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8-我國地震災害暨整體防救災 策進作為報告

Post on 29-Jun-2015

382 Views

Category:

Government & Nonprofit

2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20140918行政院會後記者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Wqh89eYYoQ

TRANSCRIPT

1

我國地震災害暨整體防救災 策進作為報告

行政院第3416次會議

報告單位:內政部

中華民國103年9月18日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2

行政院第3416次會議

簡報大綱

壹、前言

貳、大規模地震災害影響與問題

参、整體防救災策進作為

一、救災整備策進作為

二、基礎設施整備策進作為

肆、結論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3

行政院第3416次會議 壹、前言

• 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兩大板塊的擠壓碰撞使得台灣地區地震活動頻繁,經常有災害性地震發生。

• 根據中央氣象局地震觀測資料統計,台灣地區平均每年約發生22,000次地震,其中約有500次為有感地震。若在台灣本島發生規模大於7.0的淺層地震,就可能造成嚴重的傷亡與災害損失。

• 921地震共造成2,415人死亡、11,305人受傷、超過10萬間房屋全半倒、南投及台中山區大規模山崩及地滑,許多學校、住宅、醫院、道路、橋梁、水電、港灣等設施都遭受嚴重的破壞,直接災害損失加上工商業營運中斷的間接損失總合超過新臺幣3,600億元。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4

• 大自然無堅不摧力量在此次大地震中展現無疑,地震震出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愛心,但也震出了防救災體系之諸多缺失。

• 值此921震災即將屆滿15週年之際,將就災後之精進作為、防災機制建立與預期成效作一回顧與介紹,期待有助於災害發生之損失防範,並確保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5

22,000

500 7.0

1

2012 1906 ( 7.1

1,258 ) 1935 ( 7.1 3,276 )

( 7.3 2,415 )

(ML)

1 1904/11/06 6.1 145

2 1906/03/17 7.1 1,258

3

1916/08/28 6.8

71 1916/11/15 6.2

1917/01/05 6.2

1917/01/07 5.5

4

1935/04/21 7.1 3,276

5 1941/12/17 7.1 358

6 1946/12/05 6.1 74

7

1951/10/22 7.3

85

1951/10/22 7.1

1951/10/22 7.1

1951/11/25 6.1

1951/11/25 7.3

8 1959/08/15 7.1 16

9 1964/01/18 6.3 106

10 1986/11/15 6.8 13

11 1999/09/21 7.3 2,415

1 2012

2,415

11,305 10

行政院第3416次會議

台灣近百年重大地震災害位置與2012年人口分布圖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6

行政院第3416次會議 貳、大規模地震災害影響與問題

一、建築物嚴重破壞

強烈地表振動將直接衝擊建築物的安全性,倘若建築物耐震性能不佳,就會使其產生嚴重破壞;我國都會區人口及建築物密集,老舊建物多且聚集在街道狹小的老舊社區,存在極高的災害風險。

二、道路橋梁受損

強烈地震將造成位於震央或斷層附近之道路開裂破壞,橋梁結構損壞或斷裂落 橋,除導致直接人命傷亡外,亦造成交通中斷,影響救災行動進行。我國現有 老舊橋梁極多,存在極高之風險。

三、大量人員傷亡

人們日常活動大部分都在建築物內部,倘若建物在地震作用下產生嚴重破壞或 甚至倒塌,就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根據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災害經驗, 80%人員傷亡來自建物破壞;此外中國汶川地震死亡近7萬人、2010年海地 地震死亡逾20萬人等,皆因建物耐震性能不佳而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再如地 震引致之橋梁倒塌等交通事故,亦將造成大量人命傷亡。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7

行政院第3416次會議

四、維生管線系統中斷

劇烈的地表震動及地表位移,及地震引致的土壤液化均可能使維生系統(供水、 電力、電信、瓦斯、工業油氣、下水道等)受到嚴重破壞,重災區可能因此通 訊中斷、停水、停電、停氣 ,災區民眾收容安置生活極為不便,且亦可能造成 火災、爆炸等二次災害。都會區地下維生管線錯綜複雜,部分管線老舊且資料 分散,其耐震性能堪慮。

