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喀斯特地貌

Post on 01-Jan-2016

17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第二节 喀斯特地貌. 化学溶蚀作用为主. 喀斯特作用. 学习指导:. 喀斯特发育的条件. 影响喀斯特发育的条件. 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蚀地貌. 溶蚀地貌. 堆积地貌. 第二节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又叫岩溶地貌,发生在可溶岩分布地区,可溶岩主要是指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及卤盐类岩石。由可溶岩构成的地貌,景观奇特,有“奇峰异洞”之称。我国的岩溶地貌以桂林、阳朔一带最典型,自古以来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美誉。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节 喀斯特地貌

学习指导:喀斯特作用喀斯特作用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

化学溶蚀作用为主化学溶蚀作用为主

喀斯特发育的条件

喀斯特发育的条件

影响喀斯特发育的条

影响喀斯特发育的条

件件

地表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蚀地貌溶蚀地貌 溶蚀地貌溶蚀地貌 堆积地貌堆积地貌

喀斯特地貌又叫岩溶地貌,发生在可溶岩分布地区,可溶岩主要是指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及卤盐类岩石。由可溶岩构成的地貌,景观奇特,有“奇峰异洞”之称。我国的岩溶地貌以桂林、阳朔一带最典型,自古以来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美誉。

我国对岩溶地貌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 800 多年前的宋代《梦溪笔谈》(沈括)、《桂海虞衡志》(范成大)和《岭外代答》(周去非)中已有记载,但最著名的是明代《徐霞客游记》(徐霞客, 1586—1641 )。作者是一名地理学家,曾经深入湘、桂、黔、滇等地进行岩溶地质地貌考察,成为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岩溶研究学者。

19 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士威直( J.Cvijic )也曾经对南斯拉夫西北的喀斯特( Karst )石灰岩高原进行研究,并于 1893 年正式用“ Karst” 来概括喀斯特高原的地貌景观。自此 Karst 一词渐被世界各国学者所接受。

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喀斯特学术会议( 1966 年 2 月,桂林),建议在我国使用“岩溶”一词,并把它作为 Karst 的汉语同义语。

第二节 喀斯特地貌

一、喀斯特作用  凡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作用叫喀斯特作用,喀斯特作用包括化学过程(溶蚀和沉淀)和机械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坍陷和堆积等)。这种作用所造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广西、贵州和云南分布最为普遍,其面积有 55×104 km2 。喀斯特作用主要取决于水的溶蚀能力和岩石的化学性质及透水性。

  

(一)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一)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 喀斯特作用主要是水与可溶性岩石之间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喀斯特作用主要是水与可溶性岩石之间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这种过程又为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等创造了条件。就水对石灰岩的这种过程又为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等创造了条件。就水对石灰岩的溶解而言,当水中含有溶解而言,当水中含有 C0C022 时,溶解能力就大为提高。时,溶解能力就大为提高。 C0C022 与水化合与水化合成碳酸,碳酸电解析出成碳酸,碳酸电解析出 H+H+ 离子,与石灰岩中的离子,与石灰岩中的 COCO33

-- 离子起化学作用:离子起化学作用:

     COCO22 ++ HH220 0 = = HH22C0C033 = = H+H+ ++ HC0HC033--

     HH22COCO33 ++ CaCOCaCO33 = = CaCa22++ ++ 2HC02HC033--

    这种离子状态的溶解物质(这种离子状态的溶解物质( CaCa22 +和+和 2HCO2HCO33-- )随水流排泄而流)随水流排泄而流

失。上述化学反应过程是可逆的,如果空气中失。上述化学反应过程是可逆的,如果空气中 COCO22 减少,或者水中减少,或者水中游离游离 C0C022 减少时,化合的减少时,化合的 C0C022 就要向相反方向转化,使水中碳酸含量就要向相反方向转化,使水中碳酸含量减少,这时减少,这时 CaCOCaCO33 就要发生沉淀作用。水中就要发生沉淀作用。水中 COCO22 的含量随空气中的含量随空气中 C0C022

