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亞伯拉罕紀畧

10

Upload: cclm-tw

Post on 29-Mar-2016

23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經典文庫之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之第二波主打:知名漢學家理雅各(James Legge)之中文小說《亞伯拉罕紀畧》,改編自舊約聖經創世記。

TRANSCRIPT

Page 1: 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亞伯拉罕紀畧
Page 2: 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亞伯拉罕紀畧
Page 3: 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亞伯拉罕紀畧
Page 4: 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亞伯拉罕紀畧

亞伯拉罕紀*

亞伯拉罕紀序 1

每見小說[稗]官之過半,不是傳訛,便是說怪;將無

作有,造假為真,以變幻為奇文,以淫詞為趣味,使讀者悅目

移神,傾心喪志。一旦失其所守,豈不痛哉?是無益而反有害

於世也。

此紀雖似小說之體,實非小說之流。蓋非無是事而憑空描

形畫影,亦非因是事而任意插葉添花,乃據事直陳,不敢稍有

加減於其間;況本載諸聖經,先聖摩西感於聖神所述,以為後

世勸者。茲由聖經采出,倣小說之體,編為小卷,莫非因我

世人,每檢聖經則厭其繁,一展卷即忽忽欲睡,惟於小說官

則觀之不倦、披之不釋。故倣其體,欲人喜讀,而獲其益,亦

勸世之婆心耳;實與小說大相懸絕也,讀者幸勿視為小說而忽

之焉!是為序。

2

咸豐七年仲夏穀日英華書院

司事人 題

* 據同治元年 香港英華書院印行之版本(大英圖書館館藏)進行編輯。

1 「伯」,原版本作「百」,應為誤植。此外,原版本遺漏了「 」字。

,「略」的異體字。

2 ,「時」的異體字。

Page 5: 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亞伯拉罕紀畧

亞伯拉罕紀3

第一回 凜遵帝命離鄉族 為救兄兒起甲兵 4

詩曰:

人性陵夷負帝恩,尊崇偶像媚邪神。5

帝天罔替慈悲念,救道中興召選民。6

話說,夏朝帝芒之時,7 泰西有亞伯拉罕者,篤信莫及之人

也,娶妻撒拉氏。罕父提拉原為加勒氐地之耳邑人,8 生三子,

長曰哈蘭,仲曰拿鶴,季即亞伯拉罕。9 哈蘭早死,遺下孤兒,

亞伯拉罕紀

3 原版本遺漏了「 」字。

4 改編自創世記十一章 節至十五章 節。

5 陵夷,由盛到衰、衰落;《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始未嘗不欲固

其根本,而枝葉稍陵夷衰微也。」

6 帝天,上天、上帝;《聊齋志異•王六郎》:「前一念惻隱,果達帝

天。」罔替,不更替、不廢除;《清史稿•穆宗紀一》:「[僧格林沁]

