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情偶寄中的 戲曲理論與運用

Post on 31-Dec-2015

4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閒情偶寄中的 戲曲理論與運用. 外國語文學系一年級 第五組 2011 年 12 月 19 日. 組員介紹. 組長 : 陳彩雲 組員 : 簡以婷 、 曾鏡仰 、 吳俐瑩 謝宜芳 、 蘇家宜 、 王翎卉 蔡毓如 、 鄭羽芯 、 崔穎詩 黃昱興. 報告內容. 前言 : 蘇家宜 作者介紹 : 蔡毓如 傳奇戲曲 : 崔穎詩 崑曲介紹 : 吳俐瑩 崑曲牡丹亭 : 曾鏡仰 王翎卉 詞曲部 : 陳彩雲 鄭羽芯 演習部 : 謝宜芳 李漁戲劇理論總結 : 簡以婷 餘論 : 黃昱興 心得 : 蘇家宜. 前言. 介紹人 : 蘇家宜.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閒情偶寄中的戲曲理論與運用

外國語文學系一年級第五組

2011 年 12 月 19 日

組員介紹組長 : 陳彩雲組員 : 簡以婷、曾鏡仰、吳俐瑩 謝宜芳、蘇家宜、王翎卉 蔡毓如、鄭羽芯、崔穎詩 黃昱興

報告內容前言 : 蘇家宜作者介紹 : 蔡毓如傳奇戲曲 : 崔穎詩崑曲介紹 : 吳俐瑩崑曲牡丹亭 : 曾鏡仰 王翎卉詞曲部 : 陳彩雲 鄭羽芯演習部 : 謝宜芳李漁戲劇理論總結 : 簡以婷餘論 : 黃昱興心得 : 蘇家宜

前言

介紹人:蘇家宜

簡介 --- 《閒情偶寄》

作者 : 李漁

此書別名 : 《笠翁偶集》

內容 : 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和頤養 , 共八部。

《閒情偶寄》

包含兩大部份︰一、「詞曲部」、「演習部」為對戲曲

的看法,批評。從舞台的實際出發,注重戲曲的結構、中心事件的選擇安排等,為中國最早的戲曲理論專著。

二、「聲容」、 「居室」、 「器玩」、 「飲饌」、 「種植」和「頤養」等六部則為生活中各樣事物等的審美感受。

內容簡介

「聲容部」討論了婦女裝飾打扮的問題。

「居室」、「器玩」、「飲饌」、「種植」和「頤養」則分別對園林建築、家具古玩、飲食烹調、養花種樹、醫療養生等方面提出看法。

文人評論

胡適 : 「一部最豐富、最詳細的文化史料。」

林語堂 : 「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

周作人 ( 魯迅之弟 ) :「文字思想均極清新,都是很可喜的小品,有自然與人事的巧妙觀察,有平明而又新穎的表現。」

余懷—此書作序者

糊塗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明白

狹隘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曠達

憂鬱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愉快

笨拙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靈巧

愁悶的人讀了它將會欣然起舞

生病的人讀了它將會霍然而愈

作者介紹

介紹人:蔡毓如

李漁(1611~1680)

李漁是清初傑出的小說家、戲曲家和園林藝術家。

原名仙侶,字笠鴻,一字謫凡;中年以後改名為「漁」,字號「笠翁」或「湖上笠翁」。

李漁在園林藝術和生活情趣方面也有獨到的見地。有人稱他是「生活藝術大師」。

科考功名方面的不順利,讓李漁的生活陷於困境,同時也激發了他的創作潛能。

在白話小說和戲曲的創作方面,或是戲劇理論的闡發方面,都有相當可觀的成就。

《李笠翁十種曲》

劇作情節曲折,語言淺近易懂,頗受歡迎。

《憐香伴》是一部女同性戀題材的作品。

李漁小故事

李漁嗜食螃蟹,每年於螃蟹未上市時即儲錢以待,自稱購蟹之錢為「買命錢」,每日餐桌上不可無蟹,人稱「蟹仙」。

人生歷程 --- 自幼勤學,家境富裕

萬曆三十九年 (1611)--- 李漁 1 歲

李漁的父親和伯父都在江蘇雉皋行醫。 因為出生於藥商家庭,從小家境富裕,處於輝煌

歲月,因此李漁可過著讀書、作詩的優閒生活。

人生歷程 --- 父親逝世,家道中落

崇禎二年 (1629)--- 李漁 19 歲李漁的父親病逝。李漁在〈回煞辨〉一文中,力辯「回煞」之荒謬。

父親去世了,經濟來源頓失依靠,家道便從此日漸中落。

崇禎三年 (1630)--- 李漁 20 歲蘭溪疫癘流行,李漁病情嚴重。 此時正當楊梅上市,李漁最喜歡吃這種水果,急

著要家人購買。醫生說:“楊梅性極熱,和他的病症恰相反,吃了可能會喪命。”家人不敢買,只說市上還沒有賣。

李漁聽到門外有叫賣聲,家人瞞不住,便把醫生的話告訴他。李漁激動地說:“碌碌無爲的庸醫,他知道什麽?快給我買來!”家人無奈,只好依著他。李漁一口氣吃下許多,頓覺滿胸鬱結全開,五臟皆和,四體盡適,病竟痊癒了。