的分压加大而增加,随水温增加而减小。但温度的升高可加速化学的分压加大而增加,随水温增加而减小。但温度的升高可加速化学反应,通常温度每升高反应,通常温度每升高 10℃10℃ ,反应速度约提高一倍。,反应速度约提高一倍。    

(二)冲蚀作用(二)冲蚀作用水在可溶岩表面流动时,如果流速大,特别是夹带着沙砾等固体物水在可溶岩表面流动时,如果流速大,特别是夹带着沙砾等固体物与岩面摩擦时,就会发生冲击和磨蚀,统称为冲蚀作用。 与岩面摩擦时,就会发生冲击和磨蚀,统称为冲蚀作用。

(三)崩塌作用(三)崩塌作用岩溶区的崩塌作用同样发生在地表和地下,而且与溶蚀作用有关,岩溶区的崩塌作用同样发生在地表和地下,而且与溶蚀作用有关,因为溶蚀首先为崩塌创造了空间条件,由溶蚀而诱发的崩塌,可称因为溶蚀首先为崩塌创造了空间条件,由溶蚀而诱发的崩塌,可称为岩溶崩塌作用。 为岩溶崩塌作用。

(四)堆积作用(四)堆积作用

岩溶区的堆积比较复杂,它不仅有地表和地下堆积,而且还有岩溶区的堆积比较复杂,它不仅有地表和地下堆积,而且还有化学性的化学性的 CaCOCaCO33 堆积(沉淀)与物理性的碎屑物堆积。化学堆积堆积(沉淀)与物理性的碎屑物堆积。化学堆积以以 CaCO3CaCO3 为主,特别是在地下溶洞内非常发达。堆积机制正与石为主,特别是在地下溶洞内非常发达。堆积机制正与石灰岩的溶解作用相反,即当水中灰岩的溶解作用相反,即当水中 COCO22 逸出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即逸出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即行分解,行分解, CaCOCaCO33 就发生沉淀,反应式:就发生沉淀,反应式:CaCa (( HCOHCO33 )) 2→CaCO2→CaCO33↓↓ ++ COCO22↑↑ ++ HH22

导致导致 CO2CO2 逸出的原因有多种:如水温或气温升高,二氧化碳分压逸出的原因有多种:如水温或气温升高,二氧化碳分压力降低,水流速度加大,出现紊流或有生物(如藻类)吸收力降低,水流速度加大,出现紊流或有生物(如藻类)吸收 CO2CO2

等都会造成等都会造成 CaCO3CaCO3 的沉淀。此外,在干旱地区由于强烈的蒸发而的沉淀。此外,在干旱地区由于强烈的蒸发而引起水溶液的过饱和;高山冰雪融化的地下水,在温度较高的低处引起水溶液的过饱和;高山冰雪融化的地下水,在温度较高的低处出露;海岸潮间带海水的蒸发而使出露;海岸潮间带海水的蒸发而使 CaCO3CaCO3 结晶,成为海滩岩的胶结晶,成为海滩岩的胶结物;海岸沙丘中大量的贝壳砂(结物;海岸沙丘中大量的贝壳砂( CaCO3CaCO3 )被雨水溶解后)被雨水溶解后 CaCOCaCO

33 又重新结晶而成为砂丘岩的胶结物;岩溶淡水与海水混合等都会又重新结晶而成为砂丘岩的胶结物;岩溶淡水与海水混合等都会使使 CaCO3CaCO3 沉淀。另外,热带海洋的珊瑚礁(沉淀。另外,热带海洋的珊瑚礁( CaCO3CaCO3 ) )

