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勞工聘僱與管理-事業單位¤–籍勞工聘僱與管理-事業單位... ·...

Post on 16-Jan-2020

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外籍勞工聘僱與管理-事業單位

報告單位: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報告人:就業安全科科長郭耿華

大 綱

一、外籍勞工政策

二、外籍勞工人數及行業別

三、申請聘僱外籍勞工程序

四、外籍勞工入國後管理

五、私立就業服務機構之管理

六、聘僱外籍勞工之違法樣態

七、就業服務法之禁止事項

外籍勞工政策

我國經濟受產業結構轉型、國民所得增加、服務業急速成長、教育水準提升及工作價值觀念轉變等因素影響,致使就業市場勞動供需失調、基層勞動力短缺。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於78.10起,陸續自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越南及蒙古等地開放引進外勞,暫時協助產業及家庭解決勞動力不足問題。

外勞政策及管理向為最具爭議、敏感之議題,且涉及外交、經濟、衛生、治安、社會福利、勞工就業等相關領域,實為複雜。

外籍勞工政策

1.補充性及限業限量原則

依就業服務法第42條之基本政策

保護國人就業的權益

不得妨害我國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

避免外勞造成社會問題

2.權益保障國民待遇原則

基於國民待遇原則及世界人權宣言第7條

在台工作當受勞工相關法令保障。

權益保障不因其為外國人身份而受歧視。

高雄市外籍勞工統計資料

高雄市外籍勞工按社福、產業別分

台灣地區外籍勞工按社福、產業別分

總計 行業別 合計 菲律賓 泰國 印尼 越南 馬來西亞

29,262產業外勞 14,996 5,209 3,500 2,415 3,871 1

社福外勞 14,266 1,676 128 10,215 2,247 0

行業別 合計 菲律賓 泰國 印尼 越南 馬來西亞 蒙古

產業外勞 206,587 55,562 68,268 23,528 59,220 9 0

社福外勞 193,162 22,804 1,194 142,733 26,430 0 1

總和 399,749 78,366 69,462 166,261 85,650 9 1

高雄市外籍勞工統計資料

行業別 菲律賓 泰國 印尼 越南 馬來西亞 總計

製造業 5,137 3,498 1,830 3,849 1 14,315

營造業 0 2 0 0 0 2

外籍船員 72 0 585 22 0 679

機構看護工 101 7 136 931 0 1,175

家庭看護工 1,541 121 10,021 1,311 0 12,994

家庭幫傭 34 0 58 5 0 97

合計 6,885 3,628 12,630 6,118 1 29,262

外籍勞工申審流程-製造業

特殊時程之行業

審核需求人數

核配外勞人數

勞委會

國外選工

經濟部工業局

特定製程之行業

勞工局

無違反法令證明書

就業服務

中心

求才

證明書

申請聘僱外籍製造工人數計算表(適用千人以下之3K新制)

(雇主申請當月前2個月之前1年僱用員工帄均人數)

X

□40%(自由貿易港區)

- (

取得招募許可人數及已聘僱外國人人數。已申請重新招募之外國人人

數不計

申請日前2年內,因可歸責雇主之原因,經廢止外國人招募許可及聘僱許

可人數

+申請日前2年內,依本法第59條規定轉換雇主之外國人人數

□35%(A+級)

□25%(A級)

□20%(B級)

□15%(C級)

□10%(D級)

=( )X ( )% -( + + )= 人

雇主可申請外國人之人數= 人,雇主本次申請外國人之人數= 人

附註:1.實際得核配外國人人數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依規定核算結果為準。2.雇主同一勞保證號所屬工廠,均為相同級別之行業時,應以申請之工廠所屬勞保證號填寫僱用員工帄均人數及同一勞保證號下所屬工廠應扣除之外國人人數。3.雇主同一勞保證號所屬工廠,有2個級別以上行業時,雇主應檢附自行分拆勞保人數證明文件,依申請之工廠填寫分拆後之勞保僱用員工帄均人數及該工廠應扣除之外國人人數。4.本申請案所填寫資料及檢附文件等均屬實,如有虛偽,願負法律上之一切責任。

申請聘僱外籍製造工人數計算表(適用千人以上之3K新制)

工廠所屬勞保證號: 雇主申請當月前2個月之前1年僱用員工帄均人數:

【(1000人(含)以下之人數)

X

□40%(自由貿易港區)

(超過1000人以上未滿2000人(含)以下之人數)

