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长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2011 年 3 月 22 日

Post on 19-Mar-2016

1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班组长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2011 年 3 月 22 日. 培 训 人: 培训部门:. 培训须知. 学习中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 踊跃发言,达到互动的学习效果; 上课时间请勿交头接耳,有疑问请举手示意; 每位学员均须在培训记录表上签到,并填写培训记录; 本次培训实行培考结合,课程结束后对本次培训内容进行考试, 试卷在 4.15 日前交至安全环保部,考核分数 ≥ 90 ;. 培训课程. 环境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发展历史 术语及定义 环境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介绍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 HSE 文件层次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班组长职业健康知识培训班组长职业健康知识培训20112011 年年 33 月月 2222 日日 培 训 人:培 训 人: 培训部门:培训部门:

培训须知学习中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踊跃发言,达到互动的学习效果;上课时间请勿交头接耳,有疑问请举手示意;每位学员均须在培训记录表上签到,并填写培训记录;本次培训实行培考结合,课程结束后对本次培训内容进行考试,试卷在 4.15 日前交至安全环保部,考核分数≥ 90 ;

培训课程环境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发展历史术语及定义环境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介绍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HSE 文件层次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重要法律法规摘录条款

环境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HSE )标准介绍环境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即HSE 管理体系是三位一体管理体系。由于安全、环境与健康的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把健康( Health )、安全( Safety )和环境( Environment )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是现代石油化工企业的必然。

环境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HSE )标准介绍H--- 健康( health ),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 S--- 安全( safety ),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环境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E--- 环境( environment ),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因素间相互形成的生态关系的组合。

HSE 管理体系发展历史最初由国际知名的石油化工企业最先提出 1996年 1 月, ISO/TC67的 SC6分委会发布ISO/CD14690《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1997年 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参照ISO/CD14690 制定了企业标准:• SY/T 6276- 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SY/T 6280- 1997《石油地震队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范》; • SY/T6283- 1997《石油天然气钻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指南》标准;

HSE 管理体系发展历史2001 年 2 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发布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 HSE )管理体系》• 《油田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 HSE )管理规范》• 《炼油化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 HSE )管理规范》

HSE 管理体系发展历史• 《施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 HSE )管理规范》• 《销售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 HSE )管理规范》• 《油田企业基层队 HSE 实施程序编制指南》• 《炼油化工企业生产车间(装置) HSE实施程序编制指南》

HSE 管理体系发展历史• 《销售企业油库、加油站 HSE 实施程序编制指南》• 《职能部门 HSE 职责实施计划编制指南》 由此,形成了系统的 HSE 管理体系标准

HSE 相关术语与定义危险源:发生或可能发生伤害、疾病 (不论严重程度 )或死亡的与工作相关的事件。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作出判断的过程。

HSE 相关术语与定义预防措施:消除潜在不符合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持续改善:遵循组织的 HSE方针,強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达到改善整体 HSE绩效的循环过程。 该过程不需要在活动的所有方面同时进行。

HSE 相关术语与定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6441-86 物体打击: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产生运动中打击人体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车辆伤害: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撞车或倾覆等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行驶时发生的事故。

HSE 相关术语与定义机械伤害: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入等伤害。起重伤害: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实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折臂、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撞车或倾覆等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不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行驶时发生的事故。

HSE 相关术语与定义触电:电流流经人体或带电体与人体间发生放电而造成的人身伤害。灼烫:由于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灼伤、化学灼伤(酸、碱及酸碱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而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

HSE 相关术语与定义高处坠落: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高处作业是指距地面 2.0米以上高度的作业。坍塌: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陷落和倒塌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

HSE 相关术语与定义中毒:有毒物质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体内引起某些生理功能或组织器官受到急性健康损害的事故。窒息:机体由于急性缺氧发生晕倒甚至死亡的事故。窒息分为内窒息和外窒息,生产环境中的严重缺氧可导致外窒息,吸入窒息性气体可致内窒息。

HSE 相关术语与定义职业性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因素,按其性质分为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生物性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胡容许接触水平。

HSE 相关术语与定义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防护措施:为避免职工在作业时身体的某部位误入危险区域或接触有害物质而采取的隔离、屏蔽、安全距离、个人防护、通风等措施或手段。

HSE 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PDCA

HSE 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PDCA关于 PDCA 的含意简要说明如下: P―― 策划 (PLAN):建立所需的目标和过程,以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所期望的结果;D―― (DO)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 C―― (CHECK) 检查:根据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并报告其结果; A―― (ACTION)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

