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分类

Post on 19-Jan-2016

8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掌握现代成本会计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成本会计的任务,熟练掌握成本会计的种类,重点掌握成本会计的七大职能。 二、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成本会计的职能、现代成本会计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管理学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三、关键概念 1. 适时制 2. 目标成本 3. 标准成本制度 4. 基准管理. 第二章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分类. 第二章结构框图. 第一节 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一、 早期成本会计阶段( 1880 — 1920 年). 1. 成本会计的产生.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1

第二章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分类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掌握现代成本会计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成本会计的任务,熟练掌握成本会计的种类,重点掌握成本会计的七大职能。二、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成本会计的职能、现代成本会计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管理学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三、关键概念1. 适时制 2. 目标成本 3. 标准成本制度 4. 基准管理

22

第二章结构框图

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其职能和分类

1.1.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1.早期阶段

近代阶段

现代阶段

2.2.当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3.3.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职能

任务

4.4. 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分类的分类

按成本会计制度分类

按成本计算模式分类 按间接费用

分配基础分类

33

第一节 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一、早期成本会计阶段( 1880—1920 年)

• 起源于英国。竞争促进成本核算。称记录型成本会计。 1. 成本会计的产生

2. 早期成本会计阶段取得的主要成果 (1)建立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 (2)建立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 (3)确立了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4)开始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 (5)在理论研究方面,出版了《工厂会计》等论著; (6)建立了成本会计协会组织。

3. 早期成本会计阶段对成本会计的定义

44

二、近代成本会计阶段( 1921—1945 年) (一) 标准成本制度的产生 • 泰罗的科学管理(标准操作、劳动定额、差 别工资),推动工程师 H·埃默森标准成本 的应用,为生产过程成本控制提供了条件。(二)预算控制方法的完善

1921 年,美国国会公布了《预算和会计法案》, 对民间企业实行预算控制产生了很大影响。1922 年,芝加哥大学麦金赛教授出版了第一部专著《预算控制》一书,对预算控制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928 年,美国西屋公司的一些会计师和工程师推行了弹性预算和固定预算,有效地控制间接费用。

55

(三)成本会计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工业企业 各种行业,企业的制造部门 内部的各个主要部门,特别是应用到企业经营的销售方面。

(四)形成了完全独立成本会计学科 出版诸多名著:美国的尼科尔森( J·L·Nicholson )和罗尔巴克( F·D·Rohrback )合著了《成本会计》一书,陀耳( J·L·Dohr )所著的《成本会计原理和实务》等,成本会计具备完整的理论和方法并形成独立学科。(五)近代成本会计阶段对成本的定义 详细描述企业在预算和控制它的资源利用情况方面的原理、惯例、技术和制度的一种综合术语。

66

三、现代成本会计阶段( 1945 年以后)( 一)开展成本的预测和决策 • 把成本预测和决策放在重要地位,以主动控制成本。• 开始出现本量利分析。

(二)实行目标成本计算 • 1965 年美国管理学家乔治·奥迪奥恩在《目标管理》一书中作了全面论述目标管理理论,体现了“源流管理”思想:目标价格 目标利润 目标成本 产品设计。(日本的成本企划思想) (三)实施责任成本核算

• 1952 年,美国会计学家希琴斯倡导了责任会计。

77

(四)实行变动成本计算法 • 1936年由美国会计师乔纳森·N·哈里斯(Harris) 提出变动成本计算法。

(五)推行质量成本核算

• 60年代末,开始推行质量成本与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扩大了成本会计的研究领域。

88

第二节 当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一、 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1. 产品成本计算结果不正确

2.不能有效发挥成本控制的职能作用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 一)适时生产制度( Just In Time System, JIT )• 主要特点:企业生产以顾客需求(如订单)为起点,由后向前逐步推移来安排生产任务。

• 目的: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以降低存货成本。棉纺织厂 :原棉 棉纱 布坯 成品布

99

(二)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主要特点:从事后的质量检验转向以事先预防为主;从只管理产品质量转向管理工作质量;从专职人员转向全员参于的检验质量。

目的:保证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实现“零缺陷”。

(三)战略成本管理 (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

• 20 世纪 80年代,英国学者西蒙提出战略成本管理。• 内容: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 目的:持升竞争力。

1010

(五)限制理论 (Theory 0F Constraints)

• 主要特点:运用逆向思维在企业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量,“为省钱而花钱”。

目的:提高成本效益。

(四)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已形成管理方法的新趋势。•主要特点:永无终点的比赛。•目的:增强竞争力。

1111

第三节 成本会计的职能与任务一、 成本会计的职能 (一)成本预测• 依据成本的有关数据及其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结合企业发展前景及应采取的各种措施,通过一定程序、方法和模型,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做出的科学估计。

