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 - chinacourt.orgrmfyb.chinacourt.org/paper/images/2015-02/16/05/...2005/02/16  ·...

Post on 11-Oct-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第五版 《法周刊》第405期 周刊部主办

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周刊 法眼 法度 法魂

当事人在休息区等候时扫描北京一中院APP客户端的二维码。 李 佳 摄

一周语萃

□ 伊 言

年终奖:有钱,任性?

责任编辑 赵 刚联系电话 010-67550741电子邮件 fa@rmfyb.cnQQ群号 59261458

□ 曾巧艺主题阅读

法治热点

北京一中院:司法公开也“流行”

精细谋划方能精准传播□ 曾巧艺

对话新闻当事人

访谈对象: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吉罗洪

“现在,我可是一中院的铁杆粉丝啦!每天都刷他们的微博,看看今天有哪些有意思的案子。许多大要案也都

是通过微博来确认官方信息,了解案件又多了一个新平台!”北京晚报记者严琪这样说道。其实,不仅限于记者,任

何一名社会公众都可以通过微博、微课堂、微电影、APP等时下流行的媒体形式来了解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审

判工作,与该院的法官实现零距离沟通。

法周刊: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认识法院的司法公开工作?

吉罗洪: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司法审判工作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当前的形势任务,站在事关全院全局的高度上,既做好审判工作,又讲好法官故事,以提升司法公信为目标,深入推进司法公开,统筹谋划和精心开展好各项新闻宣传工作。提升司法公信,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相信法院,而要人民群众信任法院,首先要让人民群众了解法院,这要求我们讲好法院故事。司法公开就是让人民群众了

解法院工作的重要渠道,是传播法治理念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环节。

作为当前人民法院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全面深化司法公开、让司法权运行的全过程公开透明,是取得公众信任,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通过全力推进司法公开工作,坚持公开透明、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的确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而“讲好故事”也为今后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

法周刊:北京一中院是如何“讲好故事”的?

吉罗洪:案件质量是司法公正的基础,也是讲好故事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进一步提高审判质量,不断打造出精品案件、无可挑剔的案件,我们讲故事才有充分的底气和足够的素材。

当然,在抓好审判工作、打造精品的

同时,还要学会“讲好故事”。在这一点上,我院的法官们紧紧围绕年度工作部署及各部门工作的实际,统筹谋划好宣传工作,加强资源共享,强化写作,积极推动刑事、民事、执行等相关业务部门配合宣传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努力把握电视、广播、报刊等不同媒体的特点,重点加强新媒体、自媒体等冲击力更强的宣传工作方式,切实提高既有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

比如去年我们开展的法官网络公开课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今年以来,我们也一直在进一步深化这项工作。新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参与性、互动性越来越强,我们一直在深入研究现代新闻传播规律与法院信息工作规律,实施精细化的管理,以正确的方式传播真实的声音,以简练的方式传达最新的信息,把法院故事讲好,让老百姓爱听。

法周刊:你院是如何保障“讲好故事”的?

吉罗洪:打造队伍、健全机制是“讲好故事”的重要保障。打造一支“会讲故事”的队伍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我院各部门的领导肯把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新媒体运用上有专长的年轻人放到这个岗位上锻炼。另一方面,宣传部门加大宣传人才、网络人才、新媒体人才的识别和培养力度,研究制定对这支队伍的分类培训和奖励激励机制,提高实战能力,努力建设起了一支勤奋学习、精通业务、会战斗、能战斗的高素质宣传队伍。

一套集中统一、反应灵敏、运转顺畅、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是“讲好故事”的保障。我院的办公室是全院宣传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好督导管理和服务保障两项职能。通过

制定完善各项具体的工作规范和流程,通过健全沟通、联动、应急和激励等各项工作机制,切实发挥管理宣传的主导作用。宣传部门的服务和管理都体现出了行动力,主动去挖掘宣传资源,强化各部门资源共享,最大程度上实现宣传与当前工作、审判实际的有机结合。着力调动全院干警主动参与宣传,在课题预选、活动策划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同时,我们也严格对宣传工作进行量化考核,通过具体明细的工作标准和考评体系,实现奖优罚劣。部门的中层领导作为“承上启下”的核心,能够牢固树立审判工作与宣传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对这项工作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积极、措施上有力。充分发挥本部门的人才优势和审判特色,积极策划,开展好“讲故事”的工作。