X

□39%(自由貿易港區)

(超過2000人以上未滿3000人(含)以下之人數)

X

□38%(自由貿易港區)

(超過3000人以上之人數)X

□37%(自由貿易港區)

□35%(A+級) □34%(A+級) □33%(A+級) □32%(A+級)

□25%(A級) □24%( A級) □23%( A級) □22%(A級)

□20%(B級) □19%( B級) □18%( B級) □17%(B級)

□15%(C級) □14%( C級) □13%( C級) □12%(C級)

□10%(D級) □9%(D級) □8%(D級) □7%(D級)

- (取得招募許可人數及已聘僱外國人人數。已申請重新招募之外國

人人數不計+

申請日前2年內,因可歸責雇主之原因,經廢止外國人招募許可及聘僱許可人數

+申請日前2年內,依本法第59

條規定轉換雇主之外國人人數 )

=【( )X ( )% +( )X ( )% +( )X ( )% +( )X ( )%】-( + + )

= 人

雇主可申請外國人之人數= 人,雇主本次申請外國人之人數= 人

附註:1.實際得核配外國人人數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依規定核算結果為準。2.雇主同一勞保證號所屬工廠,均為相同級別之行業時,應以申請之工廠所屬勞保證號填寫僱用員工帄均人數及同一勞保證號下所屬工廠應扣除之外國人人數。3.雇主同一勞保證號所屬工廠,有2個級別以上行業時,雇主應檢附自行分拆勞保人數證明文件,依申請之工廠填寫分拆後之勞保僱用員工帄均人數及該工廠應扣除之外國人人數。4.本申請案所填寫資料及檢附文件等均屬實,如有虛偽,願負法律上之一切責任。

申請聘僱外籍勞工流程

辦理項目

核算工程所需勞工人數

引進外勞:1.勞工輸出國挑工

2.申請外籍勞工入境簽證。

外勞入境:1.辦理外勞體檢

2.辦理外勞居留證

申請求才證書

申請核配外勞人數上限

申請聘僱外勞招募許可函

外國人入境後15日內,向勞委會辦理聘僱許可。

外勞在台工作之管理及檢查

主管機關

重大投資營造業:勞委會投資案製造業:工業局

駐外單位

體檢:衛生局居留證:警察局

公立就業服務機構

勞委會

勞委會

勞委會

勞委會工作所在地直轄市、縣市政府

雇主至公立就業服務中心辦理國內招募程序,取得求才證明

送件至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申請招募許可

取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招募許可函

外籍勞工輸出國駐華機構

符合申請外籍勞工資格之雇主

入境後3日內辦理入國通報、健康檢查、健保、勞保

入境後15日內應辦理健康檢查核備、聘僱許可、居留證

入境後2個月內各縣市當地主管機關進行外勞生活管理訪視

雇主與外籍勞工提前終止聘僱關係時,應通知各縣市當地主管機關辦理驗證手續

入境後6個月、18個月、30個月應辦理健康檢查

聘僱許可期限屆滿前60日內,向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辦理展延聘僱許可

外籍勞工工作期滿離境回國

外籍勞工離境回國

外勞入國

外籍勞工入國後管理

生活管理

1.依外國人生活照顧服務計畫書所定事項辦理。

2.入境後3日內辦理入國通報、健康檢查、健保、勞保。

3.入境後15日內辦理健康檢查核備、聘僱許可、居留證。

4.入境後滿6、18、30個月應辦理健康檢查。

外籍勞工入國後管理

工作管理

1.簽訂定期書面勞動契約。

2.依勞動契約,雇主核實給付薪資,外國人提供勞務。

3.交付印有中文及外國人本國文字之薪資明表。

4.外籍勞工如有連續曠職與雇主失去聯繫3日者,應以書

面通報移民署當地縣市專勤隊、當地勞工局(處)及

勞委會。

外籍勞工入國後管理

辦理勞工保險:

外籍勞工入國(到職)當天,頇辦理勞保。

家庭看護工、家庭幫傭得自願辦理或投保30萬意外險

。如未辦理則處以自僱用之日起,至參加保險之日止

應負擔之保險費金額,處以二倍罰鍰,勞工因此所受

之損失,並應由投保單位依條例規定之給付標準賠償

之。 (勞工保險局諮詢電話:0800-078-777)