(二)成本决策• 运用专门方法,对有关生产经营的成本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在若干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 有助于企业正确制定成本计划,提高经济效益。

1212

(三)成本计划 • 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方案和目标,具体规定计划期内各种生产耗费水平和各种产品成本水平,并提出实现规定成本水平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 成本计划执行的过程,也是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 成本计划是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的基础。(四)成本控制•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实际发生的费用严格控制在限额标准之内,及时揭示和反馈它们差异,及其原因,并采取措施,完成成本目标和成本计划水平。

• 成本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1313

(五)成本核算 • 按一定的程序与方法,归集和分配各成本对象所应负担的成本费用,以计算出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 成本核算是对成本计划执行结果的反映,也是对成本控制结果的反映,并为制定产品价格提供依据。

(六)成本分析• 利用成本核算等资料,全面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以及成本变动的因素,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 以便采取措施,降低成本,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新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1414

(七)成本考核 • 将报告期的各项实际指标同计划指标、定额指标和预算指标进行对比,评价成绩及存在问题。

• 通过成本考核,用经济、行政手段进行督促与激励。二、 成本会计的任务 (一)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 (二)开展成本预测,进行成本决策(三)制定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

(四)做好成本分析,严格成本考核

1515

第四节 成本会计的种类 一、 按成本会计制度分类 (一)实际成本制度• 以实际费用作为成本计算的基础。(二)估计成本制度• 在产品生产前预先估算单位产品成本,据以确定售价,然后将计算的实际产量估计成本与账面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据以修改估计成本。

(三)标准成本制度 •以预先制定的产品标准成本为基础、用实际产量的标 准成本同其实际成本相比较并记录和分析成本差异。

1616

二、按成本计算模式分类 (一)全额成本计算模式• 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包含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内的所有制造成本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以此来对存货进行估价和确定已销商品成本。

(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 产品成本只按变动成本计算而不包括固定成本,将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列入当期损益中。

1717

三、按间接费用分配基础分类(一)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特点:间接成本的分配基础为产量或与产量关联密切 的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或生产工时等。• 费用分配计算方法简单,应用较多;适用于产量是 成本的主要驱动因素的传统加工企业。(二)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特点:以成本动因作为间接成本的分配基础,按不同的成本动因分配各项间接费用,使费用分配更合理。适用于新兴的高科技企业。

1818

一、多项选择:1. 现代成本会计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成本预测与决策 B. 实行目标成本计算 C. 实施责任成本核算 D. 实行变动成本计算法 E. 推行质量成本核算2.按成本制度分类,成本会计分为( )。 A. 实际成本制度 B. 计划成本制度 C.估计成本制度 D.标准成本制度 E.全面成本制度3.战略成本管理包括的范围一般认为有( )。 A.价值链分析 B.战略定位分析 C. 分散战略 D. 成本动因分析 E.集中战略

ABCDE

ACD

ABD

1919

4. 企业限制因素通常为( )。 A. 资源 B.市场 C.政策 D. 原材料 E.后勤5.变动成本计算模式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区别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列入产品成本中的费用包括( )。

A.直接材料 B.直接工资 C.变动制造费用 D. 固定费用 E.期间费用二、判断:1.早期阶段成本会计仅限于对生产消耗进行系统的汇集和计算,也称记录型成本会计。( )

ABCDE

ABC

√P.11-1

2020

2. 在近代成本会计阶段,加强事前成本控制、广泛应用管理科学的成果,其发展重点趋向预测、规划及决策,实施最优化控制。( )×P15.5

×

3.随着经营管理的发展,在企业会计中形成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三分局面。 ( )4.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是根据一种或两种不同的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 )5. 适时制要求尽可能实现“零存货”,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采用倒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

√P.15. 9

×P.25.9

√P16

2121

6.全面质量管理的绩效衡量标准是货币性指标(  )7. 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也称“永无终点”的比赛,企业应谋求不断提高。        (   )8 . 成本企划要求成本会计领域由制造阶段拓展到制造前 后阶段。            (  )9 .按成本模式分类,成本会计包括全额成本计算模式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        (   )10 .估计成本制度和标准成本制度同属于预计成本,两者制定的方法和会计处理有相似之处,但两者的观念和作用是不同的。          (  )

×P17 中×√P18

√P24

√P23

2222

思考题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取得的成果有哪些?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成本会计取得了哪些进 步?3.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有哪些内 容?4.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有哪些冲击?5.管理学的创新对成本会计有哪些影响?6.何谓成本会计“七职能论”?7.标准成本制度与估计成本制度有何异同?

2323

That is the end of the text.That is the end of the text.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