■官方“微博群”:从这里发布权威信息

108万粉丝、1400条微博、10个固定栏目、23 次庭审直播、单条 475万次的阅读量……不断刷新的数据见证了北京一中院官方微博的成长。

“展现权威发布,深化司法公开”,北京一中院自 2013 年 10 月10 日开通官方微博以来,致力于

“微博群”的建立,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第一时间了解审判信息,也让法官和老百姓有了一个更便捷的互动平台。

2014 年 4 月 3 日上午 9 时刚过,北京一中院的西中法庭座无虚席。原、被告席上分别坐着因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被处罚的杨剑波和对杨剑波作出市场禁入决定的中国证监会代理人。

许多媒体早早地架上了摄像机,旁听群众已经开始热烈地讨论起了这个曾经轰动了金融圈的

“乌龙指”事件。法庭座位有限,更多的人选择了刷该院的官方微博。

9时30分,随着审判长龙非敲响法槌,法庭里安静下来,双方当事人的“唇枪舌剑”拉开序幕。从庭前的核对当事人信息到法庭调查、辩论……微博直播内容全面而细致,目的就是不让网友们错过任何一个庭审细节。律师、学者,金融圈、法律界等各方人士都在微博里热烈地讨论着庭审中双方的表现,一些网友还试图通过庭审现场图片里杨剑波的动作,分析他当时的心态。

“从第一次微博直播庭审开始,我们就试图将每个庭审过程的细节第一时间展现在网民面前。公众看到了这样的庭审过程,裁判的结果也更能让人信服。”北京一中院宣传工作人员介绍说。

除了官方微博外,北京一中院从事民事、商事、知识产权、劳动争议审判工作的 10 位法官也从去年开始陆续开通了自己的实名认证微博。他们利用个人微博灵活性强的特点,积极与网民们互动交流,让法官从高高在上的法台走到了百姓身边。

作为长年从事民事审判工作的法官,民一庭副庭长王茂刚很早就

“玩”起了微博。过去刷微博更多的是转发、评论一些新闻和与法律相关的热点事件,但自从做起了实名认证微博,他总是琢磨着与网友们有更多的互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 索 , 他 开 辟 了 #MorgerDiscus⁃sion#话题。在这里,他与众多网

友讨论着各类法律问题,有问有答,变传统的“我说你听”为“平等对话、即时互动”。目前该话题的讨论量已有122.7万次。

■法治“微课堂”:从这里传播法律智慧

让法官成为“慕课”(在线公开课程)的主讲人,北京一中院走在了全国法院的前列。第一期网络公开课《微博里的著作权》在发布当日获得了 145.3万次的阅读量,转发评论近 2000 条。一周后,课程视频点击量 9000 次,相当于新浪网络公开课平均转发量的 6倍。《人民日报》评论称:“这是继近期一系列案件审理的微博直播、裁判文书上网之后,法院在新媒体时代展示的一个愈加开放的姿态。”

今年以来,北京一中院继续打造具有法院特色的法治“微课堂”,先后录制并陆续上线了 13个专题,共 47节网络公开课。如今全国5亿社交媒体用户都能轻松在线学习这些课程。

“好!以后,国家要多开办这样的公开课,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网友

“潜龙”在“劳动争议维权案例解析”系列公开课中评论道。网友“法律服务”也留言道:“掌握正确的方法,还是有用的。”

“劳动争议维权案例解析”是北京一中院录制的 13 个专题公开课的一个专题。三位多年从事劳动争议案件审判的法官,从劳动关系之争、劳动报酬纠纷以及社会保险三个问题出发,结合实际案例,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正确的维权方法。如今已有超过22 万人学习了这一系列课程,721 人参与到了这一系列课程的讨论之中。许多网友学习之后,还将自己亲身经历的维权事件分享给了大家,讨论十分热烈。

公开课的录制,不仅建立起了普法的新平台,让更多网友轻松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法律知识,同时也让法官们结合自身审判经验,总结审判规律,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实现互利双赢。