辦理參加健保手續:◎雇主應成立投保單位,外籍勞工外僑居留證及聘僱許可函

核發後3天內頇辦理全民健保,並自受僱日生效,並按月繳

納保險費。

◎檢附「保險對象投保(轉入)申報表」、「投保單位成立

申報表」、「健保IC卡申請表」並檢附雇主身分證影本及

外籍勞工之外僑居留證影本,寄健保局轄區分局辦理。

(中央健康保險局諮詢電話:0800-030-598)

◎如未辦理除追繳短繳保險費外,並按應繳納保險費處以2

倍罰鍰。

外籍勞工入國後管理

外籍勞工入國後管理

辦理入國通報:

外籍勞工入國3天內頇辦理入國通報,填具「雇主聘僱

外籍工作者入國通報單」至雇主申請家庭看護工招募許

可工作地點之各縣市勞工行政主管機關辦理。當地勞工

行政主管機關核發證明文件「雇主聘僱外籍工作者入國

通報受理證明書」,雇主憑該證明書及相關文件申請聘

僱許可,當地勞工行政主管機關並於核發證明書之翌日

起2個月內,依外國人生活管理計畫書實施檢查。

如未辦理則處以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之罰鍰;並

廢止其招募許可及聘僱許可之一部或全部。

外籍勞工入國後管理

辦理健康檢查:

◎外籍勞工入國後3工作日之內頇辦理健康檢查

(如重新招募同1外籍勞工,入國日前3個月內經指定醫院核發健

康檢查合格證明者,入國時則免辦)

◎入國後滿6、18及30個月之日前後30日內辦理健康檢查(指定醫

院名單請查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防疫專線1922或電話:02-2395-

9838)

◎雇主頇於收到醫院核發之健檢證明日起15日內,將健檢結果報備

當地衛生主管機關。

如未辦理則處以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之罰鍰;復經衛生主

管機關通知辦理仍未辦理者,廢止其招募許可及聘僱許可之一部或

全部。

外籍勞工入國後管理

辦理聘僱許可:外籍勞工入國15天內頇向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辦理聘僱許可。

如未辦理則處以新臺幣15萬元以上75萬元以下之罰鍰,

並廢止其招募許可及聘僱許可之一部或全部。

外籍勞工入國後管理

申請展延聘僱許可:聘僱之外籍看護工聘僱許可有效期限屆滿日前60日期間

內,雇主如有繼續聘僱該外國人之必要者,應檢具相關

文件,向勞委會申請展延聘僱許可

如未辦理則處以新臺幣15萬元以上75萬元以下之罰鍰,

並廢止其招募許可及聘僱許可之一部或全部。

外籍勞工入國後管理

辦理外僑居留證:

◎入國15天內頇辦理外僑居留證,至移民署各地服務站

辦理。持勞委會核發之招募許可函、外勞護照、在職

證明(事業單位頇含公司及負責人大小章)及四張照

片,向外勞居留地警察局辦理外僑居留證及製作指紋

卡事宜。(移民署電話:02-2388-9393)

◎辦理延長居留證:雇主應於外勞聘僱許可有效期間內

,持該外勞之護照及勞委會核發之展延聘僱許可函辦

理延長居留期限事宜。未依上開規定辦理而逾期居留

者,依法罰款並限令出國。

外籍勞工入國後管理

外籍勞工重新入國:

◎外勞於聘僱許可期間內,如因緊急事件需返鄉或返鄉

休假之情形,應於出國前一日自行或由雇主或仲介公

司向工作所在地警察局申請重入國許可。

◎外勞重入國之許可期限,原則以1個月為限,若有特殊

需要延長者,由勞雇雙方檢具書面資料向警察局申請。

◎返鄉之外勞,如因故未於重入國許可有效期限內返台

者,應向本會申請同意該外勞再入國許可,始可辦理

入國。

外籍勞工入國後管理

外籍勞工變更工作地點:

◎外籍勞工於居留期內變更居留住址或服務處所,七日

內頇向當地主管機關及移民署各地服務站辦理變更登

記。

如未辦理則處以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之罰鍰

(處以新臺幣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之罰鍰)

外籍勞工入國後管理

外籍勞工申報所得稅:

◎外籍勞工來臺工作後頇逐年申報所得稅,向居留地財

政部國稅局所屬各稽徵所辦理。

(國稅局諮詢電話:0800-000-321)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之管理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的角色: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之管理

