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 2018年6月 “千里之行...

Post on 05-Jun-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第四期 2018年6月

出  版:香島內地升學資源中心主  編:羅永祥博士副 主 編:崔德興編輯助理:霍靜恩排版設計:余慧泓美術編輯:陳祖榆資料搜集:易碧珍、洪玉蓮

非賣品 免費贈閱 http://www.chinaeduguide.edu.hk

去年筆者到港島一所官立中學主講「內地升學講座」,從輔導老師得知,該校有兩位事業有成的清華校友,回校捐資設立獎學金,資助師弟妹升讀清華大學。其中一位校友,十多年前通過校長保送計劃到清華大學修讀電腦科學,畢業後受聘於騰訊。期間,騰訊由一間寂寂無聞的小公司躍飛成為世界十大市值科網巨企,為一眾騰訊的行政人員,成就了輝煌的事業發展。

中央政府、港府和經濟學者都認為大灣區、一帶一路是香港年青人事業發展的巨大機遇,中國亦被評為創業環境最佳前三位,民調卻顯示香港年青人對大灣區、一帶一路並不熱衷,何解?

近期《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成了香港政、商界的熱門議題、中央和香港的財經官員,以至香港商界精英都在探討香港如何藉本身在金

融、創新科技、法制、專業人才、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優勢,通過港珠澳大橋、高鐵網絡、香港人工口岸島、河套區創科產業平台等新基建設施,促進與大灣區各城市的合作,利用大灣區的發展機遇,使香港經濟更上一層樓成為一帶一路的樞紐,更呼籲港人不要錯失到大灣區發展的機會。

政商人士更勉勵年輕人,要了解香港的定位和自己的處境,利用《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機遇為自己找尋一條合適的事業發展道路。

一向以來,香港經濟不夠多元化,熱門行業不多,無非是金融、商貿或是專業服務如醫療、會計及法律,本地大學相關學科入讀門檻極高,而香港的房價已是世界最貴,年青人上流壓力和生活壓力都非常大。面對新發展機遇,香港年青人如不滿香港的生活和事業發展困境,大可到大灣區或內地闖一闖,開創新天地。但調查顯示,即使大灣區前景理想,年青人並未領情。香港青年動力協會 5月初公布香港青年了解「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對他們前往內地工作及創業意向調查結果,發現超過七成受訪者對大灣區各大城市的就業前景持樂觀態度,但近六成受訪者不會考慮將來前往「大灣區」發展,57.2%受訪者表示,不清楚大灣區是甚麼一回事;超過四成人不想離香港太遠。

新民黨於去年 10月 10日至今年 2月 15日,委託香港學術機構就涉及內地實習、工作和定居等意願進行調查,透過問卷訪問了 11間中學的所有中四至中五級學生,共 1279人,發覺香港與內地出生學生的明顯分野,香港出生學生願意到內地實習/工作/定居意願分別是 25%/ 19.4%/ 13.9%;而內地出生學生(或稱新移民學生)願意到內地實習/工作/定居分別是:59.7%/ 53.5%/ 55.8%。數據的兩極分化帶出一個大道理:內地出生的學生,由於在內地學習和生活一段長時間,對內地社情有充分了解,更可能有親屬及人際網絡在內地,對回內地生活、工作發展事業態度積極,而在港出生的學生,由於香港和內地屬兩個制度,兩套文化,對內地社情沒有深入了解,不容易建立信心,因此對到內地工作和發展事業並不熱衷。要推動香港出生

的學生,深入了解內地的社會和文化,單靠短期交流是不足以建立信心的。

我們認為,內地升學將會是學生掌握《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的踏腳石,內地300多所名校的數百個專業,為港生提供發展事業、追尋夢想的空間,可以令港生將眼光擴展到全中國、全世界,追尋自己的理想。到內地升讀大學,通過四年時間,可深入了解國家的社情和文化,在內地建立網絡,對香港年青人事業發展會帶來莫大機遇。我校過去十多年有過千位畢業生到內地升學,畢業後無論回港或留在內地發展,經過多年努力耕耘,不少人都有事業發展的天地,大家都感受到內地升學的增值作用。

推動大灣區的協同發展和融合,並不意味香港青年必須到內地發展才能生存,而是計劃可以大大擴闊香港年青人事業發展和衣食住行的消閒空間。中國是世界第一的製造業大國,有最完整的產業鏈,無論汽車、鋼鐵、航天、機械製造、人工智能,電子商貿、農林、漁業和水產任何一個產業都可找到人才需求,而調查更顯示在創業環境方面中國更高