崇禎八年 (1635)--- 李漁 25 歲

李漁應童子試,考中秀才,得到主考官許豸的賞識,被譽為「五經童子」。許豸對李漁的文章大為稱讚,並將他的試卷印

成專書,每到一地,便替他廣為宣傳。

人生歷程 ---應童子試,大受稱讚

人生歷程 ---鄉試落第,藉酒消愁

崇禎十二年 (1639)--- 李漁 29 歲

李漁參加鄉試,途中遇到強盜。李漁考試不順利,名落孫山。

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想要從此過,留下買路財。

人生歷程 ---納兩姬,自組戲班

康熙五年 (1666)--- 李漁 56 歲

李漁納喬姬(喬復生)並教她學戲。

康熙六年 (1667)--- 李漁 57 歲李漁納王姬(王再來),王姬也和李漁學唱戲。

喬、王兩人聰慧異常,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就學會了唱戲、演戲,於是組織了一個小戲班。

李漁和戲曲的淵源 ---1

生活在富裕的環境,家中自然會有戲班供娛樂,使李漁從小深受戲曲的影響。之後應試落第,沒有當官的機會,李漁自然將自己寄託於較為得心應手的戲曲之中。

李漁和戲曲的淵源 ---2

李漁不但會編戲曲,更實際參與演出,唱演十分了得,也因為有實際參與的經驗,讓李漁衍生出對戲劇的自我看法,進而在《閒情偶寄》中有著自己的一套戲劇理論。

《閒情偶寄》展現了李漁在戲曲與美學方面的高度成就。

康熙八年 (1669)--- 李漁 59 歲李漁在金陵(南京)創立的「芥子園」園林終於落成。

人生歷程 ---雖獲資助,揮金如土

康熙十年 (1671)--- 李漁 61 歲 李漁的《閒情偶寄》正式印行,余懷為其寫序。

康熙十六年 (1677)--- 李漁 67 歲李漁告別了芥子園,搬到杭州準備安享晚年。

雖然時時獲得權貴的資助,兼以賣書賣文,收入也還算豐渥,不過因為他的衣食住行十分講究,又揮金如土,仍入不敷出。

人生歷程 ---古稀之年,病逝層園

康熙十九年 (1680)--- 李漁 70 歲

正月十三日,這位樹立於文壇三十年的名士,便以七十歲的高齡病逝於「層園」,家人將他安葬在九曜山之南。

小結論

經歷了明代淪滅、滿清異族入主這樣矛盾的歷程,李漁在面對的時候,難免會有難以抉擇的徬徨。

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相參。但他勇於挑戰世俗、實事求是的生活態度與創作經精神,具體呈現在《閒情偶寄》一書當中,靡足珍貴。

明傳奇起源、結構與思想

介紹人:崔穎詩

明傳奇源起南戲 又名「南曲戲文」,南北宋之際發源於永嘉,原稱「永嘉雜劇」,純係流行於永嘉民間之戲文,不同於兩宋官本雜劇,亦不同於元雜劇。

南戲的結構一般都為長篇,一場戲為一齣,早期的

南戲雖有段落可分,但不注明出數,往往牽連而下。

題目:在第一齣之前,有四句七言詩概 述和介紹劇情大意。題目與正 戲演無關,它是寫在招子上, 作廣告用

南戲體制

一、副末開場 即在正戲開演之前,先由副末上場報告

演唱宗旨和劇情大意,並同後臺將出場的腳色互相問答,以引出正戲。一般念誦兩首詞,第一首介紹作者的創作意圖,第二首敍述劇情。

二、下場詩 除第一出副末開場外,其餘每出結尾一般 都有四句七言詩,叫下場詩。下場聲詩可 由一個腳色獨念,也可由幾個腳色分唸或 合唸。三、演唱方式 較自由,不僅上場腳色皆可唱,而且還可 獨唱、接唱或合唱,全視劇情需要而定。

南戲發展為傳奇 《荊釵記》、《劉知遠白兔記》、《拜月

亭》、《殺狗記》四種南戲簡稱「荊、劉、拜、殺」,與高明《琵琶記》合稱明初五大傳奇。 前四種曲文粗鄙,仍保有濃厚的民間劇曲特色。但高明的《琵琶記》獲明太祖欣賞,成為南戲脫離民間風格,逐漸成為典雅的文人劇曲的重要指標之一。

明代「傳奇」可說是繼承南戲,並吸取元代雜劇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劇種。它在南戲音樂與戲曲結構靈活的基礎上,結構更具規模,曲辭更為優美典雅,音樂更為婉轉動聽,成為明代精緻文化的代表之一。

