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大學策略聯盟之發展 : 以 布隆尼亞進程 ( bologna process) 為例

Post on 13-Jan-2016

6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歐洲大學策略聯盟之發展 : 以 布隆尼亞進程 ( Bologna Process) 為例. 鄒忠科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 教授 Chong-ko Peter TZOU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European Studies, Tamkang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24 March 2011 cktzou@mail.tku.edu.tw. 目次. 1. 前言 2. 歐 洲高等教育整合沿革 3. 布隆尼亞進程 4. 歐洲大學聯盟 5. 伊拉斯摩斯計畫與伊拉斯摩斯世界計劃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歐洲大學策略聯盟之發展歐洲大學策略聯盟之發展 ::以布隆尼亞進程以布隆尼亞進程 (Bologna Process)Bologna Process) 為為例例

鄒忠科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 教授

Chong-ko Peter TZOU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European Studies, Tamkang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24 March 2011cktzou@mail.tku.edu.tw

目次目次1. 1. 前言前言2. 2. 歐洲高等教育整合沿革歐洲高等教育整合沿革3. 3. 布隆尼亞進程布隆尼亞進程 4. 4. 歐洲大學聯盟歐洲大學聯盟5. 5. 伊拉斯摩斯計畫與伊拉斯摩斯世界計劃伊拉斯摩斯計畫與伊拉斯摩斯世界計劃6.6. 結論:對我國的啟示與機會對我國的啟示與機會

1. 前言 歐洲邁向 21世紀的整合,在政治、經濟、科技、金融、環

保、安全等議題皆有顯著成就。歐洲聯盟已在國際社會逐漸扮演全球性的角色。在全球化的今天,歐盟的文化與高等教育整合鮮為人知,但其對歐洲的整合在廣化與深化方面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並且也重大深遠的影響。

歐盟的高等教育整合不但要整合歐盟各國的高等教育政策,同時也有旺盛的企圖心要建立一個歐洲的高等教育學區,並且也要與國際卓越的高等教育學區去競爭。高等教育也被歐洲視為重要的產業來經營。

歐洲當前 3,3003,300 所高等教育機構在歐洲聯盟境內,全歐洲大所高等教育機構在歐洲聯盟境內,全歐洲大約約 4,0004,000 所大學所大學,,歐盟高等教育學區有 46 個國家,其中有850 所大學參與歐洲大學聯盟,在 2000 年歐盟有超過 1,250 萬人,歐洲的高等教育品質為世人所重視。

因時間有限,今僅就歐盟高等教育整合及其重要政策作概要性之介紹。

4

2. 2. 歐洲高等教育整合沿革歐洲高等教育整合沿革1959 年第一屆歐洲大學校長會議:討論歐洲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的方向與定位。

1960 年代發展停滯期。1973 年由執委會提出 Janne Report ,建議更進一步的歐洲高等教育整合。

1974 年與 1976 年擬定兩份歐洲理事會決議,主要項目包括以下六項:

5

1974 年與 1976 年擬定兩份歐洲部長理事會(Council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 決議,主要項目包括:

1. 加強會員國間的大學合作 2. 促進會員國間相互承認學歷文憑與學業年期 3. 容許人才在歐洲區上自由流動 4. 統一各院校記錄學業標準 5. 會員國就高等教育進行經驗交流與資訊交換 6. 會員國教育部長及制訂政策相關官員須定期舉行會議

6

1980 年代中期推出六項多元化與全面性計畫:– 伊拉斯莫斯計畫 (European Community Action

Scheme for the Mo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RASMUS) :資助會員國大學教師與學生在境內不同國家教學與進修,以提升其學術與教學水準和學生的學習素質。

– 歐洲青年交流計畫 (Youth Exchange System,YES) :鼓勵和資助 15 到 25 歲青年人到會員國旅遊或受訓。

– 外語學習計畫; LINGUA 計畫 (Aktionsprogramm zur Foerderung der Fremsprachenkenntnisse in der Europaeischen Gemeinschaft) :鼓勵和資助教師及學生學習其它國家語言。

