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上天赋予的才智 - zhxww.netepaper.zhxww.net/resfile/2015-09-09/04/04.pdf ·...

Post on 27-Jun-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珍惜上天赋予的才智一个人胸中的山山水水,是深一脚、浅

一脚走出来的。从27岁起就做教授,俞燕积累了丰富的

教育经验。谈到中西方教育,她的看法冷静又客观。

“我认为两种教育模式各有所长。”俞燕

说。“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的培养,而中国的教育则更注重扎实的基础。”

在 国 外 , 俞 燕 亲 历 了 西 方 人 对“self-motivation(自推)”的重视。

“我家孩子在美国上学,学前班到一年级真的没有任何作业。老师总说havefun(找到乐趣) 才是最重要的。他们特别优秀的人才从来不是一个模子出来的,自己优秀在哪个方面,都是自己寻找发现的。”

“美国教育也有一个说法是maximizeyourbrainpower,可以表述为上天赋予你的优势,就要把它发挥出来。你要努力寻找放大自己的价值,但没必要非得跟其他人去比。美国很多人优秀不是因为他是工作狂,

而是他真正热爱这份工作。”如今,“出国热”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中

国家庭。作为前辈的俞燕又是如何看待这个现象的呢?

“很难去断言高中生出国到底是好还是不

好。”她说。“在出国前,你必须明确出国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切不可盲目地跟随大潮。其次,如果你决定要出国,

那么坚实的英语功底是必需的。尤其对那些

将从事研究性学习的同学,数理成绩一定要突出,这样将为自己赢得有利的条件。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要灵活敏捷,敢于质疑和创新。”

仅仅具备以上几个条件还不够。

“一个人在国外,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否从容应对留学生活中的困难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你心理素质要好,面对学业上的压力,初到异地的孤独,不同的文化所带给你的冲击,都要能很好地调节。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出国确实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拓宽自己对知识领域的了解。”俞燕说。

今年6月10日,作为优秀校友代表,俞燕应邀做客镇中“名师大讲堂”,发表了题为

《发挥我的最大潜能 (MaximizeMyPo-tential)》 的主题讲座。

讲座过程中,她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特别提到在镇海中学从初中到高中整整6年的求学体会。当年自己在地震兴趣小组坚持每

天做测报,风雨无阻,365天不间断,即使大年三十也不忘职责。“这大概就是镇中人的严谨吧。”她说。更可喜的是,她在这里也交到了一生最好的朋友,至今无话不谈。

“没有不进步的人生,只有不进取的人。”

面对台下的学弟学妹,俞燕表示,既然上天给予了我们天之骄子的条件与相应的天分,就应该发挥他最大的才能。

永远的中国心1989年,年仅16岁的俞燕从镇海中学毕

业,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攻读五年制的科技英语专业。4年后,她提前毕业,被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之后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修统计,辅修金融专业。博士毕业后,她

被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商学院聘用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可能是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

俞燕的确是出色的。当年她被德克萨斯A&M大学录取时,校方给了她足够充裕的全

额奖学金;而康纳尔大学因她优异的学业成绩,不仅免去其高昂的学费,还给她提供每年1.5万美元的奖学金。

她的论文曾获1998年全美统计年会计算统计最佳论文奖;她还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

作过研究,其间发表的研究著作获得业内专家广泛好评。

博士还未毕业,俞燕就已被美国多家用人单位看中,其中包括华尔街上的一家知名投资银行,但最后,她还是选择在辛辛那提

大学做教授。这所学院每年期末都要由学生给教师评

分。才当教师一年的俞燕就教200人的大课并得到了4.2分的高分,这使一些资深的洋教授都对她赞叹不已。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旧是中国心。俞燕带研究生和博士生喜欢选择中国人,她更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同胞。

事业逐渐稳定后,如果国内有相关专业

交流机会,她总要想方设法来参加。譬如1998年回国参加由国家科委举办的海内外青年学术研讨会;2007年受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到清华、北大、山东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进行国际教育学术讲座。

