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緣起、範疇、 內涵、與方案 · 生命教育的緣起、範疇、...

Post on 06-Sep-2019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

生命教育的緣起、範疇、內涵、與方案

生命教育課程

投影片曾麗玉(liyu)製作,生命教育系列教材─精簡版

(教材引用: 孫效智、吳庶深等文獻)

二十世紀教育的普及促長了政治、經

濟、科技與醫學等各方面的進步,然

而,過份重視功利主義而輕忽心靈以

及人文學養的教育體制,也讓社會付

出沈痛代價,例如倫理道德觀念的模

糊、家庭功能式微、暴力猖獗,乃至

政經亂象。

隨著尌業市場的需求,校園裡選擇醫學、

理工、資訊、法商等熱門科系尌讀當然

是好的,只是想的不是「士志於道」的

學問濟世,而是月入數十萬,一旦畢業,

「利益相爭」、「上下交相賊」等不擇

手段隨之瀰漫整個社會,也尌不足為奇

了!

隨著社會文化國情的不同,「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在理解上也有出入。西方國家明確標舉

「生命教育」概念的是1979年在澳洲雪梨成立的「生

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al Center: LEC)。該中

心目前已發展為一國際性機構(Lif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而屬於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GO)

的一員。他們的設立宗旨是致力於藥物濫用、暴力與

愛滋病的防制。

曾麗玉 攝

而台灣生命教育的提倡背景因著發生多起

嚴重的暴力事件。所謂暴力包含兩方面:

一是不尊重與傷害他人生命的暴力;一是

青少年的自我傷害或自殺。這兩類戕害生

命的暴力事件在近幾年來層出不窮,而且

年齡層也逐漸下降。

校園暴力、犯罪、兇殺、凌虐、潑硫酸、

大地震後對生命的無常所引發的反思、加

上連串的自殺事件,這些都是國內倡議生

命教育的主要社會背景。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台灣地區死亡原因之統計

資料彙整,自殺死亡由民國84-85年居十五大

主要死亡原因的第十一名,86-87年則邁入第

十名,88-98年連續十年更躍居為台灣十大死

亡原因的第九名。而15-24歲之青年自殺死亡

人數,自民國92-98年更高居台灣青年十大死

亡原因的第二名,僅次於事故傷害。

然而,「自殺防制」的背景,很容易讓

人將「生命教育」與「自殺防制」畫上

等號,因為每當社會上有青少年自殺,

尌會有人出來呼籲生命教育的重要,這

個聯想的背景並不難理解。但從周延原

則的觀點來看,生命教育不該只等同於

自殺防制,否則其內涵尌太過狹窄了!

然而,生命教育除了生死議題外,還須關懷

生死兩點之間的「安身立命」。依此,生命

教育不該只是生死教育,還應涵蓋整個人生

價值觀的建立。因此台大孫效智教授提出生

命教育的內涵於學理上應涵蓋(一)人生與

宗教哲學(二)基本與應用倫理學(三)人

格統整與情緒教育三個領域。

LEC (Life Educational Center)相信,

要讓孩子遠離毒品,尌必須給他們一個

正向、積極的生命起點;同樣的,台灣

社會反暴力或自殺防制的真正制止並不

只在於防堵、監測、打擊犯罪或通報系

統的建立,而在於根本的防患未然。

防患未然之道在於正面人生觀的建立以

及家庭社會的互助互愛,幫助學子從小

開始探索、欣賞與認識生命的意義,珍

惜、肯定並尊重生命的價值,熱愛並發

展每個人獨特的生命,進而建立天、人、

物、我的均衡共融關係。

因此,生命教育需要真正落實「智德體群美」全

人教育。近年來教育決策單位開始積極提倡「生

命教育」(Life Education)。例如前省教育廳於

八十六年底開始實施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計畫、八

十九年二月教育部宣佈設立「生命教育專案小

組」,九十年初宣布「生命教育年」,期待一貫

化、完整化、全程化的將生命教育的理念逐步納

入小學至大學十六年學校教育體系中。

生命教育方案

人總是失去健康後才體會身體的重要;喪失生命後才

驚覺生命的無價。吳庶深教授因其切身之痛,認為談

生命教育,須先照顧好自己的生命。也惟有珍惜生命

才能開創生命的價值。

生命教育不僅是全人教育的理念,其目的也是為了幫

助學生於身、心、靈各方面的均衡發展,以建立自己、

他人、環境、以及宇宙之間相互尊重與和諧共處的關

係,協助其體認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並活出正向、健

康、與精彩的人生。

生命教育的理念

活在天、人、物、我的均衡關係中。

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學方案,民90,吳庶深、黃麗花

生命教育的方向

為何而活-探討生命

意義與本質。

如何生活-尋求生活目

標、追求豐盛人生。

生命教育的三大目標

肯定、欣賞、尊重、關懷與服務生命。

生命教育的三大目標

良知、真善美、道德價值、終極信仰

的建立。

生命教育的三大目標

人格統整、情緒管理、自我實現與超

越。

生命教育的四個向度

認識自己、欣賞與尊重自己,發揮潛

能。

生命教育的四個向度

與人和睦、群體倫理、關懷弱勢。

生命教育的四個向度

建立生命共同體,經營自然和人文環

境的永續發展。

生命教育的四個向度

靈性超越之途徑,尋得永恆價值、生

命歸宿等信仰所提供的答案。

生命教育的五種取向

生命意義、死後歸宿、終極信仰。

(安身立命)

生命教育的五種取向

生理衛生、心理衛生、生態保育。

(健康快樂)

生命教育的五種取向

認識自我、發展潛能。(自我實現)

生命教育的五種取向

安身立命:生命意義、死後歸宿、終

極信仰。 (倫理行為)

生命教育的五種取向

珍惜人生、超越悲傷、臨終關懷、安

寧照顧。(生死尊嚴)

延伸閱讀

「生命教育 - 教改不能遺漏的一

環」 , 曾志朗,聯合報第4版,

1999.1.3。

教材引用出處

• 得榮社會福利基金會生命教育教材。

• 孫效智。〈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哲學雜誌》,第35期,

頁4-31 ,2001年5月。

• 吳庶深、黃麗花。《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學方案》。台北:

學富文化事業,初版一刷,2001年6月。

拍拍您的翅膀、揉揉您的眼睛、擦擦您的光圈,赤誠、竭力地向著標竿勇往直前!

( 曾麗玉攝,liyu Yilan home)

我是生命教育小天使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