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中等學校教師 教學專業能力研習五堂課

Post on 30-Dec-2015

2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成就 評量理念與應用 配合政策.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中等學校教師 教學專業能力研習五堂課. 達觀國中音樂科  廖明玲製作.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 成績評量準則 政策宣導. 評 量 時 機. 平時與定期;評量次數. 品質與公平性. 落實審題機制與迴避原則. 排 名. 只 呈現分布概況. 多元評量、成就評量標準、國中教育會考、模擬考. 評量方式與實施. 畢 業 條件. 出席、獎懲、領域成績. 評量時機. 成績評量準則 第 6 條第 2 項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中等學校教師中等學校教師

教學專業能力研習五堂課教學專業能力研習五堂課

成就評量理念與應用配合政策成就評量理念與應用配合政策

達觀國中音樂科 廖明玲製作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政策宣導

排 名

畢 業 條件

評量方式與實施

評 量 時 機

落實審題機制與迴避原則

平時與定期;評量次數

多元評量、成就評量標準、國中教育會考、模擬考

品質與公平性

只呈現分布概況

出席、獎懲、領域成績

評量時機• 成績評量準則第 6 條第 2 項 學習領域評量應兼顧定期評量及平時評量;惟定期評量中紙筆測驗之次數,每學期至多三次;平時評量紙筆測驗之次數,於各學習領域皆應符合第四條第四款最小化原則。

評量品質與公平性~ 審題機制與迴避原則

• 組成「成績評量小組」• 擬定學期教學計畫並規劃學習評量藍圖• 命題:依教學內容和認知歷程不同層次進行命題架構規劃,提升紙筆測驗品質。

• 審題:建立嚴密機制與 SOP流程。• 保密與迴避原則:試題目保密、安全控管與迴避機制。

成績排名• 成績評量準則第 9 條第 2 項 學校得公告說明學生分數之分布情形,但不得公開呈現個別學生在班級及學校排名。

說明: 學校可公告說明分數的分布情形,學生即可瞭解自我

表現在所有學生中的相對位置,避免因公布全班排名造成惡性競爭,斲傷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影響學生身心健全發展,也可避免以學科成績作為學生學習狀況的唯一標準,以促進學生發展多元潛能。

評量方式與實施. 多元評量方式包括:一、紙筆測驗及表單:依重要知識與概念性目標,及學習興趣、動機與態度等情意目標,採用學習單、習作作業、紙筆測驗、問卷、檢核表、評定量表等方式

二、實作評量:依問題解決、技能、參與實踐及言行表現性目標,採書面報告、口頭報告、口語溝通、實際操作、作品製作、展演、行為觀察等方式

三、檔案評量:依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本於目的導向系統彙整或組織表單、測驗、表現評量等資料及相關紀錄,以製成檔案,展現其學習歷程及成果多元評量

• 評量之實施• 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試辦計畫、線上課程( 9 月上線 12/31達標 70%)、實體課程之規劃

• 國中教育會考• 國民中學辦理升學模擬考試處理原則

評量方式與實施

畢業條件• 成績評量準則第11條國民中小學學生修業期滿,符合下列規定者,為成績及格由學校發給畢業證書;未達畢業標準者,發給修業證明書:

一、學習期間扣除學校核可之公、喪、病假,上課總出席率至少達三分之二以上,且經獎懲抵銷後,未滿三大過。

二、七大學習領域有四大學習領域以上畢業總平均成績丙等以上。

• 前項規定,自中華民國 101 年 8 月 1 日以後入學國民中小學之學生適用之。

• 請各校依據學生 102學年度上學期之學習狀況,引進資源,適時提供學生學習與行為輔導,協助學生學習期間(國中三年、國小六年)之表現能達到畢業證書核發之標準。

我們希望新改革帶來何種成效?• 高一點的社會正義• 低一點的考試壓力• 活一點的教學方式• 大一點的學習彈性

112/04/1910

以標準參照評量帶動考試和評量的變革

• 降低入學考試的重要性和風險性• 以標準為核心,帶動學校評量和外部考試的變革

• 以評量變革帶動教育(教學)的改革

112/04/19 11

以標準參照為基礎的班級評量提供與九年一貫課綱相對應的評量參照依據幫助親、師、生三方了解學生學習成效依照學生學習情況適時給予補救教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評量概念與國際接軌

112/04/19 12

標準參照評量與傳統評量的差異• 標準參照評量時,教師教學內容和測量內容緊密結合

• 標準參照評量是看學生達成事先設定成就目標的情形,而非和其他同學比較

• 標準參照評量採用多元的評量方式,而非以考試成績為主要的評量方式

• 教師評量學生學習成果之具體客觀依據,將學生表現區分為 A 、 B 、 C 、 D 、 E 五等級,對各等級提供一般性描述,並依據學科專業知識與特性制訂更詳細之評量規準與作業範例

