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 :垃圾分类大家谈 垃圾分类做起来...

Post on 01-Nov-2019

1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在余杭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标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箱体。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垃圾分类好处多,可真要推行起来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配合。想要大家都能做到垃圾分类,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一代人、两代人或者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看到,垃圾分类已经走进了学校、幼儿园,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垃圾分类观念,让孩子带动并影响家庭实现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需要长期细致、全社会各层面一起推动的大工程。这不是在一天之内,通过多少个宣传点位就能完成的。让我们付诸行动,使垃圾分类观念深入人心。

想要宜居环境,想要绿水青山,就不能垃圾成山,就必须对垃圾科学处置,因此,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毋庸赘言。

在生活垃圾“三化四分”推进上,近年来,我区一直蹄疾而步稳,不管是点上还是面上亮点不少。譬如,积极探索垃圾分类的智慧管理,创新二维码智慧垃圾分类,目前这样的小区约占全市数量一半;譬如,搭建再生资源“互联网+”立体服务平台,让“虎哥”解决居民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譬如,把垃圾回收再生利用做到极大化的崇贤模式,在这里,无论建筑垃圾、茭白秸秆,还是餐厨垃圾,完全可以就地消纳,变废物为宝物。

其实,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诸多环节,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不能大意,尤其是前后两个环节——前端如做不到正确分类,精准投放,就不仅会制约后端分类处置设施的运行效率,还有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反过来,后端处置若不到位不合理,不仅难以让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还会挫伤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因此,做好垃圾分类,抓好前后两端至关重要。对居民而言,小区分类垃圾桶再多再智能,都需要先在家里做好垃圾分类,再按类投放,让垃圾各归其位,千万不能随心所欲,图省事,嫌麻烦,一投了之。

同样,对政府部门而言,要不断完善垃圾的终端处置设施。因为垃圾“三化四分”,“四分”只是手段,“三化”才是目的。要想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就不仅要加强垃圾处理硬件设施的投入,还要着力寻求垃圾治理上的技术突破,决不让垃圾分类在最后一步功亏一篑。

垃圾分类看似简单,其实是一场生活革命,往小处说,关乎每个人的行为习惯、自律意识、文明素养;往大处说,关乎生态文明、环境质量、绿色发展。我们要对垃圾分类有清醒的认知,且不只停留在知晓和说教上,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垃圾分类,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垃圾分类处理,决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单兵突进”,需要全体公民全方位“协同共进”。只要认识到位,行动有力,垃圾分类终究会水到渠成。

特别 :垃圾分类大家谈

垃圾分类做起来 认真的余杭最美

垃圾分类需要协同共进○翟连宇

短评

区政协委员沈艳芬

建议扫码卡片人手一张今年3月余杭“两会”期间,区政协委员

沈艳芬通过走访发现,很多小区分类投放箱的使用及管理存在问题:厨余垃圾混杂其他垃圾;不扫码直接将垃圾丢在外面等。沈艳芬希望政府在重视的同时,加强对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管理,还要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规范使用智能分类投放箱。

8个月时间过去了,针对居民垃圾分类的情况,记者再次联系沈艳芬。她表示,现在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已经提升了,很多年纪大的老人也在学着垃圾分类,但仍旧存在垃圾袋二维码不清晰、垃圾随手丢的不文明行为。她建议,把扫码的卡片从原先的每家一张增加到人手一张。

东海花园小区业主陈影新

有“虎哥”,回收干垃圾很方便在东海花园的单元门、宣传栏上,都贴

有“虎哥回收”字样,在小区里随机问了几位业主,他们均表示已经体验过“虎哥回收”全过程,也到便利店购买了鸡蛋、饼干、泡面等物品。

业主陈影新说,上周日她打电话让“虎哥”上门回收了30多斤纸板和旧报纸,她的账户上多了 27.8 元,周一她就到虎哥便利店买回了生活必备品。“小区现在管理严格,收废品的人很多都不让进,路上碰见还要打声招呼再回来把东西搬下去,比较麻烦。”陈影新说,现在只需要一个电话,家里所有可回收的干垃圾都可以轻松处理。

东海花园的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小区内有三分之二的业主对于干垃圾的处理都使用“虎哥回收”。

星桥某小区居民凌敏玉

分类过的垃圾倒进同辆垃圾车小区物业向业主宣传垃圾分类,各单

元里也贴了很多有关的宣传单,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有很多业主也慢慢养成了垃圾分类的意识。然而,星桥某小区居民凌敏玉看到,有时候被分类好的垃圾被倒在同一辆垃圾车内运走,对此她表示不解。

“我早上出去买菜,经常看见工作人员将单元楼下的垃圾拖到小区门口再装进垃圾箱,垃圾桶上也标明了厨余和其他垃圾,最后却是倒在了同一辆垃圾车内。”凌敏玉说,“这样垃圾分类的工作不就白做了吗?”