五、救災情資混亂影響救災效率 大規模地震發生,可能造成公共設施損壞,現行災情通報機制(包括119、110、1999及網路等)可能無法發揮功能,加上受災區域廣泛,災民受困訊息

無法及時得知,可能造成搶救作為無法即時實施。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8

参、整體防救災策進作為

(一)修訂震災災害防救業務計畫 本計畫於93年、98年及101年奉中央災害防救會報核定及修正重點如下:

1.強化建置廣播簡訊發送系統,第一時間將預警訊息傳送至推估震度達一定規模以上,及有急迫海嘯威脅區域之民眾,並可利用民防系統、村里廣播、電台及新聞媒體,提醒沿岸居民防範海嘯侵襲。

2.新增海嘯防災對策編,強化海嘯防災對策與科技研究、海底地震監測系統、海嘯潛勢地區之研究及劃定,及相關部會及地方政府對於海嘯潛勢區域之應變機制。

3.加強輻射災害防治,包含核能電廠防輻外釋冷卻系統之建置與確保、危險度調查及民眾教育。

4.強化各級政府與全民防衛動員準備體系及民間志工之運用。

5.推動既有建築物之耐震評估及補強對策,及強化緊急運送網路,運送設施耐震之安全性。

6.加強辦理大規模震災之模擬演習、訓練。

7.推動地震保險制度,及加強地籍、建築物、權利關係等各種金融資料、測量圖面保存及其備援系統,以順利推動復原重建。

一、救災整備策進作為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9

配合中央氣象局建置強震即時警報系統,業於全國中小學及教育部等相關單位設置2,703處用戶端系統,全國消防單位及災害應變中心等48處完成安裝設置。

CWB NCDR NCREE

(二)強化地震監測與即時警報

CWB NCREE

台大地質系 CWB NCDR

國網中心 運研所 中華電信

警報應用操作警報接收測試及訊息告知教育宣導及防災演練操作防救災單位應用測試及操作軌道運輸系統之應用測試及操作電梯應用測試及操作

區域及現場警報系統效能評估及整合測試

區域警報系統效能評估現場警報系統效能評估區域及現場警報系統整合及應用

通訊傳遞測試公部門單位警報傳遞測試防救災衛星、微波通訊系統副載波通訊系統低頻無線時頻傳播系統

個人用戶警報傳遞機制及測試智慧型手機傳遞平台測試行

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10

(三)執行海嘯監測與預警

本部訂頒「運用防空警報系統發布海嘯警報標準作業程序」,透過警政署現有建置之民防系統,向海嘯潛勢區內民眾預警海嘯威脅,提升民眾因應海嘯採取避難措施之效能。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11

由通傳會協助建置61個偏遠鄉、鎮之無線電系統:除固定臺外;手持臺配置鄉鎮長、村里長、村里幹事及偏遠部落鄰長等使用,車裝臺設置於鄉、鎮公所防救災相關指揮車輛。

中央、縣市災害應變中心及相關橫向進駐機關間設置專用微波/衛星通訊系統

368處鄉鎮市區災害應變中心(公所)設置固定式衛星行動電話

684處高災害潛勢區原住民村落配置攜帶式衛星行動電話

重大災害現場以通信平台車、攜帶式衛星固定通訊系統機動調派支援

搭配直升機即時傳輸影像系統,提供空中災情勘災

1.建置多重通訊手段,確保災時通訊暢通

(四)建置防救災資通訊系統

第1期11個偏遠鄉鎮 第2期50個偏遠鄉鎮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12

(1)辦理災害應變管理資訊系統(EMIS)常態性演練。 EMIS具備監測推估、災情查報、災情綜整指揮管制等功能,於災害發生時可有效掌握災情,提供指揮官支援調度決策參考。自101年起每月定期於各直轄市、縣(市)政府、鄉(鎮、市、區)公所及災害應變相關單位實施3種型態演練。