“第一次,有网友通过微博私信询问我有关情感纠纷的一个案例。我只是初步地想了一下,就事论事地回答了他。但对于这个问题我并没简单搁下,事实上它启发我进一步地对过去的案例进行了搜索和总结。于是我想到了这次精品课的主题。为了作出更有针对性、有实际意义的课程,我还跟庭里的许多有经验的法官们讨论过精品课的讲稿,他们也给了我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这次公开课的录制,对于我自己来说收获也很大。”刚刚录制完一期精品课的法官李春华说。

■法院“微视频”:从这里传递法治情怀

由8位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二学生“操刀”,经过 5 天紧锣密鼓地拍摄,10 天精心的后期制作,10 个反映北京一中院“知识产权法律志愿服务团队”工作情景的微视频,通过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走入公众视野。通过学生们的视角,原

本“高大上”的知识产权法官脱去庄严肃穆的法袍,表现出属于平常人的喜怒哀乐。

“姜颖法官这个法律服务团队,如果我没有接触他们,我会觉得他们和普通法官严肃的形象没有区别。但是这次实践给了我一次机会,去了解这个团队里每一个鲜活的角色和他们在光鲜背后的汗水。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通过这次实践我真正理解了法律人的不易,他们放弃了安逸的生活而转向从事这一庄严而神圣的职业,在中国法律建设的历程中艰难前进。”拍摄团队的贾皓同学,在回忆这次拍摄过程时说。

视频相对文字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传播力。随着微视频的快速兴起,视频的传播不再局限于电视台,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以其独有的优势赚取了大量的点击量,这也给了北京一中院拍摄

“微视频”的最初灵感。通过这些视频,公众除了能

够了解法官的工作,更能近距离接触法官的生活。“团队中我们最喜欢的就是逯遥法官,他也是我们法大的师兄。我们制作了一个有趣的视频叫《最萌法官成长记》。风趣、幽默、乐观、向上是我们对他最直观的印象……像逯遥法官那样‘时常编点儿段子’,消遣一下,整理思绪继续向前,才能成为生活的智者。”贾皓说。

除了微视频之外,以纪念知识产权专业审判 20 周年为契机,北京一中院还在新浪网站投放了相关的公益广告片。多样化的视角和视频宣传模式更为有效地扩大了法院的影响力和辐射面,也向更多的人传递了法治的情怀。

去年10月23日上午10时,来北京一中院开庭的李先生扫描了该院APP 客户端的二维码,按照其中的

“法庭指引”,很快找到了今天要开庭的第5法庭。这一天,该院APP客户端正式登录苹果、安卓系统的应用商店,成为北京法院系统首个“指尖上的”司法公众服务平台。

从前,了解诉讼流程、案件进展情况,计算诉讼费用,查找裁判文书等事务总是令当事人感到很头疼。有些内容还能够在互联网上找到答案,但总有些材料需要亲自跑一趟法院才能够查到。如今有了APP客户端,各类信

息被整合到了同一个页面之中,无论你是否在北京一中院涉诉,有了这个客户端,许多诉讼相关的问题都可以轻松找到答案。

“这个工具太好了,也很全面、方便,律师朋友快快安装吧!”“好洋气的诉讼服务!”“掌上打官司,方便!”“真实在!很给 力 啊 !”“ 越 来 越 方 便啦!”……网友们纷纷给北京一中院 APP 客户端点赞。尤其是常来这里打官司的律师,更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掌上打官司”的便利。

APP客户端:好洋气的服务

浙江去年严打环境犯罪 千人因污染环境被判刑

2014年浙江省严厉打击各类环境犯罪,超过1000名污染环境的犯罪人员被判刑。

据浙江省环保厅统计,2014年浙江各级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1036起,其中被行政拘留541人,刑事拘留1464人,刑事拘留人数是2013年的3倍多。据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统计,去年浙江省共办结环境污染刑事案件529

件,判刑人数达1003人。2014年,浙江省公安机关针对杭

州自来水“异味”事件,部署了打击钱塘江流域污染环境犯罪工作,破获了龙游布莱特建材有限公司、金华婺城耐司康药业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在钱塘江沿线非法排放、倾倒污染水环境的重特大案件。