(二)、喀斯特发育的条件(二)、喀斯特发育的条件1.1. 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的可溶性是岩溶地貌发育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是岩溶地貌发育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化学成分与岩石结构。岩石的化学成分与岩石结构。可溶岩按化学成分可分为三大类:即可溶岩按化学成分可分为三大类:即卤盐类如钾盐、石盐卤盐类如钾盐、石盐;;硫酸盐类如硬石硫酸盐类如硬石膏、石膏、芒硝膏、石膏、芒硝等;等;碳酸盐类如石灰岩和白云岩碳酸盐类如石灰岩和白云岩等。在三类岩石之中,溶解等。在三类岩石之中,溶解度最大的是卤盐类,其次是硫酸盐类,最小是碳酸盐类。但地球上卤盐类和度最大的是卤盐类,其次是硫酸盐类,最小是碳酸盐类。但地球上卤盐类和硫酸盐类岩石分布不广,厚度小,加上溶解速度快,地貌不易保存,故地貌硫酸盐类岩石分布不广,厚度小,加上溶解速度快,地貌不易保存,故地貌意义不大。碳酸盐类岩石溶解度虽小,但分布广,岩体大,地貌保存较好,意义不大。碳酸盐类岩石溶解度虽小,但分布广,岩体大,地貌保存较好,所以最有地貌意义,世界上绝大多数岩溶地貌都发生在该类岩石中,特别以所以最有地貌意义,世界上绝大多数岩溶地貌都发生在该类岩石中,特别以石灰岩为突出。石灰岩为突出。但碳酸盐岩类中,又因但碳酸盐岩类中,又因 CaCO3CaCO3 含量不同而溶解度也有较大的差别。一般来含量不同而溶解度也有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说, CaCO3CaCO3 的含量越高,其他杂质(如的含量越高,其他杂质(如 MgO,A12O3MgO,A12O3 ,, SiO2SiO2 ,, Fe2O3Fe2O3

等)含量越少的岩石,其溶解度就越大。因此碳酸盐岩石的溶蚀强度顺序为:等)含量越少的岩石,其溶解度就越大。因此碳酸盐岩石的溶蚀强度顺序为:质纯的石灰岩>白云岩>硅质石灰岩>泥质石灰岩。质纯的石灰岩>白云岩>硅质石灰岩>泥质石灰岩。

2.2.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的透水性对岩石的溶蚀速度和地下岩溶的发育有着重大影响。岩石的透水性对岩石的溶蚀速度和地下岩溶的发育有着重大影响。透水性不良的岩石,溶蚀作用只限于岩石表面,很难深入岩石内部。透水性不良的岩石,溶蚀作用只限于岩石表面,很难深入岩石内部。透水性好的岩石,地表和地下溶蚀都很强,地貌发育也好。透水性强透水性好的岩石,地表和地下溶蚀都很强,地貌发育也好。透水性强弱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和裂隙大小和多少。按孔隙及裂隙的生成先后,弱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和裂隙大小和多少。按孔隙及裂隙的生成先后,可分出原生透水性与次生透水性二种,其透水性能差别较大。可分出原生透水性与次生透水性二种,其透水性能差别较大。

3.3. 水的溶蚀能力。水的溶蚀能力。水的溶蚀力取决于水的化学成分、温度、气压、水的流水的溶蚀力取决于水的化学成分、温度、气压、水的流动性及流量等方面。(动性及流量等方面。( 11 )水的化学成分。水含酸类是)水的化学成分。水含酸类是岩石溶蚀的关键,而酸的含量多少则影响岩石的溶蚀速岩石溶蚀的关键,而酸的含量多少则影响岩石的溶蚀速度,酸的含量越高,溶蚀力也越强。酸的来源除了少部度,酸的含量越高,溶蚀力也越强。酸的来源除了少部分来自矿物的分解和生物活动而直接产生之外,大多数分来自矿物的分解和生物活动而直接产生之外,大多数是由大气中的是由大气中的 CO2CO2 溶入水中而成,这些溶入水中而成,这些 CO2CO2 有来自火有来自火山喷发、有机物的燃烧、动植物呼吸、有机物的分解及山喷发、有机物的燃烧、动植物呼吸、有机物的分解及微生物的作用方面。其中有机成因的微生物的作用方面。其中有机成因的 CO2CO2 十分重要,十分重要,它所造成溶蚀强度也很大(表它所造成溶蚀强度也很大(表 55 -- 11 ),例如土壤中因),例如土壤中因有机质的氧化和分解而产生的有机质的氧化和分解而产生的 CO2CO2 常达常达 11 %以上,最%以上,最高可达高可达 66 %(表%(表 55 -- 22 ),比大气中),比大气中 CO2CO2 的一般含量的一般含量(( 0.030.03 %)高出%)高出 3333 ~~ 199199 倍。倍。 CO2CO2 对岩石的溶解起对岩石的溶解起着重要作用。着重要作用。

