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婦女 在平衡家庭與工作角色...

Post on 15-Oct-2019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澳門婦女 在平衡家庭與工作角色

所面對的挑戰

楊淑賢

2012年6月22日

澳門的社會環境轉變

澳門自特區成立以來,在經濟迅速發展和結構的轉型下,

帶動各行各業,人力資源需求急速上升,增加很多就業機

會,令大量婦女投入勞動市場,雙職家庭的比例相應增加。

因應本澳經濟以旅遊和博彩業發展為主,工作種類多是輪

班形式,在工作時間和休假不穩定的情況下,對家人照顧

和相聚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容易導致個人身心健康和情

緒做成困擾,尤其對於雙職家庭的婦女來說,其所承受的

壓力更甚。

澳門婦女的現況

澳門婦女初婚年齡

根據最新2011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澳門女性

的初婚年齡由2001的27.9歲上升至2011年

為28.3歲。

澳門婦女生育年齡統計

澳門婦女生育年齡過去十年一直以

25-29和30-34歲兩個年歲組別人數最多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人數

)

<20歲

20-24歲

25-29歲

30-34歲

35-39歲

40-44歲

≧45?歲

澳門女性的勞動力參與率

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由

2000年55.3%至2011年67.5%

78.178.078.277.275.673.4

70.970.470.070.974.874.6

67.566.666.964.661.958.7

56.855.053.555.456.455.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百分

比)

女性

男性

按歲組統計之女性勞動力參與率

女性的勞動參與率過去三年,

25-29歲和30-34歲保持在最高位置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 19

20 -

24 歲

25 -

29 歲

30 -

34 歲

35 -

39 歲

40 -

44 歲

45 -

49 歲

50 -

54 歲

55 -

59 歲

60 -

64 歲

≧ 65

(百分

比)

2008 2009 2010

澳門婦女的現況總結

澳門婦女的勞動力參與率不斷上升,與男性的數

字逐漸拉近

澳門婦女大部份選擇結婚和生育後繼續工作,因

照顧初生嬰兒和幼兒而放棄工作數字不高

澳門婦女最高的生育歲組和最高勞動力參與率歲

組相同,同樣是25-29歲和30-34歲

澳門婦女

在平衡家庭與工作所面對處境

性別分工

多重角色

角色週期

性別分工(一)

傳統「男主外,女主內」,「女主內」主要是指承擔

照護家人和料理家務的家事責任,使女性成為理所當

然的照護者

婦女成長的過程被塑造為照顧者的角色,女性亦透過

照顧者的角色去滿足其女性的身份及作為母親的慾望,

因此承擔家庭中的無償勞工亦被視為「合理」和「自

然」的

女性對丈夫不協助家務,反應通常是「忍耐」、「反

感」、「麻木」,這些婦女多半只能心力交瘁地處理

下去

性別分工(二)

根據《澳門婦女現況報告2008》研究指出,本澳家庭

崗位分工不平等的現象相當明顯,社會上普遍認定女

性在家庭中是主要的照顧者,所以照顧子女和家務料

理都應該由婦女承擔,令婦女在兼顧工作和照顧家庭

上承受很大的壓力

研究指出,每3名沒有正職工作的婦女中,便有1名是

因為家庭而放棄工作;本澳婦女的家庭照顧者的角色

很重,受訪者中每10名婦女中有5.7名是主要家務承

擔者;在有特別成員需要照顧的家庭中,有六成四由

婦女承擔照顧者責任

多重角色(一)

根據角色緊張理論認為扮演多種角色會造成兩種

角色衝突,且會負擔過重及彼此干擾;

負擔過重是指扮演多重角色的相關活動所需的時

間及精力太大,以致無法適當或舒適地扮演角色;

干擾是角色期待可能彼此矛盾或角色不和諧,角

色無法有效執行。

多重角色(二)

因為傳統觀念認定,女性就業是對家庭生活帶來不良

影響,認為女性應該以家庭為重,若女性因為就業而

出現家庭和工作互相矛盾和抵觸時,便需要作出取捨,

大多數因此放棄工作

根據《澳門婦女現況報告2008》研究指出,澳門就業

的婦女中,每3名就有1人需要輪班工作,而且集中在

本澳婚育年齡和勞動力參與率最高婦女的25-29和30-

34歲組中佔39.1%,代表此組別的就業婦女有近四成

是需要輪班工作

多重角色(三)

根據《澳門婦女現況報告2008》研究指出,在工作時

間方面,一半以上婦女每周工作6天,平均每天工作

7.8小時,而有24.5%婦女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以上。

多重角色(四)

工作對女性來說會帶來各方面的益處,婦女可透過工

作使經濟收入得到改善,增加了經濟獨立的條件

女性工作有助她們有更好的精神面貌,更佳的狀態和

更高的能力去履行家庭的角色

而來自家人的支持能提高她們應付工作壓力的能力,

尤其是配偶的支持特別重要,往往在她們事業重要關

口上起著推動和鼓勵作用

多重角色(五)