2.強化災情資訊雙向流通機制

資料服務:針對各災害防救機關,提供資料蒐集、應用雲端服務介接防救災所需之相關資料,加強資料之即時性與完整性。

應變服務:以現有(EMIS)系統為基礎,調整系統架構及操作介面,以行動科技執行各項災害防救工作,加強於現場執行資料蒐集、定位等工作。

訊息服務:整合各機關發布之劇烈天氣、土石流預警、道路通阻及疏散撤離等訊息,利用e-mail、RSS、Widget、RDS、簡訊、數位電視、電子看板、跑馬燈等各種管道,可針對特定區域民眾主動發布必要訊息。

(2)防救災雲端計畫:以服務導向提供各項防救災之應變需求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13

1.執行災害防救深耕計畫

(1)協助掌握地區環境、災害特性與防救重點,建立鄉(鎮、市、區)層級地區災害防救計畫,並充實緊急應變相關軟硬體設備,以強化鄉鎮層級災害防救體制與作業效能。

(2) 建立災害應變中心運作之標準作業程序、加強防救災物資調度作業,並提升避難疏散之執行,以強化災害防救運作能力。

(3) 執行成果:包括調查地震等災害潛勢及歷史災例,研提救災因應對策,並繪製7,835幅村(里)簡易避難疏散圖、編(修)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及鄉(鎮、市、區)公所各類災害標準作業程序等工作。

(4) 第1期計畫(98年-102年):挑選全國22個直轄市、縣(市)政府之135個鄉(鎮、市、區),成效良好,賡續辦理第2期計畫,自103年-106年,納入全國22個直轄市、縣(市)之所有鄉(鎮、市、區)參與執行。

(五)提升地震災害應變能力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14

2.強化區域協調:全國各直轄市、縣(市)以區域型、跨區型及結盟 型方式進行災害防救相互支援。

區域 聯防 北基宜聯防

花東聯防

桃竹苗聯防

中彰投聯防

雲嘉南聯防

高屏聯防

花蓮縣、台東縣 花東地區

高雄市、屏東縣 高屏地區

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 雲嘉南地區

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中彰投地區

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桃竹苗地區

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 北基宜地區

包 含 縣 市 區域概稱

二、跨區型聯防 為因應人為或天然等因素造成之大規模災 害,於前款區域型聯防範圍內之地方政府皆 遭受災情形無法就近相互支援時,直轄市、 縣(市)政府可另行與區域型聯防範圍外鄰 近之直轄市、縣(市)政府簽訂跨區型聯防 之相互支援協定。

三、結盟型聯防 除區域型與跨區型聯防外,直轄市、縣 (市)政府得考量人口、環境、地理及交通 等特性,另行與災害防救屬性較為相近,物 資及人力配置較為近似之直轄市、縣(市) 政府簽訂相互支援協定。

一、區域型聯防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15

針對高災害潛勢社區,補助地方政府偕同技術團隊,推動防災社區,加強下列事項,以提升社區民眾防災意知識,提升社區民眾自主防救災的能力,自95年至103年計輔導新竹縣五峰鄉花園村社區等18縣市46社區推動防災社區,往後將持續推動。

3.加強推動全民防災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16

4.建置倒塌建築物震災搶救訓練場區,加強搜救訓練

地震災害搶救訓練場區

16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17

(1)消防署於民國96年參照國際搜救犬組織(IRO)評量標準,修訂函頒「災害搜救犬評量基準」,辦理IRO國際評量及研習。

(2)截至103年9月15日止,國內服役中國際級搜救犬共計有19隻通過高級倒塌建築物瓦礫堆搜索評量、14隻通過中級倒塌建築物瓦礫堆搜索評量、4隻通過中級廣域原野搜索搜救犬評量。