7

– 科技教育與訓練計畫; COMETT 計畫 (Community Programm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echnology) :促進大學與工業 ( 產學 ) 合作。

– 一般體系指引 (General System Directive) :規範會員國專業團契規章與評核標準,方便人才自由流動和就業。

– 哥倫布計畫 (Project Columbus) :建立歐洲與拉丁美洲區域國家的跨區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

8

1990 年代初期因應冷戰結束,建立與東歐國家教育交流與合作關係,稱為 TEMPUS PHAR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form Program) 計畫。

1995 年蘇格拉底計畫 (Socrates Program) :在縱向方面,把 COMENIUS (European Cooperation on School Education) 和伊拉斯莫斯計畫連結,在橫向方面,則把 LINGUA 計畫、成人終身教育、公開遠距課程、與資訊經驗交流匯整。

1995 年達文西計畫 (Leonado da Vinci) :整合產學合作、科技培養訓練、與外語培養訓練。

9

3. 3. 布隆尼亞進程布隆尼亞進程 (Bologna Process)(Bologna Process)

這是一份協調歐洲高等育體系,建立多面向交流之 21 世紀新型大學之政策方案。

1998 年英國、德國、法國、與義大利四國教育部長,在巴黎發表協調統一歐洲高等教育體制結構的 {索邦聯合宣言 (Sorbonne Joint Declaration) } 。

1999 年正式發表歐洲教育改革的布隆尼亞宣言 (Bologna Declaration) 。

2001 年在布拉格重申布隆尼亞宣言精神。

10

2003 年在柏林宣佈俄羅斯加入俄羅斯加入2005 在卑爾根 (Bergen, 挪威 )檢討布隆尼亞宣言改革,在 2010 年實現歐洲高等教育區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EHEA) 。

2007 在倫敦把教育整合連結國家層級,要求會員國修訂相關法規,讓學生、教師或是相關人員有法律保障,加速人員流動性,以利完成歐洲教育區之目標。

20032003 年中東歐國家加入布隆尼亞進年中東歐國家加入布隆尼亞進程 ,同時促進歐盟東擴程 ,同時促進歐盟東擴

截至 2011 年,總計共有 46個簽約國家。11

參與布隆尼亞進程會員國參與布隆尼亞進程會員國

12

資料來源:布隆尼亞進程秘書處官方網站http://www.ond.vlaanderen.be/hogeronderwijs/bologna/pcao/

13

布隆尼亞宣言主要九大目標布隆尼亞宣言主要九大目標 1. 採用易判讀與可互相比較的學歷制度

– 互相承認學位– 資訊透明化設、立國家學歷認可資訊中心網– 提升相關資格證明的易讀性– 更透明化制度

2. 採用兩個階段的大學學制– 波隆尼亞宣言中決定採用大學及研究所兩階段的高等教育制度,第一階段為大學學歷,該基段之修業年限最少為 3年,大學文憑將可視為一種合格的就業申請文件,

– 第二階段入學者之必要條件,第二階段則為現行歐洲許多國家已施行多年的碩士或博士學位制度。

歐盟波隆尼亞進程之三階段高等教育學制體系

博士

碩士

大學體系 職業體系學士

15

3. 建立學分制度– 加強歐洲地區學生的流動與品質控管– 設立歐洲學分轉換制度 歐洲學分轉換制度 (The European Credit (The 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 ECTS)Transfer System, ECTS) 4. 推展交流

– 在不同大學與不同學生一起上課– 促進學生、教師、與研究人員之流動性

5. 推展歐洲地區品質保證合作– 成立歐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互聯網、歐盟執委會擬推行評鑑制度

