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生活?不,是新消费! - xmwb.xinmin.cn · 活在当下,只要你愿意,一天完...

Post on 17-Oct-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

扫码关注新民晚报官方微博

要闻4责任编辑/王文佳 视觉设计/邵晓艳2018年2月9日/星期五 24小时读者热线:962555 编辑邮箱:xmjdb@xmwb.com.cn 读者来信:dzlx@xmwb.com.cn

!经济学专家谈新消费形态!!!

昙花一现还是引领变革?

本报记者姜燕

世界零售业的五次革命! ! ! !百货商店出现! !"#$

年" 法国开出第一家百货商

店"取代杂货铺"商品开始分

门别类售卖" 其形成条件是

工业化生产# 人口居住集中

和有固定工资收入! 上海第

一家百货商店是惠罗百货"

!%!$ 年南京路四大百货公

司成为上海零售业的主角!

自选商场" 最大的改变

是去柜台化" 顾客可与商品

直接接触"自由选购!上海第

一家超市 !%%! 年出现在曲

阳新村!

连锁商店!在上海"连锁

零售的概念早于自选商场"

很多老字号如雷允上# 童涵

春#亨德利#吴良材和冠生园

等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已有连

锁销售!

电子商务&手机移动端

电子商务! 借助手机移动端

的电子商务比以购物网站为

基础的电子商务又有很大突

破"顾客可随时随地购物!

新零售和新消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 ! ! !“共享玩具、雨伞、充电宝,刷手机、刷脸、刷虹膜……”新的消费形式层出不穷,人们的潜在需求不断被深度挖掘,都市生活得到丰富。但它们的出现会是昙花一现,还是将引领消费变革的未来?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会长齐晓

斋指出,新兴业态要站住脚,关键是要真正“落地”,而不是只停留在概念阶段。目前“无人零售”大部分仅开设一两家店铺试运营,测试技术与服务能力,很多“共享经济”也未大面积推广。而且,无人店“店面无人,背后有人”,其增加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成本是缩减的收银、理货人员成本的数倍,达不到一定规模也难以降低成本,体现不出“无人”的优势。

新业态面临的另一挑战是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优质,让顾客感觉到“无人店”消费要比去“有人店”便捷、舒适,能够满足需求。“不仅仅是体验

的概念,而是真正让消费者接受,否则只是新鲜一段时间就销声匿迹了。”齐晓斋说。

此外,市场上有新消费形态未了解清楚规章制度就上马,刚走红一两天就被取缔。如胶囊旅馆和无人售面机。去年 !月,上海出现胶囊旅馆,引发一场关注热潮,但上海消防部门很快前往检查,发现其人口密度、通风条件不达标,还存在逃生困难、火灾容易蔓延等隐患,并且它的卫生等管理也受到广泛质疑。“"#秒做一碗面”的无人面馆也因涉嫌超出经营许可,被上海市市场监督部门要求暂停销售。

对新消费形式的鼓励激发了青年创业者的创造性,技术发展使新消费形态成为可能,都市人群的消费能力和好奇心是新业态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但它想真正成为人们生活常态,还需练好内功,加强自律,逐步成为成熟的消费形式。

本报记者 姜燕

科幻生活?不,是新消费!无人餐厅"无人便利店"联合办公空间!!!

! ! ! !无人餐厅、无人便利店、联合办公空间,商场里改造后舒适的楼顶和地下空间,新消费形式层出不穷,不知不觉中正在引领新一轮消费领域的革命。身为引领国际消费潮流的大都市,上海市政府办公厅 $%&'

年 (月印发《上海市促进新消费发展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行动计划($%&'—$%&)年)》,大力促进新消费领域发展,迈进计划的第三个年头,新消费带来的活力已然显见。

明天的一种打开方式活在当下,只要你愿意,一天完

全可以这样打开———清晨,当你揉着惺松的睡眼醒

来,惊恐地发现距离上班时间只剩*%分钟。先掏出手机,锁定家附近一部共享单车。然后迅速从床上弹起,+分钟搞定梳洗,抓起包冲出家门。抵达锁定的单车,扫码骑上,狂奔到地铁站,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地铁闸机,再掏出手机扫码进站。车还有两分钟到站,这时你总

算有了一点喘息时间,到地铁站的无人咖啡机扫码付费,在地铁车灯亮起的一刹那,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也落在你的手边。

你在一家初创的创意公司工作,老板将办公室设在一个联合办公空间,这是时下最新潮的办公方式,所有办公设备由办公空间提供者准备,租户只要拎包入住即可。忙碌了一上午,午饭时要放松

一会。你和两三个要好的同事去了公司附近一家无人餐厅。你轻车熟路地打开手机,找到这家店的微信公众号,点击进入,选好餐点,付款,系统回复一个取餐密码。很快你们

的午餐准备好了,你在液晶屏一样的取餐箱玻璃门上输入密码,将香喷喷的饭菜端到桌上享用起来。晚上加班,你就在办公区的“开

放货架”拿了一盒方便面打发,这种开放货架完全敞开,可以自由取放,扫码付款即可。等到你走出办公楼,伸了个懒

腰,看到路边的无人便利店,就“刷了个脸”,进去买了点日用品。又按朋友发给你的地址,骑共享单车找到商场,到楼顶打了一场篮球,结束后又顺便在路边的无人药店买了盒邦迪回家。要知道,这真的不是科幻电影,

