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推翻了滿清 - ntnuiweb.ntnu.edu.tw/aa/aa5/acty/doc/102/20140513_ppt.pdf ·...

Post on 13-Oct-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橡皮推翻了滿清

藍弋丰 著 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

2012年12月 初版 2013年12月一版五刷

作者簡介

藍弋丰,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後,棄醫從事圖文創作。 於知名BBS站台PTT擔任歷史群組下的「架空歷史板」(DummyHistory)板主(帳號:plamc),在網路歷史族群中相當活躍

http://www.ptt.cc/bbs/historia/M.1355158072.A.7A8.html

撰書動機 清末民初歷史,淺顯易讀,內容又完整的入門書?

大師著作嚴謹卻不易入門,淺顯的作品卻又蜻蜓點水 清史通論厚得像磚,很多細節被捨棄了。 專論雖然詳細,卻難以得到全貌。 傳統的史家喜歡 針砭人物,但是對於大環境的變化卻

較少著墨,尤其是清末是一個很全球化的歷史,很多事需從全球的角度來看。

史料雖多,但真假難辨,即使史學大師如唐德剛,都難免誤信錯誤來源的資料

要不然我們現在歷史書的發言權都被中國搶走了

不如自己動手寫 內容跟PPT歷史群組(historia)有很深的關係

作者泡在各個板面相當久,多次 捲入大型筆戰,每次為了戰勝,挖了一堆書來K,或是被人戰爆,吸收很多新知

這本書的一些基本想法,都是這樣長期下來的積累,很多辨偽的知識也是觀戰得來

如果沒有各位板友,就不會有這本書

三位專業顧問 historia板主MRZ,楊立強

美國夏威夷太平洋大學歷史系畢業,主修軍事史。常被作者問一些難到爆的問題,被要求去查一些鬼才找得到的資料

ThomasJP,易駿 台大歷史系畢業,就讀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碩士班。他因為寫《天志救國記》,搜集很多作者要的資料。本書很多大架構的觀念都是由他提出的。有他確定史料上的正確性,使作者放心論述 Swashbuckler,張承洲 暨南大學歷史系畢業,中正大學歷史系碩士班,專長為魏晉史和民國史。他自謙這次幫到的忙不多,但是下一本進入民國史 他的角色就會很吃重了。

主要內容 第一章 談論清末橡皮金融泡沫,如何導致滿清最後滅亡的「橡皮推翻了滿清」, 算是倒敘法

第二章 從頭開始,談滿清自盛清以來的各項長期歷史脈絡,如何 與全球經濟交互作用,各事件間彼此環環相扣,而決定了滿清的最後結局。

第三章 同場加映清末革命黨人的活動

撰述策略與風格 第一章 以聳動標題「橡皮推翻了滿清」作為引子

,以全球史視野,從經濟觀點切入,說明清朝被推翻的全球連動性質,也提出清朝滅亡原因的錯綜複雜

第二章 真正檢視清朝滅亡的原因 先從全球視野,從人口及銀兩項經濟指標觀察大清王朝不可避免走向衰亡。再探討清末各項歷史問題,企圖打破滿清滅亡原因的各種陳說

第三章 消遣孫文及革命黨人的酸文 冷嘲熱諷革命黨的荒腔走板,孫文或許還可以當國父,卻是「割稻尾國」的國父。立意在破除革命黨推翻滿清的「假歷史」

佳評如潮 林滿紅 《銀線:十九世紀的世界與中國》 從世界金融市場與貨幣流動等面向切入,藉由更宏觀的

格局探討滿清滅亡的深層因素。作為整體歷史(total history)的一種嘗試,以風趣易懂的筆法將近年史學界的研究成果介紹給讀者大眾,呈現歷史的豐富活絡

「史普」或「歷普」佳作 《橡皮推翻了滿清》網路書評收集 http://plamc.pixnet.net/blog/post/30363888-

%E3%80%8A%E6%A9%A1%E7%9A%AE%E6%8E%A8%E7%BF%BB%E4%BA%86%E6%BB%BF%E6%B8%85%E3%80%8B%E7%B6%B2%E8%B7%AF%E6%9B%B8%E8%A9%95%E6%94%B6%E9%9B%86

第37屆金鼎獎最佳非文學圖書獎

作者專訪

藍弋丰揭開你所不知道的清末歷史 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

2013/4982

為什麼是橡皮推翻了滿清? 橡皮 即橡膠 福特汽車突破性發展,讓製造輪胎的原料橡皮需求大增,引發股市瘋狂搶購「橡皮概念股」,上海股市也被炒翻天

美國推出《雪曼反托拉斯法案》(Sherman Antitrust Act),股市大跌,上海也受波及

中國士紳加入興辦鐵路,資金被轉投資到橡皮泡沫股市

清朝將鐵路收歸國有,對原有鐵路股東補償不公,導致川路風潮

清廷抽調湖北兵力鎮壓,湖北空虛,武昌起事意外成功

重要論點(一) 全球史的觀點:

中國出口的茶引發美國獨立, 美國獨立使英國東印度公司因缺銀而做鴉片生意,

也間接造成法國大革命, 影響到西班牙對中南美洲的控制, 造成中南美洲的獨立戰爭,引發世界銀荒, 致使清朝出現銀漏,引起鴉片戰爭

重要論點(二) 清朝的人口壓力,加上鴉片戰後的經濟變動誘發太平天國動亂,

同時發生的英法聯軍,因英法支持清廷而有「同光中興」

海防塞防並重的國策,造成連串對外戰爭失利,陷入瓜分危機,維新變法的失敗,慈禧奪回政權,卻無統治合法性

「新政」(自強運動)對傳統經濟的破壞,以及華北人口增長,促成義和團運動

重要論點(三)

慈禧為維持清朝統治天命以取得統治合法性,利用義和團排外,導致八國聯軍,天命更加破損

只好以庚子後新政、預備立憲來彌補 後繼的滿清統治者卻弄出皇族內閣,加上鐵路國有政策

終於導致橡皮推翻滿清

重要論點補述 清末的軍制變革,借重「團練」(勇營)平亂,導致「督撫專政」,最後形成北洋軍閥尾大不掉之局

清末民初的革命烈士們 全面檢討過去中國國民黨立場的清末史事敘述,以史實戡破被過度吹噓的革命黨史事

優點 全球化的視野

非西力衝擊論 非民族主義論

民主多元化的視野 非政治中心史觀 非道德教條史觀 由經濟生活切入的探究路徑

非學院非通俗小說 文字流暢,淺顯易懂 運用新興時代字彙來表達古代觀念

將紛雜瑣碎看似無關的史事串聯 多方參考前人研究成果,史實力求有憑有據

優點

所舉史事多已為史學界熟知 相互對照關聯,因而多所創發

非刻板嚴肅,而是平易近人的日常瑣事 非歷史專業科班也能盡情閱讀

擺脫許多傳統解釋窠臼 糾正許多迷思

缺點 中西方的交互影響程度?範圍? 各影響因素的力道如何?容易掛一漏萬 如,橡皮股票所直接影響的應該是四川鐵路公司被挪用的350萬兩

各影響因素如何關聯?如頁277 「鐵路也一樣造成了衝擊,原本在大運河上無數的漕工、船夫,在鐵路開通後大量失業…這些大量結構性失業人口加劇了社會問題,從這方面來說,義和團的仇洋意識型態,或許有幾分道理。」

但津鎮路在1908年開始興建,1912年通車。這是在義和團之後的事。顛倒了時序。

變成動機的揣測 李鴻章必定反對廢立皇帝,為了避免雙方不愉快,派李鴻章為兩廣總督(p.274)

一些歷史專業的問題 專業術語

「自從上海跟香港有了租界」(p.34) 「英國則擴張香港租借地至新界」(p.249) 所謂官督商辦,簡化來說,就是現在所謂的

BOT(p.77) 她的政府放權給漢人將領與地方團練(p.108)儒生、文官、勇營

戰後求償煙價六百萬兩(p.146) 「元」 台灣道,等於是台灣縣的縣長(p. 153)

一些歷史專業術語的問題 團練 鄉勇 利用丁憂官員在鄉招募團練 曾國藩自籌餉源(p.284)

從此展開了清末體制外「單位」的歷史奇觀 軍隊 甚長 什長(p.285)

一些史實的問題 雖多方參考前人研究成果,卻品質不一,仍有不少錯誤

李鴻章說服俄、德、法干涉日本歸還遼東半島 甲午戰後第二筆借款,向英德借1600萬英鎊,「其中八百五十萬英鎊為日軍駐紮威海衛的軍費」。(P.69) 其時1英鎊兌換6銀兩,850萬英鎊應是對日的賠款。駐紮威海衛軍費每年50萬兩,總共才150萬兩而已。

皇族內閣,滿9、皇族7。 滿8、漢4、蒙1、皇族5

一些史實的問題 鴉片戰後英國也「並未」要求將鴉片貿易合法化?(P.150)

林則徐打出道德的大旗?(P. 157) 順治時期人口僅一千九百多萬人?(P. 164) 僅為繳納賦稅單位,並非人口數

道光白目,南京條約損失的主權比穿鼻草約還多。(P. 187)

外交事務常由北洋大臣如李鴻章處理?(p. 192)

1898年,六月及十二月,光緒計畫在乾清宮接見外國使節,翁同龢又反對(p.251)

一些史實的問題 天京大屠殺殺害了將近二十萬人,曾國荃被稱為曾剃頭(p.195、p.227)

恭親王「親弟弟」(p. 226) 中俄密約開放築路權的例子一開,1897年法國也要求築路時,滿清根本無法拒絕(p.249) 1895清廷向俄法借第一筆甲午賠款貸款,附帶條件就是要給予帝俄在東北,與法國在雲南的鐵路路權(p.69)

在後半生對權力頗為淡泊的奕訢(p.266)

一些史實的問題 駭人聽聞的「合邦」論調(p.272) 曾國藩調離湘系大本營,改任直隸總督

(p.288) 因訓練「練軍」,綠營勇營化 沈葆楨 湘系 馬新貽? 李鴻章招募6500人(p.292)

結論

瑕不掩瑜

另闢蹊徑的好書,值得一讀,可自行嘗試。 原只幾千字短文,不斷論辯補充而成。

多訓練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多讀多想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