• 標準建置的依據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依據,明訂不同表現等級中之標準描述,提供學校教師作為評量學生學習成就時之評分依據。

• 採用同一套標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可以追蹤及分析學生學習變化趨勢,檢視目前課程與教學的成效,做為政策改進之參考。

14

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

評量標準

2012/8/10 15

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課程綱要能力指標

教學 課程 / 教材

評量

補救強化( 診斷 )

教學回饋( 班級評

量 )

學力檢定( 會考 )

什麼是評量標準 ?完整的評量系統需由內容標準與表現標準相對應,提供作業示例做為示例內容標準

預期學生能知道與做什麼( what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know and be able to do)

涉及課程內容的難度和廣度表現標準

敘述做到怎樣才算「好」( the descriptions of“how good is good enough”)

學生學習課程後可達到甚麼樣的程度,並給予對應的描述作業示例:藉由老師在以內容標準和表現標準為基礎發展的評量作業中,取得學生具有代表性的實際表現,並且涵蓋各等級的表現。

評分規準:教師評分的準則依據作業示例與評分規準為連結「內容標準、表現標準」與「學生學習表現」的橋樑

發展順序內容標準→表現標準→作業示例與評分規準

16

標準參照評量的標準等級

• 教師評量學生學習成果之具體客觀依據,將學生表現區分為 A 、 B 、 C 、 D 、 E 五等級,提供各等級一般性描述。

112/04/19 17

A B C D E優秀 良好 基礎 不足 落後

評量標準說明- 藝文領域成就評量標準 -

18

藝文領域評量標準發展依據與參考(1/2)

• 依據 -1.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第四階段 2.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諮詢會議及工作小組會議之決議與共識

• 參考 - 1.美國國家教育進步評量 2.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 3.澳洲昆士蘭省藝術課程、評量標準 4.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六年級、九年級基本素養指標

藝文領域評量標準發展依據與參考(2/2)

• 採取三年共用評量標準 認知、技能、情意的發展具連續性,將 7

至 9 年級視為同一階段,並非侷限在特定學期,本評量標準採取「跨年級原則」進行撰寫。

• 互有共識基礎上,分科發展評量標準 現行教學與評量採分科進行,三科學習重點與特性不盡相同,故本評量標準建立在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共識基礎,分科發展。

藝文評量標準發展架構圖

21

• 本評量標準,主要先針對課程綱要「基本理念」、「三大課程目標」與「分段能力指標」進行解析,製作出評量內容標準,並以課程綱要的「附錄教材內容」對應出該科的學習內容。

分段能力指

標評量內

容視覺藝術科評量標準

音樂科評量標準

表演藝術科評量標準

第四階段基本理念

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

三大課程目

藝文領域內容標準• 採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三大課程目標: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 為內容標準主題,各內容說明如下:

1.「探索與表現」:強調學生在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的自我表現能力與創作能力面向進行評量,多屬技能範疇。

2.「審美與理解 」:強調學生對他人作品的鑑賞與理解,透過藝術知能的學習,認識不同的藝術風格與特性,多屬認知範疇。

3.「實踐與應用」:強調以生活為中心的學習,將藝術與生活做連結,藉由集體合作、活動參與等方式養成藝術融入生活、尊重藝術活動與團隊合作精神,多屬情意、社會責任範疇。

22

「三科內容標準」的定義 (1/3)

23

學科探索與表現 概念統整說明

視覺

主題探索 選擇自己作品的主題、內容,陳述創作意涵,表現獨立的思考能力。

技法運用 探索不同媒體特色與媒材技法,表現自己的作品。作品表現 探索不同藝術風格形式,解釋作品,表現想法,並完

成作品。

音樂

表現能力 能透過歌唱、演奏、指揮等技能表現音樂作品,感受藝術多元的特性及其與社會文化的關係。

創作能力 能運用音樂要素知能與技法,進行簡短的音樂創作或指定曲式的創作,發展個人獨特表現,並體察情感特質、社會關懷與藝術創作的關聯。

表演

多元能力 藉由表演藝術的教學內涵,開發與培養學生的表演藝術多元能力。

表現創作 經由對生活與環境的體察,能以作品傳達情感與價值觀。

主題次主題

「三科內容標準」的定義 (2/3)

