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級交換─華東師範大學交換感想icae.scu.edu.tw/sites/default/files/2019-04/31....

Post on 07-Jul-2020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校級交換─華東師範大學交換感想

我是─

歷史系四年級─

裘照玲

在 105 學年度第一學期

(2016.9-2017.1)去上海華

東師範大學交換。

#攝於上海新天地

#攝於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

#攝於上海黃浦江渡輪,2016.10.24

物色學校:在我決定交換之前,在物色學校當中,我很早就決定想要去上海

的學校了,因為這兩年在東吳溪城講堂認識的朋友大多都在上海,再來要回奶奶

和爺爺的家─寧波比較方便,再者,華東師範大學的近代史很有名,與自己在交

換前的興趣符合,第一志願就填華東師大,之後選了南京和蘇大,因東部城市的

發展也比較好,且南大歷史系也不錯,蘇大因為東吳與蘇大有前後之關係,所以

也想去看看,就填了這三所做為交換的志願。

該校簡介:華師大是 985高校,基本上他的歷史系挺出名,在於近代史跟冷

戰史的部分,其他科系也不錯,綜合型大學,基本上 985高校的綜合型大學,普

遍文理法商理都不會太差。我在閔行校區,華師大學生俗稱閔大荒,因為旁邊什

麼都沒有,比較荒涼。去的時候,9月份高溫,與台北相差不大,但是到了 10月

就開始突然變冷,1月底也差多 0度上下,風很大,華師大朋友們俗稱「妖風」,

可以體驗看看很有趣哈。華師大算是大陸高校中,師範體系大學僅次於北京師範

大學,個人覺得可以去修看看教育學或是交遇相關科系,了解大陸高校的教育體

制和整體狀況。

#攝於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 2016.11.02

課程與學習:上課,基本上老實說,我認為大陸高校的教學品質,其實沒有

很好,老師常常上自己的,學生在台下滑手機(這點與東吳無異太多),且老師基

本上不太跟學生溝通整體進度或是學習狀況,再來因為史學史課程在歷史系傾向

討論,但是老師的考評方式是選擇題,考清末西學進入中國的著作跟作者配對的

選擇題,只能說,我個人覺得大陸高校的本科生(大學部)教學品質是有待提升的

(復旦有去聽過講座和課程,基本上還不錯,且也重視討論)。但能上 985高校的

學生也算是很認真的且實力挺不錯的,我的室友要考教師資格證,複習不到兩周

就高分過了筆試,也看得出大陸學生的競爭力蠻大的。

在華師大我修了四門課,在大陸研習的課程有四門,分別是哲學概論、中國史學

史、三百年來學術史以及影視作品下的兩岸,來談哲學概論,是哲學系很夯的蔡

劍鋒老師,老師用一個生活化的概念來談哲學,舉例來說老師用倒垃圾來談形上

學,完全不會聽不懂,很有趣也非常吸引人。三百年學術史,這大概是第一次接

觸理學、考據學思辨以及疑古思想,在學習過程中這門課碰到了一些瓶頸,因為

對於理學等學說基礎不深,所以需要更加努力。影視作品中戰後的兩岸關係,這

門課是大陸做國民黨共產黨以及近代史的權威,也是華師大歷史系的教授楊奎松

所教授,這門課很有意思看了大陸不能看的禁片《kano》、《鄭南榕》、《江南案》

