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十九首

Post on 30-Dec-2015

3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古詩十九首. 五言抒情詩 從其文辭聲律來看,當為東漢後期的作品。原非一時一人所為,因為各篇風格相近,故合在一起,收入本書,提之為 『 古詩十九首 』 ,後世遂沿用這一名稱。其內容,大多寫 友人夫妻間的離愁別緒 與 士子徬徨失意的消極情緒 以及 生命短暫無常的悲感 。情感真摯感人,語言樸素自然,表現委婉曲折,是早期文人五言詩的重要作品,對後世影響頗大。其中十二首也被南朝陳人徐陵收入其所編的 《 玉臺新詠 》 中 。. 名稱. 1. 始見:梁蕭統所編的 《 昭明文選 》 (卷二七,雜詩卷首)。 2. 選錄了十九首無題目、不知作者的抒情古詩。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

五言抒情詩五言抒情詩從其文辭聲律來看,當為東漢後期的作品。原非一從其文辭聲律來看,當為東漢後期的作品。原非一時一人所為,因為各篇風格相近,故合在一起,收時一人所為,因為各篇風格相近,故合在一起,收入本書,提之為『古詩十九首』,後世遂沿用這一入本書,提之為『古詩十九首』,後世遂沿用這一名稱。其內容,大多寫名稱。其內容,大多寫友人夫妻間的離愁別緒友人夫妻間的離愁別緒與與士士子徬徨失意的消極情緒子徬徨失意的消極情緒以及以及生命短暫無常的悲感生命短暫無常的悲感。。情感真摯感人,語言樸素自然,表現委婉曲折,是情感真摯感人,語言樸素自然,表現委婉曲折,是早期文人五言詩的重要作品,對後世影響頗大。其早期文人五言詩的重要作品,對後世影響頗大。其中十二首也被南朝陳人徐陵收入其所編的中十二首也被南朝陳人徐陵收入其所編的《玉臺新《玉臺新詠》中詠》中。。

名稱1. 始見:梁蕭統所編的《昭明文選》(卷二七,

雜詩卷首)。2. 選錄了十九首無題目、不知作者的抒情古詩。3. 在《昭明文選》中將這十九首詩編輯在一起,

並為他們加一個總題目,名為「古詩十九首」。

4. 後人則習慣取第一句為篇名。例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

作者:東漢末年不知名的文人

一、說法甚多1. 人代冥滅,不知何人所作:蕭統、鍾嶸。2. 劉勰:僅〈孤竹〉一首確定為傅毅(東

漢明、章)的作品,其餘就不明確了。3. 徐陵《玉臺新詠》:有九首為「枚乘」

(西漢景帝)的作品。

作者

二、近代之人多半將「古詩十九首」視為東漢的作品

1. 就內容思想言 :詩中充滿了人生無常的悲淒,與時光難再的哀傷,因此有著及時行樂的悲傷論調,這種消極的人生觀,正像東漢末年政治紊亂,民生哀痛的亂世之風 。

作者2. 就文學發展言:技巧成熟且形式完整,

不到東漢末期是不會出現的。例如:班固的〈詠史詩〉不過是『直木無文』而已。

3. 就用字遣詞言:古詩十九首內用字有觸西漢黃帝諱者。且洛陽之洛,在西漢人書中多作「雒」。而促織之名至漢末《緯書》始見此名 。

時代背景• 一、宦遊無所得 :到了東漢太學生急遽增多

一方面使得政治首都「洛陽」成為讀書人獵取富貴功名的場所。

營求功名富貴的人數一天天的增多,而關府機構的容納究竟有限,就形成了「得機倖進者少,而失意向隅者多」的現象。

時代背景二、政治上的混亂、黑暗:士人沒有出路、社會騷動

外妻、宦官、官吏互相傾軋和衝突。桓、靈之際的黨錮之禍:宦官殺戮議論朝政的知識大臣黃巾之亂,農村凋敝殘破土地兼併劇烈,苛捐雜稅增加……

內容 1.以洛陽為活動的中心2. 遊子離鄉背井,漂流異地,有家歸不得的景況3. 充滿失意沉倫之感,以及被限制、被壓抑的悲哀4. 生命短暫、人生無常遊仙、服藥、及時行樂5.自然環境大都以淒清的秋冬為背景。※【雖各自成篇,但合起來看,又是一個息息相關

的整體】:圍繞著共同時代的主題關乎動亂時代、失意之士的羇旅懷愁,所以有的是「遊子之歌」和「思婦之詞」。(一體的兩面:∵在窮苦潦倒的客愁中,通過自身的感受,設想到家室的離思;因而把同一性質的苦悶,從兩者不同的角度表現出來。)

藝術特點:“驚心動魄,一字千金” 五言詩已經達到成熟階段的標誌 • 1.長於抒情,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來烘托,融情入景,寓景於情。例如:迢迢牽牛星、明月何皎皎。

• 2.善於通過某種生活情節抒寫作者的內心活動,抒情中帶有為事意味,使詩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鮮明突出。例如:西北有高樓

藝術特點• 3.善於運用比興手法,襯映烘托,著墨

不多,而言近旨遠,語短情長,含蓄蘊藉,餘味無窮。例如“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 4.語言不假雕琢,淺近自然,但又異常精煉,含義豐富,十分耐人尋味 。

詩歌發展上的源流與地位 • 一、承襲詩經、楚辭之後一組重要的作

品 :梁鍾嶸詩品:「古詩其體源於國風」 。清王士禎漁洋詩話:「風雅後有楚騷,楚騷後有十九首,風會變遷,非緣人力,然其源流則一而已矣。」

源流、沈德潛評語

• 古詩十九首之後,中國詩歌就脫離了詩經的四言體,和楚辭的騷體,開始了沿襲二千年之久的五、七言體式。

•沈:『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遊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

「古詩」 vs「古詩十九首」(註:「古詩十九首」是「古詩」中的一種)

古詩 古詩十九首

性質 敘事(例如:孔雀東南飛)、 抒情

作者 抒情市井百姓、文人仿作 (不知名的)文人

篇幅有長篇的 沒有長篇的(最長

的不多於 20句)

「古詩」 vs「樂府」 • 1.除了在音樂意義上有所區別之外,實際上是二合一的東西。

• 2. 因為他們都是民間詩歌,端看合不合樂。合樂者便稱為「樂府」;而原已入樂而失去了標題,即脫離了音樂的歌辭,後無以名之,泛稱為古詩 。

「古詩」 vs「近體詩」 古體詩 近體詩

字數 沒限制(多為四五七言) 分五言、七言 句數 沒限制(但為偶數句) 四句或八句(徘律除

外) 對仗 沒限制 律詩的頷聯、頸聯必

須對仗 平仄 沒限制 平仄有一定的格式 押韻

偶數句押韻,可以換韻偶數句要押韻,不可以換韻,不可以重複

韻腳 盛行 唐之前 盛唐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