( 2 )水的温度。水中 CO2 的含量与温度成反比,一般温度越高, CO2的含量越少,温度越低, CO2 的含量越多。温度高的水, CO2 的含量虽然减少了,但水分子的离解速度加快,水中 H+ 和 OH- 离子增多,溶蚀力反而得到加强。据测验气温每增加 10℃,水的化学反应速度增加一倍,故高温地区的岩溶速度较快。

( 3 )气压的影响。气压会影响水中的 CO2 的含量,一般大气中 CO2 的含量占空气体积的 0.03%,因此在自由大气下,空气中 CO2 的分压力 PCO2 = 0.0003 大气压。水中 CO2 的含量与气压成正比,在温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局部分压力越高,水中 CO2 的含量也越多(表 5- 3 ),CaCO3 的溶解度也越大。

( 4 )水的流动性及流量。经常流动的水体,能较大地提高水的溶蚀力,原因:①流动的水处于开放系统,从降水(补给)—地表水及地下水(流动)—排泄过程中,水经常与空气保持接触,能不断地补充因溶蚀岩石所消耗的 CO2 ,使水体不易达到饱和。例如在 25℃的纯水不含 CO2 时的CaCO 溶解度为 14.3毫克 /升;当溶解前与空气接触,溶入 CO2 ,但溶解时与空气隔绝,即处于“封闭系统”时, CaCO3 的溶解度则上升至 15.3毫克 /升;当溶解全过程与空气接触,即处于“开放系统”时, CaCO3的溶解度则剧增至 100毫克 /升,比封闭系统时还大 5.5倍。由于地球上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雨量多,雨期长,水流量大和水的循环快,加上气温高及生物作用强,所以 CaCO3 溶蚀量比其他降水量少的寒、温带与干旱地区大。

(三)、影响喀斯特发育的因素(三)、影响喀斯特发育的因素

气候的影响气候的影响气温气温气温气温

降水降水降水降水溶蚀能力溶蚀能力溶蚀能力溶蚀能力

地貌影响地貌影响 水动力条件水动力条件水动力条件水动力条件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平原地区

丘陵、山地丘陵、山地丘陵、山地丘陵、山地

地面坡度不同地区地面坡度不同地区地面坡度不同地区地面坡度不同地区

植被、土壤的影响植被、土壤的影响 CO2CO2 的量的量CO2CO2 的量的量

大气降水的下渗量大气降水的下渗量大气降水的下渗量大气降水的下渗量

地下径流的分带与水流特征 对喀斯作用的影响地下径流的分带与水流特征 对喀斯作用的影响

包气带(垂直循环包气带(垂直循环带) 带) 包气带(垂直循环包气带(垂直循环带) 带)

季节变动带季节变动带 季节变动带季节变动带

饱水带(水平循环带)饱水带(水平循环带)饱水带(水平循环带)饱水带(水平循环带)

深部滞流带深部滞流带 深部滞流带深部滞流带

垂直溶蚀的结果,多 形成各种大小垂直溶蚀的结果,多 形成各种大小不同的垂直性的溶隙、 管道和洞穴。不同的垂直性的溶隙、 管道和洞穴。

上部饱水带形成的地貌以水平上部饱水带形成的地貌以水平状溶洞和地下河为主 状溶洞和地下河为主

下部饱水带溶蚀停滞,只形成下部饱水带溶蚀停滞,只形成规模小的孔 洞 规模小的孔 洞

二、地表地貌二、地表地貌按形态成因特点可分出按形态成因特点可分出 99 种:溶沟与石芽、溶斗、溶蚀洼地、大种:溶沟与石芽、溶斗、溶蚀洼地、大型溶蚀盆地、干谷与盲谷、喀斯特石山和溶蚀平原 型溶蚀盆地、干谷与盲谷、喀斯特石山和溶蚀平原

