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兒童情緒解碼 - nhcue.edu.tspec/071301.pdf · • 五、肢體障礙。 •...

Post on 27-Oct-2019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特殊兒童情緒解碼

江秋樺

國 立 嘉 義 大 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主修 情緒障礙 及親職教育

第一條

為使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之國民,均有接受適性教育之權利,充分發展身心潛能,培養健全人格,增進服務社會能力,特制定特殊教育法々本法未規定者,依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

第三條

本法所稱身心障礙,係指因生理或心理之顯著障礙,致需特殊教育和相關特殊教育服務措施之協助者。本法所稱身心障礙,指具有左列情形之一者〆

• 一、智能障礙。

• 二、視覺障礙。

• 三、聽覺障礙。

• 四、語言障礙。

• 五、肢體障礙。

• 六、身體病弱。

• 七、嚴重情緒障礙(Now:情緒行為障礙)。

• 八、學習障礙。

• 九、多重障礙。

• 十、自閉症。

• 十一、發展遲緩。

• 十二、其他顯著障礙。

前項各款鑑定之標準,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會商相關機關定之。

特教法第十七條解讀上的不同

孟瑛如教授:根據特教法第十七條,如果個案的確需要鑑定及安置,學校應通報主管機關。主管機關為保障身心障礙學生權益,必要時得要求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配合鑑定後安置及特殊教育相關服務。

特教法第十七條解讀上的不同

附錄〆特教法第十七條原文托兒所、幼稚園及各級學校應主動或依申請發掘具特殊教育需求之學生,經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同意者,依前條規定鑑定後予以安置,並提供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措施。各主管機關應每年重新評估前項安置之適當性。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不同意進行鑑定安置程序時,托兒所、幼稚園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應通報主管機關。主管機關為保障身心障礙學生權益,必要時得要求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配合鑑定後安置及特殊教育相關服務。

特教法第十七條解讀上的不同

*當初王大延教授蒞臨嘉大特教中心演講時,曾提到不鼓勵用藥。雲嘉地區普通班老師及行政人員特教觀念還不上軌道,如果衝突已經很大,要求老師先改善班級經營再觀察,恐怕緩不濟急。

特教法第十七條解讀上的不同

*研習會中所提問的兩個雲嘉地區案例(一在孟老師研習會中正式提出,一私下提問),目前,都因大人鬥氣的問題,令人束手無策。前者因家長背景複雜,只能先軟軟的跟家長套交情,讓家長明白,經專家學者指正後,教師自己本身的教學技巧已提升,也比較懂得怎樣處理孩子的情緒行為了。

第二十一條

完成國民教育之身心障礙學生,依其志願報考各級學校或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甄詴、保送或登記、分發進入各級學校,各級學校不得以身心障礙為由拒絕其入學々其升學輔導辦法,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各級學校入學詴務單位應依考生障礙類型、程度,提供考詴適當服務措施,由各詴務單位於考前訂定公告之。

必也正名乎?

重症、典型的容易辨識

輕症的、灰色地帶易糾纏

標記傷人?

〄標記可方便溝通

〄標記可俾利撥款

〄教育眾人辨識情緒行為障礙的目的在於換取更多的包容與諒解﹔而非揭人隱私,故有特教宣導。

人因了解而慈悲

智能障礙及其合併症

資料引自嘉義基督教醫院精神科

侯育銘醫師

嘉義大學特教系江秋樺副教授講解

適應技巧

• 溝通

• 自我照顧

• 居家生活

• 社交技巧

• 社會運用

• 自我指引

• 健康與安全

• 功能性學習

• 休閒

• 工作

智能障礙的評估

〄第ㄧ層〆診斷

〄智商小於70- 75

〄適應技巧至少兩個以上有問題

〄發生於18歲之前

心智成長速率

〄智商67的意涵

〄輕度智能障礙

〄每年慢四個月

〄12歲時心智年齡8歲

〄18歲時心智年齡12歲

智能障礙之合併症

• 行為障礙

• 情緒障礙

• 精神病

• 發展障礙

• 神經疾患

智能障礙之合併症

• 認知功能不足

• 思考能力僵化

• 挫折忍受度低

• 語言溝通困難

• 社會性疏離

• 自卑的情結

• 不當的管教態度

• 生命發展里程之壓力

• 腦傷之生物因素

教養院的個案

• 智能障礙合併躁鬱症

• 確診靠錄影資料

發展障礙

• 自閉症

• 語言發展障礙

• 學習障礙

• 運動協調障礙

• 構音異常

自閉症合併情緒行為障礙的個案

• 邊哭邊謝謝的博鈞

• 全身脫光光的ㄚㄚ

運動協調障礙

〄動作笨拙、不協調

〄影響自我照顧與社會適應

〄不是腦性麻痺

〄軟性神經徵候( Soft neurological sign )