傳奇的戲文體制( 一 ) 戲名 : 大多用兩個字,後面加一個記字。

( 二 ) 齣及齣目 :傳奇劇本結構上的一個段落,稱為齣,或出;傳奇的齣,可以包括兩套以上的曲子,可以換韻。所以傳奇的分齣世以角色的出入變動為關鍵。每一齣均有齣目。

(三 )科 ( 介 ):動作 ( 四 )賓白 : 對白、獨白 (五 ) 曲 :歌詞

﹙六﹚家門於第一段開場白傳奇之家門,或稱家門大意、開場、 副末開場、提綱、開宗等,類似今日 所謂之「劇情提要」。作用:抒發作者作劇的立場和主張例子:《牡丹亭‧標目》的【蝶戀花】

( 七 )引子 :傳奇的正角出現時,必在場口唱幾

句詞句,所唱的詞句,就稱為引子。引子的作用,是正角出場,不可能立即說出劇中的情節,於是假借眼中所見到的景物,或內心蘊藏的情緒,先做一個籠統概括的陳述,以便引起下文。

音樂形式

定義 :以同宮調的一首或多首曲牌,有系統組合而成的曲體

套曲依其故事長短之需求,可有不同數量的曲牌組合運用

賓白即「說白」其作用主要是用來交代人物或介紹劇情(敘

述情節)

形式:對白、獨白

類形:韻白、散白

獨白

定場白

帶白

沖場白

旁白

第一次上場時的自我介紹,一般先念兩句至四句對句,再「自報家門」。﹙定場白﹚

對白

賓白形式

定場白

以詩詞和駢體文

登場人物的身份、性格、環境和當時的思

旁白

戲劇角色背著台上其他劇中人對

觀眾說的話 評價對手言行、

表述本人內心活動,解釋唱詞的

作用。

沖場白

傳奇劇本的第二折

插在一支曲子之中

帶白

韻白 散白

上場詩 下場詩

類型

戲曲念白的一種。特點是以各地方言為基礎,接近於生活語言。

上、下場詩上場詩(或叫定場詩)和下場詩

一般四句或八句,也有兩句的,那又可叫上場對、下場對;

上場詩 下場詩

按人物的身份﹑年齡及劇情而有所不同

劇情大要,給人以啟發或引人思考

內容

明傳奇-音調傳奇劇編劇時唱採中原音的官腔為主

北方曲子:北方發音及韻腳

唱南方音時,也並非用吳浙方言,而是使用中原音(現今北方國語)

《寶劍記‧夜奔》

《寶劍記》以南方曲子為主的傳奇,但其中《夜奔》這一齣就用了北方曲子

南北曲合調

明傳奇-思想前期:

傳奇大多富有教忠、教化,寓教於樂;

具深刻的教化意義;

而形式通常為大團圓。

《琵琶記》

明傳奇-思想後期:

後期思想以「情」為主,言情

牡丹亭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亦反映當時禮教,對婦女的同情

崑曲

介紹人: 吳俐瑩曾鏡仰王翎卉

什麼是崑曲 ?

崑曲的起源• 南宋時它以南方民間音樂為主要演唱曲調,所以被稱為南戲。

• 從南宋到明代,昆山腔只是一種清唱的音樂形式,還沒有用來表演完整的戲劇情節

崑曲的起源• 魏良輔等民間音樂家在原來昆山腔的基礎上,同時借鑒江南民歌小調音樂,整合出一種不同以往的新式曲調

• 梁辰魚同一些民間樂師合作,創作出《浣紗記》劇本並用崑曲形式在舞臺上演出。

崑曲的特色其特點為載歌載舞,歌樂舞合而為一,且「無聲不歌,無動不舞」。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

在歌唱方面,特別注重咬字吐音,使曲情變化豐富。

崑曲的特色在音樂方面,承繼宋元以來南北曲中的音樂,以「曲牌體」呈現,最常使用4/4及 2/4 節拍。

曲牌體其特徵為長短句、沒有前奏及間奏,以曲牌聯綴組成的「套數」,來鋪敘戲劇的進行。

崑曲的特色在舞蹈方面,則是以優美的程式化、意象化的舞蹈動作,來表現人物內心的情感,或對文辭加以詮釋。

樂器則以笛子為主要伴奏樂器,配以其他管弦及彈撥樂器,並用鼓板等打擊樂器來掌控節奏。

工尺譜

工尺譜工尺譜是中國民間道統記譜法之一。

近代常見的工尺譜,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樣作為表示音高 ( 同時也是唱名 ) 的基本符號,可相當于 sol 、 la 、 si 、 do 、re 、 mi 、 fa( 或升Fa) 、 sol 、 la 、 si 。