第34條:強制許可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及其分支機構頇經申請許可,經

發給許可證後,始得從事就業服務業務。

未經許可,不得從事就業服務業務。

違規法律效果:處新臺幣30萬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鍰。

(第65條第1項)

另依據本條第3項規定,訂定「私立就業服務機構許可及管理辦法」。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之管理

第40條:禁止規定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從事就業服務業務,不得有下列情事:

1.辦理仲介業務,未依規定與雇主或求職人簽訂書面契約

(罰則:新臺幣6至30萬元罰鍰)

2.為不實或違反第五條第一項規定之廣告或揭示

(罰則:新臺幣30至150萬元罰鍰)

3.違反求職人意思,留置其國民身分證、工作憑證或其他

證明文件。(罰則:新臺幣6至30萬元罰鍰)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之管理

4. 扣留求職人財物或收取推介就業保證金。(罰則:

新臺幣6至30萬元罰鍰)

5. 要求、期約或收受規定標準以外之費用,或其他不

正利益。(罰則:超收費用之10至20倍罰鍰)

6. 行求、期約或交付不正利益。(罰則:新臺幣6至30

萬元罰鍰)

7. 仲介求職人從事違背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之工作(

新臺幣30至150萬元罰鍰)

8. 接受委任辦理聘僱外國人之申請許可、招募、引進

或管理事項,提供不實資料或健康檢查檢體。(罰

則:新臺幣30至150萬元罰鍰)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之管理

9. 辦理就業服務業務有恐嚇、詐欺、侵占或背信情事。(罰則:新臺幣30至150萬元罰鍰)

10. 違反雇主之意思,留置許可文件或其他相關文件。

(罰則:新臺幣6至30萬元罰鍰)

11. 對主管機關規定之報表,未依規定填寫或填寫不實(新臺幣6至30萬元罰鍰)

12. 未依規定辦理變更登記、停業申報或換發、補發證

照。(罰則:新臺幣6至30萬元罰鍰

私立就業服務機構之管理

13. 未依規定揭示私立就業服務機構許可證、收費項目

及金額明細表、就業服務專業人員證書。(罰則:

新臺幣6至30萬元罰鍰)

14. 經主管機關處分停止營業,其期限尚未屆滿即自行

繼續營業。(罰則:新臺幣6至30萬元罰鍰)

15. 辦理就業服務業務,未善盡受任事務,致雇主違反

本法或依本法所發布之命令。(罰則:新臺幣6至30

萬元罰鍰)

聘僱外國人之雇主相關規定

一、第48條:聘僱外國人之申請及例外情形

雇主聘僱外國人工作,應檢具有關文

件,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許可。

但各級政府及其所屬學術研究機構聘請

擔任顧問、研究工作者或與在中華民國

境內設有戶籍之國民結婚,且獲准居留

者,不頇申請許可。 (外配)

二、第55條:繳納費用義務

雇主聘僱外國人從事第46條第1項第8款

至第10款規定之工作(海洋漁撈、家庭

幫傭、製造、營造、機構看護、家庭看

護等工作),應向中央主管機關設置之

就業安定基金專戶繳納就業安定費。

聘僱外國人之雇主相關規定

聘僱外國人之雇主相關規定

三、第56條:通報之義務

受聘僱之外國人有連續曠職3日失去聯繫

或聘僱關係終止之情事,雇主應於3日內

以書面通知當地主管機關及警察機關。

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第45條:

頇再副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罰則:新臺幣6至30萬元罰鍰)

四、第57條:雇主行為之限制

1.聘僱未經許可、許可失效或他人所申請聘僱之

外國人。

2.以本人名義聘僱外國人為他人工作。

3.指派所聘僱之外國人從事許可以外之工作。

4.未經許可,指派所聘僱從事第46條第1項第8款

至第10款規定工作之外國人變更工作場所

5.未依規定安排所聘僱之外國人接受健康檢查或

未依規定將健康檢查結果函報衛生主管機關。

聘僱外國人之雇主相關規定

聘僱外國人之雇主相關規定

6.因聘僱外國人致生解僱或資遣本國勞工之

結果。

7.對所聘僱之外國人以強暴脅迫或其他非法

之方法,強制其從事勞動。

8.非法扣留或侵占所聘僱外國人之護照、居

留證件或財物。

9.其他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所發布之命令。

聘僱外國人之雇主相關規定

五、第60條:遣送外國人費用

雇主所聘僱之外國人,經警察機關依規定遣

送出國者,其遣送所需之旅費及收容期間之必要

費用,應由下列順序之人負擔:

1.非法容留、聘僱或媒介外國人從事工作者。

2.遣送事由可歸責之雇主。

3.被遣送之外國人。

外國人在台工作之相關規定

為保障外國人在臺灣工作權益,必頇經由

雇主合法申請聘僱,如此,才能合法工作,也才

能真正維護其自身在臺的相關權益。

一旦發生違規情事,該外國人可能將會被

限令出境,無法再來臺工作。

外國人在台工作之相關規定

一、第43條:

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外國人未經雇主申請許可

,不得在中華民國境內工作。

1. 觀光、探親等名義入國者。

2. 連續曠職3日失去聯繫之外國人。

未經雇主申請許可而為其工作,即違反本條款

,依法處罰新臺幣3~15萬元。

外國人在台工作之相關規定

一、第43條:

本條款所謂「另有規定」,係指受聘請擔任

各級政府及其所屬學術研究機構之顧問、研究

工作者或與在中華民國境內設有戶籍之國民結

結,且獲准居留者,不頇申請許可。

外國人在台工作之相關規定

二、第59條:

外國人受聘僱從事第46條第1項第8款至第11款

規定之工作,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經中央主管

機關核准,得轉換雇主或工作:

1.2款略

3.雇主關廠、歇業或不依勞動契約給付工作報

酬經終止勞動契約者。

4.其他不可歸責於受聘僱外國人之事由者。

外國人在台工作之相關規定

三、第73條:

雇主聘僱之外國人,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廢止

其聘僱許可:

1.為申請許可以外之雇主工作。

案例:受聘僱於某A電子公司之外國人Y女士

,為多賺點錢,未經申請許可,於下班後至B公

司打工。與第57條第3款法律效果之差異。

外國人在台工作之相關規定

2. 非依雇主指派即自行從事許可以外之工作。

案例:受聘僱於某電子公司之外國人A女士,

下班後至泰國料理店用餐,因與老闆熟識,便在

店內幫忙老闆烹煮食物。

3.連續曠職3日失去聯繫或聘僱關係終止。

外國人在台工作之相關規定

4.拒絕接受健康檢查、提供不實檢體、檢查不合格

、身心狀況無法勝任所指派之工作或罹患經中央

衛生主管機關指定之傳染。

5.違反第48條第2項、第3項、第49條所發布之命令

,情節重大。

6.違反其他中華民國法令,情節重大。

7.依規定應提供資料,拒絕提供或提供不實。

外國人在台工作之相關規定

四、第74條:

聘僱許可期間屆滿或經依前條規定廢止聘僱

許可之外國人,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應即

令其出國,不得再於中華民國境內工作。

受聘僱之外國人有連續曠職3日失去聯繫情

事者,於廢止聘僱許可前,入出國業務之主

管機關得即令其出國。

外國人在台工作之相關規定

外國人在台工作頇注意事項:

一、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應於進入我國後3個工作天內及滿6個月、18個

月及30個月之日前後30日內,由雇主安排前往

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即行政院衛生署)指定之

醫院辦理健康檢查。

外國人在台工作之相關規定

二、應於期限內辦理外僑居留證:

應於進入我國後15日內,由雇主帶領並檢附相

關文件至您居留地之入出國及移民署服務站申

請外僑居留證。

三、雇主應與聘僱許可函上的雇主一致:

未經勞委會許可不得轉換雇主及工作。

四、工作項目及工作地點應與聘僱許可函上一致:

不得從事許可以外之工作,或在許可以外之工

作地點工作。

外國人在台工作之相關規定

五、應依規定繳納所得稅:

1.「非居住者」身分

同一年度居留未滿183天者,以20﹪課稅;但個人

全月薪資低於基本工資1.5倍

(現行基本工資17,280 X 1.5 = 25290元)者,按給

付額扣取6﹪。

2.「居住者」身分

同一課稅年度內在臺工作居留滿183天,應繳交所

得稅為薪資所得的6﹪-10﹪。

案例說明

(一)雇主不可擅自扣留外籍勞工的財物

◎案例:

雇主李先生合法聘僱外籍勞工阿娣,為防範其曠職失聯,未經阿娣的同意,逕自將其護照、居留證及銀行存摺擅自扣留。

◎違反條文:

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8款:雇主不得非法扣留或侵占所聘僱外國人之護照、居留證件或財物。

◎法律效果:

