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汀 - 從圈養環境談野生動物福利

Post on 27-Jul-2015

15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野生動物講義

TRANSCRIPT

從圈養環境談野生動物福利

陳美汀

屏東科技大學

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何謂動物福利

英國農場動物福利委員會 (the Farm Animal Welfare Council, UK)

五大自由

免於飢餓的自由

免於不適的自由

免於痛苦和疾病的自由

免於恐懼和緊迫的自由

表現正常行為的自由

圈養野生動物的目的

保育

教育

營利

娛樂 研究

動物園或生態園區

馬戲團

網路照片

繁殖場

網路照片網路照片

寵物

英國 Monkey World 靈長類救援及收容中心資料照片

實驗動物

英國 Monkey World 靈長類救援及收容中心資料照片

收容中心

圈養動物的日常照養

食物

環境與籠舍

健康

行為:個體差異、同種間、異種間、與照養員之互動

攝食:覓食、進食

防禦:掠食者與被掠食者

領域:巡邏、標示

巢穴:季節

繁殖:求偶、交配、育幼

活動:時間、型態

定位與遷移:季節

溝通:聲音、語言、氣味、舞蹈

動物行為

貓科動物的行為

攝食行為

領域、防禦與溝通行為

地棲、樹棲四足趾行獨居、群居夜行性、日行性、晨昏活動

不良的圈養管理

纖維素性骨營養不良

96 年 3月

96 年 9月

96 年 4月

現在的古意

動物對環境之心理需求

高歧異度

無法預期

尤其為覓食行為與探索行為

低環境歧異度之適應方式

行為反應以尋求所需刺激

自我刺激行為

壓抑刺激需求以適應環境

降低刺激尋求行為

圈養環境不良對生理及心理影響

食慾不振、消瘦、

對稱性脫毛、皮膚變薄

異常行為

逃脫行為或反應

休息或睡眠時間增加

攻擊性或防禦性行為增加

自我刺激行為

代替或補償行為

異常或過度的行為

社會化行為退縮

刻板行為

自我刺激行為

拍擊或拉扯自己身體

吸吮手指

自我傷害

食糞行為

重覆嘔吐行為

刻板行為

重複表現一成不變的動作

出現頻率高

無明顯功能

低度刺激、行為受限制、無法脫離恐懼或挫折,為消除不良的環境壓力,引發的抗緊迫行為

刻板行為的形成

活動空間的限制:領域大小、環境

圈養環境設計不當:環境佈置、隱蔽所

期盼食物:固定的餵食時間

無法避開干擾:弱勢個體、人為干擾

無法接近伴侶:繁殖季節

常見刻板行為

直線路徑運動

8 字型運動

橢圓形或圓型運動

搖晃運動

刻板行為時間多寡

經常被用以檢視動物的福利指數

動物福利

滿足動物生物性和心理層面的需求

生物性方面

心理層面

正常行為與異常行為

廣泛的個體行為 (忙碌的狀態 )

對於環境的反應

休息時狀態

行為觀察的目的

藉由觀察動物的行為來了解動物的習性與生態

藉由環境豐富化,增進圈養動物的福利

圈養動物之行為觀察

日常觀察:了解動物的生理狀態或社群關係

生病、發情、有敵對行為、有不正常的行為

系統觀察:了解動物的某類行為或解答某些特定問題

繁殖、社群行為、設施或策略的效用

必須掌握五項重要的訊息

「 What」:欲觀察的行為的定義

「 When」:該行為何時發生

「 How 」:該行為發生的動機(起源於生理機制或演化適應)

「 Why」:該行為為何發生(外在環境的刺激條件)

「 Where」:該行為發生的地方(空間或領域範圍)