工尺譜工尺譜在道統寫法上是由右而左作直行

書寫的,也有以簡譜的形式橫行書寫的。

工尺譜的節奏符號稱為板眼。

在工尺譜中,音的休止叫做歇板和歇眼。

工尺譜

[工 尺 譜 ]

[譯為簡譜 ]

原來   姹    紫     嫣紅   開    遍,[ 曲 文 ]

似 這 般  都  付   與    斷     井      頹         垣。

〔仙呂宮〕相當於西樂D調藝人傳承的臺本《牡丹亭曲譜》〔仙呂宮〕【皂羅袍】(首二句)

崑曲的唱法1.吐字分頭腹尾 : 崑曲要求讀音準確,唱詞清晰,因此在譜曲很注意「依字行腔」。2.橄欖腔 :唱時須由輕而響,由響而收,狀如橄欖之首尾兩尖。3.裝飾腔 :為使字音、語調或感情、意境更加生動的裝飾腔也是促使崑曲細膩宛轉。

崑曲的表演崑曲的表演受到說唱藝術的影響,和現代戲

劇中「四面牆」理論並不相同。

「四面牆」的舞台模擬成一個真實的世界,四周都有無形的牆,演員不應該感覺到觀眾的存在。

寫實

崑曲的表演「演員觀眾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演

員必須以觀眾為對象來演出,而觀眾也以掌聲與喝彩來肯定演員。

環境中的一切事物須由想像來假定其存在,因此要用虛擬的手法來引起想像。

崑曲的表演• 舞台上的動作是實際生活再現而不是複製

       

•    寫意• 崑曲的表演要做到「動作美、指事明、化身準、出情真」幾個層次。

崑曲的表演表演時以虛擬的動作表明,經過台上、台下一致確定,就成了舞台的規律,達到所謂「規律的自由動作」的境界。

化身是指身段要合乎劇中人物的年齡及身份,所謂「身段要合路子,表演要歸家門」。

崑曲的表演

出情是指要表現出劇中人的性格及情緒,也就是如何刻畫人物。

崑曲的角色與行當• 角色   指的是戲中人物的角色

• 行當   即角色的分類、聲腔及造型的大致劃分分 : 生、旦、淨、末、丑、雜

崑曲的行當生 :主要扮演劇中男性角色

旦 :女性角色的總稱行有”老、正、作,四、五、六”之說,實踐中還有一個貼旦,共為七個家門。

崑曲的行當淨 :俗稱”花面”或”花臉” ”,包括大面、白面、邋遢白面三個家門

末 :扮演中年以上男子。

崑曲的行當丑 :分為副丑和小丑兩個家門,通常扮演次要角色,以滑稽調笑為主

雜 :沒有名姓的群眾角色,男性統稱「龍套」,女性統稱「宮女」

崑 曲 的 樂 器

以竹製的崑笛為主要伴奏樂器。配以笙、三弦、二胡、琵琶等絲竹樂器譜成了優美的旋律。

鼓和板,以小鑼、大鑼、鐃鈸等敲擊樂器用來控制節奏。

樂器照片 1-1

崑笛

三弦

二胡

樂器照片 1-2

琵琶

崑曲服飾特色﹙一﹚

沈著、恬淡戲服以蘇繡手工繡出,精美絕倫。

崑曲服飾﹙二﹚顏色:以紅、黃、藍、白、黑、紫、粉 等為主色繡花紋飾常見有梅花、菊花、竹子、牡

丹、蘭花、蝴蝶等,具有相當之象徵意義。

樣式講究,男生的帽子有巾生帽、橋樑帽、冠帽等,女生有女披、青衣等,各自不同。

崑曲服飾﹙三﹚馬甲 :亦稱坎肩,無袖。生角:長馬甲素色不繡花,長及足,穿 在褶子外;短馬甲長僅過腹。旦角:馬甲皆齊膝,除花旦馬甲繡花 外,其餘皆為素面,亦有鑲邊 者。老旦:馬甲為扮老年平民婦女。

崑曲服飾﹙四﹚戲服不宜過寬亦不宜過窄。必須要讓戲服與身體留有游移飄動的空間,在表演走快步跑圓場時可以衣袂飄飄,就連優雅緩慢的身段動作,也有蓮步輕移、微風徐擺的飄逸之感。

崑曲妝扮

﹙一﹚臉部上妝:步驟從隔離開始,接著是上油彩,塗底色、腮紅、白粉(演小生)或黃粉(老生),然後是描畫眼睛、眉毛。

﹙二﹚包頭、勒水紗﹙三﹚穿戲服

牡丹亭簡介

宋朝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在牡丹亭內睡著,夢見一名書生手持柳枝冉冉而來,二人一見鍾情,遂相好於湖山石畔。當麗娘醒來後,卻為因思念書生抑鬱而死,囑家人將之葬於梅花庵。