據世界前三位(安利(Amway)《2018年全球創業報告》),大灣區以至全中國將會是香港年青人實現夢想,展翅飛翔的廣濶天地。從事金融和專業服務業的年青人可以繼續在香港就業,間中去灣區拓展客源和業務空間,亦可以到中山、珠海或惠州買房居住,到肇慶或韶關去渡周末,盡享一小時生活圈的便利。從事工程、創科、商貿的年青人,可以到灣區自由就業和購房居住,更可以放工回港飲住家湯,享天倫之樂 ......將來時速 2,000公里的「飛行列車」開通後,我們更可穿梭香港、北京、上海、武漢、成都之間,工作、生活、經商和消閒有無窮的可能性。

對於一些已取學位或正在本地大學就讀的港生,可考慮升讀內地的研究生,碩士或博士課程,內地名校科研經費比香港院校要多,專業選擇亦多得多,學費又低廉,亦是進軍內地、進軍大灣區的踏腳石。

“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期望更多香港學生到內地升讀大學或研究院課程, 趕上大灣區高速發展的列車,成就美好的事業發展前景。

中國科技日益進步,若要數中國十大科網企業,小米一定名列

其中,而在發展潛力上,更稱得上是數一數二。

  誕生剛好超過8年的小米,2011年8月生產出第一款手機「小米手機(一代)」,並以其低廉的價格,高級數的配置,贏得消費者爭相搶購。其定價策略,促使小米在短短幾年間迅速成為國內主流手機品牌。

  小米手機取得成功後,其產品線陸續拓展至不同領域,從手機配件、智能手錶、路由器、航拍機等智能產品,到雨傘、玩具、背包等生活用品均應有盡有,產品線之多實在令人託異。可喜

的是,其他產品沿用小米手機一向的定價策略,其外形和功能卻不廉價,通俗地說,正正就是「 庶渣的價錢,燒鵝脾的享受」。

  當然,在低價背後,也有人反映小米產品的質素普通。但對於預算有限的消費者而言,其實也可以接受。

中國新知 科技新星:小米

三月底一個校友聚會上,遇到一位舊生,約十年前在暨南大學

畢業,應聘於一所大型國企,最近她毅然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創立自己的事業,從事銷售美容儀器的生意。在內地大學畢業十年,在廣州已擁有住宅物業和創立了自己的事業,有不錯的發展。

迎接大灣區、一帶一路機遇 始於內地升學

“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非賣品 免費贈閱 http://www.chinaeduguide.edu.hk

第四期2018 年 6月

趣談中國

  在交代這位外籍水手前,讓我先介紹一下在南宋時代沉沒的商船「南海一號」。它是至今為止,中國所發現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文物儲存最多的遠洋貨船。

  1987年,中國政府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這艘沉船,但受限於當時的技術和資金不足,其打撈計劃一直要到 20年後的 2007年 5月才正式啟動,後於同年 12月成功將其打撈出水。

  「南海一號」對於中國考古學界而言無疑是至寶,事關船上載有數以萬計的大批文物,包括瓷器、金銀器、漆器、銅錢等,其價值和影響力甚至不亞於西安秦始皇兵馬俑。考古學界推斷,「南海一號」當年從中國的東南沿海港口裝貨後,在前往南亞、西亞地區進行貿易活動的途中沉沒於海底,但其確實的出貨港口,以及沉沒原因等資料仍有待考證。

外籍水手揭示南宋對外開放程度  中國對沉船文物的探究工作已展開多年。在近期對甲板下船艙內部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一些人類骸骨,包括一個完整的下頜骨、一枚完整的位置較靠下的胸椎、一枚完整指骨、十枚保存狀況較差的肋骨及一顆完整臼齒。經 DNA測序,遺骸主人並非黃種人,這意味著沉船上面居然有個外國人,甚至很可能不是亞裔人士。

  發現骸骨的位置是在不容易逃生的下艙內,而船主以及隨行人員多居住在甲板之上。由此推斷,該遺骸主人很可能是一名水手。然而,這名外籍水手是白種人還是黑種人?船上只此一個、還是另有其他外籍水手?為什麼南宋年間會有非黃種人做水手?這些都是目前仍無法解答的問題,考古人員的工作仍然進行中,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會有更多新發現。現時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南宋海上貿易和對