等片,首先這門課選片很明顯地跳脫了一般大陸大眾所授之對台灣看法的電影,

不過非常可惜的是,老師上課只會出現放片子,討論甚少,助教也不太帶討論,

很可惜,也因為如此最後對這門課有點失望,因為覺得沒有跟老師對話,就退選

放棄了。

生活及環境介紹:基本上大陸很注重用第三方的方式(利用卡或是軟件充值

的方式)來過生活,洗澡吃飯進出寢室,都必須拿著校園卡,校園卡的作用就是插

卡洗澡、進入宿舍樓要用卡進出、吃飯用校園卡刷卡,總而言之就是用錢存入校

園卡在學校裡面生活,很方便,但是沒有校園卡就會很麻煩,要隨身帶好收好。

學校有四個食堂,都蠻好吃,可以體驗一下各地美食風味,洗澡就是公共澡堂,

就是大家看彼此洗澡,習慣就好,不用太擔心。

#攝於華師大食堂

交換生輔導機制:華師大的港澳台辦公室挺好的,在還沒去之前港澳台會安

排學伴跟你聊天,幫助你了解學校的生活和環境,到了之後也接機和歡迎會,幫

助大家認識彼此,之後還有文化參訪(去哈爾濱和長白山),最後還有歡送會,還

會請我們寫回饋問卷。還有教務處會安排大家輔導選課,基本上不用擔心選課之

事;不過因為我室友要帶我去東北玩,所以我就沒有參加文化參訪,再加上自己

去交換是想多認識更多的大陸青年,想要跟他們有更多交流,所以跟台灣的交流

生不太熟悉,且我個人認為去交流就是要去了解中國這塊大陸,去傾聽和了解他

們的土地和想法,所以交流於我而言是去對話和思考,而跟台灣同儕交流,不是

說不好,於我個人而言,覺得就失去了交換和交流的意義。

#帶學伴們去吃台灣菜

#他們第一次喝蘋果西打

#他們第一次看台灣電視台

個人行程規劃:此行去了 17個城市,上海、蘇州、常州、南京、揚州、鎮

江、武漢、杭州、寧波、天津、北京、西安、渭南、洛陽、泰安、曲阜、嘉興。

在這趟旅程中,感受最深的是杭州、寧波和北京,以下大概介紹幾個城市,可能

是交換生比較少去的地點如武漢洛陽等。

武漢:9月底先去武漢找之前來東吳交換的中國朋友,分成武昌、漢陽、漢口,

整個武漢非常躁熱,當地人也非常焦躁,問路之時很不耐煩。從上海到武漢只有

動車,沒有高鐵。在青年旅店認識了來自湖北十堰的小夥伴,還有聯絡,關心對

方的生活,新年之時用微信說之後去廈門要來台灣玩。武漢基本上看的是辛亥革

命和漢口的租界和體驗熱干面(武漢特色)。

#攝於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左)

#攝於湖北鄂軍都督府博物館(下)

#攝於湖北武漢大學與之前來東吳交換的朋友

洛陽:在中國國慶十一連假,決定去了洛陽,因為十一長假七天人多,決定

去一個人少的地方,決定去了西周定都的鎬京─現在的洛陽。基本上在去之前,

我的室友和之前在台灣認識的華師大妹子們知道要去河南,都為我捏了一把冷汗,

因為河南是中國數一數二交通和治安秩序比較差的城市。

去了洛陽,最深刻的就是大媽一直盧我們要坐她的三輪車去龍門石窟的景點,最

搞笑的是她說走捷徑帶我們到售票處,然而我們最後還走泥巴路,翻了一個小山

丘才到售票處,最後下車還塞了她的電話給我,說從景點出來可以打電話在叫她

帶我們出來龍門石窟到公交站牌,覺得三線城市還是結伴一起去為妙。

#洛陽人的早餐:羊肉

湯和大餅

#這樣只要 5塊錢人民

#來洛陽必吃的美食

#攝於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北京:我們是坐火車臥舖從天津玩一路玩到北京,臥鋪大概坐了 12小時,總共