– 提升國際競爭力

16

6. 推展歐洲領域的高等教育– 主要對象為大學與非大學之學術機構– 提高這些對象與高等教育的交流

7. 終身學習 (Lifelong Learning)– 正規與非正規教育場所相互認可– 終身學習

8. 推展歐洲地區高等教育的吸引性– 把歐洲建設成全世界最高水準的留學區域把歐洲建設成全世界最高水準的留學區域

17

9. 歐盟伊拉斯莫斯世界計畫– 主要目的為提高歐洲高等教育品質,及促進第三國 (非會員國 ) 的合作交流

9.1 歐盟碩士 (European Master) :– 提供 250 個歐盟各大學校際合作的歐盟碩士課程,研究生需至少在兩所不同國家大學就讀,結業後獲頒 { 歐盟碩士 } 文憑

18

9.2 獎學金:– 對象為非會員國人民赴歐攻讀歐盟碩士課程– 每月補助 1600 歐元生活費,每年 1000 歐元交通費

– 非會員國訪問學者參與課程教學者每月 4000歐元 (三個月 ) ,及 1000 歐元交通費

– 五年計畫預估約 4170名非會員國研究生與792 位教職員可獲補助

19

9.3 合作夥伴:– 鼓勵非會員國項尖大學參與歐盟碩士課程 (三年 ) 以達教育全球化

10. 博士學程改革:– 本來只建議採用大學與研究所兩個階段大學學制,

2005 年卑爾根宣言中加入博士學程改革,改為三個階段大學學制

– ( 第二段完 )

* 2003 年歐洲議會通過伊拉斯莫斯世界方案 (Erasmus Mundus) ,淡江大學是我國第二個獲得補助的學校 *

歐盟於文化和教育之預算歐盟於文化和教育之預算 ( 2006-2009)( 2006-2009)

2010 2010 布達佩斯布達佩斯 -- 維也納宣言維也納宣言 歐洲地區 47 國高等教育部長會議於 2010 年 3 月 11-12 日在

布達佩斯召開,對波隆尼亞進程十年進行總結評估。 12日,會議通過了《關於歐洲高等教育區的布達佩斯 -維也納宣言》( Budapest-Vienna Declaration on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

1.大學畢業生可以毫無障礙地在其他歐洲國家申請學習碩士階段的課程或者尋找就業機會就業機會

2.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加強教師和研究人員的國際網路合作;進一步與歐洲研究區 (European Research Area, ERA) 加強合作

3.改革高等教育體制和制度以應對全球知識社會的發展、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進行討論

4. 歐洲大學聯盟歐洲大學聯盟 歐洲大學聯盟 (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 EUA) 代表為了支持高等教育機構的 46 個歐洲國家,所提供一個特別合作的論壇。

以及時了解歐洲最新的高等教育趨勢、高等教育和研究政策。該聯盟的成員都是參與教學和科技研究的歐洲大學、國家學會的主席,和活躍在高等教育研究之其他組織。

歐洲大學聯盟之成員歐洲大學聯盟( EUA )代表主要歐洲高等教育界的主流民意。 其參加成員包括歐洲大學的校長和代表國家的學會和協會,以及高等教育機構的網絡。擁有參加歐盟高等教育學區 46 個國家的 850 名成員。

EUA 乃是由歐洲大學協會( Association of European Universities )和歐洲聯盟大學校長聯合會會議 (Confederation of European Union Rectors' Conferences) ,於 2001 年 3 月 31 日在西班牙薩拉曼卡 (Salamanca) 合併所成立。

歐洲大學共同政策歐洲大學共同政策 在歐洲大學聯盟 2010/11 年工作計劃 (EUA Work

Programme 2010/2011) 提出了歐洲大學共同政策: 1. 歐洲重要的大學應透過歐洲層級,與歐洲政治行為者在廣泛政策領域中建立長期合作的關係,以鞏固大學之定位,成為塑造議程的角色。

2. 加強歐洲大學作為享有廣大權利受益者之地位,並尋求於歐洲層面有系統地參與所有相關的諮詢和決策之過程。

3. 透過論壇和具針對性的宣傳活動,提升歐洲大學的監管、回報和其有關的歐盟政策和法律文件。

4. 無論在歐洲和國際層次,歐洲大學應就共同關心的問題發展彼此的戰略夥伴關係和同盟。

5. 透過歐洲大學聯盟成員的優先考量,從眾多大學收集和分析數據的實踐,影響教育政策之制定並成為歐洲大學聯盟 (EUA) 遊說 (lobbying) 和宣傳活動的準則,藉此安排工作計畫、鞏固高等教育政策發展。