HSE方针我厂以“关爱人类健康”为宗旨,以建设二十一世纪绿色企业为目标,郑重承诺: 遵守法律:遵守适用的环境 / 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确保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为零。 以人为本:通过选用安全风险系数小的工艺,减少高毒害化学品的使用量,改善现有工作场所条件,加强劳动及设备防护,为员工提供一个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及外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HSE方针 预防污染:将“预防污染”理念贯穿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严格控制污染物产生量。 节能降耗:依托技术进步、工艺创新及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产品收率,降低能源消耗。 持续改进:避免或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持续改进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全员参与:引导全员积极参与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不断提升全员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要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OHSAS18001:2007、 GB/T28001—2001 ),从方针到管理评审共计 17个要素,其中一级要素 7个,二级要素 25 个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要素条款 OHSAS18001:2007 4 OH&S 管理体系要素 4.1 总要求 4.2 OH&S方针 4.3 策划 4.3.1 * 危险识别、风险评估与确定控制措施 4.3.2 *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4.3.3 * 目标与方案 4.4 实施与运行 4.4.1 资源,角色,职责,责任和权限 4.4.2 * 能力、培训与意识 4.4.3 沟通、参与和协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要素4.4.4 文件 4.4.5 文件控制 4.4.6 * 运行控制 4.4.7 * 应急准备与响应 4.5 检查 4.5.1 * 绩效测量与监测 4.5.2 * 合规性评价 4.5.3 事件调查,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 4.5.3.1 *

事件调查 4.5.3.2 *

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4.5.4 记录控制 4.5.5 内部审核 4.6 管理评审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意义危险源的定义及分类危险源辨识要求危险源辨识范围如何辨识危险源及注意事项

危险源辨识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意义17个管理要素,将纷纭复杂的安全问题全部纳入囊中,被公认为当今全球解决职业安全问题的最佳途径,其中:4.3.1 (危险识别、风险评估与确定控制措施 )4.3.3 (目标与方案 )4.4.6(运行控制)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危险源辨识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意义 4.5.1 (绩效测量与监测 ) 以上要素是体系应对风险的核心主线,而这条主线的起点与基石就是危险源辨识、控制。正是因为 4.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输入,整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才有了源源不解的动力,全员参与成为必要,持续改进不容置疑,并最终改变了人们对安全管理的思想――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  。

危险源的定义及分类危险源定义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理解与实施中,把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分类《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多样,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因此有必要对危险源进行分类。下面介绍常见的分类:

危险源分类1.根据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分类2.根据危险源主要危险物质能量类型分类3.根据危险源主要危险物质能量存活时间分类4.根据危险源能量种类和数量及存在空间位置变化情况分类5.根据生产系统危险源现场有人无人员操作情况分类

危险源分类6.根据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7.根据危险源发生事故的主要事故类型分类8.根据危险化学品种类分类9.根据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10.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常见危险源分类介绍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强调物质本身;第二类—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主要包括:⑴物的故障;⑵人的失误;⑶环境因素 。

根据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 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四类: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根据危险源发生的主要事故类型分类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6441-86,将危险源分为二十类:◆物体打击 ◆ 车辆伤害◆机械伤害 ◆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灼烫 ◆火灾