要提升多重角色的正面益處,個人需要因應自己

的能力、資源、時間、角色多寡,不斷重新釐定

自己在不同角色中的定位,減低多重角色間的矛

盾,可以更有自信去達致心目中的角色表現。

角色週期(一)

在雙職家庭中,角色週期將個人生涯週期與家庭生命

週期互相協調配合,雙職家庭的壓力經常是有一種壓

力產生的轉捩點,例如當第一個孩子出生後,它造成

了壓力的轉捩點

新生嬰兒的需求使女性面臨抉擇,但若新生兒子學齡

前一段時期能覓得保母或其他支持系統,及或在孩子

們成長後不需要多照顧時,才開始工作,其壓力程度

相對降低

角色週期(二)

澳門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由2002年開始至今,年齡

25-59和30-34歲的組別一直維持最高,而此年齡

組別同樣是澳門婦女的最高生育年齡,明顯地,

婦女選擇生育後繼續工作,必須留意在協調角色

週期壓力的需要。

兼顧家庭和工作失衡

對家庭的影響

家人相處時間不足,阻礙建立家庭關係

澳門勞動力參與率不斷上升,雙職家庭的比例增加,

加上很多家庭夫妻其中一方,甚至是夫妻雙方都需

要輪班工作,因為工作時間和模式的需要,容易忽

略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因而犠牲照顧家人和一起共

聚的時間,家庭成員間一起相處和互動的時間變得

越來越少。

家人相處時間不足,阻礙建立家庭關係

家庭成員間每天相聚時間,長期都是蜻蜓點水式,

對建立良好的家人關係產生嚴重阻礙,甚至使家人

之間的溝通只會流於表面,根本無暇瞭解和關心家

人的生活感受,亦沒有機會彼此分享開心和不開心

的事情。

長久而言,導致家人之間好像建立了一道高牆,彼

此的關係和感情變得脆弱,一旦個人或家庭發生變

化或外來壓力增加時,家庭的適應能力和抗逆能力

就會帶來嚴竣的考驗。

工作壓力過度,易引發家庭危機

澳門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同時帶動了通貨膨脹,樓宇格

價飊升、在職貧窮等問題,居民生活壓力大幅上升。

居民的工作壓力亦不斷提高,除了因工作需要輪班制和

工時長外,並因人力資源緊張,人手短缺造成一人要應

付過多的工作量,每天為工作疲於奔命,難以肩負家庭

崗位和發揮家庭責任。

若工作壓力未能適當紓發,可能會將不快情緒帶回家中

發洩在家人的身上,嚴重的甚至引發家庭危機。

建 議

推動僱主支持「家庭友善」政策

「家庭友善」政策有助員工紓解工作壓力,增加對公

司的歸屬感,更可提高對機構的生產力,直接為僱主

和企業帶來益處,是僱主和僱員的雙嬴政策。

除了僱主和企業層面配合,政府的角色也很重要,政

府可透過修訂法例,鼓勵和支持僱主,按各自情況推

行「家庭友善」措施,而政府可以給予政策上的優惠,

或者舉辦獎項以鼓勵企業關顧員工家庭生活。 循序漸

進推動「家庭友善」政策相關措施

加強支援家庭照顧者的角色

在普遍「性別分工」的傳統觀念下,在職婦女同時要

肩負工作和照顧家庭的責任,而且部份婦女除了要照

顧子女外,還要照顧家中的長者,但往往婦女自身卻

得不到支援。

雖然現時澳門部份家庭有聘請家傭協助,但仍然有很

多家庭,特別是基層家庭,放工之後回家中便開始另

一份家庭的工作。為了紓緩雙職家庭婦女的「照顧者」

的壓力,完善家庭的支援服務,包括提供完善幼兒和

長者的照顧服務等。

加強對員工支援

因為澳門的工作,很多都需要輪值制度,僱主設立靈

活的調更、調假制度,配合員工照顧家人的不同需要,

可較自由地調動假期及更期,減少員工因工作與照顧

家庭發生矛盾。

紓緩工作壓力

澳門家庭問題有上升趨勢,工作時間過長,減少與家

人相處和互動時間,影響家人關係的重要原因。事實

上,社會上所出現許多的家庭悲劇和社會問題,如果

家人只要多一句關懷的說話,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可

能很多不幸事情都可以避免。

建議當局適時檢討《勞動關係法》中的工作時間規定,

對社會展開諮詢工作,多收集居民和企業的不同意見,

避免市民因超時工作,影響身體健康及家人關係。

促進性別平等教育

推行家庭性別平等的宣傳教育,倡議男性與女性平均

分擔家務工作,破除傳統中「男主外、女主內」 的觀

念,促進居民接納家務工作應由兩性共同分擔的概念,

協助女性平衡多重角色,爭取更多平等的工作機會,

平衡婦女面對工作與家庭的壓力。

創設家庭友善環境

按照社會的發展需要,對《家庭政策綱要

法》進行修訂,並把家庭友善政策及措施

列入法案中,明確把家庭友善政策及措施

成為本澳家庭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

政府在有關方面的關注度,為居民創設一

個家庭友善的環境。

謝謝!

top related