24

學科

審美與理解 概念統整說明

視覺

鑑賞能力 敘述自然物或作品所蘊含的美感,並分析、解釋其風格、形式與意義。

藝術脈絡

認識不同時期、區域之視覺藝術的風格及辨別其發展的差異。

文化理解

理解 社會文化因素對藝術風格的影響,及當代藝術多樣性與生活的關係。

音樂

鑑賞能力 能辨識不同時代、文化、地區、族群等音樂表現之風格與特性,並描述音樂作品所呈現的文化內涵。

基礎知能

能透過資訊科技的運用,蒐集藝術資料,認識音樂術語及相關概念, 增廣對音樂文化的認知。

表演

賞析比較 透過欣賞與認識各種表演藝術,培養學生鑑賞能力,進而能比較表演藝術文化之異同。

價值體認 藉由學生對各地表演藝術文化的學習與資料蒐集,體會與認識表演藝術的多元價值。

「三科內容標準」的定義 (3/3)

25

學科

實踐與應用 概念統整說明視覺

藝術參與 參與適合自己興趣、能力的視覺藝術展演活動。美感體驗 在生活中應用視覺藝術的美感原理,體會、 瞭解

與經驗審美品味。 生活應用 實踐自己對視覺藝術的興趣與生活態度。

音樂

生活應用 能理解音樂與生活的關 聯,選擇適合自己的音樂活動並身體力行,進而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音樂表現及音樂鑑賞的興趣與習慣。

合作參與 能集體共同規劃音樂活動與創作等,彼此相互溝通、尊重、協調並表現合作學習及團隊參與的態度。

表演

尊重認同 參與並支持表演藝術活動,落實學生基本禮儀及尊重表演藝術的態度。

生活融入 落實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參與表演藝術的習慣,並持續學習。

視覺科內容標準 -3大主題及 9 次主題之訂定

學科

主題 次主題 概念統整說明

視覺藝術

探索與表現

主題探索 選擇自己作品的主題、內容,陳述創作意涵,表現獨立的思考能力。

技法運用 探索不同媒體特色與媒材技法,表現自己的作品。

作品表現 探索不同藝術風格形式,解釋作品,表現想法,並完成作品。

審美與理解

鑑賞能力 敘述自然物或作品所蘊含的美感,並分析、解釋其風格、形式與意義。

藝術脈絡 認識不同時期、區域之視覺藝術的風格及辨別其發展的差異。

文化理解 理解 社會文化因素對藝術風格的影響,及當代藝術多樣性與生活的關係。

實踐與應用

美感實踐 在生活中應用視覺藝術的美感原理,展現生活 趣味與價值觀。

藝術參與 參與適合自己興趣、能力的視覺藝術展演活動。

生活應用 實踐自己對視覺藝術的美感品味、興趣與生活態度。

音樂科內容標準 -3大主題及 6 次主題之訂定學科 主題 次主題 概念統整說明

音樂

探索與表現

表現能力 能透過歌唱、演奏、指揮等技能表現音樂作品,感受藝術多元的特性及其與社會文化的關係。

創作能力能運用音樂要素知能與技法,進行簡短的音樂創作或指定曲式的創作,發展個人獨特表現,並體察情感特質、社會關懷與藝術創作的關聯。

審美與理解

鑑賞能力 能辨識不同時代、文化、地區、族群等音樂表現之風格與特性,並描述音樂作品所呈現的文化內涵。

基礎知能 能透過資訊科技的運用,蒐集藝術資料,認識音樂術語及相關概念, 增廣對音樂文化的認知。

實踐與應用

生活應用能理解音樂與生活的關 聯,選擇適合自己的音樂活動並身體力行,進而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音樂表現及音樂鑑賞的興趣與習慣。

合作參與 能集體共同規劃音樂活動與創作等,彼此相互溝通、尊重、協調並表現合作學習及團隊參與的態度。

表演科內容標準 -3大主題及6 次主題之訂定

學科 主題 次主題 概念統整說明

表演藝術

探索與表現

多元能力 藉由學習表演藝術內涵的過程,開發與培養表演藝術的多元能力。

表現創作透過對生活與環境的觀察與體驗,啟發學生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以作品傳達情感與價值觀,探索群己之間的關係。

審美與理解

賞析比較 透過欣賞與認識各種表演藝術,培養學生鑑賞能力,進而能比較表演藝術文化之異同。

價值體認 藉由對在地文化的學習與資料蒐集,體會與認識表演藝術的多元價值。

實踐與應用

尊重認同 參與並支持表演藝術活動,落實學生基本禮儀及尊重表演藝術的態度。

生活融入 落實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參與表演藝術的習慣,並持續學習。

表現標準之訂定 (1/2)