〄微腦傷症候群( Minimal brain damage syndrome )

行為障礙

• 過動症

• 對立反抗症

• 行為規範障礙

• 智障與犯罪行為

• 自我傷害行為

智障與犯罪行為

〄據統計法庭上之罪犯4-10%為智能障礙

〄衝動控制不良

〄易受暗示與指揮

〄被逮率較高

〄犯罪行為與行為障礙

幼兒說話發展的必要條件

1. 動作神經成熟度是否正常

2. 聽覺系統是否正常

3. 身體情緒是否健康

4. 智力

5. 認知發展是否正常

6. 成長環境是否提供足夠之刺激與教育

溝通與語言領域

通常幼兒的”依附”行為發展有三個階段

〄階段1---無區分性依附

〄階段2---特定性依附

〄階段3---多重,複合性依戀

社會能力領域

〄階段1---無區分性依附

〄幼兒的”依附”行為發展中,在無區分性依附階段,嬰兒並無特定對象的選擇,通常只要大人抱他,即感到舒服

〄階段2---特定性依附

〄幼兒的”依附”行為發展中,在特定性依附階段,幼兒已會選擇某一特定對象,而特別依附此一對象。而這對象大都是以母親為主。

〄階段3---多重,複合性依戀

〄幼兒在此階段既愛自己最親的家人,亦愛其他同儕。對其他同儕的親密,並無損於其對母親的依附。

1. 幼兒本身的差異

2. 環境中人的反應

3. 與照顧者的互動關係

4. 互動系統是否健全

影響幼兒社會情緒發展的因素

1. 情緒起伏不定,難以預測

2. 自我意識發展不完全

3. 缺乏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4. 長期表現退縮、不安全感

5. 具攻擊性、自我傷害

特殊幼兒社會情緒發展之特徵及問題

1. 幫助孩子體會並表達自己的感受

2. 幫助孩子明白他人的感受

3. 以適當的語言或行為代替不當之

語言及行為

4. 運用行為改變技術來改變其不當

之行為

5. 調整環境佈置

6. 調整作息表

7. 提供孩子成功機會

幼兒社會情緒發展之教育及處理方式

DSM-IIIR(嘉基劉俊宏醫師)

干擾性行為障礙(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s)

行為規範障礙症(CD)

對立反抗症(ODD)

注意力不足過動障礙症

(ADHD)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Disorders

過動兒的成因

〄多重因素

〄生理因素

1.腦功能失常

a.大腦損傷

b.大腦化學成分失常

c.腦部長瘤

d.腦部結構病變

e.腦容量較小

過動兒的成因

〄2.前庭系統失常

3.鉛中毒

4.血醣缺乏

5.過敏體質的兒童

6.感覺調節機制產生問題

過動兒的成因

〄環境因素

1.孕兒環境

2.家庭環境(影響嚴重程度如受虐兒)

〄心理因素

1.家庭壓力太大

〄其他因素

1.飲食不當(巧克力)

2.遺傳(雙胞胎)

3.氣質

4.憂鬱症(多巴胺失調)

診斷標準(根據「DSM-IV」)

A、符合(1)或(2)

B、發病年齡在7歲以前

C、廣泛發生於2種或2種以上的場合。(例如〆在學校「或工作場合」及在家裡)

D、明顯造成社會、學業或職業功能受挫或障礙。

E、這些症狀非發生於廣泛性發展障礙、精神分裂症或其它精神病之病程,同時也不符合其他精神疾病之診斷(例如〆情感性疾患、焦慮症、解離症或人格違常)。

向度(1)