外開放的程度,確實是相當發達,「海上絲綢之路」名不虛傳。

  另外,「南海一號」就儲存在廣東陽江海陵島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屬於當地的地標性建

築之一。當地離本港僅有數小時的車程,讀者若希望對海上絲綢之路有更深入的了解,不妨在假日抽空前往參觀。

「買遍世界」的中國遊客

廣州白雲機場的第二航站樓於今年 4月正式營運。白雲機場 T2以「智慧機場」作定位,

大規模推行智能服務設備。據了解,樓內共配備120台旅客「自助值機設備」,52台「自助行李託運設備」,基本實現全流程自助,號稱可以 3分鐘內完成值機和自助行李託運。

  此外,白雲機場 T2的出發和到達國際邊檢區域均設有「自助通關設備」,其中出境自助通道

約 20條,入境自助通道約 30條,符合條件的旅客可自助驗證,通過「刷護照」「人面識別功能」,最快可實現 10秒快速通關。

  以創新科技應用維持機場高效運作,是內地新建機場的一大目標。相比之下,香港機場已經是 20年前的產物,連後期擴建 T2亦已經啟用超過 11年。若再不留神注意,將來恐怕會比廣州、深圳等鄰近城市比下去。

「智慧機場」:廣州白雲機場

第二航站樓(T2)啟用

武漢:被長江分隔的華中名城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最新數據顯

示,2017 年,超過 1.3億中國人到海外旅遊,其境外消費總額達 2580億美元(折合約 20124億港元),為全球最高的國家,大幅拋離第二名美國(1350億美元,折合約10500億港元)。此外,中國遊客的境外消費總額佔國際旅遊收入五分之一,也就是說,每 5元就有 1元是中國人所創造的。  中國遊客「爆買」之名早已傳遍國際,甚至形容為「買遍世界」都不為過,在世界各地的購物中心,都不難發現中國人的身影。

入學資格: 完成毅進,新舊制中五或以上課程及須通過面試

學生資助: 車船津貼及港鐵乘車優惠證,本校特設獎學金

報名查詢:2381 0426

第十五屆內地大學港澳台聯合招生考試預備課程現已接受報名

日期:8月6至21日(星期一至五)

時間:上午9:00-12:00

地點:香島專科學校

對象:準內地大學生

費用:免費

( 按金100元,出席率達八成方可退回)

*報名時請出示內地大學錄取證明文件

報名查詢:2381 0426

名額有限

報名從速

古代中國與他國商貿往來頻繁,「絲綢之路」的美名更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以水路運輸而言,則尤以兩宋期間最

為發達,繁華程度甚至能遠超現代人的想像。比方說,中國最近的考古研究就發現,南宋時代的商船可能已有非黃種人外籍人士擔任水手。

南宋時代有外籍水手 ?

高等數學預備班

隨著陸港往來日益頻繁,愈來愈多人選擇北上旅遊。筆者早前也趁著假期,到訪長江

「江城」武漢遊覽。

  香港人可能會對武漢比較陌生。武漢位於中國華中地區,是湖北省省會,在長江和漢水分隔下,分為武昌、漢口、漢陽三塊區域,稱為「武漢三鎮」。在中國歷史、尤其是近現代史上,武漢的角色至關重要:辛亥革命「第一槍」在此打響、抗日戰爭期間一度成為陪都(臨時首都)、鄧小平南巡講話的第一站。今時今日的武漢,則是華中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是一座旅遊城市。

  來到武漢,不得不去的是俗稱「民國之門」

的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現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博物館」)。該處原為清代湖北省咨議局所在地,1911年 10月 11日,革命黨人和起義士兵在此處集會,宣布成立湖北軍政府,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後得到各地響應,成為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

  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附近的蛇山,有著「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遊客只要登上樓頂,長江景致一覽無遺。相傳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最初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作瞭望台之用。時至唐朝,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更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歷代文人墨客到此遊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唐代詩人崔顥的《黃鶴樓》、詩仙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詩,更使黃鶴樓名揚天下。可惜的是,黃鶴樓在歷史上曾多次毀壞和重建,最後一次毀於 1884年的一場大火,當時唯一遺留下來的只有黃鶴樓的銅鑄樓頂。而現在的黃鶴樓,則是在 1985年依古籍記載修復重建而成的。