11天,基本上在北京是在體會深層的中華文化和明清的皇家建築和生活。

#攝於北京天壇 #攝於北京涮肉店

#攝於北京天安門 #攝於北京恭王府

曲阜:曲阜是山東的三線城市,發展的還沒有很好,重點是看至聖先師孔子故

居、孔林以及孔廟。在曲阜最感慨的是,去孔廟看到一群即將要考高考的學生

穿上儒服在祭拜先師,但是一做完禮拜,那群學生立刻脫掉了儒服,抱怨為何

要這麼久,儒服穿的非常不舒服,感慨這種儒家精神早就在世道生活中消逝。

#攝於山東濟寧市曲阜孔廟大成殿

學習與感受:老實說這段生活的學習帶給我的是耐心和穩重以及更了解中國,

先來說耐心,在大陸遇到很多不耐煩的事情,只有等,然後再等,例如要去取

火車票的時候就是只能等,碰到別人插隊,也就是等,訓練自己的耐心。穩

重,大概是生活上最有成長的一個部分,在面對焦躁和不安以及不熟悉的環

境,只有冷靜去面對,例如碰到煩人的大媽、在迷路的時候,這些狀況冷靜下

來好好處理,有時候心情和情緒平穩許多且也更穩重。

了解中國,基本上,我四月就去過中國,但是只去了十天,感受不深,對上海

人的生活或是各地人民的生活其實都不是非常了解。因為學習歷史學,我們都

會在問很多的問題,例如過去跟現在的關聯是什麼等等,學著去了解為什麼中

國要用第三方支付,用第三方支付或許便利但是會有什麼問題,去問為什麼中

國的隱私概念還不太成熟,還有等等的問題,這些都是在中國交換的生活中和

理解中去尋找答案。

再來想說自己的感受,這段生活感受最特別的是去上海朋友家參加過年前聚會

和跟大陸各地的人交流,在帶了兩年東吳溪城講堂之後,認識了很多朋友,今

年在交換時程結束後去住之前來溪城講堂的上海朋友家八天。最特別的是去他

們家的年前聚會,因為奶奶小時候都跟我說寧波話,以前寧波話跟上海話(吳語)

結合交流之後,變成了現在的上海話,所以在上海基本上都可以聽得懂本地

話,在他們家族聚會中用上海話交流,上海人家庭基本上平常對話不說普通

話,由男生下廚煮飯,女生偏重於打掃家裡衛生,男生小時候必須要學習做飯

和煮菜。那幾天的家族聚會都是由男生下廚,朋友的爺爺也會下廚,且爺爺非

常健談,跟我聊了許多關於兩岸的生活差異和以前中國建政之前的生活和民國

的生活。另外,他們在聚會之時,都要大費周章宰羊或是牛(在上海郊區養的),

來慶祝聚會。大陸人若是與你掏心掏肺,他們基本上都會把你帶到家中,將你

介紹給自己的親朋好友,也因此被他們的熱情所打動。跟大陸各地的人交流,

首先應該是歷史系學伴,通常歷史系都會問兩岸敏感問題,學伴曾經問了我很

多敏感的問題,但也因為我們對彼此更加了解和熟識,因此我們都更有同理心

去面對我們不同的聲音和看法,也能夠理解在兩岸媒體和教育思維下,所以建

構出我們不同的兩岸觀。還有在洛陽認識的江蘇學弟,在寧波認識學識淵博的

北京大姊,在武漢認識的在武當山念書的小夥伴,在上海市區認識來中國學習

漢語的義大利朋友,還有同是來交換的新疆室友,我們都還有在繼續保持聯

繫,跟他們交流他們的生活,知道很多人從小縣城去上海打拼是多麼辛苦的

事,知道原來要回家是多麼辛苦的生活。

個人推薦和注意事項:

(一) 台胞證和護照務必保管好,掉了很麻煩要去公安局或是學校物業(管理宿舍

的行政單位)填寫臨時住宿單等手續。

(二) 中國流量是有限的,可先在台灣下載好一些必要的 APP,如支付寶淘寶。

(三) 秋季交流,若去北方請一定要注意保暖和要買霧霾口罩,因為之前去北京

大腿凍傷,要注意身體狀況,在天津霧霾太嚴重,空氣還有一股化學酸

味。

(四) 若是在華南交換者,可多往華南或是西南看看,若在華中華東華北,去華

南比起在台灣過去,台灣會方便更多,錢也可以省更多,可多往北方走走

看看。

(五) 內蒙古可 9月就去,因為朋友說 9月之後草原的草就沒了,之後去除了冷

也看不太到風景(所以這次交換沒去內蒙古)。

(六) 務必攜帶個人藥品,因為不知道中國的藥品適不適合自己,如胃藥、感冒

藥等藥品,可以多帶一些備用。

(七) 若有任何想知道的更多交換事情,可以透過臉書找我名字來問,哈~

希望我的交換生活經歷,對你/妳有更多幫助,謝謝!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