根据危险源发生的主要事故类型分类◆高处坠落 ◆ 坍塌◆冒顶片帮 ◆ 透水◆放炮(爆破) ◆火药爆炸◆瓦斯爆炸 ◆锅炉爆炸◆其他爆炸 ◆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深入了解危险源—危险源的生成具有客观性、潜在性、复杂多变性即可知可预防等特点,生成活动过程中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的缺陷、设备物体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作业方法的缺陷等,都可能构成危险因素。只有深入了解了危险源的种类、成因和特点,才能搞好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正确描述危险源—正确地描述危险源是危险源辨识的关键,也是正确评价其风险程度的前提。描述时应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即物、人、环境、管理方面的缺陷应注意把危险源和其引起的结果(即事故)区别开来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全面辨识危险源:一般按场址、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划分部分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列表登记,综合归纳,得出系统中存在哪些种类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分布状况分析时要防止遗漏,对于可导致重大伤亡的危险源,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主动辨识危险源,特别是发生变更后应具有主动性、前瞻性,不应等出了事故再考虑或确定危险源;不应等提出后才认识到危险源;要避免因为人员过于接近危险源可能对危险源视而不见,或者对危险源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未构成人员伤害而视为微不足道,将其忽略的情况。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合并同类危险源不同的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同样的危险源,在辨识时可合并同类项;仅当其具有同样的风险时才可以合并,同时注明此种危险源涉及的作业活动的名称;若所具有的风险程度不同,则不能合并。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辨识重大危险源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标准辨识主要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此类危险源危险物质危险性大,数量多,能力聚集多,一旦出现事故,后果相对比较严重,一般定义为不可容许风险;应制定具体项目危险源预防和控制措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其进行重点防范和监控。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识方法过程分析法 -- 是应用物质不灭和能量守衡原理对工艺流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找出危害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生产制造过程、动力能源系统。 全过程分析法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现场观察法访谈法文字资料统计分析法头脑风暴法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考虑辨识危险源应识别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应覆盖所有进入本厂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本厂工作场所内的所有设备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外界提供)。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考虑其中常规作业为正常状态,非常规是指除正常工作状态外的异常和紧急状态两种,它与常规生产作业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作业的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考虑辨识危险源应把握危险源的三种态势,即三种状态和三种时态。 三种状态为:正常、异常、紧急正常(日常运行) —指危险源产生的风险在正常生产(或计划工作状态)时暴露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考虑 异常(停机、检修、包括设备故障维修、定期保养停工,维护和开工 ) —指危险源产生的风险在非正常产生(或非计划工作状态)时暴露 紧急(突发火灾、爆炸、中毒、化学品泄漏、突然的停电或供电等紧急事故) —指危险源产生的风险在突发情况下暴露且对人员的伤害程度特别严重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考虑 三种时态为: 过去(以往遗留) —指在辨识的时刻之前本企业或部门范围内曾因该类似情况的危险源造成了事故或事件。 现在(计划的活动) —指在辨识的时刻会因该危险源造成事故或事件,即物的危险源确实存在,且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考虑将来(潜在的) —指在辨识时刻之后会因该危险源造成事故或事件,即物的危险源确实存在,且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因人的违规或管理不善导致的危险源。 •当新的法律法规要求出现、企业自身业务发展、工艺更新、原材料替代、相

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考虑 关方要求、内外审中发现未被识别的危险源及发生事故时,都要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更新(或补充); •对于新制定的风险控制方案有时也会带来新的危险源,实施前也应进行辨识。

危险源辨识范围人员包括员工、承包商及其他进入本厂范围内的人员;设备承包商带入本厂范围内的设备;本厂的建筑物;本厂涉及的存在危险性的材料;

危险源辨识范围作业、作业方法、规章制度等;环境 包括本厂所处的自然即社会环境;其他所需要辨识的范围。承包商带入本厂范围内的设备;本厂的建筑物;本厂涉及的存在危险性的材料;

危险源的致因危险源主要是由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所致: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因素;管理缺陷。

危险源的致因物的不安全状态: 主要是指机械、设备、设施、装置、工具、材料,以及厂房、房屋的不安全状态这是事故能够发生的物质条件

危险源的致因人的不安全行为: 主要是指人们违反安全规则或规章制度,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行为。 往往是没有遵守安全原则或违背安全常识,不应该做而做了某件事或应该这样做而又没有这样做的行为。

危险源的致因环境因素: 主要是指人的生活、工作场所的环境不安全因素。例如:没有安全疏散通道 工作场所间距不足用电用火设备多消防器材设备配备不足

危险源的致因可燃物放置零乱或堆积预警信号或标识缺陷(没有或不当)采风或通风不良自然危害(风、雨、雷、电、地形)等因素

危险源的致因管理缺陷: 对物的管理,在安全技术、设计、工艺、结构上有缺陷,作业现场和环境安排设置不合理,安全防护措施缺少等;对人的管理,缺少安全教育和培训对作业程序、工艺过程、操作规程和方法等的管理不到位安全检查、监察和防护措施疏忽等。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事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识别:机械能电能 化学能 生物能热能放射能等能量意外释放方面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步骤成立辨识小组辨识小组按活动性质内容或生产工艺流程将活动划分为若干工序,将选定工序再分为若干个相连的活动步骤,并对每个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 评价出部门的中 /高度风险,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步骤成立辨识小组 选定作业活动

划分工序 辨识危险因素风险评价 制定控制措施

定期检查与回顾

危险源辨识提示清单身体任何部分可能卡在物体之间?工具、机器或装备存在任何危险吗?工人可能接触有害物体?工人有可能滑倒、绊倒或跌落?工人可能因推、举、拉而扭伤?工人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过度的噪音或震动有无问题?

危险源辨识提示清单有物体坠落的危险吗?照明会有问题吗?天气状况可能影响安全吗?有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吗?可能接触灼热、有毒物质或腐蚀性物质吗?空气中有粉尘、烟尘、烟雾吗?