29

• 現況 - 教師評量過於主觀–每次打完分數,學生總會互相比較,甚至說出「為什麼你比我高一分,一定是老師偏心」等質疑的話。

–評量時沒有明確標準,教師人人心中一把尺。• 課綱與教學現況的差距。–課綱:視覺藝術、音樂及表演藝術三方的學習–現況:師資培育系統 -> 分科教學與評量–能力指標淪於寫教案的工具

表現標準之訂定 (2/2)

30

• 現場學生表現樣態 表現標準反映現場學生表現樣態,以形容詞(副詞)、動詞與名詞(受詞)之交互運用加以劃分。

名詞指出欲評量的概念、知識、能力等 元素,為該次主題之廣度;形容詞(副詞)與動詞則呈現出在不同等級中,學生表現的程度差異。

表現等級訂為 A-E五級,其意義如下:A 表「優秀」; B 表「良好」; C 表「基礎」;D 表「不足」; E 表「落後」。

「視覺表現標準」範例• 依據前述評量向度來源,訂出「探索與表現」表現標準:

31

主題探索

選擇自己作品的主題、內容,陳述創作意涵,表現獨立的思考能力。

A B C D E1.能深入闡述自己構思作品所表現的主題內容。 2.能深入闡述自己的作品表現內涵。

1.能闡述自己構思作品所表現的主題內容。2.能闡述自己的作品表現內涵。

1.能敘述自己構思作品所表現的主題內容。2.能敘述自己的作品表現內涵。

1.僅能概略敘述自己構思作品所表現的主題內容。2.僅能概略敘述自己的作品表現內涵。

未達D級

內容標準 表現標準 表現等級 表現描述

32

表現標準的五個等級

32

–分五級的原因– 配合國內現行的教學評量:五等第在台灣教學現場實施已久,讓國中端及高中職端對學生畢業表現概況的了解

– 彈性多元整合功能:考量未來用途,可因應彈性合併成適當的呈現方式

– 達基礎部分,為避免天花板效應與鼓勵學生精益求精,因此區分為三等級;未達基礎部分,為合理與 適當地分配補救教學資源,針對其落後程度的差異區分兩級

表現五等級暨各等級的描述

33

• 將內容標準的學習內容對應表現等級所撰寫的描述–學生在學習課程之後能夠到達什麼程度的表現,並給與相對應的描述

–表現標準描述的內容:通過該等級的門檻• A 等級表現標準: A 等級最低門檻的表現• B 等級表現標準: B 等級最低門檻的表現

探索與表現 - 表現能力能透過歌唱、演奏、指揮等技能表現音樂作品,感受藝術多元的特性及其與社會文化的關係。

探索與表現 - 表現能力能透過歌唱、演奏、指揮等技能表現音樂作品,感受藝術多元的特性及其與社會文化的關係。

1-4-2 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1-4-3 嘗試各種藝術媒體,探求傳統與非傳統藝術風格的差異。

1-4-2 體察人群間各種情感的特質,設計關懷社會及自然環境的主題,運用適當的媒體與技法,傳達個人或團體情感與價值觀,發展獨特的表現。1-4-3 嘗試各種藝術媒體,探求傳統與非傳統藝術風格的差異。

A B C D E能運用良好的歌唱技能表現音樂作品。

能運用基本的歌唱技能表現音樂作品。

能運用粗略的歌唱技能表現音樂作品。

能嘗試運用歌唱技能表現音樂作品。

未達 D 級

一、課程綱要能力指標

二、內容標準

三、表現標準

音樂科評量標準發展四步驟

源自音樂科概念統整說明

A B C D E能運用良好的歌唱技能表現音樂作品。

能運用基本的歌唱技能表現音樂作品。

能運用粗略的歌唱技能表現音樂作品。

能嘗試運用歌唱技能表現音樂作品。

未達 D 級三、表現標準

四、評分規準

A B C D E能適時呼吸換氣(需含第 9 小節第3 拍的起唱換氣)並平穩演唱絕大部分的樂句。

能適時呼吸換氣(需含第 9 小節第3 拍的起唱換氣)並平穩演唱大部分的樂句。

能適時呼吸換氣並平穩演唱半數的樂句。

能嘗試適時呼吸換氣並平穩演唱。

未達 D 級

能正確演唱絕大部分的曲調 ( 需含曲調下行音群及四度音程 )

能正確演唱大部分的曲調 ( 需含曲調下行音群及四度音程 )

能正確演唱半數的曲調

能嘗試演唱正確的曲調

未達 D 級

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實作

壹、設計流程與重點貳、藝文領域成就評量標準示例

視覺評量試辦示例~刀劃縱橫木刻版畫

能力指標

1-4-1 1-4-3

內容標準

探索與表現 - 技法運用 -1 探索與表現 - 技法運用 -2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熟練並掌握木刻版畫直刻製版的技巧。 2.學生能熟悉並遵守製版工作安全規則。 3.學生能熟練木刻版畫手印程序及方式。