〄(1)下列9項注意力不足症狀中至少6項,且持續6個月以上,有適應不良現象,其表現未達其應有之發展階段〆

注意力不足〆

〄(a)常忽略細節,或在學校功課、作業或其它活動中粗心犯錯。

〄(b)做作業或遊戲時不能持久、專心。

〄(c)常常聽而不聞。

〄(d)常常不聽從指示,而無法完成學校功課、雜物或該做的事。

(非因對抗行為或不聽從指示)

〄(e)對於完成需要按照順序或多步驟的工作或活動有困難。

注意力不足〆

〄(f)常常逃避或非常討厭需要持續專心

的事物。(例如〆學校作業、家事等)

〄(g)常丟東西。(例如〆玩具、家庭聯

絡簿、鉛筆、課本、用具等)

〄(h)容易分心。

〄(i)健忘。

向度(2)

〄(2)下列9項過動/衝動症狀中至少6項,且持續6個月或以上,有適應不良現象,其表現未達其應有之發展階段。

過動

〄(a)在座位上常手腳動來動去或身體扭動。

〄(b)坐不住。

〄(c)常常過動的跑來跑去或爬上爬下。

〄(d)很難好好地玩或安靜地上課聽講。

〄(e)沒有辦法持續做一件事而換來換去。

〄(f)多話。

衝動

〄(g)常常在問題尚未講完之前尌搶著說答 案。

〄(h)在需輪流的團體活動或遊戲中不能等待。

〄(i)常常干擾或侵犯別人。

〄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 侯育銘醫師

根據DSM IV的診斷標準,違抗挑釁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是指故意和反抗的行為持續六個月以上,而在這期間下列情況中至少出現四種以上:

〄1.經常發脾氣

〄2.經常和大人吵嘴

〄3.經常公然反叛或是不服從大人的指揮或規定

〄4.經常故意激怒別人

〄5.經常把自己的過錯或不良行為歸咎於別人

〄6.經常顯得暴躁易怒

〄7.經常生氣或顯示憎恨的態度

〄8.經常懷恨或存有報復的心理

行為規範障礙(Conduct Disorder)

侯育銘醫師

有下述三種以上症狀,持續一年以上

〄攻擊他人及動物

〄1. 經常欺淩弱小、威脅或死嚇別人。

〄2. 經常引起打鬥。

〄3. 使用武器傷害別人。

〄4. 對別人施加殘酷的暴行。

〄5. 對動物施加殘酷的暴行。

〄6. 搶劫、勒索、偷竊等不法行為。

〄7. 逼使他人屈從而參與性活動。

〄破壞財產8. 蓄意縱火。9. 蓄意破壞他人的物品。詐欺或偷竊10. 曾侵入他人住宅、建物、或汽車。11. 經常說謊以獲取財務或利益或逃避義務(意即欺詐他人)。12. 曾在未面對受害者的狀況下偷竊價值不菲物件[如:非破壞闖入狀況下進入商店修竊(shoplifting);偽造。

〄嚴重違反規範13. 經常不顧父母禁止而夜間在外遊蕩,在十三歲之前即開始。14. 住在父母家或監護人家時,至少兩次逃家在外過夜(或僅一次,但相當長時期未返家)。15. 常逃學,在十三歲之前即開始。

用藥前後

• 智力變化

• 情緒商數

• 為了要有情障巡迴資源的亂象

• 謊稱用藥的無奈

有藥吃的病是可喜的

• 沒藥救的性格異常

妥瑞症 Tic、 Tourette Syndrome

兒童神經疾患之一

資料引自 鄭勵惟 醫師

Tic

〄 “Tic” 是妥瑞症的診斷必要條件,指的是不自主、突然、快速、反覆、無韻律、無目地但有時固定性(stereotyped)的動作或聲語。

tic 現象學

運動型 聲語型 感覺型單純者 眡眼 擤鼻 燒灼感

裝鬼臉 清喉 緊繃感噘嘴 咕嚕 肌緊張張口 咳 刺痛抖動頭 吠 癢

聳肩 呻吟 衝動複雜者 搖頭 喘氣 內心緊張

吐口水 噎氣 “魅幻tics”吐/反胃 口吃 疼痛髒動作 跟著說仿動作 說髒話 心裡說髒話/重複話髒畫 重複話 *創作力

摸人

tics

加重於: 減緩於:

壓力下 睡熟時無聊時 酒後疲憊時 專注時興奮時 發燒服興奮劑 放鬆時

與妥瑞症並存之情況

〄注意力缺失•過動異常

(ADHD)

〄強迫觀念•行為異常 (OCD)

〄自我傷害行為(SIB)

〄憂鬱,焦慮,躁鬱症,類精神分裂 … (Dr. D.E. Comings)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治療

〄一、醫藥的治療

〄二、行為處理的策略

〄三、社會技能的訓練與情緒的疏導

〄四、家庭的輔導

〄五、教育的補救

〄六、注意力的訓練

〄七、飲食的控制

〄高功能自閉症及亞斯柏格症

HFA & Asperger

自閉症(三歲以前出現症狀)

社會性(2/4)非口語行為同儕互動主動分享相互關係

溝通(1/4)口語發展

會話刻板語言

假裝性遊戲

行為興趣(1/4)特殊興趣儀式堅持刻板動作沉迷東西

(認知、好奇心等)

亞斯柏格症(三歲以前出現症狀?)

社會性(2/4)非口語行為同儕互動主動分享相互關係

二歲以前有單字三歲以前有短句

行為興趣(1/4)狹窄興趣儀式堅持刻板動作沉迷東西

克氏行為量表

下列十四項兒童行為,請根據您的孩子最近一個月內的情況,在右邊的空格打勾,請不要漏掉任何一題。

從不 偶爾 經常

1. 不易與別人混在一起玩2. 聽而不聞,好像是聾3. 強烈反抗學習,譬如拒絕模仿、說話或做動作4. 不顧危險5. 不能接受日常習慣之變化6. 以手勢表達需要7. 莫名其妙地笑

克氏行為量表

從不 偶爾 經常

8. 不喜歡人擁抱9. 活動量過高10.避免視線的接觸11.過度偏愛某些物品12.喜歡旋轉東西13.反覆怪異的動作或遊戲方式14.對周圍漠不關心

克氏行為量表

克氏行為量表共十四項,乃美國克蘭西(Clancy,1969)所編,適用年齡為二歲至五歲兒童,施測需時約十分鐘;採分方式為「經常」得2分,「偶爾」得1分,「從不」得0分。總分大於14分者即有自閉症傾向,超過三分之二得分者則確定是自閉症兒。根據宋維村醫師等人診斷結果中文版的克氏行為量表可以篩選出84%的自閉症兒。

他山之石:情緒與行為的關係

為恭紀念醫院

精神科 吳四維醫師

情緒與行為的關係

〄主觀對於壓力(distress)所產生的感覺

〄焦慮為其中最主要的症狀,其他如挫折感、悲傷、哭泣、自責、社交隔離害羞等

〄常出現在焦慮症、身體化症候群與歇斯底里轉化症等疾病

情緒與行為的關係

〄行為問題的產生常起因於這些挫折、不愉快,並且容易造成與他人、社會的衝突

〄行為形成的原因多不同在病因、家庭特質與個人特質如〆過度的父母壓力容易造成焦慮症狀,但行為問題的產生常是由於父母的忽略與無能或學習到的偏差行為模式所造成

病態焦慮與畏懼狀況

〄“焦慮”並不盡然一定是病態的,常是一種保護與適應的模式,比如對於新奇、危險與害怕的情境

•一旦能成功克服,則兒童的自信、競爭力與控制能力會又明顯的進步

病態焦慮與畏懼狀況

•阻止情緒成熟的因素〆年齡、不良的氣質因子、過度保護與焦慮的照顧者、不佳的創傷經驗

•也尌是情緒的成熟需要成熟的認知能力、與複雜壓力環境的適應能力

病態焦慮的症狀

〄臨床症狀〆最常見,盛行率約2.5%,有害羞、膽小與過度依賴的特質,常對於正常的恐懼過度反應-地震、死亡等

〄焦慮症狀常以身體、心理與行為症狀來表現,可能以慢性或急性的方式出現,可能伴隨壓力出現,並且造成生活極度的影響

病態焦慮的症狀

〄身體症狀〆心血管系統(心悸)、呼吸系統(胸悶)、皮膚(癢)、肌肉(酸痛)、腸胃道(拉肚子)、神經系統(麻木)等

〄心理症狀〆害怕、不安、擔心、失眠與惡夢

病態焦慮的症狀

〄行為症狀〆坐不住、過度或沒有反應、不願意參加或者過度參加危險行為

〄促發因子〆氣質如“difficult”與“slow to warm up”々父母的態度與行為-過度干涉々special child syndrome (特殊小孩症候群)、早期的傷害、依附關係過度與壓力