   11.溶沟与石芽.溶沟与石芽  溶沟是雨雪水溶蚀岩石表面而成的沟槽,深数厘米至数米,宽数厘  溶沟是雨雪水溶蚀岩石表面而成的沟槽,深数厘米至数米,宽数厘米至数十厘米,呈楔形或槽形,与地面垂直。它主要沿岩石裂隙或层理米至数十厘米,呈楔形或槽形,与地面垂直。它主要沿岩石裂隙或层理面等发育,先由溶 痕逐渐扩大成为沟槽。面等发育,先由溶 痕逐渐扩大成为沟槽。  石芽为突出在溶沟之间的岩石, 呈笋状、菌状、柱状或尖刀状等。  石芽为突出在溶沟之间的岩石, 呈笋状、菌状、柱状或尖刀状等。排列成车轨状(互相平行)、棋盘状(方格)、或山脊状(不规则)。排列成车轨状(互相平行)、棋盘状(方格)、或山脊状(不规则)。高数厘米至数米,有的高达高数厘米至数米,有的高达 10m10m 以上。如云南的石 林,最高超过以上。如云南的石 林,最高超过 35m35m ,,那里石芽密布如林,故得名。它是在亚热带气候环境下,台地被溶蚀破那里石芽密布如林,故得名。它是在亚热带气候环境下,台地被溶蚀破坏而成的。坏而成的。

  在小石林内 , 有一泓湖水碧波粼粼。湖畔屹立着一座独立的石峰 ,每天都吸收着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留影。 那颀长高挑的身段 ,风姿绰约的动人体态 , 还有那包头衫 ,身后的背篓 , 多么像一位彝族撒尼少女。 这就是著名的阿诗玛石峰。阿诗码的传说故事被改编成了电影、 大型歌舞剧 , 在国内外放映和演出后 , 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阿诗玛的故事也随着广为流传。

那么阿诗玛怎么会变成了一座石峰呢?传说很久以前,彝族地区叫作阿着底的地方,一个穷苦人家的女儿阿诗玛爱上了诚实勇敢的彝族青年阿黑,霸道的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看中了美貌的阿诗玛,抢走了她。后被阿黑救出。就在这对彝族青年回家的路上,山洪暴发,卷走了阿诗玛。阿诗玛被传说中的应山歌姑娘救出,化成一座山峰,现在她仍然立在那里。她深情地眺望远方,似在期盼着她的阿黑哥。如果你高呼她的名字,她就会回答你。数千年来,人们到此一遍又一遍的呼喊她。

“不到石林,枉来云南”。石林风景区位于云南昆明市路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昆明 89公里,离石林县城 15公里, 324 国道、安石高等级公路、南昆铁路紧临而过。  石林风景区面积约 2.7余万公顷,景区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7个风景片区组成。大小石林为岩柱林形态景观,乃古石林为黑岩体形态景观,芝云洞、奇风洞为地下溶洞景观,长湖、月湖为湖泊景观,大叠水为瀑布景观。景区拥有石灰岩形成的石峰、石柱、石钟乳、石笋、地下河流、地下溶洞等自然景观。远望犹如一片莽莽森林,雄浑浩瀚,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1982 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9 年被评为“中国文明示范景区”。  

  2.溶斗(漏斗)  溶斗是喀斯特地面上的一种封闭性小型洼地,呈碟状、漏斗状或竖井状。直径多为数十米,深数米至十余米。

  3.溶蚀洼地  它是由溶斗合并扩大而成的小型溶蚀盆地,规模比溶斗要大得多,直径数百米至千米,深约 30m ,周围被石山环绕,四壁陡峭。底部比较平坦,并且堆积了碎屑物,但有时还可见到溶斗合并的遗迹,或有溶斗和落水洞出现,如果底部的落水洞被堵塞,洼地即将积水成为喀斯特湖。

  4.溶蚀盆地  它是一种大型溶蚀盆地,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及广西等地分布很广,当地称为“坝子”。呈长条形,长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宽数百米至数公里,面积十几至几百平方公里。四周为峰林石山所围绕,横剖面呈槽形,故又称槽谷。底部比溶蚀洼地更加平坦,多覆盖着数米厚的残积红色粘土或冲积层;常有河流穿过,它由四周石山的出水洞流出,向落水洞没入;盆地内有时还见到低矮的石灰岩孤峰。溶蚀盆地在南斯拉夫称为 Polje (坡立谷),意指“可耕种的土地”。