麗娘死後三年,在梅花庵出現一名書生柳夢梅,正是麗娘之夢中人。是夜杜麗娘往柳生所住處再會情郎,二人交談聲驚動了書齋老儒生陳最良及石道姑。柳氏在二人口中得知剛遇見之杜麗娘已死三年。後得知杜麗娘有機會重生,柳生破棺使麗娘復活,並私婚於杭州。後柳夢梅得中狀元,才回家叩見麗娘家人, 怎料卻不為杜寶相認,因其認為認為麗娘在蓋棺之時既是處子之身,復活後不能是破甑之婦,最後,在帝王調停之下,一家人才能團聚。

牡丹亭< 驚夢 >

[ 皂羅袍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斷井頹垣。良辰美景 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飛 暮倦,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貼)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 [ 好姐姐 ](旦)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茶蘑外煙絲醉軟。春香呵, 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貼)成對兒鶯燕呵。(合)閑凝眄,生生燕 語明如翦,嚦嚦鶯歌溜的圓。(旦)去罷。(貼)這園子委是觀之不足也。 (旦)提他怎的!(行介)

曲牌名

[ 山坡羊 ]沒亂裡春情難遣,驀地裡懷人幽怨。則為俺生小嬋娟,揀名門一例、一例裡神仙眷。甚良緣,把青春拋的遠!俺的睡情誰見?則索因循靦腆 。想幽夢誰邊,和春光暗流轉?遲延,這衷懷那處言!淹煎,潑殘生,除問 天!身子困乏了,且自隱幾面眠。(睡介)(夢生介)(生持柳枝上)“鶯 逢日暖歌聲滑,人遇風情笑口開。一徑落花隨水入,今朝阮肇一天臺。”小 生順路兒跟著杜小姐回來,怎生不見?(回看介)呀,小姐,小姐(旦作驚起介) (相見介)(生)小生那一處不尋訪小姐來,卻在這裡!(旦作斜視不語介)(生) 恰好花園內,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書史,可作詩以賞此柳枝乎?(旦驚喜,欲言又止介)(背想)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生笑介)小姐,咱愛殺你哩!

[ 山桃紅 ] 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女自憐。 小姐,和你那答兒講話去。(旦作含不行)(生作牽衣介)(旦低問)那邊去(生) 轉過這芍藥欄前,緊靠著湖山石邊。(旦低問)秀才,去怎的?(生低答)和你把領扣松,衣頻寬,袖梢兒摸著牙兒苫也,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旦作羞) (生前抱)(旦推介)(合)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早難道這好處相逢無一言?(生強抱旦下)(末扮花神束髮冠,紅衣插花上)“催花禦史異花天,檢點春工又一年。蘸客傷心紅雨下,勾人懸夢彩雲邊。”吾乃掌管南安府後花園花神是也。因杜知府小姐麗娘,與柳夢梅秀才,後日有姻緣之分。杜小姐游 春感傷,致使柳秀才入夢。咱花神專掌異玉憐香,竟來保護他,要他雲雨十分歡幸也。

牡丹亭 <驚夢 > 的賞析 3-1

• 〈驚夢〉一齣是由十二支曲子構成,其中穿插著人物的賓白。前半段是描寫杜麗娘和侍女春香遊園的狀況,後半段則描寫杜麗娘入睡時與書生柳夢梅在夢中幽會的歡樂時光。

牡丹亭 <驚夢 > 的賞析 3-2

• “驚夢”這一出戲通過長期幽居深閨的杜麗娘對美好春色的觀賞,以及對春光短暫的感歎,表現出她對大自然的熱愛和青春意識的覺醒,以及對自己美好青春被耽誤的不滿。

牡丹亭 <驚夢 > 的賞析 3-3

• 《步步嬌》、《皂羅袍》兩曲,運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刻畫了麗娘的嬌羞神態和種種微妙的心理,把深閨中女子的苦悶和青春覺醒後的煩惱,描摹得生動細膩,十分感人。

牡丹亭 <驚夢> 的賞析 3-4

• 遊園時,面對姹紫嫣紅、美景良辰,杜麗娘的心裏卻有一層淡淡幽怨、莫名惆悵。內心感受是“悶”與“亂”,是“理還亂,悶無端”,是“春色惱人”,是她對自己“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虛度青春的苦悶,因此她感歎“奈何天”、“誰家院”。

