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1400年前南朝古墓重见天日 - cjn.cnwhwb.cjn.cn/images/2018-05/18/9/18w09c.pdf ·...

Post on 12-Jun-2020

2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事件·城事2018年 5月 18日 星期五 09责编 刘晓星 美编 肖琴 校对 梅际胜

黄陂72岁老人挖鱼塘挖出青砖

1400年前南朝古墓重见天日本报讯(记者陈奇雄)黄陂区天河街一

位老人请人挖鱼塘时, 意外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专家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已从墓中挖出瓷器、玉器等精美陪葬品50多件。

72岁的江义勤老人,是黄陂区天河街大兰村小江湾村民。 江义勤先生说,今年4月9日, 他请人开着挖掘机给自家挖一个鱼塘,“这挖掘机挖着挖着时, 突然从土里挖出几十块青砖。“他上前拾起几块砖一看,觉得这砖是古砖,砖下面的地里应该有古物。 他立即打电话向公安部门与文化部门报告此事。

4月10日上午,来自武汉市考古所、黄陂区文化局、 黄陂区文物管理所的多位专家,赶到现场察看后,发现砖的侧面多饰有忍冬纹,一致认定青砖所在处下面埋有一座古墓葬。 4月15日,考古人员着手发掘此古墓。

5月17日,武汉市考古所工作人员介绍,墓葬位于小江湾北部一处不积水的向阳岗地上,为一处土坑竖穴砖室墓。该墓由墓道、封门、甬道、排水沟、墓室及左右耳室组成。该墓全长10.3米、宽6.2米、墓向165°。 考古人员在墓道近封门处发现一处盗洞,并查明墓室内曾受到较为严重扰动,但墓室内仍残存较多随葬品。截至5月17日,已从该墓中出土陶器、瓷器、银器、玉器等文物50余件套。

因出土材料的匮缺,考古人员无法了解墓主人的准确身份,但根据墓葬规格及较为丰富的随葬品来看,“墓主人应出自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的世家大族”。 根据出土器物及墓葬形制判断, 考古人员认为, 该墓应为一处南朝中晚期墓葬, 距今1400多年。(右图为古墓发掘现场)

欧美种植牙缺牙人士的热门选择

如今, 种植牙作为公认的缺牙修复优选方式,在世界各国已经普及,欧美发达国家中约有90%的牙缺失患者采用种植牙进行修复。

但很多人依然会问,种植牙是否耐用,能用多久?其实这跟种植体品质有关,欧美国家齿科技术较为成熟和优良,开展也最早,技术更全面,在历经30余年的市场投放和临床应用中,成功率达到98.2%,受到了缺牙者广泛欢迎。目前很多种植体的一线品牌都源自欧美,它们具有与颌骨结合好、种植成功率高、适应症范围广、使用寿命长等优势,且具备特殊粘接稳定性,能长久保持超强咬合力,坚固耐用,在咿呀口腔的临床患者中,选择欧美种植体的患者更是不在少数。

“即刻用”种植牙革新种植体验

除了种植品牌,种植技术也是种植牙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咿呀口腔精耕口腔医疗服务15年,已服务口腔患者100万余,拥有国际先进的即刻种植技术,它突破传统种植牙对牙槽骨条件的限制, 如半口牙缺失,只需要种植4-6颗种植体就能完全修复,即种即用,当天种牙当天就可吃东西。

“种牙一点都没感觉到疼, 我能清楚地知道手术到了哪一步,全程很放松,术后也没有任何不适感,种完牙当即就吃了半个苹果,现在甲鱼、排骨都可以放开嘴任性吃了,辛苦了这么多年,终于能够找回享受美食,享受生活的乐趣了。 ”5月14日做完手术复查的

“板车哥”对咿呀口腔的即刻种植技术表示非常认可,圆了他多年来的种牙梦。

欧美高端种植牙推广月种一送一

“欧美高端种植系统的普及和推广, 真正受益的是广大牙缺失患者,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患者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国际高品质的种植牙专业诊疗服务。 ”咿呀口腔医疗总监、徐东分院院长向辉介绍道,在咿呀口腔,从术前检查、方案设计到手术,整个流程的每一个步骤都非常规范,经过数十项技术细节把控,高温高压消毒灭菌……严格遵循国际口腔医学标准进行,保障顾客放心、安全种牙。

咿呀口腔“欧美高端种植牙推广月”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老百姓这次都能够种得起高品质的种植牙,享受医疗技术进步带来的健康与快乐,活动报名成功者即可享受欧美高端植体种一送一优惠。

吃小龙虾,唇齿留香! 吃菠萝,酸甜可口! 咿呀口腔欧美高端种植系统自推广以来,已让众多牙缺失患

者受益,长“出”新牙。 为普及欧美种植体及国际先进的即刻种植技术,惠及更多患者,咿呀口腔“欧美高端

种植牙推广月”盛大开启,助力市民重获口福。

“在武汉住院的日子里,他24小时贴身照顾我”

北川男孩委托本报急寻志愿者李杰两个月历经5次大手术, 武汉医生帮

17岁的北川男孩吴兴剑保住了右腿。“10年来,心里一直牵挂着当年救治过我们的医护。”昨日中午,当年在汶川地震中被送到武汉市第六医院救治的吴兴剑和赵千秋,专程赶赴医院参加“10年, 我们心连心”十周年庆典活动。

60天5次手术保住17岁少年的腿

吴兴剑是北川羌族自治县人,当年17岁的他在北川县武装部当民兵。地震发生时,将正在一楼宿舍午休的吴兴剑埋进了

废墟, 一块预制板死死压住了他的右腿。被救出后, 当年5月25日吴兴剑住进了武汉市第六医院爱心病房。他右小腿长时间被压,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大面积皮肤坏死,肌肉、神经、血管严重受损,成了医院里病情最重的患者。

60天里5次大手术,医疗小组不仅保住了吴兴剑的腿,还保住了腿部神经肌肉的功能, 只留下轻微的残疾。

“努力变得更好,将来帮助他人”

回到家乡,吴兴剑经过2年的康复,生

活才回归正轨,后到深圳一家工厂打工。2016年8月25日, 吴兴剑拿着打工6

年攒下的9万元钱, 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强华设备有限公司”。“去年公司还在亏损,今年开始赚钱了。 ”吴兴剑坦言,这些年因为腿疾遭遇过不少冷眼和歧视,也曾心灰意冷想要放弃。每次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都会想到在武汉治疗时,医生和护士对自己的关爱, 就会给自己鼓劲,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平时多努力一点,将来我也有能力给别人提供关爱和帮助。 ”

今年从中南民族学院毕业的赵千秋,顺利签约了一家日企。

希望找到当年照顾自己的志愿者

吴兴剑告诉记者,他想找寻当年照顾过他的志愿者李杰。 他清楚地记得,李杰当年三十五六岁,经营着一家生产帐篷的工厂,“住院的日子里,都是李杰24小时贴身照顾我”。

“电话换了,按之前的地址找上门去,房子也易主了。 ”吴兴剑拜托本报帮他找寻失联的李杰,“我就是想再看看他 ,谢谢他当年对我的照顾。”如果您认识李杰,希望能与本报热线82333333联系。

记者刘璇 通讯员袁莉 罗瑶 刘望

2018-05-17� � 23:44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