動物行為研究-系統行為觀察

問題(目的)與假說

實驗設計與前期研究

文獻收集

熟悉動物與環境

取樣與記錄方法

觀察量

行為量表與紀錄表

前期練習與修正

正式觀察紀錄

資料分析

結論

行為取樣

隨意—初步觀察、明顯但少見的行為

焦點動物( Focal)—行為項目、次數、持續時間、間隔時間、潛伏期、行為順序等

瞬間掃描( Scan)—相對頻度、同步性

行為取樣—明顯但少見的特定行為或事件

記錄方法

連續記錄法:是記錄所有行為取樣時觀察到的行為

時段取樣法

瞬間記錄法:在指定的各瞬間時間點,記錄行為觀察取樣選定之個體的當下行為

零壹記錄法:記錄每一固定時間間隔內,觀察個體(們)有沒有做出欲觀察的特定行為

掃描取樣法( Scan sampling ):每 20秒取樣一次,兩隻個體

每次每隻只紀錄一種行為

觀察時間:每天 9:00~17:00

對照組與實驗組各 6天

以 Mann-Whitney Utest比較對照組和實驗組間灰狼行為模式之差異

餵食豐富化對圈養灰狼 (Canis lupus)

日常行為模式之影響

行為量表與行為定義 (一 )

一般行為

移動:非刻板行為的移動

警戒:聽看到某種聲音、影像,有豎耳、闔嘴、雙眼

注視訊息來源

互動: 2 隻個體有接觸、嬉戲、呼喚、威嚇、搶食、

讓食等行為

嚎叫:以喉嚨發出聲音,且對象非另一隻個體

暫停:站著不動 5秒以上,有時向著某事物或天看

看鐵窗:往展場出入口的柵門觀望

其他:除上述外之活動,如吃草、抓癢、玩耍

行為量表與行為定義 (二 )

覓食行為 進食:吃東西、喝水、吃草等,與其他行為同時出 現時均歸為進食 搜尋:在地面上嗅聞,常邊走邊搜尋 使用道具:以身體任一部位接觸玩具

休息 休息:坐、躺,同時可能在理毛或清理身體 看不見:在視野範圍內無法觀察到個體

刻板行為 固定路線來回走動 2 次以上

結論

置入餵食豐富化道具

增加灰狼的一般活動和覓食行為

使整體活動量增加

減少休息行為

環境豐富化

提供圈養動物所需之環境刺激需求,來增加圈養動物之圈養品質

根據對各物種在野外棲地和行為的了解,促進動物表現野外自然行為

覓食、巡視與標示領域、挖掘、築巢、同種和異種間的關係

環境豐富化的功用

增加覓食和取食時間以及活動量

增加正常行為的表現

減少異常行為或刻板行為的表現

鼓勵增強天生的狩獵行為

鼓勵良性的競爭及共同合作的社交行為

增加圈養動物的福祉

如何進行環境豐富化

食物素材

環境設施

動物併群

玩具、隱藏與尋找等方式

時間變化

工作人員與動物之互動

食物豐富化

主食、副食、維他命等

食物種類、大小、調理方式

考慮動物個體的年齡、健康、生理狀況

熊科動物蔬菜、水果

乾果、熟蛋、肉類、活體(小雞、鵪鶉、蟋蟀、麵包蟲、蚯蚓)、校園採集嫩葉、花果

食肉目維他命

老 虎

牛肉、羊肉、全雞

活體、禾本科植物

食肉目維他命

小型食肉目動物

石虎、黃喉貂、鼬獾、食蟹獴、麝香貓

牛肉、鵪鶉肉、羊肉、小雞和熟蛋

水果和蚯蚓、蟋蟀、魚、泥鰍、小雞、鵪鶉等活體和食肉目維他命

白鼻心

水果和蔬菜

吐司、熟蛋、肉類、小雞、鵪鶉等活體和食肉目維他命

靈長類動物

蔬菜、水果

乾果、熟蛋、校園採集嫩葉、花果

維他命

環境設施

安全性與隱密性(視覺障礙)

空間大小與層次

動物行為、食性等習性

個體狀況

自然環境

人工設施

動物併群 (同種、異種 )

增加環境多樣性

降低緊迫

增加繁殖之成功率

幼體之自然生長

玩具、隱藏與尋找

使用玩具、隱藏方式(或難預期的給食方法)

食物、氣味的引誘與刺激(如各種物品、香水、同種或不同種動物的排遺和尿液)

動物本能的行為

增加動物的新鮮感

時間變化

隨機的餵食時間

餵食次數的變化

環境佈置也應適時變化

天橋

工作人員與動物之互動

取決於圈養的目的

增進動物對於環境的適應性和對工作人員的信任感

食物的獎勵:讓動物可以對自己的生活作一些掌控

結語

謝謝聆聽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