“这些年祖国的变化很大。”俞燕坦言,最令人欣慰的是,国内各大城市都在鼓励创业与创新。

这次她到深圳高科技产业园区参观,渴了想买罐可乐,可愣没法给自动贩售机付

钱———因为那里只支持微信支付或“深圳通”卡在线支付。“纸币、硬币都用不上了,全都是智能体系,这给人的感觉很新鲜,有些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美国。”

近十年来中国发展迅速,综合实力不容

小觑。国内、国外逐渐一体化,选择回国发展的海归也是越来越多。

2014年,奥巴马访华之后,深化中美两国友好邦交政策,将中国公民短期访美签证最长拓宽到十年。我国也拿出诚意,给非敏

感行业的美国公民提供中国十年签证。这一政策刚刚施行了半年多,俞燕便为家人办理了相关签证。

“现在华人想要回国方便多了。我的很多当年一起出国的朋友,通过千人计划回来的,

要么直接把小孩送回国内读书,没有孩子教育问题牵绊的话,就尽量多回国做点事情。”

6月的镇海中学,爬山虎生机勃勃覆满霜色的围墙。42岁的留美女博士俞燕不紧不慢走在校园的石板路上,熟悉的风景用脚步寸寸量过。

这不是她第一次回母校。20多年来,无论走到哪里,来自故乡的声声嘱托,都像一对无形的翅膀,伴随着她,温暖着她,让她无畏无惧,穿行在为生活事业奋斗奔走的路上。

她把每一次回乡都视作大雁南归般的魂牵梦绕与郑重。任季节更替,时光斑驳,唯有心中那份执着,让她甘愿为之风雨无阻,日夜兼程。

广告许可证!甬广固"

!""#

#

"$

号 广告部!

!"#$%&!%

记者部!

!"#$&'((

$

!"#)!)#*

编辑部!

!"#$*)$&

投递投诉!

%&!&!%&$

$

%&!'("((

$

!&!'($%!

地址!宁波市镇海区南大街'"

号 编辑部邮箱!

)*++,++-!&./01

!"#$%&%&

星期三

编辑! 成桂平'

电话()!*$&*+

组版! 王梨 校对! 潘萍萍!"#

!

俞俞俞燕燕燕:::把把把你你你的的的天天天赋赋赋最最最大大大化化化

幸福感高的女博士这个夏天,从美国出发,先往北京、成都、广州、深圳、香港等

几个城市进行中美交流活动,然后回宁波短暂省亲,再受邀到昆明的国际IMS数理统计年会作报告,之后去北大、人大等高校访问……

“这次回国安排是不少的,几乎每个星期天都在飞机上。”俞燕说话时,满眼是笑,这让我们之间陌生的距离拉近不少。

“游走这么多名校,参加这么多国际会议,一方面是为了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向国内介绍一些学科的前沿发展;同时,自己也在寻找一些合作机会。”俞燕说。

人到中年,已经事业有成、生儿育女的俞燕显然对生活驾驭自如。她说自己现在的状态很放松———除了必须的科研教学

任务,“想干啥就干啥”,是曾经期待的幸福画面。跟她对话,最容易展开的话题就是“家庭”和“孩子”。俞燕的丈夫出生在北京,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夫妻俩

在中科大念书时便已熟识,到了美国学成名就,更促成一段美好姻缘。

两年前的初夏,经区侨办主任顾燕华热心牵线,俞燕带领一双在国外出生长大的儿女利用假期在区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短期插班学习中文。回到美国家中后,两个小宝贝第一次用标准的汉语叫爸爸,可把当父亲的给高兴坏了。

“所以今年我们又来了。”聊到这里,俞燕开怀大笑。尽管在

国外生活很好,夫妻俩及两个传统的中国家庭依然不想让下一代丢失本该掌握的母语和根。

谈到开怀处,她索性坐到记者身旁,翻出手机———“你看,这是我们一家人在上海。”“这是我女儿学游泳时拍的照片,小姑娘跳水可认真了。”

“这是我儿子第一次参加篮球队比赛,一群小屁孩,都还不太会呢,介绍自己时就像NBA球星似的。”

“这房子就是我们美国的家,2004年建造的。自己挑的地,然后包给开发商。”