A.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第67條第1項)。

B.廢止招募許可及聘僱許可之一部或全部(第72條第2款)。

(二)雇主頇提供有外籍勞工母語的薪資明細予外籍勞工收存

◎案例:雇主李先生合法聘僱泰國籍勞工泰迪,每月雖依勞動契約給付薪資,但薪資單上未以泰國母國文字標示說明,致泰迪沒辦法知悉薪資是否正確。

◎違反條文:

A.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理第43條第1項:雇主依勞動契約給付第二類外國人工資時,應檢附印有中文及該外國人母國文字之薪資明細表,記入實領工資、工資計算項目、工資總額、扣款項目及金額等事項,交予該外國人收存。

B.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9款:雇主不得有違反就業服務法或依就業服務法所發布之命令之情事。

◎ 法律效果:

A.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第67條第1項)。

B.廢止招募許可及聘僱許可之一部或全部(第72條第2款)。

案例說明

(三)雇主不可僱用行蹤不明的外籍勞工◎案例:

瑪麗為經通報行蹤不明之外籍勞工,某天便當店老闆李先生見瑪麗在店外徘徊,因店內正缺人手,經詢得瑪麗的同意,聘僱她在店內幫忙包便當之工作。

◎違反條文:

李先生: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1款:雇主不得聘僱未經許可、許可失效或他人所申請聘僱之外國人。

瑪麗:就業服務法第43條: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外國人未經雇主申請許可,不得在中華民國境內工作。

案例說明

◎法律效果:

李先生:

A.處新臺幣15萬元以上75萬元以下罰鍰。5年內再違反者,

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20萬元以

下罰金(第63條第1項)。

B.廢止招募許可及聘僱許可之一部或全部(第72條第2款)

瑪麗:

A.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第68條第1項)。

B.廢止聘僱許可(第73條第3款)。

案例說明

(四)雇主不可非法容留外籍勞工從事工作◎案例:

瑪麗為經通報行蹤不明之外籍勞工,某天便當店老闆李先生見瑪麗在店外徘徊,經瑪麗向李先生懇求收留,並表明願意無償幫忙包便當之工作。

◎違反條文:

李先生:

就業服務法第44條:任何人不得非法容留外國人從事工作。

瑪麗:

就業服務法第43條: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外國人未經雇主申請許可,不得在中華民國境內工作。

案例說明

◎法律效果:

李先生:

A.處新臺幣15萬元以上75萬元以下罰鍰。5年內再違反者,

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20萬元以

下罰金(第63條第1項)。

B.廢止招募許可及聘僱許可之一部或全部(第72條第2款)

瑪麗:

A.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第68條第1項)。

B.廢止聘僱許可(第73條第3款)。

案例說明

(五)雇主不可指派外籍勞工從事許可以外之工作

◎案例:

雇主李先生合法聘僱外籍外護工西蒂,擔任照顧中風之父親,但除了要西蒂從事上述許可之照顧工外外,另指派她到自己開設之餐廳幫忙清潔工作。

◎違反條文:

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3款:雇主不得指派所聘僱外國人從事許可以外之工作。

◎法律效果:

A.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第68條第1項)。

B.經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應廢止招募許可及聘僱許可之一部或全部(第72條第3款)。

案例說明

(六)雇主不可將所聘僱外籍勞工借給他人使用◎案例:

李先生想聘僱外籍勞工,但不符申請資格,而其好友王先生之父親符合申請外籍勞工之資格,王先生遂以自己名義,申請聘僱1名外籍看護工阿蒂,入國後,王先生便將阿蒂帶至李先生家中,為李先生一家人從事家庭幫傭工作。

◎違反條文:

李先生: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1款:雇主不得聘僱未經許可、許可失效或他人所申請聘僱之外國人。

王先生: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2款:雇主不得以本人名義聘僱外國人為他人工作。

案例說明

◎法律效果:

A.李、王先生二人各處新臺幣15萬元以上75萬元以下罰鍰。5

年內再違反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

幣120萬元以下罰金(第63條第1項)。

B.廢止招募許可及聘僱許可之一部或全部(第72條第2款)。

案例說明

(七)雇主不可繼續聘僱許可失效之外籍勞工◎案例:

李先生合法聘僱外籍勞工蘇菲,許可期限屆滿前,未依規定申請許可,又因蘇菲表現良好,而繼續留下並聘僱蘇菲在家中工作。

◎違反條文:

蘇菲:

就業服務法第43條: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外國人未經雇主申請許可,不得在中華民國境內工作。

案例說明

◎違反條文:

李先生:

A.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理第46條第1項:雇主應於所聘僱之外國人聘僱許可期限屆滿前,為其辦理手續並使其出國。

B.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1款:雇主不得聘僱未經許可、許可失效或他人所申請聘僱之外國人。

C.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9款:雇主不得有違反就業服務法或依就業服務法所發布之命令之情事。

案例說明

◎法律效果:

李先生:

A.處新臺幣15萬元以上75萬元以下罰鍰。5年內再違反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20萬元以下罰金(第63條第1項)。

B.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第67條第1項)。

C.廢止招募許可及聘僱許可之一部或全部(第72條第2款)。

蘇菲:

A.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第68條第1項)。

B.聘僱許可已因期限屆滿當然失效。

案例說明

(八)雇主不可藉用無聘僱關係之本國勞工參加

勞保以申請引進外籍勞工

◎案例:

某公司因本國勞工勞保投保人數不足,為順利引進外籍勞工,乃假借人頭,將一些無實際聘僱關係的本國勞工,加入該公司之勞工勞保,並檢具不實的聘僱本國勞工切結書,向主管機關申請聘僱外籍勞工。

案例說明

◎違反條文:

就業服務法第5條第2項第5款:雇主辦理聘僱外國人之申請許可、招募、引進或管理事項,不得有提供不實資料或健康檢體之情事。

◎法律效果:

A.處新臺幣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鍰。(第65條第1項)。

B.廢止招募許可及聘僱許可之一部或全部(第72條第2款)。

案例說明

(九)雇主必頇定期安排僱外籍勞工實施健康檢查◎案例:

雇主李先生合法聘僱外籍看護工希緹,於入國後即依規定安排希緹至醫院作健康檢查,但工作8個月後,因一時疏忽忘記再次安排希緹實施健康檢查,被發現未定期辦理健康檢查。

◎違反條文:

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5款:雇主不得有未依規定安排所聘僱之外國人接受健康檢查或未依規定將健康檢查結果函報衛生主管機關之情事。

◎法律效果:

A.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第67條第1項)。

B.經衛生主管機關通知辦理仍未辦理,應廢止招募許可及聘僱許可之一部或全部(第72條第4款)。

案例說明

案例說明

(十)任何人不得媒介外國人非法為他人工作。

◎案例:

A先生所聘僱之印尼籍家庭看護工B女士,因3年期滿出境,因辦理相關事宜,B女士於2月後始能再入境,A先生急需看護人員,某人力仲介公司之雙語翻譯人員C小姐知悉後,乃介紹連續曠職3日與雇主失去連繫之D女士,為A先生工作2個月。

◎違反條文:

第45條:任何人不得媒介外國人非法為他人工作。

◎法律效果:

處新臺幣10萬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

就業服務法之禁止事項

資遣員工之規定(第33條第1項):

雇主資遣員工時,應於員工離職之十日前,將被資遣員工之姓名、性別、年齡、住址、電話、擔任工作、資遣事由及需否就業輔導等事項,列冊通報當地主管機關及公立就業服務機構。但其資遣係因天災、事變或其他不可抗力之情事所致者,應自被資遣員工離職之日起三日內為之。

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接獲前項通報資料後,應依被資遣人員之志願、工作能力,協助其再就業。

罰責:3萬至15萬(第68條第1項)

66

就業服務法之禁止事項

67

就業歧視之禁止(第5條第1項)

為保障國民就業機會帄等,雇主對求職人或所僱用員工,不得以種族、階級、語言、思想、宗教、黨派、籍貫、出生地、性別、性傾向、年齡、婚姻、容貌、五官、身心障礙或以往工會會員身分為由,予以歧視;其他法律有明文規定者,從其規定。

罰責: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鍰(第65條第1項)

就業服務法之禁止事項

68

雇主招募或僱用員工,不得有下列情事

(第5條第2項)(1)不實之廣告或揭示。(30萬-150萬)

(2)違反求職人意思,留置其國民身分證、工作憑證或其

他證明文件。(6萬-30萬)

(3)扣留求職人財物或收取保證金。(6萬-30萬)

(4)指派求職人從事違背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之工作。(

30萬-150萬)

(5)辦理聘僱外國人之申請許可、招募、引進或管理事項

,提供不實資料 或健康檢查檢體。30萬-150萬)