教學對象 / 時數 國中八年級學生 /7節

教學流程與評量節次 教學內容 教材 評量工具

1

1. 木刻版畫發展及不同地區風格介紹。 2. 木刻版畫板材、刀具及操作方式、安全性介紹。 ※ 教學重點:刻版刀具的操作認知及練習

1. 教學簡報─木刻版畫簡介及發展 2. 學習講義

2製版─學生將選好的圖例複寫至木板上,並塗上一層彩色墨水。

1. 教學簡報─製版及刻版流程 2. 示範圖板─製版流程重點說明

3-5刻版─藉由三稜刀、大圓刀的交互運用刻製木刻版。 ※ 教學重點:不同刻版刀具的操作特性及刻版線條的掌握

6木刻版印刷─濕紙、上墨、壓印、簽名 ※ 教學重點:手印木板畫的流程練習

1. 學習講義

7作品討論及分享 1. 實作範例─學生

作品 2. 學習講義

評量一 ( 刻版 ) 評量二 ( 印刷 ) 評量三 ( 學習講義 )

實作評量

紙筆評量

評量等級: A 級 : 整體畫面具有條理、方向性的 刻畫使刻畫輪廓外形清晰。

說明: 1. 曲線刻畫表現良好優美,刀畫整齊具有方向性、條理性。 2. 圖地對比清楚,物體外形輪廓刻畫精準。

視覺成就評量刻版實例A評量目標:探索與表現 - 技法運用 -2

學生是否能運用適當媒材技法來表現自己作品。

評量等級: B 級 : 大部分畫面具有條理、方向性的刻畫使刻畫輪廓外形清晰。

說明: 1. 刀刻痕跡大致上具有條理性,在小部分略為混亂。 2. 圖地對比清楚。

視覺成就評量刻版實例B

評量等級: C 級 : 整體畫面具有條理、方向性的 刻畫使刻畫輪廓外形清晰。

說明: 1. 刀刻痕跡沒有清楚的方向組織。 2. 輪廓外形不清但仍可判斷。

視覺成就評量刻版實例C

評量等級: D 級 : 嘗試在畫面表現刻畫的條理、方向性,但輪廓清晰效果不明顯。

說明: 1. 刀刻方向混亂。 2. 外形輪廓無法識別。

視覺成就評量刻版實例D

視覺示例牛刀小試

判別 --1.評定等級: ?2.評定等級說明:

評量方式:實作評量 - 印刷 評量目標:探索與表現 - 技法運用 -2 本評量活動旨在評量學生是否能運用適當媒材技法來表現自己作品。

評量方式:實作評量 - 印刷 評量目標:探索與表現 - 技法運用 -2 本評量活動旨在評量學生是否能運用適當媒材技法來表現自己作品。

A 等級:印墨厚薄均勻、空白處無沾染多餘墨色 ( 壓印力道一致 ) 。 B 等級:印墨厚薄大致均勻、空白處大致無沾染多餘墨色 ( 壓印力道一 致 ) 。 C 等級:印墨過厚或薄、空白處沾染明顯多餘墨色但印刷畫面仍可辨識 ( 壓印力道不一致 ) 。 D 等級:嘗試印刷,但因印墨厚薄或是壓力不均造成印刷畫面不清 ( 壓印力道不一致 ) 。 E 等級:未達 D 級。

A 等級:印墨厚薄均勻、空白處無沾染多餘墨色 ( 壓印力道一致 ) 。 B 等級:印墨厚薄大致均勻、空白處大致無沾染多餘墨色 ( 壓印力道一 致 ) 。 C 等級:印墨過厚或薄、空白處沾染明顯多餘墨色但印刷畫面仍可辨識 ( 壓印力道不一致 ) 。 D 等級:嘗試印刷,但因印墨厚薄或是壓力不均造成印刷畫面不清 ( 壓印力道不一致 ) 。 E 等級:未達 D 級。

音樂評量試辦示例~歌曲演唱:拜訪春天能力指標 1-4-2

內容標準 探索與表現 - 表現能力 -1

教學目標

瞭解歌曲〈拜訪春天〉的創作背景,並學會演唱本曲,進而體會中國五聲音階作品的美感。本歌曲演唱的技能教學目標,著重於學生能掌握下行曲調音型及四度跳進音程、曲調節奏音型(如:休止符、切分音等),以及能運用適當的發音咬字、呼吸技巧與歌唱姿勢。

教學對象 / 時數

國中七年級學生 /4節(每節課本歌曲之教學時間約 10-15分鐘)