  5.干谷和盲谷  二种谷地都是喀斯特地区所特有。干谷曾经是昔日的河谷,但现在无水,成为干涸谷地。干谷的成因可能是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下降,导致河水潜入地下,变成伏流,而地表河干涸。有的是地下河袭夺地表河,使其下游成为干谷。也有的是地下河裁弯取直,使弯曲段河流成为干谷。干谷谷底平坦,覆盖有松散堆积层。常有溶斗、落水洞分布。  盲谷是一种死胡同式的河谷,河流前方被石山陡崖阻挡,河谷消失,河水从崖下溶洞进入石山内变成伏流。这种前方失去谷形的河谷称为盲谷。

  6.喀斯特石山

它是在喀斯特作用下所成的山体, 形态奇特,例如山峰尖削挺拔,山坡陡峭,地面岩石裸露,满布石芽和溶沟,显得十分崎岖。山内分布着大小溶洞,管隙纵横交错。洞内还有各种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琳琅满目,构成一幅奇峰异洞的地貌 景观。  石山的单个形态,受岩性和产状影响而不同。例如由质纯 层厚和产状水平的石灰岩 组成的石山, 呈塔状或圆筒状;由水平产状但岩质不纯的石灰岩组成的石山, 呈圆锥状;由单斜层石灰岩组成的石山, 呈单面山状等。  石山的组合形态,按地貌发育 过程分为三种:峰丛石山、峰林石山和孤峰石山。

( 1 )峰丛石山 它是喀斯特高原向山地转化初期的产物。山体分为上下二部分,上部为分离的山峰,下部连结成基座。基座厚度大于山峰部分,山峰之间多被溶蚀洼地隔开。正是这些洼地的发育,才使原来的高原面分割成为峰丛。峰丛在贵州高原上分布很广,有时排列成行,表示沿构造线方向发育所成。  ( 2 )峰林石山 当峰丛石山之间的溶蚀洼地再度垂向发展而至饱水带时,把基座蚀去,成为没有基座的密集山峰群,称为峰林(图 6. 48 )。此时,溶蚀洼地也扩大而被溶蚀盆地所代替。如果峰林发育后地壳上升,升起的峰林则将重新变为峰丛。 ( 3 )孤峰石山 指零星分布于溶蚀平原上的低矮石山。它是峰林石山进一步发展,高度降低,个数减少,峰林间的盆地扩大成为溶蚀平原时的残丘。

  7.溶蚀平原  原来的石灰岩高原或山地,经过长期溶蚀、侵蚀后,高度逐渐降低,最终成为起伏和缓的平原。平原上河流发育,覆盖有残积红土和冲积物,以及分布着残丘。

峰林、峰丛、孤峰和喀斯特平原峰林、峰丛、孤峰和喀斯特平原

11 。 。 溶洞溶洞又称喀斯特洞穴。地下水沿岩局裂隙、落水洞向下流动,又称喀斯特洞穴。地下水沿岩局裂隙、落水洞向下流动,同时进行喀斯特作用,扩大空间,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多样的管道同时进行喀斯特作用,扩大空间,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多样的管道和洞穴。起初它们多数是孤立的,随着喀斯特作用的不断进行,它和洞穴。起初它们多数是孤立的,随着喀斯特作用的不断进行,它们逐渐沟通,小溶洞合并为大溶洞,形成一个统一的地下水面。以们逐渐沟通,小溶洞合并为大溶洞,形成一个统一的地下水面。以后如果地壳上升,则河流下切,地下水位下降,使洞穴脱离地下水后如果地壳上升,则河流下切,地下水位下降,使洞穴脱离地下水面而成为干溶洞。面而成为干溶洞。