危险源辨识提示清单现场有相关方活动?楼梯是否安全合理?头上空间充足?与工具、材料等的手提 / 搬运的活动安全?与装配、试车、操作、维护、修理和拆卸有关的装置、机械安全?现场存在危险物质?

风险评价方法定量法定性法:直接判断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直接判断法 重大危险(中高度风险)判断依据: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相关方有合理的、强烈抱怨或要求的;现场存在明显缺陷的。

LECD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可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其简化公式是:D=L * E * C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L)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6 相当可能3 可能 , 但不经常1 可能性小 , 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 , 可以设想0.2 极不可能0.1 实际不可能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 每周一次 , 或偶然暴露2 每月一次暴露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千万以上40 灾难,数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百万至千万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十万至百万7 严重,重伤;直接经济损失一万至十万3 重大,致残;直接经济损失一千至一万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直接经济损失一千元以下

危险等级划分(D)D值 危险程度 危险等级

>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5160 ~ 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或高度关注 / 控制 4

70 ~ 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或严格控制 3

20 ~ 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1

危险等级划分(D)•高度风险• 中度风险: 3级•低度风险

4级5级

2级1级

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评价标准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 GB18218-2009 执行。

风险控制原则首先考虑消除风险然后再考虑降低风险的措施(预防、减小、隔离):降低风险概率降低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潜在的严重程度最后再考虑使用个体防护措施做为最后的手段

风险控制措施制定方法高度风险对于存在明显缺陷,极有可能发生的高度风险,由安全环保部下发限期整改通知到各部门,由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纠正及预防措施,降低风险等级;对于不存在明显缺陷的高度风险,责任部门可通过制订运行控制文件或制订改进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进行控制;

风险控制措施制定方法 对于存在技术、资金问题的高度风险,责任部门将分期列入当年或来年的管理方案进行整改。中度风险• 从改善风险控制效果出发,可通过制订运行控制文件或制订改进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进行控制。低度风险• 加强意识教育进行控制。

危险源辨识及中高度风险的更新与评审一般每年应进行一次评审工作在以下情况时可不进行识别:活动、服务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现有的危险源辨识没有遗漏中高度风险评价合理且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危险源辨识及中高度风险的更新与评审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必须及时进行危险源的重新识别与风险评价方针发生较大变化时; 活动、服务发生较大变化时; 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 管理评审要求;

危险源辨识及中高度风险的更新与评审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制订前或原有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完成后;相关方的要求;事故、事件和不符合整改要求;危险源辨识或风险评价方法发生改变时;现有的危险源存在遗漏、风险评价不合理时;

HSE 文件层次本厂 HSE 文件共分为四个层次: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三级作业指导书,运行控制文件,如操作规程记录、表格、报告等  

HSE 文件包括管理手册阐述了本厂的 HSE 方针 \ 组织及其职责。是各项活动开展的依据,全体员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

程序文件是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对各相关活动采取方法的具体描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应严格遵守各有关规定。

是指导工作人员正确操作的详细规定

必要时,用以支持以上文件执行,作为证据,并进行保存。

HSEHSE 文件层次

劳保用品的选型及配备• 劳动保护用品是在工程技术防护的基础上进行选型和配备的,是预防造成职业危害发生的最后措施。• 劳动保护用品的选型原则:• 1 、有效性• 2 、实用性• 3 、适用性• 4 、经济性

劳保用品的选型及配备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 ,用人单位采购、发放和使用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从事多种作业或在多种劳动环境中作业的人员,应按其主要作业的工种和劳动环境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劳保用品的选型及配备劳动防护用品选用的规则应当参照 GB11651-89《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劳动用品的选型还要根据对工作场所危害的预评价和在线评价的结果进行选型和配备及更新。

相关法律法规摘录条款《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对就业前的公民应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劳动法》根据《宪法》作了相关的规定:

“ 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技术业务知识教育 实际操作技能训练 安全培训是一项重要内容,包括: 新员工入厂培训 岗位安全操作培训 特殊工种专门的安全培训 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第五十四条规定: “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相关的义务“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公司创造良好的劳动条件和环境 劳动者执行、遵守更重要

第五十六条规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岗位作业指导书。” 以往发生的事故很多起是因为操作者有章不循、违章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作业; 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 ;压力容器操作;制冷作业;爆破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矿山通风作业(含瓦斯检验) ;矿山排水作业(含尾矿坝作业)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或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并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九条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第五十条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一条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记录应当由从业人员本人签名。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安全培训的从业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九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安全培训的从业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

“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