牡丹亭 <驚夢> 的賞析 3-5• 遊園,激發她青春的苦悶。• 杜麗娘的世間處境,展現了明清婦女共同經歷的心理挫折及對人生幸福的憧憬。

詞曲部

介紹人:陳彩雲 鄭羽芯

詞曲部

結構

詞采

音律

賓白

科諢

格局

結構第一製曲編劇家音律 李漁結構音律是刻板的

結構是抽象的

立主腦 1-1

牡丹亭 -驚夢主角:杜麗娘事:杜麗娘和春香遊園,後半段杜麗娘

與柳夢梅在夢中幽會

一人一事 劇本的主腦

密針線

前後呼應 埋伏

減頭緒

頭緒忌繁主題明確

一線到底

詞采第二

曲詞

能演戲

寫景寫意

數十曲 一折

數十折 一部

貴顯淺

牡丹亭—「裊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

淺白易懂、典雅但不能拗口、粗俗

重機趣

用心去體會、有精神、有風致雖淺但不俗、要有味道

戒浮泛

流俗

俚白

忌填塞填塞之病有三:多引古事,迭用人名,直書

成句。

不要掉書袋

音律第三 3-1音 音調律 節奏

音律第三 3-2有平仄、字句押韻的限制句子的長短、節奏平仄不同 效果不同

人的情緒和劇情

恪守詞韻一韻到底,不可以轉韻,同一宮調

凜遵曲譜繡花一樣須要先描圖再按譜填詞

拗句難好不繞口。唸順口、解其意。

慎用上聲平仄音易混亂,慎用上聲

賓白第四就是台詞。賓白可說是戲曲的靈魂,有了賓

白,角色的個性情緒才能鮮活顯現。

北曲少白。

元不重白。

賓白第四聲務鏗鏘 : 在賓白中講求平仄,自然能字字鏗 鏘。

字分南北:北音稱人「您」 ; 自稱「咱」 。       南音稱人「你」 ; 自稱「我」 。 北方嬌柔;南方粗豪

少用方言 : 戲劇需具普遍性,少用地方性語言。

科諢第五 指戲劇表演時,所穿插的滑稽的動作或幽默的言語,引人

發笑。

科諢第五戒淫褻:避免穿插低俗不堪的科諢。     可用歇後語或比喻之方式表現。

忌俗惡:在戲劇中穿插科諢時要拿捏得     當,才不會流於粗鄙。   

重關係:嘻笑中帶文章,彰顯主題。     Ex:老萊子娛親。     

貴自然:無心說笑笑自來。

格局第六

傳奇開場用末,中場用生;開場數語,包括通篇;沖場一齣,蘊釀全部;此不可改之定格。但仍有應改與可改以合於全劇需要者。

家門:開門見山 開場「小曲」,以暗說為上,與後說之「家門」明說相為表裡

例如: 《牡丹亭》開場白:[蝶戀花 ]忙處拋人閑處住 。百計思量,沒個為歡處。白日消磨腸斷句, 世間只有情難訴。玉茗堂前朝后暮,紅燭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

表明作者編劇動機 ,也暗示劇情

  [漢宮春 ]杜寶黃堂,生麗娘小姐,愛踏春陽。感夢書生折柳,竟為情傷。寫真留記,葬梅花道院淒涼。三年上,有夢梅柳子,于此赴高唐。果爾回生定配。赴臨安取試,寇起淮陽。正把杜公圍困,小姐驚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惱平章。風流況,施行正苦,報中狀元郎。杜麗娘夢寫丹青記。陳教授說下梨花槍。柳秀才偷載回生女。杜平章刁打狀元郎。