5.推動搜救犬培訓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18

我國特搜隊積極參與國際救災,累積實務災害搜救經驗,92年至100年期間配合外交部總計支援6國災害搜救任務或災情勘查評估任務。

(1)92.12.27 支援伊朗巴姆地震災害搜救任務。

(2)93.12.27 執行南亞震災、海嘯災情勘查評估任務。

(3)95.5.28 支援印尼日惹地區地震災害搜救任務。

(4)99.1.13 執行海地地震災害搜救任務,成功救出2名受困災民。

(5)100.2.22 執行紐西蘭基督城地震災害搜救任務。

(6)100.3.11 執行日本福島核電廠核能災害,現場搜救任務。

6.特種搜救隊積極參與國際搜救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19

1.提升防救災人員專業技能

針對各級防救災業務人員、鄉鎮市區長、村里長辦理講習

◆災害防救業務講習班

◆鄉(鎮、市、區)長講習班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輪值人員講習

◆村(里)長講習班

◆補助各縣市辦理大規模及鄉鎮市災害防救演習

◆消防署緊急應變小組人員講習及測試演練

◆地震災害狀況推演

◆災害防救種子教官班等講習

(六)加強地震防災演習與教育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20

2.落實防災宣導從家庭扎根

(1)配合災害季節屬性及特定災害議題,製作發行相關防災手冊及各類災害防災宣導影片、海報、摺頁等,運用通路廣告加強宣導。

(2)拍攝防震教育示範演練影片發送全國各縣市,並辦理防災教育種子教官班講習。

(3)配合921國家防災日,辦理演習或宣導活動,加強宣導全民防災意識。

(4)編印「社區防災操作」教材,推動防災教育。 (5)規劃以數位e學習方式,建置「防救災數位學習平台」與編訂數位

學習課程,以線上學習方式推廣民眾學習防災。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21

(七)完備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備援機制

業建置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北部、中部、

南部備援中心。北部設於新北市政府行

政大樓,中部設於消防署南投竹山訓練

中心,南部則與高雄市政府消防局合建

共構。平時可提供物資儲備、災害防救

訓練與演練之場所,於災時可替代應變

中心功能,亦可作為前進協調所。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22

行政院第3416次會議

(一)地震地質災害潛勢地區公告

1.環境敏感地區(地質敏感區) 內政部102年10月17日公告實施全國區域計畫,已將「地質敏感區(活動斷 層)」納入環境敏感地區第2級,其土地使用指導原則為兼顧保育與開發目 的,提供有條件開發之彈性空間,以達國土有效利用。

2.土地開發管制 配合地質法規定修正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要求位於地質敏感區 之土地開發行為,應先進行基地地質調查及地質安全評估。且於本部區域 計畫委員會審議階段,範圍內屬地質敏感地區者,將加強地質安全審查。

二、基礎設施整備策進作為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23

行政院第3416次會議

(二)提升建築物整體耐震能力

1.修正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提高建築物耐震性能標準

2.推動公有建築物實施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方案

• 推動各級政府之地震災害發生後必須繼續維持機能之重要公有建築物耐震評估及補強工作,尤以防災機關、學校、醫院及收容避難場所優先辦理。

• 已辦理完成詳細評估13,266件(完成率84%)、補強3,979件(完成率44%)。

3.宣導推動住宅建築物耐震能力評估及補強 • 住宅性能評估實施

• 防災型都市更新

4.依災害後危險建築物緊急評估辦法建置整備災害後危險建築物緊急評估人員資料庫(建築師、技師共2,244人) ,並定期辦理動員演練。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24

行政院第3416次會議

(三) 提升橋梁及維生管線耐震能力

1.修正各級橋梁設計規範,提高橋梁耐震性能標準。

2.推動各級橋梁檢測、耐震評估及補強計畫。 (1)國道:已完成877座橋梁評估及補強,並持續辦理中。 (2)省道:已完成415座橋梁補強,預計104年底再辦理105座。 (3)鐵路:持續爭取預算辦理。

3.經濟部國營會於103年6月起已陸續核定各國營事業機構之維生管線 之耐震補強計畫,並持續辦理中。 (1)台電公司輸電鐵塔 (2)中油公司長程輸油氣管線 (3)台水公司穿越活動斷層或高液化潛勢區域之大型管線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25

行政院第3416次會議 肆、結論

一、88年921地震之後,89年通過災害防救法,全面性整合各部會與地方政府的防救災專業能力、資源與能量,經過15年來的積極運作、經驗累積與策進努力,地震災害防救的工作成效已大幅提升。

二、基礎設施的防害整備,已藉由法規與規範的修正、耐震評估補強制度推動,著有成效,未來亦將依據最新的科技與研發,持續檢討精進,期能降低大規模地震災害的衝擊與損失。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26

行政院第3416次會議

簡 報 完 畢 恭 請 裁 示

行政院

行政院第3416次院會會議

695488F91F6E2387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