無附教學流程

音樂成就評量歌唱實例評量方式:以獨唱、清唱與看譜的演唱型態進行實作評量。

評量目標:學生能以歌唱技能表現音樂作品,感受藝術多元的特性及其與社會文化的關係。本歌曲演唱的評量重點在演唱技巧方面含歌唱姿勢、呼吸等細項,在作品表現方面含發音咬字、曲調、節奏等細項。

評分規準說明: 1.評量細項的訂定為研發團隊建議適合本曲評量的細項,教師可視教學情況調整。 2.譜例中以紅色標示曲調下行音群及四度音程,以藍色標示第 9 小節第 3 拍的起唱換氣,以綠色標示切分音節奏。

評量等級: A 級:歌唱姿勢 -能以合宜的歌唱姿勢演唱絕大部分的樂句;呼吸 -能適時呼吸換氣(需含第 9 小節第 3 拍的起唱換氣)並平穩演唱絕大部分的樂句;發音咬字 -能以正確的發音咬字清楚的唱出絕大部分的歌詞;曲調 -能正確演唱絕大部分的曲調 ( 需含曲調下行音群及四度音程 ) ;節奏 -能正確演唱絕大部分的節奏(需含切分音及第 9 小節弱起拍)。 說明:

歌唱姿勢合宜,面帶微笑,發音咬字清晰,能適時呼吸換氣並平穩演唱。能正確唱出歌曲絕大部分的音高與節奏。

音樂成就評量歌唱實例A

A 等級表現示例 -5 ( 影片標號 :101B01A5)

歌唱姿勢 A

呼吸 B

發音咬字 A

曲調 B節奏 A

評量等級: B 級:歌唱姿勢 -能以合宜的歌唱姿勢演唱大部分的樂句;呼吸 - 能適時呼吸換氣(需含第 9 小節第 3 拍的起唱換氣)並平穩演唱大部分的樂句;發音咬字 -能以正確的發音咬字清楚的唱出大部分的歌詞;曲調 -能正確演唱大部分的曲調 ( 需含曲調下行音群及四度音程 ) ;節奏 -能正確演唱大部分的節奏(需含切分音及第 9 小節弱起拍)。

說明:歌唱姿勢尚佳,能適時呼吸換氣,發音咬字清楚,但少部分曲調下行的樂句有走音的現象。

音樂成就評量歌唱實例B

B 等級表現示例 -1 ( 影片標號 :101B01B1)

歌唱姿勢 B

呼吸 A

發音咬字 A

曲調 B節奏 B

評量等級: C 級:歌唱姿勢 -能以合宜的歌唱姿勢演唱半數的樂句;呼吸 -能適時呼吸換氣並平穩演唱半數的樂句;發音咬字 -能以正確的發音咬字清楚的唱出半數的歌詞 ;曲調 -能正確演唱半數的曲調;節奏 -能正確演唱半數的節奏。

說明:歌唱姿勢合宜,能適時呼吸換氣,發音咬字尚稱清楚,能正確唱出歌曲半數的音高與節奏。

音樂成就評量歌唱實例C

C 等級表現示例 -1 ( 影片標號 :101B01C1)

歌唱姿勢 A

呼吸 A

發音咬字 B

曲調 C節奏 C

評量等級: D 級:歌唱姿勢 -能嘗試以合宜的歌唱姿勢演唱;呼吸 -能嘗試適時呼吸換氣並平穩演唱

;發音咬字 -能嘗試以正確的發音咬字唱出歌詞;曲調 -能嘗試演唱正確的曲調;節奏 -能嘗試演唱正確的節奏。

說明:歌唱姿勢尚可,發音咬字模糊,近似唸唱歌詞,忽略曲調與節奏的表現。

音樂成就評量歌唱實例D

D 等級表現示例 -1 ( 影片標號 :101B01D1)

歌唱姿勢 C

呼吸 B

發音咬字 D

曲調 D節奏 D

音樂示例牛刀小試

? 等級表現示例 -2 ( 影片標號 :101B01B2 )

歌唱姿勢 ?

呼吸 ?

發音咬字 ?

曲調 ?

節奏 ?