明說以說明劇情概況

沖場:開場第二折,以一曲為「引子」,以 詩詞或四六排語為「定場白」,全用 隱射,為全劇之機關埋處,最為重 要。

  出腳色:主要角色出場不宜太遲。

小收煞:上半部之末齣,宜令人揣摩下 文,不知結果如何。

大收煞:結局,無包括之痕,有團圓之 趣。

填詞餘論:認為戲曲創作為鬼神所附,即便金聖歎評《西廂》,也只不過是文人之論,非恆久之定評。

演習部介紹人:謝宜芳

選劇第一

變調第二

授曲第三

教白第四

脫套第五

演習部內容

選劇第一( 一 )別古今

先古後今:選劇授歌,先習古樂,後習 新曲擇師:擇文理稍通之優師與文人墨客兩 議僉同,以定劇之優劣

( 二 )劑冷﹙雅﹚熱﹙俗﹚傳奇無冷熱,端視是否合乎人情

變調第二—變古調為新調

( 一 ) 縮長為短

與其長而不終,無寧短而有尾。在刪去的情節前後,另增數語,點出所略情節以貫穿之。

( 二 )變舊為新

不改舊劇大段關目與曲文,去陳言、易新詞,並將不合理處改為合理。

授曲第三( 一 )解明曲意 解明情節,了解曲意,得其義而後唱

( 二 )調熟字音

熟悉每個字的平仄、音調外,更重視「出口」﹙頭﹚ 、「收音」﹙尾﹚與「餘音」

( 三 ) 字忌模糊

唱曲時出口要字字分明,口齒清晰

(四 ) 曲嚴分合

合唱 /單唱為作者之用心,不可混淆

(五 )鑼鼓忌雜

鑼鼓之緩急輕重,影響全劇之節奏,要掌握得宜

(六 )吹合宜低

「以肉為主,而絲竹副之」,簫笛不可高過唱曲之聲

教白第四 唱曲難而易,說白易而難,以其無腔 板、譜籍可依,除非得通文達理者, 方可有大成。高低抑揚 如曲文中襯字宜低而快,取其氣短,正

字宜高而緩,取其氣長;定場四詩四句,第三句宜低而快,其他三句則宜緩而高緩急頓挫當聯、當斷得宜

脫套第五—戲場惡習

( 一 )衣冠惡習

戲服要符合演員的身分

( 二 )聲音惡習

花面口音,宜與生旦外末同,悉作官音,不必故作方言;即作方言,亦隨地轉,使婦人小兒皆能辨識

( 三 ) 語言惡習 戲場慣用語泛濫,下場詩後又增淡 話,破壞全劇之合理與緊湊者,宜去

(四 ) 科諢惡習

戲中串戲,相沿成習,誇張下流,不儘了無新意,殊為可厭

由李漁的戲劇理論看他的美學概念

介紹人:簡以婷

根據自己的實踐進行梳理,形成完備的戲劇理論體系。

成為後世模仿和學習的重要標竿。

《閒情偶寄》建立於作者李漁本身的生活

思想,加上中國的文化的精神,成就這部關於生活美學的著作。寫生活美學的人,自然過著獨特的美學生活。

《閒情偶寄》嚴謹分述詞曲的結構、詞采、音律、賓白、科諢、格局

劇作家創作遵循的法則

論演習中的選劇、變調、授曲、教白、脫套戲劇班主的地位已具備現代導演的傾向

文筆風趣幽默,內容也有許多發人所未發、言人所未言者 創新

除關於戲曲創作、表演外,舉凡與生活相關的事物,作者都想帶領讀者去感受他心中的美感體驗。

觀全書,李漁在生活中所講求的是實用、自然、簡約、變化、創新的生活美學,透過有形之物的細膩講究,在尋找、建構生活的情趣中,滿足精神生活。

結合舞臺實際,比較全面而系統地總結了填詞和演習方面的理論

講究雅俗平衡

最為後人稱道的是他將原本艱深難懂的戲曲理論,以古今戲劇為本、本身創作為例,加以幽默風趣的筆調,將中國傳統戲劇描述地生動活潑,引人閱讀。

就戲劇的部分,比對現今學院授課所使用的戲劇理論和表演方法等專業書籍,絲毫不褪流行,甚至有更精準細密、清楚易懂的解說。

講究生活上的細節,衍生出許多代表地位和品味的規則四期三戒

本書字字呈現李漁對生活美學品味的極致,影響了《紅樓夢》大觀園中的事物百態和人物塑造,就算在今日看來仍讓人心生嚮往。

「品味生活,生活品味」不僅是這幾年才吹起的風潮,也絕非西方人引進的享受,原來我們早在三百多年前,就懂得如此享受生活

餘論介紹人:黃昱興

餘論崑曲與李漁戲曲理論白先勇牡丹亭青春版為例,探討李漁戲

曲理論-詞曲部。角色與演員白先勇新編牡丹亭與閒情偶寄-演習部古今崑曲觀感

崑曲與李漁戲曲理論崑曲的特色:揉合詩詞、語言、音樂、生活的表演戲劇 詞曲部對音律、詞采的要求 詞曲部-賓白:崑曲演員必須講究語言與                           口條清晰。  詞曲部-科諢:崑曲寫意的動作雖然誇張        但需講求精準。

崑曲角色的獨特性 演習部-教白:提及善唱曲者,俯拾 皆是。        工說白者,百中僅可 一二。 演習部-脫套:演員必須專業。

新牡丹亭與詞曲部詞曲部-賓白:語求肖似。以一人分飾兩角為例:唐榮飾判官、李全。 判官:陰鬱,沉穩,明事理。 李全:躁鬧,輕浮,土匪頭。

角色與演員角色的重複:崑曲中角色可以被模式 化,因此不同演員可以在 劇中演同一角色。演員的限制:礙於演員對不同角色的種 種限制,一人二角必須 建立在角色類型相似的 基礎上。

新編牡丹亭與演習部演習部-選劇:原劇有五十五齣,新編 只有二十七折,而齣又 大於折。演習部-變調:新編加入新元素;燈 光、服裝、 書法字畫,使 新牡丹亭與傳統崑曲  有別。