山西去年处分违纪党员干部15000多人

山西省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透露,2014年该省处分违纪党员干部15450人,同比增长30.1%。其中,

处分市厅级干部45人,同比增长73.1%;处分县处级干部545人,同比增长62.2%。

2014年,在全力配合中央纪委查办涉及山西有关腐败案件的同时,山西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自办案件查处力度,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 91870 件(次),同比增长154.8%;初步核实处置反映问题线索 13106 件,同比增长32.1%;立案14328件,同比增长31.6%;结案14071件,同比增长29.3%。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1419件、1991人;全省法院系统审结一审贪污贿赂案 822 件、1224人,渎职侵权案件325件、438人。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辛苦一年,都盼着能过个好年。过个好年必不可少的是,单位发个大大的“红包”——年终奖。

这不,朋友们开始在微博、朋友圈晒起了各自的福利:有公司给员工发50个月的工资,有公司给员工发奔驰宝马,有公司把现金做成花束直接送给员工……老板们发起年终奖来,真是有钱又任性。

年终奖能不能发,该怎么发,有媒体贴心地请来法官解答。法官说了,由于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关于年终奖的规定,因此年终奖属于非法定福利的范畴。这也就意味着年终奖发不发、怎么发、发多少,全部由相关单位或组织自行决定,国家并不强制用人单位必须给员工发放年终奖。

所以,如果遇到发起年终奖来有钱、任性的老板,请珍惜,请深惜。

有钱,任性,员工自然欢迎,可太任性就要出乱子了。一则新闻,湖北洪湖一家玻璃公司的技术员吕某,因为老板向其承诺年终的时候要给5万元工资加1万元奖金,结果只给了5.5万元,一怒之下淋汽油火烧财务室,不但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还烧伤三名同事。

双方都太“任性”,后果很严重。法官也说了,在履行过程中,用

人单位与劳动者对年终奖有明确约定的,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约定履行;如果确有需要变更的,应当与劳动者协商变更。也就是说,年终奖虽然是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奖励,但用人单位也不具有随意变更权。

任性也得有限度不是?相较起来,扬州一家公司却是

另一番劳资和谐的场景。公司准备了汽车和钢琴奖励给优秀员工,6辆汽车却只发出去 3 辆,为什么?这 3 名任性地婉拒大奖的员工说了,“企业每一分钱都来得不容易,还是给老板省点吧。”“公司该做的已经做到位了,这次大奖我选择放弃。”

这任性,任得可爱,任得可敬。如此贴心的员工,背后自然有贴心的老板,大家心情愉快工作顺利,企业蒸蒸日上,员工同享发展,有没有年终奖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年终奖确实发得热闹,只是,再多的热闹也只是属于私企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就别说了,国企也是冷冷清清,在反腐的大形势和八项规定的强大压力下,年终一切从简,再有钱,也不敢任性。

一位中石油员工就说了,“最大的希望就是 2015 年的年终奖还能有。”

前几年,听闻某垄断国企除了老婆不发,什么都发,虽然真实性未加考证,也羡慕得我辈口水嗒嗒,同时也深感不平。如今垄断国企被拉下神坛,也算是反腐一大功绩,大快人心。

当然了,也有不少人呼吁,反腐归反腐,可不要把员工的正常福利反掉了。全国总工会响应民众呼吁,下发了一纸通知,明确规定,基层工会逢年过节可以向全体员工发放少量的节日慰问品。

这也算是体贴民情,顺应民心,毕竟,腐败分子是少数,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工作。年终了,发袋大米不嫌多,发箱辣条不嫌少,就是图一个开开心心过大年。

至于少量节日慰问品包括哪些,各省工会将制定细则拉出清单。

几日前,坐出租车,和司机聊着天。师傅说他刚去公司开完了年终总结会,突然一拍方向盘,嘀咕:“今年牛奶怎么没发,都把这事儿给忘了。”

一聊才知,他们公司以往每年年终开会,会后都发一箱牛奶,今年却什么都没了。

这个,应该可以有吧。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