EUAEUA 之主要工作之主要工作 1. 對外代表歐洲大學之「整體民意」,與聯合國教科文組聯合國教科文組

織織 (UNESCO)(UNESCO)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OECD) 有密切的合作 2. 在實踐波隆尼亞進程 (Bologna Process) 上, EUA 將傳達

歐洲高等教育研究的專業意見給各個參與的大學和學會。 3. 加強大學的治理、領導和其機構的管理。 4. 舉辦歐洲大學會議每年 3 次的主席會議,以及 5 次的董事

會議,及時因應歐洲高等教育政策的發展。

5. 提出大會聲明和政策建議書:今年度報告書為《才智人口,才智成長 ”》 Smart People for Smart Growth” ,乃配合歐盟執委會發布的《歐洲 2020 戰略》 (Europe 2020 Strategy) 報告書才智成長 (smart growth) ,建立知識、創新、教育和數位化社會的倡議。

EUA 所之執行任務 與其他機構溝通合作邁向歐洲高等教育區 (EHEA) ,包括歐洲學生歐洲學生

聯盟聯盟 (European Students’ Union)(European Students’ Union) 和歐洲高等教育理事會和歐洲高等教育理事會 (Council (Council of Europe an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of Europe an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

致力於推動歐洲研究區 (European Research Area, ERA) : EUA 以學者專家參與歐洲執委會研究總署 (Directorate General for Research, DG RTD) 之論壇,以深化歐盟支持之研究領域於歐洲大學之推廣計畫,如歐盟第七期架構計畫歐盟第七期架構計畫 (7th Framework (7th Framework Programme, FP7)Programme, FP7) 。

致力於歐洲高等教育區、歐洲研究區的自主治理和補助金費運用的改革。

使歐洲大學加強建立國際對話,包括美國教育理事會美國教育理事會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ACE) 、加拿大大學與學院會議加拿大大學與學院會議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Canada) 、歐盟與東協舉辦的歐亞合歐亞合作進程作進程 (Europe-Asia cooperation process)(Europe-Asia cooperation process) ,也以會員資格參與國際組織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國際網路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QAAHE) 以深化歐洲大學的國際交流。

5. 伊拉斯摩斯計畫與伊拉斯摩斯計畫與伊拉斯摩斯世界計劃伊拉斯摩斯世界計劃 1987 年 6 月 15 日執委會通過伊拉斯摩斯計畫

(Erasmus Programme) ,確立該計畫之核心目標,包含加強會員國大學間的緊密合作、藉由增加教師的流動改善教育品質 . 鞏固人民的歐洲的觀念。

2000 年以後,歐盟為了有效提升其境內人才之素質、加強歐盟高等教育相對於全球體系下的競爭力,將伊拉斯摩斯計畫納為終身教育計畫下的一項子計畫,目前,伊拉斯摩斯計畫之會員國數增加為 31 國 。

拉斯摩斯計畫四大面向 1. 學生流動 (Student Mobility ) : 藉由伊拉斯摩斯密集語言課程 (ERASMUS Intensive

Language Courses, EILCs) 在留學國修習語言課程,除了在留學國修習語言課程,除了長時間的流動學習課程以外,亦包括了密集計畫長時間的流動學習課程以外,亦包括了密集計畫(Intensive Programmes, IPs)(Intensive Programmes, IPs) ,這項計畫是一項短期的交換,這項計畫是一項短期的交換計畫,參與的學生至少必須到不同國家的三個高等教育計畫,參與的學生至少必須到不同國家的三個高等教育學院修習學院修習 2-42-4 個星期,體驗難得的經驗,擴展視野。 個星期,體驗難得的經驗,擴展視野。

2. 人員流動 (Staff Mobility)

3. 大學合作 (University Cooperation)