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参观者刘女士

从源头分类是一种尊重“我到过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看过那里

的工人们再次分拣厨余垃圾,工作量相当大,一天10多个小时马不停蹄。”刘女士说,

“在体会到他们不易的同时,我想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垃圾从源头分类,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刘女士说,除了自身做好垃圾分类外,她也带动了身边的亲友、邻居一起加入,现在不仅是她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整个小区大家都这样做。

阳光公益理事长施红英

垃圾分类是为美化生活环境作为公益组织,阳光公益的义工也积

极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在宣传过程中,施红英意识到垃圾分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厨房垃圾和其他垃圾很容易混杂在一起,如果茶几上有很多种类的垃圾,我意识里肯定会丢在同一只垃圾桶内。”施红英说,“但垃圾分类也是为了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所以一定要做好这门功课。”

食堂负责餐厨垃圾分类主管 孙朝山

餐厨垃圾明显减少了

每晚8点,区财政局食堂门口会准时停着一辆餐厨垃圾清运车。食堂负责餐厨垃圾分类的主管孙朝山从事餐饮近 10 年,他觉得对餐厨垃圾的处理要求越来越严了。

孙朝山说,财政局食堂2005年开办,当时餐厨垃圾卖给周边养猪户,后来生猪禁养规定出台,他们只能花钱请人来清运。而现在,他们只需要按要求把餐厨垃圾单独存放,就会有专门人员前来拖运。

孙朝山介绍,食堂提供早中晚三餐,一天下来,可堆积500余斤剩饭菜。自从宣传倡导节约以后,餐厨垃圾减少了三分之一,

“打饭时,经常有员工提出,饭菜适量即可。”

■记者 杨荣 吴一静 见习记者 陈轶东

碧天家园小区物业经理 顾维微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逐渐增强记者在碧天家园采访时,遇见沈女士正

在投放垃圾,她拿着一张卡对垃圾箱刷一下,厨余垃圾的盖子就打开了。“这张卡就是每个家庭的垃圾专属‘身份证’,卡片上有二维码,扫一下对应的垃圾桶会打开,这样就不会投错箱口了。”沈女士说,小区里实行垃圾分类以来,乱丢垃圾的现象少了。

物业经理顾维微介绍,全小区有 20 多个单元,自从安装智能分类垃圾箱后,既节省了开支,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也逐渐增强。

“从大家的投放来看,厨余垃圾内还夹杂着其他垃圾,工作人员还需再分拣。现在对垃圾分类有奖罚制度,有榜样大家一起学,做得不好有处罚,这样垃圾分类才能完善。”

区人大代表 陈敏晓

给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寻出路

区人大代表陈敏晓表示,区委区政府对生活垃圾治理高度重视,许多创新举措都取得明显成效,但城市建筑垃圾和大件垃圾处置工作一直滞后,特别在老城区开放式小区,产生的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在公共通道、公共绿地等处,长时间无人清理。

陈敏晓认为原因有三点:一是缺乏临时堆放点,二是所在社区没有清运手段和专项清运经费,三是城区缺少建筑垃圾统一的末端堆放处置地。建议区政府统一规划,利用一些废弃的石矿等,建立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处理场所,由区城管局牵头,在全区层面尽早落实建筑垃圾终端处置堆放地,并探索一条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清运机制,给城市建筑垃圾和大件垃圾寻找出路。

2017年11月24日责任编辑 毛建芳话 题 7

临平三幼大五班学生盛稚原

垃圾分类从我们做起

在采访中,临平三幼大五班学生盛稚原告诉记者,“老师也向我们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还让我们在家人的监督下进行垃圾分类。”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使我们的环境变美丽,整个家园看上去像是搬进了公园里,也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盛稚原说,

“不仅这样,教室的垃圾桶也分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我们吃剩下的饭菜都倒在黄色的垃圾桶里,在垃圾桶上面也贴着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