新 牡丹亭 舊 牡丹亭

第一折 訓女 第一齣《標目》第二齣《言懷》第三齣《訓女》

第二折 閨塾 第四齣《請先生》第五齣《拜先生》第六齣《悵眺》第七齣《學堂/春香鬧學》

第三折 驚夢 第八齣《勸農》第九齣《肅苑》第十齣《遊園驚夢》

第四折 言懷 第十一齣《慈戒》

第五折 尋夢 第十二齣《尋夢》

第六折 虜蝶 第十三齣《別駝》第十四齣《寫真》

第七折 寫真 第十五齣《虜諜》

第八折 道覡 第十六齣《拷春》第十七齣《道覡》

第九折 離魂 第十八齣《診祟》第十九齣《牝賊》第二十齣《離魂》

新 牡丹亭 舊 牡丹亭

第一折 冥判 第二十一齣《謁遇》第二十二齣《旅寄》

第二折 旅寄 第二十三齣《冥判》第二十四齣《拾畫》

第三折 憶女 第二十五齣《憶女》

第四折 拾畫 第二十六齣《叫畫》

第五折 魂遊 第二十七齣《魂遊》

第六折 幽媾 第二十八齣《幽媾》

第七折 准警 第二十九齣《旁疑》第三十齣《歡撓》第三十齣《歡撓》

第八折 冥誓 第三十二齣《冥誓》

第九折 回生 第三十三齣《祕議》第三十四齣《詗藥》第三十五齣《掘墳》第三十六齣《婚走》第三十七齣《駭變》第三十八齣《淮警》

新 牡丹亭 舊 牡丹亭

第一折 婚走 第三十九齣《如杭》第四十齣《問路》第四十一齣《耽試》

第二折 移鎮 第四十二齣《移鎮》

第三折 如杭 第四十三齣《禦淮》第四十四齣《急難》第四十五齣《寇聞》

第四折 折寇 第四十六齣《折寇》

第五折 遇母 第四十七齣《圍釋》第四十八齣《遇母》

第六折 淮泊 第四十九齣《淮泊》

第七折 索元 第五十齣《鬧宴》第五十一齣《榜下》第五十二齣《索元》

第八折 硬拷 第五十三齣《硬拷》

第九折 圓駕 第五十四齣《聞喜》第五十五齣《圓駕》

古今崑曲觀感

過去

現在曲文 劇情 曲文> >

心得感想介紹人:蘇家宜

從一開始對”閒情偶寄”的陌生到愛恨交加再到了解 , 是一段心酸血淚的歷程。由一開始的複製貼上 ,被老師退件 ,到重新認真找資料 ,尚須修改 ,到最後的溝通。大家都砸了不少的時間在裏頭 , 感謝辛苦的組長 , 不僅要負責統整 ,還需要了解整個系統。閒情偶寄 ,我們負責的和其他班不同 ,或許是老師對我們有特別的期望 ,所以讓我們換個主題。新的主題對我們而言是更加陌生的 ,畢竟沒有本文可讀 ,必須自己去借書。在時間和資源有限的壓迫下 ,要將報告表達明白 ,還需演練 ,犧牲娛樂是必要的 ,衝突更是不能避免。然而隨著報告的完成 , 大家也越齊一心志 , 由一開始的不滿 , 變成現在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最後 ,希望大家會喜歡我們的報告。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We hope you will like it.

參考資料• http://blog.yahoo.com/_J7PMOUO5POQ7XR3Z4XZEO7UGLA/articles/360786春香的扮相• http://blog.yam.com/yangwenli/article/1828835扮相照片•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61103871 牡丹亭的人物• http://www.kunqu.org/pictures/dizi01c.jpg 崑笛的照片• http://pica.nipic.com/2008-02-14/200821414941474_2.jpg 笙的照片• http://a2.att.hudong.com/73/48/01300000245029126689487516708.jpg 三弦的照片• http://pica.nipic.com/2008-03-07/200837213029967_2.jpg 二胡的照片• http://www.sioe.cn/z/uploadfile/201003/16/914244267.jpg 琵琶的照片• http://baike.baidu.com/view/39853.htm 牡丹亭介紹• http://www.hudong.com/wiki/%E6%98%86%E6%9B%B2 崑曲的角色介紹• www.xikao.com/ 中國京劇系考• 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ct001_003/p03-3.asp 文學大師白先勇版的牡丹亭

http://shuimokun.pixnet.net/blog/post/25516342-%E5%B4%91%E6%9B%B2%E7%B0%A1%E4%BB%8B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6010118430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1402523

http://tw.myblog.yahoo.com/jw!tnYBeyuGER6V0oAzzADQ5KJp7ws-/article?mid=90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21713947

參考資料

圖片來源http://tw.image.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_ylt=A3eg.xR9A.pOTQUA_Idt1gt.?p=%E6%97%A6&fr=yfp&ei=utf-8&n=30&x=wrt&y=%E6%90%9C%E5%B0%8Bhttp://tw.image.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_ylt=A3eg.xj0A.pOx2UAJuds1gt.?p=%E7%94%9F%E8%A7%92&ei=utf-8&iscqry=&fr=sfphttp://tw.image.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_ylt=A3eg.xR9A.pOTQUA_Idt1gt.?p=%E6%97%A6&fr=yfp&ei=utf-8&n=30&x=wrt&y=%E6%90%9C%E5%B0%8B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

stion?qid=1510030703007 http://big.hi138.com/?i90639 http://roach4988.blog.hexun.com.tw/833521

0_d.html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