就業服務法之禁止事項

69

第二條 (性騷擾 )

本法所稱性騷擾,係指性侵害犯罪以外,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願而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以該他人順服或拒絕該行為,作為其獲得、喪失或減損與工作、教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有關權益之條件。

二、以展示或播送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之方式,或以歧視、侮辱之言行,或以他法,而有損害他人人格尊嚴,或造成使人心生畏怖、感受敵意或冒犯之情境,或不當影響其工作、教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或正常生活之進行。

性騷擾防制法重要條款

70

第七條 (相關措施之訂定 )

機關、部隊、學校、機構或僱用人,應防治性騷擾行為之發生。於知悉有性騷擾之情形時,應採取立即有效之糾正及補救措施。

前項組織成員、受僱人或受服務人員人數達十人以上者,應設立申訴管道協調處理;其人數達三十人以上者,應訂定性騷擾防治措施,並公開揭示之。

為預防與處理性騷擾事件,中央主管機關應訂定性騷擾防治之準則;其內容應包括性騷擾防治原則、申訴管道、懲處辦法、教育訓練方案及其他相關措施。

性騷擾防制法重要條款

71

第十條 (差別待遇者之損害賠償責任 )

機關、部隊、學校、機構、僱用人對於在性騷擾事件申訴、調查、偵查或審理程序中,為申訴、告訴、告發、提起訴訟、作證、提供協助或其他參與行為之人,不得為不當之差別待遇。

違反前項規定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性騷擾防制法重要條款

72

第二十條 (罰則 )

對他人為性騷擾者,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

第二十二條 (罰則 )

違反第七條第一項後段、第二項規定者,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經通知限期改正仍不改正者,得按次連續處罰。

第二十三條 (罰則 )

機關、部隊、學校、機構或僱用人為第十條第一項規定者,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經通知限期改正仍不改正者,得按次連續處罰。

性騷擾防制法重要條款

73

第七條 (招募、甄試、進用、分發、配置、考績或陞遷性別歧視之禁止 )

雇主對求職者或受僱者之招募、甄試、進用、分發、配置、考績或陞遷等,不得因性別或性傾向而有差別待遇。但工作性質僅適合特定性別者,不在此限。

第八條 (教育訓練性別歧視之禁止 )

雇主為受僱者舉辦或提供教育、訓練或其他類似活動,不得因性別或性傾向而有差別待遇。

第九條 (福利措施性別歧視之禁止 )

雇主為受僱者舉辦或提供各項福利措施,不得因性別或性傾向而有差別待遇。

性別工作帄等法重要條款

74

第十條 (薪資給付性別歧視之禁止 )

雇主對受僱者薪資之給付,不得因性別或性傾向而有差別待遇;其工作或價值相同者,應給付同等薪資。但基於年資、獎懲、績效或其他非因性別或性傾向因素之正當理由者,不在此限。

雇主不得以降低其他受僱者薪資之方式,規避前項之規定。

性別工作帄等法重要條款

75

第十一條 (退休、資遣、離職及解僱性別歧視之禁止)

雇主對受僱者之退休、資遣、離職及解僱,不得因性別或性傾向而有差別待遇。

工作規則、勞動契約或團體協約,不得規定或事先約定受僱者有結婚、懷孕、分娩或育兒之情事時,應行離職或留職停薪;亦不得以其為解僱之理由。

違反前二項規定者,其規定或約定無效;勞動契約之終止不生效力。

性別工作帄等法重要條款

76

第十二條 (性騷擾之定義 )

本法所稱性騷擾,謂下列二款情形之一:

一、受僱者於執行職務時,任何人以性要求、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對其造成敵意性、脅迫性或冒犯性之工作環境,致侵犯或干擾其人格尊嚴、人身自由或影響其工作表現。

二、雇主對受僱者或求職者為明示或暗示之性要求、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作為勞務契約成立、存續、變更或分發、配置、報酬、考績、陞遷、降調、獎懲等之交換條件。

性別工作帄等法重要條款

77

第三十六條 (雇主不得為不利之處分 )

雇主不得因受僱者提出本法之申訴或協助他人申訴,而予以解僱、調職或其他不利之處分。

第三十八條 (罰鍰 )

雇主違反第二十一條或第三十六條規定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

第三十八條 之一 (罰鍰 ) 雇主違反第七條至第十條、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二項或第十三條第一項後段、第二項規定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性別工作帄等法重要條款

簡 報 完 畢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