得旨嘉獎,仍以親王世襲罔替。」

7 帝芒,中國夏朝帝王名,在位時間約為西元前一九九一年至前一九七四

年。《史記•夏本紀》:「帝槐崩,子帝芒立。」

8 提拉,和合本譯作「他拉」。加勒氐地之耳邑,和合本譯作「迦勒底的吾

珥」。

9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為序。長子稱伯,次子稱仲,幼子稱

叔、稱季。《儀禮•士冠禮》:「伯某甫,仲叔季,惟其所當。」鄭玄

注:「伯仲叔季,長幼之稱。」

Page 6: 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亞伯拉罕紀畧

名曰羅得。哈蘭死後,提拉 [攜]罕及得徙居哈蘭邑,卒彼,

壽二百有五歲。

先是上帝曾謂罕曰:「離爾鄉族,出爾父家,往吾將示爾

之地。吾必使爾成一大國,錫[賜]福爾,10 昌熾爾名,11 令

爾福被人。祝爾者,吾亦祝之;咒爾者,吾亦咒之。地上萬族

將藉爾而獲福也。」至是,罕遵帝命而往,年已七十有五,乃

攜妻撒拉氏、姪羅得,及在哈蘭所置之畜產人物,盡以偕行,

向迦南地去。既至,經行內地,直就西金邑之摩哩原;12 此處

一望平陽,迦南土人遍居其地。時上主即上帝,現與罕曰:「此

迦南地,吾將賜與爾裔。」罕即是處建壇以事上帝。後由是處

遷往伯利東山,張幕而居;地際兩邑之間,伯利在西,奚邑在

東,13 亦建壇於彼,以籲上主之名。由此復徙而南。

適地大荒,遂往埃及暫寓,以避其災。埃及國名,距迦南

千有餘里。將近入境,謂其妻曰:「吾觀汝美貌超群,埃及人

見之,必曰:『此其妻也。』故將殺我而存爾。今與爾約,但

言爾為我妹,則我因爾而安,亦因爾而生矣。」妻諾。既至,

國人見之,果羨其婦之美。王臣有見之者,頌之於王,王命取

婦入宮。因婦故,善待罕,以牛、羊、駱駝、婢僕,及牝牡之

驢賜之。14 上主怒,降大災於王及其宮中,因取罕妻故也。王

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

10 錫,通「賜」,賜與、賜下。[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經典多

假『錫』為『賜』字。凡言『錫』予者,即『賜』之假借也。」

11 昌熾,興旺、昌盛;《詩經•魯頌•閟宮》:「俾爾昌而熾,俾爾壽而

富。」

12 西金邑之摩哩原,和合本譯作「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

13 伯利,和合本譯作「伯特利」;奚,和合本譯作「艾」。

14 牝牡,走獸的雌性與雄性;[西漢]褚少孫增補,《史記•龜策傳》:

「禽獸有牝牡,置之山原;鳥有雌雄,布之林澤。」

Page 7: 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亞伯拉罕紀畧

悟,召罕進宮,謂曰:「何待寡人若此?胡不直言其為爾妻,

而曰:『其為我妹』,使寡人取之,幾致辱為妃后耶?今爾妻

原在,可領之去。」遂降旨曉喻其事,國人爭送之,使帶妻及

所有而去。

罕出埃及境,挈妻及所有,往向南方。羅得從之,復由南

方起程,回至伯利及奚之中山,昔曾張幕建壇之處,仍於其壇

籲禱上帝。時罕家已巨富,廣有金銀,又多牲口;羅得亦然,

牛羊之,張布之幕,遍滿其地;況有土人二種,原居是地,

以故叔姪不得仍舊同居。兩家牧豎互相爭執,15 罕謂得曰:「爾

我情屬叔姪,不可雀角,16 二家牧豎,亦不可爭執。今地俱在

爾前,任爾自擇。倘爾往左,我則往右;爾右,則我左,豈不

美哉?」得乃舉目四望,見約但河傍一帶平原,周圍潤澤,若

主之樂園,又如埃及之地。是時所多馬、蛾摩拉二邑尚存,主

未滅之,故東行以取約旦之原,於是叔姪析居。17 罕居迦南地,

得居平原之邑,近所多馬而張幕焉。殊不知其邑之人,作惡不

已,在上帝前大為有罪,所以後有滅亡之禍。

羅得去後,主謂罕曰:「今舉爾目,東西南北,四方眺望,

而所見之地,吾將盡以與爾,並與爾裔,以為永業;又使爾裔

多如地塵,能算地塵之數,方能算爾子孫之數。爾且起,橫直

遍行是地,我必以之賜爾。」罕遂移幕至希伯崙邑,居於慢哩

之原,在彼建壇以事上帝。

亞伯拉罕紀

15 牧豎,牧牛羊的童子,牧童;[宋]陸游,《識媿》:「幾年羸疾臥家

山,牧豎樵夫日往還。」

16 雀角,爭吵、獄訟,亦作「雀角鼠牙」,雀、鼠,比喻強暴者;《聊齋誌

異•冤獄》:「偶因鵝鴨之爭,致起雀角之忿。」

17 析居,分別居住、分家;[宋]範正敏,《遯齋閑覽•娶婦離間友愛》:

「季怒,遂逼其兄析居,而孝友衰焉。」

Page 8: 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亞伯拉罕紀畧

時值列王爭戰,示拿王暗喇非、以拉撒王亞 、以蘭王其

大老馬、列邦王提達,18 合兵一處,會擊所多馬王庇喇、蛾摩

拉王庇沙、押馬王示納、西編王示米別及鎖耳王某。19 四王以

攻五王,戰於西亭谷,即今鹽海之地。初是所多馬等五王臣事

以蘭王其大老馬凡十二年,至十三年叛,是故老馬會同所屬三

王進擊之。20 五王知其將至,亦率兵往迎,遇於西亭谷。兩軍

渾戰一 [場],五王敗走。不料其谷多有石油坑,所多馬、

蛾摩拉二王陷於坑中,餘則踰山而逃,四王就領得勝之兵,直

抵所多馬、蛾摩拉,將其金帛輜重盡掠而歸。21 罕姪羅得因居

所多馬,亦為所擄,人物俱失。

有逃脫者來慢哩之原報罕,罕聞姪擄,即點家生之僕素習

武事者三百一十八人,授之兵甲以追敵軍。22 其友慢哩、23 以

實各、安尼與罕同盟,既聞是事,亦來相助。此三人原是兄弟,

亞摩利人也。追至但邑,乃與三友分兵,自領己僕,連夜進擊,

敵人奔潰,乘勢追襲,24 直至大馬色左之何巴邑,遂獲全勝;