  菁菁學子,可能對大學校園比較感興趣,那就正好可以一去坐落於珞珈山麓的武漢大學。武漢大學不單是中國最頂尖的學府之一,更是「中

國最美麗大學」之一。它擁有古樸典雅、中西合壁的建築,同時坐擁珞珈山美景,又有東湖圍繞,是名符其實的「好山好水」。除此之外,每年 3月下旬,校內櫻花大量盛開,更是武漢一大美景,吸引無數遊人入校觀賞。

  而對於「好食之人」,武漢也能夠充分滿足。武漢最有名氣的小食是「熱乾麵」其麵身為鹼水麵,經煮熟隔水後淋以芝麻醬、香油、醬油,再輔以蔥花、辣蘿蔔等各種佐料後食用。因其價廉味美,是很多武漢市民「過早」(食早餐)的首選。除此之外,清蒸武昌魚、糊米酒、糯米團子等當地菜色,也能讓人大快朵頤。

  與沿海的香港相比,地處內陸的武漢四季分明,夏天天氣非常炎熱,素有「火爐」之稱,冬天溫度較低,其潮濕寒冷的氣候使人容易感到不適。因此,如果要到武漢旅遊,最好還是選擇氣候宜人的春季和秋季。

黃鶴樓

武昌起義博物館

非賣品 免費贈閱 http://www.chinaeduguide.edu.hk

第四期2018 年 6月

免试招收香港中六毕业生

未达到12级可申请入读预科班主要科目5门总成绩达12级或以上可申请入读本科

凭DSE成绩即可申请

1960年建校中国政府

重点建设

历年港生报读的最热门的内地

大学之一

在校港生1400多名香港校友8000多名

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评估

优秀院校

福建省“双一流”

建设院校

地处中国著名侨乡和“一带一路”

重要城市福建厦门、泉州

报名时间:2018年7月11日—8月1日(递交资料,无需面试) 咨询电话:25645133   电邮:hquhk@yahoo.com.hk 华侨大学香港办事处:北角英皇道367-373号上润中心19楼D座申请表格下载网址:http://zsc.hqu.edu.cn/(华侨大学招生网)

瀋陽故宮:滿人入關前的宮殿  一個是位於遼寧省省會瀋陽的「瀋陽故宮」。熟悉中國歷史的人應該知道,明朝末年滿族入侵,攻陷瀋陽後,滿族首領努爾哈赤把都城定在當地,並修築宮殿,成為後來的瀋陽故宮。努爾哈赤的繼任人皇太極就在此稱帝,改國號為清,亦即是中國最後一個皇朝──清朝。

  只不過,始建於 1625年,初成於 1636年的瀋陽故宮,作為皇宮的歷史卻相當短暫。1644年,滿族人入關建立大一統政權後遷都北京,並以紫禁城為皇宮,瀋陽故宮自此失去了作為皇宮的地位,成為陪都行宮,主要供皇帝東巡祭祖期間短暫居住。

  與北京故宮相比,瀋陽故宮的建築風格具有獨特的滿、蒙等「民族特色」。比如宮殿中宮「清寧宮」,在其建築佈局、室內裝飾上體現了滿族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習俗;清朝入關前左右翼王和八旗

旗主辦公的地方「十王亭」,則是按照清初軍政體制「八旗制度」排列。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故宮和瀋陽故宮同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北京及瀋陽的明清皇家宮殿,只不過,北京故宮早在 1987年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要到 2004年,瀋陽故宮才作為北京故宮的擴展項目獲列入。

不被承認的「故宮」:長春偽滿皇宮    另一個「故宮」則是位於吉林省省會長春的滿洲國皇宮。嚴格來講,以「故宮」形容這座皇宮似乎不太「政治正確」,皆因滿洲國被認為是日本侵華期間扶植的傀儡政權,昔日的民國政府和當今的中國政府均不承認其合法性,並以「偽滿洲國」稱之,其皇宮則被叫作「偽皇宮」。

  但毫無疑問,即使被冠以「偽皇宮」之名,也確實有皇帝居住過,那就是清朝最後一任皇帝──溥儀。上世紀 30年代初,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

後,日本人打算「以華制華」,先弄出一個滿洲國,再把曾經的廢帝變為滿洲國的皇帝。而正所謂「做戲做全套」,日本人也為溥儀皇帝考慮了正式「帝宮」(因日本天皇的宮廷叫「皇宮」,滿州國的宮廷就只能對外稱為「帝宮」)的建造,其規劃設計從 1932年開始,到 1938年完成確定,歷時 6年。帝宮的設計形式仿北京故宮,主要採取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風格,包括主體建築太和殿、寢宮、御花園及左右牌坊等。