每一种消费形式都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生活中。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消费模式“线上,线下”“商品,服务”“零售,体验”的融合式发展,猩便利、苏宁 -./店、简$0、欧尚盒子等无人店业态不断出现。盒马鲜生、百联 1.23、超级物种、宝燕商城等跨界零售新物种竞相登场。食行生鲜、厨易时代、强丰、易果生鲜、万有集市等“互联网,社区服务”新模式百花齐放。层出不穷的商业新形态,极大便利并丰富了人们的消费选择。

持续的一项趋势探索新的消费形式虽然尚未成为主

流,但已然很受欢迎。拿刚才提到的联合办公空间来说,据业内人士介绍,上海已有百余家,一些初创公司在最初做创业计划时,不少已将办公地点选在地理位置和设施服务俱优的联合办公空间。日前,记者探访威海路上的一家,它在一幢高档写字楼上租用了两层楼面,装修成适合独立办公的空间$见图%。下午 0

点,不少办公室都是满员,有的正在讨论工作,开阔舒适的公共区域内,几队人马在洽谈业务。走廊边设有电话间,方便客户保护隐私。

开放的公共空间设在楼面的中央区域,用于客户会客、午餐,配有必须的家用电器,还设有两台无人零售售货机,物品并不是特别丰富,主要供不想外出就餐的客户简单解决吃饭问题。办公区域环走廊分布,既有隔

成小间提供给初创阶段的企业使用的办公室,也有半开放式办公空间,主要提供给偶尔出差前来办公的外资企业代表等。两者均按座位出租,共有座位 ''(个,一个座位从 &)%%

元到 $#%%元不等。这家联合办公空间还设有路演厅,记者探访时正在举办一个展示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这家联合办公空间的公关负责人朱颖介绍,去年 &%月初运营以来,已有 0%4的工位出租,客户反响较好。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会长齐晓

斋常年关注消费形式变化,他经常前去观察和体验新消费。一天中午,他在虹桥天街的一台无人咖啡机附近观察了一个多小时,&%元一杯的无人咖啡吸引了很多白领前来购买。在上海唯一一家无人餐厅吴中路上的德克士,他两度体验了无人餐厅的服务。“第一次是中午 &&点半,我数了一下,#0个座位有 0%多个有人,)%4上座率。”齐晓斋说,第二次是下午两点多,店里也还有 &$

个人在用餐。

未来的!种潜在可能当然,“无人”只是新消费中的

一种,在新技术发展和不懈创业热情的推动下,创业者深度挖掘消费者需求,新的消费形式已经成为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线上消费也激发了传统商业模式的转变。齐晓斋介绍,购物中心屋顶的

变迁也是消费文化转变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少商场屋顶变身农庄就吸引了许多家庭型的消费者,如浦东巴黎春天在屋顶用塑料箱种菜,

吴中路爱琴海购物公园的屋顶则是铺上泥土,彻底变成了青青菜园。淮海路 5&& 以前养小香猪曾火爆一时,七宝万科购物广场在屋顶卖盆景和时下深受女性欢迎的多肉植物,莘庄凯德龙之梦购物中心的屋顶开设了一个篮球场,一到晚上就热火朝天,充满活力;塘桥的巴黎春天在屋顶设了一个超长的滑梯,可以从 #楼滑到底楼。“曾经这些屋顶都是堆放杂物,

安置排烟管道和排风管道的空间,现在迎合人们的消费心理需求,不仅创造了新的消费体验,也调动了商场的人流。”齐晓斋说。地下空间也是一个热点。封闭

空间打通,大大改善了购物休闲体验。如金虹桥商圈,从娄山关路到高岛屋以前要从地面走,必须通过许多快速干道,人们常常望而却步,很不利于商圈连片发展。现在打通了地下通道,从百盛到金虹桥、尚嘉中心、友谊百货、南丰城等,全部连成一片。五角场到新江湾的地下商业街更是漂亮,通道顶部装有自然灯,灯光打得很亮,长达 #%%米的地下通道让消费者完全没有封闭感。而“无人”零售与传统商业的结

合,也开出不一样的花朵。开设到购物中心、大商场中,成为“店中店”,可以免去高温天气食品变质的担忧,还能作为旗舰店,以展示为主,让消费者来体验、学习操作;让加盟者来感受,吸引其加盟。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尚玉英

在接受采访时说,近年来,我国消费需求结构不断升级,从消费群体看,)%、(% 和 %% 后逐步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成为新业态、新模式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从消费偏好看,从关注价格向关注品种、品质、品牌转变,越来越追求吃出健康、穿出时尚、用出品位。从消费内容看,从基础生活类商品逐渐向耐用商品、智能商品、高端商品转变。由物质消费

为主向服务消费为主转变。从消费方式看,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网上购物和信用消费,更多的人希望能够实现随时、随地、随心的消费。从消费理念看,理性消费、绿色环保、低碳健康已被广泛接受,并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文化。

(姜燕 整理)

相"关"链"接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