4. 產學合作 (Enterprise Involvement)

伊拉斯摩斯世界計劃 (Ersmus Mundus Ersmus Mundus )

2002 年 7 月 17日歐盟執委會通過的 2004-2008 伊拉斯摩斯世界 (Establishing a Programme for the Enhancement of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through Co-operation with Third Countries (ERASMUS World 2004-2008)) 提案。

其主要內容分為五項行動計劃,分別為歐盟碩士課程(European Union Masters Courses) 、獎學金(Scholarships) 、與第三國高等教育學院所之夥伴關係(Partnerships with third country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增加吸引力 (Enhancing Attractiveness),以及技術性援助 (Technical Support Measures) 。

最新一期最新一期 2009-20132009-2013 伊拉斯摩斯計畫書於伊拉斯摩斯計畫書於 20082008年年 1212 月月 1919日公布,主計畫明訂了三項行動計劃日公布,主計畫明訂了三項行動計劃,分別為伊拉斯摩斯聯合計劃、與第三國之夥伴,分別為伊拉斯摩斯聯合計劃、與第三國之夥伴關係計劃以及關係計劃以及提升歐洲高等教育吸引力計劃提升歐洲高等教育吸引力計劃,並,並將博士課程首次納入伊拉斯摩斯世界計劃內。將博士課程首次納入伊拉斯摩斯世界計劃內。

歐洲執委會在歐洲執委會在 20132013 年為止將提撥年為止將提撥 44 億億 55 千千 44 百百萬萬歐元給予參與伊拉斯摩斯碩士課程及博士課程歐元給予參與伊拉斯摩斯碩士課程及博士課程之學生及學者。之學生及學者。

6. 6. 結論:對我國的啟示與機會結論:對我國的啟示與機會 波隆尼亞宣言的確立,幾乎等同於歐洲高等教育區之

代表詞,波隆尼亞宣言廣受各方的贊同和支持,在許多歐洲國家內,歐洲人民對於高等教育的觀念和習慣正在轉變,部分傳統制式的教育模式也為新的制度所取代。

歐洲學分轉換制度歐洲學分轉換制度 (ECTS)(ECTS) 也為分歧的歐洲學分體制建立一個準則,同時也方便了學生交流學習上,文憑文憑認證的依據 。認證的依據 。

歐洲人民得以離開母國到任何一個會員國內工作並定居,一位德國的中學老師可以憑藉其在德國所考取之教師執照在西班牙任教,這樣的情形在 50年前的歐洲是難以想像的。

33

歐盟境內約有 3,3003,300 所高等教育機構,全歐洲大約所高等教育機構,全歐洲大約4,0004,000 所所。台灣近年來大學數量不斷攀升,但高等教育之質量發展卻不均衡,「究所大學化,大學高中職化」更為台灣高等教育之寫照。歐盟高等教育整合之經驗,著實可為我國參考,雖然整體性質與範圍不盡相同,但歐洲高等教育其中部分計畫、觀念與對未來的展望可為台灣的高等教育帶來一些啟示大學教育與終身學習觀念

改革與加強大學校際、與部門間的合作與交流 提升學生國際觀國際觀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完善終身學習制度、提高競爭力提高競爭力 加強學生在校期間、以及在畢業後提供輔導和咨詢,將畢業生與

工、商界聯擊起來

34

科學技術是創新的原動力,研究活動研究活動應從個人單獨轉向團隊合作,進一步轉而形成全球網絡

將研究成果轉讓將研究成果轉讓、、並推向市場並推向市場 歐洲超過 4000 所大學,透過歐洲大學聯盟和波隆尼透過歐洲大學聯盟和波隆尼

亞進程亞進程將全歐洲整合成歐洲高等教育區歐洲高等教育區 (EHEA)(EHEA) ,更加吸引國際人才至歐洲留學,使得歐洲展現在高等教育的軟實力軟實力 (Soft Power)(Soft Power) 。

☆ 據 2004 年估計,英國劍橋大學在當年為英國貢獻約570億英鎊之產值

35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