被擄之輜重男女及羅得人物,盡數奪回,於是奏凱而歸。

所多馬王聞知,親出迎接,遇於沙非谷。時有撒冷之王麥

基洗德,亦 餅酒出迎。原來此王乃至尊上帝之祭司,25 故見

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

18 此處遵照委辦譯本,將希伯來文 guim 譯作「列邦」,英王欽定本 King

James Version 譯作 ,和合本則音譯作「戈印」。

19 鎖耳王某,委辦譯本標示此王名為「庇拉」。

20 此處略去諸王戰爭的小節,見創世記十四章 至 節。

21 輜重,行軍時由運輸部隊搬運的軍械、糧草、被服等物資;《孫子•軍

爭》:「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

22 委辦譯本沒有「授之兵甲」一句。

23 「哩」原版本作「理」,與他處不一致,疑為誤植。

24 「連夜進擊,敵人奔潰,乘勢追襲」,委辦譯本只有「乘夜進擊」。

25 至尊上帝,希伯來文為 El Elyon 。委辦譯本、和合本

皆譯作「至高上帝」(創世記十四章 節)。

Page 9: 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亞伯拉罕紀畧

罕便祝之曰:「福哉亞伯拉罕,天地主至尊上帝之僕也!福哉

至尊上帝,其使敵人遭爾手也!」罕將所獲什一輸之,26 以酬

其德。所多馬王謂罕曰:「以人歸我,物則爾取。」罕曰:「我

已舉手向天地之主、至尊之上帝,除僕從所食外,斷不取王之

物,即一線一帶,27 亦不可受,免王稱說,謂:『己富罕!』

至若從事之人,安尼、以實各、慢哩,任其自取當得之分可

也。」王從之。

此後,上主有言默示罕曰:「亞伯拉罕勿懼,吾乃爾之

牌,爾之極賞。」28 罕曰:「大主上帝將何以賜我乎?我 無

子,現督我家事者,是此大馬色人以利亞薩,29 主不賜我子嗣,

則產於我家者,將為我嗣矣。」

未知上帝如何應他,且看下回分解。

評曰

觀「地上萬族將藉爾而獲福」之言,則知上帝早二千餘年,

已許耶穌降世以救萬民,將由亞伯拉罕之裔而出矣。罕聞帝召,

雖未知往何地,遂遵命而出,離其鄉族,及至迦南,偏處皆是

土人所居,而己實無尺寸之業,30 且年七十已往,尚無子息,31

亞伯拉罕紀

26 什一,十分之一;《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

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

27 一線一帶,委辦譯本作「一絲縷、一履帶」(創世記十四章 節)。

28 牌,盾牌,比喻保護。

29 以利亞薩,和合本譯作「以利以謝」。

30 尺寸,數量少許、面積窄小之意;[宋]蘇洵,《六國論》:「思厥先祖

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31 子息,子女;《儒林外史》第十回:「況且弟年將五十,又無子息。」

Page 10: 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亞伯拉罕紀畧

上帝謂以迦南全地賜他,及其裔冑為業,32 其乃篤信無疑,此

見其信德之大也。所到各處,必建壇以事上帝,不為土俗所移,

此見其精一之誠也,33 宜乎其得上帝之眷顧保衛矣!今人苟能

效其信順精一,亦必獲上主之恩佑耳。

羅得,姪也;亞伯拉罕,叔也。勢既不復可以同居,罕則

讓得自擇,而得殊無遜讓,遂舉目四望,取其美者而居之,是

以其德終不及罕也。

四王之兵,大約不下數萬。罕以庄丁三百餘人而攻之,以

救其姪,「仁者必有勇」,34 誠如是乎;且其終能獲勝,而反

為所擄,則亦非徒有勇而已,必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矣。35

及既得勝而回,所多馬王願以諸物歸之,而其力辭,毫髮不受,

足見其心非有所貪,而作是凶危之事,不得已耳,此其師所以

為仁義之師也。36

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

32 裔胄,子孫;《左傳•襄公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謂我諸戎,是四

嶽之裔冑也。」

33 精一,精粹專一;[唐]杜甫,《朝享太廟賦》:「公卿淳古,士卒精

一。」

34 「仁者必有勇」,典出《論語•憲問》︰「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

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35 「必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典出《論語•述而》︰「子曰︰暴虎馮

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36 仁義之師,伸張正義、討伐邪惡的軍隊;《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吾

欲興仁義之師,伐無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