  「偽皇宮」與另外兩座故宮也有不少分別。比如,「偽皇宮」增添了不少現代化建築,包括賽馬場、網球場和游泳池,室內則有電影廳、鋼琴間、撞球間等。宮內還有一座名為「建國神廟」的日式神社,供溥儀及滿洲國官方祭祀日本「天照大神」之用,惟神廟已在 1945年 8月焚毀,現時僅存條石廟基。

  事過境遷,這些昔日的帝王居所,現時都已經成為博物館,供現代人直接了解古代帝王的生活。

紫禁城以外的皇宮:

瀋陽故宮和長春偽皇宮故宮,舊稱紫禁城,坐落於中國

首都北京,是明朝和清朝皇帝居住、生活、議事和決策的地方。相信讀者們就算沒有親身遊歷過,也至少在古裝電視劇集、電影、紀錄片等看到過。但你又知不知道,除了北京故宮外,中國現存還有至少兩個「故宮」嗎?

盤點最美中國大學廈門大學上榜理由:被譽爲“環境最優美的大學之一”。廈大的美在於各處,路兩旁的花花草草,在這如花園般的校園中行走就讓人心曠神怡。還有芙蓉湖、情人谷水庫,光聽名字都覺得這麽嗲。芙蓉隧道,一個充滿塗鴉的世界,隨處可見青春的笑臉。

武漢大學上榜理由: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亦被譽爲“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學之一”。校園大的簡直像個迷宮一樣,讓人逛到腳打泡。在櫻花盛開的季節裏,俯瞰花海,更多了一份朝花夕拾的情懷。最重要的是“一朝身爲武大人,終生賞櫻不花錢”。這種美事讓人怎麽能不去羡慕在武大的童鞋嘛。

北京大學上榜理由:美麗的北京大學是亞洲甚至全世界最重要的學府之一,這裏與圓明園毗鄰、西與頤和

園相望,校園內既有恢弘的皇家建築,又有江南小橋流水般的園林景觀。試問中國學子,誰不想在未名湖畔讀書戀愛呢 ~

中山大學上榜理由:中山大學內環境清幽,校園內的小禮堂、孫中山紀念銅像、黑石屋、惺亭、乙丑進士牌坊、陳寅恪故居、十八先賢銅像、永芳堂、馬丁堂、中大北門廣場等建築都具有極高的歷史紀念價值。

深圳大學上榜理由:深圳大學坐落在深圳市南山半島,面臨後海,遙對香港,依山起伏,荔枝成林,花木繁榮,是深圳著名的十大歷史建築之一,曾榮獲全國校園建築設計一等獎呢 ~

清華大學上榜理由:清華大學地處北京西北郊名勝風景園

林區,明朝時爲一私家花園,清朝康熙年間成爲

圓明園一部分,稱熙春園,道光年間分爲熙春園和近春園,咸豐年間改名爲清華園。

南京師範大學上榜理由:這裏是原金陵女子大學故址,由中山陵的設計者呂彥直大師和首都計劃》的作者墨菲聯合設計,可謂中西方建築最強設計師聯手合作的作品,曾被稱爲“東方最美校園”。

四川大學上榜理由:竹溪佳處,天府之國,川大就坐落在美麗的成都。除了古建築,夏日的荷塘,秋日的銀杏,都極有特色。它最出名的應該是銀杏一條街,特別是秋天到了,鋪得一地的樹葉,去照相的人絡繹不絕們。

蘇州大學上榜理由:古城蘇州,曾經的東吳大學,如今的蘇州大學,雖然名字有所改變,但這所坐落在園

林城市的大學,如蘇州一樣,有很多讓人著迷的地方。百年老校,魅力都在校園中的老建築上。蘇大有不少充滿歐式風格的校舍,同時,又有中國式園林的建築,兩種不同風格的混搭,真是別有韻味。

中國海洋大學上榜理由:前身是私立青島大學,始建於 1924年。中國海洋大學可能是國內大學具有西洋風格的最完美的建築群,在毀滅性的新建築風潮中,能保留一份這樣的格調本身就是一個奇迹。

資料來源:每日頭條

非賣品 免費贈閱 http://www.chinaeduguide.edu.hk

第四期2018 年 6月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