三、三、地下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

2 。溶洞内的化学堆积( 沉淀)地貌  在地下河发育时期,水平溶洞内是没有化学堆积的,它只能在干溶洞内发生。按堆积物的位置与成因分成三组:( 1 )石钟乳、石笋、石柱。这是一组由洞顶滴水而产生的堆积地貌。石钟( 2 )石幔、石旗、边石坝、钙华板。这是一类由薄膜(层)状溶水所成的堆积地貌,总称为“流石”。 ( 3 )石花、卷曲石、爆玉米。这是一类毛发状、草叶状、豆芽状或花球状的微小形态,常附生在其他大型碳酸钙堆积形态上。生长方向乱散,似是不受重力影响。其成因复杂,主要与毛细水的运动有关,同时还受洪水量少、环境较封闭、气温较稳定和气流扰动少等条件影响。石花的“花瓣”呈针状向外辐射,形似蓟草的花球,常由文石组成。卷曲石似豆芽,其卷曲可能是晶格错位所致。爆玉米是群生的小瘤,是毛细水蒸发的产物。

洞内堆积有化学沉积和其他堆积物。例如,地下水从干溶洞顶的洞内堆积有化学沉积和其他堆积物。例如,地下水从干溶洞顶的裂隙渗出,遇到温度升高、压力降低、水分蒸发时,使水中裂隙渗出,遇到温度升高、压力降低、水分蒸发时,使水中 CaCOCaCO33 ,沉淀而形成自洞顶向下增长的,沉淀而形成自洞顶向下增长的钟乳石钟乳石。水滴从钟乳石上滴到。水滴从钟乳石上滴到洞底,洞底, CaCO3CaCO3 沉淀而形成自下而上增长的沉淀而形成自下而上增长的石笋石笋。钟乳石和石笋相。钟乳石和石笋相接则形成接则形成石柱石柱,等等。此外,还有地下河和地下湖的沉积、生物,等等。此外,还有地下河和地下湖的沉积、生物堆积、崩塌堆积等。由于这些堆积物的填充或洞顶的崩塌,溶洞堆积、崩塌堆积等。由于这些堆积物的填充或洞顶的崩塌,溶洞的面貌和性质也会发生改变。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下湖称暗湖,的面貌和性质也会发生改变。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下湖称暗湖,它与地下河相通,起着储存和调节地下水的作用。它与地下河相通,起着储存和调节地下水的作用。

栾川县城西 4公里处有一座山, 山腰有一天然石灰岩溶洞, 名叫鸡 冠洞。此洞斜入地下,长达千多米,奇丽深幽,被称为北国第一洞。洞 中石灰质水溶液天然滴凝形成的石柱、石塔、石瀑、石川、石花、布满厅堂四壁,琼林玉树,千姿百态,俨然艺术殿堂、晶莹剔透的海底龙宫、梦幻中的童话世界。

[定海神针 ] 这是黄龙洞景区的标志景点, ,全高 19.2米,围径 40公分,为黄龙洞最高石笋,两头粗中间细,最细处直径只有 10厘米,如果按专家测定的黄龙洞石笋的年平均生长速度仅为 0. 1毫米, 那么依此推算,“定海神针”生长发育至今已有 20万年历史了,而且仍在继续生长,如果再长 6万年,再长 6米,就可直抵穹顶而“顶天立地”了 !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标志景点,黄龙洞景区管理部门特地为“定海神针”买下—亿元巨额保险,创全国为世界自然资源性遗产买保险之先河……

黄龙洞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王牌景点之一,位于湖南张家界市 .她以规模大、内容全、景色美而被誉为溶洞景观的“全能冠军”。正如许多游人所说:黄龙洞是诗的结晶,哲学的凝聚,美学的雕像。 黄龙洞现已探明的洞底面积约 10万平方米,全长 7640米,垂直高度 140米,内分两层旱洞两层水洞,有 1库、 2河、 3潭、 4瀑、 13个厅、 98廊以及上千个白玉池,上万座钟乳石峰。整个大洞犹如一株古木,错节盘根,散发开来,洞中有洞,天外有天,山重水复,峰回路转,由天生灰质溶液凝聚而成的洞穴景观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无所不奇、无所不有。

洞穴喀斯特地貌洞穴喀斯特地貌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