判別 --1.評定等級: ?2.評定等級說明:

表演評量試辦示例~青春記事

能力指標

1-4-1 1-4-2

內容標準 探索與表現 - 多元能力 -1

教學目標

1.認識劇本的特殊形式。 2.透過讀劇,說明如何用聲音表情去模擬劇本中人物角色與傳達情感。 3.學習掌握劇本內容方面的各種要素。

教學對象 / 時數 國中九年級學生 /3節

教學流程與評量

節次 教學內容 教材 評量工具

11.說明劇本的重要性。 2.介紹劇本的四個要素。

教學簡報 學習單

2

1.帶著學生一起分析瞭解《苦柚》與《荷珠新配》兩個劇本中的人物個性。 2.如何透過聲音表情傳達劇本文字。

1. 教學簡報─製版及刻版流程 2. 示範圖板─製版流程重點說明

3以課本上的苦柚或荷珠新配兩個劇本片段為練習,讓學生分組排練與呈現。

讀劇實作評量

表演成就評量讀劇實例評量目標:評量學生是否能基於個人生活、背景與經驗,以故事、 對話、劇本肢體或聲音表現等,展現表演藝術能力。

等級 表現標準描述A ‧能口齒清晰,用適當的音量唸出台詞 ,完成讀劇演出。

‧能依照角色特質 ( 性別、年紀… ) ,模擬不同的聲音變化,完成讀劇演出。 ‧能根據劇情需要,模擬角色情緒 ( 激動、傷心… ) ,完成讀劇演出。 ‧能以自身生活經驗中,尋找與創造角色性格,以聲音將其特質與情緒清楚傳達,完成讀劇演出。

B ‧能口齒清晰,用適當的音量唸出台詞,完成讀劇演出。 ‧能依照角色特質 ( 性別、年紀… ) ,模擬聲音變化,完成讀劇演出。 ‧能根據劇情需要以及自身生活經驗中,運用聲音部分模擬角色情緒 ( 激動、傷心… ) ,完成讀劇演出。

C ‧能用適當的音量唸出台詞,完成讀劇演出。 ‧能根據劇情需要以及自身生活經驗中,粗略模擬角色聲音變化 (音量輕重及大小 ),完成讀劇演出。

D ‧僅能用微弱的音量唸出台詞。

E ‧態度惡劣,不願配合上台。

評分規準說明:

評量等級: A 級:能口齒清晰,用適當的音量唸出台詞,完成讀劇演出;能依照角色特質 ( 性別、年紀… ) ,模擬不同的聲音變化,完成讀劇演出;能根據劇情需要,模擬角色情緒 ( 激動、傷心… ) ,完成讀劇演出;能以自身生活經驗中,尋找與創造角色性格,以聲音將其特質與情緒清楚傳達,完成讀劇演出。

表演成就評量讀劇實例A

A 等級表現示例 -1 (影片編號 :101A01A1 ) A1( 右一 )

除了個人的讀劇呈現表現佳(口齒清晰、模仿女生聲音表情到位),在整組的表現上,劇情流暢且默契十足。

A2( 右二 )

除了個人的讀劇呈現表現佳(口齒清晰、聲音的音揚頓挫十分清楚),在整組的表現上,劇情流暢且默契十足。

A3( 左二 )

除了個人的讀劇呈現表現佳(口齒清晰、模仿女生聲音表情有趣與活潑),在整組的表現上,劇情流暢且默契十足。

A4( 左一 )

除了個人的讀劇呈現表現佳(口齒清晰、模仿長工聲音表情到位),雖然台詞不多,在整組的表現上,劇情流暢且默契十足。

評量等級: B 級: 能口齒清晰,用適當的音量唸出台詞,完成讀劇演出;能依照角色特質 ( 性別、年紀… ) ,模擬聲音變化,完成讀劇演出;能根據劇情需要以及自身生活經驗中,運用聲音部分模擬角色情緒 ( 激動、傷心… ) ,完成讀劇演出。

表演成就評量讀劇實例B

B 等級表現示例 -1 (影片編號 :101A01B1 ) A10(右 )

口齒清晰,聲音表情豐富,能運用聲音及語言的變化,把劇中老人的角色,詮釋得生動。

B1 (左 )

該生口齒清晰、音量適中,在呈現中有時能運用聲音部分地模擬角色的聲音變化。

評量等級: C 級:能用適當的音量唸出台詞,完成讀劇演出;能根據劇情需要以及自身生活經驗中,粗略模擬角色聲音變化(音量輕重及大小 ),完成讀劇演出。

表演成就評量讀劇實例C

C 等級表現示例 -1 (影片編號 :101A01C1 ) C1(右 )

能以適當的音量念出台詞,但在模擬角色聲音的變化上,這部分比較少被呈現出來。 該能以適當的音量念出台詞,但在模擬角色聲音的變化上,這部分比較少被呈現出來。

C2(左 )

除了個人的讀劇呈現表現佳(口齒清晰、聲音的音揚頓挫十分清楚),在整組的表現上,劇情流暢且默契十足。

評量等級: D 級:僅能用微弱的音量唸出台詞。

表演成就評量讀劇實例D

D 等級表現示例 -1 (影片編號 :101A01D1 ) D1(右)

該生在整個呈現中,因為笑場加上聲音過小,造成讀劇時念詞斷斷續續,無法令人聽懂台詞。

C5(左)

能以適當的音量念出台詞,但在模擬角色聲音的變化上,這部分比較少被呈現出來。

表演示例牛刀小試

? 等級表現示例 -2 (影片編號 :101A01B2 )

A11(右 ) ?B2 (中 ) ?B3 (左 ) ?