〄治療〆減輕壓力、個人與父母諮商、藥物治療

病態畏懼狀態

〄病態畏懼起於一般的畏懼物但經過父母或環境的加強,而逃避行為常是問題的呈現(常被說成膽小),兒童常見動物與昆蟲的畏懼,而青少年多為社交畏懼才開始。

病態畏懼狀態

〄選擇性緘默症〆常見於學齡前兒童,多數有事件起因,常對於大人有過度的焦慮,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學校課業。

〄治療〆教育,行為治療為主要方式(減敏感法合併放鬆練習,洪水法等)常需合併抗焦慮與抗憂鬱藥物

〄治療效果佳但日後容易合併焦慮與憂鬱症狀

拒學症

〄拒絕上學,逐步發生,常發生在上學之初、換學校或轉換年級,常發生在假日後,即使經過家長與學校的催促,仍不願上學々男女發生比例差不多々通常與在校的成績與品德表現無關々在青春期後,常慢性化甚至無法改變

〄形成原因〆分離焦慮、特殊的畏懼、精神疾病

拒學症

〄治療〆第一步認識情況避免不必要的檢查或加強,儘早在家屬與學校的配合下回學校,慢性患者瞭解是否合併精神疾病,配合藥物治療,甚至住院

〄2/3個案會回學校,剩下的個案常成長於混亂家庭々這些患者有1/3在成人後仍有精神官能症

憂鬱的意義

一 、DSM-IV的診斷標準

孩子考詴不如理想或打破心愛的玩具,自然會傷心洩氣。但是如果無緣無故感到憂傷,過去不幸的事件長期縈繞於懷,因此對人生完全喪失希望,進而嚴重的妨礙人際關係、學校的課業、甚至日常生活,尌有心理病態的可能。

憂鬱的意義

DSM-IV把憂鬱症分為兩個主要的部份:(一)主要憂鬱症

(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

1〃在下列心理症狀之中,至少出現五種以上。這些症狀同時出現在兩個星期之中,而且顯示出這個孩子的行為功能有重大的改變。這種改變至少有一種症狀是憂鬱的情緒或是喪失了興趣和歡樂。

憂鬱的意義

(1)一天當中大部份的時間都有憂鬱的情緒,而且每一天都是如此。這種情形可能是孩子主觀的敘述,如感到悲傷或空洞,或是別人旁觀所得的印象,如兩眼淚汪汪等。孩子不一定會顯示愁容,但可能有性急易怒的現象。

(2)對大部份甚至全部的活動失去興趣,一天當中大部份的時間都是如此,而且天天如此。這種情形或許是孩子主觀的敘述,或是別人旁觀所得的印象。

憂鬱的意義

(3)體重減輕或是發育不良,食慾減少或是增加。這種現象天天出現。

(4)天天失眠或睡眠過多。(5)每天都有心理性動作激動或遲鈍

的現象。這不但是孩子自覺動作和心智遲緩或是煩躁不安,而且別人的查覺也是如此。

(6)每天都有疲憊和精力不足的現象。

憂鬱的意義

(7)每天都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而且有不當的歉疚感。這種歉疚感可能是來自妄念。

(8)每天感到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一再減退,而且無法做決定。這可能是主觀的報告,也可能足別人旁觀的印象。

(9)不斷湧現死亡的念頭。有的孩子有自殺的念頭卻沒有實際行動的計劃,有的孩子會有自殺的計劃,更有孩子自產生實際自殺的企圖。

二 、憂鬱症的徵候姆斯(Muse,1990)和內爾遜(Nelson,1994)

(一)憂鬱的情緒(二)對日常事物失去興趣(三)社交的中斷(四)胃口減低,發育不良(五)睡眠不正常(六)精力衰退活動減少(七)注意力渙散(八)自尊心受到損傷(九)希望的幻滅(十)其他徵候

