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抗生素與抗藥性之間的三角關係€¦ ·...

Post on 15-Sep-2019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3D、抗生素與抗藥性之間的三角關係

總院 感染管制委員會 陳郁慧專員/ 湯宏仁主任

我們普遍都認知“抗生素的使用”與“細菌抗藥性的產生”有密不可分之關係,抗生

素使用越多的醫院,甚至地區或國家,其細菌的抗藥性的情況就越嚴重;現況台灣

許多常見的致病菌對抗生素的抗藥性比例相當高,無論是人用抗生素或動物用抗生

素都有類似的情況,這與過去缺乏適當管制抗生素使用有關。

一般由藥品消耗金額統計,可以知道各類抗生素與全部抗生素的耗費資料,但

實際的耗用量(成份重量)卻不易精確得知。有鑒於此,本院「感染管制委員會」

承辦「社團法人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南區「抗生素藥物耗用標準化實務研習營」之

課程,提供各醫院之感染科醫師、負責感染管制業務醫師、藥師、感染管制護理師、

感染管制醫檢師、對感染管制工作業務有興趣者及其他相關學會會員等參與學習。

主要目的是期望在分析藥物使用上,可以運用客觀的數據,由「定義每日劑量 DDD

(defined daily dose)」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參考「抗生素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來

分析衡量抗生素使用之適當性進行管理,同時亦針對抗藥性菌株(特別是多重抗藥

性菌株)採取感染管制措施。

有關 DDD 發展簡述如下,自 1960 年代藥物的使用研究即開始受到關注,1969

年在挪威奧斯陸的座談會上正式命名為「The Consumption of Drugs」,挪威人藉由

歐洲製藥市場研究協會(European Pharmaceutical Market Research Association;

EPhMRA)分類系統發展了 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ATC)分類,衍生

發展了 defined daily dose(DDD)來當劑量單位。1981 年 WHO 歐洲分部建議使用

ATC /DDD 系統來研究國際性藥物使用,1982 年於奧斯陸建立 WHO 藥物統計方法

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on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gy),1996 年遷

至日內瓦總部。

DDD基本單位的定義是平均體重為 70公斤的成人針對“主要適應症”假定的每天

平均維持劑量,稱之。每個人的使用劑量常跟 DDD 不同,必須根據每個人的特徵(例

如年齡、重量)跟藥物動力學的考量,所以 DDD 僅是一個標準化的單位而非反映出

建議或處方的劑量。DDD 略估計之耗用量,並不是實際使用的精確數值,其用途旨

在於提供研究者運用一個固定的計量單位(跟價錢與構造無關),來評估藥物耗用量

的趨勢,進行不同族群的比較。

近年來臨床分離菌株對抗生素之抗藥比率有逐年增加之趨勢,醫院內存在有抗生

素消耗量與抗藥比率之間的矛盾,對於“抗生素的管理”即具有極大的壓力及挑戰。例

如,當抗生素藥物敏感性高時,其抗生素消耗量自然增加,純屬合理,但需注意的

是該藥抗藥性菌株產生之危機;反之,當抗生素藥物敏感性低時,抗生素消耗量低,

在使用上亦屬合理。倘若抗生素使用量大,但其抗生素藥物敏感性低時,很明顯在

該藥物的使用上是相互矛盾且不合理,亟需介入管制;所以當抗生素藥物敏感性高

時,在抗生素的選擇上就需謹慎使用,避免日後產生抗藥性菌株。

是故,DDDs 的應用,不論是用於評估門診或住院之口服或針劑抗生素使用的比

例,或與抗藥性菌株相關性的監測及管理上,均具客觀性,同時亦可應用於醫院間

或國際性資料之比較;進一步更可藉以分析抗生素使用之適當性與否,來改善使用

者之認知與行為,加強抗生素管理謹慎使用,避免篩出抗藥性菌株,同時可為執行

抗藥性菌株感染管制措施之依據,相對可提昇治療與醫療品質。

* 工作人員準備辦理簽到作業 * 感管學員及感控之友報到

* 我們精心準備的知識袋 * 熱忱學習,出席率達 98.2% 【報名 165 名,實到 162 名】

* 奇美_感染科湯宏仁主任演講

「DDD 理論介紹」 及 「臨床抗生素使用之 DDD 分析」

* 學員認真聽講及踴躍發問喔!

三總_感控中心詹明錦醫檢師演講 「DDD 實務計算操作方法」及

「DDD 實務報表呈現方式」

*學員收獲滿滿,井然有序排隊等待

簽退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