判別 --1.評定等級: ?2.評定等級說明:

64

• 表現標準的描述不是針對作業 / 考卷 / 表演的設計,而是學生的能力 / 程度。

• 題目不等於難度或表現等級• 單一的評量方式通常無法準確判斷學生是否達到 A

或 B 等級的表現,常須透過多次評量及多元評量。• 針對欲測量的能力所設計的作業 / 試卷 / 表演須避免受到其他能力的干擾

• 僅就所欲測量的能力進行評閱,排除其他能力表現(若非該次作業或試卷所欲評量的能力)的干擾。

怎麼使用評量標準定 (1/2)

65

• 單一主題涵蓋的能力無法藉著單一份作業 / 試卷 /表演測出

• 並非每份作業 / 試卷 / 表演皆能把學生分成五等級• 一份作業 / 試卷全對不代表一定達到 A 等級,須根據作業 / 試卷 / 表演的類型判斷能偵測到的能力

• 單憑一份作業 / 試卷 / 表演不足以準確判斷學生能力等級

• 就同一份作業 / 試卷而言,甲學生的作答反應可以反映其表現等級 / 能力,但可能無法從乙學生的作答反應判斷其等級 / 能力

怎麼使用評量標準定 (2/2)

112/04/19 66

成就評量 Q&A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綱 要

教 學 目 標

教 學 活 動

評 定 學 生 表 現

多 元 評 量

學 生 表 現 等 級

內 容 標 準 、 表 現 標 準

學 生 學 習 成 就 評 量 標 準

評 量 回 饋

評 分 規 準 、 作 業 示 例

◎ 教師如何應用評量標準?– 評量標準構成元素及執行流

程如左圖所示。– 評量標準是教師檢測學生學

習歷程及學習成效的依據,作為調整教學活動之參考。

– 教師可依據不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並可依據學生表現適時給予回饋,調整教學計畫與教學策略以協助學生提升其學習品質。

◎ 學生未達通過等級該怎麼辦?透過多元多次評量發現學生無法通過 C 等級時,建議進行補救教學,針對學習不足之處進行加強。

◎ 如何使用作業 / 試卷 / 表演得知學生屬於哪依能力等級或把學生分成五個能力等級?

每一次作業 / 試卷 / 表演僅能測量到部分能力表現,若要真正確認、區別學生能力等級,必須藉助多次且多元的開放式評量。

112/04/19 67

成就評量 Q&A

◎ 有哪些跟評量標準有關的配套措施來協助教師評量?– 定期辦理評量標準宣導說明會與教師評量知能研習會– 建置評量標準之專屬網頁– 未來將開發成績記錄系統

◎ 評量標準會修訂嗎?正式公告後仍將持續增進標準之完整性。除了利用預試施測觀察學生表現作為修訂參考外,若課綱有所更新時,此套評量標準將一併修訂相關內容。

112/04/19 68

成就評量 Q&A

成就評量 Q&A◎ 同一個評量標準會不會有城鄉差距 ?同一個評量標準,依照學生的起點行為不同,可以在表現標準時做不同的設定,所以各縣市、各學校都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實施成就評量後,原本使用教學流程和教材會不會都需要修改呢 ?

依據能力本位進行成就評量,教學活動設計和教材需要更緊扣能力指標和教學目標,才能讓教學和評量環環相扣。◎ 能力本位成就評量,會不會製造更多的工作量呢 ?備課是透過事前準備,降低課中和課後的工作分量,成就評量也是從備課前端作業開始,有系統的讓學生學習更聚焦,待教師對評量工作熟稔之後,反而能減少工作份量喔 !

成就評量 Q&A

◎ 成就評量能兼顧「認知」、「技能」和「情意」的評量嗎 ?

◎ 實施成就評量後,如何進行補救教學 ?

成就評量是將既有的「認知」、「技能」和「情意」轉化為「能力」本位的評量,以能力指標為基礎,設定教學目標後,進行評量。

透過教學與評量的結合,可以提升教學的有效程度,運用成就評量的結果,教師可針對學習成就未符合能力指標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

更多參考示例

相關的評量實例請上網查閱,含簡要的教學流程與影音 / 作品檔供參考http://www.bctest.ntnu.edu.tw/sbasa/帳號 : sbasa密碼 : 0619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