“这是我40岁生日时,闺女给我做的蓝莓蛋糕。美国的教育

是独立式的,那时她才8岁,生活自理能力已经很强了……”一张张照片记录着这家人的美好生活。而俞燕说,自己也

曾是一只“丑小鸭”,只是靠着天分与努力,一直向着幸福的方向飞,才成就了今天他人眼中的“成功女人”。

记者曹阳 通讯员宿南

“论聪慧,妈妈第一,哥哥第二,我排第三”上个世纪70至90年代,城关俞家两兄妹,人们更为津津

乐道的是哥哥俞毅———1988年高考全省理科状元,也是从镇海中学走出的第一个省理科状元。

在妹妹俞燕眼中,哥哥因为过人的智商与学习天赋,从小“名气一直很大,小学毕业被保送初中,初中毕业被保送高中,高中毕业被保送大学,一路保送上去。”

而当妹妹的,童年最辉煌的时刻莫过于高一期末时考了年级第二,正好年级第一去了清华附中,于是她顺理成章“上位”成为年级第一。

因为幼升小有数学特长5岁就上小学,俞燕在同级生中年龄最小,当年体育成绩总是不达标,连三好学生都没评上

过,“没想一到中科大与少年班的同学一比我的体育得了100分。”

笼罩在哥哥耀眼的光辉下,俞燕的优异并不出挑。然而她并不焦虑,只是在良好的家风环境中,保持着持久的上进心。

小时候的俞燕十分顽皮。“哥哥在学校厉害,我就在家里厉害。”兄妹俩性格迥异,当哥哥的要管妹妹,当妹妹的就说什么也不听。

她也展现出过人的数理天赋。进小学面试,老师问俞燕特长是什么,答曰:“会做数

学题。”到了小升初时,很多同学数学成绩不及格,而她轻轻松松就考了九十几分。

那个年代镇海中学同时设有初、高中部,择优录取。如果不是数学成绩出挑加上不偏科,俞燕怀疑自己很可能进不了这所牛校。

进了好学校,更有幸的是遇到很多好老师。

俞燕的初中班主任是数学老师周国夫,当年镇中有名的优秀数学教师、优秀班主任,1982年获评浙江省劳动模范。周老师为人严谨,重视班风,在教学上也自有一套,即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的理念是很先进的。”俞燕回忆,周老师总是强调“学得好”不如自己“想学”“会学”,

是周老师的引导帮助,使她养成了受益终生的学习习惯。“现在我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与规划。”她

说,“有什么想了解的就去自学,不需要上很多的培训班。同样,我教孩子也是如此。”

物理盛树君老师、数学王明康老师、化学魏志刚老师,

还有小学时的班主任孙彩珍老师……如今,俞燕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老师都表示感恩。她同样也感激每次回乡时镇海中学老同学们的热情接待。

俞燕有个幸福的家庭。父亲从事文化工作,母亲是公务员。夫妻俩对一双儿女的教育并不在处处干涉,而是懂得适

时引导,适时协助,适时放手。在童李衙弄某居民楼,记者见到了正在家休假的俞燕母

亲陈雅琴。俞母对两个孩子的自觉与优异赞不绝口,而俞燕则笑

称,自己与哥哥的智商完全是遗传聪慧的母亲。

“当年我妈小学在长山区 (旧属镇海县) 很优秀,保送镇海中学,要不是因为家庭困难,说不定后来也是个学霸。”

俞燕说,在家里,要论聪慧,妈妈第一,哥哥第二,自己永远只能排第三———言语间,其对家人的爱与尊重可见一斑。

人物名片

天南地北镇海人

俞 燕 , 女 , 镇 海 人 。1973年生,初、高中就读于

镇海中学,20岁自中国科技大学提前毕业后赴美深造,

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33岁获评终身教授,现为美国辛辛那

提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并任

美国华人教授与科学家协会理事、顶尖学术杂志JASA及StatisticaSinica副主编、IntegralAna-

lytics公司资深顾问,美国统计协会(ASA)、管理科学协会(INFORMS)、金融协会(AFA)会员。

俞燕与丈夫、两个孩子在美国。

俞燕在镇海中学的毕业证。(曹阳 摄)

2015年6月,俞燕回国与镇中老师合影。2007年9月,俞燕受国侨办邀请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庆宴会。

俞燕在美国的家。

本版图片除注明外均由俞燕提供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