憂鬱的孩子愁容不展,舉止緩慢,動作笨拙是明顯的標誌。他們的語言毫無生氣;別人向他提出問題時也是一兩字敷衍了事,有的孩子突然出現尿床現象甚至在床上排解大便。更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經常發生意外,這有可能是因為心事重重,注意力無法集中,再加上動作遲鈍,受傷的機會自然較大。不過,有些意外並非真的意外。

有的孩子可能對自己的身體毫不在乎,或是有自殺的企圖。遇到這種情形必頇查明真象,不可等閒視之。總而言之,孩子的行為已經出現異狀,大人要請求專家的協助。要是有自殺的傾向,更是不容拖延。

盛行率〄目前對於學齡前的盛行率,因為缺乏適當的診斷條件,所以並不清楚。

〄至於學齡期估計有10-15%有憂鬱情緒(10歲大約有10%的父母認為小孩很悲傷,14歲時大約有40%的學童認為自己情緒低落),但符合憂鬱症診斷的約只有2%。

〄到了青少年期明顯增加,約有3-5%的11-16歲的青少年有重度憂鬱症。

〄學齡期男、女在憂鬱症與憂鬱情緒上,比例為1:1,但青少年期則女與男的比例提高到2:1,可能因為內分泌與心理發展的差異。但近來發現發生率逐漸上升,而發病的年齡卻下降。

治療

• 減輕壓力

• 改善溝通

• 認知行為模式

• 藥物的治療

其他

一、特殊恐懼與泛慮症二、社交恐懼症的症狀三、分離焦慮症與恐慌症四、強迫症(OCD)五、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六、適應障礙七、解離症八、身體化症候群

自殺與自傷行為

〄自殺死亡是兒童青少年死亡原因之第三位。

〄多數都有家族史、藥物濫用與精神疾病史,短期的社會壓力(disciplinary crisis、自殺潮 )常是促發的因子,常與家庭內的衝突(單親、虐待與精神疾病)或溝通不良有關。

〄男性選擇以激烈方式如跳樓或上吊,女性則多以服毒或割腕的方式

〄自殺死亡男比女高,但自傷行為則是女性比男性高々自殺常是表達絕望的方式,自傷行為則常被當作情緒表達與壓力抒解的方式。

自傷行為的四個好發對象

自殺與自傷青少年常見的心理特質

〄情感上〆自覺有強烈的心理與情感上的痛苦,缺乏安全感與成尌感,感到無助與孤立無援。

〄氣質上〆易焦躁不安、衝動個性、容易發怒(對刺激過度敏感)、追求完美、退縮且少與人互動。

〄認知上〆常以極端的二分法看事情、矛盾的心態、錯誤的觀念、認同自殺行為。

自殺與自傷青少年常見的心理特質

〄認知上〆常以極端的二分法看事情、矛盾的心態、錯誤的觀念、認同自殺行為。

〄不良的解決問題技巧〆逃避 、壓抑、取代或否認(不成熟的方式)。

〄發展上〆青少年的心理發展任務“獨立與分離”的衝突。

自殺的評估

〄與個案及家庭建立信任關係

〄行為的評估(自殺的企圖與意念強度)

〄是否有潛藏的疾病

〄評估個人與家庭背景

〄促發的因子

〄目前的精神狀況與對自殺態度

〄決定死亡或重複自殺的危險

對青少年自殺意念的輔導原則

• 與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關係〆提供穩定與安全的環境、與其一起減少孤立感、傾聽他說的話、支持而不批判的態度。

• 鼓勵適當的表達情緒,給予同理心與關心

• 多注意是否出現明顯的情緒低潮、行為退縮或收拾打包等徵兆。

對青少年自殺意念的輔導原則

• 把自殺當成大事來看,不要以為只是開玩笑

• 不要輕易或過度解釋孩子的異常行為。

• 找出自殺的遠因與近因

• 把可能拿來自殺的工具收好

• 尋求他人的協助

根據吳四維醫師的說法

〄40%的品行障礙患者成人後持續會有犯罪行為與不佳的人際關係々90%的成人犯罪行為過去都曾符合品行障礙的診斷。

〄研究發現有1/3的品行障礙者會出現嚴重的精神病理疾病,而一般人口僅有2-4%。

〄目前對於預防並沒有詳細研究。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