句話意味著 A宇宙至少有 130億年的歷史 B這個天體應該是一顆巨大的恆星 C這個天體以光速在遠離我們 D這個天體應該是個黑

洞。答: A ; 作者當晚想起杜牧的詩「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牽牛織女是夏天夜空的星體,請問當天晚上可以看到嗎? A不行,這時是春天 B可以,不過要在早一點天剛黑的時候 

C可以,不過最好在下半夜 D不行,因為已經落到地平線下方了。答: C 

z X星比 Y星亮多少倍? A 2 B 2.5 C 4 D 6.25 倍。答: D 

x 「X星也升得更高了,看起來似乎不像先前閃爍得那麼厲害」原因是 A大氣愈晚愈穩定 

B X星愈來愈接近地球 C X星是一顆變星 D愈遠離地平線,大氣愈穩定。答: D 

33∼ 34為題組:史書上有許多關於日、月食的紀錄,例如:

1 《南齊書.天文上》紀錄,齊東昏侯永元元年八月己未(西元 499年 9月 6日):「月食盡,色皆赤」。

2 《元史.天文一》紀錄,元世祖至元 29年正月甲午朔(西元 1292年 1月 21日):日有食之,有物件侵入日中,不能既,日體如金環然,左右有珥,上有抱氣。

請根據以上紀錄回答下列問題。

c 《南齊書》月食盡,色皆赤。顯然當天發生月全食,但為何又說:「色皆赤」其意義下列何者正確? A月食結束,地面呈現一片紅光 B月全食,太陽光經過地球大氣層折射以紅色光為主,故月

面呈赤紅色 C當月食結束後,又看到火星顯現出來 D月食時古人認為不吉利,每個人臉上

塗滿硃砂驅趕天狗。答: B 

v 根據第二項《元史》的記載,你認為西元 1292年 1月 21日當天發生的是 A僅日偏食 B日

全食 C日環食 D由「有物件侵入日中,不能既」推論應是大型黑子出現。答: C 

g 由 9點到 11點經過 2小時,恆星運轉 30°,故選B。h 由顏色判斷表面溫度,X星為青白色,Y星散發紅光,Z星為橘色,Y星表面溫度最低,故選B。

j 3月 20日要看到 X星在子午線上約在 11點,故 4月 20日會提前 2小時為 9點鐘,故選BC。

k 流星是進入大氣層而燃燒,離我們最近,故選B。l 我們看到了 130億光年遠的天體,表示這個天體的光已經走了 130億年才被我們看到,可以推論宇宙至少有 130億年的歷史,故選A。

; 由恆星每經過一個月會提前 2小時升起,當然也會提前 2小時西沉,由此推論春天的星座到夏季時會逐漸移到西方,所以,夏季星座應在春季星座的東方,故春季時到下半夜可以看見夏季星座升起,故選C。

z 每一星等亮度相差 2.5倍,X星為 0 等星,Y星為 2 等星,相差 2.52= 6.25倍,故選D。

x 愈靠近地平線,大氣擾動愈厲害。天體的仰角愈高,受到影響就愈少,故選D。

c 月全食是月亮進入地球的影子,此時太陽光一部分從地球大氣層穿過,紅色光波長較長,通過大氣時被散射的情形較少,會穿過大氣層折射到月面,月面呈赤紅色,故選B。

v 由史料紀錄「日體如金環然,左右有珥,上有抱氣」應是日環食,